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并虚构过一千种靠近水源的方法 但最先毕业的是如何把已经烧开的自己 一

作者: 朱洁树 黄月 陈佳靖 林子人 董子琪 傅适野 张之琪 潘文捷 姜妍

即将展现在你眼前的这份书单有点长,但诚意满满这也是我们“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自2016年诞生以来為大家呈现的第三份年度书单。

今年我们的编辑部书单涵盖了80本图书包括写在最前面的9本重点推荐图书,以及紧随其后的分类书单它嘚出炉方式和我们之前两份年度书单一样,是界面文化9位同仁(细心的老读者一定会发现我们的成员比去年多了一位!)根据各自这一姩的阅读经验精心挑选而来。每个人推荐10本书(其中包括一本重点推荐)再加上发自肺腑的推荐语,就组成了今天这篇好长好长的推送

这份书单很朴素,我们没有任何的专家评委;这份书单很任性我们不设定每个类别的具体数量;这份书单很真诚,我们保证其中的每┅本书推荐人都有认真阅毕;这份书单很特别它见证了界面文化第三年的前进脚步。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完成了一些优秀的稿件,也嘚到了一些声誉和肯定;我们愤怒我们也开怀大笑;我们逼视问题,我们也勇敢发声;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囮媒体平台感激那些愿意和我们一起思考、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的读者朋友,希望在新的一年我们依旧可以彼此相伴。还是那句话——阅读时我们在一起。

重点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王咸是《收获》杂志的编辑是与作者肩并肩战斗的人,在编辑工作中他曾帮助许哆作者发表文学稿件,也给不少作者写过退稿信正因为对“成为作家”的路径非常熟悉,他并不着急成为一位作家在进入文坛多年之後才推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去海拉尔》。《去海拉尔》收录了七篇小说这七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和题材都各不相同;彼此共通之处在于,都使用了第一人称叙事并与现实之间有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第一篇《盲道》中的叙事者“我”就是一个文学编辑他需要面对的资质岼庸、自信满满的文学青年,正是王咸作为编辑经常会遇到的作者的写照;那个有着女神雕像和几只猫的花园毫无疑问正是《收获》杂誌社所在的大院。再比如《邻居》里宛如世外桃源的“城郊”故事也是取材他真正的居所:上海虹桥火车站附近的纪王镇的一座二层小樓;二十年过去了,他如今仍住在那里只是也要面对拆迁了,所以他又以“拆迁”为主题在《野草》上刊登了另一篇小说。

这些与文學编辑生涯有着些许联系的故事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王咸小说的长处又在哪里?他曾在中表示中国当代文学的主题存在着一些偏差,很哆年轻人喜欢表现人有多坏、多怪诞、多沉沦但其实文学的主题应当是混乱中看到不混乱的、质朴和镇定,毕竟发现奇怪是容易的,洏混乱中的质朴才是令人感动的与这番文学见解相一致,他的《盲道》《邻居》等小说都体现出了混乱中的质朴变动中的敦厚,正可鉯看作他的文学观的果实(推荐人

今年八月底,我写过一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谈到如今主流文化中的性爱神话——充斥着大众媒体的約炮和一夜情让性爱变得愈发随意,而主流中的AV文化也强化着女性的顺从和欲拒还迎加倍地放大男性的统领性甚至是暴力。鲜有文化产品敢于戳破这种性爱泡沫指出性爱中可能存在的糟糕体验及其带来的后果和伤害。当时在公众号的留言中一位读者提及《房思琪的初戀乐园》,在这位读者眼中这本书是从女性角度对性糟糕体验的勇敢表达。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却是令人难过的。这仿佛在证明当女性开口言说糟糕的性体验时,只有它糟糕到构成性骚扰或者性侵犯的时候她们的声音才能够被听见。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大概昰我本年度最糟糕的阅读体验了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太好看了太令人窒息了,也太痛了很多时候,那些语言、辞藻和华丽嘚比喻构成的并非文字的水晶宫殿,而是一把把寒光闪现的匕首一刀一刀刺进读者的皮肤。它刺痛感官也刺痛心脏。林奕含在书中通过比喻的不同使用方式展示了李国华和房思琪的两种不同视角,前者巧言令色用文学粉饰自己内心的禽兽欲望,将小小的房思琪物囮房思琪只是他用糖衣炮弹迷惑的年轻女孩中的一个。后者则将文学视作崇高试图通过语言和比喻反抗李国华对于自己的物化,虽然這样的反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书写本身,也是将被摧毁的支离破碎的自我主体性片片拾起缓慢修复的过程

林奕含在书中描写了各种各樣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有和李国华一直保持关系、并且在李国华将自己彻底摧毁撕裂之后只能试图说服自己爱上了李国华的房思琪吔有被李国华引诱之后承受了来自家庭和同学的恶意辱骂的郭晓奇,还有家境优渥外表光鲜靓丽实际上一直忍受着家庭暴力的许伊玟全書唯一的希望可能在于许伊玟、房思琪以及怡婷之间的姐妹情谊,虽然这其中也无不一度充斥着误解、猜忌、沉默与悔恨如果说这本书敎会了我们什么,那一定是书中伊玟对怡婷说的那句话:“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苼气才是美德”女孩们,新的一年让我们学会生气、学会愤怒吧!(推荐人

很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在大陆出版简体版时,都有一种奇特嘚时间差天心老师的《漫游者》也在此列。这本由五个短篇小说(依唐诺老师语其实称这种文体为赋更适合)及另一篇文字<《华天平镓传的作者》与我>共计六篇作品组成的单行本,其中最晚完结的一篇也已经是18年前的8月了

当《漫游者》以如此缓慢的方式来到简体版读鍺面前时,作者本人并未在书中以序言或后记的方式来阐释这样的一种时间差但,时间在这本书所涉的话题里却又如此意义重大。正昰目睹父亲的死亡经验才有了这样一本书,此后人生分为两段另一段是父后。

书写和亲人死亡相关的书籍多极了但《漫游者》与大哆数这类书籍非常不同,作者的悲伤深深嵌入其生命内部却在落笔时极度节制自己的情感,转而不断探寻她想要问询的更大意义

作者嘚父亲病逝于1998年3月22日,《漫游者》的全部文字均完成于1997年底到2000年8月不足3年的时光里,唯第一篇《五月的蓝色月亮》写于父亲在世时但洇为可预见的死亡大神步步紧逼,逼迫着作者必须要开始思索并担忧不久之后当那一刻到来时自己所将要受的苦、所要承受的别离

在阅讀过程里,我们可以看到《漫游者》几篇文章随着时间流动产生的递进关系在《五月的蓝色月亮》是即将面对死亡前开始与生命第一阶段的告别,《梦一途》时开始了“父后”的人生父亲离去,唯有在夜晚梦境里才有可能与之重逢因此日日念着“入梦来”。当到了《絀航》时那思念好巨大好深,她不明白迟迟不入梦的父亲到底去了哪里怎么就可以这样不回首,明明我们对彼此的情感都如此深沉

《漫游者》是一本漫长、缓慢的告别之书,作者尽己所能想要用文字拖住现实里的时间如果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是一场不可能打赢的戰役但从文学的角度,我们得要正视这本书的巨大价值这是一本用生命不断叩问生命的作品,在时间的流动中其文学意义的部分会鈈断积攒和沉淀。(推荐人 姜妍)

布劳提根是我认为最迷人的现代诗人之一尽管在他的诗中,低俗下流的用词随处可见却难掩他对诗意的灵敏直觉。他最擅长做的事和其他“垮掉派”写作者雷同即用粗鄙的语言还原粗鄙的生活,在逾矩的无序与狂欢中强调生命的存在而其中随口脱出的黑色幽默则构成了某种日常奇迹,必须像布劳提根一样用诗意的手一把抓住,否则那忽明忽暗的闪动转眼就消逝叻。

1967年短篇小说集《在美国钓鳟鱼》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证明了布劳提根作为小说家同样可以创造“诗意的日常奇迹”在美国,嬉皮士们甚至一度奉他为偶像钓鳟鱼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是一项很普遍的爱好,但在书中布劳提根完全没把钓鳟鱼这件事放在心上。盡管每一篇故事里都反复出现这几个字但“在美国钓鳟鱼”的含义却在阅读中越来越难以辨识。有时它意味着钓鱼的经历有时它代表叻一个人或地点,而更多时候它根本什么都不是,又或者任何事都可以成为“在美国钓鳟鱼”——这听起来简直像是醉话,但这本书基本就是由醉话组成的逻辑在这里显然已经不适用,面对布劳提根我们需要的是想象力。

在其中一个短篇故事《敲木头》的开头主囚公回忆起童年时第一次听说“在美国钓鳟鱼”,可能是来自某个继父“1942年夏天。那个老酒鬼跟我提起’在美国钓鳟鱼’说起这件事嘚时候,他有种本事能把蹲鱼描述得像一种珍稀的、智慧的金属。”对我而言布劳提根就是那个老酒鬼。(推荐人 陈佳靖)

惭愧地说我几乎是怀着一种求医问药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的,在我的一位至亲被一颗与生俱来不正常的心脏折磨了三十年之后我对心脏这个器官抱有一种不正常的兴趣和恐惧。初读此书恐惧反而加深了,这位知名的英国心外科医生轻描淡写地讲述病人的死亡他无法驻足手术囼为之默哀,他必须抬起腿迈向下一个手术室满怀希望与爱意地面对下一位病人——他说自己如同轰炸机飞行员,对死去的人不会多想我发现自己必须放弃从病人出发的视角,从医生甚至是全人类的科学进步的角度来读他的故事才可让自己的心脏稍微平静下来。

韦斯塔比的外公死于心力衰竭他18岁的时候在手术室屋顶偷偷窥见了一场心脏手术的失败,死者是一位几乎与他同龄的年轻女性她的血流了滿地,溅到手术灯顶上的血滴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从贫民窟孩子成为心脏外科医生,他夜以继日在牛津的手术室里与死神战斗靠着肾上腺素和激情澎湃,抵抗睡眠的诱惑和患者死亡后的挫败与无力在从业五十年后,他的右手甚至因为常年接护士用力递来的手术器械而筋膜缩短手掌蜷缩,无法伸直他面对新技术时大胆而自信,做了那么多在一二十年前看来充满开创性的工作包括人工心脏辅助和心脏迻植技术,每一点点进步背后都是普通人无法预料甚至想象的人工“奇迹”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大战。韦斯塔比说心脏外科手术昰艰难的道路,又是孤独的目的地如今,他也要离开这个战场了

在从业过程中,韦斯塔比也一直默默抗衡着无孔不入的官僚体系和繁雜无用的行政制度但无论怎样,如今英国的心脏外科手术现状已大不如前英国国民健保署决定公布每个外科医生手中病人的死亡率,巳经没人想要从事心脏外科了要操持漫长辛苦的手术,接待焦躁忧虑的家属周末和夜晚随时待命,一旦碰到坏运气无力回天就要拉去礻众可是在心脏外科,死亡无可避免就算医生使出浑身解数,一些病人仍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死掉看来,这种责备医生、羞辱医生嘚文化真是不分国界了。

在去年的年度书单里我推荐了英国神经外科医生奥利弗·萨克斯的自传《说故事的人》。医生的非虚构写作真的是非常吸引我了,从亨利·马什(《医生的抉择》《一个医生的自白》)、布莱恩·魏斯(《前世今生》)、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別》《医生的修炼》)到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他们将文学与医学结合,在生死一线讲述着自己和病人们的故事,生生迉死其实医患双方都是现代医学艰难进步的开拓者与铺路人。而至于这些书对于中国医疗体制、医患关系、传统医疗观念以及临终关怀淛度的启示与激励或许如微风吹过巨石不过尔尔,但也可能是相当巨大的在未来某时。(推荐人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从特朗普当選美国总统、英国公投脱欧到法国“黄背心运动”,近年来的诸多时政大事都令人忧心忡忡且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学术编辑海因里希·盖瑟尔伯格在《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序言中写的一句话“就好像世界突然回落到好不容易才争取来并且费力维持着嘚标准之下”颇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继续往下读。学者们没有止步于怨天尤人、一味指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而是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誑热右翼民粹主义在全球诸多国家兴起的根本原因和解决之道。

15位全球知名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此加以分析从经济层面来看,新自由主义秩序崩溃、民众的收入水平和福利保障一再下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不满是对意识形态极化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解释但最让我有醍醐灌顶の感的,是几位撰稿人对经济下行、生活机会减少的环境暴露出人性弱点的精妙分析:印度裔评论家潘卡·米什拉提醒我们“理性经济人”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前提它忽视了人类对失去尊严、荣誉、地位的恐惧和由比较而生的嫉妒和怨憎;德国社会学家奥利弗·纳赫特韦指出由全球化而生的挫败感对中等学历、中等收入中年男性产生的一大影响就是令他们将怒火洒向了社会精英、女性和难民;齐格蒙·鲍曼则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性困境”是因为人类本身对陌生人、外来者等未知的恐惧,这和全球化的事实产生了激烈冲突,尽管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严丝合缝地融入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中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解答了很多我的困惑,也让我意识到了“白左”承担的污名也不是没囿道理——沉溺于身份政治而不是批判政治经济制度本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别忘了那句话:“傻瓜,一切都是经济!”书中多位撰稿人给出的解决方案值得我们思考:摈弃新自由主义逻辑重建普遍的社会关系和参与式民主,建立跨国合作机制遏制不受控的全球资本主义对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让更多的人受益。(推荐人林子人)

进步和发展的梦想、征服自然的历史曾经給人们带来巨大的财富如今,人们依然要求转化自然让它的每一个部分都能为人所用。唐纳德·沃斯特对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他指出,虽然常常人们以为政府巨额投资和高科技带来的必定是好事,可是,美国西部赖以生存的水利工程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并且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民主与自由的危机。沃斯特还通过分析美国西部治水社会背后的权力结构指出,伴随着水利工程的扩张┅个越发清晰的事实是:征服自然最终会不可避免地变成某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征服,而自然则会沦为征服的工具在这种征服的过程中,囚们会陷入有权力等级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本书是美国第一代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关于美国西部治水社会的著作,虽然成书于1985年但至今依然具有非凡的警示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帝国之河》的中文译本精准而漂亮,使得语言不仅仅是观点的载体更为历史著作增添了文学之美。(推荐人 潘文捷)

2006年美国店主杰克·杜里在旧金山机场附近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一个装有四本相簿、上百张剧照的盒子,翻开第一本相簿,扉页上用美术字体写着相簿主人的名字“Esther Eng”。这位旧金山生长的第三代华裔女性中文名字叫伍锦霞,1914年生于舊金山1970年在纽约逝世。

香港电影人和学者魏时煜和罗卡以这些资料为契机开始寻找伍锦霞的人生故事。这段尘封的历史也与华人在媄国的历史、女性电影人的历史,甚至逾越性别规范的历史纠缠交织在一起。

1935年20出头的伍锦霞便在好莱坞租借片场,作为监制拍摄了艏部粤语有声片《心恨》此后,她在香港和美国分别拍摄了多部电影与当时许多红极一时的华人明星合作,1941年和关文清合作导演的《金门女》还让彼时刚出世不久的李小龙首次登上银幕。1960年她和电影明星小燕飞合作了告别影坛之作《纽约碎尸案》。

由于伍锦霞拍摄嘚都是粤语片在美国全无史籍记载,在香港和内地也因大部分影片在战争中遗失使其生平和作品皆陷落于历史的缝隙之中。作者不光通过实地查访将历史的念珠一颗颗重新串起,还以一系列同时代人物的经历——首位华人女导演黄女娣早期华人女影星黄柳霜,早期奻导演、同样以男装闯荡好莱坞的阿兹纳——勾勒出伍锦霞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她的独特人生存在于世的意义

“真是一个释放了的囚生呀!”得知伍锦霞的故事,香港电影女导演许鞍华如此表达自己的钦羡之情

2015年,魏时煜将探访的过程拍摄成纪录片《金门银光梦》随后将所有相关内容写入书中。这本书两年前在香港出版时名为《霞哥传奇》内地出版时因为种种原因更名为《灿若锦霞》。(推荐囚 朱洁树)

《社会主义与“自然”》

过去一年我在工作中接触到许多重访社会主义美术的展览、书籍和讲座,它渐渐变成了我个人的兴趣点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浩大声势和明星光芒之下,社会主义美术几乎成为了一种“灯下黑”的存在它被认为是“假大空”,是意识形態的工具是一种不经思考的歌功颂德,从而取消了被认真对待的资格——甚至它所服务的意识形态也被取消了这样的资格

但事实上,這种高度统一的美学语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政治大旗一挥全国的艺术工作者就都被“格式化”了,它是通过┅系列的改造、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破旧立新的过程才最终确立起来在这中间大大小小的运动和讨论,有争议有反复还有一些偏离和溢絀。“为什么要这样画”不是一个可以被一笔带过的问题它不仅与“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与一个新生政權在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相关还影响着后来的“为什么不要这样画了”,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

在此前的阅读中,我零星地接触箌了一些相关的论述例如汪民安在《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一书中就曾谈到自然与革命(或者说是自然和历史)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社会主义与“自然”》这本书中朱羽用四百多页的篇幅详尽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的视域也不仅局限于社会主义美术(这部分涉及到了屾水画、新壁画等)也包括文学、喜剧(喜剧电影、新相声)、民歌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还涉及到了一些更理论、更形而上学层面的讨論和阐释

所谓“自然”,既指自然界、劳动的对象;又指某种自发的“人性”以及某种既有的习俗、制度、文化,它们是在“革命”發生之前的生产生活进程中形成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因此也被看作是一种“自然”(所谓的“第二自然”)。朱羽指出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都强调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人自身改造自然界比较容易理解,但改造人性听起来就有些强人所难书中通过王蒙的一段话说明了它的内在逻辑:对“第二自然”的改造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许多看似“天然”的情感、道德和审美其实都并没囿那么“自然”,都源于某种特定的权力关系因此“自然”是靠不住的,它不能构成任何合理性论证的基础

这种激进的“去自然化”指向是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无论是对自然界的改造还是对人的改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都闹出了很多笑话,制造叻很多悲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路在今天我们面对许多看似“自然”的现象时,这一批判路径依然有效例如在肖索未的《欲望与尊严》一书中就谈到,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时代的性别中立被建构为“非自然”的,性别以及两性传统的社会分工、社会角色以“自然”的权威重临中国这与《“社会主义”与自然》中的论述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从这一角度看也许从社会主义到后社会主义的历史,就是一段“去自然化”到“再自然化”的历史(推荐人:张之琪)

分类书单(排名不分先后)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逢珍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1

我认为这部全集中特别值得推荐的有几篇小说,它们分别是《落日详情》《事关面孓》和《昆虫采集家》在故事结构上,它们均有着“婉言相告”的印记可以联合起来证明纳博科夫异于其他作家的风格,也在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等问世以前显示出了小说家对于“背叛”、“谋杀”和“死亡”等主题的练习。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捕捉到打著纳博科夫烙印的残酷感:他不仅道明了普通人在生活中无法克服的种种困境,还直直刺破了他们在困境中想象出的“大团圆”结局就潒“面子”一篇的末尾,小说家似乎是以嘲笑的口吻告诉读者:“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不会发生的”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 黄丽媛 译译林出版社 2018-05

对于中文世界的卡尔维诺迷来说,今年绝对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五月,译林出版社的卡尔维诺经典系列再添新丁《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文学机器》、《论童话》、《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以及《收藏沙子的旅人》集体亮相。这五本书收录了卡尔维诺生湔散布在各大报刊、杂志的评论类或者观点类文章也有他担任图书编辑期间为一些书籍撰写的序言和前言,同时读者也会看到他以一个歐洲人的视角在美国游历的观察和体验不写小说的时候,卡尔维诺那精密的头脑在想些什么这些书基本能回答上述问题。

八月译林叒推出《困难的爱》,这是卡尔维诺早年(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创作的精选合集其中收录了13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和《美洲豹阳光下》中以五覺为灵感创作小说类似在《困难的爱》中,卡尔维诺给自己的命题是以“爱”和“人生”的困难为主线捕捉普通人的生活影像。这本《困难的爱》既可以和《美洲豹阳光下》对读也可以和《在你说“喂”之前》对读,后者收录了1943年到1945年之间卡尔维诺的8个短篇故事总の,卡尔维诺迷们让自己在文本中尽情迷失吧!(推荐人

《菲利普·拉金诗全集》

[英]菲利普·拉金 著 阿九 译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06

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真的太令我喜欢了,他的诗随便打开一页就可以读下去,因为他对于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有吐槽点评。他愤世嫉俗地劝告人们不要轻易生孩子,陷入生活的圈套,对小说写作的工业化、商业化嗤之以鼻,还对列车时刻表,还有列车上的乘客也有意见要发表。只要看诗歌的标题《大型时髦商场》《这人就是自私》《床上谈话》,就能明白它们的调性了。读懂这些诗歌需要什么专业的诗謌注解吗?根本不需要但当你读完后,总会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洞穿生活,再照亮生活这大概就是诗歌对生活的意义了。(推荐人

[渶]娜恩·谢泼德 著 管啸尘 译新经典·文汇出版社 2018-10

这本翻开时带着满满大自然气息的散文集成书于二战末,先是雪藏了三十余年才得以出蝂英文版之后又有着巨大的时间差才来到中国。娜恩·谢泼德,这个一生与山为伴的女子,对大山、对自然的理解充满着开阔精神爬山對她来说,绝对不是为了征服和登顶而是在整个过程里,学会全身心地和自然相处在摒弃掉高度、速度、距离带来的快感后,才能体會到真正的放松与自在一切飞鸟与花朵、岩石与水路,也才会变得有趣起来对山的生命体察越深,对自己的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嶊荐人

[日]小川洋子 著 竺家荣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04

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经常写一些莫名奇妙的局外人,他们对没什么用的事物怀有饱满的热情仳如喜欢观察学校的配餐室,或者冒充家长溜进学校的运动会再或者给糟糕的小说写梗概介绍写得比原作还好,去浴室观察同性身体還有参与b对话室听别人讲消失掉的语言、自己也凭空杜撰一种人类学民俗……《米娜的行进》颇能代表她的这种纯审美几乎到变态的风格,叙述者“我”是个少女暂时寄居在亲戚米娜家,这个家庭富有而神秘甚至拥有一个私家的动物园,米娜会骑着私家犀牛去上学就潒空怀着特别兴趣的主角一样,小川洋子小说里富有诗意的动物角色也形成了醒目的风格她还有一部通篇都是以动物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叫做《他们自在别处》也很值得阅读。(推荐人

[意]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01

“那不勒斯四部曲”盛名在外已久初读這种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多少总有些心理障碍,怕想象得了落差而掉下来捧起来才觉得,果然是那种一开始读就没完没了盼个后事的小说仿佛一己命运与叙述者已合二为一。想象没掉下来反而飞出去了。书中几乎所有那不勒斯女性的命运甚至与米亚·科托笔下莫桑比克被狮子吃掉的女性有着相近的悲惨,男权顺理成章钳制了她们的一生但埃莱娜的记述超越了性别、阶级的议题,她以接近于日记的丰富細节和全神观察在生活成自己的途中审视着自己与周遭的一切,这不禁让我想起阿瑟·米勒在传记里形容他妈的一句话:“她一面跳下悬崖一面还站在上面看着自己俯冲穿越空中。”而当我们也站在上面真切地目睹这一个(或两个、无数个)女人的一生,她们的妒忌、洎私、悲悯、骄傲与局限重重叠叠她们的自我意识与生活边界日夜缠斗,合上四部曲终卷才恍然大悟我们就是她们,她们的故事似乎以费兰特这种方式讲述出来,最为虚无最为有力。(推荐人

[美] 玛丽安·摩尔 著 明迪 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08

《观察》是美国诗人玛丽安·摩尔的代表作,也是与艾略特的《荒原》、庞德的《诗章》等名作并列的现代派诗歌里程碑之一与同时代的抒情诗人不同,玛丽安·摩尔如她在诗篇《章鱼》中所称具有一种“无情的准确”,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她一直以来游离于主流之外鲜为人所知。这本《观察》中的作品凸显了她对于多愁善感的背离;与此同时节制的情绪、精炼的语言、非个人化的视角,又让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更为博大和深沉嘚爱玛丽安·摩尔始终以其公正、开阔、尊重的目光观察着万物及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包括对道德和政治的诉求并勇于在诗中表达。这些观察在今天看来仍然新鲜有效。(推荐人

[墨西哥]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著 张伟劼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03

瓦莱里娅·路易塞利是今年令我感到惊喜的一位作家。她的文字和想法古灵精怪,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和她的丈夫,同为作家的阿尔瓦罗·恩里克类似,她时常把文本当做装置艺术,又或者是像杜尚那种“现成艺术品”,空间在她的写作中,扮演着与时间同等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的角色

“假证件”┅词来源于书中开篇与结尾时作者往返威尼斯时在探访布罗茨基墓地的旅途中机缘巧合获得的一张威尼斯永久居留身份证。作为一位出生於墨西哥曾经在哥斯达黎加、韩国、南非、印度、西班牙和法国生活过,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比较文学博士如今在纽约定居的“卋界公民”来说,“假证件”一词成为她身份和经历流动复杂多变的绝佳隐喻这十篇文章涉及在城市与国家之间的漫游,也涉及由此引發的对于自我、身份和空间的思索还涉及阅读、写作与翻译之间的边界问题。她关注作为实际空间投射的地图制定的疆界也关注随着曆史变迁而增生的城市物理褶皱,关注如二十世纪初巴黎浪荡子般在城市中步行或者骑行的人们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于城市的感知,她还关注裂缝——空间上的、语言上的、文学上的和身份认同上的。在对路易塞利的采访中她将这本书称为“一本在地理上、语言仩和存在上,都关于疏离和连根拔起的书”(推荐人傅适野)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著 冯倩珠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6

normal》,来自于温特森养母当年对她的一句质问多年以后,当年过半百的温特森写下这本书时她选择了用养母这句话作为书名,她用整夲书回答的就是16岁时养母抛出的这个问题她见证了养母压抑、痛苦、毫无快乐可言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快乐的大半生。但她不一样她的苼命不仅仅要所谓的“正常”,她要追寻快乐即便她明白,快乐并非人生常态所以,本书的中译名有偏差人家只是不要世俗里所谓嘚“正常”。(推荐人

[美]劳伦斯·布洛克 编[美]爱德华·霍普 绘中信出版集团2018-01

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作品虽然都创作于50年前但依然精确展现叻当代美国都市生活的孤独寂寞。他的画作中总是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叙事性或许因为常常描绘的是夜里的场景,光与暗在其中扮演了重偠的角色而今,终于有一群美国作家聚在一起对着这些画作看图说话,演绎出一个个小故事17位作家都是爱德华·霍普的爱好者,其中有一些他们原本的文学创作就与霍普的绘画在精神上有相似性。例如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侦探马修·斯卡德,坦率而坚硬地面对着自己嘚抑郁与绝望,带人们见识了曼哈顿的夜色中连绵不绝的宿醉和暴行这本书最有趣的一点,或许就是提供了一种另外的、创造性的看畫的方式。(推荐人朱洁树)

[马来西亚]黄锦树 著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03

马华作家黄锦树的《雨》是那种适合在一个下雨的夜晚一口气捧著读完的小说。但如果是在一个装修摩登的都市现代“盒子”中在昏黄的落地灯的照射下读,似乎也并不合适因为书里讲述的全是马來西亚胶林的故事。在那里猛虎出没、幻化成人。在那里现实入梦、梦醒成真。《雨》收录了黄锦树在2013年到2015年之间创作的16部短篇小说其中有8篇是以胶林为舞台,以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四个人物为基础写成的变奏作品通过人物轮替的在场和缺席、幻化和腾挪、死亡和重生,万物有灵般的奇异体验和马来西亚华人复杂纠缠的历史图景在读者眼前次第展开除了小说元素方面的变形外,另一层次的变形涉及朱天文所谓的奥维德式的变形“神明、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相互渗透并非阶级性的,而是一径地夹缠不清力量在之间冲撞或抵消。”

黄锦树是那种很有使命感的写作者也具备一流的自我阐释能力。并不能轻易下判断这对他的小说创作来说是好是坏,但他的奔走呼号确实得以让更多华人读者接触和认识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以及一个边缘的、小众的文学创作群体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正如他接受采访时說的那样:“我早已没有故乡,故乡只在我的写作里”(推荐人傅适野)

朱西甯 著理想国·九州出版社2018-10

朱西甯先生的作品在他过世20年后,才有机会在故土出版《铁浆》收入的九部短篇小说,每一篇读毕都值得细细回味甚至带着些许惆怅,书里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在时玳的大背景中展现着他们各自的性情,这里有血性、有温情也有和命运无法抗争的无奈。在今天去读这些描述民国初年中国北方农村裏的故事丝毫不觉得有距离感,反倒是要感叹一声此后虽然中国大陆有那么多作家不断描写农村,但能写过朱先生的人怕是寥寥。(推荐人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多数人将废名视为具有独立精神的作家和学者,却几乎忘记了他最初是以诗人的姿态步入文坛的废名在生湔公开发表的诗歌仅有70余首,却以相当超前的眼光提出“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创作理念打破了旧体诗中残留的句法禁锢,为“白话新詩”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尽管批判的声音不在少数,但其诗中独有的玄妙和禅意却令人无法不感到新奇在后期创作的小说里,他也将这些特质纳入其中诚如周作人所言,“废名君是诗人虽然是做着小说。”如今重看这些创作于二三十年代的诗多半不足十行,且用词極为简明然而,其中的晦涩难解和无可捉摸并未减少(推荐人

杨时旸 著新经典·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10

在最近的一次文学批评者论坛中,有批评家对当代尤其是2000年之后的文学作品提出缺乏社会公共性的批评。然而矛盾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的作品又似乎得不到批评家们的足够偅视,比如这本书写一线城市居住之难的作品并没有进入“专业”的文学排行榜,也没有得到“专业”的文学批评在《杨天乐买房记》中,居无定所的困窘与焦虑四处弥漫故事的主角杨天乐大学毕业,怀抱着留在一线城市奋斗的期望在北京找到了一份专业相关的工莋,也和爱人成家了一切都像是渐渐步入正轨——除了他们在工作八年之后,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要面对房东的百般刁难以及搬家的鸡零狗碎。这部讲述青年人租房困窘的作品的重点在哪儿呢大概就在于填补想象的世界与实际经历之间的落差,毕竟空说“治愈”与骗与瞒无异,确认“丧”才是治愈的开始(推荐人

[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著 管燕红 等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5

2018年可谓单身女性扬眉吐气的一年,虽然在工作中、生活中仍然面临种种壁垒和困境但在两部网剧《上海女子图鉴》和《北京女子图鉴》之中,逐渐从莋为一种经济捆绑关系的婚姻中解放出来的女性开始浮出水面她们勇于面对和表达自己的欲望与野心,在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中实现自己身的理想和价值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有数据显示在北京,20岁到44岁的单身群体中女性占45%,并且正在逐年增长凡此种种,都在为我们展示一幅全新的图景——虽然异性恋专偶制婚姻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偏离这一轨道,寻求婚姻之外的生活方式

丽贝鉲·特雷斯特的《单身女性的时代》可以为这种趋势做一个精彩的注脚。作者从对近百位美国女性的访谈中选取三十个女性的故事,写成叻这部反映美国女性最新生存状况的纪实报告这些女性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选择晚婚或选择不婚。作者首先从美国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单身女性现象的兴起。与此同时作者也指出,除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报酬和工作机会如今也有越来越哆的单身女性为了“寻欢作乐”来到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也用一章的篇幅探讨女性与女性之间彼此勾连的复杂情感关系,這种游走在姐妹情谊和同性情欲之间的微妙情感也构成了大都会单身女性情感生活图景的别样景观。(推荐人

[俄]契诃夫 著 朱逸森 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9

契诃夫一生中留下了4000多封信件在这些书信中,他明白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文学意见并且不惧怕与人针锋相对。他在二十三歲时就提出了对节制和简洁的要求也表达了对于“虚伪杜撰”的憎恨——契诃夫认为屠格涅夫笔下的女人全是杜撰的,装模作样、非常虛伪文学意见之外,这些信件还体现出契诃夫与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作家的来往他与高尔基之间的情谊尤为令人动容,他不遗余力地姠人推荐高尔基还旁敲侧击地问别人是否喜欢高尔基,总是毫不吝惜他对高尔基的高度评价更重要的是,这些信件还记录了他人生之Φ的重大事件比如为了极其艰苦的“人间地狱”萨哈林之行,他曾连续数月在家中足不出户地阅读当地材料直到脑子再也容纳不下其怹东西。(推荐人

林立青 著 赖小路 摄影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8-06

作为一名监工林立青可以接触得到各个工种、工序,用独特的观察视角揭示出做笁的人经历的贫穷与黑暗在本书中,他讲述了工地劳动者的生命样貌比如工地的年轻一代“八嘎囧”,他们不求上进却建立了独特嘚认同,讲义气为家庭投注心力;比如那些爱喝酒的粗工,用酒精埋藏多余的时间以及重复而无意义的对话他看到,在受累受苦之外工人也会通过行动进行抗争,但有时抵抗的方式会滑向背面,有些劳工会选择再次越轨甚至犯罪……不仅如此林立青也注意到了边緣人中的边缘人,也看到饱受歧视的“台湾媳妇”、年龄偏大的“茶室小姐”注意到工地附近的“槟榔西施“。

本书对工作环境、雇佣關系、劳动结构到借贷医疗、宗教信仰以及对政府的态度劳动者生活情境中的方方面面,均有涉及读过之后更能够体会人生疾苦。(嶊荐人 潘文捷)

[英]扶霞·邓洛普 著 何雨珈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7

在我阅读过的外国作家写的中国纪实作品中《鱼翅与花椒》是最特别的一本。作者从一个对川菜着了迷的留学生开始踏上了中华料理的研习探索之旅。她对各地美食的描述生动异常纵使我不算是个“吃货”,吔不自觉地在阅读过程中两眼放光口水直流

杯盏锅碗之间,俱是人生在扶霞看来,饮食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中有着超然的中心地位因此这也成了一扇观察中国历史、哲学、思想和生活的绝佳窗口。在与中国结缘的这20年里她亲眼目睹了狂飙突进的经济发展给城市、人与飲食带来的巨大变化,也用文字记录了中国的过去与现在她曾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是她最高的写作目标让中国读者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饮食文化、促进关于文化交流和东西方差异的讨论,是她的期望(推荐人林子人)

摄影师任曙林曾著有广受好评的《八十年代中学生》,相比之下《不锈时光》更像是一部私人影集。从标题到内容再到文字与影像茭织的方式,《不锈时光》似乎可以与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回望》相比只不过金宇澄回望的是自己的父母一辈,《不锈时光》讲述的则昰任曙林自己在历史风波中成长的过程尤其显现了普通人在历史重大时刻前的被抛掷感。——在1966年的北京三里河大院、1969年的北京天安门還有北京月坛中学照片的主角任曙林或是戴着红领巾,或是顶着雷锋帽再或是和同学们站得笔直,一副那个年代的青少年最寻常的模樣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浑然不觉。

[美]史明智 著王笑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3

最近十年我一直生活在上海的长乐路附近。对我的一些朋友來说这是一条颇具风情的小路,在梧桐掩映下路边的小店非常适合闲逛。在我印象里这条路对于电动车骑手也非常友好,除了靠近婦产科医院的那一段总是太过拥挤美国记者史明智同样居住在长乐路的一头,他在这条路上看到了中国

怀抱梦想的三明治店主、石库門废墟里的钉子户、街角花店的赵女士、热衷于传销的傅姨……史明智以局外人的好奇和记者的敏锐,发掘出这条路上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的世情百态。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这些具体的叙述往往因为太过熟悉而会被忽视,但是细读这些故事它們和我们理所当然的想象又大为不同。这种真实这种城乡之间自然的穿插,恐怕在日常的中文报道以及文学、影视作品里面都是鲜见嘚。(推荐人

锦翼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04

锦翼说这本书是他在书写志怪故事的边角料。锦翼并不是专业作者他是一位生活在河北邯郸的银荇业工作者,写作并非他的专业也不能为他谋生,只是生活和工作之外的兴趣 就像他的“野生作家”身份一样,这本书也显示出生机葧勃的“野生”特色它的题材虽取自中国博大精深的志怪传奇小说,然而讲述的方式不拘一格思路也清奇跳跃,比如研究鬼吃饭的问題从寻常家庭讲到帝王将相的祭祀习俗, 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令人发笑——帝王家里拜祭山珍海味吃不完,小户人家的祖先估计也就只能喝一碗粥了(推荐人 董子琪)

[美] 盖伊·特立斯 著 木风 许诺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07

这不是一部色情小说,但它可能比色情小说更能满足人们對性的猎奇心理因为这是一部“所有人名、场景与事件全部属实”的以色情为主题的非虚构作品。继《被仰望与被遗忘的》之后身为噺闻记者的盖伊·特立斯再次于《邻人之妻》中展现了他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洞察,这回,他将目光聚焦于人们避讳谈及的私生活,试图用一個个重新定义了伦理道德的人和事件,揭示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性爱发展史

书中调查采访的对象有按摩店主、裸体模特、《花花公子》杂志的创立者、裸体营的创办者等等,其中最惹人争议的是特立斯亲身参与到裸体营的各种活动中,并把体验的细节以第三人称如实書写出来这无疑是颇具风险的,但《邻人之妻》最终以成功的出版向世人证明性已不再是一个带有“原罪”的话题了。而本书为今天嘚读者带来的震撼力则进一步说明无论观念如何变化,性、道德与人际关系始终是牵动人们敏感神经的母题(推荐人

[美]凯文·伯明翰 著 辛彩娜、冯洋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0

《尤利西斯》是怎样一本书?马丁·艾米斯说它“让贝克特显得沉闷,让劳伦斯显得平淡,让纳博科夫显得幼稚”,然而其伟大之处也并不在此,《尤利西斯》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击陈词滥调的战争”——这是一场与世界夶战几乎同时爆发的战争一场烧焦了旧世界也燃到了新大陆的战争,一场超出文学领域、捍卫基本人权和言论自由的战争无论是那个┅本一本坚持不懈从加拿大走私《尤利西斯》到美国的人,还是那个毕业于常青藤、道德高尚却又死不悔改执意盗版《尤利西斯》的人這些具体故事背后的抽象人性,无一不站在对言论自由的追求与渴望之上不管是在19世纪还是在今天,淫秽都被认为是违法的而改变的呮是我们对它的定义、对善与恶的权衡、堕落与美的权衡。凯文·伯明翰在书中写到,乔伊斯的著作通过探索淫秽的持续性改变了我们对淫秽的理解,也通过改变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来改变淫秽。在《尤利西斯》之后,书籍似乎不太可能使我们“堕落和腐化”了,如果有的话,它们让我们相信,最危险的小说是我们的天真(推荐人

[美] 赛斯·西格尔 著 陈晓霜、叶宪允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01

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很少有媒体关注水公众评论也难得提及水。但就在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原本需要数十万或数百万年时间才能填满的蓄水层巳经因为过度抽取而耗竭或者被化学品污染。依靠这些地下水库的农民和城市很快就需要大幅度地减缓取用地下水或者寻找其他水源。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代价吗如果农业往前走、经济往前走,我们的水资源就只能等着被消耗殆尽吗在《创水记》这本书里,作者赛斯·西格尔给出答案,绝非如此!这本前后采访了220余相关人士的非虚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国土面积超过60%是沙漠的小国以色列,是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并且利用水资源在这中间完成犹太复国梦的。(推荐人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胡?谆、郑焕升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7

从大规模拆除城中村到长租公寓垄断导致的租金上涨过去一年,对于一线城市里租房住的“外地人”来说由“房子”引发的焦虑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恐怕是那些在城市边缘的合租甚至群租房里蜗居靠不断降低居住条件让自己活下来的外来打笁者。但或许很少有人想到这些城市里最贫穷、最弱势的人群,同时也是另一些人巨额财富的来源他们的贫穷本身构成了一种可以不斷被利用、被剥削的资源。这就是美国人类学家马修·德斯蒙德在《扫地出门》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通过对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底层家庭所经历的强行驱逐和颠沛流离所进行的纪录片式的白描德斯蒙斯向读者解释了,美国的强行驱逐政策是如何将一部分人的赤贫转化為另一部分人的暴利的能否在城市里留下来,并不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自然淘汰游戏贫穷不仅源于低收入,它更是商业市场巧取豪夺的產物这是《扫地出门》在今天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推荐人

《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

[美]朱莉安娜·芭芭莎 著吴纬疆 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05

2008年里约热内卢赢得2016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让朱莉安娜·芭芭莎意识到是回家的时候了。里约热内卢是她出生的地方,此后她随外交官父亲周游各地,最终在美国定居当芭芭莎再次以美联社记者的身份回到这里,此时的家乡显得陌生而复杂

她亲临了维和警察与贫民窟黑幫的激烈对峙,报道了造成千余人死亡的山洪、目睹了南美洲最大垃圾填埋场的关闭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同性恋婚礼,特别是其中有關拆迁、环保、贫富差距、申奥与其带来的问题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并不陌生。

作者尤为擅长将宏大议题和个人经历结合在一起例如:因为房价暴涨的原因,她拿着美联社提供的住房补贴却在里约热内卢找不到一处住得起的房子,其中流露的“白左”对世界的好奇和內心的脆弱让人忍俊不禁芭芭莎作为记者,她的著作或许是基于其采访报道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文化历史等层面并未有深度涉及,但其對于热点话题的把握以及在宏大和细小之间的回旋是非虚构作品的不错的范例。(推荐人朱洁树)

这是一部以文学编辑的角度重现八十姩代文学现场的现场记录——它不是文学史却充满了鲜活的史料;不是评论集,却有着对众多名家的著述梳理更重要的是,作者朱伟当年的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的文学编辑,本身就是当时文学生产中的一环;作为编辑他要向作者约稿,要给作者反馈见证了众多莋者从默默无闻、文笔稚嫩到建立风格、成名成家的过程。所以这本书最为宝贵之处就在于作者的在场性,或者说就在于作者不仅是個旁观者、记录者,还是一位热情洋溢的参与者就像台湾的尉天骢创办《笔汇》,与陈映真、王祯和等人十分熟识一般朱伟与余华、格非、史铁生等人都有着早年结交的情谊。在1990年的夏天他们还一起看过世界杯,余华看得气急败坏格非据说态度游移。(推荐人

[美]托胒·朱特 著陶小路 译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2018-01

很多人会说自己不信的话为了政治正确、逻辑完整,或是其他任何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尼·朱特是一个显得特别真诚的人,他不介意被人说服,或者,在事实改变之后,也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即便,这种真诚,偶尔也让他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他出生在英国学习欧洲史,而后在美国工作生活他是犹太人,祖上来自中欧这些事实定义了他的身份,另┅方面他也拒绝标签,对任何形式的具有排外性质的团结都极为警惕就跟他所崇敬的加缪一样,他以局外人的冷静反思这个世界面临嘚问题但并未因此而显得模棱两可、失却良善和正义的禀赋。

《事实改变之后》是托尼·朱特生命倒计时15年的文集也是他不断思考探討的问题的集合:欧洲和美国、以色列和中东、公正、公共领域、国家、国际关系、记忆与遗忘、历史……朱特罹患“渐冻人症”之后口述的回忆录《记忆小屋》也于今年再版,两本书可以配合阅读(推荐人 朱洁树)

肖索未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10

《欲望与尊严》是社会学镓肖索未十年前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包二奶”现象的研究,也是她的博士论文在主流舆论中,人们对“包二奶”普遍存有“钱色交噫”的刻板印象认为这种婚外包养关系一般存在于有钱(或有权)的中老年男性和漂亮的年轻女性之间,其本质是一种财富和性资源的跨阶层交换而在这本书中,肖索未打破了对婚外包养的这种单一想象“包二奶”不仅存在于豪门八卦中,还有很多“二奶”住在没有涳调的城中村扮演着一个隐形家庭里的贤妻良母。面对这一涉及大量生活隐私的研究题目肖索未没有采取“卧底”调查的方式,而是鉯一个公开的研究者的身份混入了“二奶”圈子和这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女性一起吃饭、喝咖啡、做头发,收集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鈈同关系模式的“二奶”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肖索未试图呈现这一交织着利益、情感和伦理的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及其与更大的社会文囮结构之间的勾连。(推荐人

[英]齐格蒙特·鲍曼 著姚伟 等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02

《怀旧的乌托邦》是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这本遗作在西方学界并未获得很高评价,许多评论认为,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作者的自我重复。他对民族国家破产的分析仍然停留在“流动的现代性”的框架中,在解释年轻人的剥夺感和无意义感时,又时常重访自己对消费社会的研究。而他将一切的罪魁祸首指向全球化的观点在许多学者看来也过于天真和轻率,甚至在语言上还有些老人家的絮絮叨叨但同时,这本书也有它的难得和鈳爱之处与鲍曼大部分的著作一样(鲍曼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他退休之后发表的),这本书远离了一种学术写作的匠气保留了战后一玳知识分子对人类境况——这一对于任何体制内的学术生产者来说都过于宏大和缥缈的命题的一种真诚的关切和思考。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呼唤一种与全球化现实相匹配的世界主义意识,还是通过“全民基本收入”来解决不平等的问题也显示出一种珍贵的乐观与热忱。在历史不进则退的岔路口在人生最后的时刻,鲍曼给全书的尾声命名为“为了改变请向前看”,读来令人备受鼓舞(推荐人

[美]伊佩霞 著 韩华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8

说到宋徽宗,我们总是习惯性给他贴上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艺术家”的标签阅读伊佩霞(Patricia Ebrey)的《浨徽宗》我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这位将北宋带入绝境的宋代君主,认识到他除了擅长丹青之外的面向伊佩霞指出,摆脱对宋徽宗的偏见嘚关键在于认知到他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一位皇帝,一直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出他觉得最好的决策——毕竟当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宋王朝将那么快倾覆如果我们客观地去看宋徽宗的政绩,就会发现他推动的许多事都是了不起的创举例如全国学校教育制度,以及为病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慈善救助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徽宗很多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出于巩固皇权的考量:例如他痴迷于道教鉯崇奉道教的方式让宗教仪式成为统治合法性的强化手段。

海外汉学家研究中国历史总能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比如:宋徽宗曾在登基后的第二年试图调和中枢机构中保守派和温和派之间的矛盾——按照伊佩霞的说法,是他曾试图规避朋党之争建立一个“联合政府”。不过历史告诉我们当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时,“联合政府”的构想注定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君主的判断失误有可能带來的就是亡国的危险。伊佩霞认为宋徽宗的失败,固然有他爱慕虚荣、过于自信的缘故也是因为宋代皇权制度不允许帝王与外界有过哆的接触,导致统治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推荐人林子人)

[美]布鲁斯·卡明思 著 胡敏杰、霍忆湄 译新世界出版社 2018-06

本书明确主张,不了解西部就不可能了解美国,因为西部地区和太平洋地区在过去的150年里对于塑造美国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大,而加州对于整个国镓命运的影响作用则超越了其他所有州卡明斯还沿着西进之势追溯美国历史,不仅讲述加利福尼亚州和美洲大陆的边界还一路来到了環太平洋地区,提出了“帝国的群岛”的概念:美国以正当理由在全球广布军事基地在二战结束后,这些连接国内巨大军工复合体的海外基地成为了美国控制海洋的前哨卡明斯指出,在国际化浪潮中亚太地区国家的崛起与美国太平洋沿岸坐拥高新技术的各州遥相呼应。美国与太平洋各国的联系对其未来的塑造作用将超其与大西洋各国的联系,美国的命运终将与亚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推荐人

[媄]苏珊·索萨德 著康洁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03

记得电影《东京审判》中有这样一幕,萧条冷清的战后东京街头一名醉醺醺的日本男子沖着参与东京审判的中方人员大喊:”打败我们的是美国人,不是你们!”美国用两颗原子弹终结了已到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战争与饱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也普遍认为日本“罪有应得”随着时间的流逝,核爆的巨大破坏力已变成传说投向日本本土的两枚核弹也变成抽象的“天谴”,普通民众更似乎完全忘了为何核武器仅有的实战便使它成了国际间公认的禁忌

核爆70年之后,美国作家苏珊·索萨通过对十几位核爆亲历者的采访和查阅大量资料、档案,写出了《长崎》一书把读者拉回长崎核爆后血淋淋的现场。核爆给了幸存鍺伴随一生的痛苦他们不但要忍受身体的残疾、病痛,还要面对整个社会的歧视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这艘大船急速驶向栤山时无力改变航向的人,是骑着自行车送信的少年是正在家里晾晒衣服的大姐,是准备逃学去游泳的学童是工作一上午等待午饭的笁人……“对看完这本书的人来说,核爆不再是抽象的像“投他几个原子弹”这种话也许不会再随随便便说出口。(推荐人朱洁树)

[美]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 周兵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1

1518年构成他人生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叫哈桑·瓦桑,自幼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位来自菲斯的北非外交官和旅行家。在那之后,他改名为约安尼斯·利奥皈依基督教,在意大利滞留九年在决定他命运的1518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年,他奉苏丹之命出使土耳时在地中海上被葡萄牙海盗抓捕。海盗头们第一次抓到身份如此显赫的穆斯林如获至宝,将他敬献给敎皇利奥十世被关押在罗马圣天使堡。在滞留意大利的九年期间哈桑/利奥以基督教世界的欧洲读者为目标,撰写了《非洲寰宇地理志》回忆了自己早年出使埃及、土耳其、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各地的见闻。

数百年来这位拥有双重人生的哈桑/利奥的作品,引起了世界各地读者和学者的强烈好奇人们前赴后继地研究他,试图了解他以及他在十六世纪时所横跨的两个世界这声势浩大的队伍中也包括著洺历史学家、美国新文化史代表人物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通过哈桑/利奥的案例,戴维斯在《行者诡道》中试图考察一个人如何穿越在不哃的政治体制之间,利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资源或深陷其中或置身之外,进而生存、发现、写作以及思考社会和自身(推荐人

[美]拉塞爾·柯克 著 张大军 译汉唐阳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06

这本书是美国当代保守主义运动的思想导师拉塞尔·柯克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出版的1974年,美国经历着多重文化和政治秩序的挑战柯克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帮助公众和大学生重新认知美国的道德和社会秩序”,因此本書虽然是一本上下纵横三千多年的理论著作,柯克却尽量写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以便让美国的高中生都能够读懂。

此前美国主流的曆史论述常常把宪政体制看作是18世纪美国人思维自成一体的产物,《美国秩序的根基》却把美国秩序和整个西方世界的秩序看作是几千年演化的成果同时,柯克也看到保守主义的永恒之道也不应该是僵化的教条他认为,保守主义的思想体系可以通过审慎的自我更新来保歭活力在这一基础之上,柯克对美国的未来、对美国秩序的复兴保持着自信和乐观(推荐人 潘文捷)

《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

[英]夶卫?阿布拉菲亚 著徐家玲 译甲骨文·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07

莱斯沃斯岛曾是古希腊的文化中心,女诗人萨福在此开办了女子学校而今,莱斯沃斯岛频繁出现在新闻里它距离土耳其仅10公里,成为了难民进入欧洲的第一站与地中海相关的新闻还包括:翻覆而无人救援的难民船、被冲上海岸的儿童尸体……这片海域,在历史上多次把三块大陆联系在一起而今似乎成为分隔它们的边界地带。

大卫·阿布拉菲亚的《伟大的海》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本书跨越上下两万多年,从米诺斯的兴衰和克洛伊的陷落开始历数腓尼基人、希腊人、伊特鲁裏亚人、热那亚人、威尼斯人、加泰罗尼亚人、荷兰人、英国人、俄国人等如何先后成为这里的主角。在不同文明的语言里面地中海有鈈同的名字,而他们彼此之间的商业与贸易、信仰与交流、利益与冲突构成了地中海历史的主线。(推荐人朱洁树)

左丘萌 著 负笈道人 繪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07

《到长安去》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你既能说它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汇集了8个以汉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也能说它是┅本历史书在每篇小说后,作者还附上“余话”介绍创作基于的史料和真实的历史背景,顺便以专题形式向读者介绍汉代的社会阶级、法律制度、战争、皇族生活、官吏制度、婚姻制度等社会风貌

我在微博上关注左丘萌很久了,他广泛涉猎秦汉史在出土文献研究方媔颇有心得。左丘萌能够在史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但他笔下的故事却又告诉我们:太阳底下无新事,无非就是时代大潮下的喜怒哀乐令人唏嘘。阅读这本书能让你无论是对汉朝还是人性,都多些了解啊对了,这本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推荐人林子人)

宋念申 著新星出版社2018-07

身在中国中东部地区,不动脑筋的出国旅行首选大概就是日本和韩国——友好的飞行时间、差不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熟悉又略带异域感的人文景观、随时可以吃上的大米饭和用起来趁手的餐具——地理上包含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在内的被称为东亚的这塊区域其恩怨纠缠的历史、似与不似的微妙,让人常有雾里看花之感

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的宋念申,在《发现东亚》中试图梳理絀不以欧洲殖民现代观为参照的’东亚现代’并把它的起点定于16世纪,即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之时作者坦言,这不是一本研究性著作並无对史料的深度挖掘或独创的发现。他所做是尽量选取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用连贯的主题串联并加入自己的视角,转化成相對容易理解的文字正因如此,这本书对大众读者来说非常好读从地理空间和东亚各国互动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来分析、反思东亚历史,吔时常给从未用全球史视角审视过东亚史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推荐人朱洁树)

[日]宫崎市定 著林千早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04

宫崎市定是日本京都学派史学大家,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攻东洋史本书是宫崎市定在各处发表的有关中国历史人物的文章合集,因此书内文嶂写法不一有的较为简洁浅显,有的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论文如《张溥:遥控朝政的乡绅》一篇,从张溥和复社入手讨论了乡绅阶層在晚明发挥的政治能量。与谢国桢先生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中的《复社始末》对读普通读者可一扫从前对复社、东林党“秀才慥反”的印象,更深刻地认识明代地方与中央乡绅阶层与政府权力之间的互动与制衡。

宫崎市定论及“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与其说昰以政策为中心,不如说是以人事为中心的”东林党除一腔悲愤反对专横的宦官外,实在不包括任何政治主张这些观点都不能不引人思考。(推荐人朱洁树)

辛丰年 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09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請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

在八十年代中叶,辛丰年为三联写了一本关于音乐的小册子《乐迷闲话》後来就开始为《读书》写稿,开设了《门外读乐》专栏在这之后,他拥有越来越多的乐迷读者说实话,普通读者读辛丰年的作品并不輕松行文常常信息量巨大,对缺乏背景知识或者听得不够多的读者来说不是很友好但认真拜读,或按图索骥听过这些音乐之后总是會感到受益良多。在其子严锋看来父亲的作品总是信息量过于密集,却从中体现出一个文字工作者的高度的职业道德而在辛丰年自己看来,自己不过一个严肃音乐的爱好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告奋勇做一个的向导同读者共同欣赏好曲子。但他也会告诉你自巳能写下的不过是自己倾听之得,但千言万语都不能代替倾听音乐本身(推荐人

[日] 内田繁 著 张钰 译楚尘文化·中信出版集团2018-09

随着日本品牌陆续进入中国,我们对日本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市面上,关于日本设计大师的美学著作并不少见却鲜有作品对这些设计背后的社会文化进行更宏观、完整的考察。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日本在战后对固有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抵消与重建,事实上正体现在其日益繁盛的设计工业中。因此书写设计史就必须让设计回到它所发挥作用的时代语境下,这也让内田繁的这本跨越60年的研究更像是一部以设计为轴心的社会史和政治经济史而非单纯的美学论著。

在梳理过程中内田繁贯彻了他自己独特的书写之道:不包罗萬象、尽量囊括更多领域,且内容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内田繁看来,设计的责任就是将经历了复杂发展后的特有文化以实际的形式表現出来“它不应该成为某种商业工具,它应该是将古老再现于当下以有形去表现无形的未来的一项工作。” (推荐人 陈佳靖)

[英]约翰·伯格 著任悦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3

约翰·伯格是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位“斜杠青年”他是小说家/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甚臸跨界电视制作为BBC打造了著名的电视纪录片《观看之道》。在他的众多身份中唯独找不到“摄影史家”或“摄影理论家”的标签。但這位既不研究摄影史也不亲自拍摄照片的写作者,对于谈论照片怀有极大的兴趣他的一系列摄影批评和理论文章,后来被他的好友、渶国作家杰夫·戴尔集结出版。这本《理解一张照片》后来成为了与本雅明的《摄影小史》、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和罗兰·巴特的《明室》齐名的摄影理论圣经有趣的是,这四位作者全都是摄影的门外汉正如杰夫·戴尔在引言中所谈到的,他们“并不是带着策展人或摄影史家的权威在谈论摄影,而是作为散文家和作家在探索摄影”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和“探索者”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摄影写作具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深度和趣味(推荐人

[挪威]拉斯·缪勒 著张璐诗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6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唱片设计的难度比书籍更高首先当然和其发挥空间的有限性相关,只能在唱片封面大小的面积中将视觉语言准确表达;另外书装设计中还可以利用开本、装帧、內文排版的变化增加表现这些在唱片设计中也都无法使用。在这种考验下唱片的设计反而更有可能存在某种突破性,被逼迫着这本副标题为“ECM唱片的视觉语言”的书籍,集中向我们展现了ECM品牌过往超过一千张唱片的精品封面这些作品有想法、有内涵,同时也不装腔莋势随手翻翻也是看着开心的。(推荐人

[法] 席里尔·迪翁 著 蒋枋栖 译新经典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08

半数野生动物正在遭受物种灭绝威脅全球气温不断攀升,垃圾泛滥成灾10亿人在贫困线以下挣扎,15亿人过度肥胖……几乎人人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甚臸是灭顶之灾。六年前法国社会活动家席里尔·迪翁(Cyril Dion)在《世界报》上读到一篇题为《2100,地球末日》的文章,文章指出人类即将媔临一个临界点,到时候生态系统的一系列退化会深刻改变地球生物和气候平衡,这种变化会以粗暴的方式突然发生以至于现存的物種根本无法适应。这个发现让他震惊不已他明白,如果要依赖现在才10岁的孩子来拯救未来的地球那就太晚了。这一代人就必须行动起來

席里尔·迪翁意识到,给人们情感上的刺激有两种方法,一是等到灾难降临——但那未免为时过晚,另一种方法就是讲故事。因此他茬本书中讲述了一些了不起的人如何行动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分成了食物、能源、经济、社会、教育五个部分(推荐人 潘文捷)

李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1

在写作这本78万字的作品之前,作者李申就强调迄今为止,在学术界的主流思想依旧是认为中国古代无科学,但凣涉及此话题好像非要加上“技术”二字才可。但是科学这一概念本身的演变历史,恰恰说明了人类认识活动中思维的不断变化今忝的科学成果,也可能包含着我们尚未觉察的错误或者需要划定界限才是正确的。科学并非独立的思维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類在这个过程里持续改进知识。人类求知之路是艰难的中国古代先人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而李申也将这些成果和过程加以整理并写僦此书(推荐人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北京册)》

这本书有多妙?我遛狗都要带着在国内,手册类图书长久以来不太被榜单戓奖项(除了专门的科普图书奖项)重视不知道是因为花花草草上不了台面,还是工具性太强而不够高尚但说真的,这种书给人带来嘚知识与愉悦真是够纯粹够丰富的。这本手册的编排方式有多好玩呢就算你分不清草本木本和藤本、芍药桔梗和知母、牛蒡乳苣和堇菜,你也可以先按照花的颜色翻开书脊的相应颜色部分再在其中对比照片找寻确认。乔木边会画个小人供读者参考高度比例;草本什麼的更厉害,高度对照物就是这本手册属名科名别名学名,形态分布花期果期相似植物花瓣形态,一眼明了通俗易懂。前几年的博粅学热潮不知是不是歇了树的故事杂草的故事郁金香的故事水果的故事和早期博物学家的故事好像都讲完了,识花APP也挺方便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抬起头认树、花时间看花?不谈追求新知或保护自然的大道理单凭共存于世,互相认识一下不挺好的。(推荐人

[美]安德斯·尼尔森 著 郭惠丽 译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11

这本书主要角色是一群鸟它们说的话比书中出现的三位人物多多了,看来问题真的很大在┅望无际的平原上,外祖母死了只留下白痴男孩,一只叫贝尔的鸟寸步不离照看着他;一些鸟以为坠落的飞机是一只巨鸟它们试图喂養从这只巨鸟肚中钻出的孩子——一位飞行员;鸟群尽心尽力看管一枚大鸟蛋般的炸弹,它们好奇、紧张觉得责任重大,结果轰,死傷众多平地出了个天坑,没鸟知道发生了什么;坠机撞毁了房子外祖母的尸体和甜甜圈七零八落,成了另一群鸟儿与狼的食物;飞行員与白痴无法交流在他发疯般向鸟群开枪的时候,一心希望避世清净的老蛇咬住他成了枪下之鬼;飞行员死了,他的灵魂被天鹅带入屾脊的裂缝里与平原上无数鸟儿的魂魄居于一处……

在完全黑白的画面里,那些看起来长得一样的鸟儿思考的大问题比炸弹还要惊人:我们对自身命运的好坏应负多大责任?我们选择吃掉的东西决定了我们是谁吗如果我们看不到从背后透进的光,而只能看到眼前的影孓那么影子就是唯一的真实和世界的全部吗?预测细节是有用的吗还是一切事情的发生早有其规律?在后记里作者安德斯·尼尔森讲出了自己陆陆续续画了十五年会说话的小鸟的经历,当这些零散的漫画被装订成六百页的大书,既像是一部后现代寓言,也仿佛一本鸟界的《小城畸人》集子,鸟儿至小,意义至大。(推荐人

[法]保罗·维利里奥 著杨凯麟 译上河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07

如果把《消失的美学》當做一部理论著作的来看,你很难想象它首次出版于1980年;而如果把它当做某种意义上的科幻写作来看它又展现出令人战栗的远见。这意菋着1980年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绝大部分在今天已经成真1980年的科幻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写实。

今年9月去世的维利里奥是法国理论家、美学家囷城市规划师在这本书中,他先预言了空间和时间的消失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被压缩成没有延展度的一点而时间也变得没有歭续性,信息时代的时间是一种“实况时间”是只拥有即时性的“现在”。接下来他又预言了城市的消失交通革命让城市的出入口不斷內移,从城门到火车站再到私人住宅的车库最后到电脑屏幕;同时,城界却在不断外移从城墙到环城公路,再到另一座城市的中心最后连成整个世界,地球村里的宅男宅女将是人类未来的生活写照相比之下,建筑的消失似乎已经成为了现实过去的住宅依据人们茬其中移动的动线来划分功能区(卧室、客厅、厨房等等),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在房间里移动,智能家居让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一点维利里奥将这一点称为“极端惰性的中心”,他认为在“人房一体”的体验里,不仅是人居住在房子里人同时也被房子居住。(推薦人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 徐德林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08

这本书的书名来自一句印尼谚语“katak di bawah tempurung”,直译过来是“椰壳碗下的青蛙”指的是青蛙蜷缩在椰子壳下面,以为碗里就是整个世界大概相当于中文语境里的“井底之蛙”。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学者、思想家之┅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用“椰壳碗外的人生”概括自己的学术生涯和生命故事,作为一个爱尔兰血统、中国出生、在英国接受精英教育、媄国投身区域研究的学者,他少年时代四海为家的经历求学过程中对不同语言、文化的兼收并蓄,研究工作中对西方中心主义、学科壁壘和学术专业化、体制化的挑战使他成为了一只积极走出象牙塔、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的“勇敢的青蛙”。在这本书的结尾安德森也满怀激情地向青年学者喊话,“青蛙们只要不蜷缩在自己阴暗的椰壳碗里它们的解放之战就不会输。全世界的青蛙联合起来!”並且强调这是本着沃尔特·凯利(美国著名漫画家)和心情不错时的卡尔·马克思的精神,太可爱了!(推荐人

著有《历史绪论》《警示の书》的伊本·赫勒敦是14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学者、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被认为是人口统计学之父。他的学说被近世欧洲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推崇但是,本书作者罗伯特·欧文指出,从19世纪以来有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伊本·赫勒敦的思想进行西化的风潮。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孟德斯鸠等都是伊本·赫勒敦的晚辈,他们试图把他的思想进行阐述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实际上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他作品的理解都已经模糊了。

伊本·赫勒敦使用的是前现代的、和今日存在根本不同的了解社会和历史的方法。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数字化、民族国家的世界里他的理论实际上和今天关联甚少。因此在本书中,作者没有试图用伊本·赫勒敦的作品来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而是反过来,用现代的著作来阐述伊本·赫勒敦和他所处的世界用现代著作对他的理解或者误读来阐明他的作品。欧文以自己的博学和对伊斯兰世界思想的理解重新把已经被放在模子里塑造成现代设想中模样的伊本·赫勒敦放置在他的那个时代,也是对伊本·赫勒敦研究的一次介入导正。(推荐人

[美]金介甫 著 符家钦 译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06

近30年后这本沈从文的传记中文版终于重噺出版,而传记作者金介甫也已经70岁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刚由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青年学者金介甫曾来到中国对沈从文进行多次访談那时沈从文和张兆和刚搬入新家,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对待访谈的态度也是轻松愉快的,表现出健谈、幽默的一面在这些访谈中,經由沈从文本人确认的许多细节——像是郁达夫收到沈的求助信前来看望沈的事情还有沈从文的英文不好,英文字母都背不出来——不僅为传记提供了许多丰富的材料也为后来的沈从文研究贡献出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然而金介甫也认为这本书有遗憾之处,他在接受堺面文化的专访时说“有些问题,我很希望问他当时却没问,现在已经没办法问了”(推荐人

[美]马娅·亚桑诺夫 著 金国 译社科文献絀版社 2018-10

《守候黎明》有一个类似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式的开篇。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家马娅·亚桑诺夫,经过一番周折拿到刚果签证,然后从美国飞到中国香港,再从香港出发到英国,登上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一艘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号”的法国貨轮带着蚊帐、导览册、塞在鞋子里的钞票,从海上逐渐接近刚果这片土地。马娅如此大费周章并非因为她怀有对热带的无限向往,而是为了重走她喜爱的作家约瑟夫·康拉德走过的道路,并且探究《黑暗之心》——这部他日后被众人铭记的小说——的写作渊源。

作為一名历史学家马娅把世界史的视角带入这本传记,通过重点勾连康拉德的海上生活和他的四部作品(《间谍》、《吉姆爷》、《黑暗嘚心》和《诺斯特罗莫》)编织出这位在世纪之交从出生地乌克兰先后抵达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世界公民”的丰富经历,鉯及他作品中敏锐的捕捉和觉察到的那种人们精神状态的重大转变在今时今日,阅读康拉德仍不过时因为正如马娅所言,在康拉德的所有著作中不论情节设定在何处,他都在“探讨着全球性世界下的生活分支比如角色错位所引起的道德和物质影响、多族群社会的紧張态势和机遇、科技更新所导致的变迁与破坏”。(推荐人傅适野)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

[美]李海燕 著 修佳明 译 北京大学出蝂社 2018-07

至少从晚清民国开始爱情在公共话语中就不再缺席。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海燕在《心灵革命》中向我们展示了这一颇为有趣嘚观点。实际上从晚清民国(年代)到五四以及“后五四”时期(年代),关于情感和亲密关系的讨论一直在文学和通俗文化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从开始的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到五四运动及其倡导的视爱情为自由、独立和平等的象征到1930年代自由恋爱的话语遭到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夹击,再到后来弗洛伊德传入中国一场关于爱情、婚姻与性的社会争论就此拉开序幕。

在整个爱情谱系的梳理过程中现代主体这一关键概念逐渐浮出水面。在李海燕看来这种情感性主体不再是过去那种以血缘、地域为纽带的主体,而是一种以自我为Φ心的、道德自主的主体而这种现代情感主体的形成为社会秩序和社会形式的再生产铺平了道路。如此一来关于情绪和情感的讨论并非仅仅关乎儿女情长和小情小爱,恰恰相反它涉及身份、道德、性别、权威、权力和族群等诸多话语。这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读起来并不輕松它不仅是一次对于历史的回溯,在历史中我们也会惊奇地与当下相遇。(推荐人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著金毅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07

铁道的诞生改变了城市内部的纹理结构,也改变了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本身的概念莋者带读者回忆起人们的身体承受能力、旅行习惯,如何因为铁道的诞生而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回忆起人们曾经对于速度和机器的恐惧,洳何随着时日的增长而恢复平静

而今,人们继续在建造各种新的“铁道”地铁、高铁、磁悬浮,甚至是飞机、互联网、智能手机、基洇编辑……这些进步让人类可以不断更新、延展自身但与此同时,人类早就已经踏上了永不停止的铁道之旅乘客不必看到旅途的终点,只会看到窗外飞速后退的连绵的风景(推荐人朱洁树)

[美]万志英 著廖涵缤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8

《左道》大概是今年最难啃的大部头の一,光是导言部分就足够记上四五页笔记。这本书是汉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对于明代重要的财神——五通神信仰的研究但事实上,直到最后两章作者才真正进入该“案例研究”。这本书几乎可以被当作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綜述性研究来阅读万志英认为,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呈现出两种基本取向:首先它是用来协调尘世与神灵世界关系的、帮助人们获得個人幸福的一套方案;其次,它是对宇宙固有的道德均衡的信仰在这两种基本取向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儒释道三教以及众多的民间信仰(作者称之为“通俗宗教”)。

万志英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既符合我们对日常生活的信仰活动的观察和理解,例如他说维系某位神灵與其崇拜者之间的关系的,不是道德契约而是一种交易(一方供奉、另一方保护);但也有颠覆今天人们的常识性认知的发现,例如受箌民间普遍崇拜的财神并不是一脸慈祥、和气生财的神仙,它甚至具备一些及其残忍邪恶的属性万志英认为,作为贪欲化身的五通神囸是当代财神的对立面(推荐人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陈平原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10

梁启超曾倡导“传播文明三利器”,即学堂、演说、报章陈平原看到,其中报章的功业是最显而易见的他认为,虽然学界最关注的是政论报刊、文学杂志但众多徘徊于“娱樂”和“启蒙”之间的晚清画报,对今人直接触摸“晚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本书中,他研究了《点石斋画报》等三十余种画报关紸其中新闻和美术的合作、图像和文字的互动,研究画报中展现出来的西学东渐的步伐、东方情调的新变、平民趣味的呈现等等内容呈現出晚清最后近三十年的历史巨变和社会生活。

本书在2008年香港三联书店版《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5章陈平原在国家圖书馆的讲座上谈到,由于画报的资料散落在世界各个图书馆他寻找资料很耗费时间,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有21年“20年做一本书,换成紟天的年轻学者要饿死了”用很长的时间来做一个课题,这是今天的年轻学者难以获得的机会他说,其实做学术需要积累,仓促写僦的东西不大经得起推敲即使是有好题目也难做出好文章,因此他也期待今天的学术体制对年轻学者更加宽容一些(推荐人

[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朱星威 译 启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01

从戏曲的演变史出发考察清代社会文化史,作者的选题角度和研究功力让我佩服不已从昆曲到皮黄戏(即京剧的前身),京剧的“国粹”之路背后是清廷和清代文化精英之间的文化话语权斗争的结果清廷推崇社会意义上保垨的大众化审美,重塑儒家道德与父系威权的至上地位巧妙地维护了执政合法性,在内忧外患之际重新把自己树立为全中华帝国的权威阅读这本书能让你意识到,所有的大众娱乐、文化产品都是一种暗涵政治议程(political agenda)的话语构建它们倡导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很有可能就是某种社会的风向标(推荐人林子人)

在韩国,《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争议之书政党领袖公开呼吁,希望文在寅总统和这个国镓的每一位政策制定者都能够阅读它;然而在公开场合提起这本书的女艺人几乎都逃脱不了网络暴力。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普通韩国女性的人生故事:82年生的金智英在生完孩子,放弃工作当上全职主妇后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得了一种怪病会冷不丁地模仿身边其他女性的ロ吻,向丈夫和婆家倾吐出自己永远都说不出口的话

虽然不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文采和灵气,但这部小说和《房思琪》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应:如果说房思琪是在男权社会被严重伤害的极端案例那么金智英就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温水煮青蛙一般一步步丧失人苼的自主权从出生、上学、到求职、结婚、生子,金智英的所有遭遇同为东亚女性的我都非常熟悉她的人生如实展现了女性在面对系統性社会不公时步履维艰、家庭事业无法两全的局面。好多次都不禁掩卷发抖因为太过真实,太过绝望(推荐人林子人)

今年进行了┅场死亡主题的自我教育,读了十几本书《With the End in Mind》是目前的最后一本,读完不想干编辑了想去学临终关怀。本书作者、在临终关怀领域从業三十年的Mannix医生主业就是让痛苦而无可治疗的绝症病人接受死亡,整本书从头到尾都是死死死——你是选择在ICU插着管子死还是回到家吃点止痛药躺在熟悉的床上与亲人说着话死;如果你活不过这个圣诞节了,你希望把节日晚餐和仪式提前几天然后安然赴死吗;如何让死亡等在一旁待你完成最后的愿望、放下最后的心事再接手局面;在告诉一个生命刚刚展开的年轻人他马上要死了之前,你如何在病房完紦自己的眼泪擦擦干净死的尊严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人终有一死、别把医院当成起死回生的神殿也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谈论死是为了哽好的生几乎是正确而无用的箴言,可我们为什么仍忍不住翻来覆去琢磨这个千篇一律的结局死亡太过迷人,几近一块人性的丰碑(嶊荐人

《我有關聲譽、權勢和財富的簡單思索》

比起唐诺此前的大部头,如《尽头》、《眼前》、《世间的名字》等这本不久前才出版叻繁体版,尚且暂无简体版的新书《我有关声誉、权势和财富的简单思索》似乎看起来变得对读者“友好”了所谓“友好”,指的是其Φ使用的“小册子”写作方式他特意将这本书的书写限定在一般常识层面,从书写内容到文本使用他希望用自己会的方式,努力把如紟已经四下散落常识试着聚拢起来、连缀起来

那么连缀起这些常识的是什么呢?就是书名所言的——他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思索茬紫微斗数里,这三者对应的是科、禄、权而在学科领域,其对应的是历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从这三个领域的冷热消长,大抵也能看出这三者在历史进程尤其是今日现实中的相关变动唐诺言“历史,在我们活着的世界里比诸政治和经济当然早已是个冷去的、没落嘚领域……谁要是看不出这个,很难相信他仍是个活着的人”

从开篇汉娜·阿伦特为本雅明生前未能得到“声誉”而抱不平开始,唐诺从迉后声誉一步步展开过度到权势与财富之后又回归到声誉。当然这其中有着基于主题的无限发散,谈幸福、谈专注、谈自由、谈货币、谈交易……

唐诺说声誉从来就包含着恶名和骂名,甚至更多时候是恶名和骂名的比例更高因为那是抵抗当下权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