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帮答下沈视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学费多钱?

实在是看不下去那些甩出院校列表和鸡汤就敢催着人去报班的营销贴子
就趁着有空,收集了一些心理学考研院校的数据,分析之后,给你一份有理有据有图有方法论心理学考研院校报考指南


这篇文章的前一版不便阅读,确实是我的锅。评论区的小伙伴说好好的回答让我作贱坏了。在此背个锅卖个萌,更新文章结构和数据,这事就当过去了,哈~。

这个部分,回答的问题有:

  • 心理学院校有哪些以及筛选的维度
  • 心理学院校的分布和你未来的钱景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考个研最后还是结果最重要。

挑选院校时,都想选那种名气大,就业好,竞争不大的爆款院校

但是这些爆款院校的信息,要么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要么就是道听途说来的,大家都说这个好你也就信了。

这个部分,希望能够帮助面临院校选择的你,做出基于数据和事实上的选择指导,而不是靠自己脑补或者道听途说的消息

(道听途说的消息,很多是考研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产品线进行的宣传,比如TA有针对复旦的考研培训班,但是没有交大的,自然就会有意无意地宣称复旦的就业更好,知名度更大,反正你是小白兔,什么都不知道)

1.1 心理学院校有哪些以及分布 ?
直接上图,全国心理学院校列表一览:

经济基础决定院校分布以及就业前景。

华东地区,江浙沪一带院校十分集中,也是考研的一类区。
华北地区,京津地区是最集中的地方。同样是经济基础决定院校实力和分布。

我把地区数据制作成了地图信息,可以直观地看到院校的分布情况。

放这些图,我接下来想说的,你也就能猜到了。
考研院校的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地区

不论你是想回家,还是想追随男女朋友的脚步,或者是想去一线城市打拼,先把你想待的地方考虑好。

拿我自己举个栗子,我考研选择地区,就是考虑到:
1.不能离家太远;2.互联网公司聚集的地方;3.城市政策好,方便外地人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政策。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待在江浙沪地区。


1.2报考院校方向难度和热度分析

  • 目前只是收集了21个热门的985,211院校的数据,并没有列出全部心理学考研院校的数据(后续更多资讯更新,会在噢心理小密圈中更新完成)
  • 对抽样进行模拟放大时,模拟值取的是平均值,个别数据会失真,请保持批判思维,数据只做参考使用。

具体抽样数据看下面表格

  • 1列|院校名称——报考的目标院校
  • 2列|抽样人数——调查所得的报考院校分布
  • 3列|全部报考人数——报考目标院校的所有人数估计
  • 4列|录取人数——根据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发布的最新招生简章上的数据得到的录
    取人数(仅河南大学专硕数据没查到)
  • 5列|难度系数——难度系数为10说明10个人里面收1个人,20就是20人里面收1个人。
注:全国平均所有学科考研难度系数为4,个别竞争较为激烈的年份会到5
注意这个难度系数是指竞争层面的,不是指试卷难度系数。难度系数比较低的院校并不代表简单,很可能是因为试卷太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报考的人数比较少

部分数据分析,报考热度前9名依次是

在上述收录的数据中,报考上述9个院校的考生最多,约占总体考生的77.5% 热度前三名的院校,也就是

南京师范大学专硕:1064人
华南师范大学专硕:741人
苏州大学专硕:669人

上述所有考生分布的36.5%

而且你会发现,热度前9的院校当里面有6个是分布在江浙沪。

看来大家都是喜欢繁华宜居的地方。

仅仅是这21个报考院校总人数就已经有6778人,还没统计上比如北师大,北大这样的数据,也没有算上不知名的院校的人数。

这样笼统估计下来,考心理学的人数,掐指算算也该到1w了吧。(数据更新:不完全统计估计,每年3-5万报考心理学研究生,包含非全日制的人数)

没有更多的数据支撑,这块就先不做分析,后面有时间在慢慢收集信息。


按照难度系数从大到小排序后就是上面的这个样子

条形图越长,说明竞争难度越大

以排名第一的南师大专硕为例,难度系数为23.644。

也就是24个人里面收1个。

你觉得你还是体会不到,那好,举个栗子吧

正常情况下,全国考研总体平均录取难度系数是4,也就是4个里面收1个人。个别年份难的话,也就是到5这个级别。
也就是说你们班有30个人,最后能够考上研究生的也就是7.5个人。

难度系数24是什么样的操作呢?
就是你们班和你们隔壁班,2个班加起来,勉强能考上3个人。

但是这个难度仅仅是一个单一维度上的,也就是想去的人多,但是位子少。(粗糙版本的报录比)

还有的就是属于卷子难的,收的人少,报的人也相对少。但是即便是这样,难度也不小。

比如浙大,是不是光是在心里想想就没什么底气去考?

不过光是从上面报考的竞争程度上来看,苏大,南师大,复旦还真是抢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大家都想一块去了。

都想找花钱少,离家近,容易考的院校。

其实人做出非理性决策出来,真的是挺有意思的。

报考院校时最常见的就是“比率偏见”

比如A院校收5人,报考人数50人。报录比1:10。
B院校收25人,报考人数500。报录比1:20。

大家还是觉得B院校考上的概率比较大,尽管明显是A竞争压力小,但是基数5让人觉得自己是那5人之一是个小概率事件。

结果就是大家都想一块去了,搞到最后,千军万马,兵戎相见呗。

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情况下,个人觉得南师大和浙大,在总体难度上应该就差不多了。

(当然这只是感觉,还需要多个指标维度来进行对比)


以上只是情报展示部分,院校选择方法论部分见下面

建议站起身,活动下,喝点水,点个赞,再继续查看。


Part2.院校选择方法论

2.1院校选择的操作顺序:

选地区→选学校→选方向→选材料

地区的选择,上述情报部分已经基本全部列出了,是追随爱情还是事业,就看你自己的了。
这里简单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

说人话就是选择:有政策加持+经济形势向好的地区

说一些我看到的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现状的评价:

  • 中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随着中国重要的港口、钢铁、航运等巨头公司被兼并。南方将以工商业为主,北方将以劳动力和资源输出为主。
  • 中国城市格局正在改写。“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有人很不满意倾斜文本处对广州的评价,很是愤怒,评论区中让我删答案。我......,文章开头告诉你批判看待了吧,此处段末告诉你自己搜索了解,我水平有限了吧。一篇讨论方法论的文章能被你看成时政文,地域黑文,完全get不到点,我也是相当服气了,恭送不谢。)

剩下的,靠你自己去搜索了解了,我水平有限。


说些谁都知道的事实:(可能有人不知道)

  • 985,211依旧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馍馍
    这就意味除非你是走科研道路的,不然院校的选择自然是首选985,211.
    学科排名,说实话意义不大。苏大心理学在全国学科排名上仅仅是C+,但是在就业上不知要秒杀多少B类的学校。HR又不知道学科排名。
  • 专业排名强悍的适合在专业内玩耍
    如果你最终的目标是留校任教之类的,你是不是要去专业排名比较强悍的院校。比如心理学院校的各种师范院校——北师大,南师大,华东师范。我本科院校的老师就是华东师范的。

凌晨,有个妹子发消息问我有没有北京院校的导师推荐。

我心中一惊,现在定目标都是直接奔着导师去的吗。

其实,我并不是说这样的选法不合适。只是这样的玩法是给有人脉资源的同学准备的。
不过,如果你是因为特别想做某个老师的学生,最后选定了院校,也是挺好的。最后只要把报考的院校定下来就好。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社会本质就是“卖”。(好听点叫交换)

我们自身其实都是商品,卖出自己的生命和能力。

所以你要搞清楚谁是消费你的人,谁会日后为你付费(雇主是什么样的),谁会需要你的才能(导师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对报考方向这个问题也就比较清楚了。

想做用户体验的人才,自然是学UE/UX。
想做人力,自然是报考人力方向的,比如ERP之类的。
想做市场或者广告,那自然是要报广告的方向。
想像Dr.魏那样,自然是学认知神经科学。

其次就是要考虑导师。导师自然是喜欢那些有基础,上手快,好用的学生了。
你说你学得快,空口无凭。
有本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去报心理学的管理方向自然是很受导师的待见,而且现在企业特别喜欢心理学出身的HR。
有编程或者是数学基础的,在认知神经科学方向上也比较受欢迎。

这就是consumer消费者层面上的考虑。

成本,也是你需要好好考虑的。

北师大专硕UE/UX方向,2年学费19.8万,而且据说还不让住学校。
北师大的专硕的临床和咨询,EAP,心理测量和人力资源管理,2年学费是12.8万。

UE/UX:就是互联网产品的交互之类的设计

相比之下有些院校就是十分划算的,有的甚至还能赚钱。
比如苏州大学的专硕虽然学费是1w+,但是加上国家个学校的补贴奖励,混的最差的那种学生每年还能赚1000块钱。
这就是为什么苏大的竞争比较强的原因之一。(详细看上面的难度分析图表)

还有就是学习成本,有的院校参考书目是14本书(比如还是苏大),有的院校就只有5本书(比如中科院)

学习的强度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 能否相对比较轻松地考上研究生
  • 目标院校的资料资讯获得难易程度
  • 能否为你的隐性目的提供便利(比如:男女朋友的获得与维护;回家的便捷性等)

目前就更新这么多,后期更新在订阅号内完成,具体问题可以进噢心理交流圈讨论。

这就是作者鲜橙的一贯风格。她的人物严格按照人物设定走的,结局都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作者不会因为谁是好人就对他们格外宽容一点,也不会因为谁人品低劣罪大恶极人神共愤就专门给一个特别惨的结局。想当个好人,就要做好人善被人欺的心理准备。

何跟梁这一对是什么人?

何,被学生算计一次,被陈禾果拖后腿无数次,知道小五这个警察明明就在身边却没有出手相救,甚至司法机关其实也让她失望过的。她有没有恨上这些人?没有吧,她自始至终只恨那个真正的罪魁祸首傅,只想把他送进监狱吃一遍死刑,再绝望的时候也没迁怒旁人。

梁,知道老婆被人拉去强奸了,也因为老婆的恩怨被人砍了手指整得很惨。他心里有没有怪罪老婆,对老婆有没有一点疙瘩?没有吧,他知道老婆是受害者,就会一直站在她身后支持她。

就这两个人,可能因为爹的事迁怒一个没出生的孩子么?

生孩子这事,我看我也急,但这个作者一向不肯为了讨好读者安排金手指的,毕竟写的不是爽文。何妍夫妇的人设本来就是会留下孩子的,不会对一个婴儿重拳出击,所以她安排了这个令人不爽但合理的结局。

傅的结局也是这么回事。傅是永远不会忏悔的亡命之徒,绝不肯向法律低头的,所以结局是在穷途末路时自杀。要说我想不想看他被一百个特警小哥哥抓进监狱、法庭上被骂得战战兢兢磕头请罪、被判吊死一万遍何妍亲自行刑的结局?当然想啊。可这是爽文的情节,作者不会写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费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