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有好感的男生见面聊天,通过试探内向男喜欢你表现他好像不想早恋,但是人挺好的,有些内敛,他是不是不喜欢我才这样说?

1 能跟一个男生聊天到半夜的女生基本上会觉得自己遇到了灵魂伴侣,俩人相见恨晚,有讲不完的话,其实呀这只不过是男生寂寞无聊的灵魂在半夜得到了释放,正好跟你撞了个满怀。很多事情的发生跟爱情无关,跟寂寞空虚有关。2 男生跟你讲万一以后我喜欢上你怎么办?这就是在给你释放可得性,让你误以为他是喜欢你的。你看这句话万一以后我喜欢上你怎么办?你是不是解读到的是他该不会喜欢我吧,他问我喜欢我怎么办?不会是表白吧,但是姑娘他这句的重点在于以后,也就说人家现在压根不喜欢你,不喜欢你呢但是又给你留个了一个念想,或许以后可能会喜欢你喔,大部分女生逻辑不好的就容易按照固有思维绕进去。我敢打赌你听完那一刻一定是七上八下的,小鹿乱撞的,原本觉得自己是单相思,现在呢仿佛是双向奔赴,你的欲望被调动到了顶点。3 接着又被泼了一盆冷水,回学校以后没那么热情了,这也正常,因为你们俩本来的交集也仅限于在那个大家都无聊空虚的假期的网络里,更多算是彼此的一个慰藉,假期结束了回归现实了,他自然会以现实中的社交为主。综上,这从头到尾基本上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告白我不反对,不过基本上属于送人头的那种,男生的回复应该是大吃一惊接着说暂时没想过要谈恋爱,我本人是特别支持女生能勇敢的告白的,但是告白仅限于俩人已经极度的暧昧,男生的喜欢表现的非常明显了的情况下女生去主动让关系明朗化的一种尝试,这种一看就是男生空虚寂寞钓鱼行为不值得你去告白。以上。(添加:biggirl55)朋友圈每天分享一些关于人性、恋爱、人际的一些原创内容,欢迎女生宝子们围观学习。
太长不看版:性格互补、成长感受相似、原生家庭成员间关系近似的两个人最适合,但最适合也依然需要磨合跟沟通才能维护好关系。详细版:一、性格决定了两个人的契合度,性格越互补吸引力越大“性格不合”是很多情侣分手时的理由,那性格怎么样叫合,怎么样叫不合呢?这里举两对情侣作为例子进行分析。情侣一:女生和男生是在参加聚会的时候认识的,不同的是,男生是聚会的组织者,而女生是被闺蜜硬拉着去的。男生追求女生后,两个人很快就在一起了。相处过程中,女生发现男生知识涉猎范围很广,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而且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落落大方;而自己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人一多就想躲起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所以觉得两个人不是同类人,而且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情侣二:女生和男生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女生在职研究生,男生大专。一开始女生被男生的朝气和活力所吸引,但在一起后女生发现男生很不成熟,对未来没有规划,下班后就玩游戏,得自己给他做职业规划和工作计划。而且他还容易闹脾气,有时自己忙工作忽略了他,他就生气不理人,得她买东西去哄他。如果是身边的女生朋友拿这样的例子来问你们意见,相信大多数人会给的意见都是“例一那个男生是潜力股,你要抓紧他,多提升自己,多跟他一起去社交”,“例二那个男生是妈宝,不分留着过年么?”不否认二者的区别,但单纯从性格角度来看的话,上面两对情侣都是契合度很高的情侣。例一女生性格按部就班地生活,人一多就想躲起来一句话都说不出表明女生性格中外向性低、创新性低。例一男生性格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经常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表明男生性格中外向性高、创新性高。从女生的角度看,这个男生很有魅力,即善于交际又有见识,所以她会觉得自卑。但从男生的角度看,自己只知道怎么维持表面关系,而这个女生几个朋友都是十几年的交情而且都愿意掏心窝子地对她好,反倒让他羡慕;自己想法很多,但能落实的不多,所以经常陷入苦恼和失望中,心里反倒羡慕女生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每一件事情。例二女生性格女生在职研究生/给他做职业规划买东西去哄他表明女生性格中责任心强,情绪管理强。例二男生性格对未来没有规划,下班后就玩游戏他还容易闹脾气/忙工作忽略了他,他就生气不理人表明男生性格中责任心弱,情绪管理弱。从女生付出的角度看,她在这段关系中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如为感情的未来进行规划、对双方的工作进行规划、处理对方不合理的负面情绪等,确实很不公平也很累人。但从回报的角度看,这个男生对她生活上的依赖让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也让她那很容易就没有界限的责任心有了用武之地;男生对她情绪上的依赖让她感受到男生的爱,让她在这段感情里觉得很有安全感。此外,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这个男生跟小狗一样围着她转又不知道怎么哄,也能让她觉得很甜蜜,瞬间心情就好了。很多直觉上觉得有问题的关系,深入分析后往往会发现只是各取所需。性格有好坏,但在亲密关系中,只有合不合适,愿不愿意调整,没有绝对坏的性格。性格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上用的是另一个词,人格。人格的分类目前公认的是大五人格分类法,总共有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情绪管理、创新性、责任心。从这五个维度、三十个层面上去判断你和你的伴侣在性格上是否契合,不契合的部分双方能否做出调整,即可确定性格维度上双方是否合适。但以上这种“最适合”,是指双方在一起之后的收获最大,并不意味着最轻松。两个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能够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因此能够促进双方人格完善,这是这种组合的优势。但这种组合极其容易因双方认知方式的差异过大而产生互不理解、不信任的情况,需要双方付出更多精力去维护。如果是不愿意维护感情的,那反过来找跟自己近似的伴侣反倒是最“合适”,只不过这样就放弃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题外话:存在即合理,每段感情都有其特殊性,不建议因为自己恋爱经验多就给身边的人提情感建议,真想在感情方面帮到身边的人,建议先从心理学导论自学到应用心理学,然后再买一套《婚姻家庭咨询》仔细研读23333二、成长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经历越相似越好三观合不合是现在很多人在讨论感情时都会提到的,但三观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没办法说我把我的三观拿出来,你也把你的三观拿出来,两个人看看合不合。很多人只是嘴上说着三观,事实上并不知道怎么确定三观合不合,甚至还有不知道三观是哪三观的也一直说三观不合。三观这种过于抽象的内容要筛选起来很难,但换成通过经历相似度筛选,就容易多了。PS:这个经历强调的是主观上的经历相似,而不是客观上的。例:女生跟男生是大学毕业前才认识的,认识后发现两个人之前是同个高中毕业的,再细聊发现之前还是同个初中的,简直相见恨晚,于是两个人很快便在一起了。但是在一起后,两个人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女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在初中高中时会上很多兴趣班,会去听讲座参加聚会,假期也会经常跟家人出去旅行;而男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初中高中都是一心学习,学习之余帮家里干活,假期就去打工。一开始因为差异大,彼此会觉得对方更有吸引力了,但后来他们会因为吃饭是吃饭堂还是出去吃而吵架,会因为毕业后复习考研还是工作而有不同观点,矛盾越来越多,遂分手。上例中,客观上相似的经历有女生跟男生是大学认识同个高中毕业的之前还是同个初中的客观上不同的经历有女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在初中高中时会上很多兴趣班,会去听讲座参加聚会,假期也会经常跟家人出去旅行男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初中高中都是一心学习,学习之余帮家里干活,假期就去打工如果只是从客观上看,他们同校十年,经历的相似部分其实比很多人都多。但从主观上看,女生经历的大都是积极正面的事情,男生经历的大都是艰苦消极的事情,从这一点上两个人的世界观就不同,女生会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而男生会认为这个世界很残酷很现实。世界观的不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看似虚无缥缈的三观落实到实际就是一件件小事,如“吃饭堂”背后人生观是“吃饭是为了活着”,“出去吃”背后价值观是“吃饭是为了享受”;“毕业考研”背后人生观/价值观是“学习是为了进步/不断提升才是对的”,“毕业工作”背后人生观/价值观是“读大学就是为了工作/赚钱才是对的”。所以,要判断两个人之间的经历是否有足够高的相似度,要看彼此主观上的认知。这里提供几个方便判断的问题,可以花一两个小时双方聊一聊:回忆过去的话,你的感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世界观)成长过程中有哪几件事让你印象特别深刻,这几件事分别让你懂得什么道理?(世界观)成长过程中有哪几个人对你来说影响最大,他们做了什么?(价值观)你认为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观)门当户对一直是婚姻对象选择中饱受争议的点,要求门当户对,其本质其实是要求两个人的成长经历相似。成长经历会构筑起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此之上我们会探索并建立人生观即人生意义,整合价值观即对错,所以成长经历的不同,会导致世界观不同,进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同。三观不合的问题在于双方会经常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世界观差异过大,甚至会发现双方连沟通都做不到,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有时真的比人和狗的区别还大。成长经历相似,两个人的世界观就近似,那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就可以沟通磨合或者找到共存的方式。三、原生家庭成员间关系决定了对关系亲密度的要求,成员距离越相似越好例:一对情侣,女生追的男生。当女生心里有小情绪跟男生闹的时候,男生总是不理她,让她自己消化情绪。她提出要跟男生好好聊聊的时候,男生总是敷衍两句然后就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说话。如果女生坚持要跟他谈心,他就会生气,然后就出去忙工作或者玩游戏。女生觉得男生不爱自己,但是生活方面他又把她照顾得很周到,钱都归她管,早上牙膏帮她挤好,晚上睡前帮她洗脚,所以女生很困惑,这个男生到底爱不爱自己。这个案例里,女生要求双方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目的是增加关系的亲密感,也就是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男生采取回避的态度,说明对拉近心理距离这件事,认知上知道是正确的,但从感受上无法接受,所以无法面对,只能逃避。女生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家庭,小时候父母会关心她开不开心,她能够跟父母撒娇发脾气,但是父母在原则性的问题上也会约束她。而男生从小父母在外工作,只能把他交给爷爷奶奶带,隔两个星期父母会打电话关心下他的情况。爷爷奶奶只关心他有没有吃饱,学习成绩好不好,他开心的话爷爷奶奶没有回应,不开心的话会被爷爷训斥没出息。从女生的原生家庭成员亲疏上看女生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家庭,小时候父母会关心她开不开心,她能够跟父母撒娇发脾气女生的感受表达给父母后,父母有回应且大多数是正面的回应,所以心理上她会依赖父母,跟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很近。所以对她来说,亲密关系的距离就是需要那么近,近到彼此互相依赖才能让她感受到爱。从男生的原生家庭成员亲疏上看隔两个星期父母会打电话关心下他的情况爷爷奶奶只关心他有没有吃饱,学习成绩好不好男生因为从小父母不在身边,跟父母唯一的联系就是两星期一次的电话,所以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生疏,心理距离远;爷爷奶奶是上一辈的人,上一辈人生活的年代食物匮乏,所以对物质和身体有过度关注的习惯,也不懂得关注感受,所以男生跟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也很远。跟原生环境里的人心理距离都远,导致他熟悉的亲密关系心理距离过远。拉近心理距离对他来说意味着未知,未知带来了恐惧,所以会采取逃避的态度。上例中,双方对亲密关系心理距离的要求不同,需求有冲突,而且这个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要不就女生忍让男生,要不就男生忍让女生,所以会持续产生矛盾。要判断双方对亲密度的要求是否合适,就看在原生家庭中,跟重要成员之间关系距离的远近,重要成员一般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对小时候的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其他人。判断距离远近,同样提供几个问题:小时候心里有事情的话,你是跟别人说,还是自己处理?(跟人说则近)小时候有情绪时,有人愿意听你倾诉,让你表达情绪么?(有则近)小时候家里人会对你提一些什么要求呢?(要求多则近)你多久跟你的家人联系/见面一次呢?(频率高则近)你替代对方的位置,进入对方的家庭里,你会觉得舒服么?PS:性格具有可塑性,世界观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改变,心理距离可以通过时间积累信任和默契。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感情和婚姻能跟教科书里写的一样成为典范,但天生一对的终究还是少数,磕磕绊绊互相迁就磨合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常态。就像你不会由于算命的算出你的命不好就想自寻死路一样,就算两个人不合适,但感情可贵的地方不在于合适,而在于包容和理解。因此,尽管亲密关系中选择大于努力是对的,但如果你已经有了一段不是很“合适”的感情,那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做到尊重、理解、鼓励,你就是最适合的伴侣,适合不适合,取决于你。找到适合的对象很重要,但懂得关系维护更重要(手动狗头),在下跟对象的新书《看见情绪价值》出版了,对关系维护和女性个人成长感兴趣的小伙伴都可以学习下,新书发售,五折可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探内向男喜欢你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