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孙悟空被气走几次气孙悟空被气走几次除了孙悟空被气走几次 其他的是什么?

1、孙悟空修道十年,毕业之后便横扫天宫,其授业恩师到底是什么人?

2、孙悟空的实力到底有多高?(其中有神界综合实力排名,很有意思)

3、孙悟空西行途中为什么要请别人帮忙收妖?

菩提祖师在收了孙悟空为徒后,并没有立即传授他法术,而是在磨练他七年猴性之后,习了三年的武,就出师了。可见孙悟空只修了十年的道,就轮着棒子打上了凌霄殿,把神界掀了个底朝天!这个有点意思,但更让人常常疑惑的是,在出师前,菩提祖师还非常严肃的告诉悟空:“不许说是他的徒弟,否则就把悟空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万劫不得翻身!”这么严重,为什么?因此有很多人对他的授业恩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     先让我们看看菩提祖师的住所。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是巧合吗?

    山名如此,再让我们看看孙悟空学艺的灵台方寸山山景: 奇花瑞草,修竹乔松。千株老柏,万节修篁。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第五十二回》, 孙悟空为降服青牛精兕大王, 求见如来佛, 这是他第一次寻到灵山来, 雷音寺比较好找, 因为它最高最气派,“顶摩霄汉中”。孙悟空是十万火急的赶来的, 但到了之后, 却不进去了, 他在那儿看山。“那行者正然点看山景,忽听得比丘尼尊者叫道:“你这个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就把他带进去了。    孙悟空看山看到了什么? 灵山山景: 灵峰疏杰,迭嶂清佳,仙岳顶巅摩碧汉。西天瞻巨镇,形势压中华。元气流通天地远,威风飞彻满台花。时闻钟磬音长,每听经声明朗。又见那青松之下优婆讲,翠柏之间罗汉行。白鹤有情来鹫岭,青鸾着意伫闲亭。玄猴对对擎仙果,寿鹿双双献紫英。幽鸟声频如诉语,奇花色绚不知名。回峦盘绕重重顾,古道湾环处处平。正是清虚灵秀地,庄严大觉佛家风。    孙悟空离开菩提祖师已经约有一千年了, 这是他头一次看到了和祖师的仙山布局一致的一座仙山! 他能不奇怪么? 能不停下来细细观看么? 我们来比较:前面的松、柏、篁这三种植物, 这里看到了两种, 而九十八回见真如时, 这里有篁, 说明这是完全一致的。前面的鹤、凤、猿、鹿、狮、象这六种动物, 这里看到了四种, 恰好是后面狮、象到狮驼国为妖去了, 说明这也是完全一致的。植物、动物是如此的相似, 唯不同的是多了一座山巅上的雷音寺, 方圆的景致要比原先气派壮观的多。你说, 孙悟空看了能不奇怪么? 所以, 他得仔细的看看究竟是不是, 而救唐僧的事又暂放到一边了。到这个时候为止, 孙悟空一定是和我们有着同样的疑惑, 难道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 他也只能是怀疑。后来,在真假美猴王时,悟空第二次来到灵山,要如来与他辨明真假,如来先已对大众说了这是他生的心魔,但如来正欲道破,忽又笑道: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悟空听了大惊。当然常理是以为他惊讶于世上还有六耳猕猴,可是巧的是,若干年前他曾经于半夜三更时分,跪在菩提祖师跟前求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传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这肯定是一个刻意的巧合,至于如来想要告诉悟空什么,恐怕只有任大家推测!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见《西游记》第一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难道这就意味着菩提祖师是佛非道吗?如果他是佛,那他为什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为什么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说呢?

《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体。在《封神演义》中恰恰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堪称《封神演义》的两大法力顶尖高手。他们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那就有人说:“接引道人就是如来佛祖,准提道人就是菩提祖师。” 那准提到底是不是菩提祖师呢?先看两部小说对两人的描写吧。  

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菩提祖师首次亮相,见《西游记》第一回: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从以上来看,两首诗惊奇的相识,似乎描写的就是一个人。但是从描写接引道人和如来佛祖时,却从中发现了破绽。 《西游记》中这样描写如来: 只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西游记》第七回) 而《封神演义》中却也这样描写接引道人: 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只见足踏祥云,霎时而至芦篷。广成子来禀老子与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师至矣。”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来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见: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话说老子与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芦蓬,打稽首,坐下。 西游中写如来的诗第一句为“大仙赤脚枣梨香”,当时的情况是如来拿下了悟空,天上搞安天大会,很多神仙向如来献果,赤脚大仙向如来献的是两枚仙枣,然后就是那首诗,明显第一句写的是赤脚大仙,而非如来。可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竟然只将诗中的七品莲台,改成十二莲台,就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竟然连写赤脚大仙这句直接引来,真是太可笑了。如此可见封神中的诗明显直接抄袭西游记,无论是景还是人,有的甚至不加改动,造成大笑话。可见许仲琳并不是有意将准提和菩提,接引和如来扯上关系的,纯粹是直接抄诗。更何况,他也没资格去硬给菩提一个身份,毕竟这是别人塑造的人物。注:《西游记》成书要比《封神演义》成书早一些。由此可见,“接引道人就是如来佛祖,准提道人就是菩提祖师。”这种说法有疑点。

在《金刚经》中记载须菩提是如来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但一般来说弟子的法力不可能超过师傅,在《西游记》中载:如来言曰:“......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西游记》第八回)。如来自己说他所在的西牛贺洲无上真,可菩提祖师就在西牛贺洲,由此看来,菩提在西牛贺洲能逃过如来法眼,说明他不比如来差。所以,吴承恩笔下的菩提祖师绝对不是如来的弟子须菩提。 

众所周知,孙悟空的法术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另外加上金箍棒和后来的火眼金睛和金刚不坏体,七十二变这种法术二郎神和牛魔王都会,筋斗云虽快但只是用于逃命和避免春运,金箍棒虽然厉害,但也是太上老君炼制的,西游原文说:“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并且太上老君还有一对相当强悍的法宝“金刚镯”,一只直接杀伤过悟空,另一只曾经把金箍棒和哪吒的武器一并收了。火眼金睛只是用于识别妖怪,而金刚不坏体也只是防御性质的能力,各种能力并非是无敌,并且猴子那么顽皮泼辣,为什么那些成仙千万年的神仙都不管呢?难道是猴子有后台?或者说其师非同小可?有人说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师兄或师弟,这种说法比较可行,但没有论据支持。

综上所诉,虽然疑点重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都有佛的共同点,只是菩提兼具佛道两家,并且菩提祖师就算不是如来佛祖也跟如来是平辈同级别的!而实际的实际是,菩提是吴承恩创作出来的人物,当时明代的统治思想是“天人合一”,已经不单单是儒家思想,而是释道儒三教合一。所以吴承恩老先生才创作出来这个隐士的人物形象。因为吴承恩早年屡试不第,厌烦了官场的黑暗,所以他谈泊名利,希望能远离世俗,才创作出须菩提祖师这一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

 至于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让悟空向别人说其师承,这里面是牵扯到比较深的东西。在悟空出师之前菩提祖师就预知悟空以后必闯大祸,原文是,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神话故事中师傅带徒弟的惯例有三:1.怎样做人。2.传授本领。3.临行送兵器法宝。祖师没有教他如何为人,也没送兵器法宝,只教了他惹祸的本领与逃命的本领,其目的就是要他去惹祸的!他没武器,必然要抢,他一抢,人家必然要告,事儿不就闹出来了么!祖师允许他惹祸行凶,并且凭你怎么惹祸行凶都是可以的,只是一条:绝对不能说出是我的徒弟!

 那么,菩提祖师为什么要让悟空去惹祸?惹的又是什么祸?说到这里估计大家有点恍然大悟,不就是《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嘛:就看着那些封建统治阶级不爽!惹的就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祸,而不是什么丧天良的事。此外,还夹带有佛教对道教发起无形攻势的意思,吴承恩推崇佛教这是大家都看的出来的,现实中佛教的发展也必然是无形中挤兑道教,而放在西游记里,不免让人臆测,佛教或者说如来会用什么方法去小心的达到其壮大佛教的目的呢,如果论法力,道教有三清(玉清 元始天尊  上清 灵宝天尊  太清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法力不在如来之下,可是如果论战将或者短兵相接,佛教就明显缺少人才!大家想想,天庭的李靖、哪吒、四天王、雷震子、还有天界战神杨戬,这些都是封神榜时被道家收纳了,而转为佛家的都是法术型的人物,例如,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所以,从戏剧感方面讲,佛家需要推出一位能匹敌杨戬的战神级人物,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物推出的非常成功,太成功了,直接连大闹天宫直捣黄龙的小小心都替如来做了,并且封号赛杨戬过天王,“斗战胜佛”!直接压倒式的攻势啊,而这一切之后玉帝还要感恩如来,甚至帮助佛家完成大业,不能不说如来的企业竞争能力简直神乎其技!当然道家人家也如老君所言“无为而治”,也体现出了博大的胸怀!说回到菩提,他当然知道这一切的一切,所以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悟空是他佛家的弟子!如果闹天宫时,玉帝知道悟空是佛家教出来的,那后果就不用任何人分析了,非常严重!这也是菩提祖师要带有道教色彩的原因之一,以此可以遮掩其佛家的渊源!当然,这是由小说臆测推演,不是事实,也可见吴承恩用心之良苦!

    关于菩提不让悟空说师承的问题,还有一处小插曲,就是大家想想悟空能不说吗?说了是有违师命,不说就有违他至情至性的性格,于是在《第六十七回》,七绝山一个老头问道:“你是那方人氏?姓甚名谁?有何手段?”孙悟空笑道:“我——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灵台方寸祖,学成武艺甚全周。”这个老头是个凡人,况且距灵台山存在时已有一千年了...况且,这话是在悟空听了如来说出的“六耳”之后才说的!

还有两件事情在暗中证明了悟空自一出生便有佛的后台,冥冥中似乎是佛安排了悟空的出生、学艺、闹天宫、取经、成就正果!一件事是悟空学成大道降龙伏虎之后,曾经有过一段“强销死籍”的经历。这件事不想不知道,细想也是很奇怪,要知道悟空当时已结拜七兄弟,七兄弟另外六人各个都非善类,从法力神通上说,应该都在伯仲之间。既然悟空可以而且已经强销死籍,那么那六个呢?难道他们六个已经强销死籍过了么?难道地府隔三差五就要被神通广大的妖怪践踏一回?难道地府里根本没有另外六个魔王的档案?何况天下间还有更强于七魔兄弟的妖怪!

那么为什么只有孙悟空有这样的事?

先不忙回答,先看看另一件西游中没有解释但很稀奇的事,照妖镜!

悟空两次公然对抗天宫,两次都对上了托塔李天王,李天王有照妖镜。但前后两次交锋,其中一次还是在二郎神的关照之下,这照妖镜居然一次都没好用过。对悟空不构成任何威胁。当时最后破解悟空变化的方法,是锁了琵琶骨。   很久以后,悟空与六耳猕猴鏖战,真假难辩。打到天宫,照妖镜第二次出场,在镜子里,看到两个大圣,衣服,金箍,铁棒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怪就怪在这里,假使照妖镜对悟空有效的话,镜子里应该只有两个猴子而已……为什么他们在照妖镜面前宛如对着一面普通的镜子,连衣服之类都过滤不掉?……   但还不能就此说照妖镜是一没用的东东,那牛魔王何等了得,与悟空激战一日一夜,斗智斗力,丝毫不落下风。若按这等法力,小哪吒哪里是他的对手?!可是照妖镜一照住元神,老牛就再不能飞腾变化,只能乖乖的做被宰割的菜牛。   为什么相差竟然如此之大?!

   假如一个人不具备那法宝攻击所必须的条件,那法宝自然就制不了他。例如,哪吒是莲花化身。莲花没有魂魄,所以哪吒一成型就不惧任何以魂魄为攻击对象的法宝。这一点极大的成就了哪吒,不然,他将沦为与黄天化,韦护伯仲的中庸角色。(要知道连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都仍然是存在着魂魄的。)   而杨戬更了得的多。哪吒不惧魂魄类法宝,杨戬相反,他除了魂魄类法宝其他什么也不惧。(当时他只是神仙级的人物,但在全书中他除了只对大教主级宝物如诛戮灭绝剑等因等级太悬殊而不得不逃避之外,其他稍低一点的他师父级别的法宝他通统硬接!闻仲的龙鞭,邓婵玉的五色石,甚至广成子的玉虚至宝翻天印,他一概硬接!从没见过杨戬被宝物打下马去过。(哪吒N次,黄天化等无数……)那是因为杨戬除了会七十二变以外,还有一门九转元功的功夫,类似于高级铁布衫,金刚不坏,成道以后一般的物理攻击可以根本不加理会。

悟空在这两项上的本事大致上跟杨戬差不多。老牛稍弱,有七十二变,无九转元功,但天生皮厚弥补了不足。之前说过了,七十二变加九转元功几乎可以抵挡大多数的法宝,除了魂魄性法宝,但,照妖镜是魂魄性,这种制的老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法宝,偏偏从来没有对原本应该有效的孙悟空产生效果。    为什么?

因为悟空出生是为佛而来,授业恩师是佛道参半,而照妖镜是天宫的法宝,它不可能超越仙界锁定一个佛门的弟子!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老牛没有这种渊源,受不起照妖镜,但老牛与众多魔王一样是地府不敢惹的,悟空虽然有佛的渊源但当时他并未成佛,就是说一个佛门弟子如果你未成佛仍然是摆脱不了六道轮回的,但悟空又有佛的加持使其非魔非仙,又未成佛,那不就是人嘛!人,经地府走个程序那就很自然了,人当然不会受照妖镜的影响,这就全解释了,也暗合了吴承恩要让悟空人性化的意思,用心良苦啊!

    这里说到佛的加持,简单提一下,大家应该记得如来把悟空压在五指山的时候,山上加贴了一张“唵、嘛、呢、叭、咪、吽”,从小就很奇怪这个符咒是什么意思,按如来在天宫的说法是防止悟空把山弄塌,确实这话不假,可是长大后知道这是佛教的一句“非常”强大的六字真言,我也是经度娘后才知道的,并且度娘上用词是“异常”,不过,这句咒语一般是用来消灾解难护身的,如来给他贴上这么一张强大的护身符,不就是为了保护悟空在五百年间免遭天宫和其他妖魔的危害嘛!悟空自己也说,五百年没有谁来看过他!

1、与昭惠显圣二郎真君的斗法比武

   二郎神号称天界的头号战神,还有梅山兄弟相助,法力自然非凡。 他二人的法力武艺到底如何呢? 

   二郎神的功夫:九转元功、八九玄功(七十二变)、无穷妙道。 兵器:三尖两刃刀、银弹金弓。 

孙悟空当时的功夫:八九玄功(七十二变)、金刚不坏体、筋斗云 。 兵器:如意金箍棒。 

看来二人所学功夫相差不大,但二郎神占绝对优势,他有一只凤眼,又有梅山六杰相助,还有一条细犬-------哮天犬。另外,杨戬的学艺生涯要比孙悟空早。孙悟空当时还没有练就火眼金睛。他们二人竟斗了三百多合。可见两人相差不大。 

我们先看一下《封神演义》里二郎神的法力如何? 

在封神斗争中二郎神几乎是没有打过败仗,同时又是肉搏能力最强的,武艺最高的。我们看一下他降妖的手段。可以和孙悟空一样钻进敌手的肚子中,逼迫敌手就范,譬如大战四大天王时,钻入花狐貂肚中。力诛梅山六怪时,钻入朱子真腹内。 在遇到极为棘手的敌人时,杨戬负有探明敌人身份后再去请仙尊或借宝物来战胜敌人的责任(和孙悟空请神仙降妖一样)。

譬如杨戬曾往夹龙山探访土行孙出处和捆仙绳下落,请动土行孙的师父惧留孙下山;借来照妖鉴照出马善原形乃一点灯头儿,然后搬请燃灯收服之;从玉鼎真人那里得知解化血刀之毒的法子,而后轻易地杀死了余化;又从玉鼎真人那里探知高明、高觉的底细,于是才能捣其老巢,破其妖术。 他在遇到有法宝的妖怪时,运用八九玄功变化本相盗宝(和孙悟空如出一辙)。如杨戬弄死魔礼寿的花狐貂之后,变成花狐貂意欲盗取魔家四将的四件宝贝,因惊动对方只盗得一件,再如杨戬为了破化血刀,变做余化去蓬莱山骗取了一气仙余元的丹药。 

由此看来,许仲琳不光摘抄西游记中的诗,他还化用当中的故事情节。将孙悟空的故事用在二郎神的身上。这同时也说明了,两人的法力相差无几。

 再回到《西游记》中,经过一段二人的斗法,二郎神法力好像咯微胜孙悟空一筹。但没有猴王的筋斗云快。单凭二郎神一人之力很难擒住妖猴,下面便是孙大圣力战七圣,被围在中间。这时太上老君出手了,而且是一招致命,活捉妖猴。这里其实有点暗算的意思,算不上是秒杀! 如若老君不出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看一下西游的后文,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请二郎神相助降妖。当时,梅山兄弟称二郎神为大哥,称孙猴为孙二哥。孙悟空则称二郎神为显圣大哥。而他大闹天宫时的傲气则一点也没有再表现出来。看来,孙悟空承认二郎神的法力咯微胜他一筹。只是二郎神比较谦卑,称他为大圣。或许是因为二郎神也知道他在八卦炉中锻炼了七七四十九日,法力增强了不少,同时,又有观音送与他三根救命毫毛,又吃了黄袍怪偷走的玉帝的舍利子内丹。自己同他单挑未必能胜的了他。况且,他筋斗云又快,自己难免慢半拍。(等到孙悟空成佛后就不好说了。) 由此看来,二人的斗法比武只不过是斗了个平手罢了。

2、孙大圣到底怕不怕三昧真火

孙悟空被捉住后,天上的雷打火烧,刀砍斧剁都不能伤其分毫,于是,太上老君便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炼丹。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西游记第七回) 在这里,孙悟空并没有被三昧真火烧坏,那他后来为什么被红孩儿的火给烧惨了呢,《西游记》第四十一写道: 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大圣道:“等我捻着诀。钻入火中!”。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刍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那妖又喷一口,行者当不得,纵云头走了。那妖王却又收了火具,回归洞府。这大圣一身烟火,炮燥难禁,径投于涧水内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可怜气塞胸堂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 吴承恩在这里明确写道<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并且还写道<钻入火中, 轮铁棒,寻妖要打>。明明有火,而不躲闪,却偏偏是钻入火中,要打那红孩儿。这就更能说明,这大圣并不怕什么三昧真火。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是“三昧真火”火呢?道家是这样说的:三昧真火,就是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或者说,上为君火-中为臣火-下为民火。要灭三昧真火只能用真水,乾坤玉露可灭;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没亦可。 既然要灭三昧真火要用真水,乾坤玉露可灭(观音用的),还有四海海水,那为什么,四海龙王灭不了呢?我们看西游原文写到<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就因为这是龙王私雨,不是玉皇下旨降得雨水,所以无法破灭。 话说回来,那孙猴在那八卦炉中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等到那大圣从八卦炉中出来,不仅法力大增,还练就了火眼金睛。你看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此刻太上老君与孙大圣短兵相接<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此时,孙大圣是逃出兜率宫,直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无一神可挡,为什么太上老君没有再次出手,为什么没有再次去灌江口请二郎神杨戬,而是去请西天释迦牟尼佛祖呢。或许是因为文学作品的需要,此书宣扬的就是佛法,是故意来写佛法无边的。如若再让二郎神出手,就显得重复了。天界之内,再也找不到能降服妖猴的人了,就只有请如来出手了。如来虽然法力无边,但肉搏能力差,和孙猴正面交锋是降服不了他的,所以,故意和他打赌,将他镇压在五行山下。同样是,一招致命。这是如来第一次出手,也是第一个秒杀悟空的人!

在以后的书里,能秒杀孙悟空的人似乎不多,虽然西天路上有很多妖怪能给孙悟空

造成特别大的麻烦,但这些妖怪大部分都是借助法宝来折腾孙悟空的,靠自己的神通把孙悟

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没有.孙悟空偷人参果的时候,镇元大仙抓孙悟空和玩一样,但当时是因为有唐僧和师弟的存在,悟空不可能逃,镇元大仙不是也说:“你这泼猴,要走便走,干嘛还打破我的锅!”所以,镇元大仙的实力是在悟空之上,但绝不是能够秒杀悟空的人。    

3、与大力牛魔王斗法天象地

     在西天取经的途中,唐僧师徒遇到的妖魔不乏法力高强的妖魔,当中,有好几个妖魔能成为孙悟空的劲敌。六耳猕猴是一个,牛魔王也不得不算一个。 

     说道牛魔王,他和孙悟空五百年前就是结义兄弟。牛魔王是大哥,美猴王是七弟。兄弟七个,号称七大圣。当年,他们七兄弟是怎么排的,我们不得而知,论法力二人,只打的个平手,当中五个魔王的法力如何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他们是按个头排的,牛魔王个头最大,排第一。孙猴子最小(不满四尺),排最后。 他二人的斗法又如何呢? 

西游原文中是这样记述的,这牛王那容分说,掣混铁棍劈头就打。这大圣持金箍棒,随手相迎。这大圣与那牛王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正在难解难分之际,因碧波谭龙王邀请赴会,作罢。等到,孙悟空从铁扇公主哪里骗来芭蕉扇,得意忘形下的孙悟空,又被牛魔王骗回去了,又斗百十合。八戒又赶来助阵,他三个含死忘生,又斗有百十余合。八戒发起呆性,仗着行者神通,举钯乱筑。牛王遮架不住,败阵回头。变做一只天鹅,望空飞走。孙猴便与他赌斗变化。牛魔王,他也有七十二变,武艺也与大圣一般,只是身子狼剁些,欠钻疾,不活达些。最后那牛魔王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他两个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条硬尾,左右敲摇。孙大圣当面迎,众多神四面打,牛王急了,就地一滚,复本象,便投芭蕉洞去。

孙悟空和牛魔王赌斗法天象地神功(七十二变的一种),孙悟空在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的帮助下很轻易的斗败了牛魔王。 再后来,那牛王拚命捐躯,与大圣、八戒斗经五十余合,抵敌不住,败了阵,往北就走。被天界李天王父子围困,佛界四大金刚包围,还有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外加孙大圣、猪八戒两师兄弟。真个似罗网高张,不能脱命。最后把牛魔王收服。 

看牛魔王的功夫:练成七十二变、法天象地。兵器:浑铁棍。 孙悟空的功夫:八九玄功(七十二变)、法天象地、筋斗云 。兵器:如意金箍棒。 由此观之,二人法力相当,孙大圣咯胜一筹,会筋斗云。 

为什么牛魔王会受到天庭、西天的合围呢?真的是唐僧西天取经无神不佑、无佛不保吗?既然,孙悟空、猪八戒已经斗败了大力牛魔王,又有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相助。已经有足够的能力降服牛魔王了,根本不需要,外来力量的相助了。既然来相助,又为何等到,已经斗败了牛魔王呢?不早些前来呢? 看来牛魔王的势力已经大到连天庭、西天都要除之以后快的时候了。(他的儿子红孩儿称霸号山,兄弟如意真仙称霸女儿国,又在罗刹国为驸马,在积累山摩云洞为婿,和龙王为友。)之所以没有动手,是因为天庭和西天还没有抓到剿灭牛魔王的正当理由。又恐一时降服不了牛魔王,打草惊蛇。这一次,唐僧师徒要过火焰山,借芭蕉扇一用,而牛魔王百般阻挡就是不借。为天庭扫荡牛魔王这股恶势力有了理由。另外,孙悟空又已经收服了他的儿子红孩儿,和他的兄弟如意真仙。这就断了牛魔王的外援。收服牛魔王更是轻而易举的事。 不管怎么说,牛魔王是彻底的被孙悟空给斗败了。

4、大鹏金翅鸟的飞举腾挪

在《西游记》中,除了昭惠显圣二郎真君、假悟空六耳猕猴、大力牛魔王外还有一个妖王是孙悟空无法战胜的。他就是西天如来佛祖的娘舅,狮驼岭的三魔王--------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也称金翅大鹏雕。在 《西游记》里面介绍了大鹏金翅鸟的来历。据如来佛祖所说,混沌初开,天地交合,万物皆生。飞禽以凤凰为长,凤凰得交合之气,生下孔雀和大鹏。孔雀曾经把如来吞下肚子,被如来剖开脊背,跨上灵山。此后想杀孔雀被诸佛劝解,封孔雀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由此看来,大鹏鸟的法力来源非同一般,并且武艺超群,和孙悟空斗战了一天不分胜负。 

大鹏金翅鸟在五百年前把狮驼国一城之人吃光,夺其江山,自在称王。打听到唐僧取经之事,想吃唐僧肉又忌惮孙悟空厉害,独力难为,因此到狮驼洞与青狮怪、黄牙老象结为兄弟,组成吃唐僧同盟。一国一洞互成犄角,深得地利之便,使孙行者也因此失手被擒。孙悟空对狮子和大象都有办法收伏,但对大鹏鸟却无可奈何,打不过又逃不掉,大鹏鸟飞得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快,翅膀一拍就是九万里,两翅膀就追上孙悟空。最后还是请来如来佛才把大鹏鸟收伏。

大鹏鸟是如何抓住孙悟空的呢?《西游记》是这样写的: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力难撑,正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他喊一声,把棍子隔开三个妖魔的兵器,纵筋斗驾云走了。三怪见行者驾筋斗时,即抖抖身,现了本象,扇开两翅,赶上大圣。你道他怎能赶上?当时如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脱,即使变化法遁法,又往来难行:变大些儿,他就放松了挝住;变小些儿,他又擅紧了挝住。复拿了径回城内,放了手,捽下尘埃,吩咐群妖,也照八戒、沙僧捆在一处。 孙悟空当时被三个妖魔合围打败,一纵就是十万八千里,却被大鹏鸟给捉到了。孙悟空没有大鹏鸟飞的快,这是唯一一个论飞举之功,能快得过孙悟空的! 

大鹏鸟的武器是方天画戟,这在《三国演义》中是吕布的武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在三国中最厉害的武将,这里描写大鹏金翅鸟,用的就是方天画戟。也是再说,大鹏鸟是《西游记》中肉搏能力最厉害的人。在前文中,在写到孙悟空龙宫取宝中写道:鯾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 龙宫里面的宝贝,自然不少,这里写的方天戟和大鹏鸟手里拿的方天戟是不是都是七千二百斤重呢。这不得而知,既然是一部大书前后必然有联系。看来大鹏鸟的武器确实不如孙悟空的武器厉害。 尽管这样,唐僧师徒还是被大鹏鸟捉住。不管是武力还是智力,孙悟空确确实实是败了, 但大鹏鸟能拿得住孙悟空,却降服不了他,还是被孙悟空逃跑了,到西天请来了如来佛祖。

如来是这样说的:“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这样看,只有如来有这个能力,收服大鹏鸟。也难怪,连假悟空六耳猕猴西天诸佛一起上,还拿不住。也只有他能收服。 如来收大鹏鸟一段就更耐寻味了。西游原文载: 大圣筋斗一纵,跳上半空,三个精即驾云来赶。行者将身一闪,藏在佛爷爷金光影里,全然不见。只见那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布散左右,把那三个妖王围住,水泄不通。老魔慌了手脚,叫道:“兄弟,不好了!那猴子真是个地里鬼!那里请得个主人公来也!”大鹏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这魔头不识起倒,真个举刀上前乱砍,却被文殊、普贤,念动真言喝道:“这孽畜还不皈正,更待怎生!”唬得老怪、二怪,不敢撑持,丢了兵器,打个滚,现了本相。二菩萨将莲花台抛在那怪的脊背上,飞身跨坐,二怪遂泯耳皈依。 二菩萨既收了青狮、白象,只有那第三个妖魔不伏,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原来大圣藏在光中,他怎敢近?如来情知此意,即闪金光,把那鹊巢贯顶之头,迎风一幌,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飞不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即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 

从原文中分析,二菩萨既收了青狮、白象,唯独这大鹏鸟,没有人敢动,对他又是十分畏惧,西天菩萨也是斗不过大鹏鸟的。而孙悟空和大鹏鸟斗了一天,也不分上下。在看前文收降六耳猕猴是诸佛菩萨也擒不得。孙悟空和诸佛、菩萨的实力上下显而易见。 为什么偏偏穷途末路的大鹏鸟,不知死活的说了一番其他任何妖精想都不敢想的反动言论:“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按常理分析,所有妖怪都可以反如来,唯独他不该。他的如来舅舅身份,是他的权利、地位和法力来源,反了自己的外甥,对他有什么好处?不仅如此大鹏鸟还觉得自己挺有理,质问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更加奇怪的是如来的反应,他不像其他被造反者那样破口大骂:“我待汝厚,汝奈何丧尽天良反我?”而是耐心极好的和大鹏斗嘴:“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大鹏的气焰极为嚣张:“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好像他吃人是应该的,既然你如来慈悲为怀,就应该让我吃人,否则就<有罪愆>,如来则非常耐心跟他讨价还价,谈工资待遇,给他开出优厚的条件:“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怎么样舅舅,凡是众生给我的好处,你都先尝先挑,咋样,够意思了吧?至于五百年前吃了狮驼国国王和全部臣民的血案,如来提都没提。虽然如此,如来却也对大鹏非常忌惮,<不敢松放了大鹏,也只教他在光焰上做个护法>,让他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监视居住。这是如来第三次出手,也是最后一次。看出,这三次如来有一次用宝,两次用计。这就更能说明,如来只是法力强,而肉搏能力确实低的可怜。 看来大鹏鸟真的是倚老卖老,凭借这自己的辈分高,无所不畏,不将如来放在眼里。本来大鹏鸟凭借着自己的本领在西天可以取得更高的位置的,却只当了个大鹏护法。而孙悟空却成佛了。被封为斗战胜佛。地位远在他之上。

5、《西游记》中,综合实力排名前十名:

一:菩提祖师;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三:过去未来现在佛(过去是燃灯古佛,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 

四:镇元大仙(能擒得住孙悟空,却无法制服他。) 

五:截教门下十二大弟子(南极仙翁、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道行天尊) 

六:斗战胜佛(成佛后的孙悟空) 

八:昭惠显圣二郎真君 

三、孙悟空西行途中为什么要请别人帮忙收妖?

既然,孙悟空有如此高深的法力,那他在西行路上逢魔就要请救兵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的,孙悟空自己也很困惑,他自己心里就不止一次的想,满天上的神仙,胜过老孙的少,打不过的也多。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天界的四天师之一的清明道祖师许旌阳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此一时,彼一时也。”这句话并不是说,在大闹天宫时,诸位神仙没有尽全力,也不是说孙悟空被镇压在五行山下,天界诸神都在拼命练功大有进展。而是说,孙悟空的身份和任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孙悟空是以一个天界秩序破坏者的面目出现的,而在西行的路上时候,他是以一个天界秩序的维护者的面目出现的。只要你有一丝的纰漏、出了一毫的差错,那就算你失败了。现在,孙悟空就是这个样子。他现在要做的是保卫师父的安全。只要有一点差错,他就失败了。正是在这种前后不同的任务中,孙悟空就显得他的力量似乎是比以前要弱了一些,实际上也不是真的比以前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悟空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一则是他更懂得了示弱的道理。因为西游取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肥差。他很有可能招致的是天界各势力的羡慕和嫉妒。譬如:假设小西天的黄眉童子就是要吃了唐僧,自己去西天取经,成正果。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再一味的逞强的话,只能收到非常不利的结果。在这个时候,你适当的示弱,找一些其他的人来帮忙。这就使得大家和你就处在了统一战线的位置。原因很简单,你找别人帮忙本身就是对别人非常大的尊重。找别人帮忙的前提就是我认为你比我厉害。而对方也会因为你对他的尊敬,而与你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这样看来,适当的示弱,找一些人给自己帮忙,又有什么地方不好呢。

二则是,他出于人情的考虑,不是打不过这些妖魔,而是在解决妖魔困扰的时候能够不得罪天上的神仙。譬如: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在他得知是李天王女儿的时候,不在打了,而是拿着牌子上天,就是不希望得罪李天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和李天王合作。总而言之,悟空找人,并不是因为打不过,并不是一定非得需要那些神仙的帮忙,才能渡过难关。他找人,是有他的充分理由的。他想达到的目的是非常多的。 《西游记》并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小说,他蕴藏的无尽的内涵,他完全当得上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评论“游戏之中,暗传密谛”。所以,《西游记》才能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被气走几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