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 庄子哲学讲记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比如“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庄子的哲学理念是什么?
庄子的书汪洋徜徉,如银瓶泄水,广阔无比,不好说,因为影响太大了.例如逍遥游,不懂的也知道逍遥,也会装啊,这就是没读通,倒读傻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强调自然的性命之情,包容了宏大壮丽的生命境界,庄子对待情感的态度是开放的、想象无穷的、超功利的,故而其散文想象奇异、宏伟开放,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庄子的认识论态度是怀疑主义和直觉主义相结合,由此决定其散文常借用寓言、象征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给人留下极广阔的想象空间....
扫描下载二维码急求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观点是什么,庄子思想是讲什么的?_百度知道
急求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观点是什么,庄子思想是讲什么的?
就是看不懂庄子的思想到底是在讲什么,哪位高手教一下,速度庄子的思想观点是什么?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孔 孟 庄的思想简介,庄子思想是在讲什么啊
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生活很穷困,与梁惠王,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从而与宇宙相终始、清静无为;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德性充足,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不争,他生活在战国时期,所以他才退隐,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  正因为世道污浊;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率性的表象上;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正直,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所以他才与世无争,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人融入于万物之中,所以他才恨的彻底,曾做过漆园小吏、齐宣王同时,主张修身养性,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所以在形体上,从他哲学有着退隐。正因为爱的热烈。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要安时而处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逍遥、自由、顺应自然身体和思想上的主要就是上面这些你到百度上搜索下庄子的思想就会发现很多啦~!
庄子是个疯子.
无为道家都将这
庄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庄子的哲学困境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人家没啥困境,有困劲的是旁人后人。毕竟是秋天了,多睡觉养养神好。庄子原本也不是哲学,更无困境。
看后人写书注前人,其实是后人写书注自己。本来不想就这问题发表意见,真心感觉自己不配,但是看到说庄子“无奈”、“悲愤”的,你们确定你们看明白了?有种想笑的感觉。
其一,有无用之辩。
《庄子·内篇·人间世》的最后一段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而以下是《庄子·外篇·山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庄子一定有过这样的困惑。有用则招祸,无用则被弃,何得两全法? 不过庄子自己已经寻得答案了: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外篇·山木》)——游走于有用无用之间,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这是种大智慧。 当年红军被蒋介石围剿时,红军就是在各军阀的地盘边缘行军。军阀们被委员长命令必须出击,但他们又不想损耗自己实力,于是就以红军在其它军阀的地盘上为由互相推卸责任,红军因而也安然无恙。这就是处于有无用之间。 其二,真自由之辩。
庄子思想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存在主义。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内篇·逍遥游》) 庄子的“无待”思想,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一切无意义,所以一切都许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突出的命题:“自由是人生的孤寂”。事实上,当这种可贵的自由落入人世之后,所衍生出的就是孤寂与恐惧。人类利用对其自然的文化化使自身独立出来,超脱了自然的基本定律(如弱肉强食和基因适应环境)。但人类是以群体、以社会的方式建立人类的原则而独立的,当这些原则在取得整体的人类对于自然的自由的同时,就必须压迫和限制具体个人的自由,以增强其组织性。所以,具体个人的不自由往往来源于人类相对于自然的原则的自由。他们在争取一种自由的时候,必须逃离一种自由。 庄子是已知的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注意,无政府主义并不是混乱和无序,而是一种独立、自主和地位上的绝对平等),比如《庄子·外篇·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不肯出仕,也是出于他的齐物观点。他认为万物皆为道,万物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他反对政府的作为,因为那是对平等地位的破坏、对自由的压迫。但很明显,一个破败的世道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整顿。所以,正如清人胡文英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分。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不过最终,庄子还是找到了真自由的方法,这个我们之后叙述。其三,寂寞圣哲。 哲学家们大抵是孤寂的,更别说崇尚自由的庄先生了。《庄子·杂篇·列御寇》中记载: 宋国有个曹商,为宋玉出使到秦国,初去时,得了几乘车的俸禄,秦王高兴了,加到百乘,这人回来,碰见庄子,大夸他的本领,结果庄子说: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由此可见,庄子在平时生话中的人际关系也不咋的,乡亲们对他的印象估计可以用“文青流氓”来概括。而且对于庄子,同时期的大哲学家们竟然听都没有听说过(只有荀子略提了一下〈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说他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他怕的是名,一心要逃名,果然他几乎要达到目的,永远埋没了。西汉人讲黄老而不讲老庄。东汉初班嗣有报桓谭借《庄子》的信札,博学的桓谭连《庄子》都没见过。注《老子》的邻氏,傅氏,徐氏,河上公,刘向,毋丘望之,严遵等都是西汉人;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直到魏晋,庄子才莫名其妙的火了起来(魏晋玄学由此而来)。 由此可见,庄子是安于孤寂的。 但从《庄子·杂篇·徐无鬼》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个庄子: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惠施,庄子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敌人,当时的大哲学家之一。《庄子·杂篇·天下》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又说曾有一个叫黄缭的人问他天地所以不坠不陷和风雨雷霆之故,他“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可惜他那五车书和万物说都已佚失了)。 也幸好他才学渊博,才能和“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庄子·杂篇·天下》)的庄先生抬上两句杠。 他们俩喜欢一起结伴游玩(或者叫晃荡),但他们每次一见面就要互相抬杠,还往往是庄子赢了(耍无赖)。《庄子》一书中,几乎篇篇都有恶心惠子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怀疑,庄子写书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恶心惠施。惠子虽然常常骂庄子的学说无用,但惠施学说的核心——“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几乎与庄子的学说没什么两样。他们的关系铁到何等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我相信,当惠施死后,真正的孤寂终于来临的时候,庄子是沉默的。他可以对楚国使者爱搭不理,可以对监河候挖苦讽刺,可以对髑髅调侃幽默,但当那个他背地里画圈圈诅咒了无数次的人真正的、无可挽回的消失以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了。他重新拿起了那个盆子(上次给他妻子用过),开始鼓盆而乐,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嘴里还不时哈哈地大笑,说着一些他人听不懂的疯话。乡邻一看“文青流氓”又发疯了,都不住的摇头叹息,说以前挺正派阳光的一小伙子长大后怎么成了这种精神分裂的模样…… 每念及此,心痛如绞。 但千百年后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哲人们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痛苦和迷惘。老聃的风轻云淡不可能是一出生就如此,孔丘的温良恭俭也不会没被人鄙弃嘲笑,荀卿不可能一辈子都觉得人性是万恶之源,王阳明也不会一出生就觉得天下老二心老大。当他们以卓而不群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平凡,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伟大!其四,不可知论推出的可知论。 如果说上篇说的是庄子的痛苦,那么这篇说的就是庄子的恐惧。 恐惧来源于未知。 曾经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了一个叫作“缸中之脑”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而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 “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这也是庄子所担心的。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齐物论》) 庄子在很多地方,都阐释了对于不可知的世界的恐惧: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庄子·内篇·齐物论》) 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庄子·内篇·大宗师》) 不过庄子就是庄子,对于这种近乎无解的困境也能够找到出路,这是他以内在力量制衡环境压力的体现: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庄子·杂篇·徐无鬼》)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已乎!已乎!且无所逃。此所谓然与?然乎?(《庄子·杂篇·则阳》) 由此,他由不可知论演化出了可知论。若非是对人类认识界限的深刻理解,是绝对不可能将两种相悖的思想完美无瑕地融入到同一体系中: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庄子·内篇·大宗师》) 不愧是庄子,不愧为大宗师!其五,“逍遥游”到“浑沌死”。 相对于《庄子》的外篇和杂篇来说,我读内篇要相对细一些。内七篇是有题目的,历来被认为是庄子亲笔所作;而外十五篇和杂十一篇中已有四篇确定为伪篇(《让王》、《说剑》、《盗跖》、《渔父》),《秋水》、《庚桑楚》、《寓言》大抵是庄子亲笔,而其它的可能就是庄先生闲来无趣的散笔或是庄生后学所作了。 林云铭先生曾分析到: 内七篇是有题目之文,为庄子所手定者;外篇杂篇,各取篇首两字名篇,是无题目之文,乃后人取庄子杂著而编次之者。 逍遥游,言人心多狃於小成而贵於大。 齐物论,言人心多泥於己见而贵於虚。 养生主,言人心多役於外应而贵於顺。 人间世,则入世之法。 德充符,则出世之法。 大宗师,则内而可圣。 应帝王,则外而可王。 此内七篇分著之义也,然人心惟大,故能虚,惟虚故能顺,入世而後出世,内圣而后外王,此又内七篇相因之理也。(《庄子因·总论》) 所以《庄子·内篇》,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开端《逍遥游》是一种散文化的、诗意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笔调,而其结尾则是三个字——“浑沌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内篇·应帝王》) 很多人把它解释为要遵循客观规律,可是我觉得,这则寓言可能不是这么简单。 一般来说,庄子寓言里用的名字都是很值得玩味的,如: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内篇·大宗师》) 其中,“副墨”意为文字,“洛诵”意为背诵,“瞻明”意为目视明晰,“聂许”意为附耳私语,“需役”意为勤行不怠,“於讴”意为吟咏领会,“玄冥”意为深远虚寂,“参寥”意为高旷寥远,“疑始”意为迷茫而无所本。 我们再来看那则寓言。 “倏”与“忽”都表示时间,有“光阴”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感觉;而“浑沌”的内涵可就丰富了,在这里我把它解释为“绝对精神”和“自在意识”。 而所谓的“七窍”是什么呢? 前面我们已经发现《庄子》的内七篇是庄子的主观生活之流,那么庄子的精神世界也可以用七个阶段来概括。无独有偶,孔子曾自白:“十五而志干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六阶段也恰好对应上庄子的七阶段。包括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里面也曾说过:“人生不过一场戏,由生到死七阶段。” 所以,所谓“日凿一窍”的“七窍”,应该就是光阴和俗世在人的主观世界里打下的精神烙印。而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社会是出于好意(谋报浑沌之德),让我们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以增强其能力和获得相对于自然的自由,但是,我们的自在精神“死了”(浑沌死),我们亦“死了”。 “凡是被小小的齿轮滴答掉的时间都是死的,只有时钟停下,时间才活了。”(【美】福克纳) “人们死于25岁,葬于75岁。”(【美】富兰克林) 不过,“浑沌死”既是结束,亦是开端。当“浑沌死”的同时,他的精神对于超级蒙昧的祈求终于完成,他的精神,直抵神境。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内篇·逍遥游》) 他完成了最初的理想和承诺,尽管这是以死亡为代价。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杂篇·列御寇》) 我就是天地,我就是日月,我就是星辰,我就是道。 就让我恶心惠施的那几篇日记和我的骨骸,来为我旅居了几十年的人世,留下最后一点贡献吧。 我回家了。 我自由了。 这就是庄子对于真自由问题的终极解释,也是他最大的哲学困境(“逍遥游”到“浑沌死”)的最终解决。 以上就是我对于庄子哲学困境的全部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后记:一,文章想转就转吧,毕竟哲人都是孤独的,我们越靠近他们的王国一点,他们的寂寞,也能更少一些。二,啊啊啊问题太麻烦了,我几乎花了一天的时间来打字。。。。三,因为小生读古书也有点不求甚解(不好的习惯),所以如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啊,还请各位大师斧正一二,小生在此多谢了。四,其实文中有很多地方都非我自己研究出来的,以下是我翻阅过的几本资料: 《庄子》庄周 《〈庄子〉与现代主义》张石 《哲学的盛宴【中国篇】》胡适 《寂寞圣哲》鲍鹏山 《庄子》闻一多谢谢啦!
庄子和孟子生活的时代,已经进入战国,诸侯国间几乎无日不战,礼崩乐坏,率兽食人,杀人盈城,已经成为常态。如果说孔子,尚要克己复礼,尚能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庄已经不能了,大道于孔子的时代只是学术,而于孟庄的时代,应该也必须是拯救世界的良药。所以孔夫子还温文尔雅地跟诸侯们坐而论道,孟子已经是金刚怒目,咄咄逼人的质问,恨不得啐他们一脸狗屎,盖由时代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盖尤世间的污秽已经不清理不行,所以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因人性不善不行,不善则不足以拯救这个世界。庄子亦儒。他早年应该是跟儒家学者学习过,天下纷乱,他不可能不看在眼里,不过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白眼是庄子的战斗方式,一如孟子的雄辩。孟子认为世界尚有一线希望,只要信周公就可以原地满血复活,而庄子已经放弃了它。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走不出去了,走不出了啊。然而血总是热的,阮籍绝望,每驾车走至穷途必定嚎啕大哭,因其心早都遇见了穷途。庄子既已对这世界绝望,然而他的泪已经在心里流干了,他也走不出去了,于是世间要有为,他偏要无为,世间尚人力,他偏要自然,世人皆蝇营狗苟,他偏要天道,世人要亲情,他斥之为虚伪,他要跟这无情无耻无理取闹的世界比一比,到底谁更无情无耻无理取闹。庄子选择了做梦。梦中他化为蝴蝶,终于得到了逍遥,然而梦醒之时,他终于还是站在这个绝望的世界。所以庄子死妻,他击缶而歌,他真心为妻子能远离这个绝望的世界而高兴。清人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分。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之才,取富贵如同探囊取物,然而天下污秽,毕竟要弄脏羽毛,惟其眼冷,然而真拖着尾巴做泥潭里的神龟,却不能忘怀人间的痛苦,到底心热。然而终于没有行动,只冷眼相看,看他们能闹出个什么模样,选择诗意的逃避。这就是庄子的哲学困境,愈穷究自然天道就愈不能忘怀人间现世,愈冷眼看人间现世就愈想追寻自然天道,故庄子亦儒。
相对主义的自我消解本人民哲(意思是你信偏了别怪我)
以世之沉浊,不可与庄语。这句话说明,庄子思想的最大困惑,除了庄子之外,他同时代的人都是猿猴。行遍天涯不见人,于是,庄子就自自言自语了一辈子。另:哲学这个概念,是西方本体论的别称,其手法即是对世界建模。哲学低于思想,或者说哲学是一种低级思想。把庄子的思想称为哲学,是没文化的体现。
所谓的困境,就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自圆其说,先生,不是用别的说法来圆。就像你不能拿儒家来圆道家一样,你不能拿科学来圆宗教,不然就漏洞百出了。庄子哪里没圆上啊?人家说了,俗世并不是每个人的奋斗场合,就像腐鼠也不是每只鸟都想吃一样。按庄子的说法,你活八千岁也就是个差不多,御风而行还まだまだだね!按庄子的说法,每个人每个事物都能找到自己的作用,你什么用都没有?这就是你的作用!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没用你活的长。你是一个蘑菇,你有毒不能吃你活得长。没有任何东西是限制死的。so,where is the end?没有结束的地方怎么会有困境呢先生?
视天下之言,如天籁之旋怒旋已,如鷇音之自然,而一无与于我。然后忘彼是,浑成毁,平尊隶,均物我,外形骸,遗生死,求其真宰, 照以本明,游心于无穷。皆庄生最微之思理。然其为书 ,辩多而情激,岂真忘是非者哉?不过空存其理而已。 ——苏舆
请先告诉我什么叫哲学困境?
最美好的必然也是最虚幻的,任何在现实试图它的实现都只能是往其反方向的努力而已。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哲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