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MV-3反坦克简单火箭2怎么做导弹发射器


环球网资讯
2023-04-07 09:59
·北京
0
来源:中国军网那些“似是而非”的兵器■邢 东 陈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周星驰参演的某部“无厘头”电影中,曾有几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个看起来是个手提电话,其实是个刮胡刀;这个看起来是个吹风机,其实是个刮胡刀;这个看起来是个皮鞋,其实是个吹风机。现实世界中的兵器,当然没有电影中这么“无厘头”,但“似是而非”“表里不一”的兵器也不少。以色列国防军装备过的“野人”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就具有这类特征。它乍看上去神似主战坦克,底盘、炮塔、火炮一应俱全。但仔细端详,就能发现它的火炮是假的,其主要武器实际上是驮负在身上、装在可升降式发射箱里的12枚“长钉”反坦克导弹。瑞士军队列装过一种训练坦克,使用人员从“坦克”顶部的炮塔出入,炮塔前部也有火炮。但是,当人们目光投向它的底盘,就会发现这辆“坦克”是轮式的。它的“本相”是一辆经过装甲化改造的轻型模块化越野车。“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至少在兵器发展方面,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以色列国防军的“野人”反坦克导弹发射车之所以“扮”成坦克,旨在混迹于主战坦克之中,对敌方坦克发起突然打击。而且这种“假扮”与“混迹”的确发挥了作用,在数十年后揭秘时,已有很多坦克“命丧其手”。瑞士军队列装的训练坦克,旨在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目的。“轻型模块化越野车+装甲板”的组合,使其既有坦克的“形”,也有一些坦克的“神”,却没有坦克的高油耗,训练费用明显降低。这种“似是而非”,也体现在一些小兵器上,比如匕首枪,看似一把匕首,却设置有子弹发射装置。再比如一些特制的枪械,有的像雨伞,有的像戒指,有的像收音机,能借此达到出其不意发动攻击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兵器的“似是而非”,来自其采用了不同寻常的组合方式。这种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人们的正常认知。比如捷克研制的MV-3火箭发射器,乍看上去更像是多管并排设置的迫击炮,再加上一副三脚架和两个小型的轮子,更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其实,MV-3火箭发射器是一种简易快速布雷系统,可发射内藏4枚地雷的122毫米口径火箭弹,在10分钟左右建立一片雷场,阻挡对手装甲车辆的推进。MV-3火箭发射器布雷具有提前布设和临时发射两种作战样式。第一种样式倒也中规中矩,第二种样式则可能产生“无厘头”的效果。它的隐蔽性与500至3000米的射程,使它能把地雷抛撒到目标区域。试想,如果坦克车组发现对面的“迫击炮”突然“开火”,然后自己被从天而降的几十枚反坦克地雷包围,那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22年04月18日 20:33--阅读 ·
--喜欢 ·
--评论通常情况下陆军步兵反坦克作战的时候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助推榴弹这类设备,或者预先埋设反坦克地雷,不过捷克曾研制了一款名为MV-3的火箭发射器,它的作战方式与众不同。MV-3乍一看是一部三联发的火箭发射器,3根122毫米口径的发射管并排安装,它有一副三脚架和两只小型的轮子,向前的脚架支腿上有把手,士兵可在收起后支腿并展开轮子后借助把手人力牵引转移。MV-3并不是通过发射火箭弹直接打击目标,它本质上是一种简易的快速布雷系统,发射122毫米口径的122-KS PTMi火箭弹,这种弹药有效射程在500~3000米,每一枚火箭弹中有4枚PTMi-D1M反坦克地雷,一部MV-3就能在短时间里快速布设12枚地雷。火箭弹发射后圆柱形的地雷会自动弹出,通过小型降落伞降落,并且展开一圈弹簧支腿让地雷保持正面朝上,地雷落地后接通3.5V的电源,延迟50秒后开始工作。这种地雷一旦启动后就不容易解除,它的自毁程序最长可设置48小时。单个地雷重2.45千克,包括0.2千克的降落伞,地雷落地后通过磁感应引信引爆战斗部,战斗部向上打击,据称面对离地间隙30~50厘米的装甲车辆时最大穿甲深度为70毫米,理论上已经足够有效伤害目前所有型号的坦克。MV-3的战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战斗前建立雷场,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战斗方式,2~3部MV-3就能在10分钟左右建立一片有效的雷场,阻挡敌人装甲武器的推进。另一种则是在战斗中根据目标方位临时发射,用地雷包围目标,通常会使用2部或以上的MV-3攻击同一个目标增加弹药密度,提高作战效率,至于这种方式是否真实有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如果能准确判断目标行进路线相信有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地形狭窄的特殊环境。试想一下坦克车组突然发现自己被几十枚反坦克地雷包围了,还敢移动吗?MV-3虽然是一种非智能武器,它的优点是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士兵很容易上手,如果再给它配上火箭助推榴弹、烟雾弹、燃烧弹的话那么将拓展用途,变成多用途火箭发射器,成为陆军营、连单位的重火力支援武器。

今天,台北航太展开幕,在这次展会上,出现了几件台湾岛内企业研制的新型武器。昨日观察者网对其中的遥控岸防火箭炮台报道中对于此型武器所用弹药的推测有所偏差,根据现场视频介绍,这种火箭发射系统所使用的火箭是由台湾自制的“红隼”反坦克火箭基础上改进而来,其射程和威力都远远小于美制“九头蛇”航空火箭,射程仅为1.2公里。此外,现场出现的“海捷羚”防空导弹的具体情况也得到了介绍,该导弹是在“天剑1”基础上研制的类似“拉姆”的新型导弹,其性能在原版“天剑1”导弹基础上有所提高。此外,台湾还在这次展会上展示了XT-104冲锋枪等新型轻武器。
台“海捷羚”防空导弹发射器,据报道该系统可选用8或16管发射箱
台湾“大型”无人机
据台所谓“中央社”报道,今日的台北航太展上,其“国防展厅”中共陈列89件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湾自制的“钢纤”火箭发射器(台“中央社”报道中的名称),这种发射器共有84枚火箭。据现场视频介绍,它所发射的火箭是基于台湾自制的“红隼”火箭筒的弹药研制。台“红隼”火箭筒口径为80毫米,其战斗部为破甲弹,破甲深度400毫米,射程200米左右。改作岸防火箭后,安装破片杀伤战斗部,战斗部的杀伤半径据称有30-40米,岸防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密集发射,依靠大量的破片形成杀伤,因此对火箭精度的要求非常低,所以这种火箭弹的射程可以提高到1.2公里。
昨日观察者网报道此型火箭系统时曾推测该系统采用美制“九头蛇”70毫米火箭弹,射程可以达到3公里左右,特此勘误。
台湾展示的岸防火箭炮系统
岸防火箭炮系统展示视频
岸防火箭部分参数
这是一种小得可怜的火箭,只能覆盖大面积散布的人员目标,对于解放军今日第一波冲上滩头的两栖突击车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
破片杀伤战斗部爆炸景象
台军展示岸防火箭发射景象
实弹试射景象
得益于火箭弹尺寸小,“钢纤”系统的发射平台总重量很轻,只有1.5吨。据现场视频报道,台军除了在乌坵等外岛部署这种火箭炮系统,将来也将在台湾本岛部署此种武器。该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电缆由后方人员遥控发射, 也可自动发射。
然而这种射程仅有1.2公里,几乎谈不上精度,完全依靠破片杀伤人员的小型火箭系统到底能在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战争中发挥什么作用,实在相当可疑。
今日台湾《风传媒》网站也介绍了航展上展示的台湾自制无人机的具体情况。
报道称,所谓“中科院”公开的还在研发中的“大型无人机”是目前仅有的一架原型机,之所以送这架真机参展,是为了在“中科院”法人化后,通过航太展的机会,让外界了解“中科院”现阶段武器研发的“成效与能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单火箭2怎么做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