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到七回读后感》有多少回?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这样的书大家都要看。这些书里都是精华,你把它读懂读透,就吸收了精华。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1

西游记这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巨作,自然十分惹人喜爱,被人们无数传颂,今日就第四回。第四回讲孙悟空被封弼马温,因嫌弃官小,愤怒回凡,玉帝派出托塔天王领兵前去,奈何美猴王神通广大,天王大败而归,玉帝愈添兵捉拿,太白金星启奏,和了此事,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大圣再一次归官。

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弼马温官位嫌弃官小,就现在而言,进入一个公司,你也得从小白做起,新入门自然要做个官小的职员,而后有天时地利人和方有机会升官。这孙悟空倒好,我不做职员,我当经理,不然我砸了你公司。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山不知一山高,奈何是因为真有本事,高上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与齐天大圣争斗,都被伤膊而归,它的实力可想而知。

当然有实力也不能如此自大,它就是与常人不同,不与他人一样,有实力,你不收我,我自立为王,在花果山自立为齐天大圣,与其他六兄弟并封为圣。在花果山自作乐,当然不能一直碌碌无为。天上听取太白金星的意见,命太白来请他归天,孙悟空一听太白来了,立刻让小的们摆正式迎接,自己急忙跑出去,说:“听说太白金星来了,有失远迎,失敬”可以看出,猴子还是没有无尊无敬的。他对对自己好的的人也是十分恭敬的,亲自迎接太白,听太白一说,更加认为太白金星与他要好,更加尊敬,决定再与他归天一次。这次孙悟空在蟠桃园任职。用现代一点来说,就是辞职以后,公司元老认为,不行,这人有实力,我们再请他来,那猴子一听,这元老对自己如此之好,必然非常尊敬他,更会与他一起再回公司当“经理”。

此回孙悟空自大,却有实力,并且对与自己交好的人尊敬有加,性格独特,齐天大圣与天齐。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说《西游记》第二回讲的是菩提祖师传授悟空非常之道的,那么第四回,就是悟空获得非常之名的故事。第二回和第四回对照着看,就会看到悟空的欲望是如何一步步被点燃的。

话说悟空本是天地间一石头所生,在花果山水帘洞与他的猴子猴孙们过着“寒尽不知年”的生活。后来因怕死,到处求仙问道,拜到了菩提祖师门下。祖师一心想把一些非常之道传于有缘之人,偏巧此人就是悟空。学到了长生不老之术,悟空唯一的愿望已经实现,若不是菩提祖师泄露天机,告诉他五百年之后,一千年之后,一千五百年之后的事情,悟空根本不会想学七十二般变化。就是说,学习七十二般变化,这个欲望完全是被菩提祖师点燃的。

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出山门,断绝师徒关系之后,回到故地。彼时的悟空,只想与猴儿们开开心心的在自己的山头永远生活下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悟空去东海借宝,又在冥界生死薄上勾去了自己的`名字。可以说,也不过如此罢了,他哪里想过要打上凌霄殿去?偏偏玉帝要收他,让懵懂的他知道了什么是官,懂得了官位还有大有小,从此对这个非常之名产生了兴趣,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如此看来,《道德经》不曾欺我,要无为才可无所不为,妄动的结果必然是凶。后来天庭的一场祸事,皆因这些妄动的神仙点燃了悟空无休止的欲望而造成。话说这些神仙都是道家的神仙啊,怎么连“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道理都不懂?面对悟空的欲望,他们不是对其进行“常道”,而是采取满足的方式,使其站在这个欲望之上,向下一个欲望发起进攻,难怪有网友说《西游记》是一部尊佛抑道的书,如此看来,莫非真有道理?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3

从这一回,我们知道了观音菩萨是如何寻找取经人的,这也是西游前的小插曲。后来又讲到泾河龙王为了赢得一场赌局而违背玉帝的旨意,后被魏徵斩了,为了报复,还把唐太宗托下了地府,幸亏地府的冥司生前曾与魏徵八拜为交,才放太宗到阳间。其实,龙王的本意是好,但却错了,最后还不是“亲手杀了自己”?

接下来的故事还很漫长,不知道还有什么新鲜事将会发生。有点期待。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4

《西游记》中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可谓是快活逍遥。

如果就这么逍遥下去,恐怕就没有后来的孙悟空了。有一天,美猴王突然想去学一些本领。他远涉重洋,历经艰辛,拜菩提祖师学艺,菩提祖师给他起名叫孙悟空。孙悟空不停地学,学会七十二变和驾筋斗云等本领,终于脱胎换骨,为后来的英雄业绩奠定了基础。正是孙悟空这种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造就了一代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英雄。这个故事启示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5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惜与一切进行斗争。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打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看似很热闹,很精彩,我却隐隐感到一层悲剧成分:他即使在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总显得无助,单薄。人是无法与由这时代决定的宿命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搏杀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都是为了崇高的目的。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多留给后人一些精神粮食而去"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高呼一声: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我偏要把他整理好。

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没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哈姆雷特向人们昭示了人的价值,英雄的浮士德则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他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真正意义上的英雄总是出现在人类发展的时代交接点,在千年更替的时刻,人类不该对英雄主义精神漠然视之。现今社会太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了。

英雄——孙悟空——《西游记》已不仅仅是一部名著,更给我们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6

“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功完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这是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真实写照。以前是看电视了解唐僧取经。这次通过看书却品出了新的味道。

众所周知,唐僧取经的成功离不开三个得力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的大徒弟要练过硬的本领,漂洋过海,寻访名师。经过一番苦练终于练就了七十二般变化,一双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才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最大的特点就是可爱。只要有他就会有笑声,有人误会他懒惰。其实收拾包袱、喂马的工作他都一丝不苟,挑不出什么错来。

但是他很小气,总是暗地比较,自己比别人多干了多少。的确,八戒在队伍里面确实是个人素质最差的一个。但是我想并不是由最好的人员组合起来的队伍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队伍的整体功效。一个强大的完整的队伍,成员必须要有不同的特点和分工。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通风报信的往往是八戒。而打不过就跑这个特点也只有八戒有。我记得以前有个将军,他就是要用怕死的兵放哨。别人不解。他说假如用勇猛的士兵放哨站岗,遇到敌人一定会战死,而胆怯的士兵则会跑回营中报信。这就是说明人员搭配问题的很好的一个例子。

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我觉得唐僧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经,不仅仅是有三个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无论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还是各种美女诱惑他。他都毫不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终取得了胜利。最终唐僧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取经途中孙悟空等人遇到困难时,虽有矛盾,但最后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师傅,上天入地,遍寻各方神圣。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团结,就没有最后四人终成正果。

《西游记》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它非常的好看,真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7

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败。金星再次招来悟空。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悟空居住。

这一回,悟空真是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此以后,猴王在天宫里,就欢天喜地,不再有任何牵挂,尽情畅快地,享乐起来。这正是:仙名永注长生箓,不堕轮回万古传。

猴王是个有勇无谋的野猴子,打出天庭下界,被当成典型了;太白金星是个和稀泥的,出了个给官职不给实权的招,让猴子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最大,可见太白金星的心机不是野猴子能比的;天庭是看不起半路出家的妖怪的,所以派出去抓猴子的都是一般人选,不然的话直接让太上老君的金刚琢直接打一下,猴子早归西了。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8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出自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之手,它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今年冬天,我又重读了一遍《西游记》,并且有了不小的收获呢!

《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后,和唐僧,猪八戒,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师徒四人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了如来佛祖,并取得真经,五圣成真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不畏强权,坚持正义,嫉恶如仇,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退缩,总是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这一形象也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在中国古代时期,曾有这样一个事例,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吧,故事讲的是:在秦朝统治下,老百姓的赋税负担非常沉重,刑法也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挣扎。公元前209年秋季,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因为途中被大雨所阻挡,无法如期到达,按秦朝法律来说,逾期是要斩首的。陈胜等人见百姓们整日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心中十分气愤。便临时发动了兵变。起义军还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后来,起义军们和刘邦、项羽的军队联合,终于在公元前206年。消灭了残暴的秦朝。整个故事反映了人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战胜“邪恶”的精神,与《西游记》的主旨十分相似。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正义,不要畏惧所谓的权势,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

《西游记》是一本好书,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9

最近利用假期时间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美猴王孙悟空大闹天宫、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和玉帝的仙丹,最后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最后在观音指引下和唐僧、猪八戒、沙僧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历经千辛万苦,坚持不懈,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中《三大白骨精》让我感触尤深。那一天,唐僧师徒来到一个崇山峻岭之地,妖精白骨精先是变成小姑娘,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举棍就打,救下师父,可唐僧人妖不分,反倒怪孙悟空滥杀无辜,念咒语让孙悟空头疼得满地翻滚。随后白骨精又变成老太婆和老头,来继续挑拨是非,目的就是让唐僧赶走孙悟空,好吃掉唐僧,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后来唐僧相信了妖精的话,把孙悟空赶走了,却被白骨精捉住。最后还是孙悟空不计前嫌,救了唐僧和猪八戒、沙僧。

读到这里,我不禁对孙悟空产生了敬意。孙悟空忠心耿耿,他对梦想的坚持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尽管一直被唐僧误解,但是没有轻言放弃,这种对正义,对梦想坚持不懈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敬佩?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就缺乏像孙悟空这样的人。有的人看见小偷在偷东西,她本想揭发,可是被小偷恶狠狠地眼神吓到了,任由小偷为非做歹。如果我们都有孙悟空那样的勇气,这社会就安定了。在我国古代,像孙悟空这样的人也不少,如司马迁,用尽一生为大汉奉献,一生却很悲惨,尽管命运给他的都是磨难,他却仍然坚持梦想,在狱中写下传世名著《史记》。

《西游记》不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里面不仅有对不同人物的细致描写与鲜明对比,也有许多优美的词语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读西游记,赞孙悟空精神魅力,笑猪八戒好吃懒做,责唐僧黑白不分,叹沙僧忠厚朴实,也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便是读书的收获。

同学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加油吧!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篇10

经典之息,难以枚举,古有《诗经》、《论语》、《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昔有《茶馆》、《野》、《祥林嫂》、《红日》……邦外有《安徒生童话集》、《鲁宾逊漂淌记》、《铁钢是怎么练成的》……真是卷舒有利,篇篇感己啊!

我囫囵吞枣似的翻了一遍《西游记》,读后虽不胜结,但对书中的孙猴子独占所悟,虽是石猴,但他却有:“闯”“干”“拼”的精神,还有这一诺千斤、始终如一的品德。

“闯”,他从石头中迸没,阅历了一些折腾,授到启发,击定主张寻师学艺,于是他不畏艰巨险阻,跑遍天南海北,终于寻到良师,学到七十二般变更,学得一个十万八千面的筋斗云,使他后来在与经路上受害非浅。

“干”,他破浪下龙宫,取得如意武器“金箍棒”他进地觅阎罗,谋得子孩命长命,他冲天闹灵宵,博得“全地大圣”美号。

“拼”,他与牛魔王奋斗,与二郎神拼,在太上老臣八卦炉中拼,更敢在如来佛手掌口上拼,不畏强横,不惧势力。

这种精力是尔成长途径上的“推动器”。

孙猴子被如去佛压在五指山下,起初蒙到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他怅然许可保唐尼往西天弃经,在东来路上,落妖魔、驱鬼怪,踩遍贫上恶水,甚至被唐僧曲解受到逐撵,但他绝不摇动,初末如一的维护唐僧达到西天,获得实经实现事业,成替“斗克服佛”。

这种沉然诺始终如一的品格,是我成长讲路上的“呼铁石”。

孙猴子这种坚定不移的拜师学艺的精神,让小小的我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过”这句话有了始步地意识。只有在台下付出艰难地劳动,通功长期地学习,一直地实际,才干失掉本事,控制技巧,赢得他人的尊敬。

《西游记》——我成长路上的“推进器”与“吸铁石”,将随同我走向亮天!

《西游记第四回》经典读后感10篇相关:

以下是与 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一书中一共多少回 相关的内容和试题

  • 共有120回。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出版署名华阳洞天主人。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 2、四大名著中,()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 3、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名著及其相关介绍,错误的是()。
    A.《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现在的新疆
    B.《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李逵和武松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办公地点武侯祠在四川成都
    D.《红楼梦》属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

    答案解析:[解析]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宇。因其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并非其办公地点。

开门见山,《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一节中,这六耳猕猴所用的可真不是金箍棒,而是叫做随心铁杆兵,跟美猴王孙悟空用的如意金箍棒并不是同一件东西,而且,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也是两只不同的猴子;当然,这两个神奇的棒子确实跟东海龙宫有着扯不清说不明的关系。

为什么长公子你要说真假美猴王是地道的两只猴子,各自所用的兵器也是不同两根呢?他们又跟东海龙宫有着怎样的不为人所知的关系呢?亲,你可别小看了这两根棒子,这搅动起来可真是“周天寒彻,人或为鱼鳖”,何况是两根棍子一起抡。美猴王作为吴承恩《西游记》中绝对的第一主角,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就是这样一个大闹天宫的刺头,竟然能够得到诸多顶格大神们的眷顾和照应,连天庭大领导玉帝都要恭让三分,还必须要保全他,最后叫他成佛成圣,实在令人费解啊!

真假美猴王,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都是抡棒子的妖猴,模样神通也几乎一模一样,结果却是一个成为了斗战胜佛,而另一个则被活活打死,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各自使用的棒子是完全不同的——来自于完全不同的锻造者,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亲手打造,而随心铁杆兵则是菩提祖师后来仿造的。真假美猴王之争,以及所谓取经路,实在都是《西游记》里面各种大佬们的颜面之争啊!

一根小小的棒子,牵涉到的不仅仅是上面两位顶格大佬,而且直接关系到天庭玉帝和西天如来,其他各种游离的神仙们也各有不同立场。亲,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齐天大圣和六耳猕猴神奇的棒子。

第一、此猴非彼猴:真假美猴王是两只完全不同的猴子。

什么?真假美猴王不都是同一只猴子吗?所谓心魔,六耳猕猴不就是美猴王孙悟空那颗撕裂的心吗?善恶一念之间,也是,也不是,亲,真正能照见自己的,那个绝佳人选肯定不是他自己啊!唐王李世民拿魏征来做铜镜,不正是这样的吗?没错,李世民不是魏征,但是呢,能够照见自己。所以说,美猴王是不能拿自己来照见心魔的,这个理论可以休矣!

为什么说美猴王和六耳猕猴不可能是同一只猴子呢?亲,你且来看,证据确作:

真假美猴王打闹到灵山,如来立马就辨认出了两只猴子的真与假,他是这么说的,啥啥十类物种,唯有四大灵猴不在此列,就是照妖镜也不灵光,观音菩萨也不行,所谓四大灵猴就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猕猴。

亲,你是知道的,孙悟空就是只天产石猴,这灵明石猴说的就是美猴王,四大灵猴,有四只呢!都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猴子,六耳猕猴还真跟灵明石猴不是一回事情。

(二)六耳猕猴煎炒花果山猴精。

六耳猕猴拿了唐僧的包裹和通关文牒,沙僧不得已去花果山讨要。

老沙看到了六耳猕猴组建的翻版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团,一怒之下抡起降妖宝杖打死了那个冒充他的猴精,然后开溜了。

六耳猕猴是怎么做的呢?他把这个被老沙打死的猴精给剥皮抽筋,煎炒着吃了。

看到没亲,这六耳猕猴跟花果山美猴王的猴子猴孙们根本一点感情都没有,直接给做了盘中餐。

这要换做是美猴王孙悟空,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孙猴子虽然天生顽劣,可是,说实话,他对花果山猴子们是有真感情的,砸了瑶池王母蟠桃宴回来,还二翻身专门回去拿大布袋装了各种龙肝凤髓、玉液琼浆、仙桃仙果给猴孙们吃喝享用,真是富贵不忘本啊!美猴王这家长做的够地道。

所以你来看,这美猴王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根本就是两只猴子嘛!断然不可能是同一只。

第二、此棒非彼棒:如意金箍棒和随心铁杆兵也是两根不同的棒子。

(一)两个人不可能同时共同拥有一条铁棒。

我们说,俩人穿一条裤子,这个真可以有,不过一人也就穿一个裤腿,怎么也不会叠罗汉穿一起。

如果说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拿的都是同一根棒子,悖论就来了,出问题了。

金箍棒会变化,这没问题,孙悟空甚至还能分身,变成无数个美猴王,可是,再多的猴子,拿的也是金箍棒,而不可能会是铁杆兵;通明殿上孙猴子被36雷部神仙围殴,他就变出了三个分身,抡三条棒子,也是如此。

一个是如意金箍棒,一个是随心铁杆兵,一个看起来高大上,一个好像是顺手哪里捡来的。

这可能就象征着某种完全不同的身份——伏笔,待会儿会讲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两只看起来完全相同的猴子呢?这两根类似的棒子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看。

第三、心魔之争:猴闹猴棒打棒与背后神仙大佬们的角逐。

我们先指明一个观点,《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中的截教通天教主。本公子在很问答中都有详细的解释,这里就不多讲了。简单一句话:菩提祖师和通天教主重合度惊人的高,都是不甘寂寞的主,截取一线生机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高人,“我不服”。

通天教主惨败于封神大战,万仙来朝的鸿钧门下第一大势力截教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不复存在。这通天教主牛脾气,不服气,他就直接跟元始天尊叫板过“我通天教主哪里不比你们阐教强?”通天教主化身为菩提祖师,就是来报往日一箭之仇的。不服气,叫板。

怎么个搞法呢?拿女娲的石头说事情。

元始天尊给了弟子太乙真人个宝贝,叫做灵珠子,灵珠子本身是一块玉石,也是石头蛋,灵珠子转世就成了哪吒;哪吒被阐教作为封神大战中的先锋官来用的,封神榜结局令通天教主很难堪。而这个灵珠子,据说是女娲娘娘赐给元始天尊的。

你元始天尊阐教可以用女娲的石头蛋来搞我通天教主,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所以,菩提祖师打定主意,也盯上了女娲娘娘的一块石头——就是东胜神洲花果山这块五彩补天石。他要拿这块石头来做文章,以示不服。石头对石头,看谁玩的溜。

花果山这块灵石,其实很多大佬也早都看中了,女娲出品,那必须是精品啊!蕴藏着巨大的天然能量。

太上老君说:“这块石头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拯救整个神佛界,是时候启用了。”没错,斗战胜佛在后来与无天大佛的较量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也确实拯救了整个西天佛陀界乃至天庭,如来才重新夺回灵山宝座,玉帝坐稳凌霄宝殿。

如来说:”这块石头应该跟我西方有缘,快到碗里来。“所谓西天取经,那都是顺路的事情,主要是收服孙悟空为我所用。

玉帝说:”不急,走一步看一步。“

女娲微微地笑,没事逗你们玩玩,我才是上古第一正神。于是,一颗摩尼珠砸向了花果山,美猴王横空出世了。

菩提祖师给孙悟空精心准备了一套教材:一段心经,地煞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当然,还有整整一座烂桃山,孙猴子吃得那是滚圆滚圆的——这些个”烂桃"的功效可真不比瑶池王母蟠桃差,就是镇元子的人参果也未必见得就比菩提祖师的烂桃好多少。菩提祖师心说,大师兄老子你不是会炼丹吗?小弟我也不比你差哪里。然后借口把美猴王给开除了,闹去吧,闹翻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不许说是我的徒弟”。这说不说的,对太上老君来说,有区别吗?——只是兄弟打架,不要叫别人看笑话罢了,菩提祖师还是懂的。

太上老君接手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是给仙丹,又是八卦炉里炼铜头铁脑、火眼金睛,就是不伤他性命。如来也看着眼红啊,得,一拍即合,成交,送美猴王去取经。

太上老君心说,弟弟哎,你跟元始天尊的较劲也该有个结尾了,你耍你的狠劲儿,哥哥我顺道也炼炼这孙猴子,叫他闹腾一阵,显示下弟弟你的本事,最后哥哥我来给你擦屁股,也彻底了解了这段恩怨。我以德服人,你叫他闹,最终,还是要磨练猴子的性子,叫他归顺,诛心。当然,给玉帝点脸色看看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同时还能制衡道佛两界,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磨刀霍霍:菩提祖师对美猴王的复制和随心铁杆兵的锻造。

美猴王被天庭和西天联合镇压,送上了取经路。这可不是菩提祖师所愿意看到的。

不过没关系,好在菩提祖师有后手。

原来,美猴王学艺斜月三星洞的时候,菩提祖师就乘机克隆了孙悟空,搞出了个六耳猕猴,神通模样一模一样。毕竟是能够重立地水火风的神人,复制个猴子那更不在话下了。

这还不算,菩提祖师又亲手打造了根随心铁杆兵,完全跟如意金箍棒一样的物件,菩提祖师心说了,太上老君哥哥哎,咱们可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大家学的课本也不差哪里,你能打造如意金箍棒,小弟我就不能弄出来个随心铁杆兵吗?真是知兄莫若弟啊!——这,就是六耳猕猴手中随心铁杆兵的由来。

人算不如天算,看来这美猴王真的一心归顺他们,要去西天取经了,得,菩提我不得不祭出来后手杀手锏了。放出来六耳猕猴,叫他取代金蝉子队伍,去灵山取经——其实,孙悟空也未必真心就完全归顺了别人,他就亲口说了,一部经书完全犯不上怎么费尽,他要的是个自由身而已。

第五、真假美猴王之争:夺取经权背后的大佬们的玩味。

真假美猴王的分辨,天庭不行,观音无奈,龙王不灵,地藏王菩萨坐骑谛听不敢说,犀利的不是美猴王本身,实在是他背后的太上老君和菩提祖师太牛了,惹不起,只好躲。

就是如来,也不得不给面子,很给面子。

如来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了一番话,谁谁都不灵,观音菩萨也不中用,言外之意,就数他行。

然后他说,六耳猕猴和灵明石猴一样,都属于四大灵猴,不在五灵五虫之列,所以你们都不行,也真是强求你们了。如来这话很有水平:

(一)不是你们不行,实在是六耳猕猴的来头离奇,超出了一般认知范围,你们搞不清楚是情有所愿的。

(二)六耳猕猴也好,灵明石猴也罢,都具有天然的广大神通。这是如来给他曾经的老师通天教主脸上贴金啊有没有?有个说法,如来就是《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门下的多宝道人所化。

老师的面子,那必须给啊,给,编个故事也得给。然后呢,面子给了,事儿还得办,接着降伏。

看看,亲,这大领导就是会来事儿啊!

紫金钵盂砸下来,六耳猕猴被镇压,美猴王补了一棍子,打死了。不讲武德啊!这美猴王心说,一棒子打死,死无对证,我的老师真不是菩提祖师。这猴子真是想多了,别说没人认出来,就是真知道,也没人敢说啊!那不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找不自在呢吗?菩提祖师什么人?连他师兄都不服的暴脾气牛人。

当然,如来也明确表态了,小猴子你不要胡思乱想了,我是不会刨根问底追究你的,等你取经到灵山,我打包票,叫你也坐莲台,成佛成圣,待遇那是相当的好啊。一个是收买人心,一个当然也是给通天教主老师个面子,给高工资高待遇。谁谁也不得罪。

孙悟空有了大领导给的保证书,那个得意呀,从此以后,取经团成员对美猴王另眼相看,连金蝉子都有奉承巴结的嫌疑了,再有什么事情,也不去找观音菩萨商量了。

紧箍咒为什么对真假美猴王都管用?因为六耳猕猴正是菩提祖师克隆的美猴王,具有一母同胞心连心的某种心电感应啊!随心铁杆兵哪里去了?当然是如来障眼法收了,保不准背地里屁颠屁颠地还给菩提祖师了,原物奉上,多多见谅。

综上,真假美猴王,孙悟空这个灵明石猴和六耳猕猴就是完全的两只猴子;如意金箍棒和随心铁杆兵也是不相干的两根棒子,一个出自太上老君之手,一个则是他的小师弟通天教主菩提祖师依葫芦画瓢亲自锻造的。菩提祖师不服气,叫板老哥哥们,你们所谓的神通我也不差,如意金箍棒我也能造,我还就叫铁杆兵,不比你们那高大上名字的差。而且,我也可以随便搞个取经团你信不信?——当然,很不幸,结局依然不尽如人意。不过,这脸也露了,面子也有了,也算不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一到七回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