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2米01臂展2米22百米冲刺10.98能进NBA吗?

腾讯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18日,NBA官方公布了2018年选秀联合试训静态体测数据,热门新秀穆罕默德-班巴臂展达到2米39,创造了NBA选秀联合试训的纪录。

在ESPN模拟选秀中,班巴高居第5位,而在静态体测中,他数据亮眼,有望巩固自己不错的选秀行情。班巴的臂展达到2米39,是NBA选秀联合试训的一个纪录,他的臂展比爵士中锋戈贝尔还要长,后者在2013年参加试训,臂展体测数据为2米35。

不过,班巴并未打破NBA球员的臂展纪录。联盟曾经出现过一个身高达到2米31的球员波尔,据悉他的臂展是恐怖的2米59。值得一提的是,周琦在2016年参加体测,臂展数据达到2米33,也是相当可观。

另外,班巴裸足身高211.5厘米,穿鞋身高215厘米,站立摸高达到293厘米,排在今年选秀联合试训第1,他手长24.8厘米,手宽26厘米,也都排在新秀中前列。班巴拥有如此出色的身体条件,必定会成为选秀大会上的抢手货。

贾伦-杰克逊在选秀模拟榜上位列第4,他的体测数据同样诱人,身为大前锋,他穿鞋身高为211.5厘米,臂展为227厘米。相对身高而言,杰克逊的臂展算是非常出色了,他手长达到25.4厘米,是选秀联合试训中手最长的球员之一。

特雷-杨在今年的NCAA比赛中大放异彩,但在体测中,他的身高187厘米,臂展190.5厘米,体重81公斤,这三项数据在选秀联合试训历史上都只排在最差的那10%里。在选秀模拟中,特雷-杨高居第6,不知道体测数据是否会影响他的行情。

迈克尔-波特本赛季在NCAA因伤只打了53分钟,但他依然是选秀大会上的焦点球员之一。波特的体测数据也不错,他身高2米10,臂展2米14,站立摸高2米75,三项数据都比自己去年所测的有所提升。

不过遗憾的是,在此次选秀联合试训的静态体测中,两大状元热门艾顿和东契奇以及另一位呼声颇高的新秀巴格利都没有参加。

以下是一些热门新秀的静态体测数据:

正版NBA真实竞技手游《最强NBA》火爆上线,下载游戏即刻拥有海量福利。

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2021届NBA选秀吸引了很多兄弟的关注,毕竟这一届的整体质量非常高。

虽然没有像2019届状元锡安-威廉森那样变态的个体,但是整体被预测成材率较高(以进全明星为标准)。


这次就给兄弟们介绍一下这位Isaiah Todd的生涯经历。

2001年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从小生活的环境治安差,父亲从他出生后就很少露面。

母亲更是在12岁开始接触毒品,在Isaiah Todd出生前4年才被释放。

Isaiah Todd7岁时就拥有了166厘米的身高,从最开始在路上被篮球教练发掘,出色的硬件和身体协调性让教练知道他绝对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


高一时,属于Isaiah Todd的时刻开始到来,身高已经来到208厘米,场均能得到12.8分6.5篮板。

到了高二赛季更是Isaiah Todd无法阻挡的一年,场均数据提升到18.6分6.5篮板1.8封盖,三分球命中率达到39%,带领球队得到州冠军。

在当时他可是力压Jalen Green和Jalen Suggs的存在,从那个时候开始,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在未来NBA选秀中在乐透区被摘走。


高三赛季能得到场均28分15篮板,高四依旧能砍下场均25分18篮板的数据。

不过此后,这位身高2米08,臂展长达2米15的Isaiah Todd,并没有选择读大学打大学篮球,而是以25万美金签约G联盟,从小十分贫困的他是和母亲一起做出对家庭最有利的决定。

如今ESPN将他排在全美第15,同位置的第三,这也是因为高中的学校不是传统强校,而且球队战绩也不是非常亮眼。

作为本届选秀的最强黑马,兄弟们觉得他有机会进入乐透区被摘走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他出生时体重达5公斤,几乎是新生儿平均水平的2倍。他的父亲和祖父的身高都在2米以上。他的父母都曾是篮球运动员。小学五年级时,他的身高就超过了1.8米。他是第一个通过“选秀”进入NBA的中国篮球运动员,8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最终进入名人堂。

有人也许会问:“我要是长到2米以上,是不是也能和姚明一样打进NBA?”

图1 奥运会中国代表队旗手“小巨人”姚明

据统计,身高超过2米的中国成年男性恐怕不足3万人。而在美国,年龄在20岁到40岁、身高至少2米的男性也不超过2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单看身高这一个指标,你就要有千万分之一的好运。想拥有这份好运,你的爸爸和妈妈至少其中一人也得在身高上有一份“好运基因”。

麻烦的是,仅有2米的身高或许还不足够。人类的臂展和身高大致相同,平均身高约2米的NBA球员,他们的臂展可能会达到2.13米。白人球员原地垂直起跳的平均高度是69.3厘米,而黑人球员的是75.3厘米。

现在,我们出一道数学题:一个全部身体数据都是上述平均值的NBA球员在垂直起跳之后,他的手指尖大约能摸到多高的位置?

当然,并不是所有优秀的球员都具有2米以上的傲人身高。内特·罗宾逊的身高不足1.75米,可别忘了,他的臂展达到了1.85米——他没有看上去那么“矮”。如此说来,几乎所有NBA球员都比他们看上去要高,更不要提那些真正的“巨人”球员了。在中国球迷们心中堪称“小巨人”的姚明,他当年在NBA赛场上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大家不知能否体会一二?

然而,每一项运动要求的身体素质也会千差万别。在运动赛场上观看人类基因“万花筒”的杰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身高2米的篮球运动员身边站着身高1.6米的体操运动员。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的身型非常怪异:手超长,腿却很短,这种比例却能让他在水中犹如飞鱼一般。肯尼亚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天生身形修长、腿部肌肉紧实,如此一来,他们不但腿部负重极小,而且具有超强的爆发力。同时,他们从小在东非大裂谷的高原地区生活,出色的有氧能力让他们在平原地区“随便练一练”,就能称霸世界田径场……

这些人恐怕就是所谓体育界的“王侯将相”吧?坐在赛场看台上或电视机前的凡夫俗子们知道,自己哪怕再拼命训练,也无法变成“飞人”和“飞鱼”。而在整个20世纪,中国乃至亚洲运动员在田径赛场上很难有所作为,尤其是男子短程项目和需要爆发力的项目。很多声音都在说,亚洲人恐怕“天生”就不太适合这类运动……听上去是不是很丧气?

直到2004年,一个人的胜利对这种言论提出了反驳。刘翔的突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证明了他所代表的人种,即大家通常说的“黄种人”,也是可以在短程田径项目上取得非凡成就的。遗憾的是,我们仍然无法说,黄种人和来自非洲的肯尼亚人和埃塞俄比亚人在田径赛场上一样厉害。在体型、体能、肌肉爆发力和天然生长环境方面,亚洲田径运动员恐怕普遍仍处于“劣势”。所以,单从基因和身体条件角度说,刘翔真的是一个“宝贝”。

但是,假如拥有“基因优良”的博尔特生长在欧洲而不是牙买加,他还能健步如飞吗?假如张继科生长在美国,他还能成为乒坛上的“小霸王”吗?还是说,美国的小张继科也许更喜欢网球,或者被棒球教练看中?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牙买加,这座仅有约300万人口的小岛被称为世界的“短跑工厂”,除了当地非洲后裔的优良基因之外,最重要的是当地的“跑步文化”。跑步是牙买加青少年的普遍爱好,赛跑是家常便饭。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意无意地接触跑步,甚至“被鼓励”“被要求”去跑步,有些孩子甚至把跑步当成实现梦想、改善生活的捷径。

大卫·爱普斯坦在《运动基因: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一书中讲述的这段“短跑工厂”故事,听上去是不是很耳熟?牙买加的跑步文化,像不像我们的乒乓球文化?我们必须承认,中国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柔韧性、灵活度是相当出众的,这是我们的优良基因。但有基因就够了吗?在乒乓球运动上,日本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努力追赶中国了:明明拥有相似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才能,两国运动员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几十年里,日本球员要追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答案很明显:训练方式和运动文化。邀请中国教练、派遣像福原爱一样的“小留学生”、在中小学普及乒乓球运动、改善训练和选拔体制……“偷师”也罢,借鉴也罢,不得不说,这几年日本乒乓球员无论在技战术水平还是在中文水平上,进步的速度都相当惊人。

如此看来,中国男子足球是不是可以想一想,向谁学习或许比较有效?

姚明曾坦承,他小时候很害羞,也不爱动,只是因为身高突出和家庭传统,才“不情愿”地参加了篮球训练——那年他只有9岁。我们知道,很多从事体育运动、乐器演奏的人,大约都是在这个年纪开始接触项目、参加系统训练。但是,运动冠军都要从小刻苦训练吗?更何况,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一个青少年有没有运动天赋?孩子通过怎样的训练,才有可能成为冠军?如果在我们中间又发现了“小姚明”“小刘翔”“小张继科”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常年艰苦的训练显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运动赛场上从来都不会缺少运动员的血汗,哪怕他或她是众人眼中的天才。但什么才是“有效”的训练?要采取10 000小时的刻意训练吗?家长和教练员要不要逼迫一下孩子?

《运动基因》一书还深入分析到,许多真正的运动精英,比如网球巨星费德勒,他在儿童时期曾经打过羽毛球、篮球,还踢过足球,直到12岁才转入网球俱乐部。而且,他的父母从不“逼迫”孩子训练,和众多网球明星一样,费德勒在青少年时期的训练强度并不大,因此,费德勒一直对网球抱有极大的热爱之情。想培养一个体育健将,这里面的学问很大。

图3 费德勒小时候并没有被训练“折磨”

说到这里,在拿到金牌后,运动员到底应该感谢谁?刻苦训练的自己?慧眼识珠的教练?政府对国民运动和运动文化的投入?父母的支持和优良基因?

基因是很敏感的话题。在大多数人眼里,基因有“好”就有“坏”。这种想法不仅会激化种族歧视、引发性别矛盾,甚至会被有心的商家和雇主利用,侵犯消费者和雇员的隐私,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基因偏见甚至会剥夺一个人接受教育、参与某项工作的权利。

正因如此,大卫·爱普斯坦的《运动基因》一问世,不仅体育界颇受震惊,而且政治团体、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等各路社会群体也一片哗然。种族、性别和社会歧视的谴责声此起彼伏:“好极了,就算你再努力,也赢不了好基因!”“什么天才?这是无视运动员的艰苦努力!”“这是不是暗示,黑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很多遗传学者和体育界的同仁都为爱普斯坦捏了把汗。爱普斯坦却认为,没人敢说,不代表基因的因素就不存在。爱普斯坦就是要正视这些问题:运动成绩背后,天赋和努力到底各占多大比例?基因对体育运动和运动员有何意义?唯有大胆地讨论这些问题,人们才能真正理解运动,减少体育人才的浪费,让运动员避免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到底能从这场“运动基因”的大讨论中获得什么好处?

你想过没有,运动会是一个多么莫名其妙的发明!人们专程聚在一起,甚至远隔重洋也要通过电视机观看其他人奔跑、跳高、投掷、游泳、冲撞、争球……今天的人类为什么不舒舒服服地在家里看电视,非要特意换上舒适的跑鞋、穿上游泳衣、拿上球杆,跑去挥汗如雨,弄得自己气喘吁吁?

今天,大多数人类不再需要依靠大量体力活动才能维持生存、保证繁衍,但“运动”早已写入了我们的基因,仍旧是人类最钟情的活动之一。事实上,人类对运动的痴迷与祖先最开始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有关。除了满足维系健康这一基本需求外,人类热爱探索大自然,向往长途旅行,追求速度带来的刺激和快感……就算你再不喜欢运动,偶尔逛个商场也是需要体力的吧?

《运动基因》一书生动讲述了人类运动表现背后的先天因素,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吃多了也不会胖?有的人坚持跑步却难以成功减肥?为什么有的人一打篮球就容易扭伤脚腕?为什么有的人对训练的响应能力比较好?等等。此外,假如你携带心脏肥大、大脑损害不易恢复等遗传风险,你可能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再如,人们对疼痛的承受能力也有天生的区别——“谁也不能真正理解我的痛”,这话真是一点儿错没有。更有甚者,一个人说服自己从沙发上站起来去跑步,这样的“运动激情”背后也有基因在“作祟”!

有了这些信息,普通人也可以有意识地寻找最恰当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抗阻训练还是肌肉力量训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专业人士的辅导和建议,寻找自己的“精准训练”方式,达到塑身、加强力量、改善体能等不同的运动和训练目的,避免做出无用功。

人人都是运动爱好者,即便我们成不了那千万分之一的幸运儿,也可以成为“身体的强者”。快点动起来!

《运动基因: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

在体育运动中,“先天与后天”的争论由来已久。作者经过多年调查,采访了众多科学家、运动员和冠军选手,最终基于现代遗传学和运动科学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作者不但重新审视了人们对于天赋和努力的认知,同时还大胆谈及文化、经济、性别、种族、训练方式等因素对人类运动表现和体育竞技能力产生的深远影响,揭露了运动中的遗传风险,探讨了人们该如何面对先天因素,开展适合自身、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

本书适合体育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以及科普爱好者阅读。

本书已有21种语言版本。

l 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负责人 王雄

l 《纽约时报》10大畅销书

l 《华盛顿邮报》非虚构类最佳图书

l 《跑步者世界》年度最佳图书

l 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ba2k20臂展50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