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高等商学院波士顿大学就读体验是怎样一番体验

这个问题不是太好回答,因为这要看你是是哪个项目的,有ge项目的,有ms的,还有交换的,还有看你能不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的。因为这些间接或者直接决定了你在那个圈子混迹。grande ecole是hec最传统的项目,法国学生读完要花4年,当中包含一年的gap year(一般是第三年,出去做两个6个月的长实习),毕业是相当于硕士学位。对于法国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高中毕业后,上两年文科预科(相当于国内大一大二),然后统考考进来的。这个统考形式好比国内的高考,所以法国人在预科两年是扎扎实实学了两年,并且能考上Hec确实是法国文科生的人生一大成就。但是,在法国好的商校的生源基本被在巴黎的几个预科学校垄断,比如louis le grand,好比中国大城市的超级高中占据所在城市著名高校的生源一样。但是,也是在预科,基本决定了在hec的朋友圈。法国人相对比较保守,有种自傲,所以hec法国精英的圈子基本没外国人。法国人组成,有高帅富,也有从小地方努力学习考进来的,但是基本没有黑人。纵观hec历史,原来就是富人为了帮自己一群富二代躲兵役而建的商校,只不过二代们比较会做生意,学校也就出名了,关系网也强大,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统一考试录取,不过富人对二代教育比较上心,相比其他学校有钱人还是比较多。高帅富是高帅富,但是人家一般不带其他人玩。法国人口中的hec主要指的是这一群人。不过在学校的前两年,基本都是玩过来的,因为在预科两年的刻苦学习真的把他们憋坏了。grande ecole项目也招没在法国上过预科的外国人,一般是大学毕业生,进来后直接从第二年开始读起,然后第三年gap year,然后回学校上一年专业课(也是一年的硕士项目)。但是,外国人一般不会法语,所以一般就是外国人一起玩,法国人一起玩。德国人有一些,意大利人有一些,西班牙人有一些,还有其他国家人,当然少不了中国人。所以这也是一所国际商校,在这里外国人讲英文喔,这是在法国喔!!!总体感觉,外国人在一起玩的比较好,而法国人继续小团体。hec也有一年的硕士项目,法国人和外国人都有,其中finance和strategic management等较出名。硕士生是靠材料申请的,所以,法国ge的人,比较不屑一些差学校的人来人,来读个一年的项目镀个金称是hec毕业的。再者,一年的项目,太短,融合也比较少。但是,有几个硕士项目现在做的真是比较好,也吸引了很多好学校的学生。关于pow,了解不多,每周4晚上一场,然后周五上午基本没课。基本上也是自己认识的人,一起在party前狂喝一同酒,然后半醉去pow,再玩一会,再喝一同酒,集体疯疯,然后在男女或者男男互相勾搭一下,找到炮友回宿舍,或者留下来跳个散场曲,半醉扑街。据说pow上,主要是第一年的学生较多,特别是第一年的法国基友较多。法国商学院排第一的是hec,是文科生的梦想。理科生的梦想是工程师学校,最出名的是X,学校在hec不远处。由于历史原因,法国以前一直是理工科做管理,由于工业结构出名的大企业都是工业届的领军,但是随着奢侈品和marketing,金融的发展,使得商校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hec和x的学生一直互相戏谑的对骂。x骂hec,enculer, hec 回骂 ta mère。具体意思,大家可以查字典。
在出去之前,法国海龟们跟我说:HEC是一个party school&br&&br&在出来之后,发现,嘿还真的是,因为学校在比凡尔赛还远两站的山区,所以大家周一到周四的夜生活都在学校进行,于是几乎天天都有趴体,无论是学校官方在周四举办的还是私人举办:&br&&ul&&li&第一天在去早上8点的课的路上,与一个德国男生擦肩而过,闻到浓重的酒精味;&/li&&li&第二年的学习中,楼上住了两个dj,早上八点开始放音乐;周二的时候说:哎呀呀距离周四还有2天呢,我们一起来趴体吧~!于是又欢天喜地了&/li&&li&周四是学校官方开趴体(Party Of the Week - POW),所以在去PoW之前会有个prepow,就看到一群人在prepow中喝得烂醉去Pow勾搭各路人种,然后第二天精神抖擞去上课。不过有的时候,第二天早上起来出门上课没准还能发现走廊的天花板被人捅到了地上&/li&&/ul&&p&但是,不要以为我们只有趴体。。。&/p&&br&&p&你会碰到一群很牛的人种:趴体到深夜或者清晨直接去上课滔滔不绝震惊四座。我听说一个意大利兄弟曾经周四趴体到六点回来去上8点的marketing,还有一个presentation,结果在present中依靠他的滔滔不绝征服了所有群众,第二年的学习中去了MIT的双学位;或者是平时天天趴体做dj的年末靠着高绩点拿着奖学金继续开趴体。。。&/p&&p&不过法国人前面一年似乎都很混。。。但是通过一年在外面实习的gap year之后回来的都是刻苦认真那种看上去你会觉得说“什么?!他第一年竟然是个大玩咖怎么可能!!”的人。&/p&&br&&p&还会碰到据说各路家族的后代。。。当然了我没碰到;但是碰到了一些人都是家里非常有背景的,比如说巴黎某条街道就是以他家上三代某位祖宗名字命名的;拥有酒庄的blabla&/p&&br&&p&最后,如果想要了解法国人在gap year实习前一两年学校生活中是有多会玩,你可以看看电影la creme de la creme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超级精英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据某位亲爱的法国男生确认说:里面除了上课穿正装,除了做社团是为了盈利,除了会招妓之外其他包括游戏在内的信息完全属实。&/p&
在出去之前,法国海龟们跟我说:HEC是一个party school在出来之后,发现,嘿还真的是,因为学校在比凡尔赛还远两站的山区,所以大家周一到周四的夜生活都在学校进行,于是几乎天天都有趴体,无论是学校官方在周四举办的还是私人举办:第一天在去早上8点的课…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赌坊分析师一枚(不是魔杰座农)
(美嘉小编)
(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第三方登录:在帝国理工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知乎用户的回答(49票)】:
旅行归来,从今天开始处理被邀请的问题。。。
Disclaimer: 本人帝国理工商学院在读,其他department虽然有不少朋友但是毕竟自己没读过,所以没有发言权,以下内容完全是站在商学院角度(主要是金融从业方向)。
--------------------------------------------------------------我是正文-----------------------------------------------------------------
首先,我们学校的商学院虽然较新,但是真的很好很好很好!我不能更爱自己的母校了!
1. 商学院完全借助了IC在全球overall排名常年前10的优势(我指的是最权威的QS和泰晤士排名),所以平台和起点比较高。举个例子,我之前投的Citi, MS, DB以及数个精品投行(比如Greenhills和Piper)都能拿到一面,这完全就是学校brand name的体现,完全能帮你通过top IB的简历关(我们是绝大部分公司的target school)。当然剩下的面试完全就是靠个人综合能力和运气了。。。
2. 黄金的地理位置。IC位于伦敦西区,海德公园旁边,属于City of London1区核心位置,去各大公司参加workshop、宣讲不能更方便(也就piccadilly坐几站就到了)
3. 朋友圈:IC能帮助你打入较高层次的圈子,比如我周围很多朋友都是LSE, LBS, UCL, Cam的(没有OX的。。。),而这个圈子也直接把你带进了北美留学圈(至少对我来说奏效。。但IC在北美的名气如何我并不知道,希望北美的朋友可以补充)。包括在Linkedin上你去connect陌生大牛(比较junior level的),一般人看你学校和经历都会通过你(然后你懂的,PM、networking走起来)。
4. 商学院每周有很多很多大牛来做guest lecture,比如3~4月我听了11个guest lecture,包括UBS CFO的、麦肯锡BCG的、各种狂拽酷炫VCPE的、MS distressed investment EMEA director等等等等。这些guest lecture能让你视野飞速提升,比学校正常课程好听很多!
(下图Houlihan Lokey校友guest lecture:distressed investment)
5. 商学院金融经济会计相关教授基本全是大牛,师资没得说(IC主要是太有钱,完全就是钱砸出来的),比如我上学期某门课的教授是UBS前董事,另一门课HSBC董事长也来上过两次课。。。所以,下课就尽管问问题吧,收获不要太大!
6. 学校课程非常实用而且基本都是case based的,而且课程和IC其他department联系紧密。比如刚结束的这学期energy economics和digital economics的课,直接是工科department教授来串讲的,简直就是碉堡。
7. Career service非常给力。改简历、cover letter全部一对一不限次数,而且还有比较专业模拟on-site面、电面等(限一周一次)。Career培训课不要太多。。牛公司来学校宣讲不要太多。。
另外商学院有一个强制unpaid暑期实习,我今年分到的是某咨询,不好之处在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申请好公司的summer intern
8. 学校不算漂亮但是旁边就是三大博物馆(我们期末考试也偶尔在博物馆里举行,绝对神奇体验)+海德公园(过街就是),图书馆看书累了去海德走个15分钟绝对是享受!另外,学校某社团偶尔租借吊车组织图书馆外蹦极。。。(减轻学习压力。IC这帮geek+谢耳朵哎。。)
9. IC最强的学科是什么?是医学!!没错,学校医务室不仅免费而且吊炸天!!药到病除!(药需要拿着单子去Boots买。)
10. 学校二楼食堂的包子太太太太太好吃了啊啊啊啊啊!!!!
1. 伦敦太特么贵了。如果你想走路上学,生活费1年再省也至少15W。学费也贵!!!
2. 商学院还是太新(仅27年历史),但是底子好、资源好,前景很不错!商学院目前暂时和LSE最好的专业以及LBS有那么一些差距。
3. 除了商学院外,其他department好看的妹子太少。。。男生们请节哀。。(不过IC男+LSE女是非常常见的配置)
最后,欢迎申请IC!!
【罗文寒的回答(40票)】:
在知乎上面潜水这么久,学到了很多东西,终于看到一个能答并且想答的问题了,决定把处女答献给此题。申明:以下内容只适用于在帝国理工读工科(特别是EEE和计算机)博士的大致情况,算是对楼上答题的补充,其他的情况可以参考楼上的各种回答。
先说说学校的认可度吧,在英国算是很好的学校了,参考Times High Education大学排名,不过这个排名是英国人弄的,所以肯定偏向于英联邦的学校了。在世界上的认可度的话,我记得网上有个英美名校鄙视链的,贴上来大致是:
HYPSM &Penn/Columbia/Oxbridge/Williams/Swarthmore/Amherst& Duke/Chicago/Berkeley &Dartmouth/Cornell/Brown/Northwestern/JHU/UCLA/LSE/IC/LBS/top LAC & USTL/ND/Vandy/Emory (typical top20)/Umich/UVA/NYU/CMU/top Regional(Villanovaetc.) & UCL/Warwick/Kings(top10 U.K.) & U.S. top 50 & 51 & 52 &53 & ... & Unranked Caltech & All above
可以看到,帝国理工在鄙视链第4级,处于跟美国的布朗,康奈尔,UCLA一个档次,当然这种东西仁者见仁了。另外,从本人经验来看,帝国理工在中国应该没什么人知道(这里指普通人),在中国论口碑只能提牛剑,才能有很多人知道。
下面是干货了,都是基于本人的实际经历体验。
1. 首先说说博士学制吧,这里的(包括大部分英国高校)标准学制是三年,可以适当延期,但不
能超过四年。学校对博士毕业没有发文章的要求,由导师自己掌握。毕业时候导师去请人给你答辩(术语叫viva),答辩时候老师是不能帮你说话的。另外就是跟中国情况不一样,答辩是可能挂的,能不能通过看你自己的成果了,跟国内只要老师同意答辩剩下的就是走过场不同。
2. 博士生没有课程,所以相应的也没寒暑假,但是,博士生是可以不必每天到实验室的,或者说,极端情况你甚至可以不来实验室,因为没有规定要求博士生要待在实验室。但是考虑到毕竟是成年人了要毕业的话还是要待在实验室的。另外就是本地人都是下午6点肯定都走了,留下来的肯定不是老外,周末老外更是绝壁不来的。
3. 学校入学对英语有要求,但入学之后还要参加学校的英语考试,这个考试其实比雅思考试难,主要关注科技论文写作,只有把这个考试通过了才能写毕业论文。根据博士的不同年份,可以参加多次考试,不通过的话也可以上课,有专门的老师教你。
4. 学校的博士里面中国人很多,其实整个学校的中国人都很多,无处不听到中国话,感觉中国人开始全面占领地球。其次就是希腊人也多的不行,问过一个老外,他说大概是希腊和英国政府关系比较好吧。
5. 学校的各种administration部门都是服务的理念,快速响应加解决问题,跟国内高校的各种管理部门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不是跪舔,英国把高等教育当成产业来做,就是为了赚钱,服务理念很专业。
6. 如前面的答案所言,学校有个很大的学生会(区别国内的学生会),有各种club,对什么感兴趣就参加什么,我就知道有个奇葩的club就是专门吃各种cheese。本人学业忙,只参加了一个羽毛球俱乐部,交钱40镑可以打一年球,每周至少一次。我的一些朋友也有参加跆拳道的,有教练教,还出去比赛,感觉很是专业。
7. 吃的东西吧,学校有餐厅,价钱比外面便宜,学生的价钱比老师和员工便宜。至于好不好吃,我能说我现在十分想念以前学校的食堂吗。。。不过这不怪学校,要怪只能怪英国的食物就是这样的。。不过据我一个待了6年的同学说,学校的餐厅在伦敦高校里面算前几的,厨师代表学校去外面比赛还拿过奖。另外比较幸运的是,餐厅估计是看到中国人太多,推出了亚洲风味的餐厅,卖包子和类似于煎饼果子的东西(我会告诉你我上学期每天中午都去吃这个么)
8. 学校的健身房对学生是免费的,就是peak time的时候略拥挤。地理位置和周边什么的上面都有人说到了,不重复。暂时就这么多了,以后想到再写。
第一次答题,很忐忑,望海涵。。
【鱼更的回答(23票)】:
促使我答这题的唯一动力,也只能是谢谢邀请了。
进IC的时候才刚满18岁,五年匆匆划过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如今一不小心就已二十三岁,终于顺利毕业了。这五年的时间和感受应该怎么概括,我也不知道。
我认识的同学们,认识的学长学姐们,无一不是在读的时候满口怨言忿忿不平,离开之后却又无比想念。有一次有个学长感叹说自己想念Imperial,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怀念自己的牢房一样。我想我也找不出更好的形容了。当五年的成绩出来,所有的苦乐奋斗成为过去时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卡再也刷不进系里的大门的时候,走在高大的梧桐树围绕的校道上望着已望过千百遍的Queens Tower,便不由得感叹还未真正离开就已经开始怀念了。
也许跟世界上任何其它一流大学一样,学业压力是巨大的。我不是学霸,但大概也不算学渣,只是一个智商尚可的普通学生。化学系每年的教学计划都随着上一届学生的反馈而有所改变,所以我这里说的 也仅供参考。在我读大一到大三的时候,每周一篇实验报告是生活的常态,直到考试前两周停课为止都没有时间好好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因为要写报告做实验)也是生活的常态。大四以前,我从来不会在踏入考场之前真正觉得自己复习妥当过。曾经自以为抗压能力很强,却发现在大三的考场上会紧张到突发性耳鸣。
当然,也许只是我能力不够强,抗压经验不够吧。只不过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我有一个熟人,一次考试不小心失利导致需要延迟毕业,后来因为这事心理没排解好陷入轻微抑郁。有一次和她聊天,她很苦涩地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也许当年会选择排名稍低的大学,也许这样会过得开心一点。
可惜人生只有一次。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我去另外的学校读会怎么样,我会是比今天的我糟糕还是好。我也想知道是不是别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好的化学生…可这种问题又有谁能够回答?我只能说学校给了我机会让我学习我想学的知识,我也曾努力过,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如我所愿,仍然算是没有白费。至于其它更多的,我不敢说也不能说。当然,如果去了其它的学校,就遇不到我的一批很好的小伙伴们了。能认识他们实在三生有幸,让我觉得大学没有白过。
大一的时候我很喜欢读校报FELIX,当时的主编很有个性,报纸也办得很好,得了全英学生报纸的大奖。可惜这几年越来越无趣,每况愈下。之前为了纪念,拿了本年度的最后一份FELIX。整份报纸只有一篇文章稍微有趣,是一个物理系的学生总结他在帝国理工六年的生活的,有兴趣的人可以读一下:
我想我同意他的观点: "Imperial can do with a bit more soul."我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是理工狗的关系——我们太过擅长理智和现实,甚至时时给人一种“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的感觉。我不认为IC有任何理想主义的氛围,但同时我也不确定这个时代的其它大学有没有这种氛围。
IC的feedback一直广为诟病,年年在综合排名上拉我们的后腿。的确,当老师总是布置一堆功课给你,你辛辛苦苦做完了交上去却发现改作业的人漫不经心给分随意,也无法让你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什么的时候,谁都会感到泄气。这两年学校明显是花了重功夫整改的。其他系我不大清楚,但我们系真的好了很多,如今的feedback及时又清楚,不得不给个赞。学校的图书馆一到夏天就热得不行,经过学生的多次抱怨之后今年暑假终于好像要装空调——有点羡慕今年的新生了。的确,学校有问题不要紧,能改正便好。只是写到这里,想起学校曾经不顾学生的抗议解散了生物系的某个部门,解雇了很多学生评选出来的,后来还在顶级期刊上发了文的好老师,也不顾抗议执意在离主校区十万八千里远的Acton建宿舍…只能说,对于学校来说,金钱利益是第一位的,学生的意见即使再重要,也超不过利益——但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要为此而责怪学校。
学校的社团的确是很丰富的。大一时候加入的社团让我学了很多在其他地方很难再系统学到的知识,也认识了一批活得很精彩的学长学姐,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实在很有价值。所以我常劝人没事多混社团,毕竟除了做学霸之外,这世界上还有很多有趣又有用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学习。不要顾此失彼才好。
在火车上用iPad打字也是有点辛苦。想到什么写什么,也有点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大学生活也是独特的。引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University is what you make of it."所以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老生,只能奉劝一句,做什么都好,只求不要浪费时间,不要辜负自己。
【牛油教授的回答(18票)】:
我是帝国理工计算机系新上任的学生代表,就再次顺便帮我们Department做个广告了。其他系的情况我不完全了解,在这里提供一个计算机系学生的视角来看帝国理工,主要谈本科的学习生活,Post Graduate 的也不了解。
首先我要讲的应该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学术问题,包括教授老师的资历以及课程安排等等
无可否认的,我们系的教授以及讲师们都很牛。ACM的President是我们系的教授,经常有讲课拿出自己写的书来做教科书的教授,甚至在我们人工智能的课,主要内容是我们系的教授自己发明的东西。除了资格比较老的教授,我们也有许多年轻的Researcher来讲课,稍微查查这些年轻人当年本科也是学霸级的人物。不过我相信这一点在一切世界级大学都成立。
但是好的资历不代表好的教学质量,个人感觉讲课特别有趣易懂地不多,大部分课程本身都不会特别有趣。不过一般来说给的讲义(Notes)都特别好,课后以及考试前看看就懂了。所说整体Lecture水平一般,但是也有特别好的例如 Tony Field 和 Ian Hodkinson。 个人认为这些现象在其他系也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系的Alastair Donoldson去年还获得了全校选评的最佳Lecturer奖,具体奖项名字忘记了。
-课程安排
可以说帝国理工计算机系的课程安排是非常非常好的。在保证理论基础的条件下有大量的实践。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手头上是没有project的,Project的难度高而且跟课程结合特别紧密。例如大二,三个Projects,写一个语言的编译器,给一个操作系统写内核,以及自选的网络程序。
人数的话每年收130-160个左右,不是特别多,像我这样不怎么Social的人,基本上也是整个年级都认识。
在大一的时候,除了上Lecture以外,每个人都被分进一个8-10人的小组每个礼拜都有三个小型的Tutorial,分别是编程,数学以及Discrete Maths,在这Tutorial里面就讲作业,以及给每个人Feedback。
基本上被编程Tutorial操练过两个学期后代码质量都会提高不少。
大一课程是固定的没有选择,到了大二除了8个固定的课程以外可以从3个里面挑2个自选的。大一和大二考试都在第三学期的开始,三个礼拜考试时间,然后是年终Project。
到了大二就没有小型的Tutorial了,都是大课,不过每个礼拜每一科都是有大型的Tutorial的,就是所有读这一科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做题目有问题可以当场问老师。
大三的话有两种,一种是本硕连读的 MEng 或者是大三就毕业的BEng,区别是第三个学期,读MEng的人规定要去公司实习6个月,而只读三年的人就做Final Project准备毕业。 这个6个月的实习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个东西,因为在你学习4年的同时,你有半年的工作经验,也可以拿一个Master,比正常的Sandwich Course好许多。
在讲我们的就业问题前,我想先讲讲我个人认为帝国理工计算机系最好的地方。我们系的课程跟学生互动地特别紧密。基本上只要学生对安排又不满意的,都可以很快地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以后的工作,要负责代表学生们去跟老师们谈判要求修改不合理的安排。
我给你们一些例子,
1. 我们学生反映考试安排太紧密,讨论后分散了考试时间安排
2. 给的Project太难,直接砍掉了1/4的量
3. 跟老师反应作业太多,二话不说延长了Deadline
4. 学生跟老师反应课程内容太难,老师直接换内容
所以说学习氛围是特别好的,老师们和学生们的互动也特别强,感觉他们是很努力得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接下来就是就业问题,本系跟行业特别紧密,最流行的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银行/投行写程序,一个是去软件公司写程序,而且就业率奇高且工资也是英国毕业生中最高的(之一加不加都无所谓),当然这是对于英国来说的,跟美国硅谷的工资肯定没有办法比较。
每个礼拜都会有两个公司来我们系开讲座,讲述他们公司是做什么的,以及招聘信息,多到都不想去了。大学也开不少的 Career Fair,一个学期两次至少。来我们系的大部分都是投行以及软件公司,整个学校的话就多了很多工业以及顾问公司。
住的话,就是一个字,非常贵。
除了第一年住宿舍以外,其他都要自己找房子,离学校稍微近一点的房子,两房一厅一个礼拜500磅是标准,不算水电煤气。但是居住环境特别好,因为学校位于伦敦的富人区,基本上没有闲杂人等。超市餐厅离住的地方都特别近。
吃的话,学校里面是没有特别好的餐厅的,外面的餐厅都比较远,但是最近引进了煎饼果子和肉包,比较受中国学生的青睐。
学校自己有三个酒吧,介个比外面便宜,环境一般,是学生聚会的好地方。
帝国理工有着一个非常大的Student Union,基本上你想得到的社团都是有的,各种民族的学生会,各种宗教,各种兴趣爱好例如开飞机下象棋看日本动漫都有自己的社团,课外活动是非常丰富的
暂时就写这么多,想到再补充,有想我详细说的方面可以留言,我一有空就补上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for me .. it's like ..
while( !Graduated)
10-12月喝酒
1月准备小考试和面试
5-6月准备大考试和项目
7-9月实习旅游
【马涛的回答(1票)】:
莫名觉得这名字很牛逼
是不是什么学校加上帝国俩字都是这个效果呢?
北京帝国大学
清华帝国大学
南开帝国大学
新东方帝国外国语学院
新东方帝国烹饪学校
蓝翔帝国技术学院
哈尔滨帝国商业学院
黑龙江帝国大学。。。
哈哈哈,高大上了好多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可以从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自由发挥一下~
谢谢我亲爱的室友邀请我 。作为另一个大四马上要滚蛋的学姐,我也来留一笔证明我到此一学。。。主要来说说商学院吧。我学的Finance 和 Corporate Reporting & Analysis (Accounting下偏金融的分支),还有一个Math Minor。概况CSOM全名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2014在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排名中本科商院名列第四。最热门的两大专业是金融和会计,其次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后面不一一列举了。我们2015届约450人,2016届开始约有600人。课程设置除了全校必修的Core Curriculum, 商学院另外需要学包括伦理、经济、统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商科数学、企业行为学、商业法、运营管理、基础金融、市场营销、策略管理。一共15门课,涵盖了商科的各个领域的入门课程。由于学校+学院的必修课非常多,每个Concentration只要再上4-6门课(包含必修和选修)既可。每门课必有project和presentation。又由于学校all white(几乎都是白人),所以不出意外都会和几个白人分在一组。这些projects其实麻烦得很,组员一般要一起讨论至少2-3次才能做出成果。但如果幸运地分到了一组猪一样的队友,也不用组员会议了,一个人做累一点,但至少成果有保障。建议:1. 和认识的人结伴上课 2. 组里得有靠谱的美国人 3. 作业布置后就和组员商量好每一个阶段的deadline(虽然有时完全不管用) 4. 及时和教授反馈 5. 接受自己会是付出最多的那个人的事实 6. 如果组员都靠不住,只能让自己更强大。班级大小每节课人数在30-60人,只有更小的10+人的课,没有大班。教授一定会认识你,所以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话,以后教授得知任何的就业机会都会优先推荐你。(我的非校招工作就是这么来滴)建议:尽量坐第一排,原因有三:1)自己集中注意力 2)跟教授混脸熟
第一排坐的都是认真学习的同学,如果需要做project你们就自然而然组成一组啦!我曾经有一门课,坐第一排的五个人抱了团,我们叫First Row Consulting。(一般和优秀的同学做project成果都是可以放进Hall of Fame里的)TechTrekBC的好课好教授太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TechTrek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门课,姑且称它为“科技之路”。每年春季可以上,需要申请,最终录取24个学生。之所以在春季,是因为3月的春假整个班会去加州硅谷实地考察。所以在去加州的前半个学期里,每个学生负责要考察的24个公司其中一个,对其做深入的研究。比如我当时负责了TCV (投资了诸如Netflix的),我的职责包括布置十多篇关于TCV的阅读给其他学生,进行半个小时的演讲,并接受同学们各方面的提问。目标是:比公司的高层了解得更多(当然只是一个目标)。春假期间全体飞到加州,到每个公司内部考察、向高管提问。公司包括三大类:BlueChips, Startups,VCPE。 2013年我们考察的公司有:Apple, Google, Facebook, Cisco, VMWare, Equinix, LeapMotion, OneKingsLane, Zynga, Sequoia Capital, Highland Capital 等等,多是大名鼎鼎的公司。BC是唯一一个可以进入苹果总部的本科学校,我们的校友Phil Schiller(CMO,苹果二把手)当时为了见我们飞机一落地就来见我们,两个小时后又飞走了。我会说我们吃午饭的时候Tim Cook就坐在我后面那桌嘛!红杉资本也有两个校友,三十岁出头就是合伙人,犀利的见解独到的眼光让人折服。因为TechTrek让我对科技充满爱。当时记了满满两本笔记,其中有些智慧应会收益终身,如今我也经常会拿出来翻一翻。TechTrek的存在基于校友的网络,我希望自己以后在硅谷也能作为校友接待学生,把我们的传统延续下去。校友&就业商学院最大的优势在于校友。我们的校友只能用“一心一意为BC”来形容。学校隔三差五会请在商业领域有成就的校友回学校,这个时候不抓紧network的都是傻瓜!我大二在一家风投(Highland Capital)实习,当时的上海办公室从来没有收过实习生,我能得到如此可贵的机会全在于一位知名的美国办公室的校友/合伙人为我投了简历。当然校友能为我投简历也是因为我的教授强力推荐了我。再想到这位校友曾经对我们说:I love Highland, but I love BC more. 大家对BC都是真爱,鉴定完毕。就业方面,会计项目是全美本科排名第一,就业杠杠的,美国四大的东部办公室遍地是BC的人!记得每次去on-site interviews,来为我们讲几句话的Partners/Directors里总有BC的人。只要成绩过关,有一定沟通能力,再努力一下,工作会有的。金融这边,每年有10%+都去Banking(2015届我们学院446个人,约50人都会全职去投资银行业务)。BC是Citi花旗、DB德意志银行、Barclays巴克莱,UBS瑞银,Jefferies杰富瑞,Normura野村等等(就还有很多)的Target School,所以每年公司都会来进行校招。我们也是GS高盛、MS摩根史坦利的Semi Target,非校招但是有每年都有一定人可以进入最终轮面试。目前只有JPM摩根大通和BAML美银美林还没有名额,但我们BC那么棒,也不远了对吧!(Btw, Consulting不是BC的强项,每年只有个别去BCG McKinsey)Core和反思前面也提到了Core Curriculum。Core是所有学生(不分学院)都要上的课程,一共15节课,其中包括一年神学、一年哲学、一年历史。哲学神学,以读书为主,读的从来不是教科书。哲学课读的是哲学家们的著作,神学嘛……我上的是Biblical Heritage(圣经遗产/圣经传承),读的主要内容是圣经,教授会从文学和历史等方面解析每个章节与整本圣经乃至人类文明的意义。这些课对于我来说,很少一部分是我学了哪些理论读了多少书,更重要的在于让我改变看世界的角度、让我理解西方文化的基石、让我更自如地在美国活得“和而不同”。商学院的课是围绕Core展开的。BC的motto是Ever to Excel,学校希望我们能成为Men and women for others. 如果说文理学院的学生都在象牙塔读着圣贤书,商学院的学生就是直接与金钱打交道。虽是学了神学哲学,但可不能栽了跟头,只在乎利益得失。于是商学院的教授们都喜欢让我们在学期结束上交Reflection,题目一致:你以前做了什么?你现在是怎样的人?你以后最远大的目标是什么?不得不说每次这样的reflection作业一布置下来,我都很郁结。临近期末大家都被学业压得透不过起来,还有这样无关痛痒的reflection要完成(且都需要先读reading或者看Ted Talk等视频)。但每次提起笔来,过去20年的点滴都跃然纸上,确实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我的努力、我的懈怠、我的失落、我的梦想,似乎一切过去做的都塑造了现在的我,而我现在所未知奋斗的每一件小事都让我离我的目标更近一点。谢谢BC让我成长、让我看见未来的方向,谢谢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一直陪伴我、鼓励我勇敢往前走。
咦。怎么又是我?当年cuus的bc帖子也是我写的来着。不过,作为一个马上就要滚蛋的大四学姐,就让我留下这最后关于bc的帖子证明我曾经在bc存在过吧!(什么鬼)&br&&br&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波士顿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5届学生。主修哲学和经济。毕业去向是Harvard Divinity School, Master of Theological Studies.&br&&br&虽然私以为bc最好的学院应该是商院,但由于我自己出身文理学院,在这里只谈文理学院。商院内容请我的爱人 &a data-hash=&f002cfd65b583d0c7a41& href=&///people/f002cfd65b583d0c7a4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iada Tu& data-hovercard=&p$b$f002cfd65b583d0c7a41&&@Jiada Tu&/a& 有空来回答一下好了。&br&&br&我认为,bc和其他学校最最不同,同时也是最最优秀的地方,莫过于它的core curriculum,逼着所有学生学一年的神学和一年的哲学课,逼着所有学生尝试所有的学科。必须得承认,如果没有bc逼我,让我勇于尝试哲学和神学,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对哲学的热爱,也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对宗教的偏见。&br&&br&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在哪里。甚至,大部分人自以为的兴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兴趣。更进一步说,可能你自以为的兴趣根本就不适合你。比如我吧。在进bc之前真心的相信我爱历史,我以后要去law school。但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我的确爱历史,但我爱的是那些精彩的历史故事,我其实根本就不适合学历史。我可能爱法律,但我爱的是律政剧里律师们的光鲜亮丽唇枪舌战,我其实也不适合学法律。而由于bc非常严格的core curriculum制度,逼着我去explore大部分的学科,逼着我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敢说,如果没有bc,我根本就不会上哲学课,更不可能上佛教课。我可能就默默的学经济学金融去了。lol&br&&br&对我来说,大学不是一个让我学习就业技能的地方,而是一个让我尝试所有感兴趣的东西,直到我找到未来方向的地方。&br&&br&感谢bc让我找到了未来的方向。:)&br&&br&&br&------------------------我是轻松的分割线---------------------------&br&&br&bc。恩。挺小的。&br&每天上课要爬山。&br&楼很美。你以为是教堂的楼其实都是教学楼。&br&食堂很难吃。(可能一开始一个月会觉得好吃吧但后来....)而且很贵。(呵呵)&br&宿舍平均水平。不好不烂。&br&文理学院专业选择有点少。不过够用了。&br&location很好。安静适合学习,又靠近市中心,好吃的好玩的都很近。&br&&br&哦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br&&br&&b&虽然是教会学校,但是我们不逼人信教,不歧视LGBT,不用衣着保守,可以穿拖鞋上学。&/b&&br&&br&&br&就酱。&br&&br&&br&------------------我是蠢蠢的分割线--------------------&br&&br&&a href=&///?target=https%3A///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ston College 问答勾搭帖 BY 爱喜&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顺便贴一下我2011年写的蠢蠢的问答帖吧= =
咦。怎么又是我?当年cuus的bc帖子也是我写的来着。不过,作为一个马上就要滚蛋的大四学姐,就让我留下这最后关于bc的帖子证明我曾经在bc存在过吧!(什么鬼)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是波士顿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2015届学生。主修哲学和经济。…
&p&18届大一新生来答!&/p&&br&&p&我爱BC. 来BC最美好的体验就是遇到了 &a data-hash=&149e3e937444eecf0aa3c67cb214ce51& href=&///people/149e3e937444eecf0aa3c67cb214ce5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149e3e937444eecf0aa3c67cb214ce51&&@尹筱天&/a& !(表个白先lol&/p&&p&小天的回答已经提到了core curriculum和校园食宿基础设施大致的情况,就不赘述了。想想我在这儿过的将近一年,让我学到最多影响我最多,我最感激、最与我BC体验最相关的,就是人,人,人。&br&&/p&&br&&p&遇到了特别棒特别棒的同窗。(所以说是真爱)&/p&&br&&p&也许同在一个学校里读书的人,三观真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契合的?从选课到租房子到“中国城早茶哪家强”,总之感觉很幸运很快遇到了懂我的人(星星眼。听上去跟学校没啥关系,但我想共同认可BC是我们的起点吧!而且毕竟大家大一都上了一模一样的perspectives课(西方文明哲学+神学的导论),对某些事情的理解多少有个共同的基础。&/p&&br&&p&遇到了特别棒特别棒的教授。确定了想读的专业。&/p&&br&&p&我有很喜欢的充满激情的戏剧教授和studio art教授,但篇幅受限还是最想写写我的哲学教授。&/p&&br&&p&他教我Perspectives这节课,同时也是我的advisor。因为我们是耶稣会学校的关系,有不少教职人员都是Father,他也是其中之一。我没有接触过许多神职人员,不敢笼统得描述所有神父。但他的确是我见过最正直、善良、勤奋、又有幽默感的人。不婚。住在senior dorm。真心把一生奉献了教育事业。extremely accesible, 上个学期期末跟同学在食堂复习,有几个问题讨论无果于是试探着给father发了一封邮件,结果他十分钟后就出现在我们的桌旁(当时晚上将近九点),坐下帮我们一点点理清思路,一直到十点多我们散伙。&/p&&br&&p&能感受到他用十分的心在关心学生。每次改paper要把我的草稿也收上去,从内容大纲改到语法标点符号行间距;课下、office hour、不知道占了他多少时间,从学习到生活到其他任何我会遇到麻烦的事情。请教读书遇到的问题,聊Frankenstein和Woody Allen,聊陈凯歌的电影与圣经里“prodigal son”的故事,聊人生中曾经的黑暗时光,聊中国,聊感情问题,在他的办公室里哭,在他办公室里笑。而他总是笑眯眯地用他的阅历和知识不紧不慢地关照我,也challenge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第一次告诉我“You probably should be a philosophy major”; 告诉我“要像苏格拉底一样get around and talk to people”;安安静静听我哭着讲完我从来没有说出口过而他理解的梦想。&/p&&br&&p&惭愧地说我在国内没有遇到过一个像他一样值得称为老师的人。遇到BC的教授们我才明白韩愈说的“师道之不存也久已”,然后想自己多幸运在人生中最容易迷茫的这个节点遇到了这些让我明白什么是“师道”的人。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做人该是什么样子。 &/p&&br&&p&一定要提他教的这节课,是BC很棒的一节一年制的大一通识课Perspectives on Western Culture,可以fulfill哲学+神学的core。&/p&&br&&p&从第一节课开始,之后他反复告诉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你们思考,What’s the best way to live. 十八九岁的年纪,任何对生活、未来、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点点严肃态度的人,都避免不了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哲学说白了是一门追求真理、反思人类境况的学问,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是“如何生活”这个及其重要又看似无解的问题。但看一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经、阿奎纳、霍布斯、洛克、卢梭、康德、尼采......曾经走过的路,对思考个人的选择多少有所启发。引一句快被用滥的杨绛,“你的问题是书读太少想的太多。” 如果大多数年轻人的症结确实在此的话,那么像perspectives这样的通识课的确是对这个问题最积极的应对了。虽然不敢说自己对生活有了什么见解,但明确觉得在这门课的帮助下,我的三观“正了”很多。&/p&&br&&p&个人觉得,哲学在BC真正地发挥了它的职责(如果有这种说法),即帮助人思考、生活——不是装逼,不是法学院的垫脚石,也不都为学术——纯粹满足好奇和反思。而我觉得这样提供自省和某个为人标准的教育,实在是触及了高等教育的本质。BC是美国大学中major in philosphy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我想这得归功于core,归功于像perspectives一样不急功近利的哲学课。这是我受益最多也最爱BC的地方。&/p&&br&&p&BC有近一万的population,不大不小;距离波士顿30min的地铁,不远不近。校园很美,有无敌安静的bapst艺术类藏书图书馆;以及标志性建筑物Gasson Hall,不同光线下的都会忍不住掏出手机照两张。&/p&&br&&p&&img src=&/2fc65b97bb30cc1d0663c_b.jpg& data-rawwidth=&748&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8& data-original=&/2fc65b97bb30cc1d0663c_r.jpg&&各种Gasson Hall&/p&&br&&img src=&/4ca51dada42a6df4e3b0f8e3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4ca51dada42a6df4e3b0f8e3_r.jpg&&&br&&img src=&/e15cf013de61a940bb448ac8e7c5d3f3_b.jpg& data-rawwidth=&792& data-rawheight=&5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e15cf013de61a940bb448ac8e7c5d3f3_r.jpg&&&img src=&/1fb3f47e7b166e19bdac29c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1fb3f47e7b166e19bdac29c_r.jpg&&&br&&br&&img src=&/6850ceaae2de374c2c6becf_b.jp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7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6850ceaae2de374c2c6becf_r.jpg&&&p&&img src=&/c10edacc0de66f23a263a75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7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c10edacc0de66f23a263a75_r.jpg&&&img src=&/b92883aea9cea20a2690c_b.jpg& data-rawwidth=&652&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2& data-original=&/b92883aea9cea20a2690c_r.jpg&&学校附近的湖(Reservoir)去年八月十五拍的&/p&&br&&br&&p&春假没人时候拍的Bapst图书馆&/p&&p&&img src=&/dfe28a1789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dfe28a1789_r.jpg&&Bapst有很美的马赛克&/p&&img src=&/22b5e0f3cec7dafe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22b5e0f3cec7dafe_r.jpg&&&br&&p&最后加一句,其实说到BC的体验其实一半得归功于波士顿!除了3月20号(今天)还在下雪之外…嗯有MFA,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Boston Ballet, Harvard Film Archive...以及无数好餐馆,二手书店…我就够满足的啦& &!&/p&&br&&p&感觉说了这么多怎么有点跑题的感觉...但其实每个大学都是What you could make out of it啦. 这是我非常非常个人的一番经历,或许有参考价值。不然,当个故事当次梦话就好:)&/p&&br&&p&以后想到什么再来补充。&/p&
18届大一新生来答!我爱BC. 来BC最美好的体验就是遇到了
!(表个白先lol小天的回答已经提到了core curriculum和校园食宿基础设施大致的情况,就不赘述了。想想我在这儿过的将近一年,让我学到最多影响我最多,我最感激、最与我BC体验最相关的,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Investment Banking - M&A - Tec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旦大学就读体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