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威林临终关怀的意义院 英文叫什么

:|||||||||
您所在的位置:&>&&>&
英国男子临终把器官捐给6个中国人 心中最爱中
&& 09:00:21
摘要:   6月29日是49岁的英国人马克躺在病床上的第118天,也将是最后一天了。上午8点,他的妻子在浙医二院签署器官捐献登记表。9点钟,马克被送到手术室,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
  6月29日是49岁的英国人马克躺在病床上的第118天,也将是最后一天了。上午8点,他的妻子在浙医二院签署器官捐献登记表。9点钟,马克被送到手术室,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的两个角膜、一对肾脏、一个心脏、一个肝脏将捐献给6个中国人。这是他早就决定好的方式,留给这片他最爱的土地。
  6月8日,是来自英国的马克和中国妻子王女士的结婚6周年纪念日,为了让丈夫和亲朋好友进行最后的告别,王女士在ICU病房里办一次小型的结婚纪念日派对。在马克的病床前,悬挂着护士们折好的30只五颜六色的纸鹤,在马克的身边,他的妻子王女士穿着马克最爱的紫色旗袍,病床的枕边摆着一大把鲜花,床桌上放着红色的剪纸画像、一只蛋糕、几盒巧克力。王女士带着笑容,因为这是她和马克的第6个结婚纪念日;他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们都抹着眼泪,因为经常和他们开英式玩笑的马克不久就要离他们而去了。王女士希望马克去世后,能用另一种方式活着&&捐献器官,而这同样也是马克曾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像童话里那样美好的生活,是在3月3日那天出现阴影的。这天,在杭州教6年英语的马克因为身体不舒服被送到浙医二院急诊,很快出现了昏迷,医生的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点说,就是急性的中风,很严重很致命。对这对跨国恋人来说,一切都变了,家里的狗狗每天晚上9点就会准时蹲在门口等待着马克,这是他下班回家的时间,可超过100次的等待,也没能等来主人熟悉的拥抱。王女士开始每天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医院,晚上回家后,她要独自遛狗、照顾虎皮鹦鹉、喂一群热带鱼,这些原本都是马克最爱干的事情。
  医生们认为病情预后很差,希望渺茫。是时候考虑马克的身后事了,她和他心里其实早有答案,只是这样的执行比预想中要早太多了。王女士想起马克曾经说过的话&&&我死也要死在中国。&一语成谶,在ICU的婚礼纪念日上,王女士红了眼睛。有捐献器官的打算并不突然,马克的母亲在20多年前就做过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地多活了十多年,在马克的家庭里,捐献器官回报给其他人,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为她来到中国工作生活,她希望完成他的遗愿。
  &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王女士说,马克的态度很明确,自己身故后,也要这么做,唯一的麻烦,就是说服王女士的爸妈。在病房里,两位老人一脸肃穆,&女婿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做,尊重他。&
  &我就希望这次的纪念日让朋友们聚一聚,最后看一看马克。&在Party现场,王女士的笑意一直带在脸上,哪怕有时候泪水一不留神地滚落。&乐观的态度是他感染我的吧。&即便一个人时会害怕、会想念,但在病房里,王女士体现了马克最大的特点&&乐观、有趣。爱家人、爱朋友、爱动物、爱工作、爱生活,这正是马克早早就做下捐献器官决定的最大原因吧,而王女士也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准备在自己去世后,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别人。生活里再没有了他,但她活出了他的样子。
  马克是英国人,杭州女婿,今年49岁。6年前第一次来到杭州,就爱上这里。弥留之际他曾对妻子说&我要回家&,他要回的不是千里之外的故乡英国,而是自己和妻子在杭州经营的小家。器官移植手术结束后,他的妻子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将带马克回家。可爱的、固执的、孝顺的、爱生活的马克今天终于要回家了。
  马克全名马克.特伦斯.奥斯本(Mark Terence Osbone),与前妻育有一个女儿,曾是英国一家连锁企业的门店经理,薪酬很高。离婚后,在朋友聚会上认识了现在妻子王女士,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并随妻子来到中国。他说过这辈子最疯狂的事,就是放弃所有来到杭州。之后他找到一份心爱的工作英语外教,在杭州一待就是6年。图为王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正在讲诉马克的幽默一面,回忆都是甜的。
  马克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生活中少不了英式幽默。在家里偷偷藏私房钱,藏到后来自己忘记了。当妻子从袜子里、碗底下、柜子底层翻出钱的时候,马克试图用幽默掩盖,他辩解&不是我的,肯定是你的&,总之抵死不认账。图为6月8日,浙医二院的医护人员为夫妻俩办了结婚纪念日。左下角红色的夫妻合影剪纸,是马克和妻子在河坊街上找人做的,象征携手到老。
  马克是个有爱心的人。喜欢小孩子,去小餐厅看到打工者的孩子在逼仄的角落做作业,会主动上去教他们英语。2008年,他两次自己掏钱前往秘鲁支教,有半年时间都待在那里。要到秘鲁需要经过多次转机,再做大巴车三四个小时。平时想要上网,坐小车出来还要2小时才能到镇上。条件艰苦,他没有抱怨,唯一遗憾的是之前的手提电脑坏了,一些珍贵的照片没有存下来。
  从前,岳母担心女儿跟外国人结婚后,会跟马克去英国定居,马克为了让丈母娘放心,前后四五次拍着胸脯说,&他就是死也要死在中国&。丈母娘每次都叫他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没想到一语成真。他们曾约定过,等王女士50岁退休后,两个人去环游世界,各个国家都住上一段时间。比如夏天回英国住几个月,到春天回杭州住一段时间&&而这一次,马克失约了。不过,曾忌谈生死的王女士,今天也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按上自己的手印。她要想丈夫一样,做一个英雄。图为小时候的马克。
责任编辑:孙&&&&参见附件。&&&&
临终关怀一词源于英文hospice,是指专门收容不治之症的场所。因此也可以将hospice译成“安息所”。也有的国外专家将临终关怀表述为:“end-of-life-care”。实际上,临终关怀的本质是指对无望救治患者的临终照护,它不以延长临终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患者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患者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着重于患者的疼痛控制,缓解他们的痛苦,消除他们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维持临终患者活的尊严,死时安逸;同时还为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心理、生理关怀、咨询及其他项目服务。
&&&&现代临终关怀倡导者和奠基人是英国女博士桑德斯。她在长期做护理工作期间,因为对濒死的患者未能给予充分的照顾而深感内疚,出于一种崇高的慈爱之心和道德情感,桑德斯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东南的希登汉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机构。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而欧美国家的许多临终关怀机构,无论是从服务的内容,或是机构的建筑设计,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英国――普林塞斯?阿里斯临终关怀养护院
&&&&英国作为近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发源地,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完善住院设施开始,到由关怀支援团队开展的住家关怀、日间关怀服务,再到充实医院支援事业与医院支援看护服务,及在此基础之上普及的志愿者服务,可以说英国的临终关怀工作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英国志愿临终关怀设施156所,政府的健康政策局建立的设施56所,病床数达到3205张。
&&&&由关怀支援团队进行的住家关怀基地有433个(包括长期住家关怀),日间关怀基地243个,医院支援团队226个,医院支援看护服务123个。
&&&&从具有住院设施的临终关怀养护院的病床规模来看,最小的只有2张病床,最大的有64张病床。多数是在10床左右,平均1个设施的病床数是16张。
&&&&普林塞斯?阿里斯临终关怀养护院位于伦敦郊区,开设于1985年,服务对象120万人,设有26张病床。此外还承担150人的住家患者服务及日间关怀服务工作。配备有5名医生,52名护士(其中8名负责住家关怀工作)。
&&&&病房由6间单间病房、4间5人病房组成。5人病房的形式为变形五角形,所有的病床都有自己的窗户,患者可以眺望外面的风景。
&&&&设置5人病房的原因之一是其不同于2人病房、3人病房和4人病房,5人病房同室中即使有1人去世还有4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人的心理负担。
&&&&养护院庭园的整理一般由志愿者负责。
&&&&每年在该院去世的人数是400人,病床利用率为80%。
&&&&爱尔兰――圣弗朗西斯临终关怀养护院
&&&&该院位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北部,开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19张病床。都柏林市内有两个临终关怀养护院。
&&&&1996年的住院总人数为147人,其中98人来自住家及日间养护院,45人来自医院,4人由非专科医生介绍。平均住院天数22天,全年死亡人数125人,平均年龄66岁。
&&&&建筑物为地下1层,地上2层。地下1层为厨房、食堂、电气与机械等的能源用房,地上2层是员工的会议、研修与教育用房。病房、日间关怀及住家关怀的办公用房都布置在1层。
&&&&C字型的建筑物环绕着一片宁静的庭园,该建筑和庭园都获得了爱尔兰的优秀作品奖。
&&&&另外,该养护院1996年全年的住家上门服务件数达到4694件,其中医生上门服务594件(12.7%),护士上门服务3976件(84.7%)。对去世患者家属的上门服务124件(2.6%)。
&&&&加拿大――罗雅尔?希克特利亚医院
&&&&加拿大不使用临终关怀这个词,大多使用缓和关怀病房。
&&&&罗雅尔?希克特利亚医院是加拿大最早(1973年)开设缓和关怀病房的医院,由被称为加拿大近代临终关怀之父的芒特先生对老式石结构医院的病房内部进行改建而成,有16张病床。
&&&&加拿大80%~85%的人都是死于医院。2000年加拿大的癌症死亡人数在7人。艾滋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左右。这样结果导致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要想有效利用PCU的病床,就要逐渐削减医院病床,增加缓和关怀的病床。因此,加强诊疗、急性期住院关怀、住家关怀、PCU的住院关怀之间的相互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芬兰――加里娜科迪临终关怀养护院
&&&&该院位于芬兰的科卢克市,有病床20张,是芬兰第3个临终关怀养护院。病房由14间单间、3间双人病房组成。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周,年使用人数250人,医院使用率达到85%。
&&&&医院位于海边,所有的病房都可以眺望大海。具有亲和感觉的建筑物被高度适宜的树木环抱其中,随着季节的变换,阳光从树荫之中柔和的照射下来,使患者在舒适宜人的环境中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建筑为地下1层(部分),地上1层。地下室是员工使用的浴室。地上1层的中央是餐厅。
&&&&设施中还设有蒸汽浴室,即使是临终期也可以使用。单间之间设有共用餐厅,可以从两侧直接进出。单间内还设有迷你厨房。在主玄关附近设有冥想室。
&&&&该设施的使用费用83%由政府补助,个人负担17%。
&&&&德国――Dr.M 谢尔关怀病房
&&&&1992年在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的用地内新建了该缓和关怀病房,共有15张病床,全部为单间。
&&&&1983年,德国的第1个小规模缓和关怀单元就是诞生在该家医院。据该设施的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择单间病房,是由于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当多床病房的同室患者去世时,其他患者会产生悲哀感,此时很难让他们在这种混乱中坚强起来。预计15张病床的年去世患者为120人。考虑到1名员工很难在1年中经历50人以上的死亡体验,因此将15张床的1个单元改为6床和9床2个单元,尽量避免员工过多地体验死亡。另外,该院还充实住家关怀医疗队伍,建议患者回家养护。
&&&&在该关怀病房,医护人员会在早餐时尽量让可以走动的患者集中在日间关怀室,亲自给患者倒咖啡和茶水,和患者聊天,逐渐打开患者的心扉,转变情绪,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
&&&&在该设施的2层设有教育中心,积极开展与临终关怀有关的研讨会,起着全德国的教育机构的作用。同时在2层还设有研修人员的住宿设施。地下室是电气、机房等服务部门用房。
&&&&建筑物的形状为C字形,被建筑物环抱的内庭阳光充足、树木茂盛、多彩的花草并配有喷泉,患者可以由病房直接来到该庭院。病房内,照明灯具、迷你厨房、卫生间等设备一应俱全,内装修也都采用木质材料,使用感觉很舒适。
&&&&瑞士――利文?努温基金临终关怀养护院
&&&&1988年在瑞士洛桑近郊的莱芒湖畔,修建了这座有14张病床的临终关怀设施。年平均患者140人,其中约100人在这里结束人生的旅途。
&&&&90%的患者是癌症患者,其他还有艾滋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6天~28天。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岁左右,但近年来30岁~40岁左右的患者正逐渐增多。
&&&&患者中35%来自洛桑大学医院,25%来自附近中小医院的介绍。
&&&&患者的住院费用全额由看护保险负担。领取薪金的员工有30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第十章 临终关怀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十章 临终关怀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3.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深圳山厦医院开展莲花助念人文关怀服务
&|&&|&&|&&|&
&|&&|&&|&&|&
&|&&|&&|&&|&
&|&&|&&|&&|&
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廊坊市委外宣局主管&&&&&&廊坊新闻网 制作维护
   &&&&&&新闻发布许可证号:冀新闻备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谢谢!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8临终关怀【PPT】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8临终关怀【PPT】,课件,帮助,8临终关怀,ppt,临终关怀,临终关,ppt课件,临终关怀课件,ppt临终关怀,PPT,临终关怀ppt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1:49:1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8临终关怀【PPT】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终关怀护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