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的要点不包括?

教师招聘知识点: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和目的

  1.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

  ①观察的场地是否合适。

  ②在创设的游戏环境和材料提供的基础上,是否有新的主题和情节出现。

  ③幼儿的角色性意识如何。

  ④角色游戏中主题是否稳定。

  ⑤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积极性是否稳定。

  ⑥在社会性交往方面,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主动沟通,是否独立扮演角色,是否用角色语言和他人进行交往,是否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角色游戏的观察目的:

  ①研究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角色,游戏水平代表着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对角色游戏的观察与研究可以使教师掌握个别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一般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②研究角色游戏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角色游戏也有自身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角色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游戏水平,因此观察角色游戏分析与研究角色游戏的特点及规律,对教师指导幼儿的游戏有重大的意义,对促进角色游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有较大的作用。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想考上教师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孩子们爱玩什么?爱在哪里玩?是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需要什么材料支持?等等,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师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捕捉这些幼儿活动的信息,真实的了解孩子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与支持者,要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点,操作情况、自主性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有选择地以好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孩子一起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如在活动区,幼儿有时会发生争吵,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巧妙地处理矛盾,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集体。

1.有一定的观察意识,知道晨间活动是要提醒小朋友进区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一) 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内容,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更精确地进行观察。

(二)适时指导,激发幼儿创造力。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果教师发现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介入

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

(一)“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出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但长时间探索没有结果,幼儿的探索兴趣会逐渐消失,此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有效的。

(三)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

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一般会有两中表现,一种失去兴趣,转移关注点;另一种求助,将“球”抛给身边的同伴或老师。因此,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预性的。

用“心”和用“行”。用心观察,用行指导,在孩子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应放开手脚,当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真正成为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主角。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一、观察记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29条提出,教师应该“掌握观察、谈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应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与方法一一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观察。也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也就不可能有适宜的教育。二、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记计划、有方向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伴随着幼儿园一日生活随时随地发生着。观察的种类很多,观察的内容也很繁杂。经常听教师们说:“我们每天也在看呀,怎么没看到什么呢?”是的,观察不等于简单地看看,要想改变现阶段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视而不见”“视”“近视”等现象,需要教师从很多方面下功夫。1、教师的合理分工 经常会听到教师们抱怨没有时观察。确实,如果不管幼儿、数的当然有时间观察、记录幼儿。可是,敦师们不但要带班,要备课,要布置环境还要做其他很多繁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幼儿教师的工作作真的是辛苦而又繁重!可是,如果观察、记录幼儿是幼儿教育核心工作的基出,那么教师就需要调整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每个时间段都高效运转。作为旁观者的观察作为参与者的观察 教师在担任主班的时间段里同样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只不过因为这个期间要负责所有幼儿的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所以观察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很难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这就要求主班教师事先确定好观察对象采用记录表或便笺条的形式随机进行观察、记录。当然,也可以用手机拍录之后再抽时间整理一下,这样更为便捷。 按照要求,一般每个班级会配备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两名教师采轮流担任主班和配班的形式分工。如果是这样的话,配班教师就可以在配班的时间段里有意识地选择游戏区域或儿童个体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配班教师可能不是每天都能如此,但每周至少可以保证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再花点时间整理一下观察与记录到的信息即可。2、观察什么 幼儿在室内和户外开展的游戏的种类不同、内容不同,教师观察的也不ー样,所以观察的内容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观察游戏,主要观察游戏中的幼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游戏主题。即: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是怎么确定的?主题与生话与主题教育教学有何关系?主题的稳定性如何,是怎么转移的?等等。●游戏角色。即:幼儿游戏中有角色分配吗?是怎么分配的?角色分配过程中是否有冲突?是怎么解决的?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等等。●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即:游戏过程中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是否能灵活地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游戏情节的发展。即:幼儿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变化?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游戏内容是否丰富?等等。●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同伴关系如何?游戏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遇到矛盾冲突时有什么表现?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适当妥协等方式化解矛盾?等等。●游戏的持续时间与游戏兴趣。即:幼儿的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如何?持续多久后开始转移的?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等等。●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遵守。即: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控制自己,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若因为缺乏规则导致发生冲突,幼儿是否能通过协商来确定游戏规则?幼儿能否坚持遵守规则?等等。如果是旁观者的观察,还需要要对以下内容进行观察:●游戏场地与空间。即:幼儿的游戏发生在什么样的场地上?空间是否拥 挤?周围是否有能让幼儿分散注意力的物品、人物或声音?等等。●游戏材料。即:游戏环境中提供的玩具、材料有什么?种类和数量如何? 放置的位置合适吗?是否有取放和使用的限制?等等。●游戏时间。即:本次游戏时间的长短如何?游戏前的计划交流,游戏过 程,游戏分享各占多少时间?每天、每周的游戏时间各占多少?等等。 ●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以及介入后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即:在游戏过程中是否有教师介入?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的?教师介入之后幼儿的游戏有什么变化?等等。3、游戏观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 定点观察法,是指选择某个区域进行一段日时间系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对象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幼儿或部分幼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教师想要要了解某个区城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扫描观察法 追踪观察法,即定人观察法,是指明确某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之后,幼儿走到哪儿,教师就跟踪到哪儿,并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个别幼儿的游戏状态,是进行个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述休克患者的观察要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