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mi到高音fa是什么音程?

这里先说根本的答案,即“音阶”和“调式”本质上是一回事。同属于特定音群在音高关系方面的某种秩序化表现。音阶(scale)和调式(mode)都来源“调”(key)。

所以,想要真正地理解音阶和调式,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音乐的“调”。 所谓“调”,即以某一特定音高的乐音为核心,依据一定的音关系,渐次找到相关的若干乐音,从而构成的特定音群。 将这一特定音群按音高顺序加以排列成特定的音列,就是“音阶”。再将这一音阶应用于曲调,构成曲调的各音间,所表达出的特定逻辑关系,就是“调式”。

这里我们以常见的自然大音阶为例,来说明调和音阶之间的关系—— 以C大调为例,音阶是比较直观的——C D E F G A B 这七个音按照低音向高音顺序排列出来,就构成了C调自然大音阶。音阶上,相邻音级之间的半、全音位置关系,是判断音阶属性的依据。自然大音阶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这样的音阶音程结构。

但是,它只是将调内各音按照音高顺序排列出来的形式,而各音之间的音关系的密切性,却另有玄机。比如与主音C音关系真正密切的两个音是音阶上的第五级和第四级上的G和F,而在音阶位置上与之最近的两个音B和D,在本质上,与C音的关系却较为疏远。 这种现象有点象你和你的密友,关系虽密切,但住址距离有点远;而你的邻居,虽然住得和你很近,但与你的交情却无法与你那住得远的朋友相比。——为什么会这样?还需要追溯到乐音的协和性原理上来解释。

首先,音乐的本质,是以追求乐音之间的协和关系为目的的,不协和的乐音关系虽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很重要),但也是为了更有力地烘托其协和性的本质—— 音高关系的对比,来自乐音的音频之比。当两音音频之比恰等于2或2的乘方时,则两音为八度音程关系,此时两个乐音只有音高的差异,而无性质上的不同。故所有八度关系的乐音,共用相同的音名。这种关系上的两音,具有最高的协和性,但因其过于雷同,故需引入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音关系——即频比为3:2这样的关系。在音程上,即是纯五度音程关系。这种音关系上两音,既有音高的差异,还有性质上的对比,同时还不失协和。故纯五度音关系作为音乐中一切音关系的发轫点。乐理中所谓的“五度相生”、“五度循环”之类的理论,皆来源于此。 如果用社会关系来比喻,八度的音关系,犹如亲兄弟,虽然极为密切,但仅限于血缘上的意义,而无社会意义,而关系亲密的朋友才具社会性交际的意义,你可以通过他,认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朋友,因此,逐步扩展你的朋友圈子。。。。 音乐中的调,与朋友圈道理相同,凭着亲密性(纯五度)的关系,逐次带入新的乐音加入,直至形成一个核心的圈层关系。 比如C自然大调,即是以其中的c音作为核心(主音),先找到它两个密友——上方纯五度的属音g和下方纯五度的下属音f;而后,通过g,再向上纯五度,引入d音;由d音推荐了a音,a音再介绍了e音,最后e音带来b音。如此,就聚齐了C大调的核心的七个自然音。

将这七个音做八度音程的移动,使之在一个八度音区内按音高顺序排列,就构成了C调自然大音阶。

这即是自然大音阶产生的真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C音的音高是选定的,其他各音则都是通过C音的音频,依照3:2这一音关系逐次计算出来——这是调的本来面貌。之后,各音按八度关系移动而形成音阶。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十二平均律,是一种人工强制的乐律,是为了音乐在演奏时诸多的方便,而采取的一种均等十二个半音的近似值的算法。虽然,十二平均律被广为使用,但真正能体现乐音间音关系本质的,还是五度相生律(或者是纯律——主要应用于和声)。所以,不能仅凭十二平均律的逻辑去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 但关于这三种律法的原理及其差异,这里不打算展开。有兴趣题主可以自行去查资料。

“调”的形成,都是如上述那样,遵循一种“密切性”的音关系,来确定特定的音群。每个调,必有一个核心的“主音”,主音改变,即意味着调的改变。 比如将上述例子中的主音,选定为D,则其他各音都依D音而生,形成D自然大调。在这个调里,#F和#C都是该调的“自然音”,而非“变化音”。因其亦是基于主音D向上经过四次和五次的五度相生而来,和C大调中的E、B两音在各自调内的地位作用毫无二致。

但是,“调”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即一个调内,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的音阶或调式。这里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以及西方的教会音阶(中古调式)为例来加以说明。 中国民族五声音阶,也可称为“五声调式”,是一个“宫调体系”。其中主要音阶即是宫调音阶——宫商角徵羽。通过“旋宫法”,可以产生除宫调音阶(调式)之外的其他四个音阶——商调式(音阶)、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 宫音音高相同的五种调式,合称为“同宫系统”,其五声由来都是通过同一宫音而得到——以宫生徵(纯五度)、徵生商(纯五度)、商生羽(纯五度)、羽生角(纯五度)。

之所以五声调式只选五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协和性问题。古人认为基本上有这五声就够用,继续下去所带来的新音,具有更强的不协和性,因而必要性不大。所以,后来出现的七声音阶所增加的两个新音——变宫和变徵,被称为“偏音”——即非调中正统之音。 变宫是由角音向上纯五度而来,变徵则由变宫再向上纯五度而来。这个偏音的加入,构成了正声乐的音阶——雅乐音阶。

中古调式中的各音阶,形成方式与宫调系统各音阶一样,即在Ionian Mode(伊奥尼亚音阶)的基础上,以“旋音法”构成其他音阶。 Ionian Mode(伊奥尼亚音阶)与今天的自然大音阶结构相同。故其各音产生的次第,与自然大音阶上各音无异。仍以C作为主音,构成Ionian Mode—— C D E F G A B 变化如下: Dorian Mode(多利亚调式):D E F G A B

为什么会有“旋宫(旋音)法”来产生不同音阶?原因还在律制问题上。在十二平均律之前,乐音是依据五度相生律和纯律来产生的。这两种律制首先是主音无法在八度上完全还原,而且产生的半音是不等的,比如#C和bD就是两个音高完全不同的音。因此对于完全的转调(即不变化音阶结构只改变调高)是异常困难的。因为一旦主音改变,各音音高都会产生变化。因此只能进行同调内的调式变化,即以每种音阶中的起始音作为虚拟主音(模拟主音实现结束曲调的功能)来增加曲调色彩的变化。 故在同一调内,可以以任意一音来作为起始音构成新的音阶,而以这一起始音作为曲调中的虚拟主音来模仿主音功能,而其他各音亦依据其与“主音”的关系在曲调中的这种应用,即是调式。所以在本质上,音阶与调式是一回事,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称。

今天,因为有着十二平均律的应用,转调中不会再有音高不一的情况,故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调式的保持,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今天的大小调体系,自然大调的产生过程并无争议。只是对于小调是如何产生的,尚有着多种说法的争议。一元论者认为小调不过是自然大调的变体,而多元轮则认为自然小调产生的经过如同自然大调的逆行——即自然大调音阶系由主音开始,向下生一律,而后连续向上生五律而成(见图2);则自然小调音阶则是由主音开始向上生两律,再向下连续生四律而成。

但本人倾向于一元论的说法——即小音阶系有自然大音阶人工变化产生——将自然大音阶的第三音级和第六音级分别降下半音,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调——和声小调。在此基础上,变化为旋律小音阶,并将旋律小音阶的下行音阶逆转顺序,形成上行的自然小音阶。因这种解释,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关系(平行)大小调与关联(同主音)大小调的现象。

尤其是关系大小调,可以将自然小音阶理解为是自然大音阶第六级旋音而来,如此,在转调中,二者可以视为近关系调即十分合理。若依多元论的说法,二者主音不同,生律顺序不同,本质上毫无关联,仅凭记谱上的平行音阶来确定关系远近,解释起来太过勉强。

故以下有关音阶的解释,采用一元论的观点。。。。

依纯五度关系产生的音阶,被称为“天然音阶”或“自然音阶”,比如象自然大音阶、五声宫调音阶、伊奥尼亚音阶等等,都属于天然的音阶。 经由人工变化的,称为“人工音阶”,比如小调音阶、半音阶、全音阶(各音级之间都是全音)、和声音阶、旋律音阶以及各种旋音法产生的音阶等等。

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即属于人工音阶。个人以为和声大调与旋律大调的理论提出,应是基于一种对称逻辑——因小调中有和声小调与旋律小调。而事实上,本无存在必要。

因小音阶的产生,于音乐上有着先天的缺陷,无论是一元论以和声小音阶为真,还是多元论以自然小音阶为真。故需要在应用中加以变化,以弥补音阶缺陷。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小音阶。 于和声小音阶而言,音阶中的第六级与第七级之间是个增二度音程。我们知道,增音程是不协和音程,而且这种增音程对于歌唱而言,是极为困难的。 而自然小音阶中,七度音与八度主音之间是大二度音程,如此,当音阶上行时,七度音机缺乏进入主音的天然动能,即失去其导音功能。 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小音阶的旋律做上行时,降第六度音升高半音,使七度音与八度主音之间维持小二度音程(半音关系,和声小音阶七音本来位置,自然小音阶的升七度音),这样即同时解决了增音程与导音功能问题。当旋律下行时,七度音导音功能就无必要了,所以此时将音阶六、七度音又降下来。由此形成旋律小音阶。

和声大音阶是在自然大音阶基础上,降下六级音而来,这里,人为地制造了一个不协和的增二度音程。

旋律大音阶的上行,与自然大音阶无异,只是在旋律下行时,模仿旋律小音阶降下六、七度音而已。

实际上,自然大音阶已经趋于完美,各音级的位置关系,恰能发挥各自在旋律中的功能。和声大音阶的存在尚能理解,降六级上将产生一个增三和弦,使之具有进入音阶属和弦或下属和弦的更强烈的倾向。而旋律大调的存在,就感觉十分奇怪了。。。。。

一个音阶(半音阶除外)各正统音级上的各音(比如自然大音阶的自然音级),即是该调式的骨干音,而其中变化音级上各音(比如自然大音阶的变化音级)也会出现在旋律中,但通常是作为装饰音的作用。其中在自然大音阶里,最常用到的两个变化音级即是升四级与降六级,这两个音可以分别使(升四级)下方的四级音与(降六级)上方的六级音,更为自然地进入到五级音上。 但这种变化音,虽不属于调式内的正统音,但在旋律中也不能将其排除在调式之外。只是不会经常出现而已。但在和弦的结构中,这些变化音,却属于离调之音。 所以,旋律中并不限定只能使用音阶的正统音级之音。也会出现变化半音。

旋律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鲜明的调式特点,原因在于不同的音阶,总会有一些其他音阶不具备的音关系特征!!!——即所谓“特性音程”、“特性音级”这类。 比如自然大音阶的特征在于四级到七级之间的“三全音”;和声调式的特征在于六七度之间的增二度音程; 大小调式的差异主要在于音阶起始音(一级音)到三级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大调式为大三度音程,小调式为小三度音程; 五声调式的特征在于没有小二度音程。。。。。 蓝调音阶的主要特征在于降五级和降七级的使用。。。。

这里,尚需要为题主澄清一下和弦与和声、和弦与旋律的概念。

还是先说结论——和弦与旋律本质上是一回事,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组织形式。

和声与和弦,在具体概念上却有所差异,虽然内在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首先,和弦、和声与旋律都是基于乐音融合的概念——即和音的概念。音乐是由众多不同的乐音有机地组合而产生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除了音高层面的对比,还有音长、音强与音色等各方面的对比关系。 多数初学者理解,认为几个音同时发生的叫做和弦,先后发生的叫做旋律,在旋律中同时发响的就叫和声。其实,这是表面。 旋律本身,即是和弦在时间上的一种连续性表达方式,这一点,可以由分解式和弦来证明。将和弦各音分别地连续弹奏,并赋予不同的时值,即可表现出清晰的旋律特质。 关于和弦与旋律的概念,可以参看

和声与和弦最大的不同,是二者的应用环境。 之所以叫“和声”,是指多声部复调音乐中,各声部旋律中的乐音在相同时间点上的对应关系。

在复调的环境下,每个声部各自形成旋律,其地位相等,各自独立,只是在纵向上,各条旋律在同一节拍上的音,相互形成对位的“和声关系”。

如果各声部间有着从属关系,即其中一个声部以旋律方式展现,其他各声部不能形成旋律,仅作为旋律声部的从属,起到和音伴奏的作用,则不能称为“和声”。这种多声部音乐,因为只有一条主旋律,故称为“主调音乐”。

所以,和声的概念,仅适用于复调音乐之中。即和弦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展现——在纵向上,各旋律共同节拍上的各音,通过对位,构成明确的和声关系,而和声其中每个构成音,由都在横向上分属各自的旋律。事实上,和声概念源于最初的对位法。其构造与进行的原理,与和弦的构成与连接方法是相通的,但在实际应用中,情况要较伴奏和弦更为复杂。

有朋友私聊我说,看文字看的云里雾里,那我就再把关于调式音阶的构成原理和他们之间的关联用图文的形式讲解一下吧!

它其实就是在一个自然小调中,把b7音变为了7音,根音到七级的关系是大七度。它的产生是人为的制造了一个【导音】(也就是7级和根音在大调当中,刚好是小二度关系),这样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倾向趋势,要回到根音上面。

后来人们又觉得b6到7,这个增二度音程在整个音阶里不是特别和谐,索性把六级也还原:b6→6,变成了大调才有的大六度关系,这时候才有了:旋律小调

仿佛是说:一个音阶中拥有了小调色彩最为强烈的小三度,但是六级和七级却是大调才有的大六度和大七度。

所以,旋律小调很像是说综合了小调色彩,但是在3、6、7三个音当中,3级音对于小调色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六级和七级则起着辅助性的作用。

自然大调有一个变体叫做,和声大调。就是把六级降下来,和根音产生了一个小六度的关系

因为在和声大调里还是出现了增二度(六级到七级音构成的音程关系),所以人们也给七级音一个降号:7→b7,就产生了旋律大调

它依旧是综合了大调色彩(三级音的大三度关系)和小调色彩(b6和b7)

它的学名叫做:教会旋法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其实它是把自然大调这七级,分别以每一级作为根音来起始,从而形成另外一个音阶。

我们如果把起点都放在一个音上,通过改变每级音之间的音程,来实现不同音阶的色彩。

调式音阶的起始音阶,也就是自然大调,叫做Ionian艾欧尼亚音阶;

在它的基础上,把7级降半音,变化后的音阶称为Mixolydian混合莉迪亚音阶;

在Mixolydian音阶的基础上,把3级也降半音,所形成的音阶叫:Dorian音阶

在Dorian音阶的基础上,把6级也降半音,所形成的音阶就是我们知道的:Aeolian音阶(自然小调)

在Aeolian音阶的基础上,把2级也降半音,所形成的音阶就是:Phrygian弗吉利亚音阶

在Phrygian音阶的基础上,把5级也降半音,所形成的音阶就是:Locrian洛克利亚音阶

最后一个音阶是:由自然大调升4级,构成Lydian莉迪亚音阶

这七条调式音阶的听感色彩排列,刚好是根据升降号的顺序来排列的:

以上就是我对与自然、和声、旋律大小调以及7个常见的调式音阶的理解。

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调式音阶:调式音阶其实就是音阶,音阶就是一个音的群组。为什么要在前面加调式(mode)两个字呢?我们现在玩的音乐是十二平均律,一个八度里会经过十二个半音,我们在这十二个半音里选择一组音。比如五声音阶就只选择五个音,先选择一个音作为根音,然后依次按照到根音为大二度、大三度、五度、大六度排列出的音阶就叫五声音阶。

自然大调音阶就是从十二个半音里选择七个音,从根音(主音)开始分别是根音、大二度、大三度、四度、五度、大六度、大七度排列出来的就是大调音阶;当然还有自然小调音阶,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音阶是互为转位。

什么是转位?比如说一个大三和弦是1,3,5组成的,如果把根音移到后面去,比如3,5,1或是5,1,3就是所谓的转位。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和弦看作音的排列,大三和弦就是1、3、5三个音的排列,同样的大七和弦就是1,3,5,7的排列。

同样的,音阶也可以有转位。大调音阶是1 2 3 4 5 6

在和声学上我们会把音阶第一音个当做1,那么自然小调就是把la当做1,或者说从大调6音当做1开始数,小调就是1/2/b3/4/5/b6/b7,这其实就是音程的概念。音程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 ,如果你现在还搞不清楚音程的话,你就需要自己多看些书、或者加入我的课程。因为音程是和声学的基础,音程你不明白的话那么所有的乐理知识都没有了。因为我们从小听的儿歌之类的音乐是不会出现mixolydian、dorain之类的音阶,所以我们在接触到调式音阶时会觉得有点困难。因为这不是我们所习惯的声响,这种不习惯的声响就是由音程造成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弹C大调音阶的七个转位,你可能会觉得这七个转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这可能是因为你太习惯C大调了。那我现在做一个伴奏,只有do这个音,这时我还是弹奏C大调的音,这听起来就很悦耳。然后这一次我伴奏只弹re,在这个伴奏下,我还是弹C大调这一群音,但这时听起来就不一样了,有点暗淡的感觉。

为什么不一样呢?就是因为现在伴奏的根音变成re了,现在我们把re当做1,虽然我们刚才弹和C大调是同一组音,但是我们现在把re当做基准点,那么mi到re是大二度,fa到re是小三度,so到re四度,la到re是五度,xi到re是六度,do到re是小七度,即1/2/b3/4/5/6/b7,也就是dorain调式。这里面有b3和b7这两个音程,大调音阶中是没有这个色彩的,所以听起来会不一样。同样的,mi当做根音弹奏C大调这组音时,听起来比re为根音时更黯淡了。

此时把mi当做1,他们的音程关系就是1/b2/b3/4/5/b6/b7,即Phrygian调式,比dorain多了b2和b6两个音,所以色彩变得又不一样了。同理,以fa为根音,色彩就变的比刚才亮了,有种空灵的感觉。那么把fa当做1,就是1/2/3/#4/5/6/7,即lydian调式,以其他音为根音时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

所以如果你从头到尾只是在弹音阶,可能不会有太强烈的感受。但如果你把根音弹出来当做对照,那么色彩差异就很明显了。每种调式音阶不同的色彩就是不同的音程造成的,比如有的有#4有的有b2等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辨认不同的音程。你不知道你在弹什么,所以在弹奏过程中要能听到你接下来要弹奏的音才能更好的表现你的音乐想法。在我的课程中刚开始就是学习大调音阶,一定要唱,要听到你弹的每一个音的音程,要记住每一个音名,每一个全音半音都要很清楚。

今天讲的调式就更加注重音程关系,每个调式都是一个新的音程的排列,所以在音程的换算上,要很快的反应过来。所以耳朵对对音感和对每一个音符音程的感觉要建立得很强壮,才有办法很快得弹奏调式音阶。

我现在讲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一个是用调式音阶的想法去想,另一个就是用调性去想,就是平时说的一首歌是什么调。比如拿学吉他都会学的“无敌四和弦”C、Am、Dm、G7来讲,我们以这四个和弦为基础做即兴。

首先我可以在这四个和弦下弹奏C大调音阶,听起来肯定是和谐的,因为它的调性是C大调;可是用爵士乐的思想的话就要把它复杂化,因为爵士乐在即兴时要分析旋律与和弦之间的关系,这时我们不会用这首歌是什么调来看,而是一个一个和弦来看,一个和弦搭配一条音阶。

比如说C和弦当G大调的四级,我可以弹C Lydian;Am是C大调六级,可在爵士乐中可以当G大调二级,弹奏A dorain;Dm可以当成C大调二级来看,弹D dorain;G7为了让色彩更刺激一点可以用G的altered音阶。这个比较麻烦是1/b2/#2/3/b5/#5/b7,这个有点困难,以后机会我会专门来讲。

弹奏以上音阶后会有的同学说听不懂、不好听,这也就解释了爵士乐为什么听众少。当然我们还可以做更特别的声响,比如把C用dimished全半音阶弹,Am用旋律A小调弹,Dm用D旋律小调,G用dimished的半全音阶。所以每一个和弦我都可以选择一个不同的调式来演奏它,这就是调式音阶的基本想法。

我们刚刚可能讲的比较多,可能性比较宽。现在我们把事情缩小化,从大调音阶的七个转位来看,即Ionian,dorai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nian,locrian。怎么去学习这七个调式呢?其实说穿了它们都是大调音阶的转位,你要练习的其实就是大调音阶。只是练习的时候,唱名永远要跟着固定调。比如D大调音阶就是re/mi/#fa/sol/la/si/#do/re,不要唱do/re/mi/fa/sol/la/si/do,所以你要永远记得你唱名是要跟着固定调的音名来唱的。

还有在练习时不要总是从音阶的根音开始弹,要能从音阶的任意一个音开始。比如给你一个la让你唱E大调音阶,就是la/xi/#do/#re/mi/#fa/#so/la。从A开始唱的E大调音阶,也就是四级,所以你就听到了一个四级的声响。

如果你平时在练习时有从任意级数开始练习音阶的话,那实际上就是在建立调式音阶的概念。我刚才讲的C、Am、Dm、G7,C的时候用Lydian,Am用dorain,Dm用dorain的话,你会发现C lydian是有#F的,A dorain是有#F的,D dorain的F是还原的。所以你真的对音感很熟的话,你会知道什么时候是#F什么时候是还原F。

如果你去记指型的话反而是更复杂的一件事情了,所以你必须要好好培养你的音感,然后知道固定调音高不要只记它的级数,或者说不要把级数唱成唱名每个调都唱do/re/mi/fa/so/la/xi/do,也许每个调的级数都是1234567,但是它的唱名一定要跟着固定调来唱,这样才有办法掌握不同调的调式音阶。

我刚才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背景弹的调式音阶可能听起来很奇怪,那我现在弹一个C7,我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调式里做转换,因为不同的调式音阶会有不同的音程,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来交换使用。

最后再讲一个事情,比如说C大调顺阶七和弦分别是Cmaj7、Dm7、Em7、Fmaj7、G7、Am7、Bm7b5,我们看到一个maj7和弦,我们不一定要把他当作一级,它也有可能是四级。比如Bbmaj7和弦,它既有可能是Bb大调的一级,也有可能是F大调的四级。所以maj7和弦可能是一级或四级的某大调音阶,m7和弦可能是二级、三级或六级某大调音阶,dominant7是某大调的五级,m7b5是某大调的七级。

同样我们看到m7时,不一定要把它当作是六级。其实在爵士乐中,百分之七八十会把它当作二级,这是一个归纳,如果要解释分析别的可能性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讲。dominant7就是五级,比如我刚才弹的C7的solo,就可以把它当作F大调的五级,所以就可以弹F大调的音阶fa/so/la/xi/do/re/mi,但是这时根音是C,所以听起来是一个五级调式的声音。

如果你看到一个Cm7b5,那就可以把它当作Db大调的七级。它的逻辑就是这样子,所以你会发现你的和弦是可以有对应的音阶的,这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由于今天时间有限所以只能讲到这,因为今天只讨论了大调音阶。还有旋律小调、和声小调、减音阶、altered音阶都没有算进去,所以爵士乐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坚持练习,一次多学习一两种音阶。很多年后就可以熟练掌握很多种调式,如果你练习的够勤快的话。

如何用调式的思想配和弦

在这个话题中会结合我的教学中经常强调的观念,很多同学都是在用首调的弹琴,但是在我的系统中,不管你弹什么,都必须要知道它固定调的音名,在弹琴时必须同时存在两个意念:一是它的固定调音名和音高,二是首调,也就是1、2、3、4、5、6、7,但是你不能把它想成do、re、mi、fa、so、la、xi,而是要把它想成音程和级数。之前有在哎呀音乐出过相关视频,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我今天要讲的话题跟这个观念的应用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在这个观念上你是很清楚的,那么用调式的思想做一些改编会相对容易一些。

请问B这个音可能在什么调里面呢?

我们考虑的范畴先集中在自然音阶上,大调音阶的七个调式都算自然音阶,不要考虑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全半音阶等等,只考虑大调音阶的七个调。

1、2、3、4、5、6、7是一个大调音阶,那现在B可能扮演大调音阶的哪个角色呢?拿开头的例子来说,B可以作为C大调的七级,同时也是B大调的一级,同样的,如果B是二级的话可以推算出一级是A,就是说B可以作为A调的二级,同理我们可以推算出B作为其他音时所在的调,整理如下:B大调的一级、A大调的二级、G大调的三级、F#大调的四级、E大调的五级、D大调的六级、C大调的七级。

整理后你会发现B可以同时存在在七个调中,我可以给B配一个Fmaj7,它是C大调的四级和弦,我用B时实际上是把它当做F Lydian的#4,F Lydian就是C大调的四级音阶,此时把F当做根音看,就变成了1、2、3、#4、5、6、7这几个音,所以可以把B当做F Lydian的#4,同理你也可以把它当做A Lydian的2,或者G Lydian的3等等,我们上面所讲的大调音阶其实就是Ionian调式。

每一个调式音阶都有一个定义的音程排列,当你看到一个音名时,你要想一下你要把它当做哪个调式音阶的哪个音,不一定只能是没有升降记号的,比如你可以把B当做F Lydian的#4,你也可以把B当做Ab Aeolian的b3等等。

你在分析一个爵士作品的旋律时,你要同时反应两样东西,一是这个音的音名,二是这个音对应当前和弦的级数,比如在一个Am和弦上有一个D音,你要知道D是这个和弦的四音或是十一音,因为爵士通常会习惯把四写成十一。

如果你看到一个音,但是没有和弦,你就要想你要把这个音当做什么,因为如果有和弦的话你就知道当前音对应和弦根音的级数,但是没有和弦的话,你就要考虑你想给当前的这个音什么感觉,你会发先这样的选择太多了,譬如还是拿B举例子,我现在想让他作为一个小七和弦的五音,那这个和弦就是Em7,如我想让B作为某个小七和弦的四音,那么这个和弦就是F#m7,所以这个可能性瞬间就打开了。

在大家刚开始学吉他的时候老师会说把和弦稍微改变一下,怎样换和弦怎样配和弦等等,其实换来换去就是就是大调的七个和弦,了不起就是给你加一个九音,你就会觉得好厉害,说穿了也就是这些把戏,当你学习了爵士乐的调式音阶后你就会觉得这没什么了。

所以说你看到一个音后,你要想你要一个怎样的音程,要把它当做哪一个调式的哪一个音,譬如说最开始示范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我之前说过和弦就是音程的堆叠,就是说你要有两个以上的音,这些音之间的的音程关系造成了和弦的色彩,你现在的旋律音只是这个和弦中的某一个音。

假设我现在想用一个Lydian调式的major7和弦去配B,和弦组成音有1、3、5、7,还有Lydian调式的延伸音2、#4、6,我们上节课说过,major7可能有两种,一个是一级的major7,另一种是四级的major7,那么我现在想用四级的major7,也就是Lydian,我现在可以用七个major7和弦来配B这个音。

如果把B当做Lydian的一级的话,那就是B Lydian;那一级等于多少的时候B是二级呢,也就是说如果B是二级那么一级是谁呢,一级当然就是A 啦,即A Lydian;同样的我们可以把B当做G Lydian的三级、F lydian的升四级、E Lydian的五级、D Lydian的六级、C Lydian的七级。

刚才就是我把B作为七种Lydian的音的示范,所以如果你用调式音阶的方法去思考,你会发现你的新世界就打开了。

刚刚我们做的Lydian的练习,接下来我们可以做Dorian的练习,比如我想要给B配一个minor6和弦,组成音是1、b3、5、6,它对应的Dorian调式是1、2、b3、4、5、6、b7,所以我们把B当做Dorian调式中的某一个音。

这其实就是我上节课讲的知识的逆向思维,上节课讲的是告诉你某个Dorian调式你要知道它有哪几个音,这节课讲的是告诉你一个音,你要知道它在哪几个Dorian调式中,不光是Dorian,还有其他的调式。

我刚才举得例子都是给一个音配和弦,但一般旋律肯定是不止一个音的,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就拿月亮代表我的心来说,前两小节的旋律是Do、Mi、So、Do|Si、Mi、So、So,如果你想配的听起来牛一些,当然可以选择给每个音都配一个和弦,但是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没几个人愿意听,我们就先拿每两个音配一个和弦做练习。

C、E如何配和弦呢,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给一个音配和弦的延伸问题,我们这次可以选择用Mixolydian来配和弦,Mixolydian是1、2、3、4、5、6、b7,旋律中Do、Mi是一个大三度,我们可以把Do(音名是C)当做Mixolydian中的一级音,然后看E能不能放到调式音阶中,我们会发现可以放进去,因为在Mixolydian中一级音与三级音也是大三度的关系,把C放在一级的位置时,E刚好是三级,此时就是C Mixolydian,我们可以用C7和弦,因为C7是1、3、5、b7,刚好可以代表Mixolydian的个性,或者你也可以用C7sus4;再看C能不能当做Mixolydian的二级呢,答案是不可以的,因为在Mixolydian中二级到四级是小三度,二级到五级是四度,所以C作为二级时E是放不下的;同样的,C也不能作为三级;C可以作为四级,此时E可以放到六级,因为四级到六级也是大三度的关系,也就是C在四级时,我们可以推出一级是G,即G Mixolydian,和弦可以用G7sus4;同样的我们可以知道C不能放在五级也不能放在六级但是可以把C放在降七级上,此时E在二级,可以推出此时一级是D,即D Mixolydian,可以用D7sus4。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C7sus4、G7sus4、D7sus4来给C、E配和弦,此时可能性就小了,因为要配的音多了,条件变得更严苛了。

这就是用调式的思想给旋律配和弦的方法,可能会有些难度,如果感觉看不懂的话可能需要认真反复多看几遍,把固定音高和音程级数的概念理解好,你才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调式。

1. 什么是四度音程 和三度音程

四度音程是两个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相差4个单位。三度音程是两个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相差3个单位。

两个乐音之间的音高关系。用“度”表示。用来衡量音与音之间的听觉上的距离。它是一种量度,其大小是人为规定的。

以简谱为例,从1到1,或从2到2都是一度,从1到3或2到4都是三度,从1到5是五度。

比如从1到1,从2到2;因为中间是同样的一个乐音,所以算一度,从1到3或2到4;1到3或2到4的过程中有三个音,所以是三度。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就叫做音级。像1234567就是基本音级。全音和半音在宽度上是二倍关系,一个全音等于两半音的宽度。上面提到八度和十二平均律,把一个八度的距离等分十二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半音,两个半音等于一个全音。

在平均律中,半音是构成音乐的最小单位。各基本音级之间相隔的距离并不平均,所以十二个半音构成了有八个基本音级的音列,大调音阶各音之间的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音程

这个问题搁了3天没人回答,我想是不知道你想问什么吧!我也不知道!猜呗!!

完全4度又称纯4度,它的组成必须是一个内含小二度再加上一个大三度(不懂?没关系),这么说吧它是由6个半音组成的,这样明白了吧!

如果你非要看简谱,那就

3. 自然大调中,曾四度音程应解决到多少度音程

小六度吧 因为你说自然大调 意思是全是自然音程么?那就只有4级和7级音构成的增四度了,最经典的是出现在属七和弦中,然后自然应该按照功能趋向性解决至主和弦,其中4级音(属七和弦七音)做半音下行解决至主和弦的三音(三级音),导音不用说,上行至主音,这样,原来的增四度就解决到了以三音和上方主音构成的小六度了。

另外小调中还可以解决至纯五度,比如小调中的下中音与上主音(VI、II)构成的增四度,这个音程主要出现在二级下属六和弦sII6中,按照功能性应解决至属和弦,其中2级音可以保持,然后六级音下行至属音,便解决到了属音与上方2级音形成的纯五度上。此外,在以变化音级形成的离调或转调的进行中也同样遵循上述规律,只不过是以新调的眼光来看的,比如升高4级音构成属方向的离调,主音与升四级的增四度就解决至属调的三音与主音构成的小六度上,在和声小调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隔五个半音是纯四度 六个半音是增四度或者减五度

在十二平均律乐器上可以数出来

比如钢琴键盘 从1到#4跨越了几个键(包括黑键)

三个全音叫做三全音音程 根据音级的不同包括增四度和减五度

这是有些特殊的 增四度和减五度是自然音程

只有自然音程之外的才是变化音程

纯一度 小二度 大二度 小三度 大三度 纯四度

增四度 减五度 纯五度 小六度 大六度 小七度

有两个要素,一是两音的度数,比如12是二度的,13是三度的,而是音程中的音数,说白了就是两个音度数的大小,比如13由两个全音构成,就是大三度,24由一个全音和一个半音构成,就是小三度。

音数其实不用记,当你熟练了以后,即引述反而会成为累赘。

你只要把常见的音程记住就好了,我给你做个表:
以下提到的每组音都是由低到高排列的,比如31中1是3上方的高音1)
大二度:12,23,45,56,67(除了小二度关系的自然音组成的音程都是大二度的)
大三度:13,46,57,
纯四度:14,25,36,51,62,73(除了47外的四度)
纯五度:15,26,37,41,52,63(除了74外的五度)

括号中为你提供了更便于记忆的方式
其他音程都有推算方法:

比如你遇到31,你可以把转位(把低音移为高音,或把高音以为低音)转位后就成了13,13是大三度,用九减去三度,等于六,再把把大变成小,就是小六度。

大音程=9-转位后音程的度数,大变小,增变减,纯仍为纯。

在做个练习:43是什么关系?
34是小二度,9-2=7,小变大,大七度!

还有可以同过已知音程的关系推断变化音的音程关系:

3#4,:34是小二度,上方音升高半音,3#4就是大二度。
#46,:46是大三度,下方音升高眼半音,#46就是小三度。
b36,:36是纯四度,下方音降低半音,b36就是增四度。

低音降低,或高音升高,音程增大。
低音升高,或高音降低,音程减小。

音程大小官须的排列(由小到大,半音递增):

纯一,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减五,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纯八。

特别注意:#3=4,但是2#3和24不是同一个音程,因为23是二度,24是三度,度数不能改!是可以伸缩大小。

比纯音程小音程小半音的音程就是减音程,如:3b4,34是小二度,3b4就是减二度。
比纯音程大音程大半音的音程就是增音程,如:1#2,12是大二度,1#2就是增二度。

没有减一度,但遇到要挟建议的的时候,就写成减八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