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声与高音咽音好还是混声好有什么区别?

继续最近的话题。知乎有不少语音识别的文章,但主要是黑箱子端对端,没涉及背后的物理过程。其实,人类的发声过程很有意思,在此我们从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谈谈这些问题,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唱歌中涉及的各种名词。1. 频谱,与元音、辅音的来源声音来自于振动。重要的方法是频谱分析(傅里叶分析),就是把声音拆成各个频率组分:那么请看下面的三张频谱图,来自于我写的微信小程序“声音精灵”,大家在微信可以搜到:这是“MA”音(竖格对应的频率是20到20000Hz):这是“MI”音:这是“MU”音:这几个音的音高(基频,对应的是红圈标记的峰中最左边的峰)差不多,都是130Hz左右,但为什么我们可以分辨出是不同的音?其实是来自于声音的共振峰(formant)的位置区别。这里的元音A在700Hz和1400Hz特别高,元音I在2000Hz和3500Hz特别高,元音U的峰不明显(因为对应的频率比较低)。大家感兴趣可以测测自己的共振峰频率,每个人会不一样,但都会差不多。如下图所示,共振峰的区别,是因为我们在发不同元音时,会灵活地变动各个腔体的体积和形状,从而改变共振的情况,塑造出想要的频谱。这一切都是我们下意识完成的,可见人的发声是可以千变万化。声带本身振动产生的频谱,是很简单的,但经过腔体的塑造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元音,甚至不同的音色。上面分析的是元音。辅音是如何来的呢?辅音是来自于发声在时间上的变化,需要在声谱图(spectrogram)才能看见,熟手可以直接从声谱图看出在说什么:语音识别,自然也可以在这样的声谱图上完成。不过算声谱图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大家会用一些偷懒的方法,或者直接在原始波形上进行识别。2. 真声,假声,头声,混声,边缘化,咽音,闭合各种唱歌的发声概念,在频谱图上也有清晰的反应。小程序“微信精灵”有一个“真实度”评分,反应的就是泛音的多少。通常来说,真实度越高,发声的质量就越高。当然,有时我们也会用偏假的声音实现特殊的感情效果。真声的特点是泛音多(高峰多),频率低。推荐大家体会一下把真实度唱到2以上的感觉,这可以称为较好的“胸声”,通常需要稍大一些的音量才能做到,请离手机远一些,保证录音的音量不超限:假声的特点是泛音少(高峰少),所以“真实度”低。例如,这是纯假声的高音“A”,只有基频和“A"的共振峰较高:如果更高一些,就连“A”的共振峰都消失了,“真实度”极低,因为共振峰必须是基频的倍数,659*2已经超过了“A”对应的共振峰的高度:怎么把假音变得更“实”?前面说过,“i”对应的共振峰很高,所以许多初级高音爱好者会研究把“i”这个音加进假声,让声音更“实”。这属于声带的边缘化技术。例如这是一个加了“i”的假声,在后面的峰翘起来:边缘化的极端情形是“咽音”,听上去有点像唱戏,民族唱法会用到,在流行歌中也可以适量加。不过,虽然这些方法会令假声“实”一些,但还是显得尖锐,单靠这些方法是无法实现混声。混声,是练声的重要目标,可以让高音仿佛没有换声点,而且音色优美纯净又有厚度,例如近年林俊杰的混声技术很好,李健轻唱的音色也是混声。举例,在下面的视频中,从40秒开始的高音的部分,林俊杰的声音非常顺滑,令女声的声音都相对显得粗糙了,这就是典型的混声。混声高音的频谱如下图,泛音和真声一样丰富(有多个很高的峰),而且频率可以很高(这是安卓机录的,可以看到两端的高低音被砍掉了,建议大家用iPhone录音):优质的混声,“真实度”评分可以达到2以上。如果你能做到,就一定是“闭合”高手。因为混声的发声原理是通过气流的伯努利效应、肌肉的控制、腔体的配合,将声带几乎闭合,让嗓子成为像笛/管一般的乐器。乐器的特点就是泛音丰富,声音悠扬动听。听上去简单,实际是很有难度的。如果你能做到,会有“在嗓子里找到了一个支点的感觉”,然后在没到换声点的时候就可以转成混声,从而可以轻松地直接通过换声点,实现音色的统一,且音色的听感很好。比混声简单的是头声。头声的频率更高,泛音没那么丰富,但也不错:最后还有哨音(海豚音)。哨音也是通过闭合实现,如果看频谱是假声,不过这可能只是因为基频太高,所以难以出现共振峰。哨音的频率可以高破天际:3. 总结以上我们介绍了常用的发声知识。大家可在微信搜索“声音精灵”小程序,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发声属于什么类型,发声的质量如何。未来还会加入AI辅助练声,和更多有趣的功能(例如与歌手/他人的声音比对,与歌曲比对,找到问题所在)。大家如果觉得好用,请多多推荐给朋友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音咽音好还是混声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