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文章入选highly cited half lifepaper

&&上理要闻
上理高被引论文上榜秘笈
【编者按】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驶入快车道。从全球经验来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一个重要的评价依据,那就是ESI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外很多知名高校都在采用ESI来衡量和评价学科实力,国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最近几年来也开始越来越重视ESI指标,越来越多的大学把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定为发展目标之一。近年来,上理工共有2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为此,我们采访了多位论文作者,请他们分享了在高水平论文撰写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上榜秘笈】  高被引论文的撰写是否有经验可循?我校高被引论文有哪些特征?作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体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到了我校10位高被引论文作者,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希望能给大家在科研当中有所启发。  在采访中,针对如何才能发表一篇ESI高被引论文,从采访结果来看,各位作者对论文选题、科研团队组建、对外合作交流、原创性等方面关注度比较高。具体分布见表一:表一:ESI高被引论文成功经验盘点  谈及入选经验,能动学院赵兵涛老师认为,一是确定选题方向很重要。论文的选题要既能切合自身研究领域的特点、又能体现前沿性,而且需要注意两者的切合点。二是前期构思和设计很重要。包括现状、方法、理论的构思和设计需要反复斟酌、提炼和比较。三是需要科研团队支持与交流合作。赵老师的前期研究工作得到学院崔国民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今后将逐步加强外部交流合作尤其是国际交流合作。四是科学工作者志存高远、力学笃行和勤勉不怠的品质很重要。光电学院丁德锐老师则认为关键在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新颖性上。首先,研究的领域最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其次,研究课题最好是处于世界前沿的;再者,研究方法要具备足够的新颖性。这三个因素单靠个人力量是难以企及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丁老师认为自己之所以获得这些成果,一方面是所在团队一直在这一领域持续不懈地工作,确保了研究的连贯性、领先性,目前团队的高被引论文高达30余篇;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崇尚科学研究的团队文化,丁老师的导师培养了他快乐研究的探索热情,这种文化也浇灌着研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促使大家有浓厚的探索创新激情;最后就是要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团队老师一直积极踊跃地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去知名大学访学,邀请学术大家来校做学术报告,并积极举办小型学术研讨会等。环建学院王燕刚老师讲到,这两项研究成果能够成功入选的关键原因,一是CO2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同时也是被公认的世界难题。因此一旦在这个课题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必然会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二是工作的原创性。在这两篇论文中我们都有非常突出的原创性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三是有一个对科研充满热情、敢于创新、能吃苦的科研团队。医食学院宋成利老师谈到,一是在科研选题上要坚持,没有长期的深入研究不可能有好的论文发表,但同时要关注学科的发展前沿,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概念探讨新的机理和原理,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二是国际交流非常重要,闭门造车很快就会落后于学科的主流方向,需要有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三是组建团队非常重要,现在的科学研究不可能单打独斗,需要形成一个有活力的梯队,这样才能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完成一些大课题。材料学院余灯广老师讲到,这个论文能够成为期间的0.1%的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与论文内容的多学科交叉性密切相关。这也说明对于科研创新,其选题非常重要。好的科研成果最容易出现在不同领域学科交叉的边沿。电纺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现象,涉及流体力学、电动学、聚合物科学和流变学等。  在推动学校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院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建学院在全校高水平论文的构成中占据了重要分量,主持工作副院长黄远东老师认为在学院层面有以下几点做法可供大家讨论,一是凝练学科特色研究方向,学院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错位竞争的发展理念,面向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战略需求,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两大一级学科上凝练出七大特色研究方向,并着力开展建设。学院人、财、物向特色研究方向及其团队倾斜,有效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学院近两年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都出自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凝练的特色研究方向。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力推学科水平迈上新台阶,积极鼓励教师与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学院与美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大学建立起长期固定的科研合作关系,有教师出任国外大学的教授(国际学者)和担任国外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通过分析,发现我院有1/3的ESI体系下的SCI论文发表得益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国际交流)。三是不断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科研积极性,在学院教代会讨论通过的《年度环境与建筑学院绩效工资二级分配办法(2015修订)》文件中,明确了ESI高被引论文的奖励基点和SCIE收录论文的分区奖励基点,同时突出了高水平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在岗位聘任和考核中的关键作用,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延伸阅读】  上理工高被引论文分布情况我校从2012年开始关注ESI高被引论文,至今我校先后已有19名教师,27篇论文入选过ESI高被引论文。学校作为拥有110年历史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在工程学方面具有长久的积累和优势沉淀。2015年,学校工程学率先进入全球ESI31%,充分说明我校工程学科的优势。(见表二、表三)根据2016年3月份最新检索结果,我校目前有16篇ESI高被引论文,其中以第一发表单位的共8篇,论文共涉及我校7个学院,10个ESI学科领域。从ESI高被引论文情况可以发现,我校特色优势学科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已经进入ESI前1%的工程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学校ESI高被引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体现学校通过在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等领域的持续研究,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也代表着学校通过人才强校、国际科研合作等方式推进科研和学科发展的举措初见成效。表二:ESI高被引论文的学院分布(截至2016年3月份)表三:ESI高被引论文的学科领域分布(截至2016年3月份) 【对话】  上理工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推动高水平论文成果再上新台阶访我校科研及人事工作相关负责人记者:上理工ESI学科建设未来的发力点在哪里?  科技处处长张大伟:世界一流学科如何建设并不能一概而论,但要想取得国际同行的赞誉和认可,就必须要有一批高水平论文。目前我校工程学已经稳定在全球ESI31%序列,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国际科研竞争态势日益加剧,学校如要实现稳定并不断提升,还需要在领域聚焦、人才引进等方面继续加强工程学学科实力。从前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我们的短板也很明显。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学校只有工程学一个学科进入了ESI31%序列。从差值上来看,材料学和物理学是学校目前最靠近ESI31%的学科,但差距颇大,这说明学校的基础科学研究离世界一流仍存在很大差距。学校已经注意到这一短板,并规划在“十三五”期间,争三保一,巩固工程学学科,加强材料学和物理学学科建设。  记者:学校对提高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成果的积极性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安排?  人事处副处长杨爱玲:在我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作者当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群体正在成为学校高水平论文发表的生力军,不断涌现出像赵兵涛、丁德瑞老师这样的科研新星。近年来,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一方面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也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育。围绕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从体制与机制创新、发展平台构建与氛围营造等方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目前学校已经出台了包含ESI高被引论文奖励办法的文件《上海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志远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培养思学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今后也会把ESI高被引论文这一指标逐步引入到学校教师的职务评定、定岗定级、年终考核、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等工作中去。在“思学计划”和“志远计划”当中都有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ESI高被引论文所占的分量很高,不论是在入选学术条件上还是在考核要求上,例如对于理工类学科而言,其中提到的“至少发表1篇ESI高被引论文”和“发表本学科高水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被SCI(SCIE)、SSCI)3篇及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SCI(或SSCI)三区或二区及以上论文”这两个条件是等效的,足以看出学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的重视。相信在学校“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的指导下,在学校各项政策的激励引导下,我校高被引论文成果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实现学校“做精品本科、争一流学科、创百强大业”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ESI名词解释】  ESI(Essential3Science3Indicators),即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ESI共分22个学科领域,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ESI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优势学科、高影响论文(Top paper)、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3Pa-pers)、热点论文(Hot Paper)。其中高影响论文包含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是指过去近10年中所发表,被引频次在该学科相同发表年的论文中排名前1%的论文。ESI热点论文是指过去2年所发表,近2个月的被引频次排在该学科排名前0.1%的论文。ESI高被引论文科学地反映了论文影响力,因此其数量也成为衡量学科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原文链接: &新闻中心 王丹报道原文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第281期(总第521期)第二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How are excellent (highly cited) papers defined in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How are excellent (highly cited) papers defined in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多篇第一作者论文被ESI收录为Highly Cited Papers和Hot Papers
已有 1971 次阅读
|系统分类:
根据ESI最新更新(号)多篇第一作者论文被其收录为Highly Cited Papers和Hot Papers,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FOR (YE LQ) Sorted by:CitationsPublication YearJournal Title1
& Citations: 63 Title:THE {001} FACETS-DEPENDENT HIGH PHOTOACTIVITY OF BIOCL NANOSHEETS &Authors:YE LQ; ZAN L; &TIAN LH; &PENG TY; &ZHANG JJ & &Source: 47 (24): 11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Natl Res Council Canada, Inst Fuel Cell Innovat, Vancouver, BC V6T 1W5, &Canada.&Field:2
& Citations: 40 Title:TWO DIFFERENT ROLES OF METALLIC AG ON AG/AGX/BIOX (X = CL, B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Z-SCHEME BRIDGE &Authors:YE LQ; LIU JY; &GONG CQ; &TIAN LH; &PENG TY; &ZAN L & &Source: 2 (8):
AUG 2012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Field:3
& Citations: 13 Title:FACETS COUPLING OF BIOBR-G-C3N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FOR ENHANCED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uthors:YE LQ; LIU JY; &JIANG Z; &PENG TY; &ZAN L & &Source: 142: 1-7 OCT-NOV 2013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Nanyang Normal Univ, Coll Chem & Pharmaceut Engn, Nanyang 473061, &Peoples R China.&Field:4
& Citations: 11 Title:BIOI THIN FILM VIA CHEMICAL VAPOR TRANSPOR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DURABILITY, SELECTIVITY AND MECHANISM &Authors:YE LQ; CHEN JN; &TIAN LH; &LIU JY; &PENG TY; &DENG KJ; &ZAN L & &Source: 130: 1-7 FEB 7 2013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State S Cent Univ Nationalities, Key Lab Catalysis & Mat Sci, Wuhan 430074, &Peoples R China.&Field:2篇FOR (YE LQ) Sorted by:CitationsPublication YearJournal Title 1 - 2 (of 2) [ 1 ] Page 1 of 1 &1
& Citations: 40 Title:TWO DIFFERENT ROLES OF METALLIC AG ON AG/AGX/BIOX (X = CL, B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ND Z-SCHEME BRIDGE &Authors:YE LQ; LIU JY; &GONG CQ; &TIAN LH; &PENG TY; &ZAN L & &Source: 2 (8):
AUG 2012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Field:2
& Citations: 13 Title:FACETS COUPLING OF BIOBR-G-C3N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FOR ENHANCED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uthors:YE LQ; LIU JY; &JIANG Z; &PENG TY; &ZAN L & &Source: 142: 1-7 OCT-NOV 2013 &Addresses:Wuhan Univ, Coll Chem & Mol Sci, Wuhan 430072, &Peoples R China.Nanyang Normal Univ, Coll Chem & Pharmaceut Engn, Nanyang 473061, &Peoples R China.&Field: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北理工两位教授入选2015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
编辑: 新闻中心
&  日前,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期刊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 榜单公布,我校材料学院曹茂盛教授和金海波教授同时入选。
  据悉,为彰显中国作者对国际化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英国皇家化学会将旗下四十多本期刊(分为八个领域:Materials, Organic & medicinal, General chemistry, Biological, Analytical, Energy & Sustainability, Inorganic, Physical)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将年发表的文章在2015年他引次数在所属领域全球排名前1%的名单进行筛选,整理出通讯作者第一单位是中国机构的作者名单。2015年度共有118位中国作者榜上有名。
  2014年,曹茂盛教授和金海波教授合作发表在Nanoscale期刊的论文入选2015年RSC材料领域高被引论文。曹茂盛教授的团队关于低维材料微波吸收与电磁屏蔽的研究工作始于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863及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经费支持下,经过十多年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相关研究在Adv. Mater., Adv. Optical. Mater., Nanoscale, Carbon及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数据库收录240余篇,SCI总引用5000多次,近20篇文章成为ESI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其中, 2010年发表在Carbon上的论文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frequency on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microwave-absorption of short carbon fiber/silica composites& 被引用228次;2012年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的论文&Ferroferric Oxid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vs Polyaniline/Ferroferric Oxid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ultiheterostructures for Highly Effective Microwave Absorption& 被引用125次。另外,该团队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引用1400多次,其中2003年发表在国内&材料工程& 杂志上的论文 &CNTs/Polyester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用159次,该论文于2007年获得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荣誉。
  本年度曹茂盛教授和金海波教授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2015 &Top 1% 高被引中国作者& 榜单的论文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the thinnest and most lightweight materials with highly efficient microwave attenu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carbon world&,原始性揭示了非理想二维碳纳米材料的微波衰减机制,为研发二维轻质、超薄、高效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材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曹茂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吉赫波段电介质材料研究,积极倡导热透波材料基础研究,特别专注于探索高温吸波材料。近年来,主持并完成973专题1项、863课题1项、国防基础科研及预研课题等多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取得了如下标志性学术成果:第一,完善了高温和烧蚀电介质材料的微成分微结构反演分析并建立了实验表征方法,揭示了&空-天&特种服役环境中典型电介质材料高温电性能演变规律,发展了新型热透波材料,其中部分材料在重要型号中得到应用;第二,揭示了低维碳材料高温微波响应机制,原始性描述了非理想石墨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高温电荷输运、高温介电弛豫及微波能量衰减,设计了面向高温电磁屏蔽和微波吸收技术目标的新概念电磁功能材料;第三,发明了纳米晶和纳米晶须增强的新型压电陶瓷材料,显著提高了传统压电陶瓷的电学性能、介电性能及压铁电性能,成果在新型换能器和声纳基阵中应用。
  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2000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均为第一),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自然科学类)&(排名第四);2001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第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5项(3项应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240多篇,包括 Adv.Mater., Nanoscale, Carbon, J. Am. Ceram. Soc., J. Eur. Ceram., Soc., Appl. Phys. Lett. 等,所有文章共被引用约5000次,其中高被引用论文接近20篇,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200次的一篇,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次的八篇,H-index = 39。近年来,在电介质材料高温介电性能方面的成果获得了本领域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同行持续跟踪、积极引用和正面评价,在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作邀请报告10多次。
  1998年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3年被批准为&北京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第二层次)。
  金海波,男,197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等研究,涉及领域包括光电功能陶瓷材料、先进电介质材料、智能相变材料等。主持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 863 计划课题、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在Advanced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Nanoscale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SCI他引1000余次,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资助计划、2008年获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审核:张舰月)
版权所有: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服务中心
您是我们的第&&个访问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k cited 格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