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b站up主能看到访客吗b站的短视频?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你总会遇到这样的病人,看病之前提前在网上查过了好多信息。这些信息有时候不那么准确,还有很强的误导性,却会导致病人经常质疑医生的决策。由于病人经常用百度搜索疾病,所以这种行为称之为——“百度看病”。现在,早已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大量医生的涌入,也使得这些平台的科普内容丰富起来,但质量还是参差不齐。那么,到底哪个互联网平台“看病”更靠谱呢?(排除需要付费的专业看病平台好大夫在线等)。本文将以“肺结节”为例,从丰富度、专业度、商业度、实用度等方面(满分5.0分),测评百度、知乎、抖音、小红书、B站等目前主流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在疾病科普方面的表现。一、百度丰富度:2.0分 专业度:3.5分 商业度:5.0分 实用度:2.0分。作为经典的搜索引擎,百度在看病的问题上却一直“臭名昭著”,尤其是许多年之前的“魏则西事件”,更是把百度拉到了风口浪尖。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百度在看病的问题上表现又如何呢?我试了一下。果然,在商业化程度上,百度永远不会让人失望。搜索肺结节之后,首页第一个就是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XX药店,后标上了小小的“广告”二字。然后一整页10条内容中,只有3条是正经的搜索出来的内容,其他的不是各类推广,就是看病平台的链接。有用的内容只有健康医典和百度百科两条,还有一些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的科普视频,丰富度2分,而商业化程度直接拉满5分。那么专业度方面呢?第二条内容即为百度健康医典的内容,我仔细阅读了一下,大部分内容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和实际的看诊差距比较大,重点的磨玻璃结节基本没有提,实际上现在主要的肺结节就是亚实性结节。百度医典重点还是放在了所谓肺癌、结核球等经典肺部病变上。另外,还有一些错误,比如恶性病变把肺腺癌和肺癌放在一起,关键肺腺癌就是肺癌的一种。专业度3.5分,不能更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度搜索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商业推广,看病链接的医生相对也不是很专业,实用度比较低,给到2.0分。结论:作为经典的搜索引擎,百度看病的商业化程度还是比较高,如果非要用百度,建议还是看百度医典。至于给出的各类链接,不太建议点击。二、知乎丰富度:4.0分 专业度:4.0分 商业度:2.0分 实用度:3.0分知乎作为专业的知识问答平台,在疾病这方面是不是比较靠谱呢?一搜索肺结节。除了第一条是来自搜狗百科的专业内容外,弹出来的都是各类问答,以及知乎用户写的科普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上没看到商业化的内容或者看病的链接,商业度:2分。第一条从搜狗百科来的内容,专业度是有的,但是过于专业了,有一些内容我都不知道,还有各类公式之类的,别说老百姓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太明白。不太建议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表示看不懂搜索出来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医生的科普之外,还有很多病人的分享,如果你有这个毛病,还是很有兴趣阅读的,丰富度评分:4.0分。比较有用的还是各类知乎用户发出的文章。知乎毕竟是号称高学历的平台,很多医生也活跃在上面。我点开看了一下,大部分科普内容都是医生发的,还是比较准确的,也是病人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是就是内容太散,想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不太容易,专业度评分:4.0分。实用度评分:3.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有亮点结论:知乎适合刚发现毛病之后,想要粗略了解一下这个毛病的情况。上面的科普内容可读性和专业度都不错,文字阅读起来速度也比较快,比短视频的信息密度高很多。三、小红书丰富度:5.0分 专业度:2.0分 商业度:3.0分 实用度:4.0分小红书作为现在的流量担当,成为了许多人消遣的主要工具,尤其是上面丰富的笔记,覆盖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实用性也比较高。那么,它在看病方面表现如何呢?一搜肺结节,弹出来大量的内容。有推广消结节的药的,有医生科普的,有推荐看病的医院的,有记录自己看病经历的。缩略图和标题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打开之后也比较直观。毫无疑问,小红书丰富度拉满,评分5分。商业化方面,里面还是有一些推广内容的,主要是推广各类养生的药品,说的是可以消结节。我就笑笑不说话。这么说吧,能消的结节不吃药也能消,不能消的结节你吃啥都消不掉。商业度:3.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专业度上。。。恕我直言,上面进行科普的医生一言难尽,也有一些专业的,但真正专业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还是中医养生和医院层次相对差一些的医生。真应了那句话:真正厉害的医生哪有空搞自媒体呀?(我疯起来自己都打),专业度评分:2.0分。小红书真正厉害的是里面用户总结的看病经验,哪个医生靠谱,哪个医院牛逼,手术要注意什么,做手术感觉怎么样。我点开看了,确实是做了一些功课的,整体也是比较准的。还有一些挂号指南之类的,非常实用。实用度拉满:5.0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总体而言,要是得了病,去小红书看看还是不错的,内容很丰富,什么都有,但是要注意甄别,不要交了智商税。如果想去找医生看病、手术,上面的攻略非常详细,值得参考。四、抖音丰富度:4.0分 专业度:4.5分 商业度:3.0分 实用度:4.0分抖音不愧是中国顶流平台,内容丰富度上确实很好,超过了我的想象。抖音在经过几次对健康内容的整治之后,剩下来的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上面一排菜单综合、视频、经验,还有一些关键词可以选,都是比较方便的。但是用户的体验、看病的笔记、手术的经过等等内容通过检索还是没有呈现出来,这一方面丰富度和小红书比还是差了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索出来的第一条内容,类似于百度健康医典,但是专业性还是高了不少。下面搜索出来的短视频科普,都是经过认证的专业医生。虽然可能不是这个学科方向的,但整体的内容还是比较准确的。其中也不乏一些我们专业领域的大牛。专业度给到4.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业化程度也不高,除非你点击上面一排的商品,才会出来一些消结节的“药物”,给到3.0分。结合丰富的内容和相对专业的水平,抖音的实用度也比较高,给到4.0分。结论:抖音经过整治之后,专业度非常高,都是经过认证的专业医生,所以适合想简单了解疾病的用户。但是由于短视频时长的限制,都是比较浅显的科普,更深入的内容比较缺乏。五、B站丰富度:2.0分 专业度:3.5分 商业度:1.0分 实用度:3.0分B站作为长视频平台的头牌,在科普方面其实是有劣势的,没人愿意看一个5分钟以上的科普视频。所以,B站搜索肺结节,除了一些在其他平台也有上传的科普视频内容外,剩余的视频内容高质量的并不是很多,和抖音、小红书比,内容丰富度比较差。科普方面的话,大部分也还是专业的医生,但也有很多看起来就不靠谱的医生,比较厉害的内容是放射科医师上传的读片视频,教大家如何看CT上的肺结节,这个还是比较专业的,适合医学生和医生。专业度3.5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很少人用B站看病,没啥商业推广,给1.0分。整体而言,B站实用度也比较差,给3.0分。结论:B站不太适合看病,还是去看妹子跳舞、徐云流浪、小文哥吃吃吃吧。六、最终结论:如果想要了解疾病的科普内容,建议抖音;如果想了解看病开刀哪个医生比较靠谱,建议小红书;如果不喜欢看短视频,想看看文字科普,建议知乎;如果想学习怎么看CT等专业知识,建议B站;百度,嗯,自己斟酌。(再次强调,本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你喜欢情歌这个非常实用的帖子也许你也会喜欢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原标题:业界坚决反对,学界鼓励二创,粉丝想要参与,网友追求质量——(引题) N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究竟乱在哪里?(主题) 羊城晚报记者 龚卫锋近日,知名影评人、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入驻B站,开设账号“戴锦华讲电影”,分享对于电影艺术及文化的见解。在近期节目中,她谈及行业热门话题——影视作品二度创作(简称“影视二创”)的底线,点名“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并表达态度:“我非常、非常反感‘几分钟看电影’这样的影视剪辑方式,因为它不是用原作作品的画面构成一个新的表述,或者说‘二创’,它只是给了你一个剪辑本。”戴锦华的公开批评不是个例。“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虽曾一度风行,但今年以来却遭遇长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联合抵制……这一模式为何受追捧?它违法了吗?出路在何方?带着一系列疑问,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从事互联网视听研究的学者,以及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律师。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制作方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获得原作授权 现状:某平台影视剧“解说”播放量已超100亿次“N分钟看电影”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的主流创作类型:短视频作者利用网络影视素材,将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剪辑并压缩成一段5至10分钟的短片,配以绘声绘色的解说,并为短片取个够直接的标题,例如《10分钟看完<电锯惊魂>》《8分钟看完<加勒比海盗>》等。在知名短视频平台“抖音”搜索“N分钟看电影”,用户页面显示发布此类短视频的账号数过百。其中,“毒舌电影”“乌鸦电影”“吃泡面看电影”“火龙果讲电影”等账号的粉丝数已突破1000万,相关话题视频体量过亿。B站针对“影视二创”进行了详细分类,“影视区”下设四大分区,不乏“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其中,“影视杂谈”收录影视评论、吐槽、科普等内容,“影视剪辑”收录影视素材剪辑再创作的内容。三级版块“电影解说”包含37.7万条视频,播放量达83.8亿次;“电视剧解说”包含2.3万条视频,播放量达18.7亿次。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飞介绍,文艺作品的二次创作古来有之,“早在唐代就有变文形式,将佛经文本故事以边讲边唱、边展示图画的方式演述。民间说书艺术也是对各个文艺作品的二次创作”。他介绍,“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有多种类型:“有短视频作者剪辑影视原作后,按照原作叙事逻辑拼贴的纯剪辑本;有以介绍原作为主的视频,融入短视频作者叙述风格及个人想法的轻度再创作,例如,通过调侃、吐槽原作品的内容和叙事逻辑来营造娱乐效果的视频;还有以征用原作品作为素材,并加入其他作品画面进行剪辑、拼接的重度再创作,其故事内容基本与原作无关,例如,鬼畜视频。”因此,他认为在不侵犯原作版权的情况下,“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若具有明显的二创特征,便值得鼓励,“一方面,改变了原作品的传播形式及呈现方式,客观上能使其传播速度提升、广度拓宽;另一方面,融入了创作者的想法、个性及风格,从而产生新的观赏效果和美学价值”。“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的创作也是一种商业共谋的产物:一类创作者出于积攒人气,把账号做大的商业目的;另一类创作者则是为了获得参与感。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曾提出,通过再创作,粉丝圈形成了“参与式文化”——他们将媒体消费变成了新文本的生产,甚至是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粉丝制作所谓“饭制剧”“同人影视作品”“偶像专属拉片视频”“鬼畜视频”等短视频,获得了“参与”的快乐。更有意思的是,某些视频平台在一部影视作品播放页面提供的“只看TA”服务,也是对“N分钟看电影”模式的应用。此外,短视频传播已成为影视剧宣传期不可或缺的一环。据悉,在影视剧宣传期,短视频平台会出现大量影视剧预告合集或压缩版短视频。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认为“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制作方与影视原作及其传播方,存在既合作、又冲突的复杂利益关系:“在新作上映或热播阶段,有些原作方会放任甚至有意鼓励这种剪辑的传播,其目的就在于借助短视频传播达到营销目的,促使影视剧获得较大关注,掀发话题度。而在原作热播结束后,这类短视频往往又成为被举报的一方。”网友:不支持但又不想为“烂片”浪费时间戴锦华在当期节目发布后,发起了一场关于“是否支持N分钟看电影?”的投票。截至7月13日,6285人参与投票,23.12%的网友选择“是”选项,76.88%的网友选择“否”选项。不过,对于这次投票,有网友表达了态度:“只有两个选项太少了!有些电影以‘烂’出名,但我又想知道剧情,看‘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最好不过了;对于好片,确实不适合几分钟扒一遍剧情。”还有网友评论道:“观众的诉求不同。电影在绝大多数观众心中只是娱乐的一种,短平快的情节解说,让观众放弃了思考,尽管没有真正认识电影,但已经达到了消遣的目的,‘N分钟看电影’是一种廉价的文艺商品。”节目中,戴锦华着重抨击了“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的“压缩本”类型:“这是一种最恶劣的剧透,因为它给你一种你已然看过的幻觉,好像你看过‘几分钟看电影’后,你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其实,你从来没看过,而且你永远看不到。因为这种所谓精彩段落被预先观看,破坏了那些段落在有机的电影叙事整体中蓦然出现时给观众带来的欣喜、震动的审美体验,它已经彻底地、永远地被破坏了。”郑焕钊则指出,“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被观众逐渐接受的过程,与如今的影视行业发展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大量影视剧注水导致观众反感冗长无聊的剧情,逐渐习惯通过倍速方式观剧。通过观看短视频剪辑版快速获得核心剧情,甚至还有精彩的细节解读辅助理解,对于观众而言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好事情。另外,我们处在一个碎片化的阅听时代,又快又短的视频内容恰好适配受众日益碎片化的时间与短暂的注意力,以至于这种模式受到观众喜爱。”对于“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备受网友追捧。戴锦华无奈指出,“N分钟看电影”给观众提供的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某种廉价的、有欺骗性的社交谈资,“你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观影经验的姿态,进入社交场域,构成社交谈话时的身份和快乐,但对于你本人来说,它没有任何真正的、生命累积的意义”。郑焕钊认为,网友在观看并解读此类短视频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读”乐趣,正是其生命力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如何构建短视频作者、原作者、平台、观众等主体的共赢格局,而非强化其对立关系。”周飞认为,此类短视频受追捧是“影视二创”在现代语境中的新问题,焦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业界:政府部门、影视行业重拳出击反侵权目前,“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的最大危机,在于版权争议。《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疑似侵权链接超过1600万条,独家原创作者被侵权率超过90%。这其中不仅包括短视频作者间的侵权,也包括大量短视频作者对长视频作者的侵权。2018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亦对二次创作视频内容提出版权管理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4月起,政府部门、影视行业等对短视频行业的重拳出击,引发轩然大波。4月9日,53家影视公司、5家视频平台及15家影视行业协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对网络上针对影视作品内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发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并“呼吁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切实提升版权保护意识,真正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4月23日,70多家影视传媒单位以及李冰冰、杨幂、肖战等500多位艺人共同发布倡议书,呼吁对影视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版权保护,反对短视频侵权行为。4月28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官方通报,指出: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N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国家电影局配合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大对短视频侵犯电影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整治短视频平台及自媒体、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未经授权复制、剪辑、传播他人电影作品的侵权行为,积极保护广大电影版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6月3日,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三巨头”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再次抨击短视频平台侵权行为,呼吁各平台重视版权保护,维护良好的内容生态环境。6月5日,慈文传媒、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新丽传媒、耀客传媒、正午阳光影业等六大影视公司,通过各自官方微博再次发声,反对短视频侵权盗版,同时明确这并非长短视频之争,最终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不少网友将这波集体行动视为国内影视版权保护的“最强集结号”。一时间,不少短视频作者很疑惑:创作“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是否必然侵权?北京市中伦文德(广州)律师事务所宋嘉雯律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既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也保护文艺作品在创作者、传播者间的平衡。《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多项‘合理使用范围’,包括: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等。”进展:短视频网站下架问题视频封禁违规账号目前,一些短视频制作方,会视情况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获得授权。例如,“毒舌电影”在制作《情书》《我要我们在一起》《扫黑·决战》等“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节目时,会在页面注明“本视频已获授权使用电影片段素材”;在介绍当时未上映的《人之怒》时,也会在页面注明“本视频仅使用电影已发布预告片段”。不过,不少短视频作者的版权意识依然薄弱。而他们也未理会此前倡议书中“倡导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提升版权意识,即日起严格遵循‘先授权后使用’,清理自身账号内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的警示。短视频平台目前已纷纷表决心:6月24日,抖音发布《打击搬运、抄袭等侵权行为的全站公告》,宣布自2021年1月以来,自查处理下架版权问题视频72万条,封禁141719个违规账号的投稿功能,永久封禁违规账号2429个。6月27日,快手发布《关于抄袭、搬运内容的处罚公告》显示,自2021年1月至6月20日,平台共下架违规视频20316个,永久封禁账号2567个。尽管如此,短视频平台如今依然充斥大量未经授权的“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节目。所以,平台需要承担责任吗?宋嘉雯律师说:“针对二创短视频,需要区分用户和平台的责任。”对于短视频侵权内容,侵权主体是制作视频的用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平台不负有事前审查视频是否侵权的义务。她指出:“平台亦可援引‘避风港规则’,即当权利人有效通知平台经营者采取必要措施,如删除、屏蔽侵权链接等。如果平台经营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就侵权损失扩大的部分,由平台经营者和短视频制作者对著作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她也提醒:“二创视频主体应当尊重他人著作权,切勿为了一己之利而掉进法律雷区。”长视频巨头从堵到疏,是新探索还是想通吃?毫无疑问,对于“N分钟看电影”短视频创作,最安全的途径就是获得原作授权后进行制作。目前,就这类二次创作的短视频,腾讯进行了新的探索。近期,腾讯视频相关业务负责人宣布将加大短视频业务投入,开放平台影视资源,在网页版视频发布页面,增加在线剪辑功能,用户可以利用腾讯提供的正版视频进行影视剪辑。如今,版权方旗下的短视频平台,已可见大量对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短视频:不仅有将热门影视作品每集剪辑成的“10分钟速看合集”,也包括热门影视作品剪辑片段构成的“精选集”,甚至不乏综艺节目的“精选cu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站up主能看到访客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