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统

32.(8分)
(1)ABDE(1分)  分解者的分解(1分)  化石燃料的燃烧(1分)
(2)4(1分) 捕食和竞争(1分) 1×104(2分) (3)负反馈(1分)
其他类似试题
【高三生物】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雾霾天气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D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不同
D.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过度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1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小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高三生物】17.(10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
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
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
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
态系统中的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 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
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 锐减。
(3)从图乙中可知, 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l、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
为___ _(从营养结构或能
量流动角度分析)
更多相识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生态系统、营养级、自养生物、分解者、蜣螂、硝化细菌、消费者、细菌][]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秀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每种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几个营养级上,故A错误。动物也有分解者,如蜣螂,故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故C正确。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高中生物中生态系统定义
DFGHHS4188
在一定地域中,生物群落与之赖以生存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嵌入分享:
&正在加载...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2014年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汇编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汇编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题汇编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天津卷)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项正确;营养级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群,而图a和b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不确定,无法判断两图中有几个营养级,B项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图b中人的数量明显多于植物的量,应有外界能量流入,D项错误。(江苏卷)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所以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 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铁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所以B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即10%~20 %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故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故D项正确。(海南 卷)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 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 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如CO2、无机盐等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化能自养型生物,因属于生产者,D错误。(海南卷)17.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故选B(海南卷)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答案】B【解析】一般春夏季水不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 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新课标Ⅱ卷)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 &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①&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②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③&& 、& ④&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 ⑤& 和& ⑥& 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 (1) (2)①捕食&& ②消费者(3)③物质循环& ④能量流动& ⑤生物群落& ⑥无机环境【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1、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10%~20%;2、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 养级。戊占有能量最多,应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能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并且二者之和(23.1)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10.20%),故乙和丙应同属于第二营养级;甲能量值介于第二营养级的10%~20%(15.4%),应属于第三营养级;丁能量值介于第三营养级的10%~20%(13.48%),应属于第四营养级。(2)根据(1)的食物网可推知:甲乙种间关系是捕食;题干已声明所列数据不包括分解者,而戊属于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因此其余生物包括丁在内均为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碳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江苏卷)26.(7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右图是 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 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 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 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 )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 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改样方的蜗牛数应记为&&&&&&&&&&& 。&【答案】(7分)(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次生& (5)①&&& 6或7【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群落演替、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蜗牛的种群密度,及条件反射的概念等知识点,属容易题。 (1)在该机场生态 系统食物网中,小型肉食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如:在“草→昆虫→小型猛禽”在中位于“第三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中位于“第四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蛇→小型猛禽”中位于“ 第五营养级”。所以本题填第三、第四、第五。(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恐怖,是后天学习或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故填条件反射。(3)本题中利用了训练的猎鹰能驱赶小鸟这种动物的特殊行为来驱赶机场小鸟,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4)在本题中虽然人为铲除杂草,种上“驱虫草”后其又被杂草取代,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5)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①取样最合理;根据样方的计数原则:其数目为统计样方内所有个体数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原则;在本样方内共6只蜗牛,内+左上=7;内+左下=7;内+右下=7;内+右上=6,故本题答案填6或7。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江苏卷)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 盾【答案】B&【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 , 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项正确;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降低生物多样性 ,故B错误;无经济价值的物种还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农田人工生态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故D正确。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