提笔忘字怎么办,好写错别字怎么办

【干货】提笔就忘字?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看看你能写对多少?
【干货】提笔就忘字?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看看你能写对多少?
提笔忘字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逾九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作为一名在职语文教师,面对“提笔忘字”95%的高比例,无比忧虑,也顿觉肩上的责任倍增。都德小说《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唤醒了小弗郎士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在和平的今天,教师也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学校和学生受到“分数主义”“一考定终身”的影响,淡化了汉字的教学和学习。失之于课堂,救之于课堂。教师应该以课堂为主阵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汉字的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用一系列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浓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对汉字浓郁的感情。有用。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学生对这类字的含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凭机械记忆,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如“既”和“即”的含义就容易混淆,在教《桃花源记》时,我引入甲骨文进行教学。“既”的甲骨文为“”,像一个人背对食具,作离开状,表示吃完饭了,所以意为“已经”“完成”。“即”的甲骨文为“”,像一个人跪坐在食具前,作享用状,所以意为“马上”。呈现出图画状的文字,让学生比较、体悟,记忆变得简单、牢固。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引入像“家”“国”“孝”等比较典范的甲骨文,让学生感知汉字是对生产、生活以及概念的生动刻画,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热门文章HOT NEWS
黄秋园(),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等。自幼酷爱绘画,少年家贫,进裱画店学徒,得览
HOT ARTICLES网传“100个易写错汉字”不少人提笔忘字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评论:“提笔忘字”敲响汉字书写警钟-中新网
评论:“提笔忘字”敲响汉字书写警钟
  日前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体验团的成人们“提笔忘字”:“熨帖”只有一成人写对,“癞蛤蟆”七成人写错。网友:突然觉得我的语文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8月6日《长江日报》)
  说实话,咱的语文还真都是语文老师教的,可是教的时候是拿笔写的,用的时候是用键盘敲的,敲键盘时又很少用五笔大多用的是拼音还是“智能”“联想”,机器的智慧代替了我们的脑袋,长此以往,你要是会写字倒是奇怪了。笔画复杂的不说,就是让我一笔一划写出自己的名字,也是越看越不像。快捷、高效的电子文档时代背后,提笔忘字、写错别字、以拼音代替文字已成为大多数人离开电脑之后的困扰。光明网曾经以“在网络时代如何看待汉字的书写”为主题做过问卷调查,44.25%的人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41.52%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大会写汉字了,这不恐怖吗?汉字如果今后只存在于计算机二进制中和书法家的毛笔里,那我们的中华文化岌岌乎殆哉!
  书写是心理和情感的归宿,不会写汉字,中国人就没有了魂。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用笔和电脑分别写了两篇同样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拿给10个人看,10个人都说是不同人写的,并且有8个人认为电脑写的那篇是男性作品,手写那篇是女性作品。这个实验虽未经科学验证,但这个结果很多人是认同的,那就是键盘书写人会变得比较理性,而用笔,情感因素较多。正如俗话所言“字是出面宝”、“见字如见人”。这条规则曾经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现在被千篇一律的打字代替了,生动的情感被冰冷规律的文档取代了。
  不会写汉字,中国式审美和中国艺术就彻底地釜底抽薪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感慨。“书法已经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
  我国自夏、商时代起,教育的“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书”包括了文字识读和书法。日,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中华民族写了几千年的汉字,不能在我们手里消亡了,现在,是时候为提倡汉字书写做点什么了! (白歌)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提笔忘字”是道全民考题
字体:[][][]
  “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写出这么多错别字。”毕业于重庆一所二本大学的小蔡,这几天有些懊恼。小蔡怎么也没想到,应聘好不容易进入复试阶段,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直接被公司排除掉。经询问后得知,原来,小蔡在400字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这也成了公司人事主管放弃她的重要理由。9月14日,回忆起此事,小蔡懊恼不已。(9月17日&中新网) 
  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艰难背景下,对于已进入应聘复试阶段且表现不错的小蔡同学来说,这个“月薪2500元加提成”的难得工作机会,似乎已是囊中之物。岂料最终等来的,却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样令人失望的结局。看着短短400字的“自我介绍”中竟出现了24个错别字,小蔡不免郁闷又懊恼,但说一千道一万,自个儿做下的“孽”,又能怪谁呢?理智地说,对于“提笔忘字”这个时下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应该作出反思警醒的,绝不仅仅只有小蔡一人。
  对于此事,抱持一种同情之心,很多人或许觉得这家企业“量刑过重”,有“小题大做”之嫌。毕竟,小蔡在整个应聘过程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直到“落笔”之前其实已赢得了企业负责人的好感。可见,她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还是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的。至于错别字的事,在企业“无纸化”办公已成常态的现实情况下,其实也不算个事儿,充其量也就是“不拘小节”、“瑕不掩瑜”的范畴。用人单位因此而把她拒之门外,岂不是“埋没人才”?
  非也。要知道,在市场化的语境下,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尺度也呈现出多元化。具体到小蔡同学应聘的这家企业,就比较看重员工书写方面的水准。所以,“写错别字”这种在很多人看来“不算事”的事,已然就成了小蔡的“硬伤”。在这样的标准下,字写错了就是写错了,写得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若汲汲于此而与企业讨价还价,根本就没有意义。
  再者,企业招聘也是社会选择的一种,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大的社会视野中考量,则更具警示意义。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概念”越来越占据社会生活主流的时代背景下,当人们在充分体验着这些前沿技术带来的诸多便捷时,一些传统的东西则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和抛弃,并笼统地给出了“过时”这样一个理由。而当人们习惯于以“弄潮儿”的身份自居,对那些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的传统认知失去敬畏时,已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的“提笔忘字”,原因也在于此。
  由此,“错字被拒”不仅仅是一次职场警示,也是一种生活的告诫。文字本身可以轻松准确地打印出来,但“字如其人,观其七分”,那份在纸上运笔耕耘时流露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却无论如何无法复制、粘贴。所谓的“提笔忘字”,往往忘的不是字,而是生活的“初心”。这一点,不仅仅是几家企业看重,整个社会也未曾忘却,更不会忘却。(李明志)
责任编辑:孙 瑞荣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笔忘字游戏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