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的一首歌?

歌曲:很久以前 mp3
很久以前 冷血动物歌词

这是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无数鲜花开满大地 甘露象雨
春天在手中的画里 一望无际
有人跳进了清澈的河里 游动身体

买了《后青春期的诗》这张CD,苦于没有CD机也没有认真听过,总是在手机上把自己熟悉的歌曲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听,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歌曲。偶然间在老公的车里听到一阵很好听的旋律,问他这歌是啥啊,他头也不转地回答:“不知道啊,不是你给我买的五月天专辑里的歌吗?”我退出CD盘,看到了《生存以上,生活以下》。

推荐的这些歌大约都是初听只会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在唱什么,会觉得整首都很吵。偶然间多听几次,便会在一刹那间get到那个好听的点,然后循环播放再也停不下来。这首歌噪音层做的非常出色。歌曲首先以秒针的滴答声进入,而后闹钟声在左耳响起,紧接着刷牙声在右边响起,音响里歌曲的声音也在右边耳朵响起,整个一气呵成,让听者很容易就带入了歌者的世界。这首歌节奏非常轻快,“生活还是生存”这么异常沉重的话题,五月天却选择以轻快跳动的节奏来叙述,不仅展现出了每日的匆匆忙忙,更让这个话题的塑造平添了一份无奈。(五月天最喜欢乐曲写悲歌,比如《洗衣机》,乍听吵闹,再听心痛)两把吉他急速跳动又急速静止这样的编曲,为匆忙背景的设置也立功不小。这首歌在编曲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结尾的时候,咕噜咕噜的喝水声、滴答滴答的秒针声、还有明天六点半的闹钟,歌曲戛然而止。每次我都会在戛然而止后等待音乐的再次响起,以为歌曲还没结束,但等来的只是一阵空寂。也许,也许阿信听歌时也会这样,会忍不住想要加一个结尾,却在一片空寂中回想起了自己日复一日的生活。

阿信的词拎出哪一首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好像他的词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的词也是一样,哪一个人去读都能读到自己的身影,我也不例外。

连刷牙 也照著节奏 冲了马桶 洗了脸上的疲倦泡沫

没有梦 昨夜没有梦 镜子里的 陌生人已经不再做梦

阿信最爱的场景描写,一下子把你拉到自己的歌曲里。在哪篇文章里也写过来着,别人的歌歌词晦涩,听后也许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走入歌里,而五月天的歌,大概是需要很大的气力才能走出来。很多时候我写文章也很爱描写听歌时的场景,为的也是能把读者带入到听歌的氛围,去更好地感受歌曲适合听的场景。这样的写作手法,阿信运用的炉火纯青。

午餐是随便 还是都好 还是跟你一样 的任何一种

奇怪呢 很久以前 我是很有 想法主见 心跳很执著

阿信最爱的细节描写,仔细刻画、认真描写,这就是你,这就是我。一日三餐是人生一大难题,不知道吃什么中饭的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小时候 只要看天空 枕著白云 就觉得全世界都拥有

长大了 拥有的更多为何感觉 到越来越匮乏越贫穷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太多次,小学时候手里攥着五毛钱就能开心整个下午。长大后,看着便利店里满满当当的食物,却不知道该买什么带回家去。

生活的 反面会是死去还是 这般生存 不再有冲动

闭上眼 就能感觉生命正在 一分一秒 飞奔远离我

还不如一只昆虫 至少能破茧展翅

看到阿信这段词的时候,我也问了自己,生命的反面到底是死去还是“如这般生存不再有冲动”。真的很佩服阿信的脑袋瓜,他的脑子里到底长什么样子,才能在歌词中如行云流水般出现这么充满着哲学的拷问,拷问到我不知道答案。在看到“还不如一只昆虫 至少能破茧展翅飞向那被夺走的天空”时,我想到了《如烟》里的一句歌词“为何人生最后会像一张纸屑,还不如一片花瓣曾经鲜艳”。看得出来,写这些词的时候,陈信宏心里喜欢飞蛾扑火的刹那光辉,而不愿平淡度过此生。

一年有 三百六十 五个日子 五十二万 五千多分钟

一生有 三十四亿 五千六百 七十八万 九千下脉搏

为爱而出生之后 生命要怎么挥霍 直到我化成烟的时候

“直到我化成烟的时候”,画面感太强,强到会觉得心痛。

阿信的很多歌里都透露着自己对生命的拷问,从2000年《憨人》中“我不是乖仔,也不是坏人我只是爱做梦”,到2001年《一颗苹果》中的“我想到 遥远遥远的以后会不会有人知道我,在这个寂寞的星球曾这样的活过”,到2003年的《生命有一种绝对》,到2008年的《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甚至是“一生志愿只要平凡快乐”的《笑忘歌》,阿信在成名和平凡之间飘摇不定。所以,人这一生该怎么活呢,只能自己试试看了。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明明知道 这种痛已没必要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快乐已被心魔 无情的偷走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明明知道 这种痛已没必要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快乐已被心魔 无情的偷走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明明知道 这种痛已没必要

怎么忘掉 心不会再受煎熬
快乐已被心魔 无情的偷走
快乐已被心魔 无情的偷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曲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