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一线人员有补助吗

10:55 来源:人民铁道网 作者:胡志强 刘真珍 蒋远智

  人民铁道网讯(胡志强 刘真珍 蒋远智)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一张由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拍摄的2020年春运照片也出现在开幕式上,照片的主人公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站客运员唐铮铮。

  2月5日9时许,刚送完一名重点旅客准备下班的唐铮铮,掏出手机一看,发现自己的照片亮相冬奥会开幕式的信息已经刷爆了朋友圈。

  “真的非常荣幸!昨天晚上我值班,没看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直播。今天早上听说我工作的照片亮相开幕式,我特别激动。目前正值春运客流返程高峰期,我将用实际行动,服务好春运,服务好旅客出行!”唐铮铮高兴地说。

  1997年出生的唐铮铮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25岁的她已经经历5个春运,服务岗位从站台、候车厅到“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成都局集团公司党内“初心品牌”——马廉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每一次岗位的转变,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和历练。经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唐铮铮积累了许多客运服务经验,褪去了刚入路时的稚嫩青涩,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我本就不是外向的性格,还记得刚入路时自己业务不熟,旅客一句问题就能难得我脸上发红。”唐铮铮笑着说道。现在的她,不仅能熟练地为旅客解疑答惑,还精通售票、检票、站台等客运业务,成为了服务旅客的“多面手”。

  “今年春运,重庆北站旅客人数相较去年有明显回升,候车厅内明显可见人流攒动,在马廉服务台前问询的旅客也多了起来。”重庆北站客运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唐铮铮每日主要负责答疑解惑、便捷改签、失物招领、投诉受理、急难帮扶、重点旅客接送等工作。每日接班前,她总会提前来到值班室,查看电脑系统里面重点旅客预约人数和情况,并仔细记录下来,提前推着轮椅到进站口或相应站台等候旅客的到来。如果临近时间还未接到旅客电话,唐铮铮还要主动致电询问旅客情况,以免旅客错过列车。

  “服务无小事,细节见精神”是她的工作标准。春运期间重点旅客预约较多,平均每天可接到好几十个预约工单,经常是在出站口刚送完一个重点旅客,又得推着轮椅到进站口接另一名重点旅客,中午按时吃饭的时间都屈指可数,只能在空闲时间回到值班室吃几口同事为她打来的、早已凉透了的盒饭。

  除了做好马廉服务台的工作,唐铮铮更是重庆北站党员疫情防控突击队的一员,她每2小时要巡视一次候车厅,提醒候车厅内的旅客佩戴好口罩,检查“妈咪小屋”内的设备是否齐全,发现需要帮助的旅客并解决问题,一天下来,她的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在朋友圈里名列前茅。到了晚上最后一趟车从重庆北站发出,唐铮铮才能稍作休息,揉一揉酸疼的小腿,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我只是千千万万铁路职工的一个缩影,也和千千万万铁路职工一样,在为旅客安全保驾护航的路上全力以赴,以坚守诠释责任和担当,温暖万千旅客的归乡之路。”唐铮铮说。

  编者按: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胜利闭幕,中国为世界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赛场上,各国运动健儿英姿飒爽。赛场外,冬奥保障团队恪尽职守。延庆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108人的冬奥医疗保障救治团队、123人的签约酒店和集中驻地保障团队、68人的公共卫生保障团队、88人的隔离点保障团队、279人的核酸检测团队、109人的预防性消毒及病媒生物防制团队,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力保障赛会顺利举办。期间,定点医院累计接诊涉冬奥人员304人,采集核酸样本56.16万件,出动消杀人员1630人次、386车次,预防性消毒服务面积415.9万平方米,圆满地完成冬奥医疗保障各项任务,实现本土病例“零感染”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连续奋战的最美医师

  7点30分的闹铃骤然响起,核酸采集时间到了。李海洋匆匆做好防护,开始核酸采集。当44人全部采集完成后,钟表已经指向8点30分。顾不上休息,他再次梳理前一天接诊的患者信息,把遇到的问题做好标记,准备向市级专家请教。9点,线上交班准时进行,一天的工作也正式开始…… 

  今年40岁的李海洋从成为冬奥保障成员的那天起,就做好了应对严峻挑战的准备。2021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期间,他成功救治了延庆赛区首例外籍运动员、首例外籍教练员,精湛的医术得到患者及陪同队医的一致称赞。 

  自1月20日进入闭环以来,从最初每天接诊3到5名患者,增加到每天约20名患者,工作压力骤增,节奏越来越快。每一天,李海洋都至少有七八个小时穿着厚重的正压防护服,这导致一台手术的工作强度是平时的3到4倍,再加上24小时的不间断值守,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23时45分,忙碌一天的李海洋正准备上床休息,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接到“一名严重足部脱套伤患者即将来诊”的通知后,李海洋快速到位,紧锣密鼓地准备接诊工作。大量碘伏冲洗伤口,无菌敷料包扎,开放静脉通路……凌晨2时16分,手术开始。李海洋和同事们紧张地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顺利结束后,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的李海洋却累得瘫坐在地上,手术衣早已被汗水浸透,双腿由酸胀变得麻木…… 

  赛事举办期间,李海洋经历过7个多小时救治7处骨折伴桡动脉断裂患者;也经历过身着正压防护服一天完成锁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踝关节骨折3台手术;更经历过14个小时让外籍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转危为安……这种高负荷工作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而李海洋经受住了这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把每次手术都视作对自己的锤炼,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

  防疫夫妻的甜蜜谎言

  “家里挺好的,你放心吧!”这是林强和杨超夫妻俩每天通电话时都会说的一句话。 

  1月21日,担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公共卫生副经理的杨超进入闭环管理。过年期间,原本负责照顾两个孩子的杨超妈妈需要照顾突然身体不适的姥爷,作为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林强,也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将两个孩子送到亲戚家照顾。高强度的工作,对家人的挂念,让林强很快就瘦脱了形。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后,核酸样本检测就成为林强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今年,面临冬奥医疗保障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检测任务更加繁重,林强和同事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进入实验室,往往感知不到白天与黑夜,映入林强眼帘的只有一个个等待检测的试管。每当林强摘下护目镜时,脸上是深深的口罩压痕,长时间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指已经发皱,身上的防护服更是被汗水一层层浸湿。 

  在闭环内工作的杨超也并不轻松。管理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巡查指导各点位疫情防控工作、收集各种工作信息、督导山顶采样点核酸采样……每天,杨超都要工作至深夜,遇到突发情况,休息更是无法保证。 

  夫妻俩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互相体贴支持着他们这个家庭不断向前。进入闭环管理前,杨超总是争分夺秒地完成各项工作,好让母亲能多休息会儿。进入闭环后,为了减少杨超的“空着急”,能够更安心地工作,林强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每每想到妻儿、岳母,林强心里也满是自责。但是作为疾控人,夫妻俩必须坚守在岗位上,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万无一失,每天重复着“家里一切都好”这句甜蜜的谎言。 

  在这句暖心的谎言下,杨超每天都精神百倍地完成各项工作。如今,冬奥会的保障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冬残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中,在各自岗位上扶持前进的这对“夫妻档”也将继续坚守初心,圆满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待赛会结束,满载荣誉与家人团聚。

  隔离点里的“健康管家”

  “谢谢您!是你们让孩子隔离期间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感受到家的温暖,还缓解了孩子隔离期的不适,谢谢你们!”一对刚刚解除集中隔离的年轻父母将手写感谢信及徽章送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医生仇丽霞,对她及同事们的专业保障和贴心服务表达诚挚的感谢。 

  仇丽霞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支援冬奥延庆赛区的医务人员,担任延庆集中隔离酒店医疗组主任、临时党支部支委。不久前,一名不足2岁的小客人童童(化名)引起了所有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 

  童童与父母、姥爷一起入住隔离酒店,由姥爷照顾居住。与父母分开居住后,每隔4到5个小时,医护人员就需要进到医学观察区帮助传递母乳。为了让童童尽快适应,仇丽霞为其订制了专门的保障方案,从健康监测、医疗保障、饮食服务、房间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并安排了2名专职医务人员负责童童入住期间的健康管理,确保24小时值守,尽最大可能保障孩子隔离期的心理健康。同时,为减轻孩子的不适感和紧张感,每天核酸采样时,仇丽霞和护士会通过扮演魔术师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然后迅速、轻柔地完成采样。就这样,仇丽霞及同事们的暖心服务让童童愉快地度过了隔离期。 

  不仅如此,仇丽霞和她带领的医疗保障组,经常根据入住人员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保障方案。每天需要多次进入医学观察区,为客人做健康监测、核酸采样、发放物品、搬运健身器材……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使她身上很快就大汗淋漓,汗水顺着防护服流淌。长时间频繁进入医学观察区,更是让仇丽霞的手上和腕部皮肤长出了湿疹,但是她一声不吭地抹上药膏后,又带领队员继续开展工作。 

  长时间的保障任务让仇丽霞对冬奥、对延庆有了更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将继续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以实际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

  为保障人员穿上心理“防护衣”

  “您好,我是延庆区冬奥心理热线接听员胡维明,请问您有什么事,我愿意倾听您的心声!”随着电话听筒的声音响起,延庆区精神病医院心理治疗师胡维明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通过一对一心理疏导为冬奥保障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和关爱支持,帮助保障人员调整好心态,穿上心理“防护衣”,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冬奥服务保障工作。 

  电话接通后,对方语气焦虑、烦躁。胡维明耐心细致地开解她。在胡维明一遍又一遍地轻声安抚下,对方略带哽咽的声音轻轻传来。 

  来电者是一名冬奥保障志愿者,在电话中抽泣着说:“我感觉最近很辛苦,很疲倦。志愿者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天下来真的很累,最近更是出现失眠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经过50分钟谈话,在胡维明的倾听和引导下,志愿者逐渐打开心扉,一点点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情绪也逐渐稳定。 

  刚刚放下电话,胡维明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心理热线电话又响起了,他赶紧拿起电话接听。在一次次电话铃声响起,一次次心理疏导中,这些热线也逐渐构筑起冬奥保障人员的心理堤坝。 

  自2021年10月起,延庆区精神病医院选派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成立保障冬奥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并开通两部涉奥人员心理援助热线,缓解闭环人员的心理压力。 

  每一次接听热线,每一次倾听回答,甚至每句回复的用词,胡维明都要深思熟虑。为做好这项工作,胡维明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积极寻找机会与驻点保障工作人员、志愿者、酒店经理、餐厅厨师、保洁阿姨等进行沟通交流,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努力挖掘他们的内心需求,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在冬奥心理热线服务上做足功课。 

  通过胡维明及同事们的共同努力,来电人员焦虑情绪得到缓解,身心健康得到调适,出色地完成了冬奥服务保障工作。“冬残奥会的保障工作还没有结束,我将继续做好冬残奥会心理热线接听工作,以实际行动维护冬奥保障人员的心理健康,为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作出贡献。”胡维明说。

  监督员妈妈的忙碌寒假

  胡冰岭是延庆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工作人员。2021年7月,作为冬奥组委的P2人员,她正式进入延庆冬奥村参与公共卫生保障工作。刚到冬奥村时,每天早上,胡冰岭都早早地来到村内踏勘现场,并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划定分区,返回驻地时已经入夜。从二次供水设备间到消毒间,她熟悉冬奥村内每个门的行走流线。 

  1月23日,延庆冬奥村预开村,胡冰岭的工作也从幕后转到台前。为了方便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及时取得离境核酸证明,冬奥村24小时提供纸质和电子版核酸报告。这也使胡冰岭的工作压力剧增。查结果、打印纸质报告、发邮件……连续好几个小时的工作,使得她常常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保加利亚CLO被她的敬业精神打动,在收到离境核酸证明后回复邮件表示感谢。对此,胡冰岭很是激动。 

  厚重的工装、密实的口罩、匆匆的脚步,在延庆冬奥村,人们看不清楚彼此的脸庞,却深深记住了坚毅前行的力量。这种力量让胡冰岭以实际行动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添砖加瓦,却忽视了年幼的儿子和家人。2月22日晚上7点,延庆冬奥村客人全部离村回家,胡冰岭也终于有时间与儿子视频聊天。“妈妈,我正在画爸爸陪我打篮球的画呢!妈妈整个寒假都陪冬奥会了,所以没有妈妈!暑假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在家陪我,暑假的时候再画您!”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胡冰岭连连点头,眼泪却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 

  进入冬奥村以来,她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开展工作,从早到晚,把自己所有精力都倾注到工作中。这样披星戴月的工作,使她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与年幼的儿子。夜深人静的时候,胡冰岭心中有万般不舍和愧疚。但当看到冬奥村在大家的携手努力下越变越好,她心中又充满了前行的力量。“经过短暂的修整,我们又开村啦!让我们一起传递不朽的奥林匹克精神,继续做好冬残奥会医疗卫生保障,一起向未来!”胡冰岭说。

  “与冬奥结缘,不负青春韶华”

  2021年11月4日,“相约北京”系列测试活动举办期间,延庆中医医院中级护师王长春被派驻到新华家园进行医疗保障,负责监测28个国家256名运动员的健康状况。面对全新的环境,王长春没有慌张,而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恪尽职守,不停地往返于宿舍和运动员公寓之间。 

  在圆满完成测试赛保障任务后,王长春进入北京市冰上训练基地负责医疗保障筹备工作。她认真规划核酸采样区、穿脱防护服区、医疗室、隔离室等,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开展疫情防控培训……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基地顺利通过验收。1月1日完成全面消杀后进入闭环,1月2日正式接待归国训练的运动员。 

  随后,王长春又踏上了冬奥医疗保障的新征程。2月11日晚上8点,一名厨师做夜宵时不慎被热油烫伤眼睛。接到通知后,王长春飞奔下楼,立即为痛苦呻吟的厨师进行急救处理。用毛巾湿敷、联系120、填写转运单……她耐心地安抚患者,一次又一次地为患者更换冷敷毛巾,最大可能保证院前急救处理到位,使患者及时得到转运和治疗。 

  作为冰上训练基地驻店保障组副组长,王长春始终冲在医疗防疫的第一线,为运动员提供心理疏导、用药指导、安全转运和终末消杀等服务。2月15日晚上10点,王长春按要求为一名运动员采集鼻拭子核酸,看着年轻运动员有点紧张,王长春又积极为其进行心理疏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疫情形势严峻时,她经常要忙碌到凌晨3点,累得腰都僵硬了,膝盖不能弯曲,只能咬着牙一点点卷下防护服。她的辛苦付出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基地领导的赞誉,保障组成员的钦佩,这些坚定了王长春做好保障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冬奥会顺利闭幕,将近三个月的保障工作也已结束,但长时间佩戴口罩而留下的瘀血与伤痕仍然见证着这项工作的艰辛。“通过冬奥医疗保障,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医疗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更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与冬奥结缘,不负青春韶华!”王长春说。

  本版统筹:区卫生健康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保障人员有补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