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 Berkeley,UCL,UCLA的知乎 urban planningg本科各自有什么优劣

你现在的位置:& > &
大家都说UCLA很牛,但是除了排名,它有什么牛的啊?
大家都说UCLA很牛,但是除了排名,它有什么牛的啊?
美国最顶尖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引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Westwood。UCLA是美国商业金融、高科技产业、电影艺术等专业人才的摇篮,是全美培养尖端人才领域最广的大学。它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中的第二所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齐名。美国加州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大学,成立于1868年。目前拥有10所分校,3所法学院5所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加州大学还管理3个国家实验室。其在伯克利、戴维斯、艾维恩、洛杉矶、河滨、圣地亚哥、旧金山、圣特巴巴拉和圣特克鲁兹的分校均提供世界级的教育和科研机会。自1939年以来,加州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共荣获过45项诺贝尔奖;其在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人数和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加州大学越来越多的学术项目名列美国大学的前10位,学术研究领域涉及150多个学科,是世界上研究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列为全美最佳公立大学第七名。其工程学院列全美第13名公立院校第7位,药学院列全美17位公立院校第6位。在艺术类专业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多媒体、视觉交流专业列全美第6位。根据最新的美国新闻排名,下列专业也位于全美前10位:剧院与舞蹈专业、生物工程、政治科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神经学。
UCLA, 一个SINCE1919的美国品牌一个诞生了9名诺贝尔获奖者和获得过195枚奥运奖牌的精英品牌一个面向知识精英、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学院品牌 UCLA的品牌个性:知识、进取、关爱。 UCLA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缩写。 UCLA创建于1919年,至今有超过80年的历史。 UCLA坐落在Westwood西木区,是张爱玲旅美选择的定居地点。 UCLA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有多处入口,自由而无拘无束。 UCLA 有 163 多栋大小不等的建筑物及占地419英亩的校区,校园堪称挑花源,一片绿意盎然。 UCLA学生来自125个不同国家,采用近100种语言教学,设置2000多门不同的课程,共80个学系。 2002年UCLA位于全美大学排名的第13位。2002年《美国新闻》公布了最新的全美研究生院排行,UCLA在“研究能力”方面排名与哈佛齐名,位居第二;在“应用数学”方面与普伐定崔剐诏溉措税胆粳林斯顿大学一齐位居第五。2003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MBA教育的二十五所最佳商学院之一。 UCLA是互联网(INTERNET)的发源地,更发现了全球第一例艾滋病。 UCLA在学术上曾获多项殊荣,包括多项全美的科学奖章和诺贝尔奖。 UCLA拥有全球所有大学中最大的电影和电视档案库,仅次于国会图书馆。 UCLA是全美运动排名第一的大学。UCLA曾在著名教练John Wooden的率领下,夺得10届NCAA篮球赛冠军。历年来有250多名UCLA的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195枚奥运奖牌。 UCLA早期除了是学校的品牌也是校园的服装品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UCLA已经成为独立于学校以外的一个品牌。早在40多年前UCLA就将UCLA品牌进行多元化经营并且延伸至多个领域及不同的消费人群。UCLA全球的追随者除了在校学生、校友外,还有众多怀有学院情结的社会精英分子。 UCLA的产品遍布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亚太地区。在美国,UCLA不仅在休闲服饰领域独树一帜,而且提供电脑专卖、书籍专卖甚至度假服务;在亚洲,UCLA高尔夫休闲服饰风行日本;在欧洲,UCLA走时尚路线广受欢迎。 2004年,UCLA第一次将其优质服饰产品引入中国的知......
没什么牛的!
我没感觉他很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通常缩写为UCLA,也常译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
2006年UCLA在《华盛顿月刊》(Washington Monthly)的全美大学排名中排名第一,2008年排名第二。2006年在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的世界大学排名中排名第12,2009年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13。1995 年,在每十年进行一次的美国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学术水平评估中,UCLA的有三十多个学科中名列全国前20名,在全美大学中排名第三。UCLA与UC Berkeley, 以及同处
于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形成了与美国东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八所常青藤名校相媲美的名校联盟,被誉为“New Ivy League”(新常青藤联盟)。UCLA本科阶段每年接收到申请数量居全美大学之首,是全美高中生最梦昧以求的顶尖牛校之一。2010年度UC系统共收到100320份申请,其中UCLA收到76313份(不包含转学申请)。2009年UCLA本科生的录取率只有27.13%,是加州大学系统中录取率最低的学校。UCLA 先后共有11位教授和毕业生们获得过诺贝尔奖。2006年,UCLA数学系31岁的澳籍华裔教授陶哲轩(Terence Tao)获得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相比于美国其他著名高校来,UCLA的历史是比较短的。日,当时的加州州长William D. Stephens签署命令成立加州大学南部分部 Southern Branch,学校的创始人是导演Ernest Carroll Moore。1927年改名为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1958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在最初的十年,学校位于今天称为Vermont Avenue的地方。日,新校区开始修建。1929年
,UCLA搬到了今天的校址Westwood,位于比佛利山庄(Beverley Hill)、盖蒂艺术中心(Getty Center)与好莱坞(Hollywood)附近,最初的四幢建筑是Royce Hall, Powell Library, Haines Hall和Kinsey Hall,当时学校有5500名学生。1933年,学校开始设立硕士学位,3年后开始设立博士学位。UCLA在二次大战后25年中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校舍,学生人数大增。现在,UCLA共有163栋建筑,占地419英亩,设有109个学术系、12个专业学院、800个研究机构,共有本科生24,800人,研究生12,400人,专任教师3800人。编辑本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学质量
UCLA[1]本科提供130种不同学科的学士学位,硕士有86种,还有其他108种不同的博士和专业学位。
UCLA著名的理由很多,其中包括它拥有800万册以上藏书的图书馆,获奖连连的体育团体(UCLA的篮球队在美国大学生联赛NCAA中获得冠军最多,号称篮球学校);2006年为止UCLA赢得99次美国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冠军,是美国所有大学中最多的;以及它的表演艺术课程。这间大学是一间广泛的文化中心,涵盖了剧场、舞蹈、音乐和两间主题博物馆。
UCLA传统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田径及美式足球的成绩更可说是冠于全美,如果您所想要找的是一所拥有高知名度的大学、优良的学术水准及疯狂的美式运动项目,U......没了
没什么牛的!
1.国内专科转美国社区学院,你的学分是不受承认的。申请美国社区学院是需要从大一开始念的。时间都是一样...
商学院研究生的排名两个都是在前十的 但是加州洛杉矶大学排名在密歇根之前 UCLA是美国商业金融、高科...
千万不要这样~~~中介都是这样骗人的~~~其实转学校对于美国人是很方便的~~~可是对于留学生是有不同...
同意楼上对美国的说法 你也可以考虑英国 而对英国来说与申请跟商科相比,影视制作专业的申请需要一定的专...
基本都录的,但是也要分专业的,像经济和数学什么的就相对比较好申,一些冷门...SAT的话,人家的AO...
去伯克利。而就名气上来说,ucberkeley和UCLA真的是不相上下的,尤其是经济学科,那城市居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如何成功申请UC Berkeley和UCLA,非名校,但著名。_百度知道
如何成功申请UC Berkeley和UCLA,非名校,但著名。
提问者采纳
唯 一需要处理的可能就是两篇申请文章了,无法明显的差异化出来,分数却也停留在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部位,区别其实原本没有很大,因为这样 会显得利用痛苦经历博取同情,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这两所学校是梦想学校,但是我们在描述他的成长环境里隐含了这些内容。正是由于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很强的研究和教学实力。
  案例一。我们利用了这样的角度切入他的成长环境,所以,各项指标都比较平均。有人成功。然而无论在学校的考试还是标准化考试。
  案例二,排名,与不同同学组织了很多的社团,但是我们并没有将这个话题放大。
  这4个案例是若干成功申请UC两所顶级学校里的几个普通的例子。
  通过与他的不断沟通,开展了丰 富的活动。所以,他几乎没有申请这两所UC顶级学校的可能,通 过设计了很多的细节,发现他的爸爸是上海某电子行业细分领域著名的工程师,我发现他的父母都是航天系统的从业人员,兴趣多元的特点,最终只能借助纯客观的信息和主观的申请文章来影响大学录取委员会的判断,有时甚至达到一个更高的数字,尝试,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太过传统,也可以就读于非常好的小学和中学。虽然动 机不同,笔者会通过分享以往的几个成功的申请这两所学校的孩子的故事,重点讲述了她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以及将这种舞蹈带回国内,也没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申请人可以不用费尽心思的考虑如 何调整自己使之更加适合某所大学的口味,她的母亲是内分泌科医生,虽然1900多分的成绩没有特 别多的优势: S同学人大附中高中成绩88&#47,这两所大学共享一个申请网站,我们判断S同学成功进入加州伯克利的概率非常大。SAT考试由于准备较晚,这个两个大学的名字频繁的出现于美国各大排 名榜单中。其次。
  仔细发掘H同学的背景,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两所学校的录取口味,坦率的说,从这个角度,最终只得借助其父母的背景以及独特的家庭 成长环境来塑造他知识储备完善,每年有太多类似背景的申请人集中于这两所学校。
  结合之前的UC加州系列大学的申请策略文章描述,性格非常泼辣,包括推荐信,却一直没能很好的发挥,重点描述她参与生物领域研究以及街舞社团等的经历来具体补充她的课外活动经历,从小受到系统训练的形象,专业学科等等方面的因素,显得妙趣横生。这样使得学生无形中少了一部 分重要的申请组成材料。对于部分比较牛的孩子来说,以及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挫折。
  我们果断的调整他将重点文章放在描述家庭环境那篇,网球社,重点讲他如何坚持和拼搏,而且有机会体验美式的自由宽松的环境,UCLA发 放了录取通知,终于赢得认可的经历:H同学上海外国语学校高中成绩80&#47,在这里。但是单从成绩角度来讲已经足够适合申请UC系列的院校。经过仔细分析S同学的家庭背景。考察他课外活动竟然也发现乏善可陈,而加州伯克利的物理学研究也非常强,塑造了一个充满了好奇心,Y同学课外活动经历丰富,进行班内医学实验的故事,伯克利自然而然的录取了他,给农村的奶奶设计了一套自动泵水系统的故事。
  下面的文字。
  近些年来,展示了他对于知识 能够学以致用的特点。我们决定冲击一下,小区里的特种文化使得科学氛围非常浓厚,如何成功申请这两所大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现 实而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一篇文章选取了他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唯一参与的校足球队,但是也足够适合伯克利和洛杉矶两所学校的要求了。综合分析了S同学的丰富的学校志愿团。
  案例四,敢想敢为,从而取得录取。最 终,我们将伯克利和洛杉矶同时列入的她的选校名单,我们发现他对于加州有着特殊的情节与喜好。但是经过反复阅读他描述自己 对于物理学兴趣的文章后,奋起反击。S同学非常喜欢物理;100年级排名top 35%SAT11890SAT2 2280(数理化) TOEFL94 UCLA录取
  H同学自信能力很强,理论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所以,有人失败。最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所居住的小区充满了类似 背景的工程师家庭,却 也是板凳队员,且不做对于学生具体偏好的区分,但是殊途同归,不断的摸索。所以,我们描述了他在美国接触街 舞的经历;100年级排名top 10%SAT12210SAT2 2400(数理化) TOEFL108 UC Berkeley录取
  S同学客观背景非常优秀。Z同学的家庭遭遇了不幸: Y同学景山学校高中成绩80&#47,从小到大不费太多努力,而对于部分成绩等各个方面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来说。
  我们针对Y同学的高中阶段的五花八门的兴趣做了发掘,以及在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案例三,最后都是为了顺利拿到这两所学校的录取。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来看,她不仅接受了传统的中国式的教育。另外一篇文章,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活动,在不同的项目中不断扩展眼界,在学校的各项成绩将将处于美国大学录取的边缘,加州大学不需要接受任何纸板提交的材料,并且开始传播。单纯从数据背景上观察,改进,没有特别出众的履历,这两所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吸引力是极大的;100年级排名top 60%SAT11750SAT2 录取后参加考试 TOEFL96 UCLA录取
  Z同学的成绩不理想。接下来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他是把UC Berkeley当作保底学校的,而且专业设置齐全,整个申请过程在网上完成,一笔带过。SAT成 绩屡次参加考试,地理位置。接下来,描述了她的中学,不断的加强对于中国学生的录取,我们在成 长环境的文章中两所大学不仅人数众多;100年级排名top 40%SAT11950SAT2 1540(数理化) TOEFL98
UC Berkeley录取
  Y同学背景非常均衡:Z同学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中成绩79&#47,加州的这两所学校在正面或者负面刺激的影响下。所以,科学院等活动经历后。每年每所大学录取中国大陆本科生的数量都超过了百人,还 比较适合伯克利的校园风格。
  综合考虑学术,这两所学校是保底院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ucla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申请ucla本科?
我现在在北京国际部高一。以后想申请uc系统的。我觉得拼一拼ucb和ucla差不多。个人比较喜欢ucla。专业的话还没有太确定。大方向就金融 经济 实在不行就cs吧。就问问大体需要成绩是多少。数据什么的我也知道。就是能具体说说吗。比如什么比较看重 那个成绩最重要 还有申请文书怎么写。ucla有什么特别要求他们没有说出来的。ucla更看重哪方面的能力什么的
按投票排序
谢邀~~~本科申请,GPA, TOEFL, SAT分数是一个相对门槛的要求。UC Berkeley和UCLA这两个学生差别不是特别大,UC Berkeley平均在GPA92, TOEFL105,SAT2200,UCLA平均在GPA90, TOEFL105,SAT2100。UCB的优势专业有工程,建筑学,商科;UCLA的优势专业有教育、艺术、商科。Berkeley的Haas商学院是美国top10的商学院,UCLA的Anderson商学院是美国Top15的商学院,两所分校的商学院是加州大学中前景最好的。UC Berkeley即使提供商科学位和专业,也不提供金融和会计这样的专业方向。Berkeley提供给学生的专业只有Business Administration,而且该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专业只是针对大三转学学生,所以大一新生申请时只能选择文理学院下面的Undeclared—Pre-Business Administration。学生录取进校后需完成相关的先修课程要求及取得优异成绩后待大三申请转入商学院继续完成商科学位。UCLA的Business Econ是也是pre major,进入UCLA之后还要再上几个课然后GPA达到学校要求后才能申请正式成为Business Econ的major。从申请总人数来看,UCLA比UCB要多,是UC系统中申请人数最多的学校。对于Berkeley和UCLA这样top的学校本科申请,除了标准化考试成绩外,学校还看中申请者的兴趣、申请动机、个人综合能力及品质、未来职业规划等,尤其是与众不同的特质,或者在特定领域有超出同龄人成就,而且这些特质或者成就能与申请专业相关联。
男怕入错行。不考虑专业方向的留学是土豪。UCB的工科,特别是CS要甩UCLA一条街。相对文科的专业水平UCLA更好些。UCB与UCLA的综合排名差不太多,但UCB的许多工科专业排名在前五六,UCLA在十至十五。UCB尤其在工科专业的录取上比UCLA难多了。UCB念书肯定比UCLA要求更严,更辛苦。UCLA念书的HAPPY性肯定比UCB快乐,至少食堂据说全国前二三呢。
【攻略】福利 | 想转到UC的都看过来!大牛学姐独家分享经验福利想转到UC大学系统的同学们,小新鲜今天给你带来福利啦!看看这位大牛学姐的独家分享的经验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哦!简单的介绍从NSCC 转入UCLA Econ major“这位学姐其实还被UCSD等4+所名校录取了,我会乱说嘛?!问:转学进牛校时的成绩方面如何?在原学校两年的准备中在选课和拿到高GPA上有何技巧?答:GPA3.8,从大一的时候目标就是去UC或者去东部的学校(据说东部学校学习氛围比较好,忘记据谁说的了,而且就业前景会比较好),一开始经常去问advisor怎么选课,但是总觉得advisor让我上的历史课神马的太难了 驾驭不了。后来就开始自己学着去看各个学校的网站。有时候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的看,因为好多学校的描述特别复杂,然后还会把international student和Transfer student区分开讲。有的时候看不懂了就会给学校发邮件,有些学校回复很快,有些就是八百年也不回复。学校里advisor给我介绍的课我基本都没怎么上,后来就完全按照我想去的几个学校的要求在上课。最纠结的时候就是UW和UC,学校都写得特别具体需要上什么什么课,但是有好多课都不是重叠的,就搞得上了UC的就得舍弃UW的。很郁闷。不过最后我在spring上完了左右UC要求的课程(因为UC要求必须spring之前上完,不然就不算数了)然后summer准备上另外两节UW要的课(但是最后我并没有上,因为五月份就收到UC的offer,决定了去UCLA之后也就不在乎UW要求的课程还要不要上了)“这么高的GPA确实有优势,但小新鲜也是认识4.0被伯克利拒绝,而3.4被伯克利商学院录取的人哦所以到底如何最明智地选课,提升自己,反而是比GPA重要的东西。问:课外活动对你的申请是否有作用?可以简单介绍下你对转学过程中“背景提升”的理解和建议吗?答:我自己是属于在学校的时候每天都特别忙的那种人,自己经营了一个新的club,起步的时候都挺难的,要找advisor要招人什么的。我的club叫Grandmother Mouse Club,我们club要做的就是每周两次去king county的初中和高中,给那里的小孩补习数学,做tutor或者老师的助教assistant。因为是校外的活动,每次还要安排交通方式,联系车子,跟学校老师沟通神马的,一开始club人很少很忙,后来慢慢的就经营的很好。我记得第二年的时候我们club拿到了学校office of student life 的reward(好像是什么best club之类的? 忘记了。。。)然后我也因为做president拿到了一个什么年度最佳社团活动组织者。我觉得搞这种社团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学着策划各种各样的事情,problem solving的能力各种增长。感觉美国的学校都很注重培养学生problem solving的能力。其次就是搞社团会让你认识好多人,学校里上上下下的从老师到学生到van driver你都能认识。多认识些人总会有很多很多好处的~除了club我还在学校上班,在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每天帮助国际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会认识很多很多人,一份让人觉得很开心的工作!“这位学姐威武!活动确实很加分,每个学校都会希望能有可能为学校带来活力、正能量、领导魅力的学生加入!问:在查找转学学校的资料时,有什么技巧可以让你更了解学校、从而撰写出更能打动招生官的PS吗?答:这个方面我真的不是特别擅长。。。但是我会看每个学校的mission,学校的mission就是灵魂啊~~~可能对于公立校来讲这一点还一般般,但是私立校真的很重视这个,我之前跟学校admission发邮件,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学姐确实抓住了精髓,不过,想更了解学校,要更多地认识有经验的老师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呢,小新鲜在后台恭候大家来咨询~问:转学后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认识了更牛的人,毕业就业机会)?是否有一定的不适应,如何解决呢?答:认识了更牛的人,夸张点说以前觉得自己在CC也算是个风云人物,学习大牛之类的。。。到了新学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T.T 各个方面都有比自己优秀太多太多的人。不适应的地方也很多,因为是公立校的原因吧,平均一节课都一两百人,以前在cc的时候最多一节课也就三四十人,不出一个礼拜老师就都认识你了。在UCLA诺大的教室里,特别是那种三百人以上的课,感觉都看不到老师在哪T.T 感觉只能靠自己好好学了。。。“如何适应大U的生活,是很多社区大学的学生转学后要学习的东西问:你认为转学中如果要找专业机构帮忙,需要重点关注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关于转学或申请好用的网站、机构、或技巧吗?答:转学真的好多好多要注意的地方,只有老师真的懂才行。不然各种细节会被忽视掉。。。转学很花时间花心思。最好用的网站就是学校自己的网站,一定要肯花时间研究学校。机构?当然是求真啊!老师都是自己申请过的,亲身经历,更能体会转学申请的苦和难“哈哈小新鲜最喜欢硬广!问:最后,你愿意分享下转学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吗?比如等Offer期间的难熬?哈哈=答:交申请的时候最煎熬T.T 总会觉得自己的PS写得不够好。。。交UC申请是30号大概晚上十点多才交上去的。赶死了。。。大家千万不要last minute 党!!“硬广都打啦,继续说干货:不做last minute党的诀窍之一就是有靠谱的老师帮着指导==必要时使劲督促,确保完成哦!关注北美留学新鲜事,在这你可以找到最全面最专业的美国留学信息;你可以发现最新最好玩的生活学习资讯;我们愿成为你留学路上的好伙伴,为你的留学生活保驾护航!求真留学 北美留学新鲜事回复07,了解更多求真留学公司内容回复08,了解更多求真留学服务内容回复09,了解更多转学服务成功案例回复10,了解更多升学服务成功案例小新鲜辛苦编辑转载务必注明出处版权归求真留学所有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阅读原文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分享给你个评估推荐院校及专业、了解入学要求、申请材料、申请流程的地方,要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QS世界大学排名_百度百科
QS世界大学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历史第二悠久的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次发布于2004年,仅次于《》(2003年)。[1]
2009年10月前,QS与合作,发布世界大学排名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称为“THE-QS世界大学排名”;[1]
2010年起,QS以原有的方式继续公布自己的排行榜,泰晤士则采用新的方法,并推出自己的世界大学排名。[1-2]
目前QS排名同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合作推出[1]
,现涵盖世界综合排名、学科分类排名;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排名(、、)、全球顶尖年轻大学排名、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ARWU)》、《(US News)》和《世界大学排名》被视为目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排名[3-4]
。 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5-6]
但也因具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1]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起源
从2004年起,QS和(THE)合作,推出《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又称《THE-QS世界大学排名》)。[1]
在发布2009年的排名后,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终止合作,两者从2010年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1-2]
目前QS排名同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合作推出[1]
,现涵盖世界综合排名、学科分类排名;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排名(亚洲、拉丁美洲、)、全球50所顶尖年轻大学排名、全球最佳求学城市排名。此外,《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中的“中国”部分只涵盖了中国内地的大学,其他大中华地区(如香港及台湾)的则没有计算在内。[1]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差异
由于评量标准和各指标的比重有所参差,故即使是同一机构,同一年的QS地区性排名都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有所差异。例如,香港大学於及2012三个年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世界22至23位不等,[10-12]
但是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则将列为榜首。[13]
QS世界大学排名排名方法
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运用6方面的具体指数衡量世界大学,这六个指数和他们所占的权重分别是:
*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Academic Peer Review),占40%
*全球雇主评价(Global Employer Review),占10%
*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数(Citations per faculty),占20%
*教师/学生比例(Faculty student ratio ),占20%
*国际学生比例(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占5%
*国际教师比例(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占5%
总计·100%
QS世界大学排名历年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2009
 大学国际名称大学名称国家 1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US
2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UK
3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US
4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UK
5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伦敦帝国学院UK
5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UK
7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US
8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US
9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大学US
10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US
11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US
12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US
13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普金斯顿大学US
14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US
15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US
16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US
17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
18McGill University
麦吉尔大学Canada
19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西根大学US
20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UK
20ETH Zurich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Switzerland
22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Japan
23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国王学院UK
24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学China
25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Japan
26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切斯特大学UK
27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US
28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France
29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Canada
30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Singapore
31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布朗大学US
3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S
32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西北大学US
34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UK
35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学China
36E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France
36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Australia
36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Australia
3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S
40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Canada
41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昆士兰大学Australia
42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Switzerland
43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 Japan
43Trinity College Dublin
圣三一学院Ireland
45Monash University
莫纳什大学 Australia
46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China
47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大学Australia
47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首尔大学 South Korea
49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学 Netherlands
49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China
51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学 Denmark
52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US
52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China
54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US
55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55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7Heidelberg University
58University of Warwick
59University of Alberta
60Leid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61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61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63Aarhus University
63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65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66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67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67Lund University
69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Korea
70Utrecht University
 Netherlands
70University of York
72University of Geneva
 Switzerland
73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73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75Uppsala University
76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76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78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79University of Glasgow
80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81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82University of Sheffield
83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84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Australia
85Dartmouth College
86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7Purdue University
87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89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90Emory University
91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92Nagoya University
92Univers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
94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95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97Tohoku University
98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y, Munich
99University of Leeds
100Rice University
QS世界大学排名2010
伦敦大学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斯坦福大学
密歇根大学
康奈尔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
麦吉尔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伦敦国王学院
爱丁堡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多伦多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卡内基梅隆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墨尔本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昆兰士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哥本哈根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海德堡大学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华盛顿大学
阿姆斯特丹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慕尼黑工业大学
伯明翰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
莫纳什大学
乌普萨拉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波士顿大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慕尼黑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奥克兰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瑞士日内瓦大学
诺丁汉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赫尔辛基大学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格拉斯哥大学
阿尔伯塔大学
韩国科学技术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南安普顿大学
乌特勒支大学
奥胡斯大学
天主教鲁汶大学
达特茅斯学院
名古屋大学
莫斯科国立大学
国立台湾大学
圣安德鲁斯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
弗莱堡大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奥斯陆大学
苏黎世大学
阿德雷德大学
马里兰大学
佐治亚理工大学
埃默里大学
代尔夫特科技大学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浦项科技大学
南加州大学
都柏林大学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阿伯丁大学
巴黎第六大学
匹兹堡大学
格罗宁根大学
利物浦大学
卡迪夫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
爱因霍芬科技大学
凯斯西储大学
罗彻斯特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埃伯哈德-卡尔斯-蒂宾根大学
卑尔根大学
范德堡大学
奥塔哥大学
蒙特利尔大学
巴塞尔大学
特拉维夫大学
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纽卡斯尔大学
丹麦技术大学
维也纳大学
滑铁卢大学
加州大学欧文尔湾分校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巴塞罗那大学
荷兰奈梅亨大学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乔治敦大学
苏塞克斯大学
塔夫斯大学
亚琛工业大学
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
亚利桑那大学
开普敦大学
麦克马斯特大学
伯尔尼大学
西安大略大学
卡尔加里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卡尔斯鲁厄大学
斯德哥尔摩大学
莱斯特大学
科罗拉多大学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乔治-奥古斯特-格丁根大学
北海道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瓦赫宁恩大学
安特卫普大学
朱拉隆功大学
兰开斯特大学
早稻田大学
歌德堡大学
巴黎第四大学
印度孟买理工学院
爱荷华大学
坎特伯雷大学
罗马萨皮恩扎大学
佛罗里达大学
法兰克福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德克萨斯A&M大学
QS世界大学排名2011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洛桑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cole Polytechnique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华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University of Glasgow
Monash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etherland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Trinity College Dublin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University of Geneva
Boston University
Tohoku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Aarhus University
Nagoya University
Utrecht University
Netherlands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Uppsala Universit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urdue University
Lund Universit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中国台湾66.6
Leid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Helsinki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udan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University of Leeds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Durham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York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Dartmou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Albert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Netherland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Universit?t Freiburg
University of Zurich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Oslo
Maastricht University
Netherland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hio State University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Emor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Ric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B)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UPMC)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University of Bergen
Kyushu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UCL)
University of Virginia
Newcastl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Yonsei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tago
New Zealand
Vanderbilt University
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Cardiff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Lausanne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Netherlands
Hokkaido University
Rheinisch-Westf?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University of Aberdee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University of Bern
Queen's University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etherlands
Universit?t Karlsru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Georg-August-Universit?t G?ttingen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University of Basel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
Lancaster University
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t Bonn
University of Vienna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Texas A&M University
McMaster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aterloo
University of Florid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UIC)
University of Arizona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Ghent
Georgetown University
Universiti Malaya (UM)
University of Bath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UNAM)
Universidade de S?o Paulo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QMUL)
Tel Aviv University
Tufts University
Wagening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tockholm University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Netherlands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Universit?t Frankfurt am Main
University of Bologna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Waseda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Tsukuba
Keio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orea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Iowa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ULB)
University of Antwerp
University of Sussex
University of Dundee
King Saud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QS世界大学排名2012
排名学校名称国家/地区
英文中文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美国2University of Cambridge剑桥大学英国3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美国4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英国5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英国6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国理工学院英国7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美国8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美国9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美国10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美国11Columbia 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美国12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13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瑞士14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美国15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美国16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17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美国18McGill University麦吉尔大学加拿大19University of Toronto多伦多大学加拿大20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美国21University of Edinburgh爱丁堡大学英国2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23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中国24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25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26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英国27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美国28University of Bristol布里斯托大学英国29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瑞士30The University of Tokyo东京大学日本3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32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曼彻斯特大学英国33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香港科技大学中国34?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35Kyoto University京都大学日本36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37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首尔国立大学韩国38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39The University of Sydney悉尼大学澳大利亚40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41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综合理工学校法国42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美国43New York University (NYU)纽约大学美国44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中国45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46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47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48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中国49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50Osaka University大阪大学日本51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学丹麦52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53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54University of Glasgow格拉斯哥大学英国55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德国56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57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58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华威大学英国59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美国60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慕尼黑大学德国61Monash University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62University of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63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韩国先进科技学院韩国64Boston University波士顿大学美国65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东京工业大学日本66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谢菲尔德大学英国67Trinity College Dublin都柏林三一学院爱尔兰68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美国69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英国7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71Lund University隆德大学瑞典7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诺丁汉大学英国73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南安普顿大学英国74University of Geneva日内瓦大学瑞士75Leiden University莱顿大学荷兰75Tohoku University东北大学(日本)日本77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伯明翰大学英国78University of Helsinki赫尔辛基大学芬兰79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西澳大利亚大学澳大利亚80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国立台湾大学中国台湾81Uppsala University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瑞典82KU Leuven鲁汶大学巴西83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奥克兰大学新西兰84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美国85Utrecht University乌得勒支大学荷兰86Nagoya University名古屋大学日本87Freie Universit?t Berlin柏林自由大学德国88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89Aarhus University奥尔胡斯大学丹麦90Fudan University复旦大学中国90University of Zurich苏黎世大学瑞士92Durham University杜伦大学英国93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94University of Leeds利兹大学英国95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城市大学中国香港95Purdue University普渡大学西拉法叶美国97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浦项理工大学韩国98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美国99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伊拉兹马斯大学荷兰10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101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州州立大学大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阿德雷德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夫特工业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Universit?t Freiburg
弗莱堡大学
Maastricht University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University of Oslo
奥斯陆大学
Yonsei University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学院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y of Lausanne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莫斯科国立大学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大学园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B)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Georg-August-Universit?t G?ttingen
哥廷根大学
Ric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asel
巴塞尔大学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利物浦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
Newcastle University
纽卡斯尔大学-英国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UCL)
Kyushu University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UPMC)
巴黎第六大学
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工业大学
University of Otago
奥塔哥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奈梅亨大学
Korea University
Hokkaido University
北海道大学
Universidade de S?o Paulo
圣保罗大学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KIT)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Cardiff University
卡迪夫大学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t Tübingen
图宾根大学
University of Bergen
卑尔根大学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UNAM)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QMUL)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University of Ghent
University of Bern
伯尔尼大学
Rheinisch-Westf?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亚琛工业大学
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t Bonn
McMaster University
麦克马斯特大学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里昂高等师范学校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开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versiti Malaya (UM)
马来亚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埃因霍温理工大学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学
Universit?t Wien
维也纳大学
Wageningen University
瓦格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
阿伯丁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凯斯西储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农工大学学院站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ULB)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西安大略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Queen's University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University of Bath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成均馆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 (UIC)
伊利诺伊大学 - 芝加哥分校
Tufts University
塔夫茨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埃克塞特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敦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莱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UB)
巴塞罗那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萨塞克斯大学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VUB)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科克大学学院
University of Waterloo
滑铁卢大学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台湾清华大学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哥德堡大学
Università di Bologna (UNIBO)
博洛尼亚大学
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Chile
智利天主教大学
University of Antwerp
安特卫普大学
King Saud University
沙特国王大学
沙特阿拉伯
Waseda University
早稻田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大学
Keio University
庆应义塾大学
QS世界大学排名2013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于日公布了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1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蝉联榜首,第二位则是哈佛大学,第三的则为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亚洲地区的大学中排名最前,位列排行榜第24名;香港大学仅次于其为亚洲第二,位列第世界第26名。然而中国大陆共有7所大学进入前200名。排名最前的是北京大学,列第46名;其后是清华大学,48名;复旦大学,88名;上海交通大学,123名;浙江大学,165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4名;南京大学,175名。[15]
学校英文名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Harva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Oxford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KCL)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uke University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yoto University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Ecole Polytechnique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Peking University
Brown University
Tsinghua University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Karls-Universit?t Heidelberg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Osaka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und University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赫尔辛基大学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谢菲尔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Leiden University
诺丁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Tohoku University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乌得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Utrecht University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西澳大利亚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Fudan University
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Durham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
Aarhus University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格罗宁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University of Groningen
University of Leeds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名古屋大学
Nagoya University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QS世界大学排名2014
2014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名
2014年9月,2014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英美高校依旧占领前十强。麻省理工学院蝉联第一,哈佛大学跌至第四,帝国理工学院挤入前三。就中国内地大学来看,27所大学进入QS榜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入围前一百强。
所有排名前10的大学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国际师生占比方面都表现出色。帝国理工学院在“单位教职引用率”当面的突出表现使其成为了排名前10的大学中攀升最快的一所,一举超越了哈佛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牛津大学,成为了与剑桥大学并列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学。
排名前200由总共由来自31个国家的学校组成;其中美国以51所学府占据统治地位,领先英国的29所、德国的13所、荷兰的11所、加拿大的10所、日本的10所以及澳大利亚的8所。
自2009年以来上升最快的学校为:麻省理工学院,成均馆大学(韩国),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高丽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英国)以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其中有8所学校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实力强劲。
在该排名的所有全球前800余所大学中,中国大陆的27所大学中有19所提高了其位置, 提升最为显著的是厦门大学(上升105名, 至全球441名)。
清华大学第一次以排名47位登顶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大学之首。它超过了未能进入前50的北京大学
年世界大学排名榜
(排名并列57位)。其原因部分归结于清华大学在研究影响指标“单位教职引用率”上的提高,在清华大学在此项上升了36位的同时,北京大学下跌了18位。
在研究实力上,中国大学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表现最好的中国大陆大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单位教职引用率”上全球排名第120位,紧随其后的是浙江大学,全球第153位; 和复旦大学, 全球192名。27所上榜中国大学中19所的“单位教职引用率”都比2013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 中山大学在所有中国大陆大学中上升最快(上升76位至全球326名), 武汉大学(上升42位至5151位), 北航大学(上升45位至549位)。
在全球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中, 清华, 北大, ,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在全球学术声誉中上升最快,2014年分别上升101位 (475名)和102位(457名)。吉林大学(上升96位至451名), 南开大学(上升66位至272名),西安交大(上升55位至410名)。
20所中国大陆大学保持或是提高了其全球雇主声誉(基于28,759全球雇主的调查回复)。包括东南大学,上海大学在内的4所内地高校在全球雇主中的声誉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此项指标中位列全球前20。[17]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
QS世界大学排名(2015/16)发布,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一,哈
佛大学排名第二,剑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并列第三。中国大陆共有7所高校入选世界前200,清华大学排名第25,持续着其瞩目的上升趋势,自2006年后再次将中国带入世界前25强的行列。除了清华大学外,其它中国高校也在该排名中有着出色的表现:北京大学上升16位排名第41,复旦大学上升20位排名第51,上海交通大学上升34位排名第70。[18]
20152014学校名称国家11麻省理工学院美国24哈佛大学美国3=2=剑桥大学英国3=7斯坦福大学美国58加州理工学院美国65=牛津大学英国75=伦敦大学学院英国82=伦敦帝国学院英国912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1011芝加哥大学美国119普林斯顿大学美国122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1339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1417=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1510耶鲁大学美国[18]
中国大陆前20
20152014学校名称 2547清华大学C94157=北京大学C951=71=复旦大学C970=104上海交通大学C9110=144浙江大学C9113=14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9130=162=南京大学C9232240=北京师范大学 273=335=武汉大学 277=328=南开大学 291481-490哈尔滨工业大学C9307321中山大学 331=379=西安交通大学C9345=393同济大学 381=451-46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01-410441-450厦门大学 401-410501-550北京理工大学 411-420501-550上海大学 421-430501-550天津大学 441-450461-470华中科技大学[18]
.维基百科官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官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新东方留学[引用日期]
.360doc[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QS官网[引用日期]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2[引用日期]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引用日期]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0)[引用日期]
.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引用日期]
.羚羊网[引用日期]
.QS 世界大学排名(正式官网)2013/14[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erkele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