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听晓网为何天价更换域名֩的歌曲有人买吗?

《橄榄树》《被遗忘的时光》《恰似你的温柔》《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每个中国人一定都听过这些歌,电视里放到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放下手中的事,跟着一起陶醉地唱。你也许知道它们都属于七八十年代的金曲,也许还听说过“校园民谣”这个词。但这些耳熟能详的金曲背后,都有同一个源流:台湾民歌运动。胡德夫先生从亲历者的角度给出了很棒的解读,在这里我们也做一些后来人的补充~先讲讲民歌运动的历史,再推荐一本我们新出的书,最后是民歌运动相关的演唱会、纪录片整理,作为入坑补课。新世纪以原住民音乐受到年轻人追捧的胡德夫,70年代民歌运动发源之初,正是在西餐厅、酒廊里驻唱的民歌手之一。那时的胡德夫演唱的大多是美国民谣,偶尔才能唱几首中文歌。华语流行音乐教父李宗盛,是给民歌手写歌、当制作人才入行,终成乐坛一代传奇。罗大佑、方文山、阿信、陈绮贞、万芳……此后的华语音乐人,多多少少都有受到民歌的影响。如同方文山所说:“我是听着这些歌长大的一代人。它们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是开启过去的钥匙。长大以后,我写的那些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很多都是受这些民歌的影响。”陈绮贞的说法则更为文艺:“民歌是陪伴我成长的声音,民歌是情书。当乐器比较少的时候,堆叠的情绪就多,就更能听得出歌手在表达这首歌的时候每一个字,很细腻地在述说他心里面的话。”民歌运动:唱自己的歌!对于先接触到歌曲,再触摸到音乐史的我们来说,也许听到“民歌”的第一反应,是青歌赛上的民族唱法,是陕北民歌或者云南山歌。民歌运动的“民歌”提法,来源于当时“中国现代民歌”的主张。按照今天的观念,可以直接理解为民谣。民歌与民谣都是翻译自英文的folk,而当时民歌运动的兴起也与美国的民谣复兴(folk revival)有关。60年代越战以来,驻台美军人数骤增。配合当时台湾经济的发展,电台、电视的西洋音乐节目,美军俱乐部以及西餐厅里的英文歌表演,带动起了西洋音乐的风靡。当时也是美国民谣复兴的盛期,鲍勃·迪伦等民谣巨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胡德夫、杨弦为首的驻唱民歌手们,迫于时代风气,大部分时候都在夜总会演出中翻唱这些美国民谣,偶尔才能唱一些中文歌曲。七十年代台湾社会低迷动荡,1971年台湾当局退出联合国,1978年与美国断交后又陆续与三十多个国家断交。青年人在自我认同的危机中,走上了自发唤醒民族意识的道路。1975年6月6日,一个雨夜,年轻的学生兼民歌手杨弦在“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以诗人余光中的八首诗作入歌。在西洋音乐为主流的环境中,青年们弹着吉他用中文唱出自己的歌声,向时代大声宣言:我们不要夜总会里的西洋歌,不要歌厅式的“靡靡之音”,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自己的歌曲、写作自己的生活——唱自己的歌!犹如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打响,它带动了随后一连串的行动:洪建全基金会支持唱片杨弦的专辑《中国现代民歌集》制作发行、其他民歌手和作品的浮现传播……而1975,也就成了“民歌元年”。自此之后,在时任“中国广播公司”的《热门音乐》节目主持人陶晓清的带领下,一大批优秀的民歌创作者和民歌手,走上了时代的先列:洪小乔、李双泽、李泰祥、齐豫、小虫、李建复、杨祖珺、黄大城、王梦麟、王海玲、施孝荣、杨芳仪、李宗盛、潘安邦、蔡琴、旅行者三重唱、罗吉镇、苏来、侯德健、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邰肇玫、施碧梧……那是一个众星熠熠的时代,这些名字也许你有的听说过,有的没有。但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歌声,那些清新、朝气又隽永的民歌,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耀着,岁月洗礼后成为更迷人的经典。直到你有一天叩响它,“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慢慢地浮现在我脑海……”而《民歌40》,就是那把叩醒回忆的钥匙。《民歌40》:一部台湾民歌百科全书式珍藏档案短暂而辉煌的民歌时代,涌现了一批现代华语乐坛的重要人物,留下了无数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影响了台湾、大陆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推动之后的华语流行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2015年,在民歌运动40周年之际,“民歌之母”陶晓清领衔策划,耗时一年搜集整理,最终成就了这本《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堪称一部台湾民谣百科全书式珍藏档案。2020年,民歌运动来到第45年纪念。《民歌40》由后浪首次引进简体版,重磅推出!书中有三大看点:1.秘藏珍贵资料,民歌40年最详尽完整的典藏记录《民歌40》收录了百余张经典民歌唱片详尽记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一页左边是专辑封面和歌曲资料,右边是所属歌手和创作者感言与幕后故事全记录。翻开本书,就像翻开一本时光纪念册,扑面而来的都是满满的回忆。500余份珍贵历史资料,老照片、演唱会海报、专辑封面、报道文件、书信手稿全收录。几乎都是其他地方不可能看到的旧物收藏,如同走进一个民歌博物馆一般,全方位还原民歌时代的情况。一方面书写历史进程,一方面又有小篇幅的总结。例如《民歌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影响》这一篇章,有著名乐评人马世芳撰写的《台湾篇:从世代交替到产业升级》,也有民歌研究者公路撰写的《大陆篇:他从台北来,歌从台北来》。既能回溯历史,也有当下记录反思。2.时代亲历者现身讲述,深度揭秘经典老歌、传奇音乐人背后秘辛本书作者阵容十分强大,除了领衔坐镇的陶晓清外,你在作者页面还能看到以下名字:布舒、蔡琴、陈宏铭、杜文靖、方丽莎、公路、靳铁章、李蝶菲、李建复、李小敏、廖慧娟、林怡君、马世芳、邱晨、苏来、施碧梧、邰肇玫、陶晓清、王竹君、王承伟、吴清圣、吴统雄、小野、徐崇宪、杨弦、杨嘉、叶佳修、余光中、张光斗、赵树海、郑铿彰( 按拼音首字母顺序) 。提起民歌运动那段历史,后人记叙的书也有不少,但由当事人亲自讲述,汇集如此多的时代见证者记录,史上绝无仅有。民歌运动除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更多的是今天的我们也不太熟悉的幕后主导者们。主创们细心搜集寻访,让幕后人的故事也得以重现,呈现民歌时代的辉煌样貌,揭秘连圈内人也不一定知晓的秘辛,例如:《橄榄树》的来龙去脉,《龙的传人》的改词始末,藏在《阿里山的姑娘》里的感人爱情,《美丽的稻穗》创作者的辛酸往事。李宗盛生平创作的第一首歌,齐豫天籁之音的培养过程,蔡琴校园歌手时期的青葱往事,陈小霞音乐创作的起点。《音乐的雕塑家》一节中,记录了民歌时代的编曲和乐手,以及著名的丽风录音室、洪建全文教基金会、民风乐府、《滚石杂志》等等。时代的浪潮中,有人站在风光顶端,也有人是默默无闻的奠基者。他们的故事,失落的好歌,都收录在书里,像一份时光的礼物。3.黑胶唱片般大开本,复古封面致敬70年代,特制拉页回溯时光长廊《民歌40》采用高品质的硬精装封面,12开大尺寸开本。整本书拿在手里如同一张黑胶唱片,呼应音乐秘藏记录。内文全彩细腻印刷,展现历史动人细节。大陆版全新设计了复古典藏封面,满满的70年代怀旧味道。别致的书名错版效果,吉他弦和音孔构成隐秘的“40”图样,内封里还有同款刻印,是在琴弦上奏响的动听40年。翻开书,如同回溯一段时光长廊。2张特制拉页长图,精心绘制的70年代台北民歌西餐厅地图,以及细心梳理40年来69场重要民歌音乐会全记录,带你重走民歌来时路。回头看民歌,我觉得民歌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年轻人借由自己去写歌,确定自己可以做这件事情,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肯定。——李宗盛书名副标题“再唱一段思想起”,《思想起》是流传于台湾最南端恒春半岛的古老民歌,有陈达、凤飞飞、邓丽君、陈淑桦等等多个歌词不同的版本,内容也从最初的思乡演变为婚嫁、抒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6月6日,杨弦发声40年后,同名演唱会《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在台北小巨蛋举行。当年的民歌手们与新时代的年轻歌手齐聚一堂,再次唱响时光中的经典歌谣。时代会落幕,人会老去,还好歌会留下来,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如果你是民歌时期的资深歌迷,这本书会是唤醒你青春记忆的钥匙,带你回到曾经的“诗和远方”。如果你错过了那个民歌时代,这本书就是你发掘音乐宝藏的时光地图,值得回味的好歌好声音,在这里等待与你相遇。
在现代社会,只要你的歌能够唱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你就可以称得上是民歌手。——马世芳只要唱歌的人是发自真心地唱自己的歌,走下舞台的歌者又能和台下的人坐在一起享受音乐,他们唱的就是民歌。——陶晓清
民歌运动40年入坑补课:相关演唱会、纪录片、节目存档 1、《民歌40》专辑虾米:https://www.xiami.com/album/o6NRed8cf?spm=a2oj1.13847458.0.0.72d32571iIwE8m2.《民歌40》台北演唱会《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巡回演唱会2015年6月5日在台北小巨蛋展开,其后在两岸巡演数十场,2016年5月告一段落,歌手与观众相约《民歌50》再见。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x4118798 (字幕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x411m74S (720p,无字幕版)虾米:https://www.xiami.com/album/nnevts933d9《民歌30演唱会-永远的未央歌》(2005)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d75U/《民歌20演唱会-唱过一个世纪》(1995)b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4411d7p2/3、网易云音乐四集纪录片《台湾民歌四十年系列》40年前的台湾,一群大时代背景下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开始反思和关注脚下的土地,一场关于音乐的变革悄然开始。民歌的时代早已远去,留下无数动人旋律和往事。网易云音乐历时半年,走遍台湾,采访当年的亲历者,独家跟拍制作四集纪录片《台湾民歌四十年系列》。 第一集《唱自己的歌》:https://music.163.com/#/mv?id=525274第二集《被神化的李双泽》:https://music.163.com/#/mv?id=525589第三集《永远的未央歌》:https://music.163.com/#/mv?id=5264031第四集《民歌时期的盛与衰》:https://music.163.com/#/mv?id=52660874、纪录片《四十年》一九七零年代,台湾掀起年轻人自己写歌自己唱的“民歌”热潮,当年的民歌手与歌,不只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描绘了某一个世代青年的面貌。四十年后,歌曲仍然传唱,唱歌和听歌的人经历了四十年的光阴,都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本片以民歌四十周年演唱会为轴心,往外辐射民歌时代的代表人物们:杨弦、胡德夫、陶晓清、吴楚楚、杨祖珺、李建复、侯德健、李宗盛、邰肇玫……这是歌的故事,也是时间的故事。5、马世芳音乐节目《听说》《民歌40》作者之一、台湾广播金钟奖得主、电台主持人马世芳,透过一首首经典的流行音乐,讲述20世纪台湾的社会面貌与各时期青年人的生活。每一集由一首歌或一位音乐人出发,串起台湾历史或当下的人物、故事,展现各个时期青年人的思想、生活。其中《橄榄树》《青年李宗盛》《美丽的稻穗》《再唱一段思想起》《我是一个民歌手》《我们摇篮的美丽岛》等,都与民歌运动有关。6、文娱电台“日谈公园”相关节目vol.160 归去来兮时,转眼一瞬间(嘉宾为《民歌40》演唱会召集人李建复)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yule/5574153/132674531网易云:http://music.163.com/dj?id=2057536020&userid=3558583vol.220 胡德夫,来自山谷的歌(嘉宾为胡德夫及其制作人郭树楷)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yule/5574153/202093410网易云:https://music.163.com/#/program?id=2062462307最后,不要忘记我们的书籍《民歌40》现已上架淘宝、当当,现货发售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晓网为何天价更换域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