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安为什么不能播出》为什么被紧急叫停?

聚焦影视内容,深度解析行业

今日,多位微博娱乐博主爆料相关部门对网播剧下发了调控新规,从即日起到6月,包括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传记、宫斗等在内的所有古装题材网剧、电视剧、网大都不允许播出。已播出的撤掉所有版面,未播出的全部择日再排。新规之下,《新白娘子传奇》《三生三世枕上书》《庆余年》等多部古装剧都将受到波及。


今日下午,业内一些影视公司从业人员告诉镜像娱乐确有此事。其实,从最近行业的一些动向也不难发现此事早有预兆,日前,三大视频网站剧集推荐位上热门古装剧《东宫》《招摇》《倚天屠龙记》已经全部消失。此外,《独孤皇后》原制片人@北西先生3月18日发布微博表示《独孤皇后》大结局后将从网络消失,并称是永久下线,之后其又表示播到25日将彻底消失,这或许和今日所爆新规不无关系。


2018年开始,古装剧就成为了严格管控对象,两部大剧《巴清传》《如懿传》命运坎坷,《烈火如歌》《独孤天下》《三国机密》等头部剧集也走向了网播,2019年开年,网爆宫斗剧或全面被禁,紧接着上星播出的《如懿传》《延禧攻略》便被紧急叫停。如今,限古令显然再度升级,网爆消息显示,此次下发新规主要是因第一季度虽在对宫斗题材进行调控,但各家执行力度不够,所以第二季度要严格执行,也就是如今的“一刀切”。


新规之前,视频网站无疑是很多上星无望的古装剧的出口,新规之后,触及红线的古装剧或将彻底失去退路。全面禁播古装剧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宫斗剧、权谋剧很大可能要受到重创。从视频网站2019年待播古装剧背后的出品公司来看,不乏新丽传媒、欢瑞世纪等业内知名影视公司,一两部古装大剧受波及,对还没有完全脱离寒冬期的影视公司来说恐又是一记重创。

二十多部古装剧或被波及

宫斗剧、权谋剧危险系数最高

从三大视频网站近期预备上线的剧集来看,爱奇艺有《新白娘子传奇》,腾讯视频有《三生三世枕上书》《庆余年》,优酷有《长安十二时辰》《大泼猴》。其中《大泼猴》曾在2018年定档优酷和安徽卫视播出,但最终撤档;《新白娘子传奇》日前官宣定档3月27日于爱奇艺独播,结果昨日又宣布“因档期调整暂缓上线”,开播发布会也已经取消。


除了这6部近期已经计划播出的剧集外,镜像娱乐综合豆瓣播出时间整理显示,视频网站2019年待播的自制古装剧、独播版权古装剧、非独播版权古装剧还有19部,包括《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江山故人》《大宋宫词》《九州缥缈录》《孤城闭》《天下长安》等多部头部大剧,其中《天下长安》曾在2018年遭遇了两次撤档。一个季度空窗期和政策严格管控下,这些大剧排播时间以及内容都将被影响。


限古令的加强,并非没有预兆。早在1月25日,北京日报官博就发文列举了宫斗剧的“五宗罪”: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其中“追逐商业利益”一条值得仔细琢磨。2011年《甄嬛传》以30万元/集的版权费创下剧集最高单价,2018年《如懿传》的单集版权费则达到了900万元/集,7年时间左右,宫斗剧版权费翻了30倍左右,堪称价格最高的剧集类型。过去一年,政策对娱乐行业监管收严,剧集版权费和演员片酬都受到严格管控,在此大环境下,宫斗剧除了价值观导向的问题,在价格上带来的市场负面影响恐怕也是被禁的一大原因。


宫斗剧受管控下,今年登陆卫视播出的《如懿传》《延禧攻略》都紧急停播,但是第一季度视频网站上仍是有一些宫斗剧在播出,如《独孤皇后》虽偏传记类,但充斥大量宫斗情节。或因宫斗剧“屡禁难止”,才有了如今政策的“一刀切”,即宫斗、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传记等所有古装题材统统短期禁播。

2019年视频网站待播的古装剧中,包含了《梦回大清》和《熹妃传》两部宫斗剧,这两部剧均为知名IP改编,《梦回大清》原著更是封为清穿小说鼻祖,但是这两部很大可能会直接“凉凉”。早在宫斗剧传出被禁播消息后,豆瓣鹅组便爆料已经投资6000万搭棚的《熹妃传》接到了停机通知,腾讯视频自制宫斗题材剧集《燕云台》也被爆料已经搁置,该剧原本邀请陈乔恩主演,也解除了合同。


新规之下,风险系数比较高的除了宫斗剧,还有权谋剧。3月初,网传官方下发的禁令显示,禁播的不止宫斗剧,还有权谋剧。在大女主戏遭遇市场瓶颈之后,很多影视公司将目光转向了偏重权谋的大男主戏,但是目前权谋剧未崛起似乎便有“陨落”之意。据爆料,腾讯视频自制的大男主权谋剧《雪中悍刀行》目前已经搁置。因此,视频网站待播古装剧中,《庆余年》《鹤唳华亭》《剑王朝》《狼殿下》等权谋色彩较重的剧集也比较危险。


整体来看,像《绝代双骄》这种武侠剧以及《九州缥缈录》这种奇幻剧的风险相对较小,而《大明皇妃孙若微传》《江山故人》两部涉及宫廷与朝堂斗争的大女主戏可能要面临删减。至于《天下长安》《孤城闭》《大宋宫词》等历史正剧走向何处,或许还是要看剧情是否与历史偏差过大、有无戏说历史嫌疑、价值观导向是否正确等。

古装剧最后的退路被切断

2018年开始,前几年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古装剧便开始进入水逆期。政策的管控,首先是从卫视开始的: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目总集数的15%;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原则上不得接档、连续排播两部古装剧。

除了播出数量和时间要求外,广电总局也开始把控古装剧内容。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在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上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戏说曲解历史、贬损亵渎经典传统、篡改已形成共识和定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玄幻、仙侠、架空演绎的古装剧也不能为增加娱乐性、吸引眼球而胡编乱造。

虽然过去一年限古令并未正式下发文件,但是古装剧的市场动向已经证明了限古令加强并非空穴来风。唐德影视的《巴清传》彻底被拖成一笔烂账,播出遥遥无期;被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以单集300万元买下的《如懿传》最终上星失败,转为网播。2019年,五大卫视目前已经待播的古装剧仅有《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大宋少年志》《绝代双骄》《大宋宫词》《九州缥缈录》《庆余年》6部。


上星难上加难后,网播在2018年成为了大部分古装剧的“救命稻草”,这也是因为政策管控还没有触及网播剧。除了《如懿传》之外,2018年《虎啸龙吟》《烈火如歌》《三国机密》《独孤天下》《独孤皇后》等多部演员卡司和制作体量为上星标准的中头部古装剧均转为网播。如今,网台政策监管趋向统一,限古令从卫视转移到视频网站,古装剧唯一的退路也被切断了。

从目前网传的消息来看,针对古装剧的调控将进行到6月底,但也有消息表示是截止10月为止。其实,即便调控期到6月份便结束,届时也已经距离国庆节不远了,国庆节前后献礼剧将集中播出,考虑到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之际,献礼剧的数量无疑要比往年更多,所以,2019年留给视频网站播出古装剧的档期其实已经不多了。

此次新规之下,网播剧被严格监管和审查,有的或许无缘与观众见面,有的或许将面临积压,有的剧情或许面临调整,不过如果能调整播出,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至于哪些剧集可以在这波监管中存活或调整播出,还是要看相关部门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制片方的“修改能力”。

多家影视公司业绩或受影响

未来古装剧产量将持续走低

从2019年视频网站待播古装剧背后的出品公司来看,除了优爱腾三大视频网站,还包含了成立以来便和视频网站合作密切的留白影视、灵龙文化等,以及众多行业资历较深的老牌影视公司,如欢瑞世纪、新丽传媒、正午阳光、唐人影视、完美影视、唐德影视、儒意影业等。如今,古装剧最严管控的到来,又为不少还未从影视寒冬期走出的公司带来了重击。

2019年,新丽传媒共有2部古装剧待播,分别为《庆余年》《狼殿下》,《熹妃传》上文也提到或已经停拍。《庆余年》和《狼殿下》都为新丽传媒2019年的头部剧集,因为是大男主权谋戏,风险都相对较高。2018年,新丽传媒并未完成与阅文集团的业绩对赌,新丽全年为阅文贡献净利润3.24亿元,低于承诺的“不低于5亿”。因为吴秀波事件,新丽传媒主控的电影《情圣2》撤档,电视剧《渴望生活》或也将无法播出,如果两部古装大剧再受波及,新丽传媒2019年的业绩对赌恐怕又难以完成。


欢瑞世纪2019年有2部待播剧集,分别为《锦衣之下》和《天下长安》。《锦衣之下》为悬疑题材,面临风险相对较小,不过《天下长安》就难说了,后者不仅遭遇了两次撤档,剧集也从68集剪到48集。《天下长安》导演曾发文表示“再改连我都不认识了”,这也侧面印证了《天下长安》内容有可能触碰到了红线。按照《天下长安》5亿的投资成本,如果不能上星播出转为网播,再剪掉20集,那么欢瑞世纪能否回本还是问题。

不过2019年因古装剧受影响最大的,估计还是唐人影视。虽然唐人影视只有一部《梦回大清》待播,但该剧涉及“宫斗”与“穿越”两大雷区,基本已是“凉凉”。从年,唐人影视每年的收入基本都押注在两三部剧集上,因为项目储备量较少,唐人近几年的毛利率浮动也非常大,加之从新三板撤离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唐人影视的资金周转已经面临困境。如此一来,头部剧的失利或者是消失,对唐人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

唐德影视虽在2018年因《巴清传》一蹶不振,全年业绩亏损预估超过了5亿,不过2019年《东宫》的播出让唐德暂时缓了一口气,此外,今年唐德待播的《大泼猴》为玄幻题材,风险也相对较低。除唐德影视外,正午阳光和儒意影业待播的《孤城闭》《大明皇妃孙若微传》《大宋宫词》都为正剧,如果基调和价值观偏差不大,估计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毕竟广电总局曾明确表示是支持历史正剧的。


可以预见的是,网台管理标准逐渐统一后,短期内对2019年主打古装剧的影视公司来说影响不容忽视,一旦无法播出,便会影响到公司的营收和资金链,甚至可能连累到公司的后续运营。从2018年至今,政策对古装剧的监管不断加强,但即便《如懿传》《巴清传》命运坎坷,还是有公司选择投注古装宫斗剧,也不难发现有侥幸心理存在。

如今“新规”这一记重锤砸下后,部分类型的古装剧影视公司或许不会再触碰了。整体来看,若政策不松,未来古装剧的产量将会持续走低,类型也会逐步单一化。不过,如果等到6月份部分古装剧能顺利播出,那这些剧集的风格、类型、内容等,基本可以给影视公司未来的内容制作提供一个大方向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近日,有消息称,在卫视白天档播出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均被紧急叫停。从退出卫视黄金档、由台转网,再到白天档或次黄金档上星依然被叫停,宫斗剧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昨日,有消息称,原本正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和山东卫视播出的《延禧攻略》,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的《如懿传》被紧急叫停上星播出。这两部宫斗剧去年在视频网站首播,后被多家卫视买下电视播映权,于白天档和后晚间档上星轮播,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成绩。

就《如懿传》来说,在东方卫视播出期间,大结局收获了0.623%的CSM55城收视率,超过央视,荣登非节假日白天档榜首。而《如懿传》在江苏卫视开播没多久,1月24日才播到12集,剧集播出还未结束被突然叫停,也是引发了各方猜测。

目前,各家卫视在用一些综艺节目填档,后期节目编排还不得而知。有消息称,卫视将全面禁止宫斗剧,2019年宫斗剧上星将全面严卡。而在此之前,也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宫斗剧的负面效应。

从退出卫视黄金档、由台转网,再到白天档或次黄金档上星,依然被叫停,显示出了宫斗剧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监管加紧、政策高悬,古装剧发展步步维艰,宫斗剧作为其重要门类,更是首先被开刀,这一路下坡,宫斗剧已然不是原来的香饽饽了。

2018无疑是古装剧的“水逆之年”,《延禧攻略》爆火,《如懿传》话题不断,更是让宫斗剧成了监管部门中的“眼中钉”。去年,这些宫斗剧还能在视频平台找到新阵地,然而,随着网上网下标准统一的严格贯彻,这些受到严控的剧集或将更加无处遁形。

2018年古装剧凉凉?

去年第一个季度,诸多媒体就已预言,2018是古装剧“水逆之年”,当时《如懿传》和《巴清传》这两部备受期待的古装大剧迟迟未定档。《烈火如歌》、《三国机密》、《独孤天下》等有着大IP、大明星的古装剧纷纷由台转网。

到了年中,2018过去一半,古装仍未有爆款,20部作品仅1部上星黄金档。不仅“爆款”缺乏,口碑更是一言难尽,一部豆瓣评分2.3分的古装“神剧”,创下2018国剧最低。对比前些年的火热盛况,更是令一众媒体感慨,古装剧真的要凉凉。

下半年,还是两部宫斗剧撑起电视剧市场。古装网剧《延禧攻略》成今年为数不多的爆款,多次传出上星均未成形的《如懿传》最终转网播出。几乎同时段播出的两部宫斗剧之争,成为2018年电视剧市场的最大看点。

2018年年底,《东宫》《皓镧传》定于视频平台播出后又相继宣布撤档,官方给出的理由虽同为“档期调整”。而《东宫》距离杀青已有一年,档期早应安排妥当;而《皓镧传》这边,于正的一句“人微言轻”,也让人浮想联翩。

在古装剧中,宫斗剧更是一向被监管的重点对象,2011年的《甄嬛传》爆火,剧情跌宕起伏,角色爱恨分明,各种形式的宫斗剧迎来创作高峰,2011年底广电总局禁止宫斗戏、涉案戏、穿越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

而后玄幻、神话又占领了几年市场,近两年宫斗剧又大打回马枪,《如懿传》《延禧攻略》炒热2018年古装剧市场。事实证明,宫斗剧依然是观众的心头好,却也是监管部门的眼中钉。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1月25日五家电视台都已接到禁播宫斗剧的通知,被紧急叫停,并且短时间内宫斗剧都很难再上星播出了。昨日又有媒体传出,《如懿传》《延禧攻略》上星均被叫停,卫视将全面禁止宫斗剧,2019年宫斗剧播出将全面严卡

根据酷云实时数据信息显示,1月25日白天档,浙江卫视播出《延禧攻略》,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播出《如懿传》,而1月26日白天档浙江卫视改播《奔跑吧》,东方卫视播出《综艺大赏》栏目,江苏卫视则播放两档相亲类综艺节目。

1月26日卫视白天档电视剧播出情况,《延禧攻略》、《如懿传》均无播出记录

东方、浙江、江苏、山东等卫视对于这两部剧的播出计划疑似全面叫停。值得一提的是,湖南卫视25、26日白天档还在重播穿越古装剧《宫》。

之前就有许多媒体就列出宫斗剧“多宗罪”。据《北京日报》文章分析,宫斗剧五大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所宣扬的“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美化帝王臣相,淡化金朝英模光辉;宣扬奢华之风,冲淡克勤克俭美德等。

说到底,剧集无法播出还是价值观的问题。在现下的政策环境下,一旦内容创作上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播出希望就变得渺茫,以往只是黄金档限制播出,如今在严管之下,任何时段的上星都难成形。

经历了几度延播的《如懿传》,见证了愈发艰难的古装剧上星之路。

早在去年1月,江苏和东方卫视都曾播放过《如懿传》的片花,字幕显示“近期播出”,制作班底也表示已进入审核阶段。结果从1月延期到了8月,其间还一再传出剧集篇幅和情节的原因被批回重剪,剧情删改的消息。

经历一波三折,《如懿传》计划8月14日开播,但电视台和视频平台就播出集数产生了纠纷,视频平台计划会员始终多看4集,而这对于电视台收视率将会产生极大影响,台网同步更新的问题难以解决。

最终,《如懿传》放弃只得上星转为网播,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而上星之路仍未结束,经过多方努力,一心想要“上星”的《如懿传》终于12月25日晚在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同时开播。从《延禧攻略》在浙江卫视白天档播出起,两部最热宫斗剧在卫视白天档和后晚间档开启轮播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播出成绩,直到近两日突然被紧急叫停。

然而,相较于多次跳票、命运成迷的《天下长安》来说,《如懿传》还算是幸运的。4月份就举办了开播发布会的《天下长安》曾宣布5月10日在央视一套开播,但却落空。

到了7月,剧集从传闻中的每天三集也改成了一天两集,68集一下子变成了48集,7月13日宣布定档7月16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却在开播前一天宣布暂不上线,这波跳票操作也是令人咋舌,网友盛传这是央视与视频平台之间的博弈。

确实,剧集想要在面向全国范围的卫星频道上播出,一方面必然会面临内容上更严苛的审核,政策高悬,要想播出就得一改再改。另一方面卫视平台甚至央视,与视频平台之间如何实现同步播出,这之间的话语权争夺问题也十分棘手。

然而现在,即使是想要由台转网、曲线救国也不是易事了。去年11月27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落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坚决执行网上网下统筹管理、同一标准。

具体来讲,坚决执行网上网下统筹管理、同一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抓好政策执行,加快建立网台联动的管理机制,统一执行标准,加强节目题材把关,加强对播出平台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确保网上网下节目在导向、题材、内容、尺度、嘉宾、片酬等各方面执行同样标准,绝不给问题节目留下空隙和死角。

而这一项工作明年定将成为各级广电单位的重要监管工作,即使是视频平台巨头也未必敢继续“顶风作案”。以前,以电视播出标准审核不通过的剧集还能找视频平台当个接盘侠,而现在,网上网下统一标准,内容不过审,哪儿也播不了。

在这次会议上,聂辰席主席还进一步倡导“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方向,强调真正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创作第一环节。再加上前期对献礼剧集的扶持,媒体也大肆宣扬现实主义的回潮。一踩一捧,古装剧的发展空间又被压缩。

政策加紧,已是古装剧的常态,但是每次古装剧总能找到新的出路。2011年,《步步惊心》爆火,穿越剧一时众人追捧,而年底广电总局禁止穿越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

穿越剧哑火后,古装剧市场遭遇重创。2012年《甄嬛传》火了,宫斗剧开始火爆。紧接着,同年8月广电总局对电视剧创作提出“六不禁令”,而针对古装剧的部分则提到“古装历史剧不能捏造戏说”。

2015年古装剧再次换壳重生,赶上了大IP的好时候,玄幻、仙幻、魔幻的古装剧扎堆上线,却遭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点名批评。同年,广电总局再次出台政策,规定所有卫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总集数的15%。

2016、2017年,在政策不断加紧的大局面下,仍抵挡不住古装剧发展,大女主剧兴起。《三生三世》、《楚乔传》、《醉玲珑》……一线小花人手一部古装大女主剧,古装剧整体在播出数量上却有增无减。

政策高悬、监管加紧,受众基础庞大的古装剧一直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颇有愈战愈勇的架势,但是随着剧集题材越来越丰富,古装剧口碑和流量均受挫也是现实。经历了宫斗、穿越、玄幻、神话、大女主,又将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2019年各大卫视招商大剧早已公布,年代剧和现实题材平分秋色,曾经的 “香饽饽”古装剧则略显惨淡仅有六部,其中湖南卫视独占三部。放眼整个古装剧市场,根据媒体整理出2019年待播的34部古装剧,近七成登陆视频网站,其中不乏“台转网”曲线救国的剧集。

就今年古装剧布局来看,鲜见宫斗剧身影。而代替宫斗,许多剧集用上了“权谋”等字眼,讲述错综复杂权谋斗争的《庆余年》,皇帝与太子互相倾轧的《鹤唳华亭》,以及一代帝王的成长史《江山纪》等,都是以权谋为核心内容的男频宫廷剧。

宫斗剧最爱的清朝康雍乾时期的所谓“清宫剧”也不再吃香,2019年的古装剧布局将以明宋及商周战国时期居多,例如《大宋少年志》《大宋宫词》等故事背景为宋朝,《大明皇妃》《江山纪》等故事背景则为明朝,内容展先了诸多古代著名权臣、英雄人物等。

政策的监管对于古装剧来说,也是一种优化和淘汰。古装剧市场一方面面临政策监管重重,另一方面发展也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要想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更需要制作方沉下心来创作。

纵观近两年的古装剧市场,部分古装剧制作更加精美,无论是道具物料还是画面制作,都十分考究,颇有质感。在内容方面,为响应总局的价值观导向,挖掘作品文化内涵、内容深度和历史厚度,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是古装剧持续发展的关键,历史正剧也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上星是要面向全国各年龄段观众的,在总局反复重视提倡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大背景下,上星审核只会越来越严格。政策不是横亘在作品和观众之间的江河,而是拉近影视作品和观众的桥梁。比起监管,政策更应是一种引导作用,制作方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兼顾市场和内容创作,回归初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长安为什么不能播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