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幼儿园说课稿模板种树的老爷爷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免费教案,教学实录,说课稿,教学参考-新课程教学资料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实录(湖州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秋水》,是否还记得它选自哪一部书?
生:《庄子》。
师:在《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个人物:
鲁有兀者王骀(tái),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yīn&qí)支离无(chú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dòu)肩肩。&
(兀者:断足之人;支离无:曲足、驼背、无唇之人;:颈项;肩肩:瘦小样子。)&
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我们猜猜看,他们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出来呢?&
生:虚构。&
师: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柳宗元笔下一位驼背种树人郭橐驼。&
请每一位同学出声读一遍文章,遇到不认识或不确定字请你举手向我示意。(学生自由读文章约4分钟。)&
下面请大家一起读一遍文章。(约3分钟)&
这位郭橐驼和《庄子》中这两个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郭橐驼的身体也是残疾畸形的,也有过人本领:树种得好,而且还懂政治。
师:郭橐驼为人怎么样?
生:他是个驼背,乡里人给他取外号“驼”,他不仅不生气,还说“甚善,名我固当”,并且自己也叫自己“橐驼”。可见他很豁达、乐观,这种自信也许正暗示着他也许是个“世外高人”。
师:很好,橐驼为人确实是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
橐驼种树种得极好,我把它概括为: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
生:“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技术很全面。
生:“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
生:“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树质量高,品质优。
生:“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独门本领。
师: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
&&&郭橐驼不仅树种得如此之好,而且还懂得为政之道,他是如何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
生:他先将自己植树和他植者植树进行对比,然后再将将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两者加以比较。
师:请同学们将找一找写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表现的句子,并用笔划出来。请全体女同学读一读他植者植树的表现,请全体男同学读一读官吏为政表现。
谁来说说他植者植树和官吏为政的哪些表现是相似?
生:他植者植树:“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与此相似的官吏为政表现有:“旦暮来而呼”,“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并且还“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师:如此植树和治民,结果如何?
生:他植者的结果是勤虑害树,官吏治民的结果是繁政扰民。他们共同点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勤劳反而坏事。
师:文章最后,问者说:“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你认为养树术和养人术分别是什么?
生: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应该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师:如果我把故事中两句话:“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抽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从种树到为政之道作者用了类比的方法,两者表现相似结果才相似。如果抽掉了这两句就不能推出勤虑害树这个结果,那么接就不能推出与此相似的官吏为政“繁政扰民”这个理了。文章主旨出现就会显得很突兀。&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由此我们知道,写一篇文章,要从前面的一个故事得出后面的一个道理,应该写出它们相似点。&
看来,这位种树的郭橐驼确实厉害,能从养树之术推知养人之术。那么,这位究竟郭橐驼是真有其人还是作者虚构出来?(讨论)
生: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文章题目是《种树郭橐驼传》,说明这是一篇传记,并且有具体名号、籍贯、职业等。
生:我认为是虚构的,因为只知道他的绰号而不知其真名,种树水平好得太神奇了,更何况一个普通种树之人居然懂得治民之法,有点违背常理。
生:我也认为是虚构的,它不像一篇传记,更像一则寓言。作者痛恨繁政扰民的现象,但在古代直言进谏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作者借助一个种树故事来警示统治者要顺民之性,让百姓休养生息。
师:从形式上看,它确实是一篇传记;但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看来,它应该是一则寓言。所以,本文应该是以传记包装的寓言,或者说是寓言体的传记。郭橐驼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学者的观点是这样:
郭橐驼种树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设事明理”是寓言最根本的特点,为了明理所设之事既可是真实的,又可是虚构的。本文中,既可能是柳宗元为了表明对繁政扰民的痛恨而虚构了一个橐驼的故事,也可能是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个驼背的种树人而引发作者写这样一篇寓言。所以,认为郭橐驼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是有道理,真是“亦真亦幻”郭橐驼。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则更进一步说它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鲁迅先生认为他是虚构的。既然是虚构的,我想把这个郭橐驼故事进一步夸张:“橐驼所种之树不需几年就能长10米,且一年四季都能结果”,这样好不好?&
生:不好。虽是虚构,但也要符合事理,太夸张,不合事理,故事就站不住脚了,那么后面理也就站不住脚了。&
师:我们写文章,为了要表明一个道理,也可以学习设事明理的写法,所设之事既可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像前面《庄子》里的两个人物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也没关系,只要这故事要合情合理;并且这故事和所要表达的道理相似,写好它们相似点。&
这亦真亦幻的郭橐驼能将植树之道移之官理,我们同学们能否将所领悟到的写作方法移之写作实践呢?请大家做一个小练习。请根据由事到理要写好相似性的方法,给散文《一棵核桃树》加一个结尾句子。(印发讲义《一棵核桃树》,学生看文章、写句子。)&
一棵核桃树&&&&刘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
  &&&&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问话,我顿时犹豫起来。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一位朋友来了,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老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3年李子树,原来是一棵樱桃树。&
  &&&&爷爷走后,樱桃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10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真实身份。&
  &&&&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它要我知道,&&&&&&&&&&&&&&&&&&&&。
(写好后交流。)
生:看一个事物,不能被它各式各样的表象所蒙蔽,要看它本质。
生:也许有的人一直生活在角落里,但只要拿出自己的果实,大家照样会懂得你价值。
师:两位同学的结尾都很契合这个故事,都符合我们今天讲的相似性的原则,尤其是第二位同学的结尾已非常接近作者的原文。让我们来看一看作者的结尾:“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
 &&今天我们通过对《种树郭橐驼传》这一篇寓言体传记的学习,掌握了一种由事入理的写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还能记得,还能运用;并祝每一位同学在在自己生命树上结出累累硕果!&
&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中班健康活动:老爷爷运粮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中班健康活动:老爷爷运粮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中班健康活动:老爷爷运粮
中班:老爷爷运粮
户外活动时 ,看到几个幼儿,在随意的拉着轮胎玩,于是就设计了本活动,使他们正确的发展臂部力量。
【活动目标】
1、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2、能灵活的拉着轮胎改变方向。
3、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难点:能灵活的拉着轮胎从而改变方向。
【活动准备】
球,轮胎,绳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2、幼儿跟随老师做健康操(教师自编)
二: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球运走?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拉着装好球的轮胎走。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装好球的轮胎拉得又快又稳。
5、教师示范。
6、幼儿自由练习拉着轮胎走。
7游戏:“老爷爷运粮”
a、交代游戏规则:幼儿分三组,每组幼儿站在起点线上,游戏开始,第一位幼儿拉着装好球的轮胎,到达终点后,将球取出,放在指定的篮子里,然后拉着轮胎原路返回,将绑好绳子的轮胎交给第二位幼儿,最后,先回到起点的队获胜。
B、游戏进行。
三、放松活动。
听音乐,幼儿坐在轮胎上按摩自己的双臂。
整个活动,我感觉幼儿整体反应还不错,在活动设计环节,我感觉考虑的不够周到,比如,幼儿拉轮胎用到的绳子,没有想到是否,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应该对他们给予指导。最重要的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幼儿准备活动,没有让他们真正的起到热身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中,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相关幼教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最新幼教资料
推荐幼教资料[课文]祁黄羊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课文,学生,黄羊,自然,祁黄羊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
1、《走,我们植树去 》说课稿
《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 />
[课文]祁黄羊说课稿: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说课稿11、《走,我们植树去 》说课稿《走,我们植树去》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展现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号召人们积极投入到绿化祖国的活动中去。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班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但要让学生凭借简洁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自学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保意识。其中目标3是重点更是难点。课文中全诗可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先表明在什么季节,以什么样的心情去植树,然后发出&#8220;走我们一起去植树&#8221;的号召,点明题旨。第2至5自然段,写植树的意义和价值,指出植树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呼应开头。表明植树造林的决心。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由于学生没有植树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植树造林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请学生亲近大自然,去郊区体会树木的给大家带来的清新。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个别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8220;音符、荒滩、沟渠&#8221;进行正音,诗歌的语言很简洁,句子很短,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课文中没有特别难读的句子。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我将预留几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8220;渠、栽、版、乖&#8221;,我引导学生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抄写词语。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一、 以&#8220;趣&#8221;导路,营造氛围趣味是中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8220;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少先队员去植树。&#8221;创设课文的情境,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8220;穿越时空&#8221;走进文本。二、以&#8220;读&#8220;铺路,感悟语言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体会我们少先队员决心去植树,心情很高兴。先请学生自读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队员心情很高兴、决心很大。接着问&#8220;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8221;(&#8220;走&#8221;单音词后面的停顿,&#8220;我们一起去植树&#8221;后面的感叹号)&#8220;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8221;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再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这是课文的重点。现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让学生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然后请学生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根据回答问题,板书:&#8220;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822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8220;绿色工厂&#8221;,指导读好&#8220;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8221;。联系上下文理解&#8220;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8221;一句,说说&#8220;绿色的希望&#8221;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8220;参天的大树&#8221;后的景象除了&#8220;盖房,架桥,造船,铺路&#8221;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3、4、5节。课后,我设想给学生预留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第一朵杏花》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朗读能力。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理年,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格内的1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其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文章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8220; 株、皱、掌&#8221;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8220;顷刻间、推断、规律&#8221;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8220;激动人心、好奇&#8221;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这一课时,我想通过&#8220;激情导入,走进文本&#8221;&#8220;精读课文,读中感悟&#8221;&#8220;重点突破,品味鉴赏&#8221;&#8220;换位思考,升华情感&#8221;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8220;是啊,杏花开了。&#8221;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8220;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8221;(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8220;习惯地问&#8221;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8220;竺爷爷!竺爷爷!&#8221;竺爷爷()地问:&#8220;什么事情呀?&#8221;小孩子()地说:&#8220;竺爷爷,杏花开啦!&#8221;竺爷爷()地问:&#8220;什么时候?&#8221;小孩子()地说:&#8220;刚才。&#8221;竺爷爷()地问:&#8220;是第一朵吗?&#8221;小孩子()地说:&#8220;是。&#8221;(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8220;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8221;&#8220;郑重&#8221;什么意思?你从&#8220;郑重地计下&#8221;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8220;郑重&#8221;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8220;郑重地计下&#8221;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8220;一丝不苟&#8221;,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8220;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8216;大概&#8217;、&#8216;也许&#8217;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8221;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8220;精确&#8221;。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8220;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8221;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燕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燕子一.说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8220;春景&#8221;,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8220;燕子&#8221;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8220;活泼&#8221;&#8220;偶尔&#8221;造句。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和谐美。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8220;美&#8221;,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的&#8220;精美&#8221;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设施,如:幻灯片、mp3歌曲。二.说教法、说学法1.情境创设:着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时,将品味文字与欣赏图片相结合,学生兴致盎然,在优美的视觉享受下更深、更好地体味了文本的语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且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再如感受&#8220;电线杆之间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8221;这一抽象的情景时,借助于幻灯片的演示,孩子们便较轻松地享受到了这一意境美。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体会,如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春天带给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读一读,你是从哪儿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过一些粗略、宽松问题创设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中品味。再如学习燕子的飞行、歇息时,同样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动一静的美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8220;教学相长&#8221;。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如教师的多次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等,课堂明快、活泼。4.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创作歌词,这有助于学生运用积累、创新表达,深化体验。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说教学程度本节课教学程度简明、朴素,共分为三大块:1.情境导入:即由复习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读.2.精读品悟:即指导学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诵,尝试背诵.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主线,应保证充足的时间.3.小结拓展.设计开放的作业,延伸深化.《苹果里的五角星》说课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8220;魅&#8221;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8220;清晰&#8221;&#8220;魅力&#8221;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二.教学程序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8220;魅&#8221;。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8220;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8221;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8220;新&#8221;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8220;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8221;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8220;魅力&#8221;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怎么理解&#8220;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8221;?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8220;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8221;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1。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8230;&#8230;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8230;&#8230;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8220;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8221;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最佳路径》说课稿课程标准指出:&#822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8221;我以为在这三者中,教师首先要与文本对话,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所以,我觉得上好一节的前提是反复钻研教材。我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起先只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平白朴素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而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身上得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弄清楚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而这个联系就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上得到了&#8220;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8221;的设计灵感。但当我继续深读下去,我觉得这联系不仅仅如此。其实许多园主卖葡萄的方法是给顾客摘好葡萄,这正和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一样,是在为游客设计他认为最佳的路径。而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却是让顾客自己去摘葡萄,让顾客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葡萄。从老太太的卖葡萄的方法上,格罗培斯受到启发,于是他的设计观念有了转变,从原来为游人设计转变为让游人自己设计。而最佳设计的获得这&#8220;以人为本&#8221;的设计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仅让我们懂得&#8220;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8221;的人文思想,还让我们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二、说目标纵观整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有着&#8220;苦思——启发——决定&#8221;这样一条文路。因为苦思,因为借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所以看到南部农民卖葡萄,才会突发灵感,于是做了决定。我这堂课的设计就是以&#8220;苦思——启发——决定&#8221;为我的教学线索,紧扣课后问题&#8220;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8221;展开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读、思、议中明白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2.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3.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学会遇到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重难点:知道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以及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三、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购买物品的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区别许多园主和老太太卖葡萄法方法的不同,并体会到老太太卖葡萄的独特之处。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如已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四、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8220;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8221;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为是我的语文课堂上真正做到&#8220;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8221;,我将文本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寓于语言之中。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体现语文教学特色。五、说过程  第一环节 感受苦思这个环节我抓住&#8220;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8221;、&#8220;微不足道&#8221; 、&#8220;大伤脑筋&#8221; 、&#8220;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8221;,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到格罗培斯对路径设计要求很高,感受他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学生充分感悟的情况下,紧扣&#8220;焦躁&#8221;一词,承上启下,引出&#8220;启发&#8221;的内容。同时品读&#8220;焦躁&#8221;这个词语也让学生明白&#8220;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8221;。第二环节 体验启发这个环节是课文的重要部分,为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8220;对比&#8221;促&#8220;联系&#8221;,以谋求教学的&#8220;最佳路径&#8221;。&#8220;抓对比&#8221;就是抓住&#8220;许多园主卖葡萄&#8221;与&#8220;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8221;的对比,通过抓&#8220;吆喝&#8221;和&#8220;无人看管&#8221;、&#8220;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8221;的词句的对比,在读中体会两种卖葡萄方法的不同。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创设情境&#8220;如果你刚好路过这里,你更愿意买谁的葡萄?&#8221;,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了解到老太太卖葡萄方法好在哪里?促&#8220;联系&#8221;,就是从许多园主的做法联系到格罗培斯前50次的设计——为游人设计;从老太太卖葡萄的做法联系格罗培斯观念的转变——让游人自己设计。这一联系也突破了&#8220;格罗培斯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8221;这一重难点。因为考虑到学生直接表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写话练习,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第三个环节 作出决定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这一部分我抓住理解&#8220;有宽有窄&#8221;、&#8220;优雅自然&#8221;体会格罗培斯路径设计的良苦用心。第四环节 加深体会在充分感知设计过程的基础上,再创设情景:如果你是评委,你为什么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最佳设计?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所以这个问题就降低了难度。但是我觉得课文不仅告诉了我们这些,其实通过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也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所以在课的结尾我安排了&#8220;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这件事上,你还受到什么启发?&#822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类的&#8220;老师&#8221;一、说教材《人类的&#8220;老师&#8221;》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应&#8220;以学定教&#8221;,这是新课程&#8220;以人为本&#8221;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提问法,讨论法,引导点拔法、演示法等,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四、说教学程序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1、人类的&#8220;老师&#8221;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先提问一些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8220;老师&#8221;?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8220;教训&#8221;、&#8220;轻而易举&#8221;等词语。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例如 &#8220;流线体&#8221;。在学生汇报到鸡蛋的&#8220;薄壳结构&#8221;带给人类的启示时,我出示一个生鸡蛋,请有自信能捏碎它的学生上来实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现场验证了课文中的论断是正确的,相信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先指名回答&#8220;老师&#8221;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8220;老师&#8221;特点启发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设计意图:&#8220;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8221;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为清楚的思路,我先通过抓要害词语、出示相关图片、进行小试验等形式陪学生&#8220;走&#8221;了一遍课文,后又以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熟悉,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8220;看&#8221;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个任务就靠每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来实现。&#8220;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8221;又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着重练习学生的是总结概括的能力。我认为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要害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6、学生完成《评价手册》上的填空题。【设计意图: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8220;望&#8221;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评价手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设计意图: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2、深化对课题中&#8220;老师&#8221;的熟悉,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五、说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一)作业设计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8220;人类的&#8216;老师&#8217;&#8221;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二)板书设计《三顾茅庐》说课我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出发,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渚的诚心诚意。2、在读、说写等拓展性的言语实践中,发展语言。二、设计思路:以&#8220;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221;这个目标为纲,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对刘的&#8220;求贤若渴&#8221;等的体验中提炼出&#8220;诚&#8221;这条主线,在初读课文中发现成,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成,表达成,通过引入《出师表》这一拓展资料,让学生感悟猪这一人所后来回味到留的成,最后让学生与刘对话,从而来赞美成,升华成。设计理念:《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8220;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8221;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8220;情节分析+人物特点&#8221;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8220;仰慕、谒见&#8221;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教学过程:一、紧扣&#8220;诚意&#8221;,质疑导读1、题质疑,初知大意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8220;三顾茅庐&#8221;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8220;诚意&#8221;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2)围绕&#8220;诚意&#8221;,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8220;大贤&#8221;,自称&#8220;谒见&#8221;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8220;叫人立即备马&#8221;&#8220;下马步行&#8221;&#8220;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8221;&#8220;赶紧下拜&#8221;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8220;诚意&#8221;。△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8220;数九寒天&#8221;&#8220;冒雪&#8221;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8220;三顾茅庐&#8221;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8220;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8221;等词语,简要复述。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8220;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8221;&#8220;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8221;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8220;一顾&#8221;,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8220;三顾&#8221;。可以将《三国演义》中&#8220;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8221;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8220;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8221;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8220;最佳配合奖&#8221;、&#8220;最佳创意奖&#8221;、&#8220;最佳导演&#8221;、&#8220;最佳演员&#8221;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设计点评: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发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祁黄羊》说课《祁黄羊》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822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8221;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并能将课文进行复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教法学法: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和复习的第一段入手,引出问题,而后引出第二段这个重点段落。让他们到文中去找具体的事情,进一步理解&#822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8221;的意思,并从中感悟到祁黄羊是一个公私分明、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在此基础上,第三课时让学生来复述课文。本篇课文的主要情节是将祁黄羊先后举荐两个人担任自己的职位,一个是仇人解狐,一个是亲人祁午。在熟知这个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他举荐这两个特殊人物所阐述的理由,这是体会&#822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8221;表面含义及深刻内涵的关键所在。祁黄羊的人物形象除了从祁黄羊的举荐理由中可以感受到,还从他的神态中也有所领悟。例如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两个&#8220;想了想&#8221;&#8220;郑重&#8221;,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是非常认真的,是唯才是举的。除此以外,文中悼公的表现是对祁黄羊人物的反衬。例如:&#8220;深感意外&#8221;、&#8220;十分惊讶&#8221;等都应作深入探究。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中心词:&#8220;出以公心&#8221;,让学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祈黄羊做事出以公心的地方,在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受的时候,配以解狐、其他大臣以及祈午的内心想法来想象,最后深入感悟祈黄羊那种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充分读、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822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8221;。教学过程:一、把握内容,设疑引入:1、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 )因病主动请求辞职,( )要求他推荐贤才,他先推荐他的杀父仇人 ( )任中军尉,后又推荐自己的儿子( )任中军尉。( )赞赏他( ),真是难得!(补充后齐读)2、谈话:祁黄羊向晋悼公辞职后,第一次为什么要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担任中军尉,第二次为什么又举荐祁午担任中军尉呢?带上这些疑问我们具体看看课文。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领悟情感:外举解狐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7自然段,思考:辞掉中军尉的职位后,祁黄羊是怎样向悼公举荐解狐的?划出有关句子和重点词语,读一读,想一想,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引导交流:自由发言。(经过反复比较,深思熟虑)3、出示祁黄羊的话:(1)、祁黄羊首选了解狐,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是经过再三考虑的?祁黄羊&#8220;郑重地说&#8221;,&#8220;郑重&#8221;是什么意思?(慎重、认真、严肃&#8230;)(2)此时,祁黄羊会想些什么呢?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祁黄羊可能会想:哎呀,中军尉这个职位真是太重要了,我得认真考虑考虑。现在的人选嘛,到有四、五个,但是最有才能的、最合适应该是谁呢?&#8230;)4、是的,祈黄羊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举荐解狐的,我们一块儿郑重地读好这段话。5、听了祈黄羊的举荐,悼公的表现是——&#8220;深感意外&#8221;,&#8220;意外&#8221;是没有想到的意思,悼公为什么&#8220;深感意外&#8221;呢?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6、请你也用很意外的语气读好悼公的这段话。(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段文字。)7、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居然会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来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到这一消息,可能会纷纷找上门了,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解狐听到祁黄羊的举荐, 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8、是啊,祁黄羊推荐的可是杀父仇人啊,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很多人都不理解他,难道真的没有人懂他的心吗?你懂吗?说说看。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举祈午1、当解狐病逝,这时祁黄羊向悼公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他又是怎样举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8—11自然段,划出有关段落和词语,读一读,看能读懂些什么。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从&#8220;只有&#8221;、&#8220;想了想、郑重&#8221;中可以看出祁黄羊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3、指名朗读这段话。小 学教学设 计 网 W WW.XX j x s j.c N4、悼公听了会如何?(感到惊讶。)集体读,惊讶,怎么读?指名读5、解狐去世后,祁黄羊有推荐了自己的儿子担当中军尉的职务,消息一传出后,肯定有人会不满意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6、举荐仇人解狐,举荐儿子祁午,都会招致他人的不满,可他为什么还要举荐他们呢?请学生读第11小节,读后谈谈自己的看法。7、指导读好第十一自然段(读出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感动悼公1、祁黄羊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因此把悼公也感动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2、学生谈谈对悼公话的理解。3、你还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祁黄羊?(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等)4、小结: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822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8221;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四、布置作业1、用上我们积累的成语,写几句你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板书设计: 9、祁黄羊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十课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8220;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8221;):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8220;幕后有人高喊&#8221;至&#8220;管家提着鱼下场&#8221;):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8220;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8221;至&#8220;幕落&#8221;):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3、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二、说学情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8220;看、听、找、说、读、演&#8221;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四、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五、说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揭示课题。2、范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过渡:这节课我们仔细地来讨论并演练一下这个剧情。(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剧中情境,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自由读课文剧本,思考:(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并找出有关句子反复地读一读。(让学生带问题去读课文,使能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读第一部分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A、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满意足了。(1)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板书:爱吃鲤鱼(2) 齐读这两段课文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你来当管家,他又是怎样拒绝的,谁来当公仪休。)(让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感悟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3、 讲读第二部分。(1) 分角读管家、公仪休的话。屏幕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2) 公仪休真的是&#8220;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8221;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3) 你能把他们俩的对话都读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读)板书:拒收鲤鱼(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4、讲读第三部分。(1) 自由读下面三部分,画出有关句子。(2) 指名读一读。(3) 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4)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板书:如果&#8230;&#8230;就&#8230;&#8230;所以&#8230;&#8230;收鱼 违纪办事(5)谁能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6) 引读子明最后说的话。子明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5、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板书:清正廉洁(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原理,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三)、分角朗读课文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我们分角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谁愿意来试试。(&#8220;披文入情&#8221;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四)、表演独幕剧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下面先看课文录像,然后找一下搭挡,仿照录像中的练一练。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5分钟)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系统地归纳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六)、布置作业: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更深刻、更仔细地揣摩、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永远的白衣战士》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课文主要描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8220;没有硝烟的非典战争&#8221;中以身殉职,赞扬了她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人们送给她&#8220;永远的白衣战士&#8221;的美誉。二、学情分析:课文中描述的这场&#8220;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的战争&#822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尽管经历过非典时期,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对非典的危险性感受不深;二是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的事迹,对医生抢救病人的感人事迹了解很少。所以理解叶欣的崇高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感受&#8220;白衣战士&#8221;——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四、教学重难点:为了让学生轻松而又深刻的抓住关键词,感受叶欣的崇高精神,我进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尝试,设计以下几个整合点:整合点:一、 揭示课题,创设情境二、 拓展对话,感知&#8220;高风险&#8221;三、 感知形象,升华精神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同学思考:&#8220;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8220;永远的白衣战士&#8221;指的是叶欣。叶欣是一名护士,应该说是&#8220;白衣天使&#8221;为什么说是&#8220;白衣战士&#8221;呢?这个问题就迅速把学生带入本文的背景中,我及时出示了介绍非典的短片的视频,(放视频)让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把学生带入了&#8220;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8221;(出示文字)的境界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8220;战争&#8221;的残酷。这一环节把抽象的文字,整合成直观的影象,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中。二、探究课文,感知&#8220;高风险&#8221;那么战士是怎样在战场上工作的呢?学生很快就找出文章的中心句:&#8220;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8221;(出示文字)进而又抛出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8220;高风险&#8221;,进行&#8220;高强度&#8221;&#8220;高效率&#8221;进行抢救工作的?(出示文字)&#8220;高强度&#8221;&#8220;高效率&#822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理解&#8220;高风险&#8221;? 文中有一句话表现了叶欣的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精神: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8220;这里危险,让我来吧&#8221;。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从叶欣中作中的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浓痰、自觉护理危重病人,如何护理重症病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对话练习:(放视频)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8220;非典&#8221;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8220;这里危险,让我来吧!&#8221;当梁先生病情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需要给予面罩吸养,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时,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8220;这里危险,让我来吧!&#8221;当需要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时,这时她总是说---------生接读:&#8220;这里危险,让我来吧!&#8221;抓住&#8220;高风险&#8221;&#8220;文眼&#8221;,辐射全文,利用多媒体更好的感悟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的崇高精神。一、 感知形象,升华精神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感受精神是很重要的,但还要让学生完整感悟人物的魅力。文章开头和结尾写得很唯美,我抓住这一契机进行熏陶美感,在缓缓的乐曲中配乐朗诵(放声频),以表达对叶欣的怀念和追悼,寄托我们的哀思。课文的最后展现了其他在这场战争中以身殉职的战士,让学生感受他们都是我们&#8220;心中永远的战士&#8221;!这一环节,是感情的升华,多媒体有效烘了环境,同学们的身心受到了启迪,感受到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精神,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反思:本课题为《永远的白衣战士》,我在设计时以背景&#8220;没有硝烟的战争&#8221;和感悟&#8220;高风险&#8221;为突破口,集中表现&#8220;白衣战士&#8221;——叶欣的品质。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与课文有效地整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感染,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通过学习,学生把叶欣的精神内化为在特定情况下的品质,真正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 番茄太阳《&#8220;番茄太阳&#8221;》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8220;我&#8221;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课文极具感染力,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使学生懂得要关爱别人的好体例。学生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对残疾人的内心世界更是缺少了解。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8220;番茄太阳&#8221;给&#8220;我&#8221;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8220;明明&#8221;美好的童心对&#8220;我&#8221;的感染。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调查与访问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联系生活,激疑导入:板书课题:&#8220;番茄太阳&#8221;,指导读题并质疑,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相机对盲童的盲,忙碌的碌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语句重点加以指导,并通过查字典理解艰难、捐献等词语的意思,在读通顺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8220;课题为什么叫&#8221;番茄太阳&#8220;?再次走进文本,进而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词佳句的作业。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第二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感悟&#8220;番茄太阳&#8221;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1、复习导入:上课伊始,组织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简笔画笑脸,从而自然呈现出&#8220;明明的笑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8221;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的学习,也就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2、精读感悟。这篇课文尽管篇幅较长,但文章是围绕两条线索展开抒情: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围绕课始的这一问题,我将进行这样的预设:(一)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二)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1、发现&#8220;笑&#8221;的语句,初悟&#8220;番茄太阳&#8221;的含义。第一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明明的笑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8220;番茄太阳&#8221;的含义分别是明明心中的太阳、明明的笑脸、明明真诚的爱心。板书简笔画。第二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笑的语句,再次感受,品味,想象明明的笑脸。第三步:指名朗读喜欢的笑的句子,并相机媒体播放明明的笑声,追问&#8220;这笑听起来&#8230;&#8230;让我们感受到&#8230;&#8230;我们仿佛看到女孩&#8230;&#8230;&#822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悟出一个鲜明的明明,她亲切、天真、可爱。2、深入&#8220;笑&#8221;后背景,再悟&#8220;番茄太阳&#8221;的别样意义。第一步:读了这么几句明明笑的语句,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顺势引出第六自然段,悟出明明是个盲童的背景。第二步:引导学生联系课前的调查展开讨论:明明是怎么和外界接触的?会碰到哪些困难?感受明明的可爱让人&#8220;隐隐心疼&#8221;。第三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再读明明笑的语句,使学生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震撼,为明明虽是盲童却如此坚强、乐观、开朗而感染。第四步:我面对这样一位坚强、乐观、开朗的女孩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抓住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中的表示心情的词语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朗读品味体现我心情的语句,体会我被明明的笑深深感染了,明明就是一个温暖人心的&#8220;番茄太阳&#8221;。3、迂回&#8220;笑&#8221;的内涵,三悟&#8220;番茄太阳&#8221;深层内涵。第一步:出示句子&#8220;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8221;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明明宁愿自己再变成残疾也要让阿姨站起来。使学生心中也和我一样除了涌动着真诚的感动外,还体味到了爱心包含的含义。第二步:是什么能使盲童拥有这样灿烂的笑,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8220;来回抚摸、耐心、妈妈也在笑&#8221;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对明明的浓浓的爱,抓住14自然段中我耐心的回答女孩的问题,并介绍作者背景资料感悟我对女孩纯真的感怀。抓住15自然段&#8220;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体会社会上的他人对明明纯纯的爱,使学生对爱心的理解进一步升华。最后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布置作业,积累勇于面对困难的名言警句
上一篇:下一篇:
"课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说课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