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拉尔基泉州五中校长现任校长是谁?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_百度百科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成立于1994年,是一所直属纯初中校,位于昌平区科技园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葱茏,芳草如茵,环境幽雅,风景秀美。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和多功能综合楼,理化生实验室、和史、地、音、美、劳等专业教室齐全,录课厅、演播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齐备,还建有标准塑胶操场、师生健身
房和教工活动室,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师生的健身娱乐活动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根据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学校有40个教学班,约1700名学生。在岗教职工181人,专任教师11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147人,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结业61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有中学高级教师25人,中学一级教师5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43人。[1]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校长简介
张玉泉,男,一九五七年五月出生,大学文化,硕士研究生主科班结业,昌平区(教育管理)学
昌平五中校长张玉泉
科带头人。一九七五年参加工作,曾历任下庄中学校长、长陵中学校长、昌平一中副校长、 南口学校校长,昌平区第五中学校长。
曾获得昌平区“八五建功立业奖章”,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2008年荣获中国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国创新管理改革杰出校长荣誉称号、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7年度杰出校长。多次在《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所管理的学校在不同方面曾获得全国、市、区等不同层级的多种先进荣誉。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师资力量
昌平区个骨干教师[3]
1964年11月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教学副校长。2004年9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昌平区优秀教学干部。论文《小组合作学习》获全国一等奖。[3]
一切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3]
昌平五中教师李振扬
贾俊坤 [4]
北京市骨干教师[4]
1966年6月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副年级主任。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03年、2006年、2007年获昌平区“十佳”语文教师称号,论文《寓情于教,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获北京市一等奖; 师德论文《师情育苗绿 我心铸童心》获北京市级二等奖。主题班会设计荣获全国 “十五”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北京市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评比一等奖。 [4]
雨润物无声,师育人无我![4]
昌平五中教师贾俊坤
昌平区学科带头人[5]
1967年8月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昌平区初中物理学科“十佳”教师;论文《利用“互助式”教研模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获区级一等奖,《压力与压强》一课获市级评优课一等奖。[5]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益大而且快。[5]
昌平五中教师池健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文化建设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学校口号
校训:德优 怀远 才大 博见
校风:厚德 智慧 诚信 雅行
学风:善学 深思 博采 致用
教风:爱生 敬业 善诱 求真[6]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教学目标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学校确立了“北京一流,全国知名”办学目标,在管理上追求高品位,在教学上追求高质量。形成了 “厚德 智慧 诚信 雅行”校风和“善学 深思 博采 致用”学风,以及“爱生 敬业 善诱 求真”教风,把“志向远大,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明显”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1]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办学成绩
学校的中考成绩稳居领先位置,升学率100%,北京市示范高中录取率达50%以上,并且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四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等名牌高中校。该校有五名学生获得区中考总分状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电视台
元,二十多名学生获得中考单科状元。同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课外科技小组、文学社、书画社、篮球队、足球队、管乐队、舞蹈队等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校连续三年举办“科技与艺术运动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开阔学生学习领域。学生在学科、科技、文艺、体育等方面有一千多人次在全国、市、区获奖。学校还有《语文报》驻五中记者站、《昌平周刊》驻五中记者站,共发表学生作品一百多篇。学生们有自己的《特色园地》文学社、《小星星》书画社和《校园之声》广播站,全都由学生自己采写、编辑、制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所授荣誉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
截止至日,学校曾被评为北京市普通中学规范化建设达标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北京市“国防教育”先进校、北京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类校、北京市百所学校课间操表演优秀校、北京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昌平区科普先进学校、实验教学先进校、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评为区初中教学“十佳学校”、2008年被评为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
北京市昌平区第五中学发展前景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昌平五中将继续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以科研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早日成为“北京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1]
企业信用信息惠州市第五中学_百度百科
惠州市第五中学
惠州市惠城区第五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创立于1978年,原校址在水门大桥边,旧学校面积狭小,校舍破旧。 199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五中麦地新校(现址)落成,新校区占地面积52089平方米,建筑面积22196平方米,是惠城中心区学校校园面积最大的学校之一。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建有校园网,电脑教学平台50个,电子阅览室1间,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多媒体电教中心2个,电脑室2个,音乐室2个,美术室1个,舞蹈室1个,团队室1个,心理辅导室1套,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67644册;并拥有省特级档案室。
惠州市第五中学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826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甘于奉献而又富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在编教职工182人,专任教师166人,其中高级教师职称26人,中级89人,硕士研究生毕业6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建有校园网,电脑教学平台22个,电子阅览室1间,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多媒体电教中心2个,电脑室2个,音乐室2个,美术室1个,舞蹈室1个,团队室1个,心理辅导室1套,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64975册;并拥有省特级档案室。
学校秉承“励志、责任、诚信、笃学”的校训,坚持“构建基础,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 实施“抓好常规,抓严细节,抓实过程”的管理模式,培养“勤、严、实、活、新”的教风和“自爱、善学、惜时、认真”的学风,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大胆探索尝试教育教学改革,走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
惠州市第五中学办学成果
自2002年以来,学校中考成绩稳居市同类学校前列。 2005年考入市一中人数43人,2006考入市一中人数77人,2007年考入市一中人数60人,2008年考入市一中人数76人,2009年考入市一中人数64人,“一平三率”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连续多年在惠城区属学校中排名第一。学校先后获“国家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广东省“税收宣传教育基地”等殊荣。2002年学校被评为惠州市面上中学首批“市一级学校”,2006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惠州市第五中学办学理念
—— 构建基础 成就未来
—— 砺志 责任 诚信 笃学
—— 守纪 诚实 勤奋 自强
—— 勤 严 实 活 新
—— 自爱 善学 惜时 认真
—— 勤奋务实 开拓进取
惠州市第五中学学校变迁
惠州市第五中学的前身是一所十年制学校,1978年独立命名,建制为完全中学。1980年,因惠州市(惠城区前身)教育局调整学校结构布局而转为初中,校址在水门街。1991年,惠州修建水门大桥,五中给桥让路。此后四年,先后借下埔小学和九中校舍办学 (1991年8月在下埔小学寄校办学;1992年8月至1994年7月学校将初一、初二年级迁至九中,初三仍留在下埔小学办学)。199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五中麦地新校(现址)落成。当年8月,五中迁入新校区。
惠州市第五中学历任校长
第一任校长:苗致远(任职时间1978年4月-1979年7月)
第二任校长:黄毅强(任职时间1979年7月-1986年8月)
第三任校长:黄自争(任职时间1986年9月-2002年8月)
第四任校长:龚天宋(任职时间2002年8月-2007年7月),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惠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惠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主管初中部全面工作。1984年毕业于惠阳师专,后分配在惠州师范任教,1987年考入广东教育学院脱产进修,1989年本科毕业,1991年调入市电大任教,1995年任市电大成人教育实验中心主任,1999年调任市五中副校长,2002年8月聘任为市五中校长。2007年8月调任惠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至今。他撰写有多篇学术论文,在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惠州市“五好工作者”,惠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现任校长: 刘学成(任职时间2007年8月-2011年8月),中学英语高级教师,1977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1981年结业于香港灵格风语言中心培训班,2000年结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班。系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十余篇论文发表于《电子&电脑》等国家、省、市、区级刊物或获奖,开发有多媒体电教课件、档案管理系统、万能形码输入法、简化拼音输入法、电脑屏保程序等。2000年其个人传略被录入《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2001年被收入《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共惠城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惠州市“五好工作者”,惠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先锋模范岗”标兵,惠州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惠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惠城区教育系统“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惠州市首届“十佳”校长。
现任校长:黄浩(任职时间2012年8月至今),中学政治教师
惠州市第五中学学校地址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麦地南路20号
.惠州市第五中学&学校概况[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常德市第五中学_百度百科
常德市第五中学
第五,位于常德市人民西路。学校3个年级共39个教学班,学生2427人。校园面积75亩,建筑面积30909平方米,绿化面积2148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43.3%。学校校园建设不断趋向完备,除建有正规化教学大楼、办公楼、综合实验楼、生物园、塑胶田径、体育馆等基本设施之外,以科技楼为核心的一系列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办公系统已经配套,实现了班班通。现有在职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达97%。
常德市第五中学学校简介
校园简介湖南省常德市第五中学地处湘北锦绣之地、陶渊明笔
下桃花源仙境之侧——武陵古城,是一所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公办初级中学。
前身是为纪念共和先驱宋教仁(字渔父)先生而命名的“渔父中学”。 在优美如画的校园里,绿树婆娑,花团锦簇;弦歌阵阵,书声朗朗。岁月的风尘,历史的烙印,令五中人平添了一份奋发向上的责任与使命。整座校园里,不论是校道旁一组组规整而明丽的橱窗,还是草坪花
坛中一块块温润而恳切的语录牌;不论是严谨而生动的课堂内,还是活泼而富有创意的活动中……处处透射着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工作、学习、生活在这里的近三千名师生自诩为“今日渔父传薪人”。
年之间,学校拥有教育硕士3名,研究生课程结业学员5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教师14名。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承担了国家和省级教研课题,促进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的形成,教改成果丰硕,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和授课比赛中获奖教师518人次。学校以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发展的人为办学理念,追求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学生的快乐成长。校风、班风好,社会评价优良。学校被编入2006年湖南省教育名人名校志,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示范性中学。
常德市第五中学办学理念
(一)公办更名
1956年8月,渔父中学由私办改为公办,学校更名为常德市第五初级中学并成立了党支部。李文太先生为更名后的首任校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学校工作纳入了国家教育计划的正轨。这在学校的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李文太同志,于1948年在澧县九澧联中毕业后,即参加地下党活动,随后参加湖南人民解放军突击总队第四大队,进行武装斗争。1949年8月,分配到澧县公安局工作。1952年10月,调到常德市一中任政治教师。1954年3月由常德市一中调到渔父中学任教导主任,后提为副校长。他热爱教育事业,在任校长初期,为了充实学校图书室,他号召师生到农村去购买保留下来的线装书三百多册。他治学严谨,提倡课堂教学当堂消化;提倡直观教学,反对“填鸭式”。要求教师自制教具,以弥补教学工具的不足;号召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当时,老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听超前课和互相听课蔚然成风,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曲折前进(1956——1975)
这段时期,党内极“左”思潮泛滥,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了严重干扰。1957年5月,全党开展整风反右运动。一个仅30名教职工的学校竟有6名教职工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的大跃进,学校定为市教育战线大炼钢铁的试点单位。特修了厂房一栋,安装了两座转炉。各班都修筑土炉一座,共12座。全校停课炼钢,师生日夜鏖战。接踵而来的是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学校成了生产自救单位。1960年,中央公布《中小学五十条》;1963年,中央关于《全日制中小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中学生守则》两个文件相继出台,使学校工作出现转机。1966年5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校领导被当成走资派打倒,不少教师被当作牛鬼蛇神抓。师生中派别斗争激烈,发展成武斗。学校财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荡然无存。三分之二的教师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学校被迫停课。
1969年以后,学校虽然已经复课,但是一个接一个的政治风浪,使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无法建立起来。开展批林批孔以后,落实毛主席关于“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开展了学工学农学军活动。1970年,学校在常德县肖伍铺公社太阳山大队建立了学农基地,开荒山修梯田30多亩,修建校舍三栋12间,260多平方米。全校师生轮流到基地,实行晴天劳动,雨天上课的半农半读制度。教学质量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对培养师生劳动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办起了校办工厂,为师生学工建立了校内基地。
1970年,学校增办高中班,定名为常德市第五中学。初高中学制均为二年。1975年,初、高中恢复秋季招生制。
(三)拨乱反正(1976——1990)
1976年10月,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从1978年开始,学校党支部根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教职工中着手平反冤假错案,认真做到:全错的全平,部分错的部分平。并在教职工中培养先进分子入党。1978年至1984年,共发展党员11人。
1978年恢复高考后至1982年止,考取大专院校的学生有73人,中专16人,研究生5人,留学美、日、澳的学生各1人。
1979年,学校校办工厂被评为全省校办工厂技术革新先进单位;1980年,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
1981年9月,杨俊友同志任校长,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与此同时,把教师的资格审定纳入正规轨道,为深化学校“内改”打好基础。校办工厂越办越红火,成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师生集体福利的经济支柱,是全市校办工厂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产品“电机原理说明器”是国家教育部的定型产品。1983年,该产品在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居全国第一名。这些年来,校办工厂上交给学校的利润盖了三栋教工宿舍,解决了三十七户教师的住房;充实了仪器室、实验室的教学设备。
1970年至1982年,学校共办高中班41个,培养高中毕业生2665人。
1982年,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考上线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42.1%,升入高校的占统考人数的63.1%。学校夺得“高考理科全市第一名”和“英语高考录取率优秀单位”两面红旗。
1982年下学期,该校停办高中部,专办初中,以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1986年,学校体育训练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曾作为全国甲级排球赛和全国青年女篮赛常德赛区的比赛场地。
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建校50周年庆典。校友来自全国各地,共有800多人参加。
1988年9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常德地区改为常德市;原常德市改为武陵区,学校划为常德市教委直接管理。
1990年,学校民盟、民进、民建支部先后成立。
(四)推进“内改”(1991——1997)
随着市场经济的涌动,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1991年7月,刘贤才任机构改革后校长。9月,一座能容纳24个班的教学大楼建成;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的检查验收中,学校以96.8分的成绩名列全省教育系统第一名,并被评为常德市花园式学校。学校参加常德市举办的桃花节活动,大会设的三项奖(组织奖、最佳演出奖、优秀演出奖)全部获得。
1992年8月,常德市教委确定学校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学生的50多件劳技作品飘洋过海,受到了日本朋友的青睐。年底,全市教学工作检查,学校以98分的绝对优势名列全市第一名,并获湖南省第三届教改成果二等奖,教改经验一等奖,并定为素质教育、劳技教育的实验点校。学校在林伯渠同志的故居临澧县太平村和常德县电影院建立起了校外德育基地,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1994年2月,经省教委检查验收,学校以99分的好成绩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合格中学。
1992年9月,学校建成了闭路电视系统。1993年,校办工厂被授予湖南省勤工俭学重点企业。1994年,学校田径运动场建成,体育训练馆维修一新。1995年,学校被评为市级园林式学校。同年,学校校办工厂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上交学校利润22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修建了一栋综合楼。1995年下半年,计算机教学室建成,学校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设备均达省级合格标准。新建起缝纫操作室,自制校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劳技教学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同年,迎“省八运会”工作和学校工会工作,均评为市级先进单位。1996年,学校图书馆成立,翻修了两栋办公楼。
1993年至1996年,学校连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至1993年,学校均被评为先进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先后有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督导司、湖南、江西、云南、湖北、广州等省、市教委的主要领导来校视察。接待了日本八日市教育访问团及常德市6县(市)教委的领导来校指导工作,承担了常德教育学院中学校长培训班的学员来校考察的任务,并正式挂牌:“常德教育学院教育实践考察基地”。刘贤才校长被聘为中学校长培训班兼职教师,定期去教育学院讲课。
1991年至1997年,学校教学班一直稳定在24个以上,在校学生1500多人,教职工114人。1993年,校长刘贤才主持制订的“内改”工作方案,刊登在《湖南省中小学管理制度与改革方案》一书上;《湖南日报》头版报道了学校实行“内改”工作的情况。
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建校60周年庆典。校友来自全国各地,共有2000多人参加。
(五)全面兴旺(1997——2007)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学校工作进入跨越式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全面兴旺的局面。1997年8月,何晓明校长主持校政。现任领导班子郑重表态承诺,决心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顽强的毅力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把学校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攀登,实现新的跨越。
1、德育工作形成格局
1997年、1999年,学校围绕迎香港、澳门回归;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建国50周年等中心活动深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德育活动。2000年,构建学校人文环境,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群体性艺体活动。2001年,建立起以校长为首,政教处牵头,年级部主任负责的新型管理网络,实现全员育人。2002年,深化普法教育和国防教育,创建学校特色。成为省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示范学校、市法制教育示范学校、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至2004年,修改、完善原有的德育规章制度,建立起新型的学生个体发展评价方案和班集体的发展评价方案。
2、教学工作展现特点
这一时期,学校教学改革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步入经常化、规范化、课题化发展轨道。
1997年下学期起,学校每年都开展“渔父奖”教学比武。1998年,学校自编的《活动课教学指导用书》完稿,全面启动活动课教学工作。建立了教育教学科研网络,确定了《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素质发展研究》等十个多子课题。1999年,制定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师徒帮教合同。《培养中学生创新素质途径和方法研究》课题列为市级研究课题。2000年,学校文学社成立,并成为《桃花源》杂志社在本市的第一个文学创作培训基地。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水运宪先生为《晨曦》文学社校刊题写了刊名。
2000年以来,该校学生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竞赛,共有190余人次获全国、省、市级以上奖励。2002届初三毕业会考成绩名列市直同类学校前茅,优秀率为23.22%,合格率为80.27%,远高于同类学校。体育会考成绩名列全市第一。数学、物理名列第二,政治、历史名列第三。初三毕业会考合格率为96.91%,升入高一级中学的人数达100%。二00五届学生毕业会考成绩列入市直中学前茅,进入省重点中学常德市一中公费生43人,有139人进入一中。有418人分别进入常德市二中、六中、七中。巩固率98.1%,优秀率20.4%,均列市直中学第二名,2006年中考优秀率、合格率等五项指标均列市直公办学校第一名。
围绕以教学为中心的其他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0年,学校足球队在“金友杯”比赛中力克群雄,夺得冠军。2006年学生男女排球队均获得冠军。2001年,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学校工会被评为市模范职工之家。2002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上,《晨曦》校刊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刊校报,荣获一等奖。
2001年以来,杨珍、杨继红、方顺才、李红军、喻天瓴先后被列入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罗碧琼、向军被列入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6年、2007年杨秋华、王森林、鲁桂秋、曹学兰、蒋桃初、刘真和、万黎、肖丽萍、彭鹰、徐玉梅被列入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全校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较过去有大幅度提高。何晓明、方顺才、鲁桂秋等三位同志在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喻天瓴、蒋桃初两位同志在湖北大学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向军、李莹、罗碧琼等三位教师分别获湖南师范大学地理、历史、英语教育硕士学位。
常德市第五中学办学特色
1997年以来,学校确立了“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教研教学思路、坚持“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的管理原则,倡导“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五中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具有五中特色的学校文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2000年,学校增设了年级部主任,负责三个年级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开始了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2001年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办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年办远程班20个。常德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网校,清风扑面入常德》的文章,专题报道了学校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的工作,省内多家媒体转发了此报道。2007年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超过了一小时,形成了新的亮点。
2003年国家进入新的课程改革,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何晓明参加了上海科学出版社新编物理教材的审稿会议。喻天瓴、谌程、曹学兰、梁英智、徐玉梅、杨芳、刘萍、刘杰、黎军、刘真和、余自芬、万黎、周琳等教师分别参加了在上海、天津、西安、长沙、衡阳、湘潭、吉首等地举行的新课改教研活动。课改的理念在全校教师中已基本形成。2003年,喻天瓴老师担任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观摩研讨会”评审组评委, 并在全国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12次学术年会上观摩课和汇报《初中生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体会。2000年到2004年,学校派出了数学、语文、化学学科的杨继红、赵卫萍、喻天瓴、雷锦湘等教师到湘西、石门、桃源和武陵区的中学上示范课。2005年下半年,何晓明校长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优秀校长高级研修班。2006年杨继红老师作为课改优秀教师到贵州省为当地的教师讲课。雷光宇、孙肇理、王森林等分别为全市的音乐、体育、骨干班主任老师新课改研讨班讲课。梁英智、燕瑶、胡翔等23位同志在省市以上教研部门举办的说课、授课、课堂设计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2006年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完善了各种科研制度,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了课题的管理,促进了教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1998年至2002年,学校独立承担的市教育科学 “九五” 规划课题《城区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和途径的研究》成功结题,并获得市级二等奖; 2002年至2006年,学校语文组独立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语文实践的沟通”现已圆满结题,并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该校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2002年至2007年,该校独立承担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达120余人历时五年,完成了预设目标,已于2007年5月成功结题,在全国第二届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中央教科所信息研究中心所颁发的全国一等奖荣誉,并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数据库”收录。该校独立承担的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 规划课题《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和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正在研究中。除此之外,一批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的课题正在申报中。这些研究项目,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常德市第五中学五中现状
学校硬件建设从强调标准化过渡到追求现代化,从引进时新的电脑、装备系统的电教设备为主要内容,2007年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促进了教学手段不断更新。2001年新建了一栋科技图书馆,建立了语音实验教学室、音乐室,装备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室,充实了图书室、教师学生阅览室、教工活动室设备。教师办公室增设了空调。1999年、2000年新建教工集资宿舍两栋,建筑面积为6039平方米。2001年年底,建筑面积为4700平方米的科技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香飘溢,被评为常德市绿色学校,省级园林式单位。2002年以来,新铺水泥校道路面3000多平方米,新建了两个水泥篮球场。2004年,改建能容纳3000多人的体育馆兼学生食堂落成,能容纳10个教学班的旧教学楼整修一新,及时解决了扩班的急需。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有效地适应了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2007年重新修建了市区学校中一流的塑胶运动场,教学主楼装修一新。截至2007年10月,学校建筑总面积由1997年的20000平方米增加到30739平方米。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为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学校挖掘潜力努力扩大办学规模。1999年至2007年,是学校生源的高峰期。办班规模从24个班扩大到40个班。2007年学生人数达到2427人。教职工人数达到177人。其中,具备本科学历的老师占在职教师的97%。办学规模刷新历史纪录,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抚顺五中历任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