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列句尾的词作开头结尾优美句子写句子()吧!

形容词可以放在句尾吗
形容词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征.通常,可将形容词分成性质形容词和叙述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一定都放在名词前面.1)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hot.2)叙述形容词只能作表语,所以又称为表语形容词.这类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也不可用程度副词修饰.大多数以a开头的形容词都属于这一类.例如:afraid 害怕的.   (错) He is an ill man.   (对) The man is ill.   (错) She is an afraid girl.   (对) The girl is afraid.   这类词还有: well,unwell,ill,faint,afraid,alike,alive,alone,asleep,awake 等.3)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时,要放在名词的前边.但是如果形容词修饰以-thing为字尾的词语时,要放在这些词之后.例如:something nice.   4.2 以-ly结尾的形容词 1) 大部分形容词加-ly可构成副词.但 friendly,deadly,lovely,lonely,likely,lively,ugly,brotherly,仍为形容词.  改错: (错) She sang lovely.    (错) He spoke to me very friendly.    (对) Her singing was lovely.    (对) He spoke to me in a very friendly way.2)有些以-ly 结尾既为形容词,也为副词,如daily,weekly,monthly,yearly,early等.例如:   The Times is a weekly paper. 《时代周刊》为周刊.   The Times is published weekly. 《时代周刊》每周发行一期.4.3 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1) 某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泛指一类人,与谓语动词的复数连接,如the dead,the living,the rich,the poor,the blind,the hungry等.例如:   The poor are losing hope. 穷人行将失去希望.2) 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指这个民族的整体,与动词的复数连用,如the British,the English,the French,the Chinese等.例如:   The English have wonderful sense of humor. 英国人颇有幽默感.4.4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的顺序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顺序为: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出处--材料性质--类别--名词.例如:   a small round table/ a tall gray building/ a dirty old brown shirt/ a famous German medical school/ an expensive Japanese sports car 典型例题:1) Tony is going camping with ___ boys.   A. little two other B. two little other  C. two other little  D. little other two  答案:C.由"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 --性质--名词"的顺序可知数词,描绘词,性质依次顺序,只有C符合答案.2) One day they crossed the ____bridge behind the palace.  A. old Chinese stone B. Chinese old stone C. old stone Chinese D. Chinese stone old  答案A. 几个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他们的排列顺序是:年龄,形状,大小+颜色+来源+质地+用途+国家+名词.3) ---- How was your recent visit to Qingdao?  ---- It was great. We visited some friends,and spent the ___days at the seaside.  A. few last sunny  B. last few sunny  C. last sunny few  D. few sunny last答案:B.本题考查多个形容词的排序问题.一般与被修饰形容词关系密切的形容词靠近名词;如果几个形容词的重要性差不多,音节少的形容词在前,音节多的方在后,在不能确定时,可参照:限定词+数量词(序数词在前,基数词在后)+性状形容词+大小、长短、高低等形体+新旧+颜色+国籍+材料+名词,如those + three + beautiful + large + square +old + brown + wood + table.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形容词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征。通常,可将形容词分成性质形容词和叙述形容词两类,其位置不一定都放在名词前面。1)直接说明事物的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它有级的变化,可以用程度副词修饰,在句中可作定语、表语和补语。例如:hot。2)叙述形容词只能作表语,所以又称为表语形容词。这类形容词没有级的变化,也不可用程度副词修饰。大多数以a开头的形容词都属于这一类。例如:...
可以啊,比如he is handsome
扫描下载二维码写古诗每句最后一字可否都用平韵或仄韵或平仄相间或上二句尾字为平下句尾字为仄?_百度知道
写古诗每句最后一字可否都用平韵或仄韵或平仄相间或上二句尾字为平下句尾字为仄?
提问者采纳
⊙仄平平仄仄平,虎幄定三边。类型三仄起,三春雁北飞,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类型一⊙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 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类型一平起, ⊙平⊙仄仄平平。 日暮东风春草绿。(韵)例诗。(韵)例诗, ⊙平⊙仄仄平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类型二平起。(韵)例诗。类型四仄起,(韵) ⊙仄平平仄仄平。 黄沙百战穿金甲。(韵)例诗。(韵)例诗、首句押韵⊙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但使龙城飞将在。 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守凤城道,得与尔同归, 孤城遥望玉门关。(韵)⊙仄平平仄。类型四⊙仄仄平平, 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仄仄平平。(韵)例诗,山中黄叶飞。况属高秋晚,没在石棱中: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类型二平平仄仄平:壬辰元日试笔呈诸师友 陈忠远(即阿袁)龙光绚九天,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将军夜引弓, 万里长征人未还, 鹧鸪飞上越王台。(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明寻白羽、首句不押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万里念将归、首句不押韵⊙仄⊙平平仄仄。(韵)例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遍插茱萸少一人: 塞下曲 卢纶林暗草惊风、首句押韵⊙仄平平仄仄平。不知何岁月!”类型三⊙仄平平仄:南行别第 韦承庆万里人南去。(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韵)例诗。(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南游感兴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韵) ⊙平⊙仄平平仄, 不破楼兰终不还:“新年胜旧年
谢谢,是否仄音不能为韵?平水韵是指只有平音才能为韵脚吗?
平水韵是因为定韵的刘渊是平水人,所以叫平水韵,其中本身包含仄韵。
在你的举的诗例里只见到平音尾字来押韵的,没见到用仄音尾字来押韵的,能举个用仄音尾字来押韵的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刘乐桑葚儿秋火热是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以理想为主题用顶针写四句话[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作下面句子的开头,]
哦草3h笡撙
理想是笔,写出人生之光 理想是光,照亮黑暗的街 理想是街,走出自己的路 理想是路,带你走向成功 理想是友谊,帮你克服各种困难 理想是困难,伴随你人生的成长 理想是成长,让你缓缓长大成人 理想是成人,让你尝试更多欢乐 理想是日,照耀清晨之露; 理想是露,滋润大地之草; 理想是草,抽出嫩绿的芽; 理想是芽,萌发金色的梦.理想是春雨,滋润干枯的农田; 理想是农田,长出雪白的棉花; 理想是棉花,做成温暖的棉被; 理想是棉被,温暖冰冷的灵魂.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理想是浪,考验万舸千舟,理想是舟,装载远行的人,理想是人,开辟崭新天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又是一个初中生~吼吼 我也是哦 你们才教到理想喔 我们要教论语《十则》咯~
我是来领经验的
我是打酱油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1.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原因。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2.下列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文化心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C.“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陆游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词句中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儒道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文化心理。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儒道思想中旧时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得以扬弃后,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C.自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始终是最基础的,也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D.我们今天处理义利等相关矛盾时,可以借鉴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也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庄子,会飞翔的人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许多树在北方的深秋都是这种凋零的状态,变得毫无诗意而让人感到单调和枯索,如同一只美丽的锦鸡脱去一身毛羽那般。这时便可以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识别这个古文人和另一个古文人的差异,有时一些很小的差异也别想遮掩。在有了一段时间研读之余,诸家的语言特征就展示出来了。老子的文字词约义丰,简练过了头,就让人恍兮惚兮一时摸不着头脑;孔子的文字要比前者生动一些,有的形象性足以令读者倾倒;孟子学说虽说是孔学的发展,但在描述上走向更精美细腻的刻画;至于韩非子的文字,善以寓言出手,挥洒轻松里,笑后颇寻思。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庄子的超脱很轻易被捕捉。据说他曾经做过蒙城的漆园吏,也曾经有楚威王拜他为相遭拒绝之说,余下的生活痕迹就不甚了了了。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去对庄子行踪作细致地考订。那个时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离我们太远了,有的已经模糊得如同雾色一般不可一掬。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实在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略过,只余庄子。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读他的《逍遥游》,首句突兀而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啧啧,真让人叫绝。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却居然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不消说这是先秦时期独一无二的寓言表现天才,即便在后来,我们又能找出谁来与之相媲美呢。这些超现实的荒诞怪异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可见物质和精神并不是合比例延伸的。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灵气冲天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就被耽搁下来。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结伴而过,姑射山神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1.文章的题目是“庄子,会飞翔的人”,联系全文,解释“飞翔”一词的含义。(2分)
2.作者认为庄子之外的诸子作品各有什么特点?简要概括。(4分)
3.文章意在写庄子,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4.本文读来充满意趣,这得力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请举例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未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旸、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1)曹雪芹借林黛玉谈学诗,阐述了他关于诗歌创作的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
(2)应怎样理解“不以词害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3)香菱读了黛玉选的王维的诗,有了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这首诗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__。
  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
  A.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5)上面这首诗的题目是
  A.《使至塞上》
  B.《送邢桂州》
  C.《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联系香菱的身世,说说她为什么要执着地学诗?
________________
(7)联系课文,说说香菱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③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样,孔子的“道”虽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④“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⑤从社会实践来看,儒道并用,也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例如唐太宗在贞观二年总结治国经验时,提出了“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现实理念,同时又认为要做到“安人宁国”,君王首先应“抑情损欲,克己自励”,其中就同时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⑥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其间,随着历史文化条件的变迁,儒道互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特点。同时,佛教的传播又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儒道的互补始终是最基础的。⑦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孝,讲究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我们不能不加批判地继承。同样,道家所讲的“自然”“无欲”“无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极的东西,我们也不能简单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这些道德范畴和思想观念,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也好,个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也不能唯利是图。而儒家向来重视“义利”之辩,重义轻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相关矛盾仍有现实意义。自然,这里所说的“义”不仅仅是道义之义,它理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包括对法制精神和经济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进现代意识,在此基础上,重利而不轻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小题1】下列对于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道思想虽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但这些思想也有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内涵阐释。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实际上二者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的心态。 C.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着不是截然对立的差异,这是二者能够互补的前提原因。 D.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自觉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国之术,仅是为了达到安民治国的目的。这也是儒道能够互补的社会政治原因。 【小题2】下列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儒道互补文化心理现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中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C.“位卑未敢忘忧国”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这些诗句中体现了陆游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些诗词句中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 【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儒道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积极入世和顺应自然的矛盾统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往往兼有这两种文化心理。 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儒道思想中旧时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极的东西在得以扬弃后,就可能成为我们现代文化的补充。 C.自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史中始终是最基础的,也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D.我们今天处理义利等相关矛盾时,可以借鉴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也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作业讨论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头结尾优美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