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这两张图中的 字 和 人 两张图片融合在一起起 谢谢!

北师大版分一分与除法、第一单元第一课 字与画 - 北师大版
当前位置: &
北师大版分一分与除法、第一单元第一课 字与画 - 北师大版
时间: && 阅读:0 次 &&
[一 : 第一单元第一课 字与画 - 北师大版]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 田&&&&&& &&&&&& 石 日&&&&&&&&&&&&&&&&& 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认9-15个汉字,继续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2.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认图标“小铅笔”“小天平”。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9个汉字,理解字与画的关系。教具准备: 字卡、图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学习了8个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9个生字,下面老师贴出字卡,请同学们看到认识的字就轻轻地点一下头,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轻轻地摇一下头 。 老师贴字卡 三、学习第一组生字“禾 竹 鸟” 1.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据图猜字并说理由 2.讲解“禾苗”的意思 禾苗就是庄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庄稼的样子来表示“禾苗”的“禾”字,多么形象! 3.比较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小组合作。 4.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5.读生字。 四、学习第二组“目 马 鱼” 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说字音 讨论:眼睛图旁边为什么是个“目”字。 2.比较字与图,说相似之处。 3.读生字。 五、第三组“人”“口”“木”由学生自己学习 课中休息 -----找朋友 六、游戏 看谁反映快。 要求:老师任意指一幅图,学生要迅速举出相应的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七、口头组词 一字开花——人 八、完成练习 1.认识图标“小铅笔”。 2.读要求。 3.教儿歌。 小铅笔,已出现,让我描写和连线。 4.观察6幅图和6个字,哪幅图和哪个字应该连在一起?说理由。 5.指导用尺子连线。 6.认识图标“小天平”。 7.读要求。 8.教儿歌。 小天平,左右称,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较“日”和“目” “月”和“日”借助图片进行区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字与画”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借助图学汉字是一种识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这样的汉字,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有趣。 附:板书设计 禾&&&&&&&&&&&&&& 竹&& &&&&&&&&&&&&鸟&&&&&
目&&&&&&&&&&&&&& 马&&&&&&&&&&&&& 鱼 人&&&&&&&&&&&&&& 口&&&&&&&&&&&& 木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字与画结合起来,利用图记字,利用字理解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中从故事入手,注意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中休息的安排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字开花的练习则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符合《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点评 一、挖掘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从图入手是本课的切入点。 二、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兴奋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备课时把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将儿歌、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得生动有趣。 [二 : 第一单元第一课 字与画 - 北师大版]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附:板书设计& 山&&&&&&&&&&&&&&&&& 水 月&&&&&&&&&&& 火&&&&&&&&& & 田&&&&&& &&&&&& 石 日&&&&&&&&&&&&&&&&& 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认9-15个汉字,继续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2.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认图标“小铅笔”“小天平”。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9个汉字,理解字与画的关系。教具准备: 字卡、图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学习了8个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9个生字,下面老师贴出字卡,请同学们看到认识的字就轻轻地点一下头,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轻轻地摇一下头 。 老师贴字卡 三、学习第一组生字“禾 竹 鸟” 1.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据图猜字并说理由 2.讲解“禾苗”的意思 禾苗就是庄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庄稼的样子来表示“禾苗”的“禾”字,多么形象! 3.比较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小组合作。 4.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5.读生字。 四、学习第二组“目 马 鱼” 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说字音 讨论:眼睛图旁边为什么是个“目”字。 2.比较字与图,说相似之处。 3.读生字。 五、第三组“人”“口”“木”由学生自己学习 课中休息 -----找朋友 六、游戏 看谁反映快。 要求:老师任意指一幅图,学生要迅速举出相应的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七、口头组词 一字开花——人 八、完成练习 1.认识图标“小铅笔”。 2.读要求。 3.教儿歌。 小铅笔,已出现,让我描写和连线。 4.观察6幅图和6个字,哪幅图和哪个字应该连在一起?说理由。 5.指导用尺子连线。 6.认识图标“小天平”。 7.读要求。 8.教儿歌。 小天平,左右称,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较“日”和“目” “月”和“日”借助图片进行区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字与画”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借助图学汉字是一种识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这样的汉字,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有趣。 附:板书设计& 禾&&&&&&&&&&&&&& 竹&& &&&&&&&&&&&&鸟&&&&&
目&&&&&&&&&&&&&& 马&&&&&&&&&&&&& 鱼 人&&&&&&&&&&&&&& 口&&&&&&&&&&&& 木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字与画结合起来,利用图记字,利用字理解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中从故事入手,注意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中休息的安排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字开花的练习则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符合《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点评 一、挖掘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从图入手是本课的切入点。 二、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兴奋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备课时把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将儿歌、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得生动有趣。[三 : 物体分类 - 北师大版]教案示例一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 &&&&&&& && 教案点评: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案示例二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这几种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经历直观认识物体的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在分类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许多你们喜欢的小伙伴,你们瞧,有积木、皮球、还有橡皮泥呢!我们要和这些小伙伴共同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去认识大自然中很多美好的物体,如果你们很高兴就向老师招招手! (二)物体分类 1.你们看,老师把它们分别放在了你们的学具盘里,请各小组同学商量一下,能把这些小伙伴分分类吗?再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2.学生分小组活动 3.学生反馈 (1)按材料分:把纸做的放在一起,塑料做的放在一起; (2)按颜色分:把红色的分在一起,黄色的分在一起,花的放在一块; (3)按形状分:把长的放在一起,方的放在一起,象柱子似的放在一块,球放在一起;(4)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三)教师小结 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按形状分的这一类,他们就是按数学眼光来分的. 二、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各种形体的特点 (一)描述物体的形状 1.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伙伴,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它的样子,再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2.学生反馈 3.教师同步出示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整理学具 我们先把长方体放在盘子里,再把圆柱放在长方体的旁边,盘子里还缺谁呢? (三)构建立体图形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想象它的样子,并用手比划出物体的样子 三、活动三:小组游戏,进一步感知各种形体的特征 (一)摸出物体,说出形状 教师:我这里有一个神奇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请听好游戏规则,先闭上眼睛,把手伸进袋子里,摸到一个物体后说出它的名字,再拿出来让同学验证,说对了我们用掌声来祝贺他.先从1号同学开始活动. (二)按指定的形状摸出物体 教师:由一名同学指定大家在袋子里摸出具体形状,摸对了,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称赞他,从1号开始轮流活动. 四、活动四: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新知 (一)数一数 1.数一数,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形状的物体组成的?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说一说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小组内交流) 五、活动五:创作活动 (一)搭一搭 小组合作,用学具盘里的物体,搭出一件作品,并说一说用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各是多少个,以及搭建的作品的名称等. (二)捏一捏 用橡皮泥捏出自己最喜欢的形体,进行展示交流.教案点评: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突出体现在: 1、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知物体。 认识物体一课的学习,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因此不能把这节课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根据“标准答案”去识别,而应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逐渐认识物体,体会各种物体之间的区别。本节课从开始的“分类”活动,到“命名”活动 ,再到“神奇的袋子”游戏,都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的,这样的活动能够较好地体现地“三维目标”,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鼓励学生用自然的语言描述各种物体的形状。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的教学往往追求精确程度等,因而教师说得多,学生模仿得多。而本节课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描述对物体的认识,这是学生积累发展空间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 3、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一点一滴地培养,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大多是在5人左右的小组中完成,这对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达成共同遵守的规则是很有益的。&探究活动猜猜看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游戏准备 每人准备一盒积木.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随便摸出一块积木(不要让另外一个学生看到),然后摸的学生说明积木的特征. 3.另外一个学生根据特征说出积木的名称.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 游戏说明 这个游戏还有另外一中玩法.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两名学生. 2.将积木放入课桌中,其中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种一种几何体的名称. 3.另外一个学生从课桌中摸出相对应的积木. 4.交换说和猜的角色. 5.每猜对一次加一分,得分高者即为优胜者.捏图形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个图形,一个正方体,一个一般的长方体,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四 : 物体分类 - 北师大版]教案示例一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 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1.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八、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 &&&&&&& && 教案点评: 本节课教学导入&&采取如何记住学生最喜欢的小猫、小狗的样子来进行的,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记忆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接着以小猫和小狗的问题为线索认识物体。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做到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情促动、以动激趣、以趣求知,做到思考与实践、讨论与交流相结合。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积极的动手摸一摸,开口数一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样子,猜一猜物体的形状,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区别中记忆。同时教学的最后安排小建筑师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有空间的感觉,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建立自细心,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 1 2 页 &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替换@)02-0202-02
02-0202-02
02-0202-02
@ 适新素材网
@ 版权所有Pages: 1/2
主题 : 哪位大大处理过两张影像融合问题,即一张图像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到一张背景图片上,谢谢
级别: 新手上路
可可豆: 330 CB
威望: 330 点
在线时间: 189(时)
发自: Web Page
哪位大大处理过两张影像融合问题,即一张图像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到一张背景图片上,谢谢&&&
想做成像附件那样的效果,图我是P上去的,我想请教下,在程序中要如何实现呢,[size=-1]drawAtPoint:blendMode:alpha: 我试了这个函数,但是结果不对,哪位大大处理过相关的问题,能不能指点一下啊,谢谢啊!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级别: 精灵王
可可豆: 3581 CB
威望: 3670 点
在线时间: 494(时)
发自: Web Page
可以得到图像的位图数据,然后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叠加:重叠处的新值:R = R1 * 0.5 + R2 * 0.5G = G1 * 0.5 + G2 * 0.5B = B1 * 0.5 + B2 * 0.5
发帖: 1052
可可豆: 124042 CB
威望: 126043 点
在线时间: 2523(时)
发自: Web Page
先画一张,再画一张,取得第二张的位图数据,修改透明度及效果。。
图文唐诗三百首,图文国学合集汉语词典速查版:最新现代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大全-中文好助手
级别: 精灵王
可可豆: 25573 CB
威望: 25573 点
在线时间: 2966(时)
发自: Web Page
如何获取图像的位图数据叱
级别: 精灵王
可可豆: 3581 CB
威望: 3670 点
在线时间: 494(时)
发自: Web Page
引用 引用第3楼lioncui于 22:51发表的&&:如何获取图像的位图数据叱 Getting the pixel data from a CGImage object
级别: 精灵王
可可豆: 9646 CB
威望: 9656 点
在线时间: 2297(时)
发自: Web Page
不错,学习了
级别: 侠客
可可豆: 812 CB
威望: 812 点
在线时间: 69(时)
发自: Web Page
级别: 侠客
可可豆: 895 CB
威望: 895 点
在线时间: 182(时)
发自: Web Page
底层的UIimageview add一个subview,是UIimageview类型,然后alpha 设为 0.5 试试
级别: 侠客
可可豆: 501 CB
威望: 501 点
在线时间: 22(时)
发自: Web Page
mark一下 学习了
级别: 新手上路
可可豆: 312 CB
威望: 312 点
在线时间: 83(时)
发自: iPad
用CGContext
脚本帝,推荐各种脚本(python,perl,ruby,lua)应用:
Pages: 1/2
关注本帖(如果有新回复会站内信通知您)
苹果公司现任CEO是谁?2字 正确答案:库克
发帖、回帖都会得到可观的积分奖励。
按"Ctrl+Enter"直接提交
关注CocoaChina
关注微信 每日推荐
扫一扫 浏览移动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s照片融合在一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