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叶内超声见大小约2.6cm/1.6的稍减弱回声区,边界可见,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宫腔不均质回声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 临床资料:男,51岁,常规体检。 超声综合描述:胰头、体形态、大小正常,回声增强,胰尾部可见3.9cm&3.5cm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向外突起,主胰管未见扩张。
超声提示()
A.胰腺假性囊肿
B.胰尾实性占位
C.左肾上腺实性占位
D.左肾实性占位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胆总管下段癌肝内外胆管扩张
B.胰头癌胰管、肝内外胆管扩张
C.壶腹癌肝内外胆管扩张
D.胰腺炎性假瘤
A.胰头炎性假瘤
B.胆总管下段癌
D.胰头癌主胰管扩张
A.胃平滑肌肉瘤
B.脾混合性占位(转移癌)
C.左肾上腺混合性占位(转移癌)
D.胰尾混合性占位(转移癌)
A.胰尾实性占位(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B.胰尾实性占位(胰尾癌)
C.胰尾囊性占位
D.胰尾囊实性占位
A.肠系膜囊肿
B.胰尾胰岛细胞瘤
C.胰尾真性囊肿
D.胰尾假性囊肿【关键词】& 彩超检查皮下组织 组织结节性疾病
  为了探讨彩超检查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就我科2003年以来对86例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的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6例,男46例,女40例;年龄2~86岁,平均48岁。其中位于胸腰背部33例,手臂及腿部的50例,头颈部位3例。均于体表触及包块。
&&& 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产ACUSON-Sequoia512型高档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8~11MHz,为线阵高频探头。病人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或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有利于检查的方便体位。有对称部位的病变要检查健侧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
&&& 2.1本组86例皮下组织结节性病变的病理结果脂肪瘤47例,占54.6%;血管瘤15例,占17.4%;纤维瘤13例,占15.1%;表皮样囊肿7例,占8.1%;鳞癌2例,占2.3%;其他2例,占2.3%,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证实。
&&& 2.2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声像图特征见表1。表1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彩超所见结节类型n形状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脂肪瘤47椭圆形、梭形低回声及条纹状偏强回声少许点状血流血管瘤15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低至无回声及网状偏强回声丰富血流信号纤维瘤13圆形或椭圆形均匀低回声少许点状血流表皮样囊肿7圆形无回声暗区无血流信号鳞癌2圆形或不规则形混合回声、强弱不等较多血流、动脉不主
&&& 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是一组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节性病变,包括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表皮样囊肿、鳞癌等,它们共同特点是体表触及结节。高频彩超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皮下组织中结节的形状、大小及内部结构等,高频彩超检查的应用为临床诊断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通过本组86例结节病变声像图分析,结合病理检查结果,笔者认为皮下组织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节性病变,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
&&& 3.1脂肪瘤脂肪瘤是常见病,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院统计,脂肪瘤在软组织肿瘤中占49%,位软组织良性肿瘤的笫一位,它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主要是皮下组织[1]。本组病例脂肪瘤47例,占54.6%,与文献资料基本相符。本组病例中脂肪瘤多数呈梭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呈低回声(少数脂肪瘤内部呈偏强回声),内见条纹状偏强回声,长轴与皮肤平行,当纹理较密时,应当与肌肉组织进行鉴别,此时注意与健侧进行对照检查对二者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
&&& 3.2血管瘤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本组病例15例,占17.4%,多数边界欠规则,边界尚清,内部一般呈混合回声,以低至无回声为主,其中可见网状分布的粗细不一的偏强回声光带,血管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彩超检查显示内部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文献资料描述血管瘤高血管密度(每平方厘米多于5处血流),脉冲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频移超过2MHz,敏感性84%,特异性98% [1],笔者检查结果与此基本相符。
&&& 3.3纤维瘤本组病例13例,占15.1%,多数呈圆形或椭圆,边界清楚,内部为均匀低回声,后壁回声可增强,彩超检查显示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部分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 3.4表皮样囊肿本组病例7例,占8.1%,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内部呈无回声,后壁回声可增强,彩超检查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
&&& 3.5鳞癌本组病例2例,占2.3%,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超显示内部见较多血流信号。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频彩超检查对囊性、实性结节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结合结节的声像图特点,也可以对结节的病理性质作出比较正确的分析诊断,如脂肪瘤特征是形态呈梭形或椭圆形,内部呈偏低回声,其中见与皮肤平行的条纹状强回声;血管瘤特征是形态不规则,内见丰富血流等;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上彩超检查亦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信息,如恶性肿瘤结节一般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增多等。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彩超检查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但在对皮下组织结节性疾病进行彩超检查中,为了减少误诊,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2个方面:(1)注意多角度、多种体位的扫查;(2)注意病变部位与健侧的对比扫查。
【参考文献】
& 1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编辑:齐永)
作者单位:338025 江西新余,新余市人民医院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黏液瘤
&&& 1& 病例资料
&&& 患者,男,60岁。因腹胀、上腹部不适2个月就医。体格检查除上腹部及部分中腹部触诊稍硬,轻度不适外,余无阳性体征。于两家医院做了超声检查诊断不一,一家仅诊断:少量腹腔积液,另一家医院诊断:腹水,胃窦幽门端胃壁增厚性病变,胃周及大网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病变。怀疑胃癌,建议胃镜检查。而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局部萎缩。CT诊断:肝多发小囊肿,腹水,大网膜增厚。为明确诊断,故来院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肝体积不大,于右季肋下与右肝表面间见2.2cm&0.5cm无回声区,肝内见数个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区,最大2.6cm&1.7cm。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于上腹部及部分中腹部腹腔内部分胃上方见一长22cm、宽6.5~9.5cm、厚5.5cm中等回声区(图1),其右上方可见6.5cm&1.5cm无回声区,该中等回声与周围腹腔内容物(如肠管等)无明显界线,其内回声不均,部分切面见散在小低回声(最大1.2cm&0.8cm)及小无回声(最大1.0cm&0.9cm)、部分区域形成蜂窝状回声。CDFI见数条条形彩色血流信号及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图2),频谱多普勒示小动脉性,最大流速19cm/s, RI 0.73(图3),低回声区、无回声区及蜂窝状回声区未见血流信号。膀胱上方见4.0cm&3.7cm无回声区。超声诊断及提示:(1)上腹部及中腹部腹腔内较大的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肿物,肿瘤不除外,考虑来自大网膜可能性大;(2)上述肿物旁少量腹水形成,膀胱上方少量腹水形成;(3)肝多发囊肿及肝表面液性病灶。图1图2图3&&& 手术及病理:患者于日在某三甲医院做超声引导下穿刺,取1cm&0.6cm&0.1cm灰白色软组织,病理诊断:纤维脂肪组织中见多片黏液湖形成,其中部分可见分化好的黏液上皮细胞,符合腹腔假黏液瘤。患者于日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所见:切除回肠盲肠及部分结肠,回肠长13cm、周径4.5 cm、大肠长3 0cm、周径6.5cm。黏膜面皱壁完好未见肿物,大肠浆膜面可见巨大肿物,大小26cm&9cm&6cm、切面黏液状质脆,小肠及肠系膜可见多处黏液结节,大者1cm&1cm&1cm,小者0.5cm&0.5cm&0.5cm,阑尾大小5cm&1.5cm&1cm,内含黏液样物。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腺瘤,大小为5cm&1.5cm&1cm,部分阑尾壁肌层变薄消失。阑尾浆膜面,回盲部右半结肠及横结肠浆膜面假黏液瘤形成。肿瘤最大26cm&9cm&6cm,黏液糊内上皮呈轻度不典型增生。
&&& 2& 讨论
&&& 腹膜假黏液瘤主要来源于卵巢及阑尾的黏液囊腺瘤或黏液腺癌,还可来源于卵巢畸胎瘤、子宫癌、肠黏液瘤及胆总管癌等。上述病变破裂均可导致腹膜种植形成继发性腹膜假黏液瘤。病理上,腹膜假黏液瘤一般为交界线或低度恶性(Ⅰ级恶性),国外有病理学家将其分为两类:播散性腹膜假黏液瘤和腹膜假黏液癌。本例来源于阑尾黏液囊腺瘤。腹膜假黏液瘤超声声像图可有多种表现:腹腔内各个脏器间隙,特别是肝前、脾前、肝肾间隙、膀胱直肠窝等可见厚薄不等的液性无回声区;在腹腔实质性脏器表面均可见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可见高回声斑、光团、索条状回声,亦可呈蜂窝状回声;腹膜可增厚,呈大小不等液性暗区向腹腔凸出;大网膜增厚成块状高回声等。本例患者超声检查有多处符合上述表现:(1)腹腔内多发性液性无回声区;(2)肝表面液性病灶;(3)较大的以实性表现为主(表现为中等回声、CDFI见数条条形血流信号及散在点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示小动脉性)的肿块中可见散在小无回声区,部分区域呈蜂窝状回声、且CDFI未见血流信号。具备超声的典型表现时应考虑有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可能性,但超声检查不能做出病理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可确定诊断。腹膜假黏液瘤属少见病例,而超声发现如此较大的以实性成分为主要成分的则更属少见。本病误诊率为76%,该病例超声回声图因酷似腹腔内容物回声(肠管等),且与之无明显分界线,因此虽经两家医院超声检查(一家为三甲医院),仍遗漏了该肿瘤的诊断。此种以实性成分为主含少量液性成分的腹膜假黏液瘤希望引起超声同仁的注意。
作者单位:100015 北京,北京普祥医院超声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探讨超声检查肝内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96例肝内血管瘤的超声显像特征,同时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肝内血管瘤,准确率为95.83%,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将肝内血管瘤分为3型[1]:(1)强回声型;(2)弱回声型;(3)混合回声型。结论
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肝内血管瘤;超声显像
&&&&& 超声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肝内血管瘤是肝脏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直径较小时,缺乏临床症状,难以诊断。超声波检查仪器比核扫描或CT等检查设备常用得多,可反复随访检查。为了探讨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笔者收集了年96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96例肝内血管瘤患者的资料,年龄最大71岁,最小5岁。96例均为我院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病例的肝功能、AFP、AKP及&-GT等均正常,除肿瘤巨大者,一般少有临床症状。核磁共振检查8例,CT检查49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介入治疗20例,肝扫描16例,92例确诊为肝内血管瘤。
&&& 1.2& 仪器与方法& Aloka SSD-620及东芝-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6.5 MHz。均采用经体表直接探测,平卧检查为基本体位,同时应用左侧及右侧卧位,检查时注意观察声像图特征、部位、大小、形态及病变范围,做好记录,采集图片并存储。
&&& 2& 结果
&&& 96例患者中,73例进行追踪检查,23例实行手术治疗并追踪检查,核磁共振8例,1例实为肝包虫病,CT检查49例,1例为肝内错构瘤,1例为肝脂肪瘤,手术3例,介入治疗20例(1例误诊为肝癌,实为肝内巨大血管瘤),肝扫描16例,准确率为95.83%。
&&& 3& 讨论
&&& 3.1& 三种类型的超声显像
&&& 3.1.1& 强回声型& 强回声型约占77.08%,一般直径3.0 cm以下。超声显像为:肝内圆形或椭圆形呈回声增强结节,边缘清晰,其内部回声又可分均质与不均质2种。不均质的结节内部回声可呈细小的网格样低回声,边缘回声稍增强,一般瘤体内部均质回声的直径相对偏小,在声像图上似浮雕状,瘤体内部呈网格样结构的直径稍大,见图1。
&&& 3.1.2& 弱回声型& 弱回声型约占8.33%,直径在2.0~13.0 cm。超声显像为边缘清晰或欠规则的弱回声占位,瘤体内可见网眼状或蜂窝状低密度透声区,见图2。
&&& 3.1.3& 混合回声型& 混合回声型约14.58%,直径1.0~7.0 cm。超声显像为边缘清晰,形态规则或欠规则,肿瘤内部为混合回声,多为实质性不均匀强回声条索,斑片状形态不规则的大小不等液性暗区混杂,其后方多伴有轻度回声增强,见图3。
&&& 3.2& 小结& 肝内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肝右叶多见。随着高分辨实时超声的广泛使用,肝内血管瘤的发现率增高,特别是中小血管瘤发现率增多[1]。肝内血管瘤必须与肝癌、肝内错构瘤、肝包虫病、肝内脂肪瘤等鉴别,如1例肝内占位,大小约13.0 cm&11.2 cm&9.8 cm,当时诊断为肝癌,建议CT检查并增强扫描,结果诊断为肝内血管瘤,并实行肝内介入治疗,追踪无复发。超声医生需仔细检查、反复辨认分析图像特征,建议做肝功能、AFP、AKP、&-GT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必要时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及变化,还可以行CT、核素扫描等检查,一般容易做出诊断。超声检查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等优点,价格低廉,同时可以反复多次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因此,考虑肝内病变应首选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钱蕴秋.临床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单位:514471 广东五华,五华县华城人民医院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肿物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以提高乳腺肿瘤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对乳腺肿物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其形态、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然后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观察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在乳腺肿物声像图诊断中,以肿物边界回声特征最为重要,及内部血流的多少是肿物良、恶性鉴别的关键。本组大多数恶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彩色多普勒不能检出或检出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物;声像图;彩色多普勒
&&& 本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肿物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乳腺肿物的各种病理类型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彩色多普勒特点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各种乳腺肿物的诊断符合率。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11例患者为月我院临床拟诊为乳腺肿物的病例,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1岁,平均33岁。
&&&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3 MHz。患者取仰卧位及侧卧位,双手臂上举,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采用直接扫查法,从乳腺外上至外下、内下、内上象限,最后为乳晕,做横切、纵切及斜切等多方向扫查。双侧对比探查,观察肿物大小、形态、部位、回声,全部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物内部以及边缘的血流。根据肿物声像形态特征分为:实质型、混合型、乳头状囊性型、单纯囊性型。
&&& 2& 结果
&&& 11例乳腺肿物,其中乳腺纤维腺瘤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瘤1例,乳腺癌7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单纯癌1例,腺癌4例)。
&&& 21& 各种乳腺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 211& 乳腺纤维腺瘤& 多为低回声,回声均匀,形态规整呈椭圆形纵横比<1,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加压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压缩,病灶内无钙化。
&&& 212& 乳腺癌& 病灶处边界不整,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分布不均,后壁回声减低,CDFI有点状棒状血流信号,并有新生血管现象,Doppler PSV>20 cm,RI高达0.7或更高。
&&& 213& 乳腺纤维腺瘤& 本组2例,探及肿块7个。多数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完整,有一层光滑的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呈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极少数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如有囊性变可出现无回声暗区,钙化灶呈块状,无声影。肿块直径最小1.6 cm,最大6.2 cm。
&&& 214& 乳腺导管内乳头瘤& 本组1例,探及肿块1个,声像图表现为扩张乳腺导管内见实质性等回声团块。
&&& 215& 乳腺癌& 本组7例,探及肿块7个。多数为实质性肿物,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界不清,呈锯齿状或蟹足状,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癌肿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癌肿后方亦呈回声衰减,癌肿中心钙化呈块状或针尖状,无声影。肿瘤直径最小1.3 cm,最大5.1 cm。
&&& 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 乳腺纤维腺瘤及导管内乳头瘤内部及周边绝大多数未能探及血流信号,仅少数探及点状血流信号。乳腺癌内部及周边探及较为丰富的血流信号。
&&& 3& 讨论
&&& 乳腺纤维腺瘤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则,由于良性肿块缓慢生长对周围组织压迫,有完整的包膜回声及侧缘声影[1],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衰减,病程较长者或瘤体较大者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乳腺导管内乳头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导管扩张,常扭曲,壁较柔软、平滑,腔内见实质性等回声结节,后方未见衰减声影。乳腺癌多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肿物周边呈毛刺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在病理上癌组织浸润及周围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从而声像图上肿块侧缘有不规则的强回声晕。当肿块较大时,呈分叶状,当内部液化时,可见液性暗区,部分癌肿中心钙化时,可见强回声光斑或光团。因此,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周围有强回声晕是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关键。
&&& 乳腺癌血管形态各异,管腔普遍增大,血管密集,散在分布于癌灶的内部及周边间质中,良性肿块的微血管形态较单一,管腔细窄,呈条索状或细管状,内部血管稀少,为彩色多普勒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了病理基础。因此乳腺癌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较强,多能探及中等至丰富血流信号,而良性肿块内部及周边多数未能探及血流信号,仅少数探及星点状血流[2]。
&&& 此外,乳腺纤维瘤病程较长,增生的结缔组织致密,有时还可见钙化灶,或体积较大呈分叶状时,声像图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后方有回声衰减。部分乳腺癌肿块较小时,未向周围浸润或癌肿以膨胀性生长为主,内部组织结构较均匀一致。无纤维化液化坏死时,声像图上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整,后方无明显衰减。二者间声像图表现出部分交叉,易误诊。同时,由于乳腺癌血管的走行方向不同,彩色超声仪的分辨率高低不尽相同,且彩色血流特征本身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存在重叠现象,因而彩色多普勒的血流信号未能全部显示,本组有1例未显示,这与大部分的乳腺纤维腺瘤血流相似。所以,单从血流信号上进行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困难。
&&& 因此,在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中,要把二维图像上各种表现与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必要时,还需进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综上所述,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应以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基础,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后方有无声影、侧方有无声影。还应结合肿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检出程度。对各种病理性质的声像图特征作出综合判断,从而提高对乳腺肿块超声定性诊断的符合率。
【参考文献】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6.
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等.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5.
作者单位:101200 北京,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来经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114例四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出的114例软组织病变中肌肉损伤及血肿18例,滑液及腱鞘囊肿18例,皮脂腺囊肿4例,关节囊积液12例,纤维瘤6例,脂肪瘤13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3例,假性动脉瘤3例,肌疝4例,骨化性肌炎6例,横纹肌溶解症2例,炎性包块12例,滑膜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
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扫查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并可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出血、流动的血液等,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高频超声;四肢;软组织肿块
&&& 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经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114例四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 1& 仪器与方法
&&& 11& 仪器& 仪器使用日立EUB-240型、美国 ATL超-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0 MHz。
&&& 12& 方法& 根据病人主诉沿病变部位进行纵切、横切,观测其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包膜情况、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再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供情况。
&&& 2& 结果
&&& 共检出的114例软组织病变:其中肌肉损伤及血肿18例;滑液及腱鞘囊肿18例;皮脂腺囊肿4例;关节囊积液12例;纤维瘤6例;脂肪瘤13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3例;假性动脉瘤3例;肌疝4例;骨化性肌炎6例;横纹肌溶解症2例;炎性包块12例;滑膜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全部病变均经手术、穿刺、X线检查证实。
&&& 3& 讨论
&&& 各种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如下。
&&& 31& 肌肉损伤及血肿& 损伤的肌肉局部组织水肿、纹理中断、回声减弱。出现血肿时,存在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内无彩色血流显像。时间久之,逐渐出现回声,甚至因机化而成为高回声。
&&& 32& 滑液及腱鞘囊肿& 滑液囊肿为滑液囊内液体积聚,出现无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本组多为N窝囊肿。而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足背部的关节及肌腱附近,单房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 33& 皮脂腺囊肿& 边界清晰,壁较厚的囊性肿物,内有细点状回声,呈漂浮状,后方回声增强,加压后可变形,无彩色血流显像。
&&& 34& 关节囊积液& 关节囊扩张,内出现液性暗区,无彩色血流显示[1]。本组多发生于膝关节。
&&& 35& 纤维瘤& 发生于皮内的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的、实质的肿块,无彩色血流显像。
&&& 36& 脂肪瘤& 位于皮下的多表现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低回声区。而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强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更清晰。无彩色血流显像。
&&& 37& 腱鞘巨细胞瘤& 多位于皮下,小于1.0 cm的分叶状实质性低回声肿块,中央有强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液性暗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时肿块可以压缩。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75~0.90。
&&& 38& 血管瘤& 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边缘一般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多无明显包膜。实质部分为强回声结构,扩张的血管或血窦为液性暗区,探头加压时液性暗区可以变小或完全消失,取消加压时,液性暗区还原。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血流缓慢,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肿块内呈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方伴有声影[2]。彩色血流显像可了解血流的速度、流向及来源。肿瘤也可表现为实质性中等回声结构,本组1例肌肉内血管瘤Vp17 cm/s,RI 0.75。
&&& 39& 神经纤维瘤& 为软组织内类圆形的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后方回声稍增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条状的低速动脉血流,Vp<30 cm/s,RI 0.65~0.83。
&&& 310& 神经鞘瘤& 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小片液性暗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实质部分有较丰富的动脉血流,本组Vp<20 cm/s,RI 0.65~0.95。
&&& 311& 假性动脉瘤& 表现为动脉的前方液质不均质包块,瘤颈部与后方的动脉有沟通。彩色血流显像示瘤体内旋转血流,一部分为红色,一部分为蓝色。瘤颈部可见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示收缩期血流从来源动脉进入瘤体,舒张期则为瘤体内血流回入来源动脉。
&&& 312& 肌疝& 表现为筋膜外、皮下的椭圆形实质性肿块,为肌纤维回声,结构紊乱。内侧与肌肉相连无边缘回声,在外侧可见边界回声。有疝口时,见筋膜回声连续性中断。无彩色血流显像。
&&& 313& 骨化性肌炎& 表现为肌肉组织内出现强回声肿块,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其后方可见声影。无彩色血流显像。
&&& 314& 横纹肌溶解症& 表现为在正常肌束内出现梭形的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周围肌肉纹理正常。无彩色血流显像。
&&& 315& 炎性包块& 表现为病变区软组织水肿,回声降低,肌肉纹理模糊或消失。病变的边界不清。当脓肿形成时可见形状不规则的无回声液性暗区。急性炎症充血时,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
&&& 316& 滑膜肉瘤& 表现为结节状的实质低回声区,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欠均匀,有液性小暗区。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本例内部及周边的RI分别为0.57及0.55。
&&& 317& 软组织腺泡状肉瘤& 肿瘤较大,达10 cm以上,呈卵圆形,内部回声极度不均匀,有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大的暗区构成一囊腔。彩色血流显像在实质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
&&& 318& 恶性淋巴瘤& 表现为淋巴结明显肿大,周边为低回声,中央为高回声,肿大的淋巴结相互粘连成团,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2]。本例Vp为64 cm/s,RI 0.84。
&&& 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扫查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并可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出血、流动的血液等,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可确定肿块与周围骨骼、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指导。可在超声指导下对某些囊性病变穿刺抽液治疗及对一些肿块穿刺行细胞学或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彩色多普勒则有助于显示肿块的血流情况,对肿块性质的鉴别诊断起辅助作用。结合临床病史,高频彩超在四肢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李拾林,吕国荣,肖进益,等.超声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病变.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98.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8.
作者单位:153100 黑龙江伊春,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彩超室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超声诊断;肾错构瘤;出血
&&&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45岁。因突然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5 h入院。超声检查:肝、胆、脾未见异常回声。双肾大小为正常范围,轮廓欠光滑,双肾皮质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区,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改变,左侧最大的为23 cm&22 cm。右肾下极尚可见大小为51 cm&49 cm的相对强回声区,其内可见34 cm&20 cm的无回声暗区(图1),右肾下极周围可见深度为 2.0 cm的暗区。两个暗区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强回声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1)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并发右肾错构瘤内出血可能性大;(2)右肾周围血肿。CT报告:(1)双肾良性肿瘤(肾错构瘤);(2)右肾肿瘤内及肾周围出血。
&&& 患者经保守治疗后,1个月、3个月、4个月连续复查,右肾周围血肿及肿物内出血灶逐渐变小,6个月后完全消失。以后多次随访,双肾瘤体大小形态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再次出血(图2)。
&&&& 2& 讨论
&&&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良性间叶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混合构成,是一种良性肿瘤,占全部肾肿瘤的0.7%~2%,一般无临床症状。肿瘤常位于髓质或皮质,瘤体较小,也可见较大者。多数为单发,仅有20%病例为多发。肿瘤边界清楚,无包膜,容易发生内部出血及自发性肾周围血肿。声像图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小瘤体的典型图像,呈形态规则的强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后方回声无改变或略增强,临床多见。另一种是大瘤体的洋葱样结构,瘤体大,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但不平滑,有时瘤体内可见出血、液化出现较大无回声暗区。CDFI:错构瘤周围无明显血流信号,周边肾组织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受压移位。超声下应与肾癌鉴别:两者均为强回声,但肾癌边界稍模糊,形态欠规则,周边有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周边组织有受压现象。CDFI: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本例双肾多发性错构瘤合并瘤内出血及肾周围血肿虽然声像图较为复杂,但根据临床症状、肿物的声像图表现及肾周血肿的发展特点,仍可做出诊断。肾周围血肿的超声探测不仅可作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可作为是否继续出血和治疗后血肿吸收好转的判断方法,对采取进一步治疗措施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133500 吉林和龙,和龙市人民医院电诊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胆管肿瘤
&&&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58岁,因黄疸进行性加重20余天,伴乏力、纳差、厌油、右肋下隐痛入院。体格检查:肝肋下4.0 cm,质硬,莫菲征(&)。肝功能示:TBIL 240.91 &mol/L(正常0~19 &mol/L);DBIL 94.4 &mol/L(正常0~5.1 &mol/L);ALT 215 u/L(正常0~40 u/L);AST 90 u/L(正常0~40 u/L);HBsAg(-)。彩超示:肝切面形态尚正常,体积增大,右叶斜径145 mm,左叶上下径97 mm,前后径 67 mm,肝边尚光整,肝内光点增强稍粗分布欠均匀,门静脉主干内径14.2 mm,肝内胆管扩张,左肝管内径8 mm,右肝管内径9 mm,约相当于左右肝管汇合处见21 mm&18 mm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该处胆管壁回声不清(图1);CDFI:团块内及周边未见确切血流信号;胆囊显示不清;胆总管内径不宽(图2),脾不大。彩超提示:胆管内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扩张(胆管癌待排);肝大,肝回声改变;门脉高压。3天后,病者赴上级医院行ERCP确诊为胆管癌。
&&& 2& 讨论
&&& 胆管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常发于肝门部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本病例即属于肝门部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为高度扩张的肝内胆管在肝门部截断,肝外胆管和胆囊不扩张或萎陷,胆管截断端不规则,截断部位胆管壁显示不清,可见形态不定,边界不清的不均质低或中等回声区。胆管癌患者一般均出现黄疸,需着重与胆管结石、肝癌或胰头癌相鉴别。胆管结石呈强回声团与胆管壁分界清晰,多有声影,通常不难鉴别。高位胆管癌与肝癌,远端胆管癌与壶腹癌、胰头癌鉴别主要靠对于相应解剖结构的识别。
作者单位:445300 湖北建始,建始县中医院功能科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1& 病历摘要
&&& 患者,男,49岁,因尿频伴下腹部不适两年多,加重15天来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2年多即有尿频史,每日排尿达十余次,且尿量较少,因无明显症状,未予重视。近15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痛伴下腹部坠胀不适。外科检查:膀胱区可扪及9 cm&10 cm&11 cm大小质硬肿物,表面光滑,稍有活动度。临床诊断:盆腔肿物(性质待定)。超声表现:膀胱充盈后扫查,膀胱内被一巨大强回声光团所占据,强回声光团表面呈弧形强回声带,边缘整齐光滑,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强回声周围有少量的无回声包绕。转动体位,可见强回声光团有轻度移动,膀胱壁毛糙,前列腺无明显增大,双肾未见明显结石回声。超声诊断:膀胱内巨大结石伴慢性膀胱炎。手术所见:纵行切开膀胱,见一12 cm&10 cm&9 cm大小的巨大褐色结石,质硬,表面光滑,重达400 g。
&&& 2& 讨论
&&& 膀胱结石属临床常见疾病,但巨大结石较为少见,膀胱内结石常发于下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是常见原因,约有16%由肾结石下落到膀胱形成,还有4%左右由于膀胱内异物形成,另有尿路狭窄、膀胱感染及神经源性膀胱等,本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超声对膀胱结石的诊断价值很高,超声表现且有一定的特异性(膀胱液区内见强回声光团或弧形光带,呈卵圆形,后方声影,随体位改变向重力方向移动),较容易诊断,但还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膀胱肿瘤:肿瘤表面有钙质沉淀,有强回声及淡声影,易误认为疏松结石,但其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容易鉴别,并且彩色多普勒可显示肿物内可见动静脉血流。(2)膀胱内异物:有的异物同结石一样具有强回声、声影及移动,但其具有特殊形状,详细询问患者均有异物放入史,金属异物有典型的彗星尾征,木制异物常随体位向反重力方向移动,容易鉴别。(3)膀胱内血块:膀胱内血块往往扁平而大,改变体位,血块回声随之飘动,但血块回声不如结石回声强,后方无声影。经追问本患者病史:患者自述于16岁时曾将一段塑料管插入尿道。由于膀胱内异物的存留,造成膀胱黏膜的刺激和损伤,继之发生反复感染,黏膜充血和出血,加之数十年来尿中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的不断沉着,使异物逐渐形成混合性巨大结石。本患者因结石较大,膀胱液区少,随体位改变移动度小,所以在扫查时操作医生应仔细各切面的扫查、认真分析,以免不必要的误诊、漏诊及医疗纠纷。
&&& (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265200 山东莱阳,莱阳市中医医院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18 页,当前第 7 页
&&&&&7&&&&&&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腔内不均质回声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