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花?海棠无香 鲥鱼多刺无刺,几乎常年开花,花色粉红,叶柄及小枝条呈红色,种得好时花大重辫,反之花单辫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类之于生存环境有一种特殊的适应方式——塑造自然环境以适合人的需求和目的。
    人类种植蔷薇的历史很长,约有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的种植与欣赏过程中,人类与蔷薇协同发展,产生了很多与蔷薇有关的文学作品,绘画,雕刻,饰纹,标志,风俗,寓意,象征,传说等,这些构成了丰富的蔷薇文化,成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给蔷薇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
    在西方,蔷薇很早就被作为爱情和女性美的象征,并且与宗教的关系密切,从而形成了喜爱蔷薇的传统。许多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类似的象征。在中国蔷薇的角色远不如松、竹、梅、兰、菊等重要,但它还是被经常称赞的,特别是在汉唐时期管制不是那么严的时候,受到的称赞更多。毕竟美是不可抗拒的。
  1 中国历史上的蔷薇文化
  我国虽然有很久的栽培历史,但并未将蔷薇赋予神圣的意义,在中国传统中,它是一个纯美丽的角色。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蔷薇属植物的诗文。从这些诗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蔷薇属植物的栽培种类、规模,应用的范围,还了解到蔷薇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人们对蔷薇的态度和由蔷薇诗文而反映出的人们的心态。许多诗文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蔷薇本身的喜爱。如“托质依高架,攒花对小堂。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已从槐借叶,更与菊为裳”,“断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胭脂含笑脸,苏合?衣香”,“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还有人为它的这种纯美丽而无象征的角色抱怨:“攀折若无花底刺,岂教桃李独成蹊。”,“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难繁只夏初”。
  韩琦的诗《东厅月季》对月季花期长的性状作了描述同时点出了它受称赞的原因:
  牡丹殊绝委春风,露菊萧疏怨晚丛。
  何以此花荣艳足,四时常放浅深红。
  而苏辙的《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一诗对月季的萌枝力强、耐修剪、具旺盛的生命力及具芳香味等进行了如下描述:
  客背有芳丛,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厅斧,害意肯留枿。
  偶乘秋雨滋,胃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客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匝。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柳叶。
  蒽蒽独此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悬开敷,三嗅何忍折。
  苏轼等人对月季的花期等性状也有描述如:“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长春如雅女,飘摇倚轻颸”。此期间,不少词也提到蔷薇属的月季。如:舒亶的《一落索》一词道:
  “叶底枝头红小,天然窈窕,后园桃李漫成蹊,能占得春多少雪。不管专消霜晓,朱颜常好,平平若许醉花间,待拚了花间老。”
  以及格吴自牧撰写的《梦梁录》等。文学作品也记述了蔷薇属植物。明清以后有关蔷薇属植物的诗词及涉及到蔷薇属植物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现在,我们可以说:仅仅美丽就足够了,可是象征意义对我们的文化来讲实在太重要了,就事论事不是我们的传统。美丽也需要一层道德外套作铠甲,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因为缺少这层外套,蔷薇不少时候被作为另一种角色评价:“蔷薇野性难拘束,却过临家屋上红”,“莺声渐老柳飞絮,狂风吹落猩猩红”。贾岛的《题兴化园亭》: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更是将蔷薇比喻成得志小人。
  也许韬光养晦,含蓄隐忍,不事张扬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特点,像蔷薇这样太美丽而很耀眼的角色不受喜欢。不过,文人们的各种看法并不能完全影响民间对蔷薇的喜爱。蔷薇在我国的栽培种类很多,栽培范围也很广。民间也有很多关于蔷薇的动人传说。可以说蔷薇在我国受欢迎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美丽。
  2 西方历史上的蔷薇文化
  热爱蔷薇的传统深深根植于西方的文化当中。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宗教的,蔷薇都扮演了一个非同一般的角色。即使是“黑暗的中世纪”,蔷薇也没有被完全忘记。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强加给人们的禁锢被解除,喜欢蔷薇的风俗便很快复兴了。
    蔷薇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应用及意义
  没有哪种花像蔷薇这样牵动着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以及古代中亚人的心和历史。蔷薇将它们的传奇浪漫赋予伊甸园、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th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和古波斯的花园(the gardens of ancient
Persia),在那里,夜莺(nightingale)在歌唱,空中弥漫着突厥蔷薇丁香般的香气。蔷薇是阿佛洛狄特(希腊爱与美的女神)和快乐之神Dionysus的象征;它甚至被献给所有的女神。到了罗马时期,它成了维纳斯之花。从此,在古代的诗颂和吟游诗人的歌谣中,蔷薇代表女性的完美和爱的神秘。
  荷马(Homer)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有《伊利亚特》(Iliad)和《奥德塞》 (Odyssey)
流传。他是在希腊文学中第一个引述蔷薇的人。从这些,我们可得出结论,当时蔷薇在希腊已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可能广泛种植。
  Sappho,希腊著名的女诗人,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的Lesbos
岛上,第一次在诗文中推崇蔷薇。她称之为“花中女王”,这个称谓后来被广泛使用。
  到了公元500年,希腊的蔷薇栽培已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亚瑟王的宫廷诗人和乐师Pindar(520-447B.C.),曾经这样描写这个城市:
  紫罗兰甜甜的香味与阳光一道浸遍了整个城市,
  香气所及之处,蔷薇为额头加冕
  在蔷薇十分普遍的古罗马时期,人们甚至试图通过限制蔷薇的使用,以提高蔷薇的神圣性。
  Marcus Porcius Cato
是一位元老院议员和政治家,力图阻阻止罗马普遍的道德败坏。他认为蔷薇是荣誉的象征,但部分场合地使用会降低这种象征的价值。但他还是鼓励在每个私人的花园种植蔷薇,以满足对蔷薇的大量需求。
  在战争期间禁止带蔷薇花冠。第二次布匿(Punic)战争时期(公元前218-201年),一位借贷者Lucius
Flavius因为白天头戴蔷薇花冠被他立即送进监狱。
  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B.C.),著名的演说家和政治活动家,指责不忠的西西里总督Caius
Cornelius生活奢侈,特别是每当他在乡间旅行时总是坐在铺满蔷薇花瓣的凳子上,并且头戴蔷薇花环,更使人不能忍受的是他鼻子底下老挂着一个有蔷薇花瓣的嗅袋。
  在恺撒时期(63B.C.-14A.D),蔷薇仍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品,但很快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建一个私人蔷薇园成了一种习惯,这样即可闻到芳香又有足够的鲜切花。当蔷薇盛开时去Paestum度假成了一种时尚。人们的生活空间处处有蔷薇。蔷薇也被用在葬礼上,甚至为纪念死者确立了专门的蔷薇节。
  相传埃及女王Cleopatra曾在充满及膝深蔷薇花瓣的房间中欢迎她的情人马克·安托尼。不久以后,安托尼的国民战胜了女王,他们从埃及进口了成船的蔷薇花用于欢庆。罗马贵族用餐时,他们的客人被戴上蔷薇花环,用有着蔷薇香气的水沐浴,被奉上蔷薇布丁和蔷薇葡萄酒。在罗马,蔷薇最终成为耽于声色的象征,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也作为秘密的象征:罗马人用悬挂一支蔷薇来表明会谈是秘密的——这就是‘蔷薇下(sub
rosa)’一词的来源,在蔷薇下。随着基督教的兴起,蔷薇显现出不同的意义。白玫瑰成了圣母玛利亚的标志,石楠蔷薇被说成是从耶稣带有刺的蔷薇花冠而流出的血上长出的。
  蔷薇与宗教
  蔷薇和宗教的关系密切。基督教刚刚兴起时,蔷薇被作为奢侈和腐化的象征。但这种意义是不受欢迎的
,它也不可能去除人们对蔷薇的喜爱之情。最后到了公元5世纪或6世纪,教会明智地赋予蔷薇宗教上神圣的涵义:花中皇后。它成了神圣基督徒的标志,同时,也给予它悲伤的涵义:死去基督的代表,同时又是复活的象征。这一意义是永久的,此后再也没被改变过。白蔷薇有时作为死亡的信使,然而,如果它出现在判决书中则表明被指控者无辜。蔷薇不仅代表欢快还代表悲伤。中世纪时,许多诗文将圣母玛利亚说成是“无刺的蔷薇”。十一世纪后,许多哥特式教堂正厅的窗户用玫瑰环形装饰。这种教堂今天仍有好多。这样,蔷薇挟宗教力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回顾完蔷薇在历史上的沉浮,我们注意到它的兴盛与衰落与人们受到的管制的轻与重密切相关。我国两千多年对人的管制向来很严,个人的尊严不被重视,蔷薇也就一直处于一种不重要的角色。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蔷薇繁盛,中世纪时期衰落,近代又兴盛起来。蔷薇属花卉好象是个人权利受尊重程度的象征。
  3. 现代的蔷薇文化及应用
  现在,宗教因素渐渐淡去,蔷薇也越来越世俗化了,应用的范围更广,表达的意义更多,但表示美与爱情的意义仍是最基本的。如:
  红蔷薇表示爱情;
  洋红色蔷薇表示悲伤和悼念;
  粉红色蔷薇表示年轻和美丽;
  黄蔷薇表示嫉妒,沉默和不忠;
  白蔷薇表示纯真和纯洁。
  许多西方国家将蔷薇属植物定为自己的国花。如:保加利亚:玫瑰;罗马尼亚:白蔷薇;卢森堡:玫瑰;英国:红玫瑰;美国:月季为国花之一种。
  20世纪以来,西风东渐,许多早期留学欧美的学者带回现代科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蔷薇时尚,并且留下了不少佳话。今天,蔷薇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并时常被赋予多种意义。1984年,刚打开国门不久的中国发行了一套《T·93月季花》的邮票,共六枚。图案均为我国培育出的月季品种。1997年,我国与新西兰联合发行一套蔷薇特种邮票,共两枚:一枚为中国玫瑰,另一枚为新西兰月季,用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如今,我国的不少城市将蔷薇定为市花,如:北京,天津,青岛,威海,佳木斯,沈阳,大连,阜新,邯郸,承德,沧州,淮阴,蚌埠,鹰潭,安庆,阜阳,芜湖,淮阴,衡阳,拉萨,兰州,银川,郑州,平顶山,等等。这表明,人们对蔷薇的喜爱很普遍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人们与蔷薇植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蔷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蔷薇文化的内涵也更加丰富。
    当前蔷薇被广泛用于美化环境。蔷薇属植物从微型月季到高大的藤本、灌木月季,范围广泛,开花期长,花色艳丽丰富,有的还有香味,非常适合美化环境。蔷薇植物可用于侧面花坛、岛状花坛、镶边花坛、混栽花坛、布置岩石、作绿篱、月季树、地被月季、藤本月季、微型月季、月季盆景等,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培育适宜城市气候,耐污染,管理粗放,四季开花的品种。此外建有许多蔷薇园。这些蔷薇园不仅是旅游观光的景点,也是试验、学习和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所。
    除花外,蔷薇属植物的芳香油被广泛生产和应用。用玫瑰熏茶、泡酒、制蜜饯,晒干藏之香可经年不减,已为我国古人广泛应用。我国些著名的玫瑰产地,栽培历史悠久,如山东平阴栽培玫瑰已有600年,北京妙峰山生产玫瑰500多年,甘肃永登县自清朝道光年间栽培,至今也有200年历史。保加利亚是世界玫瑰油的生产中心,数量多,质量好,出口的玫瑰油一度占国际市场的80%。法国的香料工业早已闻名于世,格拉斯是盛产提炼香精玫瑰花的国际著名花都,每年生产和加工30万千克玫瑰花,其主要品种是百叶蔷薇(R.centifolia)。世界上产玫瑰油较多的国家还有摩洛哥、土耳其等。我国通过一些野生植物开发,并培育出专用的芳香用蔷薇,提高栽培技术,建立一批生产基地,既可以增加种植地区农户的收入,也可为加工业提供原料。
    许多蔷薇还用于食品加工。过去多用于生产玫瑰酱、玫瑰酒、黄油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后人们将用月季花生产更多的保健食品或者用来做菜。
  用玫瑰花瓣干燥(基本要求不变色),用压制干标本的方法,做成精致的工艺品,既可以培养艺术水平、休闲和陶冶情操,也可馈赠亲友,表达一分心意。
  大量资料表明,蔷薇属植物能减轻或治疗多种疾病,以前经常用于治疗眼、耳、口的炎症,治疗胃痛、头痛、牙痛,治愈伤口、溃疡、失眠症以及使精神病患者头脑清醒。但大多用于草药中,以后通过有效成分的分离、专用品种的培育和生产基地的建立,蔷薇属有望成为新的药物资源,造福人类。
  此时,蔷薇不再仅仅是感悟人生的寄托,还是充实人生的源泉了.
蔷薇属植物广布在整个北半球。尽管对它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及演化路线不太清楚,但化石证据显示,在1200万年到1500万年前蔷薇属植物就已经存在了。在蔷薇独自美丽几千万年后的三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个人和它相遇了。或许看中了它的花,或许它的刺,或许它的藤,反正这个人把蔷薇带回了家。这样,一段三千多年激动人心的历史开始了。当时,他不会想到这样一种花卉会有如此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不会想到它将来会有如此多的新品种被育出,不会想到它被赋予如此多的象征意义,更不会想到它对人类的文化影响至深,以至到了宗教和世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 蔷薇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蔷薇科在被子植物中是一个较大的家族。根据化石记载,蔷薇科植物起源于第三纪,从3800万年前的始新世后期(如绣线菊属和李属)到1200万年前中新世后期(如山楂属、苹果属、蔷薇属)均陆续有化石发现。在更早的地质年代里,也发现了一些很类似蔷薇的化石,但不能确定它就是蔷薇。蔷薇科植物花粉在渐新世(2600万年-3800万年前)以后各地均有发现。这样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家族,过去如何繁衍发展,各国植物学家有不同看法。蔷薇科被分为四个亚科: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蔷薇亚科(Rosoideae)、李亚科(Prunoideae)、苹果亚科(Maloideae)。目前一般把绣线菊亚科放在本科之首,而把苹果亚科放在全科之后。
  其中蔷薇亚科包括种类最多,分化也比较复杂,全世界约分为9族49属,其中各族我国均产。蔷薇属属于该亚科的蔷薇族(Roseae)。一般是按照各族、属的主要性状及其形成过程推演各属在演化系列上的地位:
  花托:本亚科中各属花托变化很大,在鸡麻族、棣棠族和蚊子草族的各属均具平坦或微凹的花托,而在委陵菜族各属和悬钩子族的花托均具有微凹或圆锥形花托其中有些属在成熟时变为肉质,稍微膨大;更进一步发展花托成为壶形或管状,在蔷薇属花托成熟时变为肉质,其中多数心皮分离;而在地榆族各属的花托成壶形包围于瘦果之外永不脱落,显然后者比前者更为特化。
  心皮:本亚科中各属心皮数目变异较大,如鸡麻属、棣棠属和蚊子草属的心皮(4)5-10(-15),而地榆族各属则简化为1,心皮排列情况与绣线菊亚科各属比较近似,但在悬钩子属、蔷薇属以及委陵菜族各属的心皮均多数,应系高度发展的结果。每一心皮中胚珠的数目,,除鸡麻属、蚊子草属和悬钩子属具2胚珠外,其余各属仅具1胚珠;胚珠多数直生,少数下垂。
    花序:在本亚科各属中,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均具备,有时在同一属中可以出现数种类型的花序,如蔷薇属有单花,有伞房花序,也有圆锥花序;悬钩子属有单花,有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最特殊者为地榆属,花序不发达,但花朵密集成穗状或头状花序,同样也可起到促进虫媒的作用。
  综合各点特征可以认为蔷薇属在本亚科中属于稍进化一些的类群。它与山莓草属、地蔷薇属、草莓属、蛇莓属委陵菜属和蚊子草属有稍近一些的共同祖先,其中蚊子草属是较原始的类群。蔷薇科植物在全部被子植物进化系统中,似乎处于初级到中级的阶段,植物体各部分均正在变化发展。
  蔷薇属植物广布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栽培用于观赏和其他应用。在栽培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新的品种,甚至新种。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演化和人工选择的灿烂成果。下一部分将叙述这一段过程。
  2. 蔷薇属植物园艺化的过程
  由于蔷薇属植物分布较广,并且有刺、有些是藤本或蔓生、果实可食等原因,人类早期就有蔷薇栽培。主要用途可能是做篱笆,后来才开始用于赏花。
    在该属植物园艺化的早期,由于交流不便,东西方有一个缓慢而漫长的独立发展过程。自16世纪后,双方交流增多,特别是18世纪末,中国蔷薇属植物的引入,使得西方的蔷薇园艺化工作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短时间内大量倍受欢迎的新品种产生,展现了人类育种史上叹为观止的一幕。
  2.1. 早期西方蔷薇的发展
  蔷薇很早就极受人们欢迎,几乎每个北半球国家都有饰有蔷薇图案的硬币、铠甲、旗帜、印章、绘画和石刻。在这一阶段,西方蔷薇的种类不多,颜色不丰富,也缺乏常年开花的种类,但是它在西方文化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2.1.1. 古代西方的蔷薇(至公元500年前)
  此阶段很少有单独关于蔷薇的文字记载,我们很多的资料是通过石头上的历史描述、纪念铭文、壁画、古代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硬币和出土文物而得到的。很多与当时的文化密切相关,有些内容会在第四部分做重点描述。
    古代波斯
证据表明,波斯人当时已经掌握了提取蔷薇水和玫瑰油的技术,这样他们就一定首先掌握了蔷薇栽培技术。当时有记录说伊朗东北部,特别是masenderan周边一带有大量很香的蔷薇种植。这一地区可能是欧洲庭院蔷薇的摇篮,蔷薇从这里,穿过中东到达希腊和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克里特岛(Crete) 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爵士(Sir Athur
Evans)在诺萨斯(Knossos)发现了最古老的关于蔷薇的证据。这就是著名‘蓝鸟壁画’,
这幅壁画大约绘于公元前1700年。上面有多种花。阿瑟·伊文思爵士这样描述这幅壁画:
    ......左方,在古代艺术品中第一次显示出了蔷薇灌丛,部分是深红的背景,部分是白色的背景,另外同种植物盘绕的小枝从石壁上方垂下。这些蔷薇花是金黄色的,上有深红色斑点。艺术家把花画成了6瓣而不是5瓣,减少了叶片的数目,只画了3片,好象草莓。
  考古学家们和植物学家们对这幅出于公元前17世纪的蔷薇画,给予了很大关注。这的确是一个困惑。黄色的花青绿色的叶子看起来象Rosa
persica,但是花瓣和小叶的数目却不相符。一些植物学家认为它是Rosa
gallica,被艺术地加工和简化了。Mobius(1933)仔细地查看了伊文思关于米诺斯人(Minoan)绘画的描述,认为这种生境,这种花,这种芽,花瓣上红色的斑点,中间许多黄色的花药和清晰可见的刺是蔷薇的特征,可能是克里特岛(Crete)岛野生的Rosa
canina或R. dumetorum。
Hurst对这幅壁画做了更多的分析。作为一名考古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专家,她指出发生于公元前1450年的大地震弄碎了这些壁画,碎片被具有很少的知识但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保存起来。壁画碎片间的空隙被不是专家的人重绘。新的外观比原作更抽象化,新颜色总体上比褪色达3500年之久的原作更亮丽。
Hurst在1964年第一次参观克里特岛(Crete)岛时,观察到壁画上的蔷薇即不是棕色也不是黄色,而是一种粉红色。她的丈夫早些时候曾鉴定过这些蔷薇,当他在英国伊文思那里看到它们时,认为是Rosa
sancta(=R. richardii), 即亚述和埃及的‘神圣蔷薇’。
  壁画上只有一朵是原作中的蔷薇(见图20),其它的都是在复原时重画上去的。然而这朵蔷薇的颜色是淡淡的品红色。有5个花瓣,看起来像其它的蔷薇。当伊文思说花呈一种美丽的金黄色时不是指我们今天见到的金黄色,而是毫无疑问地暗示重画上的蔷薇被给了一种金黄色的光彩。那只蓝鸟的头也是后来根据想象加上去的。
  总地来说,Rona Hurst认为壁画上显示了最早的蔷薇图片。原图上是淡品红色的,有5个花瓣,可能是Rosa richardii
(=R.sancta)或Rosa gallica。这块壁画曾被地震破坏过,后来碎片是否被正确地重组起来是个很大的疑问。包括Mobius
在内的植物学家们所说的都是指修复后壁画上的蔷薇,而非原壁画上的。
  关于这幅壁画的种种疑问,现仍在讨论。但无论怎样,在公元前1700多年前,蔷薇就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伊文思还找到了类似茶杯把的陶器的碎片,外面绘有叶形图案,细枝带有5-7片叶。尽管既缺花又缺刺,它们还是被伊文思作为蔷薇来描述。
  古希腊 公元前12世纪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就有蔷薇的记录,荷马(Homer)(公元前9世纪)在他的著作中也有蔷薇的描写。这样,我们可以猜想,当时的希腊,蔷薇已经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可能广泛栽培。
  ‘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记录过栽培在国王花园中的具有60片花瓣的蔷薇。具考证它可能是重瓣的Rosa
gallica或Rosa alba。这两个种当时在希腊都有。
  西奥弗拉斯塔(Theophrastus)(372-287B.C.),被称作‘植物学之父’。他提出了两种类型的蔷薇的清晰区分,一类是rhodon
:具双花的蔷薇,另一类是kynosbaton:狗蔷薇、Rosa
canina、和它们的一些变型。Midas国王的蔷薇园好象位于靠近Pangaeus山的地方。其中一些蔷薇非常类似Rosa
gallica或它的双重类型(double
forms)。看到西奥弗拉斯塔(Theophrastus)和后来的普林尼(Pliny)写的百瓣蔷薇时,我们误认为它是今天的百叶蔷薇。其实百叶蔷薇是一个复杂的杂交种,它直到16世纪才在荷兰培育出来。
  古希腊人十分欣赏蔷薇高雅完美的花。但城中只有很少的地方供用于私家蔷薇园。街道很窄,富人们在紧临街的房屋后面建造了花园,这样从起居室中即可看到花园中的百合、紫罗兰、蔷薇和其它的花。那时,人们相信花香可以使人们保持健康。也有一些花园,种植着花很漂亮植株很小的蔷薇,这些蔷薇常用于盆载。这样,盆载蔷薇的培育开始了。这些是从西奥弗拉斯塔(Theophrastus)
的记录中得知的。
  西奥弗拉斯塔(Theophrastus)是一位非常敏锐的观察者。他曾这样描述过蔷薇:
  “蔷薇有不同的花瓣,一些是5片,还有一些是12或20片,少数甚至达上百片。它们在颜色、香气的甜味方面也是不同的。一些较粗,并且大花芳香蔷薇的花萼较为粗糙。最甜的蔷薇来自昔兰尼(Cyrene)。”
  他还写到,蔷薇花色有红的、粉红的、白色的。他认为特别香的蔷薇应该是Rosa
damascena,但不清楚他指的昔兰尼蔷薇是什么。昔兰尼(Cyrene)公元前7世纪时是希腊的殖民地,位于北非。它是后来的Cyrenaica,那一地区在今天的班加西(利比亚港市Benghazi)周围。
  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希腊栽培的蔷薇种类很多,并且,蔷薇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古罗马 
罗马的蔷薇很早就很普遍。它是被北非、西西里和西班牙的希腊定居者们引入的。好象蔷薇也被希腊旅行者带到高卢和英格兰。
  老普林尼(Pliny)写过一部37卷的《自然史》,这部书的21卷第10章是关于蔷薇的。经过许多植物学家的努力,确定了他提到过的种,现分列如下:
  The Rose of Praeneste: Rosa gallica
  The Rose of Campania: Rosa alba
  The rose of miletus   R.gallica
  The rose of Trachys   R. damascena
  The rose of Cyrene   R. moschata?
  The rose of Pangaeus:  R. gallica
  Coromiola      R.alba
  Spineola      R. pimpinellifolia var. myriacantha
  The "Hundred-petaled Rose"  R. damascena
  Graecula    R. canina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书中至少提到了6个种。
  2.1.2. 中世纪时的蔷薇(约公元500-1500年)
    这一时期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对蔷薇来讲也是“黑暗的”一段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文化的消失,喜欢蔷薇的风气也到了尽头。整整几个世纪很少有蔷薇的记录。但是蔷薇仍然存在着,尽管远远不如从前昌盛,并且栽培和育种技术在发展,各种因素在积累,只要条件合适,蔷薇的栽培和育种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欧洲蔷薇栽培的衰落和缓慢恢复
  此时,只有法国有一些蔷薇的记录。在当时的法国,只有为数不多的修道院的花园种植蔷薇,几乎没有私人花园种植,并且蔷薇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直到Charlemagne(742-814)时期,蔷薇才开始出现在官方花园里。此时,蔷薇和百合的种植稍稍多了一些,但没有确切的资料,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样种类的蔷薇。但极有可能只有法国蔷薇(R.
gallica),偶尔还有白蔷薇(R. alba)。
  除了修道院和官方的花园外,封建领主也种植一些。刚开始时用作篱笆,后来才有了欣赏和装饰的功能。当时蔷薇很贵并且很神秘,不容易买到。一位女修道院院长Blessed
Hildegarde,
在两本关于药用植物的书中提到了蔷薇,她认为蔷薇有药用功能。到了1200年以后,蔷薇才慢慢多了起来。路易六世时期(),所有的人都可以种植蔷薇,但他们必须在每年的一月6日交纳三个蔷薇花环和一篮子蔷薇花给他们的地方行政主管,以用于Ascension
日的玫瑰水的准备。
  到十四世纪时,法国的蔷薇种植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并且广泛用于装饰。一些城市在蔷薇种植方面受益颇多,如法国的Rouen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意大利作家Crescentius, 曾经在《Agricult
Ura》(1307)书中提到红色和白色蔷薇,这可能是今天的R. gallica 和R.
alba。一些绘画和建筑装饰也证明从1340年到16世纪末,有大量的蔷薇种植,一些新的品种也被培育出来。
  蔷薇和早期植物学家
  尽管资料有点少,还是可以确定这些植物学之父们种植了多少植物。很多情况下,很难确定蔷薇的种类,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人画出来的,而仅根据这些画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他们得到的许多蔷薇没有名字,所以他们就第一次给这些植物命了名。书中那些植物的画很漂亮,但彼此非常相似,可能从一本书照抄到另一本书。年间出版的文字描述倒是给出了蔷薇清晰一些的图案,这样可以试着猜测那时种有什么蔷薇。
  在Leonard Fuchs()写的40部书中,只有《New
Kreuterbuch(1543)》流传到今天。它是早期植物学文献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书。Fuchs说“蔷薇有两种起源,是指从种子和从野生状态。可以在花园中用种子繁殖的是开红花和白花的种类,单或双。野外也有很多,很容易得到。蔷薇是春天开花很晚的植物。”书中还有很美的两幅图,显示了两个单花种类和一些双花种类,两者都显示了5片小叶。
  Bergzabern 的Jakob Theodor
()提到了3000个植物的种和变种,其中做了2400个插图。其中有11种蔷薇的插图,它们是:
  Rosa alba (R.alba semiplena)
  R. rubra (R.gallica)
  R. Provincialis Major (R.centifolia)
  R. provincialis minor (R. centifolia)
  R. sine spinis (R. francofurtana)
  R. muscata alba (R. moschata?? White and single)
  R. lutea (R. foetida)
  R. eglenteria(R.pimpinellifolia)
  R.sylvestris (R. canina)
  R. arvina(R. arvensis)
  Arras的Charles de l‘Ecluse(Clusius)(),1583年写到荷兰有Rosa
batavica(R. centifolia)。他从匈牙利一直旅行到土耳其边境,在那里他带回荷兰两种蔷薇Rosa foetida
Rosa hemisphaerica。他还写到,在Hans Fugger‘s 花园中有不少于775株蔷薇灌丛以及Georg von
Fugger最早栽培苔蔷薇。
  英国国王James I的宫廷植物学家Matthias de
l‘Obel()在1576年出版了《Plantarum seu Stirpium
Icones》。他描述并图示了Rosa centifolia, R. gallica, R. canina, R.
cinnamomea, R. eglanteria, R. spinosissima, R.foetida 和R. moschata
的三种类型。不知道他是从那里得知的这些蔷薇,比如,为什么他忽略了早已广为人知R. alba和R. damascena? R.
moschata的三种类型的插图也不足以彼此区分,并且他好象混淆了R. moschata和R. arvensis,
前一种蔷薇在欧洲被称作“European Musk Rose”是人所共知的。
  Basel 的Caspar Bauhin(), 也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在《Pinas theatri
botanici》一书中描述了600种植物。其中19种野生蔷薇,17种他知道的栽培蔷薇。他还是第一个提到R.
arvensis的人。
  是John Parkinson(1569——1629),伦敦传教士(Apothecary of
London),在他的《Paradisus
terrestris》中,第一次提供了英国花园中蔷薇种类多样的真实信息。他详细描述了不少于24种,并且按编年顺序介绍了它们的引种情况。这是中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蔷薇的著作。
  最后一本要提到的是Regensburg的J. W.
Weinmann(),他是一名传教士,写有《Phytanthozaiconographia》一书。这部四卷的书有1000幅插图,包括了一些蔷薇。但其中没有一种和现代R.
centifolia相似。我们可以知道,在那时荷兰,他不知道它,蔷薇也没有进入他的视野。
  说在中世纪蔷薇扮演了一个二等的角色,让人很难理解。当我们仔细研究一些花园的植物名录后,就可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在Sweeritius‘
Florilegium(1612)中,记录了32种郁金香,39种银莲花,44种风信子, 只有9种蔷薇。
  在法国,这种情况更明显。路易14Versailles的首席园艺家Jean de la Quintinie(),
在《Instructions pour les jardin fruitiers et potagers》中,列出了77种银莲花,
225种 康乃新, 437种郁金香 只有14种蔷薇。
  这一时期,除了荷兰百叶蔷薇有所发展外,直到连续开花的中国蔷薇引入前,情况没有根本改变。
  2.2. 早期中国蔷薇的发展
  中国有悠久的蔷薇栽培史。根据K.
Krussmann的《Roses》记载,在夏朝之前就有栽培蔷薇的传说(Chin-Nun,B.C)。有关蔷薇科植物的确切记载,最早见于距今年前西周至春秋时期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周南·何彼 矣》中有:“何彼襛矣?唐棣之华”的诗句诗中将出嫁公主比做唐棣花。《小雅·棠棣》中有:“棠棣之华,鄂棣之华、鄂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将棠棣比做兄弟间的和睦相处。
  至西汉时方始有蔷薇属植物的记录。根据文献证明,在汉武帝时代,上林苑中栽培有蔷薇。根据《贾氏说林》记载:汉武帝与丽娟在园中赏花,时蔷薇始开,态若含笑。汉武帝叹曰:“此花绝胜佳人笑也。”丽娟戏问:“笑可买乎?”武帝说:“可。”丽娟便取黄金百斤,作为买笑钱,以尽武帝一日之欢。“买笑花”从此便成了蔷薇的别称。玫瑰的栽培也很早。根据《西京杂记》记载,上林苑中,也培有玫瑰树,说明我国栽培玫瑰至迟始于西汉。
  在魏时,吴普所著的《神农本草》中,记载有木香花(Rosa. banksiae)。
  梁代《寰宇记》中记载:“梁元帝(552-554)竹林堂中,多种蔷薇”,并已有康家四出蔷薇,白马寺蔷薇和长沙子叶蔷薇等品种。
  五代时,还可能与古波斯(大食)有过蔷薇交流,《全芳备祖》载:“蔷薇红色,大食国花露也。五代时藩使蒲河散以十五瓶效贡,厥后罕有至者。”
  唐朝(618-905)年间,蔷薇栽培更为普遍,如李白(701-762)、储光曦(707-760)、白居易(772-846)、杜牧(803-852)、李商隐(813-858)等著名诗人都有咏蔷薇的诗篇。李德裕《平泉草木记》中记载:“已末岁得会稽之百叶蔷薇,又得稽山之重台蔷薇”,说明这些重瓣蔷薇是由今浙江一带移到北方的。
  北宋时,宋祁著《益部方物略记》,最早提到了蔷薇属中的月季花:“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发,十二月辄一开,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
  鄞江周师厚撰写的《洛阳花木记》,描写刺花37种,其中涉及到的蔷薇种类有:倒提黄蔷薇、千叶白蔷薇、蔷薇(单叶)、二色蔷薇、卢川宝相、黄宝相、单叶宝相、黄蔷薇等11中之多。另有其他蔷薇属植物:千叶月季(粉红)、黄月季、深红月季、玫瑰、穿心玫瑰、黄玫瑰、木香花等7种。
  宋朝时,蔷薇植物盛栽于洛阳、山东、两淮、苏州、扬州等地,品种渐多。仅在洛阳就有“银红牡丹”、“蓝田碧玉”等40多个品种。此时有一些蔷薇的绘画(见图),据考证这是茶香蔷薇。并且中国人知道这些蔷薇比这些画要早得多。(在(Ch‘iu
Huang Peng Ts‘ao)1406年出的《Famine
Hebal》一书中,有金樱子一图和相关文字说明。(见图)这种植物现被认为是Rosa laevigata。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玫瑰花,类蔷薇,紫艳馥郁,宋时,宫院多采之,
杂脑柱以为香囊,芬茵袅袅不绝,故又名徘徊花。”说明宋朝时已经懂得利用玫瑰做香料。
  南北朝时期就有大量的诗文描写蔷薇。谢眺写有最早的《咏蔷薇》,
  低枝讵胜叶,轻香幸自通。
  发萼初攒紫,余采尚绯红。
  新花对白日,故蕊逐行风。
  参差不俱曜,谁肯盼薇丛?
  说明蔷薇叶茂枝长而柔软,花初开时色深,花谢时色稍淡,新花、老花逐渐开放,持续较长的花期,而且还有轻香等特征。
  梁元帝萧绎特别喜爱蔷薇,他写有《看蔷薇》一诗,描写了宫廷倡女在蔷薇丛中嬉戏的欢快景象。柳恽有一首描写蔷薇的诗:
  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
  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春闺不能静,开匣理明妃。
  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
  或问好音度,时见衔泥归。
  且对清酤湛,其余任是非。
  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人,写下了很多以蔷薇、月季、玫瑰、木香、酴釄等为主题的诗篇。这些诗篇准确地描述了蔷薇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开花习性。例如:
  宋朝杨万里的《月季花》写到: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同样还是杨万里还写了《红玫瑰》一诗: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
  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深浅红。
  风流各自胭脂格,雨露何私造化工。
  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唐朝邵楚苌有《题马侍中木香亭》一诗:
  春日迟迟木香阁,窈窕佳人褰绣幕。
  淋漓玉露滴紫蕤,绵蛮黄鸟窥朱萼。
  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
  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这些诗文反映了唐宋朝栽培蔷薇的盛况。从这些诗词我们还可以知道,当时栽培的蔷薇属的种类已经很多,如:蔷薇、十姊妹花、月季花、玫瑰、酴釄等,并且意识到了它们形态的相似。同时,这些大量的诗文还丰富了我国的蔷薇文化。当然,在中国蔷薇的角色不如牡丹和兰花那么重要。在中国东方的日本也是一样的,尽管也有大量的蔷薇栽培,但樱花还是远比蔷薇重要。
  可以肯定的是,蔷薇在中国至少栽培了2000年。那时,通过筛选或杂交,一些特别漂亮的品种已经产生,如蔷薇,月季花,玫瑰等,并且有了很多的栽培品种。到了19世纪早期,它们被引到欧洲。许多蔷薇种类在中国的花园中种植了几个世纪后才被西方知晓。
  2.3. 东西方蔷薇的交流及蔷薇的发展
  这一部分将叙述中国明清时期蔷薇栽培的情况和中国蔷薇输入西方的历史过程以及20世纪早期的一些蔷薇发展的事件。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一些蔷薇种类和西方的种类的杂交,也就是,中国蔷薇引入西方,促使了蔷薇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
  2.3.1.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素有“园林之母”之称,是一个很重要的园艺植物起源中心。蔷薇属植物共有200多种,中国分布有80多种。在园艺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约有15种,其中10种原产中国。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蔷薇在园艺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明朝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把蔷薇属植物,分为蔷薇、玫瑰、刺蘼、月季、木香5类记载。王象晋又在蔷薇中列举约20种不同的类型。他说:“(墙薇)开时连春接夏,清馥可人,结屏甚佳。别有野蔷薇,号野客、雪白、粉红,香更郁烈。……他如宝相、金钵盂、佛见笑、七姊妹、十姊妹,体态相类,种法亦同。又有一种,花应月圆缺。”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在400年前(《二如亭群芳谱》在1640年出版),中国的蔷薇品种已相当丰富。其中蔷薇、月季、玫瑰现在被称为中国蔷薇三姐妹。茶香月季在现代品系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关于现代月季品种我们将对其做重点叙述。
  几个重要的中国种类——野蔷薇、玫瑰、月季花以及茶香月季
    蔷薇 
16世纪出版的《本草纲目》第十八卷中,有‘墙蘼’条,注解中指出即‘蔷蘼’或‘墙薇’,释名为‘蔷薇’。李时珍认为“此草蔓柔蘼,依墙而生,故名蔷蘼”。显然说明它是蔓性藤本,能沿墙依附生长。17世纪出版的《花镜》卷五中也有蔷薇条,记述比较详细,说明它是藤本、青茎、多刺、叶尖小而繁,一枝开五六朵花,花色有深红、浅红、黄、白等,单瓣、重瓣均有。同一世纪出版稍早的《群芳谱》一书中,在墙薇一条中介绍了几个品种,如五色墙薇、黄墙薇、朱千蔷薇、荷花蔷薇、刺梅堆、淡黄蔷薇、鹅黄蔷薇、白蔷薇和紫色、黑色、内红(白花红心)、粉红等多种,如今常见的七姊妹(十姊妹)该书也有记载,但不少品种(变种)今已失传了。
  到了20世纪,大量植物的归属已有了科学的分类,Alfred Rehder
()曾整理了大量的乔灌木资料,在1927年发表了《栽培乔灌木手册》,这本书中就有中国的蔷薇,并曾由C. P.
Thunberg()定名为Rosa multiflora
Thunb.。1985年我国《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七卷问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蔷薇的形态,俞德浚教授将它定名为‘野蔷薇’。不能说我国古代的蔷薇就是野蔷薇,可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肯定在当时‘蔷薇’指陈范围之内。它的主要特征为:蔓性灌木,;小枝圆柱形,通常无毛,有短、粗稍弯曲的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2.5厘米,宽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尖锐单锯齿,稀混有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叶轴有柔毛或无毛,有散生腺毛;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边缘有或无腺毛。花多朵,排成圆锥状花序,花梗长1.5-2.5厘米,无毛或有腺毛,有时基部有篦齿状小苞片;花直径1.5-2厘米,萼片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外面无毛,内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结合成束,无毛,比雄蕊长。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无毛,萼片脱落。我国常见的白玉堂、七姊妹、粉团蔷薇,都是它的变种。
  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所谓“现代月季”(modern rose
)是蔷薇类家族中观赏价值最高的一大批新的杂交品种,其中一部分是藤本月季,包括春季开花和四季开花的许多大花品种,还有丰花月季(Floribunda
Roses)、藤蔓蔷薇(Climbing roses)、矮罐蔷薇(Polyantha
roses)。这三大类中枝条蔓性与多花性,或多或少都因为祖先曾与野蔷薇杂交过。
    月季花 现在常说的月季,明代以前称为月季花,跟蔷薇花与蔷薇,玫瑰花与玫瑰,杜鹃花与杜鹃一样,无形中被简化了。
  最早记录有月季花的书是宋代的《益部方物略记》。近400年中提到月季或月季花的名著,有明代高濂的《草花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王象晋的《群芳谱》,这些书中都称为月季花;清代陈淏子的《花镜》,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才简称月季。所以月季一名流传至今,有300年的历史。
  宋、明、清代的著作或诗词,其中描绘叙述的月季(月季花),一般都有花期长和颜色有深浅变化的特点。如:
  刘绘:“红苞逐月开”
  杨万里:“此花无日不春风”
  韩琦:“四时常放深浅红”
  刘绘:“能斗霜前菊,还迎雪里梅”
  徐积:“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根据文字记载,估计栽培的历史已在前年以上。经过人工的选育,花由单瓣渐变为重瓣,花色有了深浅的变化,植株有高矮的差异,品种逐渐多起来了。月季花引种到欧洲的确切年份不详。McFarland
说是1759年,Alfred Rehder 和
Thomas认为上1768年,Ascherson和Park断定是18世纪末。
  月季花在欧洲一直被称为‘China rose’或‘Bengal
rose’。早在10世纪欧洲人就看到过中国画上的月季,16世纪一位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A.
Bronzino,画了一张丘比特的画像,手中拿着粉色月季花。经过C. C.
Hurst考证,认为16世纪在意大利已经种植这个的月季花了。约1733年荷兰植物学家Gronovius得到一份红色月季花的干标本,并加以形态描述,1768年经荷兰的N.
J. Jacquin()核定后公布,命名月季花为Rosa chinensis
Jacq.。1885年,Augustine Henry()发现了单瓣野生月季花。
  月季花的形态特征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粗短的钩状皮刺或无刺。幼稍嫩叶常带红色,并有光泽。复叶以3-5片小叶组成,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花重瓣至半重瓣,花朵较小,粉红色或紫红色;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新稍顶端开花,花枝有长有短,多纤细而下垂;花朵有单生的,也有数朵成总状花序的。花期4-9月,果期6-11月。
  月季花到了欧洲,它显赫的特点如花期不断和真正的红色,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的西行路线是:由广州的花地苗圃到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一部分到了林奈标本馆,一部分到了荷兰赖登植物园(Leden
Garden),另一批由加尔各答传到英国和法国(1789),同年英国邱园也开始由荷兰引入。1800年它的变种引种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的查尔斯敦(Charleston),那时已开始有蔓性的月季出现了。
  中国的月季花连续开花的习性,称花期重现性(recurrent blooming
habit)。这个特性为世界上最受宠爱的“现代月季”提供了基本依据。
    玫瑰 2000年前,汉代已出现了玫瑰一词。明代的《学圃杂疏》(约1857年)记述了玫瑰,认为它“色媚而香甚”,“可食、可佩”。以后的《草花谱》(约1591年),也有玫瑰的记述。至17世纪初的《群芳谱》指出,“类蔷薇”,“多刺、有香、有色”,“堪入茶、入酒、入蜜”,“花色淡紫、花瓣基部白色”等,描述细致而准确。
  玫瑰的形态特征为:直立灌木,高可达2米;茎粗壮,丛生;小枝密被绒毛,并有针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弯曲、淡黄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绒毛。小叶5-9,连叶柄长5-13厘米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1.5-4.5
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叶脉下陷,有褶皱,下面灰绿色,中脉突起,网脉明显,密被绒毛和腺毛,有时腺毛不明显;叶柄和叶轴密被绒毛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边缘有带腺锯齿,下面被绒毛。花单生于叶腋,或数朵簇生,苞片卵形,边缘有腺毛,外被绒毛;花梗长5-25毫米,密被绒毛和腺毛;花直径4-5.5厘米;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常有羽状裂片而扩展成叶状,上面有稀疏柔毛和腺毛;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芳香紫红色至白色;花柱离生,被毛,稍伸出萼筒口外,比雄蕊短很多。果扁球形,直径2-2.5厘米,砖红色,肉质,平滑,萼片宿存.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18世纪末,西方人采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的玫瑰和中国北部的玫瑰,然后引种到欧美。据记载1796年引入美国,1845年引入欧洲。欧美育种学家认为,玫瑰的后代与其它蔷薇类很容易区别:玫瑰茎上密生刚毛和直刺,叶表面的叶脉深陷和布满皱纹,果实扁球形。定名人C.
P. Thunberg所取拉丁名Rosa
rugosa的种名rugosa的原意就是“布满起伏不平的皱纹”。西方认为玫瑰最可贵的遗传特性是抗寒能力强,在蔷薇类家族中首屈一指。
  这三种对现代月季的贡献是:
  1、攀 缘 性
  2、多 花 性      野蔷薇(Rosa multifolia)
  3、抗 寒 性
  4、香  气      玫瑰(Rosa rugosa)
  5、连续开花
  6、红色花朵      月季花(Rosa chinensis)
  (   表示关系明显,   表示多少有一些关系)
  茶香月季(Rosa odorata
Sweet)一名黄酴釄(植物名实图考)。原产中国。本种花有芳香,与茶香类似,因此英国人称之为茶香月季(Teascented
Rose)。花色有白色、粉红、黄色等。在适当的条件下,开花周年不断。花大,径约5-8cm,花单生或2-3朵组成总状花序。花梗较粗,常稍下垂。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分枝稀疏。高约50-100厘米,茎干一般直立,但往往发生绿色徒长枝,长达数米。嫩叶嫩枝常带古铜晕。小叶5-9,顶端小叶特别大。
  产云南。江苏、浙江、四川、云南有栽培。
  有学者认为茶香月季为月季花和大花茶香月季(R. odorata var.
gigantea)杂交所产生。其实它是具有连续开花习性,有茶香,原产我国云南的常绿或半常绿的藤本,不一定是杂种。它另有三变种:
  大花茶香月季(R. odorata (Andr.) Sweet var. gigantea (Crep) Rehd. et
Wils.)本变种花为单瓣,乳白色,芳香,直径8-10厘米。产云南。此为茶香月季原始类型。
  橘黄茶香月季(R. odorata (Andr.) Sweet var. Pseudindica (Lindl.) Rehd.
)花重瓣,黄色或橘黄色。花直径8厘米。产云南(西北部)。
    粉红茶香月季(R. odorata (Andr.) Sweet var erubescens (Focke) Yu et
Ku)花重瓣,粉红色,直径3-6厘米。产云南(丽江)。
  2.3.2. 西方引种中国蔷薇的历史与其蔷薇的发展
  从16世纪末到现代杂交技术发展起来的18世纪末这一期间,欧洲的蔷薇品种比中国简单得多,只有法国蔷薇(R.
gallica)、突厥墙薇(R. damascena)和百叶蔷薇(R.
centifolia)等几种。而从18世纪后,西方从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新种类,尤其是得到了四季开花的种类(月季花,野蔷薇)和开黄花的种类(茶香月季(Rosa
odorata)、黄色大花月季);栽培育种技术也大为进步,分根、扦插得到广泛应用,压条和嫁接技术也在发展;大批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欧洲新的蔷薇文化正在形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对蔷薇的资源收集、栽培、新品种培育和蔷薇文化的推动,等等,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促使育种工作突飞猛进。
    西方引种中国蔷薇的过程
  根据G. Krussmann的《Roses》记载,总结该过程如下:
  16世纪,中国和葡萄牙有贸易往来时,广州(Canton)是唯一开放的口岸。葡萄牙人和随后的荷兰人、英国人建立了一个分支机构,这个机构后来演变成东印度公司。它从中国向西方输送了大量的植物。他们还在中国建立基地,收集和培育植物以备运出。
  1733年,荷兰标本馆中出现了第一个中国蔷薇,它的原生地未知,也没被鉴定,可能到达荷兰时就干枯了;
  1752年,月季花(Rosa chinensis)到达瑞典,包括活体和标本。标本现藏在伦敦的林奈标本馆中(Linnean
Collection);
  1759年,月季花的粉红色花品种来到英国,被称为‘Parson‘s Pink China’和‘Old Blush’;
  1792年,为了寻求解决欧洲人在中国其它地方旅行和减少商贸限制的问题, Lord
Macartney带领一支使团来到北京觐见当时的乾隆皇帝。使团秘书George
Staunton和使团的其他一些人趁机采集了一些植物,这中间有R. bracteata ,后来被称为‘Macartney Rose
  同年,皇家东印度公司的一名上尉带回一株暗红色蔷薇。这株蔷薇以‘Slater‘s Crimson
China’的名字买出,后来它被称为‘ Rosa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
  1804年,托马斯·伊文思将第一株 R. multiflora送出中国,这是野蔷薇的一个变种(Rosa chinensis
Var. carnea Thory)。
  1807年,威廉·科尔(William Kerr)受皇家园艺学会委托将木香(Rosa banksiae)带回英国;
  1809年,Abraham Hume进口了第一株茶香月季,它被命名为‘Hume‘s Blushi Tea-scented
China‘。如今,它已不存在了;
  1810年,一个矮化的R.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变型R.
lawranceana从Mauritius引入。它肯定起源于中国,被法国人带到毛里求斯。
  1816年,Abraham Hume 将Rose multiflora
platyphylla(七姐妹蔷薇)从中国带到英国;
  1823年,当得知英国也有木香的双黄品种时,皇家园艺学会立即派John D.
Parks去中国把它们找出来。Parks不但找到了它还找到了黄色茶香月季,当时西方仅从中国绘画上见过。它被以‘Park‘s
Yellow Tea-scented China‘的名字推出。现在,它已经不存在了,但所有的茶香月季都来自它和‘Hume‘s
  1825年,Rosa RoxbUrghii的栽培种被引入英国,野生种在年期间由日本引入;
  年,英国著名采集家Robert
Fortune四次来到中国。他曾化装成中国人潜入被禁止去的地方。他带出了三种蔷薇:
  R. anemoneflora 1844
  Forune‘s Double Yellow 1845
  R. fortuniana 1850
  1881年R. przewalskii (或 R. bella) 被带到Petersburg植物园;
  1890年,R. sericea pteracantha, R. moyesii, R.setipoda, R. sertata,
R.的种子被带出;
  1897年, Rosa caudata被送入欧洲;
  1899年R hugonis从中国西部被带到邱园。
  最著名的Ernest H.
Wilson,被称为‘中国的威尔森’在对中国的多次探险考察中带回了许多蔷薇,这些蔷薇占了中国输出西方蔷薇种类的大部分。他刚开始为邱园工作,后来为Arnold
植物园工作。他带出的蔷薇名录如下:
  1901 R
  1903 R. prattii ,R.
  1904 R. mUrielae ,R.
  1907 R. banksiopsis , R. gentiliana, R.giraldii with var.
venulosa, R. helenae, R. multiflora var. cathayensis, R. rubus , R.
  1908 R.corymbulosa , R. davidii with var elongata, R filipes, R.
glomerata, R. moyesii var. rosea, R. roxburghii var.
  1910 R.
  另外,在此期间,还有人带出了中国的蔷薇:
  1905年John G. Jack 带出了R. jackii;
  1907年Frank N. Meyer 将R. xanthina送到美国,两年后有把它的唯一变种var.
spontanea送出。
  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蔷薇在中国的栽培正如中国的发展一样慢慢悠悠,两千年没有变化。却向西方提供了大量绝好的育种材料。
    约瑟芬皇后对蔷薇发展的推动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皇后(Josephine)在麦尔梅森(Malmaison)从1799年直到她去世的1814年间开创的月季时尚是空前绝后的,没有人像她那样对蔷薇的栽培有如此大的影响。
  她1796年与拿破仑结婚,两年后拿破仑为她买下了麦尔梅森庄园。在这里她收集了很多的绘画、雕塑和珠宝。很快她全身心投入了她的花园的建造。她派人去英国学习,还雇佣了很多英国园艺家。她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她的花园收集珍惜植物。她不仅求助于科学家还让外交官、士兵帮助她。在历次拿破仑发动的战争期间,所有的船都尽可能带上仔细收集的植物回来。在英法战争期间,她的园工爱尔兰人约翰·肯尼迪有一张可自由往返英国和法国的护照。
  在所有这些植物中,蔷薇是她尤其想得到的。她在麦尔梅森的蔷薇园很快就成了当时最大,最漂亮的蔷薇园。她设法收集到所有已知的蔷薇种类,为此,她保持与在英格兰、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园艺家和育种家们经常的联系。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聚集在她周围。Brisseau
Mirble是第一任首席园艺家。第二任是Goujaud,他因在植物方面的天赋被称作“Bonpland”。他和Humboldt曾在中美洲收集了大量植物带回法国。另外两位植物学家E.P.
Ventenat和Delahaye也为她工作。在花园中,有300多Erica的变种,和许多Cacti,
dahlias和牡丹种类。在年间至少有200中欧洲没有过的植物在麦尔梅森花园开花。
  约瑟芬皇后的蔷薇园最多时收集了250个种或变种的蔷薇,这是她从1804年到她去世的1814年间做的。在这250个种和变种中,167种法国蔷薇的种类,27种百叶蔷薇,3种苔蔷薇,9种突厥蔷薇,22种中国蔷薇,4种Pimpinellifolia,
8种白蔷薇, 3种异味蔷薇,以及R.moschata, alpina, banksiae, laevigata,
rubrifolia, rugosa, sempervirens和setigera。
  除了收集品种外,约瑟芬还召集了一批艺术家到她的麦尔梅森花园,为各类植物做画。Pierre Joseph Redoute
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蔷薇画家,常被称为"Raphael of the
Rose"。他1959年出生在比利时的Ardennes。早年就显示出了绘画的天赋。来到巴黎后,他先是为植物学家们做图例。但没专门画过蔷薇。后来他受约瑟芬邀请,为她的植物绘制彩图。这样从1802年到1816年间完成了8卷的巨著《Les
Liliacees》,里面有486张彩色图版。这部书是准备奉献给约瑟芬皇后的,可是皇后1814年就死了,没能看到这部书的完成。在约瑟芬皇后死去3年后,第一卷《Les
Roses》出版了,又过了7年(1824),整整三卷出齐了。它总共有167张图版。
  约瑟芬皇后的麦尔梅森园集中了最优秀的蔷薇学家们的工作,成了当时最大的种质保存库和育种中心,并且向全法国的园艺家开放,有力地推动了蔷薇事业的进展
  2.4. 近现代蔷薇品系的发展过程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的月季花和茶香月季开始输入欧洲后至今,在200年的过程中,已经创造了近2万个各类型的新品种。这一方面标志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野生种和新种类的引入对新品种培育的推动作用。蔷薇属植物包含200多种,其中为人类所栽培作为观赏和药用的仅系少数。这些原种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创造,已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种和许多新品种。我们将首先介绍这些原种,再说明栽培品系的创造过程。
  2.4.1. 相关原种
    与蔷薇园艺品系有关的原种主要是: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茶香月季(R. odorata
(Andr.) Sweet)、玫瑰(R. rugosa Thunb.)、野蔷薇(R. multiflora
Thunb.)、法国蔷薇(R. gallica)、百叶蔷薇(R. centifolia)、突厥蔷薇(R.
damascena)、异味蔷薇(R. foetida)、血蔷薇(R. moyesii)、黄蔷薇(R. hugonis)、硕苞蔷薇(R.
bracteata)等,我们将分头介绍。
  2.4.1.1. 四季灌丛蔷薇
  灌丛蔷薇中,具有四季开花性的,原来只有中国原产的月季花和茶香月季。这两种蔷薇在创造现代蔷薇的过程中起着特别巨大的作用。
    a.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一名月月红(江苏浙江),月月花(四川)原产中国,各地普遍栽培。起初西方学者把它误认为印度原产植物,所以用了R.
indica的学名。
  花、根、叶均入药。花含挥发油、槲皮苷鞣质、没食子酸、色素等,治月经不调、痛经。叶治跌打损伤。鲜花或叶外用,捣烂敷患处。
  另有两变种:
  单瓣月季花(R. chinensis Jacq. Var. spontanea Yu et
Stat.):本变种枝条圆筒状,有宽扁皮刺,小叶片3-5,花瓣红色,单瓣,萼片常全缘,稀具少数裂片。
  产湖北、四川、贵州。此为月季花原始种。
  紫花月季(R. chinensis Jacq. Far. Semperflorens
Koehne.)本变种枝条纤细,有短皮刺;小叶5-7,较薄,常带紫红色;花大部单生或2-3朵,深红色或深紫色,重瓣,有细长花梗。
  b.茶香月季(R. odorata (Andr.) Sweet):见  页。
  2.4.1.2. 一季灌丛蔷薇
    a.玫瑰(R. rugosa
Thunb.)原产中国、朝鲜及日本。落叶灌木,高1.0-1.5米。玫瑰为著名香花之一,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史。野生种的花为单瓣,栽培变种为重瓣(var.
plena),通常紫红色,也有白色的。花可供制香料,果实可供食用,根皮可制染料。花期6-8月。
  b.野蔷薇(R. multiflora
Thunb.)一名多花蔷薇。原产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它的变种很多。花为单瓣,有纯白色,也有淡红色,一枝开数朵到几十朵,成为圆锥形花序。花径约2厘米,有芳香。落叶性蔓性灌木,高约2米。枝多细长而下垂。小叶5-9。本种输入欧洲后,成为创造小姊妹月季及蔓性蔷薇良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c.法国蔷薇(R.
gallica):原产欧洲中南部、近东和西高加索等地。花大,花梗有刺毛,花单生枝端,或3-4朵组成总状花序,有芳香,花期6月。多刺,嫩叶绿色或暗红色。
    d.百叶蔷薇(R.
centifolia):原产东高加索,是古来栽培蔷薇之一,同法国蔷薇为近缘种花梗长,下垂,,花呈伞房花序,重瓣,通常淡红色,芳香,花瓣内曲;花期6-7月,有多数园艺变种:
  苔蔷薇(var. muscosa):花美丽,重瓣,花梗及花托上密生细毛和腺毛。
  白苔蔷薇(var. albo-muscosa):苔蔷薇的白色类型,花重瓣,径约8厘米。
    e.突厥蔷薇(R.
damascena):原产叙利亚。高达2米,灌木。花枝及花梗上有腺刺,花成伞房花序,重瓣,粉红色。花期6-7月。
  本种可能是法国蔷薇和狗蔷薇(R. canina)的杂交种。
  f.异味蔷薇(R.
foetida):原产中东。高3米以内,灌木,茎干细,往往成蔓性。花深黄色,这是欧洲育种家所关注的特点。花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臭味。本种为育成普纳月季的亲本之一。
  g.血蔷薇(R.
moyesii):一名穆氏蔷薇。原产云南四川等省。花呈浓血红色,这是其它蔷薇所没有的特点。花单瓣,径3-5厘米,在短稍上一花单开或二花并发。直立灌木,高1.3-1.7米。
  本种为育成多刺蔷薇(R. spinosissima)新类型的亲本之一。
  h.黄蔷薇(R. hugonis):原产四川、陕西等地,丛状灌木。花鲜黄色,这是育种家所注意的特点。
  2.4.1.3. 一季蔓性蔷薇
    a.光叶蔷薇(R. wichuraiana):又名爬地蔷薇,维屈蔷薇。原产华东、朝鲜及日本等海岸及河边地带。
  横卧性半常绿灌木,枝长达5米以上。花白色,有芳香,花单生或数花成伞房花序。大体与野蔷薇形态相近。小叶短小而近圆形,表面有光泽。本种乃多种近代攀缘性蔷薇的亲本之一。
  b.硕苞蔷薇(R.
bracteata):原产湘、浙、闽、台等省及菲律宾等地。常绿灌木,茎横卧而丛生。花着生在短枝上,乳白色,径5-7厘米,具大型多毛的花苞。
  1918年英国保尔氏用本种与茶香月季进行杂交,育成淡黄色单瓣大花新品种(Mermaid‘美人鱼’)。
  此外还有多刺蔷薇( R. spinosissima)、刚毛蔷薇(R. setigera)、狗蔷薇(R.
canina)等,也被用于杂交育种工作。
  2.4.2. 近现代品系的创造过程
  2.4.2.1四季灌丛蔷薇新系统
    a.月季花(R.
chinensis)之输入欧洲及其影响:1792年英国Slater把中国月季花的一个品种矮生红月季(Slater‘s Crimson
China)输入英国,Willmot女士把它定名为“R. chinensis var.
semperflorens”,这是一个矮性、开紫红花的月季品种。1792年,又有一种中国月季输入英国,被称为宫粉月季(Parson‘s
Pink China)。当时的英国人Golvilll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有人推测这可能是月季花和茶香月季的杂种。
  这两个品种在育成诺瑟特月季(Noisettes)、杂种长春月季(Remontants)、波旁蔷薇(Bourbons)
等新类型中,都成为重要的亲本,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月季花又在法国和英国,同突厥蔷薇、法国蔷薇及其它种类进行杂交,产生了1000多种杂种月季品种。但多先后散失,现只及其少数保存下来。
  b.茶香月季(R. odorata)之输入欧洲及其影响:茶香月季的一个品种彩晕茶香月季(Hume‘s Tea-scentd
China)与1809年由Hume输入英国,这是一个红色品种,后来由英国转入法国。1924年,又有一个茶香月季品种熏花茶香月季(Park‘s
yellowTea-scented
China)输入英国,后、有转入法国。这两个品种在培育小姊妹月季、普纳月季及改良茶香月季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茶香月季因对白粉病的抵抗力弱,所以起初在气候潮湿的英国未曾得到发展。但在法国同其它品种进行杂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新品种。后来英国也利用温室栽培,进行杂交。那时在法国和英国,既没有四季开花的蔷薇,更没有黄色品种,所以黄色茶香月季特别受到当时欧洲人士的注意和欣赏。茶香月季在欧洲同其它类型的蔷薇进行杂交的结果不但产生了许多新类型,而且茶香月季本身也从而得到改造。
  c.诺瑟特月季(Noisettes)之育成:诺瑟特蔷薇的原祖是麝香蔷薇(R. moschata)和宫粉蔷薇(Parson‘s
Pink china)的一个杂合体,1802年被Champneys育出,并被命名为‘Champneys‘ Pink
Cluster‘。攀缘状,有成串的半重瓣淡红色的花,很像麝香蔷薇(R.
moschata)。菲利普·诺瑟特在查里斯敦特种植了‘Champneys‘ Pink Cluster‘的种子, 从中选育出了‘Old
Blush’或者说‘R.noisettiana’,它与1812年Redoute用做图例。它与宫粉月季(Park‘s Yellow
Chin)杂交产生了攀缘的黄色诺瑟特品种和灌丛黄色茶香月季。最后,育出了大花攀缘种类,如‘Marechal Niel‘。
它们大部分不抗寒
  d. 波旁蔷薇 (Bourbons) 的诞生:苏伊士运河开凿前,
马达加斯加以东的波旁岛是法国船从欧洲到远东航行的一个重要的停泊点。自1817年以来,中国月季即已栽培在那儿。那儿也有来自欧洲的秋大马士革蔷薇。它们被混栽在一起做篱笆。法国植物学家M.Breon,
注意到在篱笆中产生了两种的中间型,就把它移入自己的植物园,不久把种子送给了巴黎的园艺学家M.Jacques。他从中培育出最早的Bourbon蔷薇,并于1824年被Redoute入画。它有半重瓣,
清淡红色的花,从大马士革蔷薇中继承来的幽香和良好的秋季花期。波旁蔷薇是这个原始波旁蔷薇和法国蔷薇以及突厥蔷薇杂交繁育而来的。波旁蔷薇产生后,一方面同诺瑟特蔷薇杂交育成波旁诺瑟特蔷薇(Bourbon
Noisette,1831),另一方面同彩晕茶香月季(Hme‘s Blush Tea-scented
China)杂交育成粉红茶香月季(Pink Teas, 1833).
  e.茶香月季新品种群的大量问世:1883年,一方面彩晕茶香月季同波旁蔷薇杂交,产生了粉红茶香月季的一个品种"Adam";另一方面,用熏花茶香月季同诺瑟特月季杂交,产生了灌丛茶香月季的一个新品种"Smith‘s
yellow"。嗣后由于这些植物相互杂交和芽变的结果,育成了1000多个新的茶香月季品种,称为茶香月季新品种群。这些品种又经过多次的选择和改造,现在保留原型的不过是极少数。
  这个品种群的特点是:花梗细弱而短,但是香味好,花形优美,四季开花,对黑斑病抵抗力强,所以有一定的栽培价值。
  新茶香月季群是指与茶香月季有所区别而言;其实这新品种群代表发展过程中的过度类型。
  f.杂种长春月季群(Remontants)的问世:茶香月季耐寒性较弱,所以欧洲当时蔷薇育种家努力的目标转向于育成耐寒性强、花大四季开花的品种。在这样的目标下,用茶香月季同百叶蔷薇,突厥蔷薇及其它蔷薇反复杂交而得到这一新类型“杂种长春月季”(Hbrid
Perpetual Rose)。
  1843年,法国Laffay育成了一个新品种“La
Reine”后,引起了欧洲各国蔷薇育种学家们的极大注意,很快地出现了蔷薇育种的高潮,在各国不断发表新品种。到1906年为止,已有记录的新品种达2700个以上。这些新品种一般都是植株强健,花大;但有蔓性的、半蔓性的,也有丛状的;花有四季性和两季性的;也有极香的和不香的;颜色除缺真正黄色外,有白色、红色和紫红色等。在法国曾经分为12个类型。杂种长春月季曾一时在露地栽培和促成栽培方面,都占着优越的地位。在杂种茶香月季问世以前(),长春月季曾独占蔷薇世界的王座。
  g.杂种茶香月季(R. odorata
hybrida)的诞生:19世纪末期,在欧洲广泛栽培杂种长春月季,但它还存在着若干缺点,特别是开花不够多,花期不够长,花色不够丰富。在这些方面,它还比不上茶香月季。于是蔷薇育种学家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消除这些缺点。他们把杂种长春月季同茶香月季进行杂交达到了目的。法国的Guillot用杂种长春月季的一个品种(Mme.
Victor Verdier)同茶香月季的一个品种(Mme. Bravy)进行杂交,在1867年育出了著名的“天地开”(La
France)。当时还没采用杂种茶香月季的名称,而只作为杂种长春月季的一个品种。直到1890年法国的Perner
Dueher育出了一个新品种(Mme. Caroline
Testout)后,才出现了“杂种茶香月季”的名称,从此以后年年选育的新品种,差不多都属于这个系统。杂种茶香月季与杂种长春月季的不同之处是:叶比较软,耐寒性较强,抗病性较差;色彩丰富,开花数量大,且自春至冬连续开放。杂种茶香月季系统问世后,很快取代了杂种长春月季和旧茶香月季的地位。
  h.新杂种茶香月季(Modern Hybrid
Tea)的问世:这是对杂种茶香月季同普纳月季(Pernetiana)及其它类型反复杂交的结果,已取得现在优良的大花系统。它实质上是杂种茶香月季更进一步的发展。
  i.普纳月季(Pernetiana)的诞生:法国著名的蔷薇育种家Pernet
Ducher,在育成金黄色大花品种的目标下,从1883年到1888年,每年用杂种长春月季的一个品种(Antoine)和异味蔷薇(R.
foetida)进行杂交,得到了2个杂种实生苗。其中一个同母本的异味蔷薇差不多,另外一个合乎育种目标的要求。这一新品种在1894年开花,第二年表现了真正的色彩。以后再用杂种茶香月季及异味蔷薇的两色品种进行杂交,获得了花瓣表紫里黄的若干系统。
  j.姊妹月季(Polyantha)的问世:
  小姊妹系统:法国的育种家用中国的野蔷薇(R. multifloria)先和小月季(R. chinensis var.
minima)杂交,再把子一代和杂种茶香月季品种进行杂交,得到新类型小姊妹月季。这个类型很巧妙地把父母三方的优点继承下来,从野蔷薇继承了多花的特点,从小月季继承了矮生性,而从杂种茶香月季继承了不断开花和花形优美、色彩丰富的性状。这个系统的特点是:植株矮小、连续开花、耐寒性强、色彩丰富。在年间育成,初期只有白色、粉红和浓红色花。1930年自然变异出了橙红的品种。这个系统称为小姊妹月季。有它育出了三个月季系统:
  杂种小姊妹月季系统:1924年,丹麦的Poulsen在培育适应北欧严寒条件的杂种茶香蔷薇的目标下,用抗寒性较强的小姊妹月季和杂种茶香月季进行杂交,做出了若干新的杂种新小姊妹月季,于是杂种小姊妹月季开始普及,嗣后在德国、美国等继续做出了许多新品种。
  丰花月季(Floribunda)系统:把杂种小姊妹月季再加改造的结果育成了丰花月季,。它是用杂种小姊妹系同杂种香水系及普纳月季等进行反复多次杂交的结果。这个系统开花丰富,花形优美,色彩丰富,开花不绝。
  大姊妹月季(Grandiflora)系统:把丰花月季进一步加以改造,育成了大姊妹月季(Gramdiflora)。它是和杂种茶香月季反复杂交的结果。这个新类型具有丰花月季所有的特点:开花丰富,不断开花大形花序上花多;又在花形和大小上具有茶香月季的特点:花大,花形优美,花瓣多。
  k.微型蔷薇(Miniatures) 现代Miniatures由矮的中国月季Roulettii育出,它长期生长在瑞士农舍的窗户旁,1922年由Henri
Correvon再一次发现。在今天的美国,小型蔷薇特别流行,它们被栽种在小院子里或室内的灯光下;一些大些的变种如Patio蔷薇是为我们所知的。通过与Floribundas杂交和从R.
wichuraiana中挑选,新的颜色和造型已被引入。另一些矮的中国种类,如:Pompon de Paris,
十九世纪时十分流行于做盆栽植物。
  2.4.2.2一季灌丛蔷薇的杂交品种群
    a. 玫瑰(R.
rugosa)的新系统:玫瑰与1796年输入欧洲。年之间,在法国、德国、美国等,同茶香月季、杂种茶香月季、杂种长春月季等进行杂交,做出许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群都保存了玫瑰固有的几种特点:细枝多,叶皱缩,花梗短而弱,香味浓烈。
  b. 黄蔷薇(R.
hugonis)杂种系统:黄蔷薇的花金黄色,观赏价值极高,在法国做出了若干杂交种,在育种方面受到很大重视。
  c.血蔷薇 (R.
moyesii)杂种系统:血蔷薇的花血红色,这是任何蔷薇所没有的颜色,观赏价值极高,在欧洲已育出了若干杂交种,在育种工作上有重要意义。
  2.4.2.3 四季蔓性蔷薇的新系统
    a. 杂种麝香蔷薇(Moschata
hybrida)系统:用麝香蔷薇和四季性蔷薇杂交,得到先白后黄的若干半重瓣品种。
  b. 藤本波旁蔷薇(Bourboniana
hybrida)系统:波旁蔷薇是宫粉蔷薇和突厥蔷薇的自然杂交种。用它和各种系统进行杂交,产生了四季灌丛蔷薇系统和四季蔓性蔷薇系统,后者可称为藤本波旁蔷薇。
  c.蓝氏蔷薇
(Lambertiana)系统:德国人Lambert用野蔷薇和杂种茶香月季及杂种小姊妹月季杂交育成了这个系统。
藤本诺瑟特月季系统:麝香蔷薇和月季花杂交产生的系统,后来再用茶香月季系和攀缘性茶香月季系杂交的结果,育成了许多品种。
  e.藤本月季系统:这是由茶香月季、杂种茶香月季、普纳蔷薇和、杂种长春月季,通过芽变产生的一群攀缘蔷薇。
  f.藤本茶香月季系统:包含黄色品种、白色品种等。
  g.藤本杂种月季系统:包括浓红、橙红、橙黄、绯红和古铜色等品种。
  2.4.2.4 一季蔓性蔷薇的新系统
    a.野蔷薇及其杂交系:中国野蔷薇与1804年深入欧洲。以后它同杂种长春月季、茶香月季、杂种茶香月季、诺瑟特月季、月季花等进行杂交,育成了许多新品种,“Crimson
Rambler”(1899)是其代表种之一。
  b.杂种光叶蔷薇(WichUraiana hybrida):1888年输入欧洲后,与各种蔷薇杂交,产生了许多新品种。
  c.木香(R. banksiae)
:中国木香的白色重瓣品种于1807年输入欧洲,黄色重瓣品种1827年输入欧洲。这两个品种的花雄蕊发育不全,不易与其它蔷薇杂交。后来单瓣品种也输入欧洲,只产生了一个新品种“Banks
de Fortune”。
  d.硕苞蔷薇(R. bracteata):原产中国南部,1918年由英国的W.
Paul用它与茶香月季杂交,产生了优秀品种“美人鱼”(Mermaid),花单瓣,淡黄色,大花。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青 宛如香月字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