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淮河流域图打水稻害虫在什么时候打啊

根据《河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豫人社[2015]55号)规定,经批准,我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工作人员48名,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招聘方案。
一、招聘单位、岗位及人数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河南省属科研事业单位,根据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8名博士研究生。
二、招聘范围及对象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统一招收的全日制毕业博士研究生。
三、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热爱农业科研事业;
(四)年龄一般为35周岁以下(即日以后出生);
(五)岗位所需的专业和其他条件(详见附表1)。
四、招聘工作程序
(一)公布招聘信息。
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www.ha.)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www.)网站发布招聘公告。发布时间:日至7月26日。
(二)报名和资格审查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从日至7月29日,应聘人员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www.ha.下载、填写报名表,应聘人员填写《报名表》(附表2),提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书(或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国外学历还需提交国家教育部门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图片电子版一并发送至用人单位电子邮箱(见附表)。
小麦研究所
粮食作物研究所
经济作物研究所
烟草研究所
园艺研究所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畜牧兽医研究所
植物保护研究所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芝麻研究中心
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作物设计中心
初审合格人员应于日至8月3日(上午8:30-12:00,下午3:30-6:00)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人事教育处(综合实验楼16楼1622办公室)进行现场报名和资格审查。联系人:陈老师,电话:8,来电时请说明是在教育科研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资格审查。根据应聘人员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经审查符合报名条件者,接受其申请。资格审查应提供以下资料: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查验原件、留存复印件)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等。
院组织人事教育处对应聘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等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报名条件、弄虚作假或违反招聘规定的,取消其资格。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任何环节发现不符合招聘条件或弄虚作假者,随时取消其应聘和聘用资格。
(三)考试
考试以面试答辩形式进行。参加面试人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证书原件到面试现场进行确认,逾期不到的,视为自动放弃。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面试内容:个人情况介绍、从事专业研究经历及到岗后如何开展工作的设想和思路等。
基本程序:应聘人员就到岗后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提出设想与思路;评委专家就其设想与思路中的有关问题提出置疑;应聘人员对评委专家提出问题作出答辩;评委专家根据答辩情况进行打分,提出评议意见。面试时间为每人15分钟,其中个人陈述10分钟,答疑5分钟。
面试环节将全程录音录像。面试成绩于整场面试结束后现场公布,面试结束的当天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公布成绩及排名。
(四)考察、体检
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聘职位人数1:1的比例确定考察、体检人选。考察、体检不合格的,从第二名替补,依次类推。考察以定性考察为主。考察内容为每位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工作经历、专业知识、主要优缺点等,考察时对考察对象的资格条件进行复查。体检标准参照录用国家公务员的有关标准执行。
(五)公示
拟聘人员名单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7个工作日。
(六)聘用和待遇
经公示无异议的人员,凭《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直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通知》办理相关手续,其工资待遇按河南省事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
招聘工作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院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监督电话: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监察室04
省人社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89
附件: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16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16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一览表(48人)
小麦研究所
细胞工程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
分子育种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
粮食作物研究所
玉米栽培研究室
农学、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
杂粮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或栽培学
博士研究生
水稻研究室
遗传育种、植物病理学
博士研究生
经济作物研究所
花生研究室
植物分子生物学或作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
油菜研究室
栽培、生理
博士研究生
棉花栽培研究室
博士研究生
烟草研究所
烟草烘烤研究室
博士研究生
园艺研究所
设施蔬菜研究室
蔬菜育种与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营养生理等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粮食作物施肥研究室
植物营养与精准施肥新型肥料研制与使用
博士研究生
土壤研究室
土壤微生物学
博士研究生
节水农业研究室
农田水土工程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发表SCI论文1篇
农业资源研究室
微生物、植物营养或土化
博士研究生
新型肥料研究室
农学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经济作物研究室
农业资源、植物营养
博士研究生
分析化验室
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农化分析
博士研究生
植物保护研究所
生物技术研究室
植物病毒学
博士研究生
麦病课题组
博士研究生
区试课题组
博士研究生
花生病害方向,第一学历植保专业优先
水稻课题组
昆虫生态与害虫生态控制
博士研究生
有水稻害虫研究经历者;发表过SCI论文者优先
分子课题组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是真菌病害或生物防治
畜牧兽医研究所
养牛研究室
草业科学或植物遗传育种
博士研究生
熟悉牧草育种与栽培优先
动物营养与畜产科学研究室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博士研究生
有工作经历或国外留学经历优先
家禽研究室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博士研究生
研究家禽营养者优先
传染病研究室
预防兽医学
博士研究生
小动物疫病研究室
博士研究生
农业经济与
信息研究所
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室
农业机械、农业工程、电气工程
博士研究生
农业经济研究室
农业经济或农村区域发展
博士研究生
农村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定量经济学等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药残留试验研究室
分析化学或相关专业、农药学(农药残留分析方向)
博士研究生
有色谱或色质联用研究经历
小麦品质分析与评价研究室
微生物学、分析化学、食品科学
博士研究生
有分子生物学研究经历,有色谱或色质联用研究经历
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油料加工研究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博士研究生
保鲜与加工研究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或农产品加工与贮藏
博士研究生
粮食加工研究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化学及生物医药
博士研究生
特色农产品
加工研究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分析化学、农产品加工贮藏
博士研究生
芝麻研究中心
品质改良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侧重生物信息学与数量遗传方向)、作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博士研究生
遗传育种研究室
作物遗传学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动物免疫学
流行病学研究室
生命科学相关专业
博士研究生
作物设计中心
粮食作物分子设计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或分子生物学
博士研究生
油料作物分子设计研究室
作物遗传育种或分子生物学
博士研究生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生物信息学
博士研究生省植保总站举行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视频会商 __国内新闻__信息发布__宣州区农业委员会
省植保总站举行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视频会商
发布时间:<font color="#16/7/21
 点击:<font color='#  来源:委办公室
针对入梅以来天气条件十分有利水稻病虫发生发展,为做好农业灾后生产恢复自救,7月18日下午,省植保总站在省农业气象中心召开&2016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视频会商会&,安排部署做好当前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病虫预报时效性。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委种植业局、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气象局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就当前的水稻病虫发生趋势做了分析指导。有关市县植保站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视频会商会利用手机客户端现场采集病虫信息进行了大田可视和实验室可视汇报,并采用PPT格式进行了交流发言,重点对水稻主体生育期、稻作类型、气象条件、&两迁&害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基数情况,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及下阶段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朱永东指出,今年我省水稻&两迁&害虫迁入早、数量多,发生重,细菌性病害潜在重发危险,如不及时开展预测预警和综合防治,社会影响大,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加强田间监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智慧植保&理念;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实现水稻重大病虫绿色防控全覆盖;强化水稻&两迁&害虫、流行性病害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把水稻病虫危害降到最低,保障水稻增产和质量安全目标能够实现。
朱永东强调,一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病虫情。各地要高度重视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和防控任务艰巨性。要做好病情实时监测,及时会商发布,防控工作要早部署、早发动。增强防灾意识,防患于未然。二要加大病虫情宣传力度,营造绿色防控氛围。从7月下旬开始,各地要广泛协调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宣传病虫害防控信息。采用电视预报和滚动字幕、专家讲座、广播防治通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时段,大力宣传病情及防治技术。同时,要充分利用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等形式,力争在第一时间把防治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各防治组织、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手里,指导千家万户开展水稻病虫绿色防控。三要预防为主,科学用药。今年水稻病虫防控要大规模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不断提高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覆盖率,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完成农药零增长目标。
主办: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委员会 承办: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电话:) 皖ICP备号
地址:宣城市叠嶂中路59号
传真:( 邮编: 242000
技术支持: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郑重声明:转载本站原创信息,请注明出处专家预测2016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将加重发生
摘要: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病虫冬前基数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6年水稻“两迁”害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发生将明显重于近年,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加大,水稻螟虫、小麦穗期蚜虫、 ...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病虫冬前基数调查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6年水稻“两迁”害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发生将明显重于近年,小麦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大面积流行风险加大,水稻螟虫、小麦穗期蚜虫、玉米螟等继续维持发生区域广、程度重的态势,东亚飞蝗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危害。预计发生面积近55亿亩次,同比增加7%。
一、水稻“两迁”害虫明显重于近年,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
据监测,2015年秋季“两迁”害虫回迁虫量比常年增加8%。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冬季南方大部稻区及境外虫源地大气热量、水分条件对害虫越冬较为有利,来年春季降水偏多、汛期提前、时空分布不均,将导致迁入期提前、迁入量增加,局部出现集中迁入危害现象。加之水稻栽插、生育期不一,桥梁田多,利于害虫发生危害。预计2016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江淮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3亿亩次,同比增加24%;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其中黔东、湘西、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库及沿江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3.2亿亩次,同比增加37%。
二、稻瘟病、稻曲病发生面积增加,部分稻区流行风险上升。
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参差不齐,西南、东北感病品种比例达50-60%,稻曲病抗性品种较为缺乏。粳稻种植区域扩大、南移,适宜病害发生范围增加。加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流域、江南、华南、东北稻区降水偏多,易感生育期遇连阴雨天气几率高于常年,病害流行风险上升。预计2016年稻瘟病在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东北等部分稻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比常年增加10%以上;稻曲病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中晚稻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6700万亩,比常年增加50%以上。
三、小麦赤霉病显著重于常年,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
大部麦区主推品种抗病性缺乏,小麦与水稻、玉米轮作及秸秆还田等致使菌源不断累积,春季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加之部分地区小麦播期推迟,抽穗扬花易感生育期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加重病害流行程度。预计201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显著重于常年,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麦区呈大流行态势,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2.5亿亩次以上,同比增加10%以上。
四、小麦条锈病总体发生平稳,长江中流、黄淮南部麦区存在偏重流行风险。
冬前调查,秋苗发病是2001年以来最轻的一年,各地多以单片病叶为主,但受冬季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影响,西南、汉水流域、长江中游部分冬繁区病情扩展较快,局部早播麦田发病中心多。春季西北东部、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对病害流行十分有利。预计2016年小麦条锈病在长江中下流、黄淮南部、西北和西南部分麦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约3700万亩,同比基本持平。
五、小麦蚜虫发生范围广,黄淮海主产麦区穗期蚜虫大发生。
冬前调查,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大部麦区虫口密度同比增加45%以上。今冬明春,黄淮海、西南等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利于蚜虫越冬和繁殖危害。预计2016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亿亩次,比常年增加10%左右。其中,山东、河北、河南等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小麦穗期蚜虫将大发生。
六、粘虫发生重于上年,黄淮、华北和东北玉米主产区局部可能出现集中危害。
据监测,2015年夏末秋初大部回迁虫量同比增加2倍以上,山东、江苏、浙江部分地区高达10-27倍。冬季华南、江南等主要越冬地气温正常、降水偏多,春季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等一代发生区降水偏多,利于种群繁衍、基数累积;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跃、波动频繁,利于其往返迁飞和发生危害。预计2016年粘虫发生近1亿亩次,同比增加20%。其中,黄淮、华北和东北等玉米种植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
七、水稻螟虫、玉米螟2016年继续维持发生面积大、部分地区程度重的态势。
其中,水稻螟虫发生2.8亿亩次,二化螟在江南、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以及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玉米螟发生3.5亿亩次,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大部偏重发生,黄淮海夏玉米区继续呈上升态势,大部将中等或以上程度发生。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继续偏重流行,西南部分地区将达大发生程度,发生面积3500万亩。东亚飞蝗总体中等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沿黄滩区、环渤海湾湖库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危害。
针对2016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加重危害的严峻形势,我司将组织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引领,继续组织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一是加密病虫监测预警。组织103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采取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行动。二是加力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各地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加强农企合作,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创建一批示范基地,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培育一批实施主体,辐射带动大面积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三是加快推进科学用药。组织各地加强指导服务,推广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农药品种,替代用量大、防效差的老旧农药品种,推广高效节约型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老旧植保机械。同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训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技能,辐射带动农民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四是加强防控督查指导。组派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实地督导相结合形式,对重点省区、关键地区开展防控督导,确保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
上一篇:下一篇:
通用频道推荐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_畅销种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贴子: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6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 16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了2016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由于病虫源发生基数较高、冬春季气候和作物种植有利等因素影响,预计2016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5亿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粘虫、水稻“两迁”害虫等流行性和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风险高于上年,水稻纹枯病、水稻螟虫、小麦蚜虫、玉米螟发生区域广、为害重,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在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飞蝗和草地螟总体发生平稳。
一、水稻“两迁”害虫
据监测,“两迁”害虫2015年秋季回迁虫量较高,长江中下游、江南和华南稻区灯下诱虫量平均比常年高8%。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截至12月26日,海温距平累计值为23℃,月海温距平最大值已达到2.3℃,为历史第二强厄尔尼诺事件,且将持续至2016年春季。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强发生年的当年和次年往往是水稻病虫害高发年。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导致南方稻区冬春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偏多、汛期提前、时空分布不均,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我国和越南“两迁”害虫越冬和虫源积累,增加发生基数,亦导致“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迁入量增加,局部出现集中降落为害。我国南方稻区单、双季稻混栽,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辗转为害,加重为害程度。
预计2016年稻飞虱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程度将明显重于近年,发生面积4.3亿亩次,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江淮稻区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亿亩次,黔东、湘西、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库、沿江稻区大发生,西南大部稻区中等发生。
二、水稻纹枯病
我国主产稻区纹枯病连年发生,田间菌源基数不断积累,大部稻区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据预测,2015年冬季(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2016年春季(3-5月),西南、江南和华南稻区温度偏高,降水偏多。目前我国各稻区主栽的粗秆大穗高产品种多为感病品种,温湿条件和种植制度适合水稻主产区纹枯病越冬和病害流行。
预计2016年水稻纹枯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
三、水稻螟虫
冬前调查,2015年二化螟越冬虫源面积和基数偏高,全国虫源面积比2014年增加10.8%,华南南部、江南、长江中游、东北大部稻区亩活虫数为头,其中江西、黑龙江亩活虫数同比增加34.8%、65.9%,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预测2015年冬季,全国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南北多中部少的趋势,温湿条件适合水稻主产区螟虫越冬。我国主产稻区机收面积大、残留稻桩高,秸秆粗大品种比例高,有利于水稻螟虫的越冬、发生和繁殖。
预计2016年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8亿亩次,其中,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三化螟在华南、西南北部稻区中等发生;大螟在长江中下游部分稻区呈上升趋势。
2015年三代粘虫为害程度明显重于上年,部分区域重于2013年,积累了大量有效虫源。夏末秋初,东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高空测报灯均诱到粘虫成虫,诱虫量属较高年份。9月份累计诱虫量,辽宁彰武、吉林长岭、河北滦县分别为1174头、2741头和4941头,山东长岛为53649头,河南孟州、江苏东台、四川安县、重庆丰都、湖北潜江、湖南芷江为250-870头,天津宝坻、山东莱州、山西万荣、上海奉贤、浙江象山60-140头;9-11月份累计诱虫量,广西宜州、福建霞浦分别为104头和298头。以上各点诱虫量普遍高于2014年,其中,已证明当年秋季回迁数量与次年春季北迁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山东长岛诱虫量是2003年来第二高的年份,分别是2014年和2013年的28.3倍和1.9倍;辽宁彰武是2013年的3.3倍(2014年未见虫),河北滦县是2014年的1.8倍,江苏东台、上海奉贤、浙江象山是2014年的10倍以上,福建霞浦是2014年的2.2倍。预测2015年冬季,华南和江南大部气温正常、降水偏多;2016年春季,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对粘虫种群冬春季繁衍和发生为害有利。
预计2016年粘虫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其中黄淮、华北和东北等地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局部田块高密度集中为害的风险较高。
五、小麦蚜虫
冬前调查,蚜虫在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与2014年持平;安徽、山西、陕西、河南、北京、山东平均百株蚜量为5-16头,甘肃、河北、宁夏1-3头,与常年同期相比,山西、甘肃分别增加3%、10%,其他大部麦区接近;大部麦区比2014年同期增加45%-200%。预测2015年冬季,黄淮、华北和西北冬麦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2016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华北、黄淮中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偏少,冬春季气候对蚜虫越冬和发生为害有利。2015年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稳中略增,苗情长势较好,江淮、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普遍较差,有利于蚜虫发生为害。
预计2016年小麦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四川、宁夏、华北和黄淮的其他麦区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部、西南、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六、小麦条锈病
冬前调查,2015年小麦秋苗发生面积小、总体病情偏轻。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西北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216万亩,是2001年以来最小的一年,各地多以单片病叶为主,局部早播麦田发病中心多。甘肃、宁夏见病面积同比减少12.0%和56.8%,一般病叶率0.01%-6.5%,最高达30%。陕西关中地区宝鸡、咸阳等地9个县见病,见病县数比2014年多4个,属偏早发生年份。四川广元、绵阳、凉山的3个县零星发生,属早发年份。新疆阿克苏零星见病,平均病叶率为1.3%,重于年同期。预测2015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降水偏多,利于条锈病冬繁和扩散;2016年春季,西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区域降水偏多,其中甘肃大部、宁夏、陕西西部、山东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偏多2~5成,对条锈病春季流行十分有利。目前我国大部麦区种植品种抗锈性较差,特别是2012年以来,条锈菌新致病类群“贵农22”在甘肃、四川等部分地区上升为优势类群,加速了小麦品种抗锈性的丧失,导致病害加重。
预计2016年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700万亩。其中,湖北江汉平原及西北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甘肃陇南及陇中晚熟麦区、四川东北部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新疆伊犁河谷东部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区偏重流行,西南其他麦区、甘肃大部、陕西其他地区、河南大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其他麦区中等流行。
七、玉米螟
据调查, 2015年冬前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辽宁、黑龙江、吉林为50-75头,山东、江苏、河南、新疆为31-38头,云南、湖北、天津、内蒙古、河北、陕西、重庆、湖南、贵州、安徽为17-28头,山西、北京、甘肃、四川不足10头。与2014年比,辽宁增加138%,河北、陕西增加27%和58%,北京、山东、河南分别增加7-12%,天津增加2%;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其他省份偏低10%-40%。2015年冬季,黄淮海地区气温偏高,对玉米螟越冬有利;2016年春季,东北大部降水偏多、气温偏低,有利于一代玉米螟成虫集中羽化。东北、华北等大部地区品种抗性差,对玉米螟种群繁殖为害有利。
预计2016年玉米螟发生面积为3.5亿亩次,其中,一代在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华北、黄淮和西南部分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5亿亩;二代在辽宁、内蒙古、新疆和云南偏重发生,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1.2亿亩;三代在黄淮海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8000万亩。
据调查,2015年东亚飞蝗残蝗高密度面积、西藏飞蝗残蝗面积和密度高于2014年,亚洲飞蝗残蝗面积和密度偏低。其中,东亚飞蝗秋残蝗面积812.7万亩,分别比2014年和近5年平均值减少2.3%、7.9%;平均残蝗密度每亩10.7头,分别比2014年和近5年均值减少2.7%、8.5%。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和海南都发现每亩100头以上的高密度残蝗点片,面积为10.8万亩,比2014年增加33.3%,比近5年均值减少28.9%。西藏飞蝗在四川农区残蝗面积为3.1万亩,分别比2014年、2013年增加6.9%、24.0%,平均残蝗密度每亩6.8头,略高于2014年和近年均值。亚洲飞蝗2015年残蝗面积21.4万亩,比2014年减少28.7%,比近3年均值减少43.9%;平均残蝗密度每亩2.8头,比2014年减少12.5%,比近3年均值减少39.4%。据悉,2015年哈萨克斯坦亚洲飞蝗发生普遍,但程度较轻,因此,不排除境外飞蝗虫源迁入境内的可能。气候预测,2015年冬季,黄淮、华北和内蒙古大部气温偏高1-2℃,新疆北部、四川和西藏大部气温正常,有利于三种飞蝗越冬;2016年春季,除新疆北部气温偏低外,其他蝗区正常或偏高,降水除黄淮南部偏多外,其他大部地区正常或偏少,对飞蝗发生总体有利。东亚飞蝗部分蝗区水库水位下降,宜蝗面积扩大,生态环境也有利于蝗虫发生。
预计2016年东亚飞蝗总体中等发生,河南濮阳、荥阳、焦作,山东东明,河北南大港、海兴,天津北大港,山西芮城、永济,陕西大荔,海南东方等地局部地区夏蝗会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西藏飞蝗在四川、西藏大部常发区中等发生,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区局部偏重发生。亚洲飞蝗偏轻发生,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和吉林局部苇塘湿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东亚飞蝗、西藏飞蝗、亚洲飞蝗发生面积分别为2000万亩、160万亩、60万亩,达标面积分别为1200万亩、110万亩、40万亩。
九、草地螟
据调查,2015年草地螟越冬虫源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呼伦贝尔4个盟(市)4个旗(县)和宁夏石嘴山市2县(区)见虫,两区越冬面积分别为24.2万亩、3.6万亩,越冬活茧平均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0.58头和0.01头,全国越冬总虫量与近5年相比,仅高于2011年,远远低于和2013,比2014年减少35.4%,仍为2001年以来较轻的年份。新疆在阿勒泰地区3个县(市)、和田地区1个县查见越冬虫源,越冬面积8.3万亩,越冬活茧平均密度每平方米0.05头,越冬总虫量远远低于年,比2014年减少42.9%。据悉,可为我国提供虫源的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草地螟同样处于发生周期的低谷。气候预测,2016年春季,西北、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低,对寄主植物生长、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宿留、繁殖和一代幼虫发生为害有不利影响。
预计2016年草地螟一代在西北、华北、东北大部轻发生,发生面积约100万亩。由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虫源不清,不排除一代成虫集中迁入造成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的可能。
十、气候型流行性病害
赤霉病、稻瘟病、大斑病、晚疫病分别是我国小麦、水稻、玉米和马铃薯四大粮食作物发生最严重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目前,我国生产上主栽品种多为感病或抗病差品种,除扬麦、宁麦等小麦品种对赤霉病表现较好抗性外,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推品种多为赤霉病感病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抗病性参差不齐,四川、重庆、黑龙江部分地区感病品种达50%-60%;马铃薯主产区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在70%以上。抗病品种由于连年种植,病菌群体的变异导致抗性减弱、退化甚至丧失。小麦和水稻等作物均存在品种跨区域种植,使得品种抗性表现差。作物高产区高肥水管理,致使群体大、田间郁闭,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2015年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麦区冬麦播期推迟,赤霉病易感病期与2016年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增高,且部分常发省赤霉病菌对常用药剂抗性不断发展,会影响预防效果,加重赤霉病流行的程度。气候预测,2016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长江中下游至黄淮南部降水偏多,其中安徽、江苏、上海、浙江西北部、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山东南部偏多2~5成,对赤霉病流行十分有利。水稻分蘖和抽穗期、小麦抽穗扬花期、玉米拔节至抽穗期和马铃薯开花期是易感病期,此时期的气温条件多适合,降水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而常发区此期易遇到阴雨连绵或多雾天气,造成病害严重流行。
预计2016年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其中,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大流行的风险,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和黄淮麦区有偏重流行、华北和西南等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稻瘟病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程度重于2015年,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其中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东北等部分稻区偏重流行,感病品种有大流行的风险。玉米大斑病发生面积9000万亩,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大发生,东北、华北大部为偏重发生,西南大部中等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3500万亩,在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产区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以及甘肃中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山西北部、黑龙江中西部、湖北及湖南的西部偏重流行风险高。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