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取经路上遇到的国王有哪几个?

唐玄奘通过暗河,走出沙漠,远方终于出现了城池和热闹的街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城池上站立着这个国家的国王以及数十位随从和士兵。这位国王见到唐玄奘从沙漠中缓缓走来,赶紧示意随从打开城门,他要亲自迎接唐玄奘的到来。

这是唐玄奘路过西域所到的第一个国家,国王以及民众对佛法的渴望令他惊叹不已。他双手合十,恭敬有礼地感恩了国王的优待。随后,国王把唐玄奘接入皇宫中,在宫中设下佳宴美酒,并亲自伺候唐玄奘的饮食。不料,唐玄奘是出家僧人,不食肉不饮酒。国王感到非常懊悔,便差人给唐玄奘送来了无数的珍珠玛瑙和金银珠宝,希望他能留下来。此时,对于内心想要继续前行的唐玄奘而言,这些都将成为他的负担,他委婉地拒绝了。

唐玄奘告诉国王,自己到此只能停留三天时间,便要启程继续前往西方取经。他感恩国王礼遇至此,待他取得真经、了脱生死、圆满智慧后,再来答谢国王的恩情。

国王一心想要将唐玄奘留在他的国家,成为他的国师,为民宣讲佛法。可是唐玄奘在美食和财物面前丝毫不动心,并且没有留下的意向。国王更加认定,眼前这位僧人是位真修行者,更升起了要将他留下的想法。可是,面对唐玄奘坚定的态度,国王也不知所措。情急之下,随从在国王耳边小声低语了一个方法。接着,国王黯然离开。

这位随从上前告诉唐玄奘说:“三藏法师,我敬重您是一位无欲无求、清净修行的真人。可是眼下我们的国王和子民都如此盼望您留下,我们对法的信心是真挚而深切的。我再次代替国王请求您留下来。如果您实在要一意孤行的话,我们的国王也没有其它的方法。为了让子民和国家更加幸福、昌盛,只有将您囚禁于此,直到您答应留下来。多有得罪,请法师包涵。”说罢,便将唐玄奘独自锁在皇宫中一个封闭的房间里。

刚才还是热饮热食,转眼就变成了狱中之囚,唐玄奘的内心开始翻腾挣扎起来。他心想,既然留下来也是为众生宣法传道、利益大众,我何不顺缘而为,就留下来成全众生之意呢?

此时,另一个声音又出现了:唐玄奘,在修行的路上,未成圣之时所升起的利他之心、普度众生之心,都是造作和受到局限的。问问自己的内心,这一份想要留下来的心,这一份被利益众生所包裹之下的心,究竟是小我的驱使还是真我的流露?真我是那个产生初心的灵魂,他渴望寻找真理与智慧,渴望找到光明与解脱。当真正跳脱出无明障碍,跳脱出小我、回归真我的时候,本自具足的光明与智慧会自然地绽放,去普渡众生。而现在想留下来普渡众生的想法,事实上是来自内心的欲望。

欲望,伴随着人的感官而产生。当人有了感官,有了眼耳鼻舌身意,便产生了欲望。欲望分为许多层次,财、色、名、食、睡是浅层容易被心捕捉到的欲望,而深层的欲望,是隐藏在物质之下的那个小我被满足的欲望。小我是如何被满足的呢?它来源于我对外界一切一切的欲求。

人们常说,修行的终极目标就是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但越想要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就越是容易陷入头脑的分别、判断和抓取中。每天都在判定、分别自己是否升起了大慈大悲心,又怎么能升起无分别的大慈大悲心呢?

大慈大悲心是空性,是能量,是本我自然的慈悲流露。并非是我要为众生去做、去行而委曲求全就是一种大慈大悲心,这只是用为利益众生之名来满足那个小我、那个造作的慈悲之心。或许,它都不能称为造作的慈悲心,它就是小我的欲望。

当唐玄奘厘清了内心的欲望,他便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了。在禅坐中,他可以不思财、色、名、食、睡,进入更深的禅定状态。在意识与能量层面,他不再执着去升起大慈大悲心,不再执着去判断如何去做才是利他、才是让自己拥有一颗大慈大悲心,而是回归灵魂内在,听到真我的呼唤,回到初心,去寻求真道。

这一坐,便是三天三夜。国王带着随从每天都在门外查看唐玄奘的一举一动,没想到唐玄奘的毅力竟是如此坚定,不仅不饮不食,而且一坐就是三天三夜一动不动。

国王终于妥协了。他不愿意去伤害一个无辜的僧人,况且是如此清净的真修行者。他知道这样会造下非常大的业,因此他打开房门,向唐玄奘忏悔自己所犯下的愚痴罪过,并给唐玄奘准备财物、食物以及保暖衣物,便于唐玄奘在后面的西行中使用。唐玄奘谢过之后,开始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所谓的断欲,是修行路上我们的心变得逐渐清明的一个过程。当心逐渐清明,便不会染着表面物质与深层欲望的世界,而进入空性的世界。空性世界并非当一切不存在,而是将欲望世界看为空性,便不再产生执取。因爱而产生执着,没有贪爱,执着也会熄灭。当心足够清明、清澈,看到世界的空性、欲望的空性,就不会再贪爱,不会再执着。

空性智慧生于清净之心,清净之心来自于从空性的角度、抽离的角度看世界。从梦中的梦中的梦中世界中的我,到梦中外的梦中外的梦中外的我,有多少层梦中梦的小我,就有多少层梦中之外的我要抽离。

当小我逐渐抽离、脱壳、拔出,真我会如出水莲花,由内而外次第绽放,来自真我的大慈大悲与智慧光明也将逐一展现。

  《西游记》是一本由吴承恩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906,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西游记》读后感(一):初读《西游》

  读完第一遍,就把唐僧师徒的通关事迹概括一下吧:

  唐僧是贞观十三年九月出长安

  1,双叉岭,遇三个妖怪,熊山君、特处士、寅将军,得太白金星相救;

  2,两界山,收孙悟空;

  3,蛇盘山鹰愁涧,收龙马;

  4,观音院黑风洞,黑熊精,功夫了得,连观音都对悟空说: “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 ”,被观音收做守山大神;

  5,高老庄云栈洞,收猪悟能;

  6,乌斯藏界浮屠山,遇乌巢禅师,传《多心经》;

  7,黄风岭黄风洞,黄风怪,实乃灵山下的黄鼠精,被灵吉菩萨拿去邀功;

  8,流沙河,收沙悟净;

  9,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得观音相助救活人参果树,这大仙也是忒,“袍袖轻轻一展”就将收了;

  10,白虎岭,三打白骨精,其实书中只是短短两页纸的描述,影视剧里却用了大量篇幅;

  11,碗子山波月洞(宝象国),黄袍怪,实乃二十八宿奎木狼下凡,被天庭收回去了;

  12,平顶山莲花洞,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实乃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几个:七星剑 ,紫金红葫芦 ,羊脂玉净瓶,芭蕉扇,幌金绳还挺;

  13,乌鸡国,青毛狮子精,原是文殊菩萨坐骑,这一难起因是乌鸡国王早年跟文殊菩萨有过节;

  14,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的是功曹传信:“ 画影图形,要捉;抄名访姓,要吃唐僧 ”;

  15,黑水河,西海龙王外甥小鼍龙,被西海龙王太子摩昂所收;

  16,车迟国,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全被孙悟空弄死;

  17,通天河,金鱼精, 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被观音菩萨用鱼篮所收;

  18,金兜山金兜洞,独角兕青牛精,实为太上老君坐骑,这怪拿着太上老君的金钢琢也是牛逼的,一连几次将孙悟空、托塔李天王、 火德星君、天兵天将、的法宝收走,连如来都不能明说只是暗示悟空去找太上老君;

  19,解阳山破儿洞,与牛魔王之弟真君抢落胎泉水;

  20,毒敌山琵琶洞(国),蝎子精,倒马毒桩厉害,悟空、八戒都“负痛败阵而逃”,被卯日星官弄死;

  21,六耳猕猴,一说是真悟空被打死由猕猴顶替,二说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我偏信后一种;

  22,火焰山、摩云洞、芭蕉洞,遭遇大咖牛魔王,里唯一带坐骑的妖怪(辟水金睛兽),与悟空"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 后来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托塔李天王父子, 四大金刚和佛兵齐齐出动,才将其收服:“ 莫伤我命,情愿归顺佛家也 ”,比起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

  23,祭赛国金光寺,乱石山碧波潭,抢袈裟的九头虫,龙王被打死,得二郎神帮忙,打得那怪“径投北海而去”;

  24,荆棘岭,几个树怪,十八公(松),孤直公(柏),凌空子(桧),拂云叟(竹),赤身鬼(枫),杏仙(杏),被猪八戒“ 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 ”;

  25,小西天,黄眉怪,是弥勒佛的敲磬童子,两个法宝金钹、后天人种袋也是厉害,金铙差点把悟空憋死,靠二十八星宿才出来,人种袋第一次收了悟空并二十八宿与五方揭谛 ,第二次收了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 ,第三次收了小张太子并四将,后被弥勒佛所收;

  26,稀柿衕七绝山,红蟒精,妖怪还未成形,被悟空玩死;

  27,麒麟山獬豸洞(朱紫国),赛太岁(金毛犼),法宝紫金铃 ,“晃一晃,出火。晃两晃,生烟。晃三晃,”,此一难起因是朱紫国王与孔雀大明王的过节,后被观音菩萨所收;

  28,盘丝洞,黄花观,七个蜘蛛精和蜈蚣精(百眼魔君),悟空被千眼金光射的不行,后被黎山老母指点找来毗蓝婆,蜈蚣精被收去看门,蜘蛛精全被打死;

  29,狮驼岭狮驼洞,青狮精、白象精、大鹏精,一个是文殊菩萨坐骑,一个普贤菩萨坐骑,另一个是如来,这也是小说里最的章节:“ 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也尽被他吃了,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 ”,后来被各佛收回;

  30,柳林坡清华仙府(比丘国),狐狸精和白鹿精, 要一千个的心肝做药引,后狐狸精被打死,白鹿精本是南极仙翁坐骑,被收回。

  31,镇海寺,金鼻白毛精,原是李天王义女,被哪吒所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提到了李天王和哪吒的一些过节;

  32,灭法国隐雾山,南山大王(花皮豹子精),被孙悟空用瞌睡虫迷倒,死于猪八戒耙下;

  33,凤仙郡求雨,玉帝小肚鸡肠,因为郡侯打翻了供,就罚他那儿三年不下雨;

  33,玉华州,九头狮子(九灵元圣),原是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也是叼炸天,“他就大开了洞门,不答话,径奔行者。行者使铁棒,当头支住。沙僧抡宝杖就打。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于洞内”,黄狮精是个很的妖怪,向来,只因偷了法宝,最后搞得;

  34,金平府,青龙山玄英洞,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不是被杀就是被扒皮抽角;

  35,天竺国,玉兔精,被太阴星君收回;

  《西游记》读后感(二):西游

  《西游记》作为四大奇书之一,每读后都有的吧。同影视剧相比,书中的难以通过表演展现出来。

  在第一回中,孙悟空去菩提长老处拜师,指路的樵夫对悟空说:“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叶昼便有批语指出:“灵台方寸,心也。斜月象一勾,三星象三点,也是心。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一部《西游》,此是宗旨。”

  在《西游记》的中,我到了很多从中体会不到的。首先从孙悟空的上来说,虽然顽劣但其实是很有的。尽管唐僧以欺骗的让悟空戴上了紧箍咒,但悟空还是的保护唐僧。每次他去除妖前,都会很周全的好唐僧。例如他去收服猪八戒前,他向高老提出的是找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着唐僧。不仅要找人,还要相当,德行兼备,让唐僧与之有的,悟空一泼猴竟细心至此,。

  《西游》师徒五位细数起来原本都身处“上流”,唐御弟是金蝉子转世,沙悟净为卷帘大将,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白龙马原为龙王三太子。在一定上,他们都是被逼迫走上取经之路的。而师徒四人,以对孙悟空的命运刻画最为主要。在我阅读《西游》的过程中,我不断在寻找孙悟空取经前后到底有何?论名声,取经后虽有佛祖“斗战胜佛”,取经前亦有玉帝亲自敕封的“齐天大圣”,不论悟空走到哪,齐天大圣的威名人尽皆知,即使与唐僧的大唐御弟的相比,知名度也高出不少。论财产,花果山美猴王称霸一方,并不比成佛后差。论学识,虽不比唐僧熟读,但也常常口出,有些话甚至“可以为唐僧师”。例如唐僧问悟空,为何兽类可成精。悟空则,凡有九窍者,皆可以修行成仙。这体现了悟空没有等级,认为的,这种思想,大概也是先前他多次冒犯天威的根源。再有,当唐僧问悟空何时可到西天时。悟空则回答“你自小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西游记的主旨,也体现了悟空的思想深度。

  悟空取经前后最大的差异,在我个人看来,是他的泯灭。孙悟空走上取经路前,何等。自从上了天庭,先是不受重用,怀才不遇。后来玉帝又让本性九爱吃桃子的猴子蟠桃园,本就是不善用人的体现。在取经路上,悟空先是受唐僧哄骗戴上紧箍咒,后又多次被唐僧以紧箍咒相威胁,被唐僧怀疑和冤枉。即使这样,他还是必须要,的守护他的。无论他多么忠心,多么,多么担当,在唐僧眼里,都比不过的猪八戒讨喜。虽然取经后紧箍咒自动消失,但佛教所谓的早已化为无形的紧箍咒禁锢着悟空的个性,他的,远比他获得的荣誉。

  唐僧的主要体现了的品格,在他答应唐皇西天取经后,众僧们灯下议论西天取经承德,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而唐僧却毅然决然的回答,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但我个人并他。所谓疑人不用,。他虽于悟空的高强武艺,却从没有实意的过他,反而始终怀疑悟空的好意,,怀疑悟空怀有杀戮心,滥杀无辜。,他对待悟空缺少真诚。在八戒开玩笑对悟空说不要丢下他们走时,唐僧却冷冷的威胁道,他要是敢丢下我们,我就念起那紧箍咒儿,痛杀他也。在遇到时,唐僧的也往往并不分的埋怨悟空,缺乏与担当。即便如此,唐僧仍有一处让我十分佩服。他每到一处都会向人介绍自己:“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取经而去。”这句话看似率极高但浅近,实则富含哲理——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是最了不起的。有的人不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而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正如很多作品例如《俄狄浦斯王》或很多影视作品,他们的从始至终都只围绕着一个最简单又最难回答的:我到底是谁。而唐僧却知道这三个问题的所有,正是这一答案,始终支撑他在取经的上,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的走下去。也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足以让不会丝毫武功的唐僧,云集四方高徒,成为取经团的领袖。

  猪八戒这一虽不如孙悟空出彩,但也特征鲜明,首先他好色的使他多次。再有他在为人处世上,其实也是社会中一人的。虽然八戒功绩不及悟空,但他十分懂得讨好唐僧老和尚,以至于唐僧对他有很多偏爱。其次,猪八戒独到,善于一个人的。在他被收服不久后,他已十分了解悟空,也不失。在第二十三回,悟空说:我只管照管师傅,你与沙僧,专管马匹,但若待慢了些,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而八戒却回答说:哥呵,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姓高傲,你是定不肯挑。”,八戒对悟空的性格,短内就有了了解。可见他应对独有的生存。

  书中看似无用的描述很多,但其实都暗含深意。《西游》一记,不可草草读。

  《西游记》读后感(三):唐僧不想取经 唐僧不是高僧 唐僧杀父

  【唐僧不想取经】《西游记》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唐僧取经是唐僧派遣的,唐玄奘取经是李世民禁止的偷渡个人取经,可见唐僧其实不是唐玄奘,取经也不是什么觉悟行为。

  【唐僧不是高僧】连八戒都说“师傅姓陈,名叫沉到底”,唐僧肉体凡胎一个,而且作为师傅,没有任何担当,遇事只会责骂徒弟惹事,唐僧阻止孙悟空惹事,不是善心,纯属受牵连,仔细看原著唐僧行为。

  【唐僧杀父】寻亲报冤第四难:经三月就分娩;求死赴水,刘洪威胁“”();温娇小姐对说:“吾闻妇人”;八十一难唐僧独历四难,实在是经得起佛主考验的恶人,佛主也是恶人。

  《西游记》读后感(四):还是衍生出来的形象更好些

  前十回简直让人,都是些俗套的,就连大闹天宫也没有让人多。从取经开始才有起来,但鲜明的只有三个人物:唐僧,悟空和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龙就是的。唐僧又唠叨,又爱哭,耳根子软,动不动就,比上还讨厌。孙悟空倒是有情有义的,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大概和尚这个设定禁锢了太多吧,只有调戏八戒的才能让人一些味儿。猪八戒有时候挺的,要没有他,这本书的光彩会少很多,但有时候做出来的事又让人很无语。其他的形象都太呆板了,仿佛妖精生来就是为了做妖精,神仙生来就是为了做神仙一样。

  一路上就是不停地打妖怪,打妖怪,夹杂很多没内容的诗,地请神仙,看到后面都忍不住想快进了。除了悟空和八戒的一些搞笑的,其他的内容,感觉还是看电视更有意思些。书的开创性是的,就算之前有取经的原型,能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展开来,铺排成这样一部浩大的小说还是很厉害的。但是一头钻进书里每个人物的设定,金木水火土之类的就没必要了,仔细想想,还是后来衍生出来的各种形象更好些。

真假美猴王,这个片段很值得深思,我知道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六耳猕猴的出现,其实就是孙悟空身上的坏毛病,幻化出来的。孙悟空要成就大道,必须要修正自己的思想,把身上的坏毛病彻底改掉。这样一来,它就必须杀死这个由坏毛病幻化而成的六耳猕猴。

所以自从出现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像是彻底变了个猴似的,跟以前判若两猴!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真正的孙悟空,在这次真假美猴王事件中被掉包了,被彻底的干掉了。这场取经的主角本来就是唐僧,其他的都是配角。由于猴性顽劣,怕不能成事,如来佛祖早就准备了备选方案。

猴子有俩,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六耳猕猴,早就准备好了。看看这一路走来的取经路上,孙悟空虽然本事大,但是桀骜不驯,最后如来佛祖就用六耳猕猴换掉了孙悟空。

换之前,还要遮人耳目,让大家分辨谁是真的,谁是假的,这叫做局。

各路神仙都分辨不出来,除掉孙悟空就天衣无缝了,于是一个猴子把另一个猴子打死了。真正的孙悟空被打死后,六耳猕猴就冒充了孙悟空,最后取得真经。这就是为什么真假美猴王事件之后,孙悟空变了,变得非常听话了。因为六耳猕猴知道打死孙悟空的真正原因,就是不服管教。

要是分析后来孙悟空不找观音大士帮忙了,我倒觉得可能真正的美猴王已经被掉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六耳猕猴跟观音大士不熟,不再像孙悟空那样有事就找观音大士了。

五十七回之前,悟空有困难找观音!

五十七回之后,悟空和观音成了路人!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说所谓的真假美猴王仅仅就是悟空的心魔而已,而悟空在如来佛祖的面前亲手灭掉了自己的心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悟空和之前变得会有点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推敲西游记当中的细节,又不难发现:真假美猴王之后,悟空和观音的关系的确冷淡了不少。

在之前的时候,悟空和观音的关系不能说要多好有多好吧,但总归也差不多。有困难有事情,天庭那边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观音,而不是如来。

但是在真假美猴王之后,这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变化。

我们先画两条时间线,这条时间线就是西游记整本书以及真假美猴王此次事件,在西游记整本书籍当中观音出现以帮助悟空和唐僧解决困难,总共在10次左右。当然数量到应该是到不了10次呢,而在真假美猴王之后,观音出现帮助悟空和唐僧去解决困难的只有有且仅有两次,这两次分别是金毛吼和灭法国。

而值得玩味的是,这两次观音出现并不是以真身出现的,她是化身成为另一个人物,通过这个人物来向唐僧和悟空等人传递关键信息。

如果没有观音传递关键信息的话,那后续的发展变化如何都无法预料,也无法想象,可以说关于从这个角度来出发,的确帮了悟空和唐僧大忙。

但是诡异的事情就出现在这这里,理论上来说观音和猴子以及唐僧关系这么铁,甚至猴子头上的金箍咒,都是观音给唐僧偷偷摸摸的送过去,然后唐僧再偷偷摸摸的带过来。折腾来折腾去,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猴子。

理论上来说,关系也差不到哪里去,既然如此,那观音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直接站出来,然后告诉猴子:你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而是化作一个老妇人的形象来向猴子和唐僧表明前途会有危险呢?

从西游记的角度来解读,有以下3点原因

第1点,观音在忌惮什么,但并不是忌惮孙悟空。

接下来我们将会先从西游记的角度来分析,那就是后期的时候猴子仍然是猴子,那么这种情况之下观音可能会有所忌惮,他忌惮的是谁是孙悟空吗?并不是,忌惮的是整个西天,忌惮的是如来佛祖。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唐僧他们从东往西走,去西天取经,既然是去西天取经,那么就会越来越靠近,越来越靠近,那有人就说了:你这个越来越靠近,靠近那是哪?

答案是灵山,没错,越来越靠近灵山,这就仿佛是我们小学的时候学校食堂里面的卖菜阿姨一样,有一些地段特别好,有一些食堂窗口特别差,那些食堂窗口特别好的人,要么是有人脉,要么是有资源,要么是舍得砸钱。

同样的道理,越靠近灵山出现的妖怪实力未必有多强悍,但关系网已经达到了让观音都有所忌惮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之下,观音也就没有办法频频现身了,因为他每一次现身来帮助悟空和唐僧去解决危机,都是在打西天的脸,都是在打如来的脸,观音不敢冒这种风险。

第二,观音已经没有什么可交代的了。

我们看一下观音最开始出现的几次,分别是降服白龙马,降服沙僧,以及给猴子送个紧箍咒。在最开始的时候,西天取经的师徒4人几乎是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要什么没什么。

在这种情况之下,观音能够出现,并且把自己手头上的资源给他们师徒4人也算得上是够义气,够朋友,够哥们,够意思。但是伴随着后期猴子和唐僧他们的认知面越来越大,以及手中可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甚至天庭里面和西天这边都会有人主动来帮助唐僧,观音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小了。

除非是万分危急或者有某些东西不提醒就会出乱子的情况观音会现身之外,大多数情况之下观音也不用来回去跑了,毕竟整个西天取经的这支队伍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第3点,观音会有自己的任务去做。

这一点的话只是我们纯粹的猜测并没有过多的论证,但无论如何,西天取经对于唐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对于整个西天来说并未得有多重要。因为整个西天需要去解决、需要去处理的事情和任务有很多。

今天需要处理一批,明天需要处理一批,对于唐僧他们几个人来说早早晚晚都会到达西天,中间只要出不了特别大的乱子。观音就没有必要,也绝对不允许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这个地方,此时此刻观音或许有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从另一个角度来出发,观音不再出现的几点原因

自始至终,西游记当中都没有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个猴子究竟是不是真猴子,所以我们只能做个揣测。

前面做的揣测是猴子就是真猴子,那后面做的揣测就是猴子不是真猴子,如果猴子不是真猴子的话,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谛听能分辨出猴子是不是猴子,他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直接反驳,而是一直在重复,天机不可泄露?如来既然能够区分真假猴子,那么他区分出来后怎么可能让假猴子来消灭真猴子呢?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这中间的水谁也趟不进去了。

因为猴子本身的身份就不凡,此时如来也掺和进来了,以观音的实力和状态来看,万万不可能也绝对不敢去随意干涉。

如果这个猴子真的是假猴子的话,那么真猴子和观音的关系这么好,就差勾肩搭背了,假猴子如果说露了怯或者露出什么来的话,就很有可能被观音抓住把柄,猴子在不知道观音是否知道自己是否为假猴子的前提之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它只能和观音保持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和自己周边的一些尤其是天庭里面的好哥们、好兄弟保持距离,尽可能地摸清双方之间的底牌,然后再拉近关系。如果这一切真的是真的,那我们只能说猴子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算计,尽管这一段话听起来像是绕口令,但仔细品一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可言的。

这件事情妙就妙在:无论从正反两面当中的哪一面来解决,这件事情好像都能够说得通,也都能够有所了解。无论猴子有没有什么问题,观音和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似乎都可以推断过来。

但无论如何,真假美猴王这件事情,从最开始读的时候仿佛就透露出那么一点点的诡异,这个诡异与原著无关,与解读无关,可能和我们心目当中所想的那个猴子以及猴子背后的那个背景有那么一点点的关联性吧。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为什么真假美猴王之后猴子有困难不再找观音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西游记一共有一百回,六耳猕猴是在第五十七回,也就是还有将近一半的内容,半数的妖怪需要孙悟空处理。

那么孙悟空之后有没有继续请观音帮忙呢?

经历了六耳猕猴事件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妖怪就是牛魔王,当然那一次主要是解决火焰山的问题,但火焰山是牛魔王的地盘,所以需要处理了牛魔王,在围剿牛魔王的时候也主要是各路神仙帮忙,没有去找观音。

接着是祭赛国遇到的九头虫,也是孙悟空自己多方努力,邀请了二郎神,梅山六圣一起剿灭了九头虫。没有找观音帮忙。

接下来到了荆棘岭,这里的六个妖怪都十分和善,更加不需要观音。

接下来到了假的小雷音寺,这里出现了黄眉大王,他弄了一个假的雷音寺欺骗唐僧,还把孙悟空扣在金铙里,就连天兵天将也被收入袋子里面,最后还是东来佛祖弥勒佛过来才降伏了妖怪。也没有观音帮忙。

接下来是朱紫国,遇到了金毛狲,就是这一回孙悟空用马尿做药给皇帝吃,皇帝吃了孙悟空的药,立马药到病除。

之后孙悟空详细询问皇帝,才知道是圣宫娘娘被妖怪抢了,在女婢的帮助下,偷了妖怪的紫金铃,观音过来用甘露扑灭了大火。

原来这个金毛狲是观音的坐骑,这一次观音出面了!!!

接下来是著名的盘丝洞里面有七个蜘蛛精,蜘蛛精变幻成美貌女子勾引唐僧,不过都是小妖怪,孙悟空和八戒就处理了它们。观音没有帮忙。

接着到了狮驼岭,这里有三个妖怪,老大大魔王青狮,二魔头白象,三魔王金翅大鹏,这一次困难重重,如来派来了文殊普贤降伏了狮子和大象,如来自己降伏了大鹏鸟,也没有观音什么事情。

接着到了比丘国,后改名小子城,就是那个吃小孩子的国家,孙悟空师徒自己就处理了妖怪,更加不需要观音帮忙。

接下来来到了镇海寺,途中唐僧救了一个女子,这位女子却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义女,孙悟空便上天去告状,也没有找观音帮忙。

然后是灭法国,虽然观音在一开始出来提示了一下,但马上就飞走了。

这里没有妖怪,孙悟空自己变成瞌睡虫就搞定了国王,也不需要观音。

然后是隐雾山折岳连环洞,里面是一只豹子精,这只叫做南山大王的豹子最后被猪八戒杀死了,没有找观音。

接下来的凤仙郡,玉华城,慈云寺等等也都是孙悟空几个徒弟处理的,没有找观音帮忙。

从上面的经历看出了观音出面处理自己的坐骑之外,还真的没有被悟空找过了,这是因为孙悟空不需要了。

因为经过六耳猕猴的事件,孙悟空也得到了一个成佛的名额,也就是说所悟空可以和唐僧是一样的,而观音仅仅是菩萨的果位,没有佛高。

我们傲娇的孙悟空在内心世界已经把自己看成了佛了,不可能去找比自己低一级的观音帮忙的,而且后来遇到的妖怪,要么十分厉害,需要如来亲自出马,普通妖怪仅仅孙悟空自己就解决了。

可以说六耳猕猴是西游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前面是比较刺激的,后面就趋于平淡,妖怪也没有强的背景,简单说就是大事观音也没有用,小事也不需要观音。

而且得到佛祖的口头许诺,孙悟空就好好做猴,一心取经,甚至唐僧有懈怠的时候,还是孙悟空在一旁鞭策唐僧和师兄弟。

与其说唐僧是师傅,不如说是孙悟空的成长历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取经简易路线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