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颌和司马懿之间既然没有过节 司马懿最后为何要弄死他

说起张郃被杀,很多人都认为是司马懿故意借诸葛亮之手除去张郃这个潜在对手。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这些年网上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很多人都认为张郃是司马懿故意整死的,但在我看来,张郃显然不是司马懿故意整死的。因为,司马懿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而且这样做对他也没有任何好处!首先,虽然张郃是因为司马懿的强烈要求,才不得不前去追击诸葛亮;问题是,能不能追上,甚至追击到什么程度,显然是由张郃自己说了算!因为,司马懿给张郃的军令,只是追击诸葛亮,并没有说一定要追上或者和诸葛亮打一仗;同时,以张郃当时的地位,虽然司马懿是他名义上的上司,但他对于张郃的升迁贬谪和奖惩,显然没有资格做任何决定。更不用说当时的司马懿,连假节钺的权力都还没有!在这种背景下,张郃即便只带兵出去晃悠一圈就回来,司马懿其实拿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最多上书给魏明帝,参奏张郃一本,说他不听指挥、贻误军机;问题是,张郃也可以上书给魏明帝,参奏司马懿一本,说他不懂军事瞎指挥!对于魏明帝曹睿来说,维持平衡才是最有利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显然是和稀泥,或者不痛不痒的各打五十大板。从这层意义上说,司马懿其实缺乏整死张郃的能力。其次,对于当时的司马懿来说,整死张郃对他并没有任何好处!现如今之所以各种司马懿的阴谋论兴起,主要是因为后来司马懿家族夺权篡位了,所以后世人们说起司马懿,就潜意识认为他是一个有野心的阴谋家,总而言之,司马懿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将来夺权篡位做准备的。所以人们再看张郃之死时,自然会认为张郃被杀对司马懿有利,所以司马懿难逃干系!问题是,当时的司马懿并不知道他后来会混成司马宣王;事实上,在魏明帝时代,不要说司马懿,就是魏明帝本人和满朝的文武,都不会认为司马懿将来会成为司马宣王;而从当时的情况看,司马懿想成为司马宣王,无异于痴人说梦。最简单而言,司马懿就能确定,他一定会死在魏明帝曹睿的后面,要知道当时曹睿才三十多岁,而司马懿已经快六十岁;更重要是,司马懿就这么确定,他能够活到七十多岁?要知道,如果司马懿是在六十九岁之前去世,那他哪里有资格成为后来的司马宣王呢?甚至如果司马懿在六十九之前就去世,后人再看司马懿,那绝对是第二个诸葛亮!从这层意义上说,当时的司马懿,恐怕想都没有想过要夺权篡位,对他而言,他已经是大魏帝国的二把手,同时还是西北军区和襄阳军区的一把手,他考虑更多的,绝对不是再进一步,而是如何避免功高震主,因为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实在太多。在这种背景下,司马懿哪里干私自整死张郃呢?因为,当时的曹睿,如果真心想把西北军区交给司马懿来负责,就应该把想办法将张郃调走。因为,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谁都懂,曹睿怎么可能不明白呢?他之所以留下张郃,就是为了防止司马懿一家独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司马懿上来就把张郃整死,大家觉得明帝曹睿会怎么想?如果司马懿留下了这个政治污点,魏明帝曹睿还会再相信司马懿吗?还会让他继续坐镇西北吗?如果是这种结果,那司马懿以后的政治前途还有前途可言吗?更不用说,司马懿生性隐忍,做事一向小心谨慎,更本就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从这层意义上来,司马懿其实缺乏整死张郃的动机。所以张郃被杀,更多应该只是一个意外,至于说诸葛亮中了司马懿的计,就更是扯淡!
2022-03-06 15:30
来源:
俊伟科技
三国时期,曹魏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地盘大,人才济济,魏武帝曹操打江山时,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诸亲族大将和陆续投归曹操的五子良将等,都是纵横一时的名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为曹魏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们一个个逝去。
到曹魏第三代领导人曹叡掌权时,曹魏集团早期的元老将领还在军中发挥余热的仅仅只剩下一个张郃,忠于曹魏的张郃也是魏明帝曹叡在军队中保住影响力的唯一保障。公元231年,张郃在和蜀汉诸葛亮的大军对抗时中伏身亡,曹魏皇族又后继无人,从此让司马懿逐渐掌控住军队,曹魏的覆灭开始进入倒计时。
张郃之死的原因在网络上多有争论,阴谋论者认为是司马懿在明知道会有埋伏的情况下,故意安排张郃去追击诸葛亮,从而合理合法的除去自己掌军的最大绊脚石。这种论断拥护者很多,因为张郃死后,曹魏军队中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司马懿,是否真是如此?
先来看看张郃身亡的那一年曹魏皇族在军中能依靠的还剩下谁?当时在整个曹魏的朝堂上,军队中有强大影响力且能威胁到司马懿掌军的只有三个人,分别是曹真、曹洪和张郃。
曹真是病死的,当时已经是病入膏肓的曹真已无法再出来主军,并且曹真还死在张郃前面。
曹洪是超级元老,诸夏侯和曹氏亲族中硕果仅存的人物。但他年纪也大了,无法再上战阵,另外曹洪得罪过曹丕,差点都被曹丕干掉,曹叡虽然给曹洪平反,还给他官位,但也无法去重用一个父亲深恨的将领,而且曹洪也在次年病故。
最后一个张郃也是曹操时代留存下来的元老级人物,和他同时期的五子良将中的其它四位当时已经全部去世,张郃是唯一有资历、有威望、有能力帮助曹叡监视军队的元老级将领。张郃还不是许褚那样单纯依靠武力的将领,史载: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连诸葛亮都忌惮他,就问你服不服?
并且从曹叡给张郃封的官职
"征西车骑将军"
就可以看出其对张郃的重视,把
"征西"

"车骑"
两个将军号同时加在张郃身上,整个曹魏时期只有张郃有这种待遇。
这样一个资历和在皇帝心中的信任度都远高于司马懿的军队元老留在军中,当然是司马懿的心腹大患,司马懿绝对有搞死张郃的动机,而且是很强大的动机,前面也说过,张郃死,司马懿受益最大。但张郃的死未必就真跟司马懿有关,司马懿或许是捡到了大桃子。
在史书的记载中,
《魏略》

《资治通鉴》
里都记载有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诸葛亮大军的记录,从这两本史书的记录来看,司马懿故意搞死张郃的嫌疑很大。
但小编对此有存疑,首先,张郃的资历高于司马懿,而且是独镇一方的大帅,当时整个关中的部队都是张郃节制指挥,即使名义上是司马懿的副手,司马懿也未必指挥得动超级元老张郃。
《三国志》
中记载有皇帝曹叡都专门从中央调派出虎贲军护卫张郃,可见张郃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会明目张胆的陷害张郃,不管张郃在木门道战死的缘由是什么,追击的命令都不会是司马懿下达,他承受不了曹叡的怒火。
其次,当时的张郃是曹叡掌控军队的最大保证,并且曹氏三代都对世家大族的代言人司马懿心存警惕,即便曹叡因为形势无人可用,让司马懿出来掌军,也绝对会有制衡的措施,像张郃这样的曹氏嫡系应该是直接归属曹叡指挥的,大的军事行动要等曹叡的圣旨,不会真正交给司马懿去节制。
《三国志》
里对此有相应的记载: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
上述记载中有一个
"诏"
字,就说明了张郃去迎战诸葛亮是曹叡直接下的命令,也只有曹叡的命令能让张郃不顾一切的去追击。至于曹叡为什么要亲下诏书指挥张郃?那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原因。
其时,张郃接受曹叡的诏书到了
略阳(汉中附近)
抵御蜀军,张郃本来就是一军主帅,自己就能决定是否交战或追击,因此,张郃应该是在战场上根据形势自行下令追击,结果中了埋伏。
对于曹叡和司马懿来说,张郃的死完全是个意外,也不能完全说是意外,将军难免阵上亡嘛,只不过相比较曹叡和司马懿的心情来说,一个是苦闷,一个就是欣喜若狂了。张郃一死,司马懿在军中基本上就是一人独大,就等着慢慢收获果实,而曹叡就只能寄希望于曹家和夏侯家能否再出个杰出的人才了。
所以,张郃的死是战场上的正常胜负下产生的结果,和司马懿没什么关系,虽然司马懿很想搞死张郃,但也用不着这么明目张胆,要知道张郃比司马懿年纪大,而司马懿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熬能忍,他熬也能把张郃熬死,实在不需要搞阴谋,毕竟张郃是皇帝曹叡亲自盯着的重将。
最后要说的是,本文是一家之言,这个是从
《三国志》
的记载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如果从
《魏略》

《资治通鉴》
上的记载来分析,那就是另外一种结果,孰是孰非,读者可自行评价。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魏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三国风云录#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末期,诸葛亮撤军途中遭到曹魏名将张郃的追击,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在木门道中。张郃的死是曹魏的一大损失,当时曹魏的皇帝曹睿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感到十分痛心。司马懿作为当时张郃的顶头上司,对张郃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张郃之死中,司马懿到底做了些什么呢?一、张郃之死。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司马懿刻画为老练持重的统帅,把张郃刻画为冲动勇猛的武将。他在战场上多次因为轻敌鲁莽遭到败绩,先后被张飞、黄忠、赵云、马超打败。在与诸葛亮交战中,他的勇猛也受到了诸葛亮的重视,诸葛亮决心要除掉这个对手。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张郃再次与诸葛亮交手。在这次战役中,司马懿对诸葛亮十分惧怕,处处退让,让张郃十分不满。在诸葛亮撤退时,张郃不顾司马懿的反对,执意要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派出的魏延、关兴轮流诈败引进木门道。在伏兵的乱箭齐发下,张郃和他的部将都被射死在木门道中。在现实中,张郃确实也是在追击诸葛亮的途中,与蜀军交战中,被弓箭射伤了大腿而死的。但是张郃追击诸葛亮,却不是因为他主动要求追击的。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相反,张郃是反对追击蜀军的,而坚持要求张郃追击蜀军的反而是司马懿。在史书中记载,在诸葛亮退军的时候,司马懿派张郃去追击。张郃对司马懿提出异议,他说“按照军事法则来说,围城一定要给被围者逃生的道路,撤退而归的敌军不要去追赶。”但是司马懿并不听从张郃的建议。张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进军追击。结果蜀军在依托高处设下埋伏,弓弩乱发,张郃中箭身亡。二、司马懿与张郃矛盾重重的合作。在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时,曹魏的主帅曹真生了重病。为了抵御诸葛亮的攻势,曹睿起用了司马懿来代替曹真。张郃是曹真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从此归于司马懿的手下。可是两人的合作并不愉快,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在整个防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过程中,只要司马懿提出的指挥方针,张郃都表示反对。在一开始诸葛亮包围祁山时,张郃要将军队分成多处配置,防止诸葛亮留在汉中的军队出击。司马懿以无法断定前方的军队能否抵抗诸葛亮的攻势,不能分散兵力让诸葛亮各个击破而拒绝了张郃的建议。在司马懿在上邽遭遇诸葛亮后,并不与诸葛亮交战,只是坚守营寨。在诸葛亮撤军后,司马懿反倒主动出击,去追寻诸葛亮的下落。张郃在此时再次建议,说按照战场形势来说,己方利于不战,应该就地防守,派奇兵去袭击诸葛亮的后方。不应该追踪诸葛亮,却不敢逼近作战,让大家失去信心。诸葛亮的军粮不足,很快就会撤退的。司马懿再次拒绝了张郃的建议。结果在追到诸葛亮之后,司马懿故伎重施,依然坚守不战。这个时候正如张郃所料,他手下的将领都群情激昂,要求与诸葛亮决战。大家都认为司马懿畏诸葛亮如虎,让大家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司马懿无法压制手下的要求,只得出兵与诸葛亮决战,遭受了卤城之战的惨败。在这场战斗中,司马懿损失惨重,张郃则保全实力撤退回来。在当时,张郃的任务是攻击蜀军主力后方的南围。在司马懿战败后,张郃就落入了被蜀军三面包围的状况。而张郃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安然撤回,从这一点来看,张郃的战场指挥能力要比司马懿略胜一筹。但是司马懿还是不听从张郃的建议,于是就出现了司马懿逼迫张郃追击的一幕。尽管张郃反对追击诸葛亮,在司马懿的严令下,还是被迫出战,在木门道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由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司马懿和张郃之间的矛盾是很深的。那么,张郃的死是不是司马懿故意为之,借刀杀人呢?三、司马懿为何要派张郃追击诸葛亮。从以上的情况来看,张郃去追击诸葛亮是在司马懿的逼迫下进行的。张郃的本意不想追击,但是司马懿固执己见,非要张郃率军出击,造成了张郃中伏身亡。那么,司马懿为什么非要派张郃去追击诸葛亮呢?如果从司马懿和张郃之间的矛盾来看,似乎是有阴谋的影子。在曹睿起用司马懿代替曹真的时候,就曾遭到了内部的反对。有人对他建议,说诸葛亮的军队没有辎重,只能依靠上邽的麦子作战。如果把上邽的麦子割掉,诸葛亮没有粮食自然就会撤退,没有必要派大军去对付他。曹睿对这个建议不为所动,还是任命司马懿代替曹真指挥关陇军团。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曹睿不派司马懿来指挥关陇军团,那么接替曹真的就会是张郃。这说明,在曹魏内部有反对司马懿的势力,在他们的眼中,张郃对曹魏忠心耿耿,是司马懿强劲的竞争者。有了这个前提,张郃与司马懿自然合作不会融洽。司马懿和张郃把对方当作对立集团的竞争者,因此事事都发生争执对立,意见怎么也不相同。由于张郃在关陇军团中的威望,司马懿要掌握关陇军团,就必须除掉张郃。因此,司马懿逼迫张郃出战,利用诸葛亮借刀杀人也就有了可能。不过司马懿作为一军的统帅,对手下能力最强的将领暗下黑手似乎有些过分。张郃的死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是司马懿检验自己作战方针的牺牲品。司马懿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通过与诸葛亮的较量来获取经验教训,来为下一次防御制订方案,张郃的出击就是这个检验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手中是十分慎重的,也是有着明确的目的。他先是采取紧盯战术,始终率领主力逼近诸葛亮的大军,缩小诸葛亮的活动范围,最大程度地争取主动。在与诸葛亮进行野战的时候,卤城之战的惨败,也让他发现曹魏的军队不是蜀军的对手。在诸葛亮粮尽退兵的时候,司马懿坚持让张郃对蜀军进行追击,也是在检验诸葛亮撤退的特点。因为在此前的作战中,魏军由于追击不当,遭受过多次败仗,还损失了像王双这样的优秀将领。只有亲自对诸葛亮的军队行动进行评判,司马懿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司马懿产生了对抗他的战略战术。这个战略战术很快被司马懿运用到了防御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这个战略战术就是不和诸葛亮进行野战,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利用诸葛亮远来疲惫的缺点,等到诸葛亮粮草耗尽撤军的时候,在予以追击破敌。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整套方案来源于司马懿抵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用鲜血换来的,其中就包括张郃的阵亡。由于张郃的阵亡,也使得司马懿留下了后遗症。在蜀军撤退的时候,司马懿前去追击。蜀军摆出反击的架势,就把司马懿吓得狼狈逃窜了。从司马懿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没有必要杀死张郃的必要。不过他让张郃领兵去追击诸葛亮,这种举动就有些过分了。因为要取得追击蜀军的经验,完全没有必要派出最优秀的将领前去。只要派一个普通将领就可以了。就如同在夷陵之战时,陆逊派兵去攻打刘备的营垒获取情报,也不过派了个无名将领而已。所以说,司马懿派张郃去追击诸葛亮,是一箭双雕的举动。他既可以获取追击蜀军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作战方案,也可以借刀杀人,除掉张郃这个对立面。当然第一个目的是司马懿的主要目的,第二个目标张郃之死就是意外之喜了。结语:张郃是曹魏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之一,他在和诸葛亮的交战中屡建功勋,被诸葛亮视为心腹大患。但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武将,却糊里糊涂地死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他被司马懿逼迫的出兵追击蜀军,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箭射死。张郃是在曹真去职后接管关陇军团呼声最高的武将,只是曹仁的起用,司马懿才接管了关陇军团。在双方的合作中,两人矛盾重重。司马懿让张郃追击,是为了检验自己预定的作战方案,谁知道张郃因此而亡,让司马懿得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此后司马懿苦心经验关陇军团,使得这支劲旅成为司马氏赖以起家的根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懿哭张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