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波斯语翻译怎么写?

第三节&&风情
天穆回族民众的风情,突出表现在饮食、节日、语言、婚嫁及丧仪诸方面。
严格地讲,回族整体风情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地域广泛,又存在差异。天穆回族民众即存在普遍意义的覆盖性,亦有特殊意义的地域性,既不可以偏概全,唯吾独是,也并非脱离民族整体风貌,下面分记之:
一、佳美的饮食
食用佳美食品,就意味着严格的分辨标准。依据《古兰经》指出的,四种物质严格禁绝:1.自死物;2.血液;3.猪肉;4.酒。
先知穆圣指出:“真主是清洁的,他只接受清洁的……”如上四样东西被确定为不洁之物,源于真主在《古兰经》中的晓谕:“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杀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古兰经5:3)“他(真主)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古兰经2:173)“有正信(伊玛尼)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古兰经5:90)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天穆回族民众,饮食原则既是如此确定的。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更加具体的禁忌条件或是享用内容。“众人们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且佳美的食物……”(古兰经2:168)
根据伊斯兰饮食原则,在家畜中,鸡、鸭、鹅,牛、羊、驼,是回族民众首选,但是宰杀放血的方式是特定的,不容改变的,而“诵念太思迷”即凭着真主的尊名宰杀,方可食用。但,天穆回族民众还有更细微的遴选原则,即许可之下的不许可,前辈对牛、羊、驼做了细分,共四句:
筋骨油肉肝肺脾(如上是首选),
心腰肠肚(儿)管头蹄(系次选,有勉强之意);
两门须耳脊枣脑(可以和其他部位同时煮炖,但不可食),
鞭泡胰卵两血衣(不可以与其他部位同时煮炖)。
用日常语言表达,第三句话同煮不沾汤;第四句不可同煮,口语称“沾汤”,意味汤不可用。
在语言表达上,羊肉就说羊肉,牛肉就说牛肉,不允许单用一个字“肉”;天穆回族群众认为,用一个“肉”字,这个“肉”是指“猪肉”,故不可含糊。在购买可以简用,如,买牛羊肉时,简说:“来点儿牛的”,或者说:“来点儿羊的”。家中做菜,炖羊肉就说炖羊肉,炖牛肉就说炖牛肉,禁绝用“炖肉”二个字。
粮食作物不分彼此,蔬菜亦没有硬性分别,天穆回族民族在饮食保守上,是以肉类做主要分辨内容,而后是水产品。
原则上,猛禽恶兽均不可食,温顺之动物分辨原则,1是倒嚼;2是蹄分两开;3是相貌可喜。水产品,凶残、丑陋、奇形怪状、无鳞亦不可食。当然,个别情况难免有争议,比如螃蟹,因其丑陋横行而被禁食;却有人以其倒嚼为由,打破禁区。水中动物,古兰经曾提到的原则是:“海里的动物,对你们是合法的。”但是,“你们可以吃真主赏赐你们合法而佳美的食物……”(古兰经16:114),也就是说,合法是前提,但必须佳美。于是法学家提出:亦如陆地残忍、丑陋动物,海里的亦不可食。天穆回族民众视虾米为美食,而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地方民众,以虾米如同陆地毛毛虫,而不食用。
挑剔是天穆回族民众给世人的一般印象,进饭店吃饭是有选择的,由于担心副食品是否保证不越雷池,不知底细的一般不进,况且饭堂炒菜多用料酒,因酒犯禁,故不以用之。尽管有一种说法:“料酒不是酒,鼻烟不为烟。”言此者认为,此二物非麻醉品,以为用之不妨。但饱富操守者皆不予认同。
矫枉过正存在于天穆回族民众中,但此不过在天穆回族民众看来,这是“必须的”。
主食似无挑剔,米面铺之杂粮做为主食原材料。天穆回族民众不像南方人嗜米饭,少面食,也不像西北人非面食无所谓饱;这里人均衡米面,不偏不舍。米饭、米粥伴同馒头大饼,是为主食。杂粮辅之,窝头、粘糕系杂粮食品,点缀餐桌。
净水白面直接和之烙成大饼,叫死面的;发酵后烙饼叫发面的;稍事发酵,烙成饼叫半发面的。面食成品可做成什锦的;和好咸馅儿,装进和好面里,蒸出的叫饺子、包子、馅龙、大白脸;烙出来的叫炉饺、回头、馅饼、合子;煮出来的叫扁食;压成条煮出来的叫捞面;赶成薄皮,放进锅里煮的叫片汤。至于两头尖的,煮成的叫尜尜汤,和好面,切成小段,放锅里炒,叫炒疙瘩;蒸出的甜食就具花样子了,糖三角在天穆叫面座儿;掐点儿花边叫蒸食儿;把糖小豆馅包好,蒸熟,不叫豆包,叫豆搂儿……用杂粮熬粥也各有名称。五花八门的食品及独特的名称。由于村民多从事牛羊行,在植物油短缺的年代,用牛羊油(熟的叫浮油)炒菜非常普遍,其中燕翅熬旱萝卜算是名菜;用牛羊油和白面,烙出来的叫“湽饼”,用棒子面贴、蒸出来的叫咸饽饽,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而形成天穆回族独特的食文化。饮茶是回族人特有习惯,天穆回族不例外,享有盛名茶叶买卖正兴德是天穆人开的,最有能力的经理穆雅田、最后一任经理穆秀林都是天穆人,由之可以想象天穆回族民众饮茶的兴趣了。
节日食品或纪念日食品,油香与各地无异;熬羊肉粥亦为其一;面内装进馅儿,掐成三角形,放油中炸,叫炸“撒目撒”;弄成交叉花片,炸出来叫“麻叶儿”。
至于炖牛、羊肉、炒菜等同样是主要菜肴。尽管天穆回族民众没有形成八大碗,但节日、纪念日的美味佳肴同样丰盛至极。
二、欢快的节日
但凡节日,皆给人以欢快,天穆回族民众心目中的节日有华夏民族传统节日和国家圈定颇具政治意义的节日,再者就是属于回族民众自身的节日。
应时到节儿,是民间活动的必然,但于天穆回族民众是有区别的;华夏民族的节日处之淡然;国家圈定的节日随遇而安;回族民众自身节日则按部就班。此一方面可归纳为大型节日、中型节日、小型节日。其中大型节日即传统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中型节日为圣纪节、盖德尔夜;小型节日为法图麦会、白拉台夜和登霄夜以及大杜阿宜日和阿舒拉日。
大型节日:开斋节
开斋节又称尔代节,国家于这一天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放公假一天。
希吉来历被习惯称为伊斯兰教历,虽然不准确,但已然约定俗成。希吉来历的九月是穆斯林封斋的月份,从九月一日开始封斋至十月一日(该日以见月为标准)结束,这一天就是开斋节,也被称作尔代节。准确地称谓应是“尔代·费图尔”,系阿拉伯译音。“尔代”是节日的意思,“费图尔”即为“开斋”,合之为“开斋节”,由于古尔邦节也有开斋节的说法,在民众口语中称“大开斋节”,简称“大开斋”。
开斋节这一天,是天穆回族民众最欢快的一天,首先是对于封斋者结束整月的斋戒,恢复素常的生活。而斋月每一天,对于斋戒者一般情况,晚上礼过“太尔威哈”聚礼拜,稍事休息,后半夜起来吃饭喝茶(意为备斋),尔后,由佛晓至日落的时间戒饮食。每天如此,直到大开斋这一天,结束整日的斋戒。斋月是高贵的月份,履行拜功者基本保持整月封斋,尤有一些民众虽拜功欠缺,但斋戒不辍;老年人,除身体有恙等情况,几乎人人坚持斋戒。这其中包括克服重重困难的毅力坚定者。开斋节的现实意义,其中有对辞别斋月眷恋之情,也有顺利完成功课后喜悦之情;而就节日构造的氛围,首先是汇集于清真寺同庆开斋节,而会礼是中心内容。
开斋当天,仍是未明起床,洗漱后在晨礼到来那一刻,就是素常不允许吃饮的最后一刻,忙吃一物,一般吃几枚大枣,也有的丰盛些。尔后,到了晨礼,一如既往,天大亮以后,有些人家炸油香表示庆贺,各家各户
送来送往,沉浸在欢快氛围中。
会礼时候即到,人们沐浴后,身着洁净的衣服、执香,蜂拥着赶往清真寺参加庄严的开斋聚礼。进寺后,大多的捐纳“开斋捐”。会礼的过程有别于素常拜功;便尤为庄重而热烈了。男女老少互致“赛俩目”,场面之热烈,令人感情迸发。
这一天要交纳“费图尔·宅卡台”,即“天课”,也认做“开斋捐”;清真寺当院有一桌案,上放容器,人们把计算好的“天课”乜帖,投放进容器内,完成自己或家庭的天课责任。
开斋节的拜功,先由阿訇诵读《古兰经》,而后讲卧尔足;后礼两拜“尔代”拜;再听阿訇用阿拉伯语,站在敏拜尔上背诵演讲词,而后,众人礼四拜太图卧;接杜娃儿后,众乡老依次与阿訇拿手,表示节日庆贺,乡老们之间也纷纷拿手,这一刻的气氛达到高潮,许许多多的乡老常是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下拜后,各家的油香多已炸好,互相赠送。每个大家庭成员相聚是节日氛围的又一体现,饮茶用餐,而后去坟茔,探视已故的先人们。
在回族民众中,有“千里赶尔代”之说,意为千里之外也应赶到清真寺礼尔代拜,以此说明其贵重。
2、大型节日:古尔邦节
希吉来历的十二月初十日,相距开斋节70天,是古尔邦节,阿拉伯语为“尔代·艾祖哈”,译作“小开斋节”。“古尔邦”则是“献牲”之意。此节日源于中古时期先知易卜拉欣圣人接受真主考验的典故。
相传,易卜拉欣圣人梦见真主晓谕,命他用亲子为真主献牲。真主晓谕的原因是易卜拉欣曾经在献牲功课上从不吝啬,常常因为真主宰牲施舍,当人们夸耀他时,他许诺说,若真主命我以我的儿子做为牺牲,我也在所不辞。晚年易卜拉欣喜得贵子,甚是喜爱,爱子之情尤为炽烈。另有说法,易卜拉欣膝下无子,以致年迈,求子心切,也是许诺,真主若慈悯我有儿子,即使命我日后以子献牲,也心甘情愿......
此刻,真主的命令到了,易卜拉欣反复思忖,决定遵从真主命令,转天一大早,易卜拉欣将儿子伊斯玛仪带到麦加城外,一个叫米那的山谷。中间,易卜厘厮(魔鬼)挑动易卜拉欣父子拒绝真主的命令,均被父子用石子击退。当易卜拉欣向儿子伊斯玛仪说明真委时,伊斯玛仪毅然说:“父亲呀,你就执行真主命令吧!不过你要用布蒙上我的眼,不然,您看到我眼睛会不忍下刀的。”
就在易卜拉欣将利刃逼近伊斯玛仪脖子时,天空中响起一声呼唤,天仙奉真主之命,从天园中牵来一只黑头白羊,令其以羊代子为真主献牲。真主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古兰经37:104~106)
关于确此为穆斯林的节日,是穆圣迁徙麦地那后,真主际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古兰经108:1~2)穆圣顺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希吉来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
宰牲节自教历12月10—12日,三天期限。牲为骆驼、牛、羊;羊为一人一只,牛、驼七人一头;肉分三份,自用、赠亲友、施舍穷人。
逢此日,会礼前戒食,会礼后进食。
宰牲最佳为自己亲手宰,由于操守、知识等原因,天穆回族民众的宰牲由清真寺的阿訇代行。
自2011年,天穆村委会举办“古尔邦文化节”,用于营造和谐欢快的节日氛围,并展示村民各种技能。节日中,有人慷慨解囊,施散特色食品,荟萃各种回民小吃、民族用品。文化节搞得异常火爆,取得了重大成功,受到各界好评。
3、中型节日:圣纪节
中国穆斯林把“开斋”、“古尔邦”、“圣纪”作为自己的三大节日,但在天穆回族民众的实践中看,“圣纪节”的庆祝或者纪念的形式远不及“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因此,我们据情确定为中型节日。
“圣纪”或称“圣忌”,两个意思不同的词汇,均可使用。原因是,这个节日专是针对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的。
穆圣的诞辰日是古阿拉伯太阴历象年(公元570年)3月12日;归真日是教历11年(公元632年)3月12日,生辰、死忌是同一天,因此称“圣纪”和“圣忌”都可以。
天穆回族民众既不称“圣纪”,也不称“圣忌”,而将此日活动称“做圣会”。是把纪念诞辰和纪念归真合二为一。称谓虽然不同,形式和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圣纪节的纪念活动各地举办方式略有不同,隆重的地方,举行颇富声势的集会,由专人讲解穆圣的生平事迹,突出宣讲穆圣的高尚品格。在穆斯林心中,穆圣的一生历经磨难,为了穆民大众归入伊斯兰正路奋斗了终生,他引导穆斯林大众走真主的道路;并且作为先知,将凭着真主恩准,在后世为穆民大众求望真主给予脱离的口唤。
天穆回族民众在讴歌穆圣伟大一生的基础上,祈盼穆圣的搭救尤为紧要,故而,汇聚于清真寺内,赞圣并诵读《古兰经》;听阿訇讲述穆圣的生平事迹,以示纪念。事先,准备好油面,炸油香赠送礼拜来的乡老们;也有备饭招待方式,邀请阿訇、乡老共进午餐,进而思念穆圣,赞美穆圣,达到学习穆圣高尚品质的目的。
关于圣纪节的形成,是在穆圣归真后的三百年才产生的。此前没有仪式,皆自发到穆圣的出生地或墓地探望,并诵经纪念之。到了公元十世纪,法蒂玛王朝首先在埃及举行穆圣诞辰的纪念活动。过了近二百年,伊拉克国王穆孜菲尔·艾卜·赛义德下令,将教历每年的3月12日做圣诞予以庆贺,并定为“圣纪节”。
4、中型节日:盖德尔夜
天穆回族民众的生活中,有一个夜晚的气氛犹如华夏民族的中秋夜,基本上是彻夜不眠。这个夜晚就是盖德尔夜。
盖德尔夜是吉庆的夜晚,《古兰经》记载:“我在那高贵的夜间确已降示它,你怎能知道那高贵的夜间是什么?那高贵的夜间,胜过了一千个月……”穆圣训称:“谁使该夜充满生机,谁就有资格进入天园。”
由于古兰、圣训均对盖德尔夜有明确许约,穆斯林均极为重视。在这一晚上,清真寺内外张灯结彩,封斋饭做得甚为丰盛,而在这天晚上拜功增多,除增礼两拜盖德尔拜功外,身体健康的乡老还要增礼一百拜太图卧拜,这一晚夕,清真寺人满为患,大殿由于拥挤而不得不在院内增设毡单,未能进入殿内礼拜的人,只好在院内礼拜了。
除了古兰、圣训的启示外,经注学家们根据古兰经原义对此夜的内涵做了诠释。
“盖德尔”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前定”、“高贵”、“定夺”。真主在盖德尔夜把世间事务都在《古兰经》中做了规定,并将全部《古兰经》从最高天宇降下,一次性降在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而后由哲布来依勒天使,以此夜起在23年中,零星下降给先知穆圣。
盖德尔夜具体时期,确定在斋月——也就是来埋抓乃月(一译莱麦丹月)的第27晚夕。
天穆回族民众称此夜为“夜坐”或“月坐”。由于此夜回赐巨大,人们彻夜不眠。
5、小型节日:白拉台夜
如果有人问,在天穆回民中有没有把斋(封斋)人数最多的一天,回答是肯定的,这一天就是白拉台。
“白拉台”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清白和豁免”,即“赦免”。教历八月(舍尔巴尼月)15日的晚夕即是“舍卜·白拉台”,“舍卜”系“夜晚”之意。
依据《古兰经》的训诫,每个人平日的善恶言行,由两位天使记录在各人的“文卷”中,作为末日审判时赏罚的依据。穆圣曾提醒人们:每个穆斯林每年都要换一次“文卷”,即把旧的储存起来,用新的继续记录。
相传,穆圣在行将60岁的那年8月15日夜晚,独自在麦地那的白格尔墓地作祈祷。事后,他对圣门弟子们说,这一夜,真主降临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晓谕凡穆斯林在该夜诚意忏悔、祈求饶恕并祈求福禄,都可以得到允准。
由于这般许约,穆斯林十分珍惜这个贵重的夜晚,在天穆村,宵礼之前,人们聚集礼拜大殿,听阿訇以歌唱的方式,诵念祈祷词、赞主赞圣等,名曰:唱喜歌。在穆斯林生活中,每年仅此一次,歌声悠扬、婉转,令人陶醉。宵礼之中,加礼两拜“副功拜”,即“舍卜·白拉台”拜。礼过拜功,人们回到各自里巷、家庭,这一时刻,家家均在忙碌着,准备封斋的佳肴。封斋的人,由出幼的顽童,到耄耋老人,大家都在做封斋的准备。在天穆人口中,这就是“换文卷的夜晚”。
人们抱着祈求真主赦免罪差的心情,虔诚地沐浴、礼拜、封斋。
6、小型节日:圣人登霄夜
“圣人”是指先知穆罕默德;“登霄”系阿拉伯语“米尔拉直”意译,其原意是“阶梯”,引申意为“登霄”,亦称“升霄”。由于“升霄”是在夜间,全称是“舍卜·米尔拉直”,即“升霄之夜”。
相传,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岁(公元622年),那一年的教历7月(来哲布月)27夜,天使哲卜来依勒奉真主之命,手持宝瓶仙水,衣冠履带,牵着长有双翼的布拉格仙马,接穆圣升霄。穆圣由麦加禁寺启程,瞬间到达千里之外的耶路撒冷远寺,从那里升至七层阿斯玛尼(天)。凭借真主特慈,亲见了种种迹象和奥秘,会见了古代列圣,参观了天园、火狱的情景;并于此刻确定下穆斯林每日的五番拜功和仪式。
在《古兰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到远寺,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古兰经7:1)
每逢临近这一夜的主麻日,阿訇向乡老们讲述贵圣人升霄米尔拉直的意义,基本上是使穆民大众确信伊斯兰确是真主指引的正道,穆圣确是真主的使者。通过讲述升霄过程,使得穆民大众受到警赫并产生对真主的敬畏之情。
这一晚夕,人们要加两拜“舍卜·米尔拉直”拜功。很多人在这一晚夕封斋,以示纪念并求得真主的回赐,有朝一日得到穆圣的“赦罚尔台(搭救)”。
7、小型节日:主麻日
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对星期五同音词译音,是穆斯林聚礼日。此日的贵重,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相传在主麻日,真主造化了人祖阿丹和他的妻子好娃;又在这一天让他俩进入天园。另外,人祖阿丹归真在这一天;努哈圣人救生灵于水灾、易卜拉欣圣人脱离火灾、穆萨圣人战胜废雷嗷乃、尔萨圣人升第四层阿思玛尼(天)、先知穆圣迁都麦地那,等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主麻日,因此,穆斯林大众格外重视主麻日。
真主在《古兰经》中晓谕:“有伊玛尼的人,当聚礼日召人礼拜的时候,你们应当赶快去纪念真主,放下买卖,那对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古兰经62:9)
在阿拉伯国家,主麻日“王不视朝,官不理政,士解业,民罢市,各宜私处,修齐内外,以备赴聚……”。在我国有这样认为“谁抛弃了主麻日,真主将封闭他的心,成为糊涂人”。
天穆回族民众在诸多事项中,选择主麻日,譬如买卖开业,儿女婚嫁,离家远行,探望坟茔等等,都是选择主麻日举行。
主麻日清真寺内最热闹,历有“百里赶主麻”的说法,故人们亲奔清真寺,礼主麻拜功。天穆穆斯林礼此拜属传统礼法,共计16拜拜功。中间有两拜聚礼主麻拜,此前,有阿訇登上敏拜尔的第三櫈台阶,面向东,执“尔刷(木仗)”诵读古兰经开端章,声调独特。
8、小型节日:法图麦会
法图麦(正译“法蒂玛”)会,还有两种叫法:法图麦太太节和法图麦姑太太节。天穆回族尊用后者。这是因为,法图麦首先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儿,其次才是大贤阿里的妻子。
法图麦有“圣女”之称,生平虽然短暂,归真时年仅28岁,但,她的佳言懿行深得穆斯林爱戴。
法图麦聪颖贤惠,富有主见,且善言、善诗。曾经随先知穆圣参与攻克麦加和辞别朝觐等重大活动。父亲归真后,她甚为悲痛,写有挽歌,寄托深切哀思。但,终因过度悲伤而归真。伊斯兰世界对她普遍尊崇,穆斯林妇女在每年的教历6月15日举办纪念活动。(由于法图麦出生于教历7月10日,故此,在中国大多在教历7月10—18日举行纪念活动。)由之演变成法图麦节,在天穆村则称为“法图麦会”。
法图麦于18岁那年嫁予大贤阿里,生有三男二女;长子哈桑,次子侯赛因,三子夭折。她的子孙被称为“圣裔”。什叶派曾于十世纪在北非建立以法图麦命名的法图麦(法蒂玛)王朝。
天穆村回族妇女历来有做法图麦会的传统,一般是集中在清真女寺,众女乡老捐油拿面出钱,宴请阿訇,出舍乡老,聆听阿訇讲述法图麦生平事迹,并诵读古兰,以示缅怀。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每个民族都存在自身演化的习俗,回族人的嫁娶接受伊斯兰思想的矫正,突现的是伊斯兰文化特点,却也保留某些地方习俗色彩,天穆回族民众婚嫁特色既表现于此。
“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古兰经30:21)
从这段古兰晓谕中可以体现出,婚姻是真主赐予人类的一种恩典,男女婚配是真主的命令。清代伊斯兰学者,回族人刘介廉巴巴诠释道:“婚姻为人道之大端,古今凡圣,皆不能越其礼而废其事也。废此,则近异端矣。”
婚嫁在传统的回族生活中是严格的,是必须的,不仅不主张禁欲,也不提倡守节,更不需要立贞节牌坊。穆圣曾告诫人们:“婚配是我的定制,背弃我的定制者,不是我的教生。”
在反对独身主义条件下,也反对妻妾成群,荒淫无耻。尽管历史因战争等原因,出现“四妻限制”,但处在和平年代,严格主张一夫一妻制。《古兰经》指示,对于你娶的两个、三个以至四个,要求你必须做到公平对待,每做一件事都要公平;《古兰经》肯定道:你们做不到,所以要保持一夫一妻。回族民众基本保持一夫一妻,尤其一夫一妻制纳入国法以后。
天穆回族民众的婚姻观念如此保持着。在择偶上首先要求双方都是回回;其次是双方自愿。鉴于自身受困于汉族多的条件下,曾经有过“许进不许出”的指导精神,即可以选择汉族女为妻,前提条件要求女方皈信伊斯兰教。而回回女则不允许嫁异族人。
由之,产生的“道儿窄”的现象,便有“亲上作亲”及“换亲”“姑表亲”的情况出现。
具体到婚嫁程序,大致有议亲、订亲、下礼、送日子;而后是结婚的基本程序。
传统议亲条件是以经济基础,家庭状况,社会影响为衡量标准。有教门家庭,尤注重对方对教门的认知状况。
中间人在天穆叫“保媒拉纤儿的”,多是由男方出面,请中间人到女方家提亲,1949年之前,由双方家长做主,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终身。约在1950年左右,配合新的婚姻法,天穆人自排戏剧“新事新办”,从而改变婚姻观。此后,自由恋爱增多。
天穆回族民众就婚姻状况,有“订亲”这一环节。这一天双方家长见面,由男方出面出资,约女方家长来定亲。
下礼即是“送日子”,男方将写有两个日子的红贴,送交女方,任其自选;伴随送日子,男方彩礼送到。近些年有谓:“烦人托窍和女方说好以后,女方来到男方家,男方家长拿出现金作彩礼,从五万起,至目前超出十万。”
确定好结婚日子,首先要写伊扎布,即结婚证书。结婚前一两天,由男方聘请阿訇、女方家长、一对新人和证婚人到场(一般在结婚的新房)。
阿訇主持,这场面叫念“尼卡哈儿”;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愿娶愿嫁,而后由证婚人证婚,再由男方送女方钱财,即“卡宾(彩礼)”,多少不限,只是仪式。之后阿訇请一对新人念赞主赞圣及作证言,再由阿訇念喜歌表示祝贺,而后接杜娃。念毕持盘子里盛放的枣、栗子、花生等抛向新郎头上。双方家长以拿手赞圣的方式,拿下约会,确定亲家关系。
《婚姻法》颁布以后,基本是先领取结婚证书,而后再举办写伊扎布的仪式。
婚礼,一般订在周五,即主麻日,斋月和星期二绝对不举办婚礼。婚礼也有异俗存在,譬如抛洒枣、栗子、花生;再就是“姑不接,姨不送”等旧例。新娘来时,新郎先要鞠上三躬,新娘方扭捏下车,轻移脚步。
婚礼的宴席已然从家中转向了饭店;亲朋好友应邀而来,用餐前后要认亲,七大姑八大姨相认时,拿出份子钱,有多有少。而后,新郎新娘鞠躬致谢。那一年,李贵璋阿訇呼吁取消鞠躬仪式,道理是,鞠躬叩头是拜功仪式,专向真主用之,任何人也没资格接受这两种仪式。并举例,先知贵圣人差使臣到中国,唐朝皇帝要其行三拜九叩礼,使者立而不行,讲的就是这般道理。自此,认亲时以谢表示,再无鞠躬之礼。
晚上,闹喜的走后,要给新娘饺子吃,从前包时多不正经,或淡或咸,戏耍新娘。将睡时,找个有儿有女的全棵人给铺炕捂被窝。
婚后第四天,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名曰:回四。
婚后,双方要负其责,古兰经云:“她们是你们的衣服,你们是她们的衣服。”形象比喻夫妻关系,其意为互相体贴,互相关爱,互相温暖和慰藉。
对丈夫要求尤高,穆圣曾说:“你们中最好的人是善待妻子的人。”同时,不允许离婚;严格规范在口语中不得轻易说“离婚”,教法规定,男人连说三遍离婚,伊扎布失去效益,宣告无效,若再同房,须重写伊扎布。
五、前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天穆回族民众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源自伊斯兰的正统思想,包括范围相当广泛,大至对父母双亲的孝敬,小到清除路上的障碍物,哪怕是一小块砖头。严禁随地吐痰,早在1400多年前就是伊斯兰信仰者行为规范的一项内容。在意识形态,最早规范“信仰自由政策”的是伊斯兰。古兰经晓谕:“宗教事无强迫,正邪早已分明了。”(古兰经2:256)
天穆回族民众自幼接受“伊玛尼(正信)”教育,首先口舌招认“真主是独一受拜的,因为宇宙万物皆真主所造,故当拜他。而后招认至圣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钦差”。
伊玛尼确认后,要了解伊玛尼的断法和义务。断法是六条,无故杀人一不许;巧取豪夺二不许;恶意歹猜三不许;毁人荣誉四不许;役奴役婢五不许;第六相信火狱不永久。
除六条断法外,还有七项义务需要承担:①结交清廉的学者;②施济饥渴人以饮食;③探望照顾染疾之人;④冲洗族内亡人;⑤周济贫寒之人;6、怜悯接济爷梯目(孤儿)⑦解讼息纷,为争论人取和。
断法、义务之外是八项教门原根,实际就八件信条:①确信真主之外,再没任何主宰;②确知真主是公道的,真主的裁决公平合理;若有得失是暂时的,真主不亏待人,只有人才亏待人,但后世清算赏罚是公道的。③遵从圣人(即唯圣),尊敬包括穆圣之内的先知列圣,相信他们是传达真主旨意的使者,是人类的楷模。④尊敬伊玛目(即唯伊玛目),信守教义的榜样人物需予尊重,不搞分裂和背信弃义。⑤命人干好,劝导身边的人多做好事,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鼓励善行,引导世人走伊斯兰正道。⑥止人干歹,反对一切恶行,嫉恶如仇。⑦远奸。远离歹恶之徒,不与奸妄邪恶者为伍。⑧近贤。亲近贤德之士,结交孝善忠义之人。
在天穆回族群众中,如上内容是自幼传授的,从而奠定天穆回族人行为规范及思想认识的基础。如果归纳天穆回族民众生活观念,概括地说,所奉行的是“天道五功和人道五典”。
天道五功即生活中的宗教功课,即“念、礼、斋、课、朝”,也被称作“五大功修”,分别为:
念:表达内心的信仰。每位回族人的一生都是在赞念表达信仰的基础上开始生活中。当牙牙学语之时,母亲便掰着手指,一个个地数着、教着“大回回、伊玛尼、汤瓶、礼拜帽,后边跟着小袅袅(读轻声)。”当孩子明晓事理,即开始教念“清真言和作证言”,即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旧译“世间没有受拜的,只有他——真主受拜。”作证言是:“我作证,万物非主,只有真主;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钦差使者。”
这一赞念即庄重又严肃,系五功之首。
礼:称拜功,是念功的继续。拜功即是礼拜真主,天穆人依据传统说法叫:“做乃玛兹”。这四个字是较典型的回回话;做是中国话工作的意思,“乃玛兹”是波斯语,即“拜功、礼拜”。把这四个字译过来就是“做礼拜”。
礼拜是回回人最重要的生活内容,被视作“近主之阶,教门基石”。每日五时:晨、晌、晡、昏、宵五个时辰;动作:站、念、躬、跪、叩。站立若顶天立地,巍然不动;念,第一个太克通尔,称“太克逼乌俩”,即是入拜的号召,念即抬手,表示意念中只有礼拜真主,抛弃世间一切杂念。躬即鞠躬,躬若平背负天。跪:跪坐。跪坐则岿然如岳。叩:叩头。叩若根生于土,复还归于土。入礼叫“与真主诉机”,故一心向主,与主仅咫尺之遥。礼拜处以清真寺最佳,但非固定,凡洁净之所,皆可行之拜功。
斋,即戒斋之功,天穆回族民众称“把掳在”。“掳在”也可写成“掳斋”,系波斯语“把斋、戒斋”之意。要求理智健全、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必行之功课。旅行、患病者可缓行或拿罚赎;罚赎以给贫困者以饭菜为办法。
斋功乃慎独之功,整个过程全靠自遵,干渴时独见甘泉而不饮;饥肠辘辘美食临近而不食;慎口节言,语默行谨;目不斜视,眼不妄观;清心明性,静念参悟。
斋戒五种:①主命斋,来麦丹月整月。②当然斋,亏欠、违规所伤之主命斋,以自罚而封斋。③圣行斋,如阿舒拉日、白拉台日、大杜阿宜日;纪念穆圣而封斋,如圣人登霄、圣纪等。开斋节后六天斋等,此等斋有回赐无罚罪。④可憎斋。一年四季不间断封斋视为可憎,须依据《古兰经》《圣训》确定封斋日时;斋戒上不允许私出“侯昆”。⑤犯禁斋。教法规定不允许封斋日,如斋月过的开斋日、古尔邦节三天,禁斋日不仅没有回赐而且获罪。
课,即“天课之功”,名称由阿拉伯语“宅卡台”译意,本意是“纯净”。属于财帛的功课,是课税,是命令。通过最低限度的课税,使你原本财帛纯净,是无条件的施散财物。以富裕财物百分之二点五的数量,财与物均此比例。
接收天课的标准:贫困者、无产者、管理天课者、心待感召者、无力赎身者、债务压身者、为主道工作者、旅费断绝者。
完纳天课需心诚意真,不思还报。接受者,需向真主感恩,而诚于主道。接受天课以亲者为佳,先亲后疏,邻舍继之,但不允许授以家人。
朝,即朝觐天房之功。天穆人常说“朝罕志”;“罕志”系阿语“朝觐”;在加上朝字便是回回话。沙特的麦加城是一座房子,名“克尔白(凯尔拜)”,是礼拜真主之处,先为人祖阿丹所属;后由易卜拉欣复建;先知穆罕默德圣人遵真主命令,确定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在中国西方,故中国穆斯林朝向克尔白的方向是西方。
“克尔白”既是礼拜朝向,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精神的中心。
教法规定,教历12月7日至13日是朝觐日,凡自由、成年、理智,且有经济能力者,一生中必须朝觐一次,是真主的命令。
朝觐的条件,朝觐者需保持“衣、身、语、为”四净。过程中有主命三件:①受戒;②驻阿拉法特山;③朝觐克尔白(天房)。朝觐天房要巡游克尔白七周,名“转托瓦夫”;疾步“塞发至麦尔卧”两山之间七趟;喝“赞木赞木泉水”,在先知易卜拉欣站立处礼感赞拜等。
其后是射石打鬼、宰牲、剪短发等。离开麦加需再次巡游克尔白,名曰“辞朝”。而后去麦地那城探望圣寺和圣墓,朝觐完毕。
朝觐不仅是一项庄重严肃的功修,而且受到主观约束,因此,天穆回族历史六百余年,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留学沙特国际伊斯兰大学的开始,方叩开朝觐的大门,迄今,已有近200人去朝觐,开创了朝觐历史的高峰。
附:朝觐人名录
与“天道五功”相对应的是“人道五典”,即以“孝、忠、善、义、慈”为人生道德核心。此五个方面均受教于《古兰经》《圣训》,并结合华夏民族伦理道德之范本,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之本。分作孝顺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邻友之道、博爱之道。
纵观天穆回族六百余年历史,行五典之德者无穷无尽,对这样的典例,天穆人一语概之“有教门”。限于篇幅,此内容从略。
六、独特的回回话
天穆回族民众使用一种在外界看来是十分特殊的语言,即“回回话”。
学者们认为,回回话产生于经堂教育(或寺院教育)。经堂教育使用的课本文字是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但学习者自幼使用的是汉语言。为了转译、理解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课本的需要,在用汉语讲述时,必然夹带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的音译、意译借词。这些外语的音译、意译借词,除了“说”之外,后来也用于“书面语言”,形成了新造的语汇。这些语汇在回回民族群体逐渐散开,便形成的独特回回话。
社会上流传几册名为《回回话》的册子,打开看,给人感觉似是而非。原因是整册内容是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的音译。这里把词汇当成语汇、语句,故然有失准确。打个比喻,“伊玛尼”是阿拉伯语“信仰”的单词,若认为是回回话就不妥当了。把这个单词放进语句中,便成了一句回回话,例如:伊玛尼在穆民男女是当然(此为经堂语),流向社会是:穆斯林(回回)必须要保守伊玛尼(此为回回话)。
再比如:“阿卜台思”是波斯语小净的意思,是个单词,波斯人直接说就是完整的语汇,但在回回人中这样说不知所指,于是借用汉语说出来大家就明白,如:洗阿卜台思,例句如“你洗阿卜台思了吗?”译过来:“你洗小净了吗”前边问话就是回回话,天穆回族民众保守这种类型的语言。
如果把类似的语言依次例出,可以单独出一本书,可用名《天穆人口中的回回话》。毫不夸张地说,经堂语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单词都可用作回回话。例如“朵子海(或音兼意两译之‘多罪海’)”。这个词汇是波斯语“火狱”之意。回回人借用这个词,再加入汉字,形成动宾组合。口语中“进朵子海”“下朵子海”。“进”和“下”系汉语,结合在一起就是回回话。
回回话中还有一些借用汉语词汇,如:①要为。例:真主的要为。意“真主所欲为也,要有即有,要无即无”。②白恩。例:按拉乎的白恩来在你上。意“真主特赐之恩惠降临给了你”。③口唤。例:真主的口唤到了。意“真主令你践行的事情到了”。
关于回回话的总结有两个原初版本:《回回馆译语》《回回馆杂字》。这两部著作所收的是汉——波斯语词汇和汉——阿拉伯语词汇,从实际内容看,波斯语词汇比重尤大,故可以说它是汉——波斯语对照表。
由于把回回话确定在“经堂教育”之后,一般认为回回话产生和使用年代在明末。有趣的是,作为一门学科,早在元朝既已兴办。据《元史》记载,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八月,开始设置“回回国字学”,属翰林院主管。曾撤销,又于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四月,再复“回回国子监官,以其文学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令依旧制,笃意领教。”
毫无疑问,元代的“回回国字学”是对回回语言的研究和教学。到了明代,为了同中亚、西亚穆斯林打交道,在其官方机构“四夷馆”和“会同馆”中设有回回馆,主要教习波斯语。有《回回馆译语》流传。内容系波斯语和汉语的分类词汇对照表。
《回回馆译语》有两种版本:“四夷馆本”和“会同馆本”。“会同馆本”的祖本产生于元代;“四夷馆本”则汇编于明代。如此看来,回回话早在元、明两朝既已成型,元朝时仅是雏形。
从历史学角度分析“回回话”,可以理解到回回民族初始阶段的语言状态,并且对于回回民族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的天穆村(穆家庄),做为回回民族的表征,回回话也带进这方土地。所以说,天穆的回回说了六百多年的回回话,其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因此,语言的独特性在相对宽阔的地域范围内显而易见。
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天穆回族民众常流露于口的话。
“者拿在”,是阿拉伯语“葬礼”之意,但天穆回回拒绝用“葬礼”这个词,举行葬礼则用“站者拿在”予以表示。有这样的例句:“下了主麻拜,我们给某某站了者拿在。”改成普通语言是“聚礼后,我们给某某举行葬礼。”
当然,发送亡人过程中,站者拿在仅是一部分,是核心部分。其他诸如“诵经、祈祷、向亡人告别”等等,这些是葬礼这个词汇涵盖不了的。
争论的时候有这样的例句:“你以为你聪明,你做的事说的话别人不懂,按拉乎台尔俩懂,你瞒得了人,还瞒得过主?”话语中的“按拉乎台尔俩”意为“至高无上的真主”。从中可以看出在天穆回回说出的话中,信仰要素占有一定的比重。
例句1:今儿属迷①了,邦达②一下来,就碰上你这个堵实颟③,得,今儿咱哪儿也不去,省得找白俩④。
义:今天倒霉,大清早碰见你这个冤家,得了,今天哪也不去了,免得遇见倒霉事。
注: &①属 &迷:“倒霉”或
“晦气”。
&达:晨礼拜,下拜时恰是“大清早”。“清早”,天光放亮。有的时候口语中叫“浸早”,属于语差。
③堵实颟:冤家。
&俩:灾难;倒霉的事情。
例句2:瞧这孩子多有法伊代①,谁看谁不伙实②。
义:瞧这孩子多受端详,谁见了谁不喜欢。
&①法伊代:这个词汇涵盖面相当广泛,日常口语多指相貌,是夸奖之意。在指老年人时,是说老人面庞有光亮,反馈老人操守好,品行端。若指儿童,含有受喜爱、令人喜欢的意思。一般情况,这个词汇含有:好处、益处等意。
&实:含有喜欢,引申为同意。
例句3:老人家具备太尔追慕①,像位筛海②,肯定有尔林③。
义:老人家令人敬重,像圣贤品级,肯定有学识。
&①太尔追慕:令人尊重,威严貌。
②筛&&&
&海:高品位的老人。
③尔&&&
&林:学识。
例句4:人短不了有个折扎不随意①,赶上没有乃随卜②份量,属迷③事就来了。
义:人难免遇上不顺心的事儿,要是没有好运气,倒霉事就来了。
注: &①折扎不随意:违背自己愿望。
&随卜:福分、运气。
③属&&&
迷:倒霉、晦气。
例句5:你呀,都有就是没有好乜帖①,不是歹猜②就是背谈③,早晚为主的④会罪刑你,让你现猪世⑤!
义:你呀,都有就是没有好的出发点(好心眼),不是猜疑就是背地里说坏话,早早晚晚真主会责罚你,让你出大丑,现大眼。
&①乜
&帖:心愿、心意、出发点。
&猜:猜忌。
&谈:背后说人。
④为主的:真主。
⑤现猪世:现眼出丑。
例句6:他可不是扎西来①,一肚子尔林②。
义:他决不是门外汉,满肚子知识。
注: &①扎西来:愚人、浅薄者、外行。此词虽是贬义,但可引作自谦。
&林:知识。
例句7:接济疑难①的人,是穆民②的义务,人家始终保持着③。
义:对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是有操守的回回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个人(或这个人)始终坚持那样做。
注: ①疑 &难:有困难。
&民:坚持信德功修的人。
③保持着:坚持不放貌。
例句8:这孩儿是①,痛顾他显出的是伊玛尼②的力量。
义:这孩子是个孤儿,照顾疼爱他是信德使然。
&①耶梯目:孤儿。
②伊玛尼:正信、信仰、信德。
例句9:这人受易布里厮①窝唆②,竟干受阿扎布③的事儿。
义:这人受恶魔的挑唆蛊惑,经常干受真主惩罚的事。
&①易布里厮:恶魔。
③阿扎布:责罚、惩处。
例句10:他讨嘿代①不清楚,遇到疑难②能不出卖伊玛尼③?
义:他对认拜独一的真主不明白,遇到难处,能不背叛信仰吗?
注:①讨嘿代:认拜独一的真主。
&难:困境、困难。
③伊玛尼:信仰、信德。
例句11:你都讨白①了,怎么还干哈儿拉目②的事儿。
义:你都向真主悔过了,怎么还干非法的事。
&①讨 &白
&:向真主忏悔。
②哈儿拉目:受禁止,引申“犯法”。
例句12:这个人注重行太格哇①,所以,人家举止行为就端庄②。
义:这个人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的行为举止就与众不同。
注: &①太格哇:严格要求。
&庄:行止有度。
例句13:看人家多好的随发台①,都归真(猫台、无常)②了,那模样像睡觉。
义:看人家多好的德行,都死亡了,跟睡着了似的。
注: &①随发台:德行。
②归真(猫台、无常):死亡。
例句14:这人的嗦唻台①不一般,显出伊玛尼②光亮。
义:这人的模样不一般,显示出信仰的光亮。
&①嗦唻台:模样、形象。
②伊玛尼:信仰。
例句15:人家竟散甩德盖①,乜帖②好。
义:这位(或那位)经常施舍,心眼好。
&①甩德盖:施舍。
&帖:心眼(含举意的意思)。
例句16:他呀,一辈子不懂拿乜帖①,人人皆知是个白黑来②。
释 &义:他这个人,一辈子都不懂得施舍,人人皆知他是个吝啬鬼。
注:& ①拿乜帖:施舍。
②白黑来:财迷、吝啬(吝啬鬼)。
例句17:你这个人白俩①大了,怎么沾不沾就动奈夫斯②!
义:你这个人祸患无穷,怎么动不动就发脾气!
①白&
俩:祸患、灾难。
②奈夫斯:欲望、暴躁。
例句18:您到天穆来,买克苏代①是嘛?
义:您到天穆来,目的是嘛?
注:& &①买克苏代:目的、原由。
例句19:这个人埋扎子①大了,就是不办正事。
义: 这个人太虚伪,爱献浅儿,正事一点也不办。
①埋扎子:虚伪、献殷勤。
例句20:素常啊,短不了憋玛尔儿①找上门来,别往心里去,该治就治。
义:素常有个头疼脑热是避免不了的,别太在意了,该治就去治。
①憋玛尔儿:“玛尔儿”是健康之意。“憋”是欠缺意,放在一起就是生病的意思。
例句21:顿亚①上有许多嘿儿克麦提②,我们参悟③不透。
义:世间有许多机密、奥妙,我们思索不明白。
①顿亚:人世间。
②嘿儿克麦提:哲理、机密等。
③参悟:思考、探索。
在天穆人的日常生活中,类似如上语言比比皆是,这些语言完全融汇天穆人的语言表达上。不过,也应承认,由于屡次的政治运动,这类语言也受到冲击。简单举个例子,大家都有见面互道赛俩目的习惯,文革疯狂岁月中,也不得不变成偷偷摸摸,那一阵,见面说赛俩目,不得不凑近对方,低低的声音向对方道“赛俩目”,而对方不得不趴在对方耳朵旁,回答赛俩目。当然,更多的人不敢说出声。那一段时间使用回回话都有一种担心,当时的光阴风声鹤啼,草木皆兵。由于回回话曾一度受到扼制,影响了语言的传播,甚至是保存,这也是目前在年轻一代人身上表现的语言颓废。
但是,回回话是不可根除的,天穆人的语境也无法被彻底破坏,这是天穆人根深蒂固的生活习俗所决定的。
除此类的回回话之外,还有一些词汇,甚至是单词的使用,也迥异于邻界各村,属于回回整体的民族语言,略举数例:
1、沐浴:不说“洗澡”,而是用“冲头”、“换水”、“做大净”、“做乌素里”。在问话中常说:“带水了吗?”就是指是否保持了大净。
2、屠宰:不说“杀”,只说“宰”。
3、肉食:“牛肉”就说“牛肉”,“羊肉”就说“羊肉”,绝对不单说一个“肉”字。
4、盛敛尸体的器具:称“经匣”或称“溜子”,其中分“水溜子”和“旱溜子”;绝不说“棺材”、“棺廓”。
5、对祖父的称谓:称“巴巴”,而不称“爷爷”。(对外祖父,一般称“老爷子”,也不称“爷爷”,少有人称“姥爷”。)
6、对父辈的称谓:“爸爸”、“妈妈”,不称“爹”、“娘”。不仅如此,对“伯父”、“伯母”的称谓,在过去保持“大伯(bāi)”、“大妈”,如果称“大爷”、“大娘”,就有失回民身份。目前外地回族村大部分保留这种称谓,而天穆人已然不太注重回回保留的这一语言称谓了。
7、对长辈称谓不允许直接用第二人称“你”,而是用“您”或“您了(读音是尼了)”。
8、逝世:忌说“死”。一般称“无常”;按计较,称谓是“归真”或“冒提”。
9、逝世的人:遗体的说法是“亡人”或“埋体”,忌说“尸体”、“死人”。
10、送葬:忌说“出殡”,而是说“发送”,连起来是:发送埋体。
11、请客:天穆人的语言是“待客”。
12、请阿訇:过去的说法是“请师傅”;口头上说法:“您请几位老师傅?”就是问请几位阿訇。
13、忌说“猪”字(除骂街外),遇到这个字时,一般说“狠贼尔”或说“黑牲口”。
14、请阿訇诵读古兰,赠送阿訇礼金,称“包经礼”,不直接用“钱”字。
15、去墓地探望坟墓:称“游坟”或“走坟”。
16、包裹亡人:称“穿可凡”或“穿凯凡”,不说“尸衣”,口头也有“穿布”的说法。
17、对于上门乞讨者,称作“跑门儿的”或者说“要乜帖的”。
18、对食品的统称是“托阿儿目”。
19、对牲口的称谓是“头口”,“喂牲口”是“喂头口”。
20、对责罚说“罪性”,如“为主的罪性你”即“真主责罚你”。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语言差别是回族的特性之一,系共性语言,这也是回族作为整体,其成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存在陌生感的原因。这也是回回话魅力之所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斯语字母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