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褐和解褐的区别是什么?

在易祓的雕像下,一群着古代服装的佳人“穿越”到了800多年前。贺文兵 摄

位于巷子口镇屏山的易祓墓。路人@行者 摄

本月10日是2015年湖南高考的报名截止时间,高考使得无数人才脱颖而出。古代科举制度也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自隋朝到清末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共产生了700多个状元,但湖南的状元只有寥寥几位,而长沙历史上的状元仅易祓一人。

A 一篇1300多字的“八股文”令皇帝眼睛一亮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这只是一个比喻,真正能够获得状元称号的,在历史上却是凤毛麟角。科举考试曾经催生出700多个文武状元。

在湖南科举史上,可以说有两个人才高峰。一是在南宋时期,文化中心南移,加上湖湘学派的发展,湖南在文化、政治、经济上的地位都显著提高;一是晚清时期,接续宋代人文传承,文风鼎盛,更由于湘军崛起及其对湖湘学子的大力提携,这时科举人才高峰更为显著。《湖湘文化大辞典》载,自唐代至清代籍贯为湖南或寄籍湖南的进士有2432人。而关于湖南籍的状元一说有5个,一说有7个。这个数字相对于江浙等状元大省而言,确实有些寒碜。900多年前,长沙出了一个状元易祓,这才给曾经创造了“破天荒”历史的长沙多少挽回了一点面子。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十年前就一直在杭州临安府太学读书的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人易祓被荐于朝,通过殿试考得第三名。负责考试的官员将前三甲名单和他们的考卷呈送给孝宗赵昚来钦点状元。过去的考卷就是写一篇文章,那天,赵昚边喝着茶边看考生的考卷,看过了前两位写的文章,赵昚觉得很不过瘾,几乎不想看下去了。当他耐着性子看到易祓写的文章时,忽而眼睛一亮,“帝甚嘉之,赐封释褐状元”。

释褐亦称“解褐”,就是指做官,谓脱去布衣(平民服装)而换上官服。宋元丰二年(1079年),新颁三舍法规定,太学内舍生年度校定及公试皆列优等,在化原堂释褐,赐给袍、笏,称“两优释褐”,亦称“上舍出身”,其第一名即称“释褐状元”。

考状元为了什么?学而优则仕,在官本位的时代,考状元当然就是为了做官,“释褐状元”这个词倒是恰如其分。易祓随即被“补文林郎、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从一个农家子弟步入了仕途。这一年,易祓29岁。

早几年,在一套宁乡玉堂铺太原堂易氏支谱残卷中,发现了易祓状元御试论文,题为《萧、曹、丙、魏就优论》。这篇1300多字的文章就是讨论萧何、曹参、丙吉和魏相四位名臣的治国之道。“大臣之用天下,当维持天下之治体,而末节不与焉。即区区之末节,而较其一时之所长,则其著见于事业者,固不能无等级之辨,然非所以论大臣任天下之道也。”典型的大话套话开头,这不是一篇“八股文”又是什么?

通读这篇令孝宗赵昚眼睛为之一亮的文章,其实也没写出一个什么新意来。“昔者汉家之治,源流深长,诚不可以一时之严毅为之也。萧何之画一,曹参之清净,丙吉之长者,是固足以维持汉家仁厚之政。而魏相独以严毅闻,严毅非不足以为政,而汉家之治体果如是乎?”萧、曹、丙、魏孰优?当然前三位的仁政优,魏相由于为官严厉刚毅,易祓认为他的治国之道是不可推行的。这些观点,没有脱离儒家推行的仁政,谈不上有什么新鲜感,倒是迎合了被金军逼迫到杭州的赵氏皇帝的口味。南宋要凝聚已经四分五裂的人心收复北方失地,举的就是仁政的牌子。

B 为官起起伏伏多有不顺,闲在老家为文传世

开禧二年(1207年),易祓任职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但立即又被祠禄与宫观。南宋王朝最大的压力就是如何对付北方实力强大且咄咄逼人的金国。在南宋宫廷,主战派和投降派之间始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自从高宗赵构与投降派主要人物秦桧冤杀岳飞以来,投降派一直占上风,主战派总是处于被动挨整的位置。一有风吹草动,南宋皇帝总是依赖投降派,打击主战派,屈辱求和,以此挽回残局。

易祓对宋金对峙有精辟的理解,认为“敌国有必败之势,中国有必胜之理”,“敌国如外强中干之人,仅延喘息”,力陈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收复中原,其爱国情怀跃然字里行间。可惜世事弄人,主和派百般阻挠,抗金却成南柯一梦。

据易凤葵所著《大宋状元易祓传》说,正是在这种内外处境中,主战的易祓在礼部尚书的职位上被迫接受“祠禄”与“宫观”。宋代的所谓“祠禄”,是以道教宫观为名安置官员,对要处置的官员,暂时停止原来的职权,给予一定待遇。最高级别的称为某某宫观,专门安置罢退之大臣;次级为提举某宫某观;最低一级为监狱庙。“祠禄”的官员实际上已无职无权,这是宋代对官员的处罚和贬降。《宋中兴学士院题名》载,此时的易祓“开禧二年七月,以权礼部尚书兼侍读兼直学士院。八月,与官观。”虽然他的职位仍是礼部尚书,但实际已经“宫观”,居家不理事了。

好不容易爬到尚书的职位,却只做了一个月就有其名无其实,易祓的内心很不是滋味。不过,易祓对自己的处境早有思想准备,他说:“我知我罪,固所不计。”次年,易祓得罪权贵被贬融州(广西柳州),后又到广东全州、湖南衡州(衡阳),并获得圣旨“自便”。无奈,易祓只好回到故乡宁乡巷子口老家居住。

嘉定十三年(1220年),易祓官复原职。三年后,易祓转职朝议大夫。所谓朝议大夫,只是一个从五品的官衔。易祓并没有也不需要去京城,而是仍旧在家中居住,实际上被闲置。本来考状元是为了做官,谁知这官却如此难做。

期间易祓虽然被封为宁乡开国侯,但仍旧是闲人一个。嘉熙四年(1240年)三月二十日,易祓因病去世,寿年85岁。虽然易祓死后获得了朝廷的高度评价且被厚葬,但总体来说,他一直在仕途上起起伏伏,多有不顺,也没见有什么政绩可言,更没机会去推行他所力主的仁政。但博学多才的易祓并非无事可做,他学孔子“退而修诗书乐”,开始著书立说。应该说,易祓之所以能够传于世,是与他的文章分不开的。

家居30年,易祓筑楼于沩山之南,取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题曰:“识山楼”。他在《识山楼记》里云:“仆于嘉定已卯岁,自湘城归沩浦,复寻三径之旧,正在沩山之外,作楼于所居之南。其下为读书堂,旁舍环列于其间,设花槛与楼相对。仆老矣,日游息于是。”

易祓整天在“识山楼”里著书自娱。先后著有《周易总义》廿卷、《周官总义》三十卷(此二种编入《四库全书》)、《禹贡疆理记》《汉南北军制》《易学举隅》《周礼释疑》《山斋集》等书传世。周礼总义盛传于时,乐声远谒山斋诗曰:“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读总义,祗应姬老是相—。”

C 年轻时长期分居两地,夫妻双双成为有名的词人

宋代是一个词人辈出的时代,不仅男人会填词,女人也会填词吟哦。当然,最著名的女词人莫过于李清照了。

易祓的夫人肖氏虽然不见大名,却也是一个会填词的女词人。他们夫妇二人,是当时有魅力的文学家,夫妇俩的诗词一唱一和,双双被《全宋词》留存。

早年,易祓还在杭州读太学,这一去就是十年。不仅不见衣锦还乡,相反还常常因为北方战事吃紧而断了音信。留在巷子口老家耕种和照顾家小的肖氏有些不乐意了,填了一首《一剪梅》寄给了夫君:“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就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 红日三竿未理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相思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绣鸳鸯。”

易祓见妻子有情绪,也只好坦诚地回给妻子一首《喜迁莺》:“帝城春昼。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正是摧花时候。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怎知道,那人独倚阑干消瘦。 别后。音讯断,应是泪珠,滴遍香罗袖。记得年时,瞻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故乡山遥路远,怎得新欢如旧。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

这一唱一和,冰释了小夫妻间的嫌隙。这种精巧的唱和之作,在长期分居两地的易祓夫妇间是常有的事,而在《全宋词》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属于宋词中的奇葩了。

肖氏不仅词填得好,而且诗也写得与易祓不相上下。现在,流传下来的有一首《对雪》:纷纷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自嗟老景光阴速,谁使佳时感怆多。更念鳏居憔卒客,映书无寐奈愁何。”在这首诗中,肖氏不仅使用了很多典故,还写出了“鳏居”的寂寞和愁闷。对于住在偏远山区巷子口的农妇肖氏来说,面对飘飞的雪花能够生发出如此的感慨,这不能不说肖氏确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艺女青年”。

还有两个状元从长沙出发

因为状元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出处”自古多有争议。北宋状元王世则是广西永福人,也有人说他是长沙人。

据《粤西通载发凡》中,历数明朝以前的广西状元说:“唐则临桂赵观文,五代则平南梁嵩,宋则永福王世则,皆状元及第,而宋世三元止三人,潭津冯京居其一。”

曾国荃于光绪年间编成的《湖南通志》在卷162人物篇立有王世则传,则说王世则系湖南长沙人。其根据是乾隆年间毕沅编的《续资治通鉴》卷十一,内载:“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丙子,御讲武殿复试礼部贡举人,擢进士长沙王世则而下七百五十人、诸科五百一十六人,并赐及第。进士五十四人、诸科百十七人,同出身。始分甲,赐宴琼林苑,后遂为定制。” 毕沅言之确凿,可见《湖南通志》并不是一时的笔误。毕沅可不是个普通的人,他不仅官至湖广总督,而且还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编写《续资治通鉴》的时候,曾经和章学诚、钱大昕等大学者反复研究、讨论过,历时20年才得以编成。

为什么毕沅这个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也会说王世则是湖南人呢?原因在于,毕沅所引用的历史资料出自李焘编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篇》。李焘仿照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用去40年时间写出北宋九朝的编年史事,其中就记载有“长沙王世则”中状元的事。另有宋代《登科记》也有“长沙王世则”的实录。而明嘉靖时黄佐编纂的《广西通志》和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都说王世则是“广西永福人”。

史志说法不一,都有原因。原来王世则贡举时“寄应于长沙”。所谓的“寄应”就是寄名记籍,王世则为了方便科举考试,把自己的名字“寄”到了长沙的籍下。这种情况在北宋时期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唐末五代长期战乱,许多人的户籍多已丢失,加上刚恢复科举制度不久,许多制度、规则还不够完善,不少考生为了方便取得功名,或者在有名的大州大县买下田产立户,或者干脆“寄应”他籍,把户籍填到别人的地方去。在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里,他就这样写道:“按《登科记》,孙权榜(真宗咸平元年,后王世则几科)五十人,自第一至十四人,惟第九名刘烨为河南人,余皆贯开封府。其下二十五人也然。不应者人士中选如是之多,疑外方寄名记籍为进取之便耳。”按《登科记》录下的“长沙王世则”,应该就是这种状况。王世则所在的永福县,当时只不过是桂州辖下的一个下等小县,而桂州于五代除了前后几年属南汉之外,长期属楚管辖,楚国的首府则在长沙。王世则远从永福去到长沙读书,学成后“寄应”长沙是合情合理的。这倒有点像当代的“高考移民”了。

另有一说,王世则是由永福迁居长沙或者是从长沙移居永福的,可无论是从旧志记载,或者是民间传说,都找不到他迁居的证明,世居永福的资料却是越来越多。

就在易祓取得状元两年后,他的表弟湘乡县金石大湖人王容也考取了状元。王容十五岁入岳麓书院,师从张栻。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参加丁末科殿试中状元。

虽然长沙只出了一个状元易祓,但另有两个状元却从长沙出发,这说明自岳麓书院开办以来,长沙其时的学风已是非常之盛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闭、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叉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于绚,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未,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渎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冗虽渎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渎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称号,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释褐”即“解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褐”指粗布短衣。
  C.“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着工程、水利、交通.电田、土地等事务。
  D.“迁”有平调、升官和降职三种情况,古代官职以右为尊,故称降职为“左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少有才华,受令狐楚礼敬,他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认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诸生交游;还每年供给他衣食。
  B.李商隐虽受赏识,却也身陷党争。他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却也被李宗闵之党鄙视;令狐绚认为他背恩负义,没有品行。
  C.李商隐颇有文才,善写古今文体。他初能写古文,不喜欢对仗;后受到令狐楚的传授,擅长今体章奏:博学强记,写文章下笔不停
  D.李商隐恃才诡激,终身仕途坎坷。他虽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文思也超过温庭筠,却不坚守节操,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5分)
(2)明年,令狐绚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5分)

10.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详细解析:结合句意和上下文联系,根据句子结构和断句的一些基本标志。正确标点: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
1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12.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详细解析:“文思也超过温庭筠,却不坚守节操……”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文思上温庭筠超过他,他与温庭筠、段成式都不坚守节操……。
13.考点说明: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参考答案:令孤楚镇守河阳,李商隐拿着所写文章求见他,当时才刚到二十岁。(5分)
    详细解析:5分。“业”、“干”、“弱冠”各1分,语句通畅2分。
(2)参考答案:第二年,令狐绚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情况,令狐绚不理睬他。(5分)
    详细解析:5分。“明年”“省”和宾语前置,各1分,语句通畅2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镇守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拿着所写文章求见他,当时才刚到二十岁。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闽、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很久不任用他。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绚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情况,令狐绚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李商隐罢徐州府职后入朝,他又通过文章来求见令狐绚,这才补任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停,尤其擅长撰写诛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当权者所鄙薄,所以不能得到地位显赫者的任用,坎坷终身。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文言文《大丈夫》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言文《孟尝君聘于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

令仪被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作物②,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

赤壁赋 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道山亭记 (北宋)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粵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仕与入仕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