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主人公是谁?

阿廖沙是俄国小说《童年》人物,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乳名,他三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沙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可惜的是强壮的小茨冈,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地压死。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也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细读《童年》,犹如走进一个书卷里镌刻的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大部小说的气势雄伟,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撼。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以沉重的笔调写出了旧社会生活的黑暗、扭曲和可怕。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赞同帮工去偷东西。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另外,还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育才小学601班 朱巍清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以拥有两种思想。”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寒假里我读的一本好书——《童年》。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始于小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一天,父亲不幸染病身亡,三岁的他不得不跟随母亲投奔外公,开始了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外公是一个专横、濒临破产的小染房主。母亲带他回去的时候,两个舅舅正在为争夺家产闹得不可开交,舅舅的凶残自私、外公的悭吝贪婪让他目睹了人世间的残酷与丑陋,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击。只有和蔼可亲的外婆是他苦难童年唯一的守护神,对他体贴疼爱,给他讲述娓娓动听的神话故事,把他从黑暗中领出来,带他走向光明。母亲去世后,吝啬的外公不愿再抚养他,把他赶到“人间”,让他自谋生路。这本书通过小主人公阿廖沙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中下叶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百姓野蛮、愚昧、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和年青一代反抗暴政、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历程。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触颇多。我生活在繁荣富强、平安祥和的中国,拥有父母长辈的疼爱,小伙伴们的友谊,我的童年充满了阳光、欢歌和无尽的宠爱,无忧无虑、五彩缤纷。巨大的反差,让我非常同情可怜小阿廖沙,憎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同时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可是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我还时常任性耍小脾气,惹妈妈生气,现在想来,真不应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

书中悲惨的遭遇并没有使小阿廖沙意志消沉,反而成了他直面一切艰难困苦的动力,激起了他奋斗的决心。我也要学会坚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地面对,不要气馁。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让我们与书为伴,在书海中尽情遨游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中阿廖沙最后的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