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游山川人多车多的词短词?

山水友谊的诗句 古诗词

【古人吟咏友情的名句、咏雪的古诗句、山水花鸟秋的诗句?】作业帮

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咏雪:、《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吟咏山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咏叹花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竹外桃花两描写秋天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古人吟咏友情的名句、咏雪的古诗句、山水花鸟秋的诗句?

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咏雪:、《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吟咏山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咏叹花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竹外桃花两描写秋天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关于友谊的诗句 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读】劝友人酒中蕴涵着浓浓的深情,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朋友出关了,去了塞外,不知道何时再能相见,而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作者的心情,只能用酒代替了。

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象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读】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读】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4、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唐】杜甫《五古?梦李白二首》: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解读】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既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

这是杜甫常用的越过一层,从对方写起,连带双方的手法。

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则我之思念自不必言,而双方之相知相忆又自然道出。

“明”在此诗中是形容词作动词,其意为告诉、告知。

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出处】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解读】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这句诗直抒离别的深情,是说从这里分别之后,友人就将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而转,飘摇万里之外。

怎不叫人牵挂,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这一联是流水对,有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6、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出处】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解读】什么时候我们畅饮一樽酒,细细讨论作诗。

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 结尾 余意不尽,令人读完全诗,心中犹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全诗意在怀念诗友李白。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的深挚情谊和对他的文学才能的极高评价。

后世遂以“樽酒论文”谓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出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解读】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君”字一作“风”。

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

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

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8、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出处】【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解读】请你试着问问那向东奔流的长江水,我们离别的情谊与它相比谁...

【1.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2.表达友情的诗句:3.写山水景色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描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文网

关于友情的诗句1、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2、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____张谓《题长安壁主人》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0、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11、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____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1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____陆凯《赠范晔诗》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____李白《赠汪伦》15、忽忆故人今总老。

____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16、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____黄庭坚《品令·茶词》17、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1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____李白《送友人》19、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20、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____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2、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23、过眼年华,动人幽意,相逢几番春换。

____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24、故人相望若为情。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____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25、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____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26、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____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27、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__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28、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____杜甫《贫交行》29、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3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31、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____柳恽《江南曲》32、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____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33、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____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34、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____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35、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36、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____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37、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____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38、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39、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40、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41、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____张九龄《答陆澧》42、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____李商隐《寄令狐郎中》43、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____吴文英《无闷·催雪》4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____王维《少年行四首》45、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____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46、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47、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____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48、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____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49、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50、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51、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____苏轼《卜算子·感旧》52、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____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5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54、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____吕岩《梧桐影·落日斜》55、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____吴伟业《遇旧友》56、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____韦庄《章台夜思》57、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____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58、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____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59、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____张籍《没蕃故人》60、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____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61、云深山坞,烟冷江皋,人生未易相逢。

____吴文英《声声慢·友人以梅兰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韵得风字》62、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对亲人思念的诗句,春夏秋冬的诗句,思乡之情的,友谊的,山水景...

春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秋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冬天: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思念: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山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卷翁《乡村四月》

【古诗中描写友情的句子】求古诗词求:描写同学之间友谊的古代诗、...

关于同学之间友谊的古诗或经典句子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谁知道描写山水有关的诗句?还有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虽...

1.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上游的武汉、宜昌、重庆等、下游的南京、上海 沿着长江的路线哦山水1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科学哲理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事物普遍联系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急求古诗描写风景、友情、爱国情的诗歌3首!

风景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清平乐·村居 作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友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爱国情的: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李贺 《南 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

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硐终绞棵欠苡律钡屑案叨染?枥纯艿那榫啊=嵛擦骄洹霸附...

关于同学友情的现代诗歌或者古诗词?

友谊儿时的回忆,唤起我对友谊的感慨。

友谊本是人间最平凡的情感,是人性最质朴的交流,当同学们激情碰撞的时刻,激起我对友谊的表白,我心中的友谊如同奔腾的黄河一泻千里。

我要说,友谊是儿时的童贞,友谊是少女的春心,友谊是男儿的追求,友谊是亲人的思念,友谊是人们彼此的真情真爱。

友谊是你我共同的向往,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宣泄。

友谊是一碗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是一壶茶,细品慢咽有滋味;友谊是一杯酒,让你畅开关闭已久的胸怀;友谊是一首歌,喷涌出你内心深处的激情;友谊是辛酸的眼泪,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友谊是青春的初恋,使你陷入对初恋情人那深深的眷恋。

其实友谊离你并不遥远,你仿佛看到眼前飘过一片美丽的白云,让你魂牵梦萦,你对她说,来吧!我的友谊,白云却似飘飘的仙女,渺渺而去,你忘却了自己金字塔顶的位置,跃身去追那梦中的友谊。

亲爱的朋友,我想告诉您,友谊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没有了友谊,你将变得孤独;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朋友的信任;没有了友谊,你的财富将失去金色的光环;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你的自信;没有了友谊,你的人生将不再闪光;没有了友谊,你将感到无所适从。

我愿坦诚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你不要为逝去的友谊而恋恋不舍,更不要为找不到友谊而心存忧闷,其实友谊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敞开心灵交流的窗口,友谊将与你越来越近。

友谊有时你很暖,暖得犹如母亲的体温浓缩着炙烤我冰冷的心的温度哪怕那冰冷的心碎了也无法弥补我的你的谢意有时你很轻轻得犹如纷飞的雪花熔化着、浸透着哪怕那纷飞的舞者停止了生命也无法偿还我对你的歉意然而在泥土下有冻不碎的心扉有割不断的思念或许,最寒冷的夜里你能看到我的身影我的身影越走越远越走越淡你在狂风之中嘶吼咆哮着对我的呼唤我的灵魂悄然降落在你的身后告诉你在冰封的世界里星星之火,也能温暖你所有的体会“友谊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拥有它时,你马上会觉得世界一片明亮,美丽无暇;当它消失了,你便会有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

”当我看完好友的来信后,这几句话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是的,友谊是神奇的,它融合着我和朋友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影响着自己的生命道路。

正如巴金有句名言:“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再如西塞罗曾说过:“由于友谊蕴涵着极多的和极大的碑益,因而它比一切都优越,它能用美好的希望照亮未来,它能弥补心灵的创伤,或挽救心灵的堕落。

”的确,友谊是开心果,当朋友高兴时,它给予他祝福;友谊是消气丸,当朋友伤心痛苦时,他给予他的是及时的安慰;友谊是清醒剂,当朋友将要误入歧途时,它会使他迷途知返……读了朋友的信,感慨良多。

不知怎的,耳畔又响起了这样的诗句:友谊是雨季里的小伞,撑起了一片晴天;友谊是寒夜里的一盏灯,燃烧着热情的火焰;友谊是一阵温馨的风,抚慰了受伤的心灵;友谊是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你腮边的泪痕。

……友谊到底是什么?朋友,你说呢?一??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

??才华自负如椽笔,情义谁怜比俊男。

??生死无由今日醉,婵娟难却旧时谙。

??十年不见嫦娥月,云海苍茫隔九天。

????二????深山几度梦魂飞,此日登临他日非。

??微雨蒙蒙蝉泣切,长天渺渺雁飞稀。

??江山朝别暮还见,儿女昔离今不归。

??泪已随风飘落尽,柔肠寸断霭霏霏。

??水调歌头????同窗恋????共读同窗月,未结同窗心。

女孩心里春梦,一似水云深。

锦瑟华年分付,锦绣前程断送,何处丽人寻?未及真情吐,遗恨湿青襟。

心似火,情似雨,爱如金;高山流水,芳魂携手结知音。

一去经年别日,几度春花秋月,失落恸难禁。

纵有丹心在,谁共白头吟!??

1、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诗歌注释鉴赏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③可怜:可爱。④真珠:珍珠。

  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岭:高大的山脉。④峰:高而尖的山头。⑤识:认识。⑥缘:因为。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⑤逊:不及;比不上。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2、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暮江吟》同步习题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4、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1分)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3、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4、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题西林壁》同步习题

  一、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二、1、宋 苏轼 三苏 《惠崇春江晓景》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庐山 在正面看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岭,在侧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形状、姿态是不同的。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写景 明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面的习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1.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3.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注释译文鉴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交代了时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后文问哪里有酒家做铺垫。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描写的是一个浑身已经被雨水打湿的中年男人站在路边,满脸疲惫,向着远方的路面眺望,恰巧有一个小牧童骑着牛走过来,这个人急忙上前打躬作揖请教哪儿有店家可以休息喝酒的?这个牧童却微微一笑并不说话,只是抬手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山村。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十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佳节更加思念亲人,并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

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二年级语文上册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 ,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 。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昨天晚上,师傅在忙碌中给我修改了最后一遍教案,非常感动和开心。今天的教学反思主要关注到教师讲课语言自身表达的缺陷以及教师评价语的匮乏。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但是,教师语言的不到位就很难去表达出诗词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教学难点很容易去分辨出是写情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这一千古名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勇于攀登,才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够一味地说教由老师总结,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去完成情感价值观上的提升,那么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语言非常关键!

  在这一段处理的时候,我似乎是在分析前两句写景形式和内容上特点后,创设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出了诗人的感叹,再解决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义,加上动作神情,声情并茂地读一读就结束了这两行诗的教学。

  到《望庐山瀑布》就要更糟糕一点,因为这首古诗难度比第一首大。诗仙李白善于运用的夸张、虚指、联想等手法很难在教学中落实。我解决的方式是回顾旧知,结合《静夜思》中出现过的“抬头望明月”来理解“望庐山瀑布”的遥看,“疑是地上霜”来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好像。在同课异构中听实习的小伙伴也学习到几点:比如,一个“挂”字的妙,可以通过手势诵读,理解水流之快之急,看上去像静止了一样;又比如一个“银河”,我是通过语言来解释银河和九天的意思,突出山势之高,瀑布似从天降,但可以借助图片让同学们感受真实的银河呀!流的如此快的瀑布,诗人发出了感叹,读!哇,这个时候感觉瀑布怎样的?除了快可以形容出瀑布的特点以外,瀑布还是怎样的?长。哪个词能体现,三千尺。这样一步步有设计感的教学环节,同学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去体会瀑布的磅礴气势啦!

  但是,总感觉缺失了古诗的语文味,该怎么去饱满呢?今天就低年段古诗文学习进行一个记录吧。

  低年段有低年段的学情,以生为本,才是教学的立足点和基本点。如低年级段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读,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每一句的释疑。教师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乐于参与,或者采取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进入诗词意境。在低学年段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反复吟诵,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鉴赏、感知诗词音调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形式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怕学生的作文语言空洞,那么老师的评价激励语言也是值得可圈可点的。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一律地说好说坏,而是具体的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评价,怎么好了,怎么不好了?哦,你把挂字读得有滋有味,仿佛在我们眼前悬挂着的就是三千尺的瀑布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诗歌教学时,曾经把“阅读感受”作为教学的重点。他认为:“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其实,不仅诗歌,其他体式的文本教学无不如此。而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受”,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需求、阅读心理。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时光,宛如一盏澄莹的泓月,一不小心会掉入水中,波光粼粼,若隐若现。总想弯腰去捞,却一捞就碎了……

  以今天傍晚散步到月亮升起的校园照片结尾,宛如一弯月牙……

5、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注释译文赏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约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侵扰唐朝的契丹等贵族首领。

  【将】率领,这里读jiàng。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本诗情景交融。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

  第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趁着漆黑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觉察了。

  第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后一句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情景交融,一逃一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 “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墨梅》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洗砚池】传说会稽蕺山下有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经常洗笔砚,池塘的水都染黑了。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清气】清香的气味,也指人品纯净高洁。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后两句,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综合整理:小学语数外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如要转载,务必标明出处。

6、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诗句翻译重点问题解答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7、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诗歌注释鉴赏主题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③可怜:可爱。④真珠:珍珠。

  1、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傍晚所见到的红日西沉的江景: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2、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③岭:高大的山脉。④峰:高而尖的山头。⑤识:认识。⑥缘:因为。

  1、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2、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①降:服输。②骚人:诗人。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⑤逊:不及;比不上。

  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8、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主题译文注释鉴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一诗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①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④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⑤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诗中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②擢(zhuó)伸出,抽出。

  ④札(zhá)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ù):织机的梭子。

  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脉(mò)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1、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同步练习

三、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上——( ) 入——( )

  生——( )前——( )

  落——( ) 有——( )

  1.白日依山尽。白日:(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尺:( )

  “烟”共画,第5画是,组词。

  “照”共画,第5画是,组词。

  “楼”共画,第3画是,组词。

  “炉”共画,最后1画是,组词。

  白日(),日照香炉生紫烟,

  ()千里目,飞流直下三千尺,

  1.《登鹳雀楼》描写的是什么画面?

  小路娃娃,伤心地哭了。为啥为啥?有人随地扔垃圾,她的脸脏了。小路娃娃,开心地笑了。为啥为啥?她的脸干净了,环卫工人扫掉了杂物。

  2.小路娃娃为什么“开心地笑了”?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小路娃娃永远开心地笑呢?

  解析:注意“烟”的书写。

三、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解析:考察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情况。

  1、白日:白天的太阳。

  2、尺:长度单位。(3尺等于1米)

  “烟”共9画,第5画是竖 ,组词烟火 。

  “照”共13画,第5画是横折钩,组词照射。

  “楼”共13画,第3画是撇,组词楼房。

  “炉”共8画,最后1画是撇,组词香炉。

  解析:学生对生字笔顺的认识。

  依山尽入海流欲穷一层楼

  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写掌握情况。

  1、描写的是滚滚黄河之水东流入海的壮观画面。

  2、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人称代词所指代内容的理解。这里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

  2、“照”用音序查字,查( )字母,用部首查字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楼”共( )笔,第十一笔是( ),部首是( )。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

  1.疑是银河落九天 ( )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2.白日依山尽()

  ①依靠②同意 ③按照

  3.欲穷千里目()

  ①需要②将要 ③想要

  四、课文整体梳理。

  1.《望庐山瀑布》是( )朝诗人( )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 )时写的。我还知道《 》也是他写的。

  2.《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著名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 ),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

  五、重点段落品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3.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

  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

  2.唐王之涣景物情感

  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看拼音,写词语。

  楼层依傍尽力黄色光照

  火炉香烟挂着山川遥远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人口)尽(尽头) 衣(衣服) 欢(欢乐) 挂(挂面)

  入(收入)近(近处)依(依靠)欲(欲望)桂(桂花)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层)楼 一(条)河一(轮)红日 一(片)叶子

  一(座)山 一(个)人一(位)诗人 一(道)瀑布

  四、补全下面的词语。

  山(清)水(秀)(层)林(叠)翠山(高)路(远)

  (烟)消(云)散名(山)大(川)(光)宗(耀)祖

  五、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楼”共13笔,第四笔是丶,部首是木。

  2.“黄”共11笔,第六笔是横折,部首是黄。

  3.“照”共13笔,第六笔是丿,部首是灬。

  六、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

  A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挺直,使笔直 C公正的,正义的

  2、白日依山尽。(A )

  A挨着、靠着 B同意 C按照

  3、黄河入海流 (B)

  A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B进来或进去 C收入

  4、欲穷千里目 (C)

  A需要B将要C想要

  七、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白日依山尽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2.黄河入海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欲穷千里目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4.更上一层楼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九、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怀.

  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古诗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十、知识卡片。

  1、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题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教学本课,重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诗句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并通过辨析讨论,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朗读古诗。

  一、导言引课,初读课文

  1.导言: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我们传递着独特的文字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三首》(板书课题),领略诗歌的精彩。

  2.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请会读的同学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查看书中音节,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因为课前有预习过程,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积累中也读过这三首诗,因此,此环节重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交流互动,集中识字

  1.课件集中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暮、瑟、缘、降、骚、逊、输。

  (1)引导学生自读、指读、赛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降”有几个读音?怎样组词语?(学生认读多音字“降”,并用不同音节组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要求把诗句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反复再现生字,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字音。

  三、自主阅读,学习《暮江吟》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暮江吟》朗诵音频,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用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自由交流:透过这些文字,透过这些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描写的两幅画面的景色之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自由朗读《暮江吟》,尤其要读准“暮”和“吟”,注意“吟”读yín,不要读成yínɡ。

  (2)仔细默读每一句古诗,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想一想: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指名朗读古诗,说一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从“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江面。

  从“暮江吟”“一道残阳”“九月初三夜”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的江边景色。

  4.过渡:诗人在去杭州的路上,看到江边的风景,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就让我们再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

  5.导学:古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读这首诗。

  6.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借助书中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预设:“铺”体现了“残阳”的方位、光的柔和及面积广大而均匀;“瑟瑟”写出了江水碧绿的颜色,像绿宝石,像无瑕的翡翠。

  “红”:江水红得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水红胜火吗”?

  “一道”:夕阳西下,阳光斜射到江面上,全句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句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人”。

  (3)指导朗读:诗人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7.拓展延伸:“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咏夕阳的名句。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的《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齐声诵读: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诗的前两句。

  9.过渡: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诗人心情十分愉快,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来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10.课件出示后两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11.学生汇报交流: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露珠:在新月的映照下,好像珍珠一样晶莹、透明。

  12.小结: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产生了美丽的遐思。

  13.齐声诵读全诗。

  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笔下的景物及其特点,继而进入全诗的意境,体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的同时领悟诗情。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暮、吟、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2.学生自主观察每一个生字,遇到识记有困难的生字,提出来,然后和小组同学一同议一议。

  3.集中交流,学生将小组识记过程中没有解决的生字提出来,师生一同交流。

  预设:“吟”是形声字,“今”是声旁,因此,不要写成“令”。

  “庐”是形声字,“广”是形旁,与房子相关,因此不要写成“疒”。

  “缘”右上部分是撇折、横折。

  4.课件出示这几个难写字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跟随动画进行书空。

  5.学生观察田字格中这几个难写字的书写,然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6.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动态书写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和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的书写练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诵读三首古诗,背诵《暮江吟》。

  2.查找描写江水的古诗,抄写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一、复习导入,直接入课

  1.教师利用字卡,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并口头组词。

  2.学生背诵《暮江吟》。

  3.直接入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古诗:《题西林壁》《雪梅》。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开门见山,直接入课,提高课堂实效。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导入:(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各山峰图片)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在江西省九江市就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它就是——庐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庐山风光吧!

  2.引出课题:西林寺有块墙壁,看,墙壁上还写着一首诗呢!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题写在上面的。诗题是《题西林壁》。(板书课题)

  3.释题。“题”是什么意思?“题西林壁”又该怎么解释呢?

  4.初读,读通读顺。

  读古诗先要读得字正腔圆,接下来要有板有眼,最后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自读诗句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第二遍力求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正音,练读诗句。

  (3)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谁能试一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4)教师相机范读,学生评议。重点指导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出“峰”和“岭”的区别。

  (5)师生合作读。

  5.再读,感受“不同”。

  (1)学生借助注释学习古诗,说一说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

  (2)苏轼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呢?

  (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身处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象。

  (4)出示课件,借助画面真切感受“不同”,引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5)引发想象:苏轼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让我们沿着苏轼的踪迹到庐山去看看吧!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来到了何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小结: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远方,身在近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但无论在哪儿,他都身在一个范围之内,那就是——庐山之中。

  6.品读,感悟“不识”。

  (1)看到庐山的千般面貌,苏轼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3)引读: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他是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他还是学识渊博的“苏学士”,他不愿停留在“不识”,他还想知道为什么“不识”。于是,他问自己,他问山中游客,他还问你们:孩子们,我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揭示哲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5)吟诵全诗:于是,苏轼文思泉涌,挥毫在西林壁上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诗篇。(学生读全诗)

  7.拓展链接:同是庐山,我们却能看到千姿百态的景象,是因为我们“移步”,让庐山“换形”。我们以前也学过一篇有“移步换形”效果的文章,是——《画杨桃》。背诵“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首《题西林壁》,也是要告诉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但是,我们只看得片面的时候,不要忙着下结论,而是要客观、全面地去观察、去发现,才能真正地认识到事物的全面和根本。这也是诗人在游庐山后的心得,也是他想告诉世人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了世人传诵的千古名句。我们平时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正是此理。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角度的思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感悟作者的所见和所感。

  1.自由读诗: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地读一读?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大家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

  注意引导学生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再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1)“降”:服输。“阁”:同“搁”,放下。“逊”:不及,比不上。

  (2)前两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服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3)后两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芳香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5.讨论交流: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

  6.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

  7.总结: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主题,突出文本主题,并通过朗读深化文本主题。

  四、课后拓展,延伸巩固

  1.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另外还有四首。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继续了解学习,相信大家在不同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庐山更多的美和诗人丰富的感情。

  2.卢梅坡在写完《雪梅》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大家也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教者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我借景引情。如《雪梅》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我引导学生从梅雪视频入手,从字词的理解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梅”“雪”相互映衬的,从而把握体会“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的道理。

11、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原文与朗读

  [唐] 王 之 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旅游景点导游词(通用2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如何把导游词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景点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景点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来旅游。现在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小导游,我叫李xx。

  从北京出发,不过100多里就到长城脚下。这是北京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八达岭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行描写深秋季节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