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声音属于音乐和声乐的区别书吗?

如果您想了解声乐教学,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书籍:Brendan whiskey的“完整的歌手演员:音乐剧培训”理查德米勒的“歌唱艺术:发现和发展你的真实声音”声乐老师黛安·克里斯蒂安森 (Diane Christiansen) 的“全神贯注地唱歌:声乐提升指南”“声音书:关爱、保护和改善您的声音”,作者:Donna S. Leusner 博士珍妮·布朗-勒纳 (Jeannine Brown-Lerner) 的“声音之道:改变歌唱和交流的东西方新方法”大卫·D·琼斯 (David D. Jones) 的《歌手英语词典手册》埃丝特·尼科尔森 (Esther Nicholson) 的“心灵之声:通向内心音乐之路”理查德米勒的“美声唱法:歌唱的历史和观点”以上这些书籍都是关于声乐教学的优秀书籍,将为您提供有关唱歌技巧和基础理论的详细信息。
播音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是在口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形成的一种艺术语言,广播电视的根本任务赋予了它新闻工作的性质。而声乐是歌唱的音乐,应属于纯艺术范畴,所以把播音与声乐合而论之乍听起来似乎有“风马牛”之嫌。但从大的方面归纳,二者都是在实践中展开以诉诸听觉的声音为基本材料的艺术,同属于用人声创造的艺术门类,有着必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播音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因对此存在模糊认识以至于在训练过程中走了弯路的现象。如何科学地分清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利于初学者迅速步入播音艺术的殿堂,是摆在播音实践与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众所周知,声音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强、音色和音长,基于此四点差异,人们才得以区分开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这里,笔者就从这四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播音与声乐用声的一些看法。音高。音高是由物体振动频率的不同而产生的声音属性,在人的听觉中,能够感觉到的振动频率在16~20000赫兹之间,在此范围内,振动频率越高,也就是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声音听上去就越高,反之,振动频率越低,声音听上去就越低,我们通常用“高音”、“中音”和“低音”来称谓不同频率的声音。笔者认为在此方面二者有两点明显不同:首先,在播音中所说的高多指相对音高,是比较而言,没有固定的频率,比如说某人的声音高些,某人的声音低些,某人在这种场合用得高些,在另一种场合用得低些等。就是同一个人说同一个音节,由于字调的不同,也有高低曲直的相对音高变化。而在声乐上所说的音高则是绝对音高,每个音的频率都是固定的。其次,播音艺术在音高的使用上有着与口语大体相同的特点,区别只是口语使用的音域较窄,而播音使用的音域较宽,声音在高低两端比口语再扩展一些,要求播音员的自如声区大约在一个八度到一个半八度音域为好,尤其是偏低部分运用最多,过高或过低都容易给喉部造成负担。而声乐艺术要求歌者的自如声区在两个八度以上,高音声部甚至要求超过三个八度,且声乐艺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中声区。音强。音强也被称为音量、力度等,它是由振动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声音的“大”、“小”。衡量音量的物理量是分贝,一般来说人们说话的声音有60分贝左右的音量音强,在音强上,播音与声乐也有着以下两点不同:首先,播音要求用声的强度不高,因为播音员面对话筒播音,口与话筒的距离不到一尺,可以通过所使用的电声设备随时调整音量,只比口语稍大一些即可,用不着刻意扩大音量。而在歌唱中,尤其在舞台表演中,就必须强调大的音量,否则坐在后排的观众就会听不见,听不清。其次,播音用声强度变化是音量不同层次的强弱对比,幅度不能太大,不适当的加大音量,忽视音量层次的变化,不会增加声音的表现力,在增加喉部负担的同时,也会影响听感的清晰度和音律美,另外,电声传送的特点也不允许出现过强过弱的声音,而在歌唱中则特别要求音量的变化幅度要大,而且是“音量能大能小,伸缩自如”。音色。音色是由物体的振动状态决定的,不同物体的振动状态决定了它的泛音及波型的不同,是人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音高、音强的两个音之所以不同的特征。从音色上分析,播音与声乐用声的最大不同在于播音用声使用的是柔和、自然、圆润、虚实结合的声音,而尽量避免自始至终使用极其明亮、富于金属色彩的“金属声”,因为过多使用这种单一音色不仅会影响声音的表现力,也会令人感到单调乏味。而声乐则不同,“金属声”是声乐的特殊要求,因为这种声音在声乐中具有“远射程”和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凌驾于庞大的乐队声音之上而响彻整个音乐大厅,传至每一位听众的耳中,这是二者在音色上的明显区别。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呢?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所使用共鸣区的侧重,播音主要是发挥了中部共鸣的作用,播音员最多使用的是口腔共鸣,其他共鸣如鼻腔、胸腔共鸣所占比例很小。而歌唱发音要求最多的是头腔共鸣。这也许就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些接受过声乐发声训练的同志说话时声音都明显“位置偏后”的原因吧。音长。音长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在播音发音中,通常指音节的长短,音长的变化直接影响言语的速度,并是组成言语节奏的重要因素。如音长与音高、音强组合,则在听觉上形成声调和语调,与音高、音色、音强组合则会在听觉上形成语气和节奏等。在播音中,音长是随着整篇稿件的语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节奏又是“由整篇作品发生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反往复”,每篇稿件没有标定的节奏,因此也就没有标定的音长。训练有素的播音员在播音中控制音长的方法因作品而异、因人而异,带有浓厚的个人特点,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而声乐中的音长则是带有规定性的,因为声乐这种艺术门类是对词曲作家作品的诠释和演绎,在声乐作品中,每一个音符的音长是非常固定的,表演时发挥性要比播音少得多,而在一些多声部合唱作品中,则是以声部间的循环呼吸来延长音长的,而这种处理方法在播音艺术创作中是不需要也是不必要的。参考书目:①张颂、陈京生、王克瑞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②徐恒:《播音发声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③王次诏:《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④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音乐出版社。(作者单位:中原油田广播电视中心)编校:郑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和声乐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