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名了重庆暑假的DREAMABC国际英语冲破特训营营,心里还是有些犹豫,效果好吗?过来人能讲一讲吗?

参加过了重庆DREAMABC国际英语的特训营,和我同组的队员都报了长期班,_百度知道
参加过了重庆DREAMABC国际英语的特训营,和我同组的队员都报了长期班,
和我同组的队员都报了长期班参加过了重庆DREAMABC国际英语的特训营,不知道会不会有效果,但我还是在犹豫,过来人可以说下建议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多数是同龄人,才能来到特训营助教老师,但是他们的经历以及思维、眼界远在同龄人之上,才有底气来竞选助教,都是通过至少四轮选拔
为您推荐:
国际英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Marginal Revolution上有人随口评论所有非英语国家的人能说流利英语可以给自己带来25%的收入溢价。有文献研究流利英语在中国的收入溢价吗?友情链接一个:
强答,亲身经历。
背景:深圳土著,沈阳某211国际会计系大二学生,雅思7.5
一个月前就因为英语错失了一个实习机会。在大连Intel当翻译员。一个朋友在帮忙宣传招聘的事。本来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优先的......跟他谈了一下他已经觉得我的条件没问题了,然而最后还是因为学校不给学生开实习假条与之无缘.....为此我非常气愤。因为offer包住宿和来回高铁,日结350软妹币,前后将近一个半月,而且是名企。
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已经是非常难得的offer了。说实话,待遇简直惊人。大家再看一下,part-time,包交通和住宿,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每天吃饭算只花50的话,相当于一个半月18000软妹币...这个工资可能一般的工管毕业生想都不敢想...我靠自己的英语拿到了。经历了这件事以后,自己也突然开始怀疑自己读完本科靠专业知识找的工作会不会还没靠英语找的好...除了在外,英语好的学生在学校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能参与的比赛,项目非常多,非常容易和外国人以及一部分老师拉近距离,在查阅外文资料的时候也很轻松...... 大一暑假的时候个人也投过一位港大教授在广州的program,要求就是英语好,当时雅思还没考出来,应该是因学校实力问题被刷了。英语好,就个人经验来看,简直是拉开与同龄人眼界与经历差距的助推器。
再说说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有共鸣的事情。答主最近在自学编程。自学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就是教材问题。名教材几乎全部都来自国外,中译本很多,但是真正能将作者的思维和语句准确传递的译者实在是寥寥无几,直接让很多选择自学但又没办法使用英文教材的自学者输在了起跑线上。大一时的大英老师在外研社有翻译工作,跟我聊过几次英文翻译的问题此后深感一个好的译者是多么功德无量。其次,自学很多时候需要网课,edx,coursera,哪个不需要一定的英文水平?不能跟上原版网课的节奏只能看国内大学的网课或者苦等字幕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再次,刷题,好的OJ基本是全英文题或者是大部分英文的,无法读题根本无从下手......再次,上网搜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英语没有好到能熟练使用google而只能转而求助于百度的话...从效率上直接拉开了差距。至于论文之类的,相信国内外读硕读博或者搞研究的人都深有体会。例子可能不太恰当,欢迎指正。
至于只靠英语行不行....我的答案是绝对不行。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但它可以帮助你在水平相同的人中间迅速脱颖而出,然后迅速积累优势。这里说的英语好并不是指四六级,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的分数高,而是指对这门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很多人四六级高得发指,然而真正和native说话的时候完全跟不上节奏。很多时候听一个人和外国人聊天就能迅速分辨出他的英语水平了,相信很多人也是深有感触。
鄙人不才,对于那些对英语并无好感但又渴望学好它的同志只能提点建议:英语只是一种工具...你不能因为它暂时用起来不顺手而放弃它...趁有时间,将英语作为你自身,你的技能的一部分,而不是某些教育体制强加给你的学科,学到骨子里,慢慢地你会体会到会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多么棒的一件事。
我留美十年回国工作五年大外企高管现创业。具体的数字我给不出来,但是在美企里英语的作用太大。举几个例子:&br&1)销售。不仅仅在我所在的公司,不仅仅在我所在的行业,我看到无数全国销售经理或者总监做到那个位置然后英语不好就天花板了。而能做到那个位置英语又不错的基本都升总经理。原因很简单,总部希望能够知道中国的上层在想什么,而这取决于你说什么和怎么说,有的时候这比你做什么还重要,虽然英语好并不能帮你搞定中国的客户。不过在区域经理和以下,英语的价值有限。&br&2)市场。基本上从产品专员开始对英语就有需求了,如果想成为产品经理或者市场经理,那么与总部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论是从纯粹做事角度还是政治需求角度。与销售部门不同的是,英语好客观上可以帮助你获得资源,领会意图等等。&br&3)其它部门介于销售和市场之间,基本上底层对英语需求有限,高层对英语需求很高。只要英语不好,一定影响在外企长期职业发展。不知道多少次听HR评价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英语...&br&&br&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英语居然还在享受如此大的溢价,其实挺不可思议的。大家都知道不过是个工具,为什么还如此重要呢?我的理解就是因为绝大多数总部的老外对中国都是一知半解,一年来一两趟。这个时候有个英文好,还能按照老外思维方式沟通的人,比一个据说很有能力,但是说话颠三倒四语病连篇而且说话不那么自信(英语不好的人说英语还表现的很自信的人我几乎没有见过)的人,不知道要可信多少倍。没错儿,就是这样不公平。但是假设让我去埃塞俄比亚管理一个企业,我肯定也喜欢和中文好的当地员工沟通,人之常情。&br&&br&大企业里,一个人的作用本来就有限,所以能力不总是第一位的;于是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就往往要基于印象;而总部老外对中国管理层的印象往往来自于大量的邮件,电话会,和少量的面对面;基本上这几个场景的印象建立全都是基于语言的。所以,语言不好,真的不行。&br&&br&想在外企大发展的话,赶紧学英语吧,投资回报很高的。发现自己痛恨英语?重新思考一下职业发展目标。&br&&br&~~~~~~~~~~&br&&br&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居然被点赞,很开心。顺便说说相关的话题。&br&&br&首先说说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本科在清华学电气工程,去美国读三流学校电气硕士后加入一个汽车车灯供应商工作三年,然后去斯坦福读MBA,后来加入一个500强公司美国总部,加州工作两年后被派回到国内工作。所以我考过四级/GRE/托福/TSE/GMAT,工作中英语运用也很多(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且本来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br&&br&对英语最早产生兴趣是清华的时候,当时我的成绩一塌糊涂,唯一给我一点安慰的就是英语了。后来出国,在学校的时候有个过来人对我们说,你与其去拼命读书提高GPA,还不如多看看电视提高一下英语。他的建议正中我下怀,不是因为他这样说多有道理,而是这个实在符合我的喜好。我是个稀里糊涂学了工科的文科生。&br&&br&在美国的日子里在英语上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刚刚去的时候,平常能听懂不少(课堂上尤其,日常要差一些),但是说的能力几乎为零,典型的哑巴英语。去买东西,去邮局,去银行开户都是折磨。每次试图和美国同学聊天都卡在一半说不出来,发现自己不是思想指导语言而是语言指导思想(我只能捡我会说的思想表达),觉得又尴尬又痛苦。而且自己都觉得自己像个笨蛋,支支吾吾连话都说不清,而且偶尔说出来的话都特别没水平。于是暗自努力要好好学英语。&br&&br&当时我几乎做到了所有闲暇时间都在学英语。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我会去读“乘客须知”,而且是反复读,去记里边的词组和表达方式(这是十几年前,还没有智能手机APP啥的呢);看电视的时候,我会拼命的模仿里边的说话方式,不论是用词还是语气甚至表情(我最喜欢的sit com是Friends,因为特别好笑又特别好懂,而且几个台一起放,所以时常能够反复看同一集。一集看的多了的时候我就试图和电视对话,A说话的时候,我就看自己能不能把B的台词想出来);即使是广告我也认真的听认真的看,特别是把字幕打开之后,发现原来许多听不懂的词不是不知道那个词,而是那个词在一句话里发音发生了巨大改变;和老外交流的时候,听到不明白的词就问,然后就在脑子里拼命重复,然后就试图找个机会用一下,哪怕驴唇不对马嘴。没错儿,听上去有点走火入魔,但是当时真的是这样的。说到原因,有可能是那种对不安全感的补偿吧。一个人在国外,经济形势又不好,而且又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就拼命学点什么。&br&&br&对了,这里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认识的一对儿非常和蔼可亲的美国夫妇。他们是虔诚的基督徒,每个周日都带我去教堂(因为有一次我聊天的时候顺嘴说很好奇基督教是怎样的),然后一起午餐。因为他们特别特别的温柔和宽厚,所以跟他们在一起我很放松。于是,我就敢张嘴。成年人学英语口语最大的障碍应该就是不敢。特别怕被别人笑话,怕被别人嫌弃,怕被别人误解。有的时候对方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听懂而皱一下眉头,但是我们可能已经觉得对方在嫌弃自己英语不好;有的人说话可能只是快一点声音大一点,而我们就会认为对方在不耐烦。久而久之就逃避张嘴的机会,问题是越逃避口语就越差,恶性循环。我认识很多去美国十几年口语和出国的时候没有本质差别的人,大概都是这种情形。&br&&br&扯远了,回到这对儿美国夫妇。因为他们,我每周都有一个4小时的纯粹英语时间,听上去不多,但是两年下来对我帮助很大。纯粹的英语思考和表达4个小时是非常累的一件事儿,我清楚的记得每次我从教堂回来都有些头疼,需要睡一下午。&br&&br&到了去美国的第三年,我的英语听力问题已经不大,平常基本上95%以上都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看电影还是有些吃力,特别是类似The Lord of the Rings/Harry Potter之类又有口音,又有奇怪词汇的影片。口语属于能够应付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但是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还是会有些慌张,词不达意。不过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完全用英文思维了,基本上脑子里不太需要翻译。&br&&br&今天先说这么多,剩下的经历如果大家还想看我就下次写。总而言之我想说,英文学习没有捷径。就是时间堆出来的。我自己有个理论,一个单词看10遍就会听了,听10遍就会说了,说10遍就变成自己的了。如果说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让脑子从“软处理”语言变为“硬处理”。让说话成为直觉而不是思考。尽量模仿母语的状态。&br&&br&~~~~~~~~~~&br&&br&继续收到大家的鼓励,真开心。越来越发现自己很需要外界肯定;-)&br&&br&我在第三年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在印第安纳小镇上的工作。真的是小镇,只有18,000人;华人人口不超过10个,一多半都在中餐馆打工,而且是黑着的(没身份)。我的工作是Systems Engineer,但是具体职能有点像一个项目经理,有大量的协调工作。公司本身也比较奇葩,是一个德国公司(Osram,对,就是欧司朗)在美国的分公司(Osram Sylvania)和一个法国公司(Valeo,对,就是法雷奥)的合资公司(Valeo Sylvania)。两边的母公司都很大,这家合资公司不大,不过在汽车车灯领域也算前几名吧。总而言之在公司里和小镇上都没有什么中国人,事实上连非美国白人都少。&br&&br&这份工作对于我一开始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一个二十多岁的外国人对行业又不熟悉(刚刚进入汽车行业),语言又不利索,居然要做跨部门协调工作;有的时候还要跟市场部门一起去见客户,有的时候还要和类似GM这种超级客户的工程部门打交道;这一切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需要用半生不熟的非母语应对的人来说很难。比如开会,我主持会议的时候,作为会议发起者我要确保会议进程,自己说话都有问题,怎么影响别人?比如电话会,英语不好的时候任何干扰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哪怕是电话导致的杂音或者两个人同时说话。还有就是和客户发生争执的时候,又要保护自己,又要保护公司,又不能得罪客户,这当中的分寸怎么拿捏?我一贯自认为能说会道,可是在这些最需要语言艺术的地方我往往束手无策,事实上也因为这个闹过一些误会甚至得罪过一些人。&br&&br&好处就是,生活所迫,导致英文对我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不得不继续努力。我认识一些留学生在找到工作后,生活逐渐趋于稳定,就越来越只和中国人打交道(在大城市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英语提高明显变慢。而我的情况是:1)工作是千辛万苦找到的,非常珍惜,不敢出差错;2)工作性质本身导致需要大量说英文,而且是非技术英文;3)周围根本没有什么中国人,所以也没有机会大量说中文。英文有句话: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我觉得显然不止是invention,学习语言的最大动力莫过于生活压力(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所以我继续保持了大量的时间都在学习英文。这种学习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背单词或者学语法,而是像一个海绵一样吸取我周边所有的英文的养分。&br&&br&比如为了快速熟悉汽车行业,我订阅了两本汽车杂志Car and Driver和Motor Trend,里边的每一个字,包括广告我都是认认真真读完。一方面提高了英语,另外一方面对汽车有了很多认识,当时几乎做到了市面上所有的车我只要看一个局部就能认出来,而且可以给出报价,马力,油耗,百公里加速等等指标。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和business savvy,我订了Fortune、BusinessWeek,还有Forbes。也是努力做到每篇文章都看,但是这个难度高很多,当时还是很吃力的。不过从一开始读得云里雾里,到后来逐渐有感觉,到后来非常喜欢(到最后开始瞧不上,这是后话)。&br&&br&语言学习对我来说是这样的:不能带着太短期的目的去学。比如读杂志,读个一期两期对英语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就更谈不上在工作中运用了。但是读的多了,真的会有方方面面的改变。比如单词,有些单词不认识,反复出现几遍基本就猜出什么意思。而且这样学会的单词是把语境和用法一起学来的,反而特别地道。这里多说两句,用中英对照的方式背单词我其实不太认同。因为这是逼着自己用中文思维,而只要我们在用中文思维,说出来的就不可能是地道的英语。何况很多时候对照的中文要么不完全,要么不准确,因为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不能完全精准翻译的。&br&&br&索性另外再提一下猜的能力。我觉得学习语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猜。我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读小说(好像是“白发魔女传”),感觉好多生字,但是因为懒也就没有查字典,囫囵吞枣的就那么读。然后发现也能看懂,于是就爱上读书。我有个朋友说她小时候读书有强迫症,看到生字不查出来心里难受。导致的结果是读书速度奇慢,然后就不太喜欢读书,因为太费劲了,感受不到乐趣。其实读英文也是一样,一开始肯定有大量生词,而且不明白意思肯定非常别扭,本来已经稀里糊涂了。但是关键就在这里。其实“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猜”可以培养语感。真正的语言不是割裂开来的,不是简单的1+1=2,不是逻辑的堆砌。真正的语言是有节奏的,有韵律的,有艺术的,有流动的,也有不合理,也有混乱的,还有冗余的,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果必须知道每一个词的含义才能理解一段话,那就有点像吃鱼香肉丝的时候必须要把猪肉和胡萝卜和酱油和糖和所有调料配料分开来一个一个吃才能体会那个味道。其实不但没有体会,反而丢失了一些东西。能够认识每一个单词固然好,但是猜的能力让我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r&&br&这里再扯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读英文的速度。读非母语的速度大概是母语速度的三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不夸张对吧?而且读母语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可以一目十行也能读个大概。而英语就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读母语的时候,我们看的是“语群”,而读外语的时候我们看的是单词。一个语群往往由几个单词构成,当我们阅读单位是语群而不是单个单词的时候,速度自然可以提高几倍。而且意思不会损失太多。为什么?因为过度的看单词的时候,有些时候获得的信息是噪音,而不是信号。读语群有点点像一个过滤器,虽然严格上来讲有些失真,但是意思其实并不打折扣。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文章都适合于这种阅读方式(比如在遣词造句上很讲究的诗歌散文或者需要语言精准的理论性很强的论文)。当我们能够跳过一些单词仍然不影响对整体意思的理解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依赖语群。&br&&br&我们常说要培养语感。什么是语感?我觉得阅读时候“猜”的能力,“跳”的能力,就是典型的语感的体现。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迅速获得?我觉得没有。还是那句话,第一重复的次数要够;第二,还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要思考的重复,不断总结,不断记忆,不断模仿,不断尝试。&br&&br&~~~~~~~~~~&br&&br&继续码字。发现比原计划长了很多,自己真是够能说的。&br&&br&在工作岗位上的几年,对我英语帮助很大。不过我的英文又上了一个台阶,是在考GMAT之后。出国前觉得GRE之类考试和英语水平没有直接关联,因为有GRE2300多口语一塌糊涂的(那个时候满分2400),然后我推断GMAT也一样。真正学进去之后发现,其实GMAT所要求的英语是更高级的英语。我当年参加的GMAT分成四个部分(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不了解):数学、逻辑、阅读、写作。数学对中国人来讲过于容易(大概初中级别),逻辑部分考察的一个是理解能力,在一个就是逻辑分析能力,其实这对一个打算从事business的人确实很重要;阅读部分除了常规的单词和语法,更关键的是在考量一个人运用proper English的能力。其实即使有些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也是会有些微语病的,而这里考量的能力就是说话的严谨和干净。我认认真真的复习了8个月,到最后发现还是学习Official Guide最有用,因为它最权威。把Official Guide翻来倒去看了几遍几乎背下来之后,做模拟的时候发现自己总在770到790分(满分800),于是就去考试,真的考了770。然后几乎没怎么准备去考托福,考了297(满分300)。对GMAT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我以前在ChaseDream上写的东西:&br&&a href=&/?target=http%3A///show.aspx%3Fid%3D990%26cid%3D39& class=&internal&&GMAT 770的一点经验“综合篇”&/a&&br&&a href=&/?target=http%3A///show.aspx%3Fid%3D991%26cid%3D39& class=&internal&&GMAT 770的一点经验“各个击破篇”&/a&&br&&br&在那8个月里,每一个平日的晚上和整个周末,我都在备考;一开始模拟只能考500多分,很沮丧;无数次心烦意乱想要放弃;时常问自己有没有必要这样折磨自己,平常工作业余时间学习,一点休息和娱乐都没有。但是每次我都坚持下来了。支撑我的只有一个信念:我不想在那个印第安纳的小镇上度过余生。&br&&br&在美国小镇上的生活可以非常安逸。工程师的工资足够买house、买车、生小孩、养狗、每年出国度假……医疗和养老也不需要太操心,基本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殷实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那不是我要的生活。&br&&br&在20英里外另一个小镇上有个大企业(Cummins,康明斯,生产柴油发动机),那里有两百多华人,基本都是在这家企业做事或者这家企业的供应商。那里的标配是男的做工程师,女的做会计,一个大房子,一个丰田或本田的Minivan加一个凯美瑞或者雅阁,再加两个孩子一条狗,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接过来帮忙照看……周末的时候去大城市shopping,大家聚一聚,打球吃饭。很稳定很安逸,以至于我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后的样子。而这对于我来说太没劲了。&br&&br&怎样才算有劲呢?我很想回国,但是看看自己,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回国也不值钱。我不想做工程,想要做管理,可是在美国转行几乎不大可能。左思右想,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读MBA。一个好学校的MBA可以成为我的踏板,某种意义上让我重新开始。研究了MBA申请,发现自己身上乏善可陈,所有只好憋足劲考个高分,算聊胜于无吧。最终GMAT分数在我申请成功里边占了多少因素我不确定,但是我的过去我改变不了,我也只好考个高分证明一下自己的意愿了。&br&&br&英语学到这个时候(出国六年),基本上听说读写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当然还是和话题相关,遇到我从来没有谈过的话题还是会吃力。我认为最好的语言学习方式是和小孩一样的方式:模仿。我们想想小孩是怎么学语言的:基本上完全就是模仿。一开始连意思都不明白完全模仿声音,到后来逐渐可以模仿单词甚至语句。小孩学习说话是不背单词也不记语法的。再想想我们说母语的时候是怎样说的?其实是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意思,然后嘴巴自然组织合适的词汇去把那个意思表达出来。这个当中的过程是非常动态非常顺滑的。而我们成年之后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把语言分割成一块一块,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等等等。然后试图用搭积木的方式拼凑起来。但是语言里很多地方没有严密逻辑,更多的是约定俗成;很多时候语言追求的不是语法上的正确而是情感感受味道的传递。用搭积木的方式最容易说Chinglish,因为不知道如何搭,于是只好按照母语的方式翻译一下。&br&&br&我从小生长在双语环境(父母之间说蒙语,和我说汉语),所以蒙语我能听懂一些。会说的不多,但是偶尔说的一两句都是地道的蒙语。原因:我从来没有接收过正规蒙文教育,所以学会的任何一个单词和句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下学会的,那么我用的时候自然会在正确的场合用正确的方式用出来。事实上,因为我没有接受过蒙文教育,即使我想用不正确的方式用,我都做不到。有朋友在评论中问,自己已经习惯于查字典形成路径依赖怎么破,我的建议:把自己从人造的环境中剥离,回到天然的语言环境中去,看原文电视,听原文广播,读原文著作,和母语者交谈。想想看一个外语国家出生的婴儿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要模仿那种环境。这种学习方式并不省力,也不快捷,事实上开始的时候多半更慢;对付考试这种方式尤其不好(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很明显);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地道的语言。&br&&br&~~~~~~~~~~&br&&br&居然还没有写完。也谢谢大家一直的鼓励。&br&&br&我看到过一种说法,说双语环境成长的小孩对语言的敏感度会高一些,说是因为脑细胞之间的关联会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小孩可能从小就明白一个东西可能会有两种说法;所以长大了接触第三种说法的时候,也许相对就会比较适应。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这样的小孩比较容易两种语&br&言都没有单语小孩学得好。这也是公平的。&br&&br&&img src=&/c75cd5242fbe582f5308a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c75cd5242fbe582f5308a_r.jpg&&&br&我的英语的第二次突飞猛进是在斯坦福读MBA的时候。去Stanford之前,我对于商务的接触基本限于电视上听到的和杂志上读到的。猛然之间进了学校,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学习即使用母语也没那么简单的课程,马上对英文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台阶。&br&&br&1)听/说。课堂上的节奏很快,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录取率一直都在十五分之一上下,同学里各种奇人怪才)。有很多课是要求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的。首先在听到问题之后组织好语言,光是举手但是说话没有point肯定不行;然后动作还得快,否则老师早叫了别人了。关键除了上课还有大量的其它活动,听名人讲座,和老外mingle,与未来招聘公司social,等等等等……听着各式各样的口音,说着各种各样的话题。&br&&br&2)读。每学期平均四门课,每门课每周都有1-2个case,就是10-20的A4纸,大段大段的描述一个公司一个市场一个情况,然后结合课上学习的内容去理解和分析。除此而外还有课本要看,基本平均每周需要看一百页以上。不但要读懂,还要快!谁也不想把两年花在读case上啊&br&&br&3)写。基本上每门课程都要写report,或者直接期末考试就是大paper。对写要求最高的一门课程叫Interpersonal Dynamics(人际动力学)。学校网站链接:&a href=&/?target=http%3A//www.gsb.stanford.edu/stanford-gsb-experience/academic/leadership/interpersonal-dynamics& class=&internal&&Interpersonal Dynamics&/a&。这门课是Stanford B School最有特色的课程的课程,没有之一。课程的形式是把大家12个人分成一组,老师给提供一些基本理论框架和指导,然后大量的时间都在T-Group中完成。这个当中全靠大家自己指引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就是互相提供反馈,表达感受。听上去很奇怪吧?真的是很奇怪,但是这样一门课彻底的改变了我很多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和做法(具体细节可以参加我的个人公号Ta_Ergai,菜单里选择“人与人/人际关系”)。关键是这门课的家庭作业是每周写几千字的日记,分析总结自己一周来的所思所想。这里边谈的全都是自己深层次的感受认知,最细腻和敏感的那种,用中文写都吃力,也不知道自己用英文是怎么拽出来的。&br&&br&厚着脸皮,硬着头皮两年就这样走过了。这个时候的英语的水平是,很多次被美国人以为是ABC。回头看一下,每次英语大幅度提高就是两个因素:1)现实需求,2)大量时间。从刚刚来美国需要活下去,到刚刚工作的不适应,到准备GMAT,到读MBA……而我回国后身边很多同事朋友信誓旦旦要学英语(前文提到过在外企中学英语的意义,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下来的,一只手可以数过来,连10%都没有。因为首先现实需求没有那么残酷,英语不好也能活;其次,时间没有花进去,所以多背了两个单词多看了两集美剧感觉根本没用。&br&&br&所以对于所有想提高英语的同学,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人云亦云的决定提高英语之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你真的真的需要提高英语吗?你真的没有比学习英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方式了吗?你真的想提高英语吗?你打算付出多少代价?你打算坚持多久?你打算在你其它事情都已经忙不过来的时候还在练英语吗?你打算在你坚持了好久似乎也没什么进步之后还坚持吗?&br&&br&如果没有想清楚,就索性放弃吧。人生苦短,英语只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万件事情当中的一件,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每次看到对学英语信誓旦旦,但是又没有投入,然后每次提到这个话题都充满负罪感的人都替他们惋惜;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学英语这个念头,除了然他们难受,一点意义都没有。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为什么不放弃呢?英语不好而成功的人太多了,为什么非要英语好?人最糟糕的状态,莫过于做着A看B。没有付出的决心,就索性不要思考这件事。&br&&br&想清楚这几个问题,还是想学,那就一头扎进去,别犹豫。有人说,对于想跑步锻炼的人来说,当你穿上跑鞋的时候,你已经打败了90%的人。对于英语,当你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学英语的时候,在这个赛道上,你已经领先90%的人。把时间花进去,学会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成天想着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你的英语给你带来了想不到的收获。&br&&br&下边是我在斯坦福时的一些照片,看着这些照片思绪又回到那两年,真的是快乐的两年。照片里的人,现在仍然是要好的朋友。对于在思考读MBA这件事的同学,我还是鼓励大家出来看看。学到一些东西,认识一些人,打开视角,真的挺好的。&br&&img src=&/fba8ece16d169690cdb518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ba8ece16d169690cdb518e_r.jpg&&&br&我和斯坦福的中国同学在阿拉斯加。&br&&br&&img src=&/d4593271eafcab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d4593271eafcab_r.jpg&&下四十五度自拍。&br&&br&&img src=&/b90d8b83fbc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b90d8b83fbcd_r.jpg&&&br&和日本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纯友谊,谢谢)。&br&&br&&img src=&/ef84e75c00b2e76f520457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ef84e75c00b2e76f520457_r.jpg&&&br&和本科生一起毕业典礼,好多人啊。&br&&br&&img src=&/cae53d6872ca3ddfe1eea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2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那天的Keynote Speaker是Oprah Winfrey(著名女主持人,Talk Show host)。她说了许多,我就记得一句:当我面对巨大的困难的时候,我就默默告诉自己,This is another fucking learning moment (又是一个特么学习的机会).&br&&br&(被很多知友问到个人成长经历,感兴趣的可以看这个:&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014336& class=&internal&&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 塔尔盖的回答&/a&)&br&~~~~~~~~~~&br&下边是我个人的公众号(Ta_Ergai),记录了我关于创业、职业、读书、和英语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关注。&br&&img src=&/e4f36dacbf4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e4f36dacbf4_r.jpg&&谢谢大家!
我留美十年回国工作五年大外企高管现创业。具体的数字我给不出来,但是在美企里英语的作用太大。举几个例子:1)销售。不仅仅在我所在的公司,不仅仅在我所在的行业,我看到无数全国销售经理或者总监做到那个位置然后英语不好就天花板了。而能做到那个位置…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br&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了,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另眼相待……但觉得他厉害没用,他还是做他的小工,地位并没有改变。&br&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个翻译,听说这里有个年轻人行,就跑来把他借走了,再也没还回来过。&br&我姨夫有时会谈到这个小工,说他的名字特别难写。&br&这个小工叫杨洁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长。
我姨夫是原来上海电表厂的班头。当时他们班里有个小工。没事就看英语书自学英语,而其他的小工没事就抽烟打牌踢球,还嘲笑这个小工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用得到英语么?后来厂里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这个小工行。厂里一下子轰动…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程序员特训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