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诗歌日光之上下有一个谜原唱


原标题:一周上新指南|张艺谋“被禁”电影终上映,一部“杀马特片”凭啥豆瓣8.8?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在连续三周出现票房下跌后,上周票房终于实现了增长。从11月16日到11月22日,内地影市报收4.46亿,比前一周上涨24.5%。
票房的提升,主要归功于王千源、吴彦祖主演的警匪动作片《除暴》上映。这部影片首周末票房1.97亿,终于打破了《金刚川》连续四周蝉联周冠军的局面。
同天上映的文艺口碑佳作《气球》,首周末票房才刚过300万。“娱乐性才是市场刚需”果然是铁律。
本周的院线新片中,唯一娱乐性较强的是梦工厂动画片《疯狂原始人2》。这部续集依然延续了7年前第一部的风格,以一群生活在史前时代的原始人为主角,他们在探索新生活的过程中展开一场爆笑冒险。典型的美式合家欢风格,对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比较友好。
不过本周最受业内和影迷关注的新片,应该还是张艺谋的《一秒钟》。去年这部电影因为“技术原因”突然宣布退出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近两年之后终于和观众见面,并且成为了金鸡奖的开幕影片。从“被禁”到“转正”,中间的改变让人好奇。
据说这部电影带有张艺谋的自传性质,从简介来看,故事中的年代、背景等确实与他的青春期紧密相连。他会怎么回溯自己脑海中的过往?值得关注一下。
演员方面,除了演技咖张译、范伟加盟,新任谋女郎刘浩存也将首次亮相。“两老带一新”的阵容可以期待。
另外,“国民爆款”《流浪地球》今天突然宣布将在本周四重映,票价不超过15元,还有11分钟的新内容。“国民流量”的二轮吸引力如何可以关注下。
资源片方面亮点不是很多。最近刚上线B站的国产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从采访杀马特青年们入手,探讨他们的底层困境,比较有现实意义。日本导演园子温的《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以温情风讲了群众演员的故事。韩国电影《常春藤》用韩剧风讲了一对女同性恋人的故事。
【院线新片前瞻】
《一秒钟》
One Second
国内上映日期:2020-11-27
期待指数:四星
一句话推荐
从柏林“技术原因”退赛片变金鸡奖开幕片
张艺谋式电影情怀追忆特殊年代伤痕
张艺谋的这部新片能够和观众见面,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去年柏林电影节,《一秒钟》本来入围了主竞赛单元,结果因为“技术原因”临时退赛。
在《一秒钟》官宣退出前,《少年的你》才刚刚因为“后期制作原因”撤出柏林展映。接二连三的谜之消失也让“国产电影技术到底行不行”成为一个很有“内涵”的话题。
有趣的是,因为《一秒钟》刚好讲的是与电影有关的故事,所以预告里也借电影胶片出问题,电影差点放不了的桥段调侃了一下“技术原因”。
从故事简介来看,这部影片明显带了导演张艺谋自己的很多经历和情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西北某地,一个叫张九声的男子(张译 饰),因为没赶上村里放电影而怅然若失。本来他悄悄从劳改农场溜出来,就是为了看电影——这部影片有新闻宣传性质,那里面有他去世女儿的“一秒钟”影像。
电影没看成,张九声决定找到放映员“范电影”(范伟 饰)再放映一次。此时他恰好遇到了流浪儿刘闺女(刘浩存 饰),小女孩失去了父亲,想要偷有着父亲影像的胶片去做灯罩。
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为了一卷胶片开始斗智斗勇,最后也因此结下不解之缘。
张艺谋以温情的方式,加上自己的私人记忆,追溯了特殊年代下普通人的爱与伤痛,以及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时代里人们对电影的渴望。
从现在的预告来看,比起反思,催泪应该是更主要的目的,风格或许比较接近2014年张艺谋自己的旧作《归来》(《一秒钟》编剧之一邹静之正是《归来》的编剧)。
除了张艺谋的光环,演员阵容也简洁之中不乏看点。“名导收割机”张译、永远稳定的实力派范伟,再加上首次亮相的新晋“谋女郎”刘浩存,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令人好奇。
不过老谋子每每拍感情向的电影,都会有很多口碑争论。另外50年代老导演的情怀和抒情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被现在的年轻人接纳也是问题。所以不妨稍微降低一点期待值。
《疯狂原始人2》
The Croods: A New Age
国内上映日期:2020-11-27
期待指数:四星
一句话推荐
票房口碑双丰收佳作7年后再出续集,
画面更鲜艳元素更复杂 情怀能否延续?
7年前梦工厂出品的《疯狂原始人》算是一部挺成功的动画电影,全球票房5.87亿美元,至少也能排进全球动画电影影史票房的前40。豆瓣评分高达8.7,妥妥的高分经典。
今年这部电影终于出了续作。只可惜疫情让好莱坞彻底“熄火”,这些原本应该大肆造势的“名系列续集”,几乎都悄无声息突然就定档上映。
新作的故事依然延续了第一部。之前的故事中,生活在史前石器时代的咕噜家族,与一名叫盖的游牧民族小伙相遇。走出洞穴的他们,从此生活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尝试穿鞋子,学会在解决办法时“用脑子”而不是只靠经验,随后更一起展开了一场冒险。
新的故事里,盖和鼓咕噜家族已经和谐相处,准备安定下来,但他们又迎来了新挑战。另一个家族出现,他们和咕噜家族有竞争关系,而且这个家族的女儿还有着过人的捕猎天赋。看样子,新的矛盾和冒险活动又将到来了。
比起2013年,这部续作在画面上明显元素丰富了很多,光是预告里就色彩斑斓,各种神奇动植物目不暇接。
很多观众应该都是冲着情怀和高质量的前作去看的,期待故事依然保持着前作“借古喻今”、“老少皆宜”的优点,用原始社会来讲当下的问题,同时也让年纪小的孩子们能找到乐趣。“续集魔咒”不好打破,希望《疯狂原始人》不要中招吧。
《日光之下》
Wisdom Tooth
国内上映日期:2020-11-27
期待指数:三星
一句话推荐
90年代东北小镇两女一男三角故事,
新导演走起传说中的“土味娄烨风”
这部影片是新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带着典型的国内新锐导演的风格:怀旧、犯罪元素,小城风景,忧郁的主角。
故事发生于1999年某北方边境小城的冬天。少女谷溪因没有户口即将失业,她一边继续寻找着各种社会关系来办理落户,同时又要尝试着接纳哥哥谷亮的新女友庆长。
冬日来临,谷溪,谷亮,庆长之间的三角关系逐渐变得有些暧昧。而此刻,她的生活也即将发生剧变。一具海上浮尸,一盘神秘磁带,让谷溪在青春与成人世界的边缘反复游走,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即将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这部影片已经在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影展做过展映,去年在平遥影展拿到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目前电影最大的话题点是有影迷评价整体风格比较接近娄烨,也有说表达的核心有李沧东的影子。但作为新导演的作品,完成度肯定不及名导们。对文艺片感兴趣的可以多关注下。
《流浪地球飞跃2020特别版》
The Wandering Earth
国内重映日期:2020-11-26
期待指数:三星
一句话推荐
“国民爆款”开启低价公益重映,
新增11分钟内容能否成为观影动力?
消息从年初传到年尾,《流浪地球》的公益放映终于在本周到来了。这次影片特意选在11月26号感恩节这天重映,也是为了贴“感恩、回馈观众”的主题。
为了有一些新鲜感,导演郭帆还增加了11分钟的新内容,除了片尾花絮和旧素材,还补充了新的情节和视效场面,而且这次只发行3D版。
经历了一整年的疫情,如今来看片中的标志性台词——“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也比去年多了些感慨。
作为公益放映,影片的最高票价不会超过15元,发行收益也将全部捐献。低价票、新内容,再加上近期也没有像样的大片,不知道观众们会不会再选择这部老片来满足娱乐需求?
【资源篇】
《杀马特我爱你》
We Were Smart
国内网站上线日期:
2020-11-17
口碑指数:四星
一句话推荐
记录“杀马特”群体成长困境,
谜之发型下的他们都在与底层命运持续对抗
这部纪录片从2017年起就开始拍摄制作,花了近两年拍摄完成。从去年底到今年,陆陆续续有观众通过线下展映和线上资源看了影片,口碑普遍都不错,豆瓣评分更冲到了8.8↓↓
纪录片聚焦了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杀马特”青年。导演李一凡从深圳开始,在广东、重庆、云南、贵州等多个省市寻找“杀马特”,并对他们进行采访。
通过走访和对谈,导演试图找到这些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年轻人身上的个性与共性。
他们中的大多数,过去都是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十几岁时又重复父母的命运,到沿海城市打工。从小亲情缺失,长大后又进入工厂,成为流水线里的一颗螺丝钉。杀马特文化中夸张的服饰和发型,便成为他们寻找个性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由于被“主流”批判为低俗,越来越多的杀马特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他们身上呈现的城乡差异、底层工人的生存代价和权利困境等,却从未消失。张扬外表下却充满卑微,也带着一层悲剧性色彩。所谓非主流,也都是所有农村和小镇“打工人”的笑与泪罢了。
《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
Red Post on Escher Street
日本上映日期:2020-10-04
口碑指数:三星半
一句话推荐
日本版“我是路人甲”,
恐怖片大导演献给追梦演员的温情之作
这部电影的主题和2015年尔冬升的那部《我是路人甲》一样,都是讲群众演员的故事。片中有一位导演叫小林正,他的新片《假面》开拍在即,于是发布了招募女演员的公告,条件也有些奇特:必须通过实体书信邮寄资料。
收取资料的红色邮筒,容纳了所有演员们的故事。这些前来参加试镜的女孩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也一一被展开。
影片传递的核心也比较温情,女孩们在电影里演路人甲,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导演园子温突然走温暖风,也给了他的铁杆影迷们一个惊喜。
园子温17岁时就开始写讽刺社会黑暗的现代诗,当了导演以后又以恐怖片见长,《神秘马戏团》《纪子的餐桌》等都以恐怖元素探讨了现代社会中扭曲的人性。这种风格也让他的电影散发出一股浓重的B级片的味道。之后他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地平线单元的《庸才》与《地狱为何恶劣》,都是相似的“重口味压抑风”。
转变风格或许也与年纪渐长有关,喜欢园子温的影迷可以尝试一下。
《庸才》剧照
《常春藤》
Take Me Home
韩国上映日期:2020-10-28
口碑指数:三星
一句话推荐
“韩剧风”女女纯情师生恋,
伴侣车祸残疾依然不离不弃的真爱故事
虽然同性片很多,但女女同性片相对来说还是不多见的。尤其像韩国上月上映这部带有传统韩剧风的女同电影。
影片女主角叫艺媛,她没有想到,自己会爱上班里的女老师。某天上课,艺媛在课堂上睡觉,老师把她叫醒,并惩罚她去走廊罚站。艺媛透过门框看老师,竟然就深深爱上了......
艺媛毕业后和老师成为恋人,两个人的感情虽然不被外界承认,但也平淡幸福。结果老师出了严重车祸,双腿再也不能正常行走,老师的亲妹妹也在车祸中丧生。老师想收养妹妹的孩子,但因为身有残疾不符合收养标准而遭到拒绝。伴侣艺媛一直不离不弃,不仅用心照顾老师,也尽力照看老师的侄女。
影片的最后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结局,这对情侣究竟有没有和小女孩组成幸福的家庭,需要观众自己去联想。总体来说,漂亮姐姐们的爱情还是挺清新的,对此有共鸣的观众可以尝试看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有生之年系列,董编的《电影导演制作手册》时隔半年,终于又更新了。在这里我先向一直以来关注并期待《电影导演制作手册》的读者道声歉(真的有人期待吗??),原谅我长期以来的离线划水。
明式道歉
当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董编换了工作,相比之前闲暇时间更少了,二是董编肚子里没多少存货了(俗称精尽人亡啊呸!江郎才尽),为了保持制作手册的高质量,董编也需要不断充电,进行大量阅读,以及片场实践考证,力求讲述的每个知识点都正确。第三,在知乎上我抖个机灵拿到的赞都比我辛辛苦苦码字得到的多,我干嘛还要写这些没人看的文章呢(哼!)。话又说回来,董编其实是个爱好相当广泛的人,热爱电影,喜欢文学,喜欢体育(特指跑步),跟人合作写歌,最近又迷上了任天堂的switch,沉迷于塞尔达和老滚中无法自拔(别说了,塞尔达天下第一,我才不会告诉你这才是断更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希望《电影导演制作手册》呢也是以传授电影相关干货为主,抖机灵为辅,偶尔也会穿插一些文学音乐游戏之类的知识,比如某某即将发行的新专辑、某努李维斯的3A游戏,当然这些方面我不是专业的,就当拉家常了!
好了,闲聊到此结束。最近我常逛知乎的音乐版块,看到大家的回答,深感当今华语乐坛很像本世纪初十年的华语电影,当然华语电影在慢慢进步大家也是有目共睹,有个热门话题,叫做
这个问题引发我深思,我认为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范围内都有共性,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其实我本想带上多纳泰罗的,果然是忍者神龟看多了)
忍者神龟,FC时代对打游戏的王者
和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再到反法西斯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再到科幻三巨头:艾萨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罗伯特.海茵莱茵,再到迪迦、戴拿盖亚(平成三杰乱入),
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
黄金科幻三巨头:罗伯特.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和艾萨克.阿西莫夫
平成三杰
果然人类的本质是捆绑,当然我想说的不是这一点,今天我想探讨的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小团体,跟整个时代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新千禧年,世纪之交,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日益广泛,在华语乐坛的众歌手中出现四颗最亮的星,他们的光芒超越了老一辈的四大天王,更对未来华语流行乐坛的发展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周杰伦、陶喆、王力宏和林俊杰。江湖人称“周陶王林”(至于是周陶王林还是周王陶林都无所谓)
从左到右:王力宏、陶喆、林俊杰和周杰伦
他们的时代,堪称华语乐坛最精彩的时代,神仙打架,福泽听众,以2004年为代表的华语乐坛巅峰之年,堪比电影史上的1994。这四位的崛起令我想到了20世纪70年代,新好莱坞时代来临时出现的威震世界影坛的好莱坞四杰:弗朗西斯.科波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和马丁.西科塞斯,他们一般被称为“电影小子”(MovieKids)
当然这四位的影响力可要比上面的那几个高多了,算是他们的究极顶配版,不过我们要找的是其中的共性,经过一番对比,我发现好莱坞四杰与周陶王林有着惊人的相似,接下来,就让我一一为各位揭晓。
命途多舛的“教父”
关键词:教父、倒霉蛋、革新者、全面溃败
人称“电影教父”的弗朗西斯.科波拉,同时也是好莱坞四杰的带头大哥,简称带哥。对另外三人都有过帮扶与指导,四人经常在南加州某个夜晚的别墅里搞电影聚会,为了电影互相争得面红耳赤,但四人关系是越吵越好。科波拉因指导了教父系列、《现代启示录》,《窃听大阴谋》等杰作率先发迹,作品长年占据各大电影榜单之首
教父
教父2
现代启示录
可很少有人知道,科波拉在拍教父之前,一直在拍低成本色情片,虽然1970年撰写的《巴顿将军》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但此时身为意大利裔的他,在好莱坞依旧是个无名小卒。也正是多亏了他的意大利裔身份,获得了派拉蒙公司指导教父的机会,即使这样他依然每天战战兢兢,生怕被一个被称为“叛徒”的伊利亚.卡赞和纯正意大利人赛尔乔.莱昂内取代(说实话,我还挺想看这两人拍的教父的)
伊利亚.卡赞,代表作《欲望号街车》、《码头风云》
赛尔乔.莱昂内,代表作“镖客三部曲”、《美国往事》
连手下的工作人员都掰着手指算他什么时候被踢走。但结果我们都知道,教父一举称为影史票房之首,并屠杀了当年的奥斯卡,成功引发了好莱坞旧片场制度的变革,新好莱坞时代来临了。
而几十年后的地球另一端,1999年,一个叫陶喆的音乐新人在台湾发布了个人的首张专辑《David Tao》,将R&B引入华语流行音乐,影响到了一代创作歌手,而陶喆也被尊称为“华语R&B教父”,事实证明,陶喆完全担当得起这个称号,随后的几张专辑《I'm OK》、《黑色柳丁》、《太平盛世》,可谓张张神专。陶喆用自己超前的音乐,将华语流行音乐带入下个时代。
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下场都不怎么样,科波拉帮扶了自己的师弟后,为了拍自己真正想拍的电影《现代启示录》而债台高筑,但观众直呼电影太过高深看不懂,同年也被《克莱尔夫妇》夺去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从此,科波拉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八十年代他的事业全面溃败,一度甚至要离开影坛,最后多亏拍了《教父3》完成回血,但早已不复当年荣光,新千年后也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最近听说科波拉要重出江湖翻拍弗里茨·朗导演的神作《大都会》,也是让我激动好久)。但凭着《教父》《教父2》和《现代启示录》三部传世经典,科波拉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美国导演”。
大都会
而陶喆,在发布自己的第四张专辑后,逐渐淡出乐坛,一方面是由于作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出道晚,陶喆年龄也逐渐大了,身体机能退化,倒嗓严重,错失了大陆互联网崛起的时代红利,如今人们对陶喆最熟知的婚礼神曲《今天你要嫁给我》,也是他早已不在巅峰时候的作品,由于大陆音乐人崛起,各种新秀、选秀层出不穷,陶喆渐渐地查无此人,但对于创作歌手而言,陶喆的音乐永远能给人灵感,历久弥新。
影响力下的绝对王者
关键词:天马行空、多产、年少成名、江郎才尽
对于老一辈人而言,斯皮尔伯格这个名字,几乎就是好莱坞的代名词,因为这个人实在太厉害,太全能了。既能拍恐怖片《大白鲨》,又能拍温情片《ET》,这边《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让你连连惊叹,那边《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又赚足你眼泪,七十多岁了还能拍出《头号玩家》这样的作品告诉你什么叫宝刀未老,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在这个人身上,才华似乎永远不会枯竭,无论多么大,永远带有孩子般的童心。
跟他对标的,当然就是当今华语乐坛的绝对王者周杰伦了(杰迷们的欢呼在哪里?)
呃不好意思......放错碟了,我再放一次
天马行空这个词在周杰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娘子》、《印第安老斑鸠》、《爱在西元前》、《以父之名》、《上海一九四三》、《夜的第七章》、《青花瓷》、《七里香》,太多脍炙人口,质量与传唱极佳的神作了
范特西
叶惠美
同时二人又是难以想象的高产,斯皮尔伯格迄今为止,从影四十年来拍了三十余部电影,曾三次位居影史票房榜首《大白鲨》《ET》《侏罗纪公园》,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累计票房超过一百亿美元,位居影史榜首,超出第二名快一倍,这个成绩,以后的几十年也几乎不会有人能打破(啥?你跟我说阿凡达?风太大听不清),同年能交出《侏罗纪公园》和《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两部作品,一部影史票房冠军,一部横扫奥斯卡,没有第二个人能办到,即使是卡梅隆也不行(虽然我是卡神粉)
侏罗纪公园
辛德勒的名单
而周杰伦出道20年来,前十年几乎保持着一年一专的发片神速,又能保持极高质量,十三次获得金曲奖。据不完全统计共写了三百多首歌,个人的近两百首,其他人的一百多首,换句话说,他给半个华语乐坛都写过歌。这是一个只用脚皮都能作曲的天才,什么叫哥中之哥啊(战术后仰)!
周杰伦作品统计
另外,二人的成长轨迹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斯皮尔伯格二十二岁开始拍电影,28岁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院线电影《横冲直撞大逃亡》,第二年就拍出了影史票房冠军《大白鲨》,甚至改变了电影档期格局,使世人开始熟知一个名词“暑期档”。同样是第二部作品,周杰伦22岁专辑《范特西》,如果说陶喆是改变了华语乐坛,那么周杰伦是直接掀翻了华语乐坛,并在其基础上构筑自己的帝国。随后2003年的《叶惠美》直接让他站在了华语乐坛巅峰。
二人往后的轨迹也相似,进入21世纪后,老斯虽然仍有《猫鼠游戏》《幸福终点站》这样的佳作,但远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而周杰伦在《叶惠美》之后,专辑创新性大减,不断重复自己,江郎才尽之声伴随两人,但后来,老斯靠着《头号玩家》告诉世人他宝刀未老,而周杰伦凭借自己的第十四张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宣告他的回归。
头号玩家
幸运的天选之子
关键词:全才、出生在美国、科班出身
相比学渣的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可要幸运地多,顺利考上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的电影电视专业,算是根红苗正的科班出身。要知道,南加州大学可被誉为好莱坞电影人的摇篮。在学校期间,结识了带哥科波拉,并在其帮助下拍摄了短片《THX-1138》(1971)。这时候的他才华已经显露出来,1973年的《美国风情画》,凭借75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5个奥斯卡奖提名和1.4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同时,乔治卢卡斯还担任导演、制片人、编剧,可谓十项全能。
然而,以上描述在《星球大战》这个词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乔治卢卡斯一生注定跟星战永远绑在一起。1977年,《星球大战》第一部上映,成功击败《大白鲨》荣膺影史榜首,当然票房已经无法形容星战了,星战在美国的影响力是空前(甚至有可能绝后)的,被戏称为美国人的“西游记”,由此可见其影响力,除此之外,乔治卢卡斯另一个身份便是好莱坞顶级视效公司“工业光魔”(ILM)的创始人,要知道当前好莱坞最顶级的两家特效公司,一个是彼得.杰克逊的“维塔数码”,另一个就是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在好莱坞,工业光魔的影响力甚至在维塔之上。
而我们的二哥王力宏,从威廉姆斯学院毕业后不久,加入了索尼唱片公司。因为厌倦了唱别人写的歌,开始转型成为创作歌手,自己创作自己唱,同时参与编曲、和声、选歌,摄影、MV拍摄等工作。1999年,23岁的王力宏夺得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成为金曲奖最年轻的歌王。2004年在专辑《心中的日月》中首创chinked-out曲风,同年凭借专辑《不可思议》获得了第1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唱片制作人奖。
哎呀我都拿不下了
同时,我们熟知的二哥也是个演员,2000年以动作电影《雷霆战警》涉足影坛。先后出演过《大兵小将》《色戒》《无问西东》等电影作品,音影两开花。
据董编考究,最早是没有“周陶王林”这种说法的,有的是周陶王“R&B三驾马车”,因为他们都是唱R&B的,后来加上了林俊杰,一方面是因为林俊杰才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四人都是创作歌手。而王力宏的才华,是不亚于周杰伦的,在周杰伦的巅峰时代,人们评价“这个时代如果有人能打败周杰伦,那只能是王力宏了”。
当初,卢卡斯因为拍摄《星球大战》而元气大伤,此后,他发誓再也不拍大制作电影了,更多是以制片人的身份,进入新世纪后更是早早进入半退休状态,躺在星战版权上吃喝不愁,还经营着ILM。为此,好友斯皮尔伯格也曾说过卢卡斯太“懒”,以卢卡斯的才华,星战这样的绝不是他的顶峰。而王力宏自从13年结婚后,重心放到了家庭,创作脚步也放缓了,影响力不复当年,不过如今担任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希望二哥能重振雄风吧!
行走的“求而不得”
关键词:状态稳定、心中之憾、缺乏爆款
其实,说实话,将这两位放在一起我是觉得不太合适的。首先是老马,老马1967年便导演了处女作《谁在我的敲门》,比老斯和卢大爷都早,而林俊杰却是四人中出道最晚的,2003年发行首张创作专辑《乐行者》。其次,老马的能力不在另外三人之下,甚至在他们之上,而林俊杰,早年跟另外三位确实有一定差距,近年由于能力不断进步,差距日益缩小。第三,老马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熨衣工家庭,穷苦人出身,而林俊杰出身新加坡的音乐世家。这二人的差异大过了相似。
马丁.西科塞斯
不过,我还是要在这其中寻找共性。二人也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老马1976年便执导了犯罪电影《出租车司机》(不是韩国那部),获得了第2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此后跟罗伯特.德尼罗构成的黄金搭档,先后《愤怒的公牛》《好家伙》《喜剧之王》威震影坛,被称为“最会拍黑帮电影”的人,这也跟马丁.西科塞斯出身意大利移民区的童年经历有莫大关系。后来,又添一员爱将小李子,顶替德尼罗成为老马新千年御用演员,先后拍摄了《纽约黑帮》《无间行者》《飞行家》《禁闭岛》等佳作。相比其他人,老马的水准是最稳定的,连科波拉、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他们都称赞老马是最伟大的导演。
然而,对1976年便拿了金棕榈的老马来说,奥斯卡算是一直以来的痛,我们都知道小李子影帝陪跑的故事,然而老马陪跑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时间远在小李子之上,屡次提名却一无所获。直到2002年靠翻拍港片《无间道》的《无间行者》获得了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了却了多年来的遗憾。
无间行者
而林俊杰,在2004年凭借《江南》名声大噪后,多年来总是与金曲奖失之交臂。直到2014年,以专辑《因你而在》夺得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并在2016年以专辑《和自己对话》再次获得第27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完成了个人音乐道路上的华丽转身。
此外,二人都属于缺乏爆款的一类。老马虽然佳作不断,但却没有那种像《教父》、《辛德勒的名单》、《星球大战》这样为全世界所津津乐道的作品,科波拉有教父,斯皮尔伯格有大白鲨和ET,卢卡斯有星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让他们的影响力超越了电影领域,深刻地影响到了流行文化。由于老马沉溺于黑色电影中无法自拔,而黑色电影在受众上又有着局限性,导致老马的名号在圈外人听起来没有另外三人响亮。而林俊杰,虽然好歌不断,却缺乏那种开天辟地的神专,这也构成了与另外三人的差距。陶喆有《David
Tao》、《黑色柳丁》,周杰伦有《范特西》《叶惠美》,王力宏有《心中的日月》《不可思议》,而林俊杰却鲜有这种高度的作品。
其实,在80年代的大洋彼岸,中国也出现了与“电影小子”相似的几个人,他们就是如今被我们称之为“第五代导演”的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顾长卫,四人都是北影同学,从学校毕业后,互相扶持,拍出了震惊世界的电影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下所绽放电影的魅力,享誉中外。当年为了拍《一个和八个》,他们剃了头,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最终各个名满天下,成为中国电影的顶梁柱人物。如今,张艺谋导演了2008年奥运会,并积极准备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陈凯歌《妖猫传》大势所趋,但一部《霸王别姬》便可不朽,顾长卫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姜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越走越远,但终究还是“站着要把钱挣了”。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还是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同时也离不开所处的时代环境。就像长者说的,一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好莱坞四杰时代,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开始,电脑等先进数字技术的出现,令原有无法实现的想法有了机会。同时,旧片场制度越来越不适合未来发展,由此电影小子们引发的变革掀起了整个好莱坞的革命。而80年代的中国,经历文革创伤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从而引发了第五代导演们在国际舞台上争奇斗艳。而千禧年之交,经济全球化加深,以互联网的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初现端倪,中国加入WTO后逐渐与世界接轨。多种文化的碰撞下诞生了周陶王林。
俗话说得好,日光之下无新事。上面这些大神也不是完全匹配的,比如周杰伦周董,跟斯皮尔伯格一样天马行空,但近年划水严重又有点像乔治.卢卡斯。正应了那句话,牛逼的人都是相似的,苦逼的人却各有各的苦逼。你可以当成我在这里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为博君一笑。但董编想规劝大家,其实你们也可以在闲暇之余,多多关注当下时事,从一些零碎之事里嗅到机遇,我很认同那句话,英雄造时势,更是时势造英雄。
好了米娜桑,从抖音头条里退出来,多读读书,看看新闻吧,多出去走走,看看当下这个正在悄然变革的时代。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赞美诗歌日光之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