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石家庄学院分数线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2016

被石家庄学院录取了_石家庄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353贴子:
被石家庄学院录取了收藏
学校什么时候开学?
咱们那年的录取通知书
我也收到了
哦,好巧,我也是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10场胜利,
每对新人结婚成功的那一刻,送礼最多的吧友可以获得本次求婚的“月老”称号和成就,
学校关门了,不用报道了
什么专业的,考了多少分
是专接本吧
学校倒闭啦
今天到的???邮到家了还是学校啊???
你被录取了,而我们却毕业了
小伙子你好虚伪,石家庄学院不要骗子。
楼主是今年专接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嘛?
给学校打电话,就问有空调吗,回答没有,就说。热成这比样还没空调,不来了
专接本通知书?为啥我们还是没有动静
想起了自己当年的通知书
真的假的,你是谁啊
今年录取分多少?
是去学校拿的 还是寄到家里的
这么快就收到了
好巧,我也收到了
我刚刚下楼拿了通知书好激动啊
石家庄学院倒闭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解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解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发表时间: 14:02:47 文章来源: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解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是有独特网()为你整理收集: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大榜”1月8日揭晓,295个项目榜上有名,包括42项自然科学奖,66项技术发明奖,187项科技进步奖;另有7名外籍科技专家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被称作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1年后再次“空缺”,该奖项的上一次空缺,是在2004年。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这意味着,该奖项在某一年度有可能颁给1人,也可能颁给2人,或是空缺,这些情况均符合条例规定。  截至2015年,共有25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除2004年、2015年空缺,2002年、2003年、2006年为1人获奖外,其余年份均是两人获奖,其中包括袁隆平、王选等公众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去年,这一奖项颁给了核物理学家、被称作设计中国氢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他曾为我国氢弹研制隐姓埋名30年。  1月8日,另一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伟也因年仅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自然奖一等奖的纪录。  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授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突破性进展、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引用的中国公民。此前,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不过,在过去十几年里,该奖9次出现空缺。2013年起,这一局面开始改变,到今年已连续3年产生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志敏说,这意味着我国重大原创科学成果接连产出,基础研究发展的势头喜人。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的统计,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大奖项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总数比2011年减少21%,科技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陈志敏表示,此举是为响应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重点的科技奖励改革。  陈志敏说,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结果中可以发现,青年人才开始“冒尖”,并成为引领“双创”的主力军。从整体来看,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岁,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岁。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陈志敏说,这些人活跃在科技创新第一线,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潜力值得期待。  据了解,为坚持激励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奖已经连续3年为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开辟不受指标限制的推荐渠道。
  前&言  我们为了同一个梦想从五湖四海来到了郑州科技学院,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历程翻开新的一页,人生道路跨入新的阶段。同学们满怀希望和憧憬,来到了郑州科技学院,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从这里开始。在黑色六月之后――如此珍贵,如此难得。  相逢于郑州科技学院,怀着渐渐成熟的生命里缤纷的梦想,怀着敢闯敢拼的青春里倔强的执着。――如此坚定,如此不悔。  郑州科技学院经贸系,梦开始的地方。它犹如大渡河滋润每一颗年轻跳跃的心;犹如巍巍雪山,为每位同学一飞冲天积蓄力量;更犹如大海,汇集着跨世的大学生博学济世的理想!我们坚信,在经贸系将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1.新生于日持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及身份证(未发或丢失身份证的,在当地派出所补办)来校报到。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向学校请假,请假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外,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2.党员转组织关系,介绍信及有关材料报到时交给所在系党总支。非北京生源新生抬头写&“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由×××去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生源新生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写“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团员带团员证,入校后统一办理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3.北京市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新生,暂不将户口迁往学校。  4.外埠新生户口是否迁入学校,由新生本人自愿确定。迁移户口的外埠新生报到时交户口迁移证(迁移证须注明身份证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内容必须和高考志愿有关内容完全一致),涂改、无公章者不予受理。将户口迁至: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XX县长期以来就是省科技厅的挂钩扶贫点。多年来,省科技厅从资金、人才、技术、平台等方面持续开展强力帮扶,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2015年,更加注重领导机制与具体工作机制、长远规划和长期效应、经费投入与引智扶智“三个角度”的契合,在科技项目和资金帮扶规模、帮扶平台建设、技术合作新机制、经营主体培育、科技惠民帮扶、教育帮扶及群众科技素养和党建科技活动载体帮扶“7个层面”达到新高度,帮扶新格局全方位形成。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科技项目和资金帮扶规模达到新高度。2015年,省科技厅安排协调21个项目,资金总额达1339万元,对XX开展了新一轮强力帮扶。其中,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7项,安排科技经费864万元,协调帮扶联系户、困难学生和建设希望小学资金约104万元;协调省农业厅计划项目2项,经费225万元;协调省文化厅计划项目1项,经费安排16万元;协调云南农业大学计划项目1项,经费130万元。  (二)帮扶平台建设达到新高度。2015年,省科技厅正式将XX县列为全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未来数年,省科技厅将采取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支持、科研项目扶持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加大培育XX县甘蔗、油茶、八角、速生丰产林、罗非鱼养殖和以芒果、火龙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壮大,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技术问题。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园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示范企业,从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XX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这一影响长远的帮扶机制设计,省科技厅对XX的帮扶格局已到达新高度。  (三)帮助搭建技术合作新机制达到新高度。积极推动XX县和省内高校、院所、医院和大企业的交流合作,搭建技术合作创新平台。推动XX县与省农业大学的合作;促成云南肉牛生产龙头企业――爱伲集团与XX建立肉牛养殖培训长效机制;积极推动XX县与省农科院的技术合作;努力推动XX县与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加大对当地科研机构的人才支持。  (四)经营主体培育达到新高度。省科技厅以项目为载体,结合XX县八角、甘蔗、油茶、核桃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的引导扶持,认定了睦伦农业科技园区和3个农村经济合作为云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五)科技惠民帮扶达到新高度。2015年,省科技厅结合当地群众用水难,村庄环境差,村民住房差,学生取暖难等实际困难,通盘考虑,加强科技惠民帮扶力度。结合XX县旱区严重缺水,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启动实施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总经费560万元,科技经费240万元;实施老寨村村容村貌整体规划改造工程,推动老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学校废弃物处理及节能示范工程;策划启动XX县木央镇美丽乡村民居建设科技示范项目,项目总经费175万元,科技经费58万元,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六)引智扶智,教育帮扶达到新高度。发挥省科技厅协调国家层面高端人才的优势,谋划启动“一起未来”教育帮扶计划,组建了省科技厅“一起未来”XX助学行动团队,先后组织科技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省外有关专家、教授68人次到XX开展教育帮扶。助学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开创了引智扶智帮扶XX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捐赠助学,资助失学儿童。省科技厅协调各方力量向扶贫点开展捐赠助学活动,为XX县木央镇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在省科技厅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厅各部门单位和个人,自挂钩扶贫以来,累计向木央镇捐赠助学金45余万元,现已有1000多人得到该项资金的支持。  (七)群众科技素养和党建科技活动载体帮扶达到新高度。组织7个院所高校,以“科技服务三农、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科技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举办专题讲座6期,培训群众10000余人次。与XX县木央镇党委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结合XX县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实施和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村级综合科技文化活动室的软硬件配套建设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从2007年开始,省科技厅陆续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70余万元,为全县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科技活动室配套课桌凳子4545套,广播器材149套,科技图书7000册,技术光碟500张。基层党组织综合科技文化活动室的配套建成,不仅为XX县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致富经验和科学技术提供了活动场所,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科技活动阵地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增强。
  “奇怪”的事情一连在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这所民办高校发生:  经济管理学院杨老师2012年考上了公务员,离开学校不久,又回到学校任教;后勤木工王师傅去了另一家企业,不久又回到了学校;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张明明,到另一所民办院校并当上了学生处副处长,前不久也向学校表达回归的意向,哪怕重新担任辅导员……  这些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安居腰包鼓,教师有想头  “民办院校教师由于编制、身份、待遇、对未来发展的担忧等种种原因,面临不容易进人、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胡新炼说,办学头几年,学校也遭遇此困。但困境只是暂时的,近5年来,学校不懈探索,从困境中找到突破。  在加大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尤其重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近3年,学校几次调整薪酬制度,教职工整体收入也是年年见涨。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2016年我校高水平艺术团将继续招生。具体如下:    一、招生对象    1.综合素质高、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良、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符合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报考条件的高中毕业生;    2.“电子科技大学”理科面向全国招生,文科仅面向四川、重庆、河南、河北、辽宁、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十一个省市招生;    3.“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理科面向安徽、北京、福建、广东、河北、河南、吉林、江苏、江西、山东、四川、天津、浙江、陕西、重庆等十五个省市招生,文科无招生计划。    二、招生计划    不超过学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的1%。    三、招生项目及拟招生人数    类别&项目&招生人数 类别项目招生人数管弦乐类低音提琴☆2小提琴☆6低音单簧管☆1竖琴☆1圆号☆2大号☆1小号☆2双排键☆1大提琴☆3中提琴1长号1双簧管1大管1定音鼓1马林巴1电声乐类电吉他1架子鼓☆1民乐类扬琴☆1中阮1二胡2舞蹈类(不包括体育舞蹈、街舞)民族舞☆3古典舞2现代舞1声乐类美声唱法☆4民族唱法4语言类主持☆2表演1美术设计类美术创作(油画方向)1美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1    备注:1.各项目招生人数可以根据报考考生水平适当调整;    2.考生最多可以兼报两项,且分数不叠加,分别排序;    3.带☆项目为我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急需项目。
  苏省首家现代服务业大学科技园――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科技园近日开园。科技园凸显现代服务业产业特色,充分依托该校财经、管理、社科类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借助高校与科研院所优势,与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密切互动,共筑政产学研立体交流平台。
各位新生:2016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正式录取名单已公布,现就新生到校报到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到时间到校时间:5月5日(星期二)上午&9:30二、报到地点地&&&&&点: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凉水河一街9号(学生活动中心一层)三、流程安排1、到新生报到处注册2、收费学&&费:普通类6000元/学年,艺术类8000元/学年住宿费:900元/学年3、绿色通道:报到时无法交纳学费的特困生凭《低保证》、《残疾证》、《低收入证》走绿色通道。(带原件、复印件)4、按专业到各二级学院报到&序号二级学院名称专业名称联系电话1机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地铁定向)&&010-&&&&&&&&22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奔驰定向)3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定向)4安全技术管理5自动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地铁定向)010-&&&&&&&&&&&&010-6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7机电一体化技术8汽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奔驰定向)张兢瑚010-9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铁定向)10电信计算机应用技术(地铁定向)(招生岗)(计算机系)(电子系)(通信系)11物联网应用技术(大唐移动定向)12应用电子技术(地铁定向)13通信技术(大唐移动定向)14计算机网络技术15经管电子商务赵然: 16金融保险17生物食品营养与检测李双石:18生物技术及应用李晔:19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曹奇光:20艺术人物形象设计(服装服饰设计)010-2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22电脑艺术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5、入学教育及安排开学前相关事宜。
  亲爱的新同学:  祝贺你考入北京科技大学。为了方便新同学顺利完成报到、注册手续,我们提供以下入学指引,请仔细阅读并做好相关准备。  请于日后登录“迎新网――http://y.”,完成“网上报到”和“网上家庭经济情况普查”,登录密码见录取通知书中。  一、新生报到  1.报到时间:日14:00~21:00;日7:00~23:00  需提前网上报到:http://yx./app.WelNewStu/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如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形成系统、全面、可持续的改革部署和工作格局,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二)基本原则激发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根本目的,以改革驱动创新,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问题导向。坚持把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增强针对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进展,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益。整体推进。坚持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既继承又发展,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抓好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协同性。开放协同。统筹中央和地方改革部署,强化部门改革协同,注重财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消费等政策与科技政策的配套,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加强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有效率配置创新资源。落实落地。坚持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统筹衔接当前和长远举措,把握节奏,分步实施,增强改革的有序性。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可操作、可考核、可督查,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形成标志性成果。(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充满活力、高效协同,军民科技融合深度发展,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效率显著提升,为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二、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主要载体,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问题的关键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合力。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1.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相关专家咨询组中产业专家和企业家应占较大比例。2.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政府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开展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后补助试点。3.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4.坚持结构性减税方向,逐步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方式转变为以普惠性财税政策为主。5.统筹研究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调整目录管理方式,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6.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进行分类考核,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7.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鼓励采用首购、订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8.研究完善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健全研制、使用单位在产品创新、增值服务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二)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对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方式9.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条件和标准,为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开辟便捷通道。10.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1.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点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将涉及文化科技支撑、科技服务的核心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12.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相关措施,完善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评审优惠等措施。(三)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13.鼓励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促进联盟发展的措施,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进一步优化联盟在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布局。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14.探索在战略性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15.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16.开展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的试点工作,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试点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等学校新聘工程类教师的必要条件。17.改进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间合理流动。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三、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必须大力增强其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创新规律、职能定位清晰的治理结构,完善科研组织方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增强知识创造和供给,筑牢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四)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18.完善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推动科研机构制定章程,探索理事会制度,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19.制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规范领导人员任职资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管理等。在有条件的单位对院(所)长实行聘任制。20.推进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落实科研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21.坚持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方向,对于承担较多行业共性任务的转制科研院所,可组建产业技术研发集团,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市场经营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推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转制科研院所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整体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对于部分转制科研院所中基础能力强的团队,在明确定位和标准的基础上,引导其回归公益,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其继续承担国家任务。22.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实行同行评价,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对公益性研究强化国家目标和社会责任评价,定期对公益性研究机构组织第三方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依据,引导建立公益性研究机构依托国家资源服务行业创新机制。扩大科研机构绩效拨款试点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绩效拨款制度。23.实施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发挥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优势,探索中国特色的国家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五)完善高等学校科研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4.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25.制定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国际同类一流学科为参照的学科评估制度,扩大交流合作,稳步推进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26.启动高等学校科研组织方式改革,开展自主设立科研岗位试点,推进高等学校研究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研发和服务网络27.制定鼓励社会化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意见,探索非营利性运行模式。28.优化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类整合,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探索新型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四、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制定和落实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七)改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力量29.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30.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31.分类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科教结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增进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32.制定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八)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33.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养、使用、吸引、激励机制,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34.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制定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35.完善科技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和方式,制定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职称评价结果和科技人才岗位聘用有效衔接。36.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政策意见,健全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推进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九)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强化奖励的荣誉性和对人的激励37.制定深化科技奖励改革方案,逐步完善推荐提名制,突出对重大科技贡献、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38.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39.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制定关于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十)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健全院士遴选、管理和退出机制40.完善院士增选机制,改进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按照新的章程及相关实施办法开展院士推荐和遴选。41.制定规范院士学术兼职和待遇的相关措施,明确相关标准和范围。42.制定实施院士退出机制的具体管理措施,加强院士在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的示范作用。五、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力度,构建服务支撑体系,打通成果转化通道,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十一)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43.推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相关政策规定,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44.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尽快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科技成果在境内的使用、处置不再审批或备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处置收入不上缴国库。总结试点经验,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进程,尽快将有关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45.完善职务发明制度,推动修订专利法、公司法等相关内容,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完善奖励报酬制度,健全职务发明的争议仲裁和法律救济制度。46.制定在全国加快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的办法,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建立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47.落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成果转化奖励的相关政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职务发明完成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但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48.完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探索建立适应无形资产特点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十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49.加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建立专业化的机构和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强化知识产权申请、运营权责。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下属公司剥离,原则上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再新办企业,强化科技成果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鼓励以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加强技术转移。50.建立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统计和报告制度,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在合理期限内未能转化的,可由国家依法强制许可实施。51.构建全国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在明确监管职责和监管规则的前提下,以信息化网络连接依法设立、运行规范的现有各区域技术交易平台,制定促进技术交易和相关服务业发展的措施。52.统筹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行的科技人员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工作。53.研究制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技术入股形成的国有股转持豁免的政策。54.推动修订标准化法,强化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作用。55.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制定以科技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以技术标准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措施,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学会、协会协调市场主体共同制定团体标准,加速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六、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符合创新特点的结构性、复合性金融产品开发,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三)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加大对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56.扩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吸引优秀创业投资管理团队联合设立一批子基金,开展贷款风险补偿工作。57.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58.研究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保留专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向。59.研究制定天使投资相关法规,鼓励和规范天使投资发展,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60.按照税制改革的方向与要求,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61.研究扩大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并在试点基础上将享受投资抵扣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范围扩大到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62.结合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制度,完善国有创投机构激励约束机制。63.完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规定,引导境外资本投向创新领域。64.研究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相关政策,制定保险资金设立私募投资基金的办法。(十四)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促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加速发展65.发挥沪深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机制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66.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募集资金用于加大创新投入。67.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68.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积极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互联网金融。69.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规范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十五)拓宽技术创新间接融资渠道,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70.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简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科技保险奖补机制和再保险制度,加快发展科技保险,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完善专利保险服务机制。71.完善商业银行相关法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试点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与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72.政策性银行在有关部门及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加快业务范围内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创新活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73.稳步发展民营银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七、(略)八、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是提升科技资源配置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完善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立创新驱动导向的政绩考核机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完善政府统筹协调和决策咨询机制,提高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水平82.建立部门科技创新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创新规划制定、任务安排、项目实施等的统筹协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83.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发挥好科技界和智库对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成立国家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国际科技创新动向。84.建立并完善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国家科技规划进一步聚焦战略需求,重点部署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关键领域研究。进一步明晰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事权和职能定位,建立责权统一的协同联动机制。85.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启动政策清理工作,废止有违创新规律、阻碍创新发展的政策条款,对新制定政策是否制约创新进行审查。86.建立创新政策调查和评价制度,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调整完善。(十九)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87.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优化整合,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重构国家科技计划布局,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88.构建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立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制定议事规则,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89.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制定专业机构改建方案和管理制度,逐步推进专业机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90.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监督评估机制,制定监督评估通则和标准规范,强化科技计划实施和经费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二十)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符合科研规律、高效规范的管理制度91.建立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相关计划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改进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2.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管理制度。93.健全完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制度,健全科研项目和资金巡视检查、审计等制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使用监管机制。94.制定加强基础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在科研布局、科研评价、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施策,切实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加大稳定支持力度,支持研究机构自主布局科研项目,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在基础研究领域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项目的制度。95.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二十一)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96.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对科技计划实行全流程痕迹管理。97.全面实行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科技报告共享服务机制,将科技报告呈交和共享情况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后续支持的依据。98.全面推进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建设,发布国家、区域、高新区、企业等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报告。99.建立统一开放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制度和运行补助机制。(二十二)完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导向100.改进和完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体现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01.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考核范围。九、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深入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加大先进技术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二十三)有序开放国家科技计划,提高我国科技的全球影响力102.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管理办法,鼓励在华的外资研发中心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高附加值原创性研发活动,启动外籍科学家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试点。103.在基础研究和重大全球性问题研究领域,研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来华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二十四)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聚集全球创新人才104.制定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的意见,加快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立法,规范和放宽技术型人才取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条件,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创办科技型企业等创新活动方面,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105.加快制定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给予工作许可便利,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及其随行家属给予签证和居留等便利。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国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取消来华工作许可的年龄限制。106.开展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聘、聘用国际高端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试点,加大对高端人才激励力度。107.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全球引进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广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从事创新研究。108.开展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非涉密的部分岗位全球招聘试点,提高科研院所所长全球招聘比例。109.逐步放宽外商投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外资持股比例和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二十五)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化创新网络,提升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110.进一步完善同主要国家创新对话机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在研发合作、技术标准、知识产权、跨国并购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沟通和对话平台。111.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支持国内技术、产品、标准、品牌走出去,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强化技术贸易措施评价和风险预警机制。(二十六)优化境外创新投资管理制度,鼓励创新要素跨境流动112.研究通过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海外创新投资基金,外汇储备通过债权、股权等方式参与设立基金工作,积极吸收其他性质资金参与,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113.制定鼓励上市公司海外投资创新类项目的措施,改革投资信息披露制度。114.制定相关规定,对开展国际研发合作项目所需付汇,实行研发单位事先承诺、事后并联监管制度。115.对科研人员因公出国进行分类管理,放宽因公临时出国批次限量管理政策。116.改革检验管理,对研发所需设备、样本及样品进行分类管理,在保证安全前提下,采用重点审核、抽检、免检等方式,提高审核效率。十、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积极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和产业准入制度,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形成有利于转型升级、鼓励创新的产业政策导向,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二十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创业、激励创新11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研究降低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门槛,调整损害赔偿标准,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权利人维权机制,合理划分权利人举证责任。118.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明确商业秘密和侵权行为界定,研究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探索建立诉前保护制度。119.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120.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院的作用,探索建立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审理机制,打破对侵权行为的地方保护。121.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122.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完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海外维权信息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海外服务机构、专家名录。(二十八)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营造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123.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拓展空间。124.打破地方保护,清理和废除各地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补贴或利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探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二十九)改进市场准入与监管,完善放活市场、拉动创新的产业技术政策125.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和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126.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多种渠道增加审评资源,优化流程,缩短周期,支持委托生产等新的组织模式发展。127.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制定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128.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129.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将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130.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环境、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质量和安全指标及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131.加强产业技术政策、标准执行的过程监管。建立健全环保、质检、工商、安全监管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三十)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形成创新倒逼机制132.运用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促使企业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能源、低性能低成本竞争,向依靠创新、实施差别化竞争转变。133.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134.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135.完善市场化的工业用地价格形成机制。136.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劳动力成本变化与经济提质增效相适应。(三十一)培育创新文化,形成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137.发展众创、众筹、众包和虚拟创新创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研究制定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138.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学普及,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实现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139.创新科技宣传方式,突出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活动、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典型事迹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十一、推动区域创新改革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突出分类指导和系统改革,选择若干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各项重点改革举措进行先行先试,取得一批重大改革突破,复制、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一些地方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十二)打造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140.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授权开展知识产权、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国际合作、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市场准入等改革试验,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出台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启动改革试验工作。141.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142.按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原则和整体布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143.制定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指导意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地方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相关任务。各牵头单位对牵头的任务要负总责,会同其他参与单位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人、路线图、时间表,加快各项任务实施,确保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
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公开发布,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方案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方案突出内容的涵盖性、制度的可持续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施的时序性,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形成系统、全面、可持续的改革部署和工作格局。方案明确了激发创新、问题导向、整体推进、开放协同、落实落地的基本原则。确定了“到202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主要目标。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把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增强针对性,围绕10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这10个方面包括: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和推动区域创新改革等。方案突出整体性,增强可操作性,明确了各项改革的联络图、关系网、路线图和时间表。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措施都确定了标志性举措、具体成果形式、牵头部门和时间进度安排等。“台账”式推进,力争使改革可落地、可检验、可督查。
[01-09] [01-09] [01-09] [01-09] [01-09] [01-09] [01-09] [01-08] [01-08] [01-08] [01-08] [01-0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学院2016年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