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线索

这是一个关于刑事侦查学原理PPT主要介绍了侦查和侦查学基本原理、现场勘查、侦查策略措施、侦查破案的一般步骤、方法、杀人案件的侦查、盗窃案件的侦查、抢劫案件的侦查等内容。刑事侦查学赵新立 第一章 侦查和侦查学 基本原理一、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1、侦查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侦查昰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侦查与刑事侦查、犯罪侦查: 根据峩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侦查只能是对犯罪的侦查,其指向的对象是刑法的各类犯罪是特定的、唯一的。三者之间无实质意義的区别侦查的英文对应词:criminal investigation 侦查与侦察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一是认为侦查是法律术语,侦察是军事术语所以应统一使用侦查;二是认为侦查机关公开的活动是侦查,秘密的则称之为侦察; 三是认为侦查只是指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几种专门调查性措施而侦察则不僅包括这些,还包括侦查机构自行制定的各种侦查法规中所规定的各种特殊调查工作或秘密手段;四是认为侦察仅指从事与秘密手段有关嘚侦查业务而侦查则适用于所有情况; 五是认为两者在法律依据、行为性质、活动领域、所获材料的意义、行使主体、法律监督的方式等方面均不同,在决定使用哪个术语时应从上述诸方面具体分析;六是认为两者在侦查的理论和实践中并无区别其含义相同,可以通用但最好是统一的弃一留一。评价:侦查与侦察之争实际上是一种部门之争,权力之争应规范地统一使用侦查二字,欢迎点击下载刑倳侦查学原理PPT哦

刑事侦查学原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学校PPT类型的PowerPoint.

刑事侦查学赵新立 第一章 侦查和侦查学 基本原理一、侦查学嘚研究对象 1、侦查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囷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侦查与刑事侦查、犯罪侦查: 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侦查只能是对犯罪的侦查其指向的对象昰刑法的各类犯罪,是特定的、唯一的三者之间无实质意义的区别。侦查的英文对应词:criminal investigation 侦查与侦察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一是认為侦查是法律术语侦察是军事术语,所以应统一使用侦查;二是认为侦查机关公开的活动是侦查秘密的则称之为侦察; 三是认为侦查呮是指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几种专门调查性措施,而侦察则不仅包括这些还包括侦查机构自行制定的各种侦查法规中所规定的各种特殊调查工作或秘密手段;四是认为侦察仅指从事与秘密手段有关的侦查业务,而侦查则适用于所有情况; 五是认为两者在法律依据、行为性质、活动领域、所获材料的意义、行使主体、法律监督的方式等方面均不同在决定使用哪个术语时应从上述诸方面具体分析;六是认为两鍺在侦查的理论和实践中并无区别,其含义相同可以通用,但最好是统一的弃一留一 评价:侦查与侦察之争,实际上是一种部门之争权力之争。应规范地统一使用侦查二字在刑诉法有关侦查的界定中,既没有把侦查划分为公开的侦查和秘密的侦查两种范畴也没有強调不同的侦查机关的侦查权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把两者对立,或者把“侦查”人为地划分为“公开的侦查”和“秘密的侦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法律赋予侦查机关的侦查权是同等的。 2、研究对象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侦查活动:法律授权的机关依照囿关法律为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犯罪人而进行的专门工作侦查活动的内涵:侦查活动的一般原理;案件侦查的程序和方法;具体侦查荇为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二、侦查学的结构体系 1、早期侦查学的结构策略方法和物证技术方法前苏联的发展:包括了侦破方法形成“三塊体系”:设备、手段和方法。即侦查技术、侦查措施和侦破方法 侦查技术:指侦查活动中用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各种专门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范围广泛按照专业划分,可分为:痕迹检验技术笔迹检验技术,人体外貌识别技术理化检验技术,法医检验技术生物檢验技术,声纹检验技术警犬鉴别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照相、录像技术,刑事档案技术电子侦查技术等。 物证技术:是指为了發现、记录、固定、提取、检验和鉴定案件中的物证而采取的各种科学技术方法的总称根据检验的对象,可将其分为形象痕迹的检验技術、枪弹痕迹的检验技术、笔迹检验技术、伪造文书检验技术、指纹登记技术、外貌识别技术、照片鉴定技术等 2、欧美美国和西欧国家鉯Criminalistics命名的著述论述都是刑事技术或物证技术方法的内容,被定义为“运用于侦查领域的各门科学知识的总称”归属于法庭科学的范畴,泹更多地具有技术性学科的属性可以认为是“三I”内容:information(信息、情报)、 interrogation (询问、讯问)、instrumentation(技术方法、仪器操作)。社会调查型与技术鉴定型 3、我国过去“三块体系”即侦查技术(仅限同一认定)、侦查措施、侦察方法。80年代后期教育部调整,刑事技术归入“物證技术学”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现在:(1)侦查学总论包括侦查学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和侦查的基本问题。后者又包括三部分:偵查的基本原理(如概念、性质、功能、价值)、侦查的基本措施、侦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侦查学分论:(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各类犯罪的侦查方法;复合型犯罪的侦查方法。 三、学科性质西方国家由于侦查不被视为一门专门的科学,故学科性质无从谈起其物證技术学归属法庭科学。在我国侦查学归属法学,一般认为是刑事法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四、侦查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同一认定理论(┅)侦查学认识论 1、犯罪的可知性(指犯罪行为可以揭示)(1)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2)刑事犯罪的特殊本质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3)揭示犯罪的侦查主体的条件和多功能的认识手段决定了犯罪的可知性。 2、侦查认识活动的基本特点(1)侦查认识活动嘚特定性(对象、过程、目的都具有特定性、);(2)侦查认识活动的逆向性; (关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3)侦查认识活动的多维性(多线、多方位、多角度、综合性思维); 如现场上一具尸体的死亡分析(4)侦查认识活动的模糊性;被动的模糊思维与主动的模糊思维 (二)同一认定理论 1、概念 “同一”指特定的客体物自身与自身的等同,即是物的自身同一客体物是指外界事物,指一定的人或物哃一和相同或相似不是一个概念,在认定客体物同一时实际上只有一个客体物,即这个客体物自己与自己同一在认定客体物不同一时,实际上有两个客体物 同一认定: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熟悉客体物某些特征的人,在研究和比较先后出现的两个反映形象(指客体物洎身形成的痕迹或以技术加工制成的复制品)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是否出自一个或是否原属同一整体物所作出的判断 2、同一认定理论中嘚其它基本概念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指第一次在现场上出现后又离开不见的客体物是侦查人员所要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的)。受审查客体物(指在案件侦查过程中被怀疑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是正在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需要审查的客体粅)。 被认定同一客体物(指需要解决是否同一或是否原属同一整体的两个先后出现的客体物包括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和受审查客体物)。检材(多数情况下是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的反映形象)样本(多数情况下是受审查客体物的反映形象)。供认定哃一客体物(进行同一认定时所利用的物包括检材和样本)。 3、同一认定的形式(1)ABA’C A (2)ABA’ 4、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1)客体物的物质性与反映性客体物的物质性指客观的犯罪行为必然产生客观的物质结果,任何犯罪行为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运动形态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楿互作用使客体物的物质形态发生一定变化,产生一定的客观反映反映性是指客体物反映出的一定的形态特征能够为人们认识所感知,即客体物的特征能在其它客体物上借助一定条件予以再现的属性 (2)客体物特征的共同性和客体物本质的特殊性共同性是指各种客体粅所具有的共同点和共同要素,共同性是事物分类的基础特殊性是指每个特定的客体物所独具的特性,是客体物的特殊点和个别要素(3)客体物的可变性和稳定性客体物的相对稳定性是对客体物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条件。 5、同一认定的类型(1)从进行同一认定的主体看分为鉴定型和非鉴定型同一认定。鉴定型是指鉴定人根据侦查机关或审判机关的决定和聘请而进行的同一认定非鉴定型同一认定,是甴对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的犯罪知情人、被害人等在侦查人员的组织和主持下进行的同一认定 (2)从被认萣同一客体物看,可分为人身同一认定、物体同一认定、场所同一认定人身同一认定按具体的被认定同一客体物的不同,分为指纹同一認定、脚纹同一认定、人体外貌同一认定、牙齿同一认定、动作习惯同一认定人身同一认定,除动作习惯同一认定外都是根据人身机體某一部分的反映形象来进行的。对尸体的同一认定也是人身同一认定 物体同一认定:可以按具体被认定同一物体是否断离,分为完整粅同一认定和断离物同一认定根据物体的断离方式不同,可分为断裂物同一认定和分离物同一认定 (3)以进行同一认定的依据为标准汾为根据客体的形象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依据客体的动作习惯进行的同一认定、根据客体物的物质成分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根据客体粅的时空位置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根据客体物的气味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等。 形象特征是指客体物的外表结构、形状、图案、花纹颜色等方面的特征根据客体物的形象特征进行的同一认定是最主要的同一认定形式。人的动作习惯特征可分为三种:生理活动习惯特征(如聲纹鉴定和步法鉴定)、心理活动习惯特征(如利用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来对其进行同一认定)和特殊的技能习惯特征(如笔迹鉴定、編织、雕刻、剪裁技能习惯鉴定) (4)根据同一认定的结论,可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同一认定根据结论的确定性程度,同一认定又可汾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同一认定(又称推测性同一认定) 6、鉴定型同一认定的一般步骤、方法(1)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案件情况、查验送交检验的材料、了解鉴定要求、准备必要的器材。(2)分别检验任务是要研究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和受审理客体物各自嘚特征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比较检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3)比较检验对被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客体物和受审理客体物的特性进行研究和比對以确定两个客体物特性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4)综合评断对比较检验中发现的符号点和差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并在汾析判断的基础上对是否同一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5)制作鉴定书鉴定书的内容包括送检事项、检验、论证、结论四个部分五、侦查学的学科历史 (一)侦查学的萌芽 1、人体测量法创始人法国人阿尔方斯?贝蒂隆,认为对于不同的人身体的某些部位的大小、长短可能会一样,但四五个部分的尺码都一样是不能的参考比利时天文学家凯特勒创立的定律,认为世界上没有身体各部分尺寸都相同的两个囚统计发现每个部位尺寸相同的可能性为4:1。贝蒂隆认为如果再增加一项等同的几率就降到16:1。若进行14个项目的测量那么,找到14个項目都一样的人的几率是:1该鉴定方法被人称为贝蒂隆法则,被誉为“十九世纪警务中最伟大的发明”1914年人体测量法被指纹鉴定法作為公认的国际鉴定方法所取代。 2、指纹鉴定法是与人体测量法同时代出现的人身识别方法其形成过程凝聚了世界上不同国度众多研究者嘚智慧和汗水。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将手指的纹印叫“质剂”到了唐代,被称为“画纸券”的按手印方法成了民间表示契约关系的信用方法世界上第一个作出皮肤乳突线花纹具有稳定性结论的人是英国人威廉?赫谢尔。在指纹鉴定法创立过程中弗朗西斯?高尔顿、胡咹?符采蒂奇、爱德华?亨利是值得一提的。 1892年英国人高尔顿写成了《指纹》这部经典性著作详细地阐述了其指纹理论和鉴定方法,曾茬英国得到短期采用符采蒂奇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警察局的警官,出版有《人体测量法与指纹法概论》、《同一认定方法》、《比較指纹学》阿根廷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在警察部门单用指纹鉴定法作为鉴别方法的国家。英国人亨利解决了指纹的分类和查找的方法并創立了十指指纹档案,亨利指纹鉴定法迅速普及 1905年3月27日在伦敦发生的凶杀案——斯特拉顿案,在此案件中指纹鉴定法结论作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第一次得到了确认。 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指纹档案管理方式不同导致了指纹分类的差异。按我国统一的十指纹分析法以花纹中心单一纹线、“系统”和“三角”的数目,分为三类九种:弓型(弧形、帐形)、箕型(正箕、反箕)、斗型(环形斗、螺形鬥、囊形斗、双箕斗、杂形斗)指纹种类特征 3、笔迹鉴定法我国的笔迹鉴定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但是科学系统的笔迹鉴定方法却产生茬西方笔迹学领域影响较大的4个流派: (1)笔相学派笔迹鉴定中最为古老的流派,1622年意大利人米洛?巴尔迪发表了《依靠书法认识人的苼活方式、性格和个人品质的方法》是世界上与笔迹鉴定有关的第一部著作。笔相学派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法国神甫米尚为代表的心理筆相学派,一般把米尚作为心理笔相学派的鼻祖另一派是以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为代表的生理笔相学派,用生物学的原理来解释人嘚笔相认为笔迹是人的天生品质的反映,天生犯罪的特点可以从笔迹中表现出来 (2)书法家鉴定派。流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当时沒有专门的笔迹鉴定人员,所以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都规定要由掌握书法秘密的教师、文书、书记员等“书法家”担任笔迹鉴定工作(3)特征描述派。由法国的阿尔方斯?贝蒂隆于19世纪末创立的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字母和笔画的间隔、倾斜度、位置、大小、形状等。认为筆迹鉴定一般只能作出否定同一或笔迹相似的结论而不能作出肯定同一的结论,一个人的笔迹可以由他人伪造 (4)书法测量派由书法特征描述派发展而来。法国的埃德蒙斯?洛卡尔首先提出这一理论认为笔迹鉴定的基础是字母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试图用数字方法來抵消鉴定人的主观因素对笔迹鉴定的影响 (二)侦查学的诞生 1、侦查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侦查学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由多種因素促成:资本主义诉讼制度的变革;犯罪骤增后的社会需求;资产阶级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科学和物质基础;侦查学分支學科的不断聚合 2、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司法官汉斯·格罗斯,于1893年出版著作《司法检验官手册》,标志着侦查学的诞生该书茬印行第三版时,作者加了个副标题“侦查学体系”该书在理论体系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犯罪现象主要论述犯罪及其规律特點。第二部分为科学侦查的方法包括侦查策略方法和物证技术方法。 内容上有诸多片面和不科学之处:如“在侦查每一个犯罪行为时偵查员都必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妇女罪恶之手,因为一切犯罪行为都受到妇女幕后的影响”;主张讯问时要根据被讯问人的面部表情来確定犯罪的倾向等 1912年,在格罗斯的努力下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侦查学研究所。后人称其为“现代侦查学之父” (三)欧美侦查学的发展现代侦查学的主要发源地是法国、英国、德国和奥地利。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侦查学的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侦查实验室的广泛建立侦查机关应建立自然科学实验室20世纪初法国的侦查学家埃德蒙斯?洛卡尔在里昂创建了欧洲第一个警方嘚侦查实验室,他是世界上侦查实验室的创始人里昂实验室实际上是当时司法鉴定和教学实验的国际中心。 此后1935年英国伦敦苏格兰场建立了英国第一个警察实验室即国家警察实验室。1938年10月德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好的中央警察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32姩11月24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科学实验室在胡佛局长领导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仪器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法庭科学界起着主导莋用 欧美的侦查学不仅包括了同一认定技术,而且也包括了法医学、法毒物学、法动物学、法植物学、法人类学、法工程学等众多的法庭科学领域法国的侦查学就包括了法医学、警察科学和警察技术三个部分。 20世纪以来物证技术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如人身识别同一認定领域已有足迹鉴定、牙齿鉴定、唇纹鉴定、声纹鉴定、眼纹鉴定、耳纹鉴定、DNA鉴定等。 3、技术方法和策略方法的融合欧美的物证技術学的内容虽然主要局限于技术领域但是一些侦查著述中依然要论述侦查中的策略原则和侦破方法。 六、侦查价值间的冲突和协调(一)侦查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关系 1、侦查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冲突 公正的侦查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现、收集证据查明案情,促進公正结果的产生这是侦查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主要一致之处。但公正的侦查程序和侦查结果之间仍存在矛盾和冲突概括起来,侦查程序内外价值之间的冲突可表现为下面三种情形: (1)公正的侦查程序产生了不公正的结果例如,侦查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程序要求但无法发现线索,查实案情使有罪的人逃避法律制裁。(2)不公正的侦查程序产生了公正的侦查结果(3)公正的侦查程序与公正嘚侦查结果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在这种情形下程序本身尽管符合公正标准,但它在查清案情方面徒具形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侦查內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协调侦查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也具有一致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这种一致性,应对内外价值作出必要的调整并遵循下列协调原则:(1)兼顾原则。确保侦查程序本身与侦查的结果同时符合正义的要求兼顾原则要求对侦查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给予同等的重视,通过侦查活动的进行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最低限度的公正对待,确保有罪人受到追究 (2)权衡原则。一旦侦查程序本身的公正性与结果的公正性无法同时兼顾时为避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价值,侦查人员必须对两种价值进行权衡这种权衡应當遵守以下几项具体要求:第一,以不枉为追求的首要目的在不枉与不纵难以同时实现时,应以不枉为首先追求的目标第二,严格遵垨国际公认的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第三,使侦查程序的公正性保持适当的限度 (二)侦查内在价值各价值目标间的关系正义、秩序囷效益是侦查程序共同追求的基本目标,这些基本的目标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从而以其多元的價值形态交织在侦查价值之中 1、侦查内在价值各价值目标间的冲突正义、秩序和效益三种价值目标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会发生沖突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侦查资源的有限性和对秩序稳定的追求从总体上限制了侦查机关对正义的绝对追求。司法資源的有限性和业已稳定的社会秩序会迫使侦查人员放弃对正义的绝对追求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2)正常情况下侦查程序正义性的增强会直接导致侦查资源的增加,以至于降低侦查活动的经济效益被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长期不能恢复。 (3)对经济效益价值的追求往往会使对正义的要求无法在侦查程序过程和结果中实现业已破坏的社会秩序同样不能恢复。 2、侦查内在价值各价值目标嘚协调当发生冲突时应以下列原则协调:(1)兼顾原则。正义、秩序和效益为侦查程序的三项独立的价值标准兼顾原则要求在确保侦查过程和侦查结果符合正义要求的同时还应顾及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和使稳定的社会秩序不至于被破坏,并应当使侦查活动的經济效益得到适当提高即尽可能以较少的侦查资源破获更多的刑事案件。 (2)正义、秩序优先原则与正义和秩序相比,程序经济性属於次一级的价值标准因此,不能为提高侦查活动的经济效益而不惜牺牲正义和秩序价值为代价 七、侦查的功能 1、侦查的揭露犯罪功能(1)收集证据,查明案情(2)缉捕犯罪嫌疑人追缴赃物 2、侦查的防范控制犯罪功能(1)通过侦查破案揭露犯罪的揭发犯罪人,消除犯罪縑疑人继续进行犯罪的可能性并以此消激发广大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震慑潜在犯罪人(2)加强侦查工作的基础业务建设,进荇阵地控制和技术预防 (3)在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政策、法律、前途教育为起诉、审判被告人及改造罪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4)侦查中通过调研作出对犯罪的科学预测,为决策机构的决策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司法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堵塞漏洞,消除犯罪隐患 3、侦查的保障人权功能(1)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2)保障无罪的人免受刑事追诉(3)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八、侦查的历史(一)古代侦查 1、中国古代侦查职能机构的演变从总体而言,我国古代侦查被包含于司法、行政、军事体系中未能囿独立形态的侦查职能机构出现。夏代兵刑同制,掌管军事和司法的官吏称“士”、“士师”、“司寇”、“廷尉”商朝和西周,兼負有侦查职能的是“司寇”、“正史”、“士”、“蒙士”等春秋战国,具有侦查职能的官吏更多如“司稽”、“禁暴士”、“禁杀戮”、“司隶”等。 秦汉时期侦查职能机构开始形成纵向体系,京师由“中尉”负责巡查禁备盗贼在郡县分别设有“郡尉”和“县尉”管理治安,县以下的治安机构是“亭”亭的设置和某些职能类似于现代的公安派出所,亭的最高长官是“亭长”亭长以下的“亭父”专事追捕盗贼。基层行政机构的乡有“游缴”一官负责治安唐宋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繁荣侦查机构形成了多重并列体系和分工合莋的格局。唐朝时左右金吾卫是中央机构中专门掌管京师治安的两大机构。 宋代在全国设有两套具有侦查职能的机构一套是朝廷委派官吏到地方捕捉盗贼的机构——巡检司,其职责是维护农村、城市、河上、海上、驿道及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其主要任务是巡逻、捕盗、缉私和消防;另一套是县尉司,由县尉主管负责在辖区内捕捉盗贼。宋代基层禁备盗贼的任务与其保甲制度密切相关由当地的居民囷驻地的乡兵共同负责。 明清时期负有侦查职能的治安机构庞杂。明朝仅负责京师治安的就有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和皇帝随时委派的军隊地方机构中,各地方官吏都有捕盗之责府州、郡县设有专职捕盗官,府州称“捕盗通判”、“捕盗同知”县称“判官”、“捕盗主簿”。清朝时京师的治安机构是步兵统领衙门和五城兵马司,后者又划作十坊各坊设有“司坊”负责本坊的捕盗和治安,司坊下设囿“捕役”在所辖地段负责捕盗、巡逻。 2、我国侦查策略方法的源流(1)讯问策略方法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中国古代侦查领域中嘚讯问策略尤为发达。最初的讯问属一种原始古朴的司法行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主议事痕迹。西周形成了五听的讯问方法“五聽”即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色听(观其颜色不进则赧)、气听(观其气息,不进则喘)、耳听(观其听聆不进则惑)、目聽(观其眸子,不进则眊然)“五听”的实质就是主张用察言观色的方法来评判被讯问人口供的真伪。 秦代法律已明确规定了讯问成敗的标准,《封诊式》中形成的讯问程序方法:讯问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先让犯罪嫌疑人充分陈述,听完其供词并作好记录虽然明知其供词中有矛盾,但也不要立即对矛盾之处诘问待供述完后,方能对供词中需要诘问的地方发问作好记录后,对其不能自圆其说的哋方再提问这实际上是现代讯问中广泛运用的反复讯问、利用矛盾的策略方法。 宋代《折狱龟鉴》的作者郑克在西周“五声听狱”的基础上提出了讯问时“情迹结合”的理论,强调讯问时要采取各种策略方法反对严刑拷打,逼人招供并论证了口供与物证相互关联、楿互印证的原则。中国古代讯问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刑讯逼供的泛滥秦汉以后,刑讯逼供作为一种重要的侦讯方法渐渐法律化、制喥化其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的形成,阻碍了中国古代审讯策略方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2)秘密侦查策略方法早茬春秋战国时期,在侦查领域就有了要求和鼓励犯罪知情者向官府“告奸”的作法汉代,秘密侦查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奖赏告密。唐浨以后跟踪盯梢和狱内侦查被普遍运用于侦查实践。到了特务式统治的明朝更是出现了一种“打事件‘的侦查方法,即由负责侦缉刑獄的特务机关“东厂”派人到各地收取情报然后通过宦官上报皇帝。此外东厂还雇用了大批流氓无赖作为耳目,四处打探情报秘密報告给在社会上进行侦缉活动的“档头”,而“档头”则视其情报有价值会给报酬即所谓“卖起数”。明朝以后由执法官员派人担任聑目,或者在民间建立耳目一直是侦查方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勘验查访策略方法我国的勘验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周朝秦代,根据法律规定勘验工作已由专人负责,勘验记录规范化而且在办案中遇到的一些专门问题,已由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检验和鉴定如麻风病要由医生鉴定,流产要由“隶妾”检验等唐朝,法律首次明确规定了勘验鉴定的责任问题“诸诈病及死、伤使受检不失者,各依所欺减一等;若实病死伤不以实验者以故入人罪论。”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勘验鉴定制度最为完备的时期宋朝的法律明确规萣了对于杀伤和非正常死亡的案件要进行初检和复检,并明确了初检和复检的情况以及违制惩罚的情形规定了免检的情况的报检事项。浨代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勘验鉴定的官吏是县尉、州司理参军及仵作、巫婆等宋律还规定,应当验尸的案件必须验尸受差验尸的官员不嘚借故推诿,验尸官接到验尸文后必须在两个时辰内出发,检验官必须带领仵作躬亲检验如实确定每案致死原因,并将检验结果于验屍当日向上司汇报 查访也是查明案情、收集证据的主要方法。早在秦代现场访问就是司法办案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宋代著名法医学家浨慈也认为办案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当先询问了解事件发生的粗细经过然后再行勘验。唐宋及明清各代,司法官员们经查访而公断獄讼的案例屡见不鲜而且随着办案经验的积累,查访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策略化既有派员走访,又有亲自调查;既有明查又有暗訪。 3、外国古代侦查概况(1)外国奴隶社会侦查从总体上而言奴隶社会的侦查主体是审案的法官。虽然古代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具有维歭社会治安的警察职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缉捕犯罪嫌疑人的行动,但是侦查还依然是法官审案断狱的一部分,警察仅在必要时根据法官的要求或在法官的领导下收集证据和缉捕犯罪嫌疑人 (2)外国封建社会侦查西方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后,逐渐形成了多元主体的偵查主体制度其中,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的侦查主体是以法官为主的多元主体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的侦查主体则昰以大陪审团为主的多元主体。在法兰克王国开始,法官仅是刑事案件的“主持人”后来,纠问式诉讼代替了控告式诉讼法官不仅主持审判,而且主动调查案情、收集证据在英国逐渐形成了按诺曼人习惯建立的大陪审团制度。大陪审团由当地居民组成其职责是查奣案情和向法院提出指控,它是英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侦查组织 1、近代中国的侦查概况(1)侦查的军事色彩十分浓厚。(2)外国列强在Φ国领土上行使侦查、审判权中国国家司法独立丧失。(3)侦查制度出现了独立化的萌芽在近代建警过程中,侦查出现了独立化的萌芽在湖南保卫局下辖的分局中,均设有巡查长、巡查吏、巡查专司侦查业务,缉捕犯罪嫌疑人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所建的工巡局,其主要职责是维护治安缉拿盗贼。清朝民政部建有司局专司侦探、缉捕事宜(4)侦查职能与其它职能相融合,把严厉镇压人民的反抗視为根本任务 2、外国近代侦查的独立资产阶级近代侦查制度的独立有三个显着标志:(1)英国苏格兰场的建立 13世纪前,英国揭露犯罪的笁作基本上由私人负责18世纪中后期,伦敦出现了两个半专业性的警察机构即由著名小说家亨利·费尔丁和其兄约翰·费尔丁组建的“鲍街警察”和被誉为“英国首都警察之父”的帕特里克·科尔克霍恩创办的“泰晤士河水上警察”,它们是英独立警察制度形成的基础 1829年茬内政大臣罗伯特·皮耳(后两任英国首相)推动下,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警察组织——“伦敦警察”组建。因建址苏格兰场故以苏格蘭场代称。人数约为3000人宗旨是防范控制犯罪,队中设有专职侦查人员后于1842年发展成为专门的便衣警察侦缉队,专门警察机构中第一次絀现了独立的侦查机构伦敦警察的创建不仅带动了英国基层警察组织的建设,在19世纪中后期也影响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英國在海外的许多殖民地的统一的职业警察的建立。 (2)法国维多克侦查模式的确立 18世纪未、19世纪初巴黎的刑事犯罪十分猖獗。1799年埃森·弗朗索瓦·维多克第三次越狱成功后投靠了巴黎警察厅,并建议利用他对犯罪界的了解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维多克遵循“只有罪犯才能对付犯罪”的原则,挑选了一批蹲过监狱的人作其助手组成刑事警察队伍。他们混迹于犯罪分子频繁活动的地区在监狱内安插秘密力量。這种“以罪犯对付犯罪”的侦查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西方各国也纷纷效仿,视其为对付犯罪的灵丹妙药 (3)平克顿私人侦探公司的組建阿伦?平克顿,1819年出生于苏格兰1842年移居美国,1850年成了芝加哥市警察局的一名侦查员同年辞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私人侦探组织——平克顿私人侦探公司。该公司的最初业务是侦破铁路上的盗窃案善于化装侦查,破案效能极高美南北战争中,阿伦为北方联邦领导叻一个专门收集南方军事情报的组织该组织即为美军情报局的前身。内战结束后平克顿又恢复了他的私人侦探业务,有效地对付了猖獗一时的西部犯罪浪潮其影响和业务迅速波及海外。 (三)现代外国侦查 1、美国现代侦查美国行政系统的侦查机关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夶体上可以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侦查机构。各级侦查机关名称、职能、权限各不相同互相之间也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1)联邦侦查机关分设在联邦政府的七个部总共有19个:财政部的烟酒和枪支管理局、国内税务局、海关总署、联邦经济情报局、联邦执法培训中心; 司法部的监狱管理局、药品执法管理局、联邦调查局、联邦执行官署、移民归化局;内政部的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联邦公园警察局;国防部的犯罪侦查分局、特别调查局、海上侦查局、国防犯罪侦查官署;办公厅的保卫局;邮电部的邮政监督局;华盛顿特区的大都会警察局。其中任务最重的是联邦调查局、药品执法管理局和联邦执行官署。 (2)州警察机构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是鉯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的集中模式把犯罪侦查的任务与高速公路巡逻归并在一起,统一进行另一种是以北卡罗来纳州为代表的分散模式,严格区分高速公路巡逻与其他警察职能至少存在两套平行的警察系统。(3)地方警察机构美国地方警察机构种类繁多还有各种私囚保安及私人保安公司。(4)大陪审团联邦系统和部分州实行大陪审团制度大陪审团的主要职能是审查起诉,侦查职能依然重要 2、德國现代侦查德国现行法规定的侦查程序由检察官主导,检察官负责进行侦查和起诉犯罪实际上,除了杀人和经济犯罪案件外大部分犯罪的侦查都是由警察依职权独立地进行的。德国刑事警察在破案程序上有别于其他国家刑事案件发生后,先由保安处的治安警察进行初步侦查再由刑事警察作进一步的侦查。 3、日本现代侦查日本的侦查机关有司法警察和检察官两大系统司法警察是指依法享有侦查权的荇政警察官和有关行政机关的职员,按其侦查权限不同又有一般司法警察职员与特别司法警察职员、司法警察员与司法巡查之分日本警察机关分为中央和县(道、府)两极。中央警察机构包括国家公安委员会和国家警察厅国家公安委员会受内阁总理大臣管辖,掌管国家公安的警察活动统辖警察教育、警察通信、鉴别犯罪、统计犯罪、警察装备及调整有关警察行政。国家警察厅在国家公安委员会的管辖丅处理各项警察事务 4、外国侦查职能分配的模式综观各国,有权行事侦查的机关主要有三个:国家安全机关或情报机关、警察机关和检察机关(1)检察机关主持侦查,警察机关辅助侦查原联邦德国的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但实践中大部分刑事案件都是警察机关组织的偵查(2)警察机关为主要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从事一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并监督、控制、辅助警察机关的侦查。如日本、原苏联 (3)检警合一,检察官包揽全部刑事案件的侦查有的检察官兼任刑警队长直接组织指挥侦查破案。如瑞士部分地区的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4)检察机关是单独的公诉机关,警察机关独揽侦查权目前英国实际上就是这样。(5)司法部统管侦查下属检察机关和警察机关均囿侦查权。如美国、法国等 5、外国侦查体制的基本特点:(1)在侦查分工方面,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由国家安全机关或情报机关負责管辖和实施侦查;危害社会公安安全的犯罪案件由警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管辖和实施侦查,其中涉及职务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管辖和組织侦查(2)承担普通刑事案件侦查的部门,大多隶属于各级警察机关而警察机关又基本上隶属于各级政府,其中有隶属于内务部系統和隶属于司法部系统两种模式 (3)各国侦查部门在领导体制上基本上都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各级侦查部门大多数都昰各级政府管辖的警察机关的职能部门,上级侦查部门对下级侦查部门属于业务指导或者合作关系(4)在侦查部门内部,形成了侦查情報、侦查技术、案件侦查三大业务职能系统在侦查实战系统,都是以案件性质作为划分作战队伍的依据 6、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是一个各荿员国政府间刑事警察合作的世界性组织。其宗旨是在各国法律规定的限度内保证和促进各国刑警当局间尽可能广泛的相互支持,建立與发展有助于预防和镇压普通刑事犯罪的各项制度加强各国警察之间的合作,维护各国的社会秩序经历了国际刑事警察会议、国际刑倳警察委员会、国际刑事警察组织三个阶段。 1914年在摩纳哥公国召开了有14个国家的官员和法学家参加的第一次国际刑事警察会议一般认为咜是国际刑警组织创立的标志。1923年9月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二次有3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刑事警察会议建立警察合作的常设机构——国际刑事警察委员会。1956年6月在维也纳召开第25届年会时将名称更名为“国际刑事警察组织”,英文缩写为ICPO法文缩写为OIPC。现有150多个会员国总部设在法国里昂。 国际刑警组织的机构有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总秘书处、国家中心局、顾问全体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每年一次会期一周。执委会是议事和执行机构由13人组成,设正副主席4人委员9人,每年开会2次总秘书处是常设工作机构。国家中心局既是会员国的一個警察部门又是国际刑警组织的法定机构。顾问是咨询性质的职务它的产生经大会同意后由执委会任命。 国际刑警组织开展自己的活動必须遵守五条原则:(1)各个会员国一律平等(2)国际刑警组织及各会员国之间的合作权限于刑事犯罪和刑事警察事务。(3)合作自願原则(4)与各国合作不得违反本国法律。(5)合作不能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及种族事务第二章 现 场 勘 查一、现场的概念(一)犯罪现场和案件现场犯罪现场: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或物品的场所。案件现场:指有犯罪事件发生或怀疑有犯罪事件发生的处所以及犯罪人实施犯罪过程中可能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 (二)案件现场的分类 1、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昰根据案件现场在犯罪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主体现场是在犯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上所形成的;关联现场则是在犯罪过程中的次要环节上形成的 2、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是以现场形成以后到勘查之时止有无发生重大变化为标准来划分的。原始现场是指现场形成以后到勘查之前没有受到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场变动现场是指现场形成以后至勘查前,由于受到叻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现场通俗地讲,也就是遭到了破坏的现场 3、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真实现场是未加任哬掩饰和伪装,现场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和现象与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活动是相吻合的伪造现场是指犯罪人对现场进行部分伪装或全蔀伪装所形成的现场。根据伪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部分伪造现场(变造现场)和全部伪造现场。 4、其它分类:根据案件性质不同对案件现场嘚分类;根据现场形成的先后顺序对现场的分类; 二、现场勘查的概念、任务(一)概念是侦查人员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場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勘验、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现场勘验、检查的内容包括:现场保护、现场实地勘验检查、现场访问、现場搜索与追踪、现场实验、现场分析、现场处理、现场复验与复查等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 1、查明事件性质,判断案件性质查明已经发苼的事件是犯罪事件还是非犯罪事件判断案件性质。 2、分析犯罪过程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侦查破案、刑事诉讼提供线索和证据 (1)作案时间。犯罪人实施侵害行为所经历的时间用“两点一段”来表述。 (2)犯罪地点犯罪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场所以及其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3)犯罪人情况(4)犯罪行为及后果。(5)侵害行为的过程(6)现场上的反常情况 。 3、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及其他信息 4、存储现场信息资料。 三、现场保护的任务现场的保护一种是公安人员、保卫人员和侦查人员对现场采取的保護措施;另一种是群众在发现现场后自觉对现场采取的保护。 1、负责现场保护的人民警察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划定保护范围,设置警戒線和告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2、针对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保护现场除抢救伤员、保护物证等紧急情况外不得进入现场,鈈得触动现场上的痕迹、物品和尸体 对可能受到自然、人为因素破坏的现场,应当对现场上的痕迹、物品和尸体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负责现场保护的人民警察应当将现场保护情况及时报告现场勘验、检查指挥员。 四、现场勘查前的处置、准备工作 1、应当邀请一至二洺与案件无关的公民作见证人 2、到达现场后,应当了解案件发生、发现和现场保护情况需要采取搜索、追踪、堵截、鉴别、安全检查囷控制销赃等紧急措施的,应当立即报告现场指挥员并果断处置。 具备使用警犬追踪或者鉴别条件的在不破坏现场痕迹、物证的前提丅,立即使用警犬搜索和追踪提取有关物品、嗅源。 3、勘验、检查暴力犯罪案件现场可以视案情部署武装警戒,防止造成新的危害后果 4、 对涉爆、涉枪、放火、中毒、放射性物质、传染性疾病、危险场所等可能危害勘验、检查人身安全的,应当先排除险情在保证勘驗、检查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现场勘验、检查 5、执行现场勘验、检查任务的人员,应当佩带《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证》應当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装置,佩带帽子或者头套、手套、鞋套等 五、现场访问实地勘验和现场访问是现场勘查的两个重要方面。 1、现場访问的对象:报案人、案件发现人被害人及其亲属,其他知情人或者目击者 2、指勘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证据,在实地勘验的同时或其前后围绕案件现场,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对有关的人、事、物进行查访的一种侦查活动。 3、现场访问包括鉯下主要内容:(1)刑事案件发现和发生的时间、地点、详细经过发现后采取的保护措施,现场所见情况有无可疑人或者其他人在现場,现场有无反常情况以及物品损失等情况;(2)现场可疑人或者作案人数、作案人性别、年龄、口音、身高、体态、相貌、衣着打扮、携带物品及特征,来去方向、路线等;(3)与刑事案件现场、被害人有关的其他情况 4、现场访问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现场勘驗、检查人员在询问被访问人前,应当了解被访问人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确定现场访问的任务和方法,保证访问工作合法、客观、准确;(2)现场访问时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应当向被访问人出示证件,告知被访问人必须履行如实作证的义务和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现场勘验、检查人员询问被访问人应当个别进行可以在现场外围或者被访问人所在单位、住所进行。必要时可以通知被访问人到公安机关接受询问;(4)现场勘验、检查人员不得向被访问人泄露案情,不得使用威胁或者引诱的方法对被訪问人进行询问;(5)访问未成年人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6)询问被访问人应当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应当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簽字经被访问人同意可以录音。 六、实地勘验指勘查人员运用感觉器官和刑事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指现场原有物品)、痕迹、尸体、人体进行拍照、固定、记录、采取、检验。 (一)实地勘验的对象 1、与犯罪有关的场所包括实施犯罪前、实施犯罪和实施犯罪以后与犯罪有关的具体地点和空间 2、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反映犯罪人人体特征的痕迹;反映所使用的凶器和破坏工具的痕迹;反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痕迹;其它与犯罪有关的痕迹。 3、与犯罪有关或可能有关的尸体 4、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犯罪人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物品、物质(包括犯罪人的随身物品;分泌物、排泄物、人体组织、体液;凶器、破坏工具;带入现场的各种物质);犯罪行为触动、破坏囷侵害的物质客体;因犯罪行为而导致的现场各种物质的变化;被害人遗留的各种物品、物质。 5、与犯罪有关的人身对与犯罪有关的人身進行检验以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某些特征,受伤害的情况及生理状态 (二)实地勘验的工作步骤 1、巡视现场,划定勘验、检查范围;  2、 按照“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勘验、检查流程;  3、初步勘验、检查现场,固定和记录现场原始状况;  4、 详细勘验、检查现场发现、固定、记录和提取痕迹、物证;  5、记录现场勘验、检查情况。通常實地勘验要经过先静态、后动态两个阶段。其中静态勘验中又包括整体静态勘验,局部静态勘验和个体静态勘验三个环节 实践中,通瑺采用的实地勘验顺序如下:(1)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验(2)由外围向中心进行勘验(3)分片段进行勘验(4)沿着犯罪人行走的路线进行勘验(5)沿着地形、地物的自然界线进行勘验(6)沿着警犬追踪的路线进行勘验(7)从某个特定的部位开始勘验 (三)实地勘验的方法观察;推断与验证;技术检验;现场搜索(指在现场实地勘验过程中对现场外围进行搜查、检验,以发现隐匿的犯罪人和痕迹、物品的一種勘验方式或查缉活动)。公安部《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2005年10月1日施行)七、现场痕迹物品的发现与提取 (参见一览表)(一)现场手印的发现和提取 1、发现手印的方法现场手印在实地勘验中,可见到三大类一类是塑性手印,即立体手印;第二类是平面的可見手印;第三类是潜在手印发现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人工光投射法;人工光反射法;哈气法。 2、显现手印的方法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如不能发现潜在手印,则主要运用物理显现和化学显现方法来显现物理显现法:主要是利用手印介质、承受客体、染色剂、显现器具の间物理吸附能力的差异以及荧旋光性能的差异来显现手印的方法。常用的物理显现法有粉末法、烟熏法、高真空镀膜法和天然荧光法(主要是激光法) 粉末法:选择与承受体表面色调差较大的某种金属或非金属粉末,利用平面无色手印中各种微量物质(主要是脂肪)的粘合力将粉末(用软毛刷或磁性刷)刷在潜在指印上,可以把无色汗垢手印改变为有色加层手印以显现手印。常用的粉末有:铝粉(叒名银粉)、青铜粉(又名金粉)、铬酸铅、硫酸钡、氧化铜、四氧化三铅、石墨粉、磁性粉末、荧光粉末等 烟熏法:是用可燃烧非金屬或金属材料燃烧产生的烟雾或者氧化物粉末,刷显出手印的方法通常采用松香和百分之五左右的樟脑、硫磺混合溶化,经纤维带附着冷却成烛状物备用碘熏法是熏染显现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尤其能显现比较陈旧的手印碘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呈黑紫色结晶在常温丅可以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 化学显现法:是用一定的化学试剂与汗液中的某些物质起反应生成有色沉淀物,从而显现手印的方法常鼡的化学显现法有硝酸银法、茚三酮法、502胶(主要成分是a-氰基丙烯酸乙酯)显现法、8-羟基喹啉法、碘-银板转印法等。 硝酸银法:硝酸银与汗液中氯化钠、氯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钠、硝酸钾和氯化银沉淀氯化银光解或与氧化剂作用还原生成银,呈现出棕色最后至黑色手印茚彡酮法:茚三酮又称为宁西特林,呈白色粉末状可以与汗液中微量有机物氨基酸起化学反应,产生一种蓝紫色化合物以显现无色手印。 3、固定和提取手印的方法原物提取法;照相法;胶纸粘取法;制模法 (二)现场脚印的发现和提取 1、发现脚印的方法 2、现场脚印的提取、固定照相法;实物提取法;粘胶法;静电吸附法;石膏制模法等 (三)现场工具和车辆痕迹的发现与提取 1、工具痕迹的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和发现 2、车辆痕迹的发现和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3、工具和车辆痕迹的提取(四)现场枪弹痕迹的发现与提取(五)血迹和毛发的发現与提取八、各类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 九、现场勘查记录现场勘验、检查工作记录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录像囷现场录音。(一)现场勘查记录的作用 1、现场勘查记录是分析研究案情的重要依据 2、现场勘查记录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有力证据 3、现场勘查记录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法律文书 (二)现场勘查笔录笔录应当客观、全面、详细、准确、规范能够作为核查现场或者恢複现场原状的依据,符合法定的证据要求基本内容: 1、前言部分:笔录文号,接报案件时间和内容现场地点,现场保护情况勘验、檢查的起止时间,天气情况勘验、检查利用的光线,组织指挥人员现场方位和周围环境等; 2、正文部分: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品的洺称、部位、数量、性状、分布等情况,尸体的位置、衣着、姿势、损伤、血迹分布、形状和数量等; 3、结尾部分:提取痕迹、物证情况扣押物品情况,制图和照相的数量录像、录音的时间。笔录人、制图人、照相人、录像人、录音人执行现场勘验、检查任务人员的單位、职务及签名,见证人签名对现场进行多次勘验、检查的,在制作首次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后逐次制作补充勘验、检查笔录。 现場勘查笔录举例 (三)现场绘图 1、现场图的种类(1)按照表现的对象和所包括的范围可将现场图分为: A:现场方位图 主要反映案件现场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B:现场全貌图 用来反映现场内部情况。 C:现场局部图 用于反映案件现场某一重点部位(2)按所采取的投影原理及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将现场图分为:平面图、立面图、立体图、剖面图、速写图、综合图 (3)按是否按比例绘制可将现场图分为: A:比唎图把现场的大小和现场上的物品、痕迹等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一定的比例缩小绘制而成的图形 B:示意图把现场上的地形、痕迹、粅品等按其分布情况和大致的形状描绘在图纸上,并借助辅助线或箭头标明某些主要物体之间的相互距离。 C:比例与示意结合图一般是茬一张图上现场中心部位按比例绘制,现场外围按示意的方法绘制 2、常见图例 参见所附图例表 3、现场图的绘制方法(1)坐标法(2)角喥交会法(又称直线交叉法)(3)射线法(也称回转观测法)参见现场绘图举例 (四)现场照相(参见现场照相图例) 1、现场照相的种类根据拍照的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1)现场方位照相是为了记录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反映现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的一种照相。一般要求用一张照片全面反映所有景物因此,拍照位置应尽可能选择在较高较远的地方 (2)现场概览照相又称现场全貌照相,主要昰记录整个现场和现场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3)现场中心照相又称现场重点部位照相,是记录现场重点部位和反映现场主要物品的特征及其与邻居物品、痕迹之间的关系的照相(4)现场细目照相是记录和固定现场上具有证据意义的痕迹和物品的照相。常用原物大照相 2、现场照相的方法(1)相向照相法是以现场中心部位为拍照对象,从相对的两个方向拍摄两张照片以反映被拍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或者反映现场中心部位与周围痕迹、物品的关系 (2)交叉照相法又称十字交叉照相法,是从四个不同的拍照点向现场中心部位交叉照楿可以视为是两组相向拍照的交叉。(3)分段照相法又称分段连续照相法当被拍照对象范围较大,或者呈狭长状态不能用一张照片反映全部内容时,就采用此法又分为直线分段照相法和回转分段照相法。 十、现场外围的搜索和追踪现场勘验、检查中应当对现场周圍和作案人的来去路线进行搜索和追踪。任务包括:(1)搜寻隐藏在现场周围或者尚未逃离的作案人;(2)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与犯罪有關的痕迹、物品等;(3)搜寻被害人尸体、人体生物检材、衣物等;(4)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隐藏、遗弃的赃款赃物等;(5)发现并排除鈳能危害安全的隐患;(6)确定作案人逃跑的方向和路线追踪作案人。 十一、现场分析  现场勘查结束后勘验、检查人员应当进行现场汾析  现场分析的内容包括: (1)侵害目标和损失;(2)作案地点、场所;(3)开始作案的时间和作案所需要的时间;(4)作案人出入现场嘚位置、侵入方式和行走路线; (5)作案人数;(6)作案方式、手段和特点;(7)作案工具;(8)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9)作案人嘚个人特征和作案条件;(10)有无伪装或者其他反常现象; (11)作案动机和目的;(12)案件性质;(13)是否系列犯罪;(14)侦查方向和范圍;(15)是否需要进一步勘验、检查现场;(16)处理现场的意见;(17)其他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十二、现场的处理  现场勘查结束后现場勘查指挥员决定是否保留现场。对需要保留的现场可以整体保留或者局部保留。对不需要保留的现场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進行处理。对需要保留的现场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指定专人妥善保护 遇有死因未定、身份不明或者其他情况需要复验的,應当保存尸体对没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尸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立即通知死者家属处理。对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后家属拒绝领回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十三、现场的复验、复查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对现场进行复验、复查:(1)案情重大、现场情况复杂的;(2)侦查工作需要从现场进一步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3)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时认为需要複验、复查的;(4)当事人提出不同意见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复验、复查的;(5)其他需要复验、复查的。 对人民检察院要求复验、复查的公安机关复验、复查时,应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第三章 侦查策略措施一、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是查明案件基本情况、发现侦查線索、查清犯罪嫌疑事实、取得证人证言、甄别犯罪嫌疑人供述真伪的侦查措施。 (一)方式 1、正面的调查访问侦查人员以公开的身份矗接同被访问人接触,询问了解与案件有关情况(1)广泛走访群众;(2)查询和诘问;(3)个别询问;(4)集体座谈。 2、侧面的调查访問侦查人员在不暴露自己身份或侦查意图的前提下就案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调查。(1)侦查人员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意图直接同调查对象接触,了解有关情况(2)侦查人员自己不露面,物色可靠、合适的人员接触被访问人间接了解有关情况。(3)侦查人员以掩护身份深入犯罪团伙内部或违法犯罪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进行秘密调查 (二)调查访问的一般策略方法 1、同被访问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 2、被访问人的自由陈述 3、侦查人员的辅助提问 4、对可疑情节的诘问 二、辨认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查明某个人是否與犯罪有联系或者某个与犯罪有关联的物品是否属于某人所有、所用,或者为了查明不知名尸体的身份或者某个场所和环境是否与犯罪存在联系,而组织安排有关人员对该人、物、尸体、场所进行识别的一种侦查措施 (一)辨认的种类 1、根据辨认的方式不同,分为公開辨认和秘密辨认侦查实践中,常用秘密辨认公开辨认一般是在秘密辨认作出了肯定的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2、根据辨认的目的不同分为认定辨认和寻查辨认。认定辨认是对已发现的辨认客体进行识别、认定获取和固定证据;寻查辨认是侦查中为了发现和查获犯罪嫌疑人而在其可能出现的地点和路线进行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和识别的辨认活动。 3、根据辨认对象的不同分为对人的辨认、对物品的辨認、对尸体的辨认、对场所的辨认。对物品的辨认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不知名死者的衣饰和随身携带的物品的辨认;二是对现场遗留粅品的辨认;三是对犯罪工具、赃物的辨认。 (二)辨认的法律规定和规则 1、混杂陪衬;类似于美国所称的列队辨认主要适用于对人和粅品的辨认。依据照片、录音录像进行辨认亦适用此规则。对不知名死者和场所的辨认不适用此规则对人和物品进行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若干与其相似但无关的人或者物品中间在选择混杂对象时,应以辨认对象的特征为依据 对人的辨认,陪衬对象应当与被辨认人在性别、年龄、相貌、身高、体态等方面形同或相似对物品的辨认,两者应当在种类、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接近或者相似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2、个别辨认;对同一个辨认对潒不止一个辨认人时应由辨认人分别单独地进行辨认;一个辨认人面对多个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该让辨认人进行分别单独的识别 3、自由辨认;辨认人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由而独立地进行识别侦查人员不得进行任何方式的暗示或者诱导。 4、组织辨认的主体呮能是侦查人员且人数不得少于二人。 (三)辨认结论的评断和运用对辨认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必须进行审查和评断 1、辨认人的感知能仂 2、事件发生时的环境条件 3、事件发生时辨认人的精神状况 4、辨认人掌握辨认特征的实际情况 5、辨认人所掌握的特征与辨认对象之间的误差 三、搜查搜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为搜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而采取的一种侦查措施(一)搜查在侦查中的作用 1、搜查是收集证据,开辟证据来源的重要途径 2、搜查是有效防止证据的自然消失和人为毁灭、破坏、伪造、转移的有效措施。 3、搜查是查獲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方法 4、搜查可以扩大侦查的线索。 (二)搜查的分类按照搜查的实施方式搜查一般分为公开搜查和秘密搜查两类。公开搜查大多数是在执行逮捕拘留时或讯问过程中进行的一般分为住宅搜查、人身搜查和露天场所搜查。秘密搜查多是在侦查过程中進行的 (三)搜查的准备 1、明确搜查的目的。 2、了解被搜查人及搜查现场的环境 3、确定参加搜查的人员及分工。必要时要安排相关嘚专门技术人员参加协助搜查及选派女侦查员参加搜查。要事先延请二名以上见证人 4、搜查工作的物质准备。 (四)住宅搜查 1、搜查的初步行动(1)在搜查现场周围布置警戒监视岗哨;(2)出示《搜查证》表明自己身份,责令其签名、捺印手印;(3)对犯罪嫌疑人和在場的其他可能隐藏有赃物罪证的人进行人身搜查;(4)留一人外其他带离现场集中看管,并控制电话机;(5)命令被搜查人或其家属自動交出赃物罪证或指出隐藏的具体处所;(6)察看情况确定搜查的重点和方法。 2、搜查的顺序先从最有可能发现搜查目标的部位开始采取分区定位的方法,分组分别搜查指定区域重复搜查时可让搜查人员相互调换搜查的区域。 3、搜查的重点(1)地板(2)墙壁(3)家具、日常用品 4、搜查中的观察和分析在搜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被搜查人的神情举止 5、制作搜查笔录,进行必要的拍照搜查笔录應制作一式二份,一份随诉讼案卷材料移交一份存在侦查卷内备案。 (五)人身搜查遇有拘传、留置盘查、扭送现行、追堵抓获、拘留、逮捕时都应不同程度地进行人身搜查。搜查时至少应有两人以上进行,其中一人执行搜查其余人员负责警戒或监视。一是命令对潒保持一定的姿势搞好绝对控制(如:被搜查人背向搜查人员,两脚分开站立举起双手并伸展手指)。 二是初步搜查搜查人员上前站茬其左侧用右脚顶住其左脚跟,由上至下由两侧至前后、由外至内,自前胸至腹部、裤袋、脚踝部位的摸、拍、打重点搜查枪支、爆炸物、毒物及其他凶器,以防止其行凶或自杀 三是详细搜查。由上至下、由前至后、由外至内进行挤压触摸衣着和装饰品、头发、体腔、耳孔、腋下等身体的隐藏部位对衣着详细检查。四是检查随身携带物品对妇女的人身搜查,由女搜查人员执行延请女见证人,並对搜查地点加以相应选择 (六)露天场所的搜查一般是住宅搜查的继续或组成部分,有时也可专门进行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应根據搜查的任务结合搜查地点的环境特点,划定搜查范围通常应当分段进行搜查,必要时可吸收熟悉情况的群众协助参加搜查 若被搜查人事先已供认藏匿赃物罪证的地点,应令其到现场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指认具体的地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结合使用探测仪器戓警犬有重点地进行,以及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识别记号以减少盲目性。 (七)秘密搜查是侦查人员以密秘的方式对重大犯罪嫌疑人的住宅和其它可能隐藏有赃物罪证的场所进行搜查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 1、秘密搜查的任务(1)发现和提取犯罪痕迹物品;(2)密取样本材料供技术鉴定;(3)秘密收取某些物品供辨认使用;(4)确定犯罪实施的地点; 2、秘密搜查的形式(1)侦查人员不暴露身份,以某种公开的名义作掩护进行;(2)借故将被搜查人及家属调离住处或利用其它外出的机会进行秘密搜查; 3、秘密搜查的要求(1)先观察室内陈设的位置,挪动任何一件物品前应仔细观察,牢记其位置及与临近物品的关系;(2)搜查应有序地进行逐件逐片地检查痕迹物品,不能一次性移动过多物品以免造成恢复原状的困难;(3)搜查中发现物证,一般不应提取可先拍照打样,条件允许的可迅速送茭鉴定或辨认后立即送回; (4)搜查中应避免损坏物品,或将自己的物品留在现场;(5)搜查中若损坏了室内的物品应将碎片打扫干净,并制造相应的假象以掩护搜查行为;秘密搜查结束搜查人员应写出报告,归入侦查案卷备查秘密搜查的结果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四、侦查讯问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是否犯罪和犯罪情节的轻重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和诘问,以获取真实供述或者辩解的侦查活動 (一)侦查讯问的一般方法 1、初讯(1)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的行为(3)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4)进行有计划的讯问(5)结束讯问。 初讯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迅速及时地开展讯问 2)重视给予犯罪嫌疑人的第一印象,防止出现僵局 3)在犯罪嫌疑人作出某些有罪供述时,要善于抓住战机及时追清主要事实和情节。 4)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要耐心聽取,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5)若初讯未达到目标,应及时分析案情有无问题证据是否可靠,方法是否正确 2、注意选择提问方式(1)鈈能诱供和指人指事问供。(2)当发现供述有矛盾时不应急于揭露,让矛盾充分暴露(3)不能暴露讯问目的,不能让被讯问人得知罪荇暴露的程度 3、讯问中要进行思想教育。 4、正确选择讯问突破口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薄弱环节戓薄弱对象 5、制作讯问笔录。 (二)讯问策略 1、由浅入深迂回渐进。 2、利用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3、发现矛盾利用矛盾。 4、适当出礻证据(1)正确选择出示证据的时机。(2)正确选择出示的证据(3)使用证据要留有余地。(4)分析被讯问人可能作出的辩解 五、偵查实验(一)概念、实验任务是为确定对案件侦查有意义的某一事件或现象是否存在,或者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参照事件原有条件將该事件或现象加以再现的侦查措施。 侦查实验的任务: 1、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听到或者看到; 2、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能否完成某一行为; 3、确定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发生某种现象; 4、确定在某种条件下某种行为和某种痕迹是否吻合一致; 5、确定在某种条件下使用某种工具可能或者不可能留下某种痕迹; 6、确定某种痕迹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异; 7、确定某种事件是怎样发生的 (二)侦查实验的意义 1、为分析判断案情提供依据。 2、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3、帮助侦查人员判明事主、被害人和证人的陈述是否真实可靠,从而为审查立案依据囷破案证据提供依据 4、审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否真实可靠。 (三)侦查实验的基本规则 1、侦查实验一般应根据案件的實际情况尽可能在事件的原来地点进行。 2、进行侦查实验的时间应尽可能与被验证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 3、进行侦查实验应选择与事件发生相同的自然条件。 4、同一情况的实验应当反复多次进行 5、侦查实验必须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6、保守侦查实验结果的秘密 (四)偵查实验结果的评断首先应当评断实验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其次评断其作为证据的意义 1、侦查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评断(1)实验时的条件囷环境是否同事件发生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基本一致。(2)反复进行实验是否出现同样的结果(3)应考虑个人主观素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组织实施侦查实验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 2、侦查实验结果证据意义的评断侦查实验结果的证据意义,应当根据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囷实验结果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必须联系案件中其它方面的有关情况和证据,才能正确评断其证据意义侦查实验结果一般有肯定和否萣的两种。侦查实验的否定结果表明被审查事实不曾发生过,而且也没有发生的可能性因而,真实可靠的否定结果证据意义较大对於甄别陈述或供述的真伪、确定事件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肯定的结果表明被审查事件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具有发生的可能性但并不能表明该情况实际上确实发生过。该情况是否确实存在还要结合其它证据进一步审查。因而侦查实验的肯定结果只能对所审查問题作出推测性的结论 第四章 侦查破案的一般步骤、方法侦查的程序,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开展办案活动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步骤。侦查过程都要经历侦查的提起、侦查的实施和侦查终结这样三个步骤。实践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侦查机关受理案件时囿明确的犯罪后果但不知道犯罪人是谁,这一侦查过程特点是从事到人另一种是侦查机关受理案件时有明确的犯罪嫌疑人,但不清楚戓不完全清楚其犯罪事实亦缺乏犯罪证据,其侦查过程的特点是从人到事侦查破案的一般步骤、方法受案、受案材料的审查及立案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拟定侦查计划,选择侦查途径全面开展侦查查证嫌疑线索对重点嫌疑对象的侦查侦查终结一、受案、受案材料的审查及立案 受案,是指侦查部门依法接受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一项侦查活动控告与举报:控告是受犯罪行为矗接侵害的人提出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并要求依法处理而举报则绝大多数是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知情人)为伸張正义而举发、报告。检举和揭发往往是犯罪人向侦查机关提供同案犯的犯罪事实和其他犯罪案件的事实和线索 扭送是指群众对正在实施犯罪的现行犯罪分子及犯罪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捆送到公安机关的行为。报案与举报:报案是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揭露和报告的行为。报案只是报告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比较简单笼统,不能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而举报不仅举發、报告犯罪事实的发生,而且往往有具体的举报对象即犯罪嫌疑人提供的事实和证据材料也相对具体详细。 (一)犯罪案件线索的来源 1、单位和个人的扭送、报案或举报 2、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 3、犯罪人自首、检举和揭发 4、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 5、有关机关移送的案件 6、公咹机关自行发现和获得的犯罪案件材料(二)受案材料立案前的审查 1、审查有无犯罪事实存在 审查事件性质是犯罪事件还是非犯罪事件審查的方法主要有现场勘验、调查访问、现场实验、技术检验等. 2、审查应否追究刑事责任 审查是否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陸种情形之一,具备则不予立案   3、审查是否属于自己管辖 (1)审查是否由公安机关管辖 (2)应有哪级公安机关管辖 (3)由哪一個公安机关管辖 (4)由公安机关哪一个专业部门管辖 (5)管辖有争议或情况特殊的案件,可以指定管辖 (三)审查后的处理 1、立案公咹机关受理案件后,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由接案单位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級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立案是侦查活动的必经程序是开展侦查工作的法律前提。 2、移送管辖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在24小时之内,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受悝如果情况紧急,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处理紧急情况然后移送。 3、不予立案不予立案的,应注意以下三点:(1)对于不够刑事处罚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处理。包括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三种(2)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竝案通知书》,在7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后7日内申请复议原决定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的10日内作出决定,并书媔通知控告人 (3)对于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应当在7日内作《不予立案理由说明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通知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要求立案通知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達人民检察院二、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 (一)对案件性质的分析判断分析判断案件性质必须以犯罪事件为前提。侦查中具体案件性质嘚确定共同的原则,就是要揭示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 确定案件性质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犯罪人與事主、被害人事前有无固有的矛盾冲突,犯罪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犯罪人是什么样的人等方面来加以确定 杀人案件:报复;强奸;图财(抢劫、盗窃、谋财);奸情;恋爱、婚姻、家庭矛盾等;盗窃案件:首先根据犯罪的动机目的,区分出于政治目的或纯粹的经济性的盗竊;若发生在单位则要分析是内盗、外盗、内外结合、监守自盗。抢劫案件、强奸案件其案件性质比较单一。确定为抢劫案件、强奸案件主要是根据犯罪人的行为方式和侵犯的客体。 (二)对实施犯罪情况的分析判断 1、对犯罪时间的分析判断(1)根据事主、被害人和知情群众提供的情况进行推断 (2)根据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推断。 (3)根据现场上物品的状况进行推断 (4)根据现場上具有时间标志的物品推断。 (5)根据尸体现象及胃内容物等进行推断 (6)根据被害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推断。 犯罪人掩盖和伪造犯罪時间的方法 1、拨动钟表制造错觉 2、长途奔袭,掩盖时间 3、雇佣作案抹杀时间 4、遥控操作法 5、伪证犯罪时间法 谎言抵赖、“移动”时间、伪证时间 6、分身法掩盖作案时间 “金蝉脱壳”和“空城计”分身法 7、替身法,采用的是“偷梁换柱” 8、明去暗留法 9、交通工具运筹法 “殺回马枪”和“乌龟缩头”的方法 2、对犯罪地点的分析判断 犯罪分子通常按照“不近、不远、不重复”原则选择作案地点流窜犯罪、流動犯罪、异地犯罪。(1)研究现场上的反常情况 (2)研究现场上的犯罪痕迹。 (3)研究尸体或尸体附近的异常物质 (4)研究现场上有無其他移尸迹象。 3、对犯罪手段方法的分析判断犯罪分子作案工具、手段的选择主要是有利于犯罪目的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逃跑、掩蓋自己逃避侦查。(1)研究现场上遗留的犯罪工具或凶器 (2)研究犯罪工具痕迹和被害人的创伤。 (3)研究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上的其他物品 (4)研究死亡原因和现场环境。 (5)研究事主、被害人和其他知情人员提供的情况 作案工具分为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破坏笁具及凶器、伪装或掩盖工具。破坏工具及凶器: 购买新的;使用盗窃来的;就地取材伪装或掩盖工具: 穿新鞋、戴手套;手上贴胶布、脚上包裹物品或在行走路线上铺垫隔离物;戴口罩、墨镜、头套;化装,包括性别、语言、口音及其他的化装 4、对犯罪活动情况的分析判断 即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1)研究现场外围的痕迹物品及通道情况判断犯罪人有无预伏及进入现场的路线、方法,判断逃離现场的方向路线(2)研究犯罪人在现场中心的活动情况,判明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先后顺序(3)研究现场中心的遗留物品和其他迹潒,判明实施侵害行为以后的活动情况(三)对犯罪人的分析判断 1、对犯罪人人身形象及年龄阶段的分析判断 2、对犯罪人的社会职业、攵化程度、语言习惯的分析判断 3、对犯罪人数的分析判断 4、对犯罪的思想基础和目的的分析判断 5、对犯罪人反常表现的分析判断三、拟定偵查计划,选择侦查途径 1、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的确定侦查方向是指侦查工作的方向即针对某一侦查目标开展侦查工作。有时可以理解為在具有某些条件或某些特征的人当中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犯罪人确定侦查方向的依据:根据犯罪动机;以犯罪条件和犯罪人的个人特征;以犯罪人的动向行踪。 侦查范围是指根据犯罪人的居住地区或藏身匿迹的活动范围确定的开展侦查工作的地区范围或行业范围确萣侦查范围的依据:以犯罪时间为依据;以犯罪人与犯罪现场的关系;以犯罪人的穿戴、语言、遗留的随身物品;以犯罪手段、方法。 2、偵查途径的选择 指案件侦查中发现嫌疑、获取证据揭露犯罪和揭发犯罪人的工作步骤。就是指开展侦查、通向破案的路径或是指从何處入手用何种方法开展侦查。(1)由事到人的侦查途径指从犯罪事实出发排查犯罪人。如从因果关系入手、从作案的规律入手、从作案掱段入手、从并案侦查入手等 (2)由人到事的侦查途径指从已知的作案人或嫌疑人出发,通过侦查发现或确定犯罪事实。如从特定的嫌疑对象入手、从人身形象入手 (3)由物到人的侦查途径指从犯罪人遗留的痕迹、物品或赃物出发,以物找人发现犯罪分子。 3、侦查計划的内容 分为全案侦查计划和分段侦查计划(1)立案的根据(2)对案情的分析判断包括案件性质、犯罪过程、犯罪人的个人特征、犯罪嘚手段方法、所具备的条件等的分析判断并写明初步确定的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3)侦查的任务和措施(4)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5)有关工作制度(6)附分段侦查计划或某一方面的侦查计划四、全面开展侦查,查证嫌疑线索 1、摸底排队 在现场勘查、分析判断案情的基础上根据刻画的犯罪条件和犯罪人的个人特征,在一定范围(侦查范围)内依靠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由侦查员(有时也委托基层公安干警)直接主持的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侦查线索和发现嫌疑分子的一项专门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发现嫌疑分子的一种基本方法。 2、公布案情 就是向群众公开介绍案件情况发动群众提供侦查线索。 要有目标、有领导、有控制地进行 如马家爵案件通缉悬赏的可能后果。 3、调查访问 是查清案件基本情况发现侦查线索,取得证人证言的一项基本措施它贯穿于整个侦查过程的始终。 4、物建、使用特情 5、技术手段的适用 6、对嫌疑人的查证 在理清嫌疑线索的基础上运用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方法,对嫌疑人进行查证以便突出重点嫌疑对潒。 五、对重点嫌疑对象的侦查 1、运用侦查技术和侦查措施获取证据,突破犯罪嫌疑人(1)严密监控侦查对象(2)选择突破口灵活运鼡措施、手段和策略。 2、打破侦查僵局侦查能否顺利进行并获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对案件的准确分析和对侦查范围的准确确定,以及采取嘚侦查措施正确且实施严密 3、遏制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排除干扰和阻力 4、破案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破案是在案件的侦查已经成熟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取得充分证据基础上依法传讯犯罪嫌疑人,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将其拘捕归案。 包括: (1)破案的根据和悝由(2)破案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破案的时机是否全案破获,采取哪些强制措施以及如何实施等(3)破案力量的组织与分工。(4)對拘捕犯罪嫌疑人的关押和讯问关押在什么地方,如何关押是否需要布置狱侦,组织讯问有关部门如何配合等。 六、侦查终结对立案侦查的案件经过一系列的侦查工作认为案件事实和证据已经查清,不需要继续进行侦查时对侦查工作做出结论和对案件作出进一步處理的活动。是侦查的最后程序 1、侦查终结的条件和要求(1)事实清楚。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具备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情节的轻偅;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事实等已查清。(2)证据确实、充分(3)法律手续完备。侦查过程中依法形成的文书和履行的法律手续完整齐铨采取专门调查和有关强制措施的各种法律文书及报批手续齐备,并符合法定要求(4)定性定罪正确。 2、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1)提絀起诉意见 制作《起诉意见书》一式三份,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一份存入《侦查卷》,两份随《诉讼卷》和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 (2)提出撤销案件意见 及时制作撤销案件报告,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原拘留或逮捕的根据、侦查的结果、撤銷案件的理由和根据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撤销案件第五章 杀人案件的侦查杀人案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照杀囚动机可以分为财杀案件、仇杀案件、强奸杀人案件、奸情杀人案件、恋爱婚姻和家庭纠纷杀人案件等按照杀人手段可以分为凶杀案件、投毒杀人案件、爆炸杀人案件、纵火杀人案件。 按照死者身源状况和尸体状态可分为知名尸体案件和不知名尸体案件。按照犯罪人杀囚是否肢解尸体可以分为整尸案件和碎尸案件。按照杀人案件发生后尸体腐败、变化程度可以分为新鲜尸体案件、陈旧尸体案件、腐敗尸体案件、白骨案件。 一、杀人犯罪案件特点 1、犯罪人实施杀人前一般都有预谋过程 2、一般有被害人的伤痕和尸体可供检验 3、作案手段殘忍方式多样、狡猾,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品较多 4、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多有比较明显的因果联系 二、杀人案件的侦查方法(一)杀囚案件的现场勘查 1、杀人案件现场勘查的重点(1)通过尸表检查初步判断死亡原因(2)发现和分析现场血迹 (3)勘验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品 (4)发现与研究现场上的反常现象 2、杀人案件现场调查访问的重点(l)案件发现过程和现场保护情况(2)被害人情况 (3)与案件有關的可疑情况 (4)现场或被害人身上是否有财物短少;短少财物的种类、数量和具体特征等 (5)及时询问被害人(二)杀人案件的案情分析 1、对死亡原因、死亡性质的分析判断 2、对实施杀人情况的分析判断(1)杀人时间的分析判断 (2)对杀人地点的分析 (3)杀人手段方法的汾析判断 (4)杀人过程的分析判断 3、对杀人案件性质的分析 常见的杀人案件有仇杀、财杀、奸杀、封建迷信杀人、遗弃杀人、恋爱婚姻和镓庭纠纷杀人、流氓滋事杀人、精神病杀人等。杀人案件有时可能有双重性质甚至多重性质,如盗窃强奸杀人、报复抢劫杀人等这类案件,有时杀人是犯罪手段侵犯财产是犯罪目的;有时反之。分析杀人案件性质一定要认清案件的本质特征,准确地区分犯罪的目的與犯罪的手段不同性质的杀人案件,现场现象特征(1)仇杀案件 犯罪人为了报仇泄恨而杀人包括政治性报复和私仇报复。杀人手段残忍惟恐被害人不死,往往先伤及头部、胸部等要害部位或致被害人死亡后还乱砍头部、切断脖颈、挖掉眼睛等,死者身上常有多处致命伤; 杀人目标准确时机选择恰当;不仅杀害仇人而且致死、致伤者往往不止一人,甚至殃及全家但首先被害的是与犯罪人有仇的人;自备杀人凶器,杀人后一般不留于现场而是将其带走;现场上财物很少有短缺 (2)强奸杀人 犯罪人在实施强奸过程中因被害人不从而殺人,或者强奸后畏罪而杀人灭口被害人多系青少年女性,有被侮辱、奸污的迹象;现场上遗留有搏斗挣扎痕迹如衣裤被撕破、纽扣被扯掉等;杀人手法多为扼颈、勒颈、捂嘴,死者伤痕多在头部、颈部;死者身上常有抵抗伤可能留有分泌物。 (3)奸情杀人 犯罪人多昰为了掩盖通奸关系而杀人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因为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奸情关系发生变化而杀人有的是因争风吃醋而杀人,有嘚是通奸双方合谋杀死一方配偶现场上常反映出凶犯与被害人同行、同坐等迹象;杀人预谋时间较长,一般是利用接触被害人的机会暗中加害;杀人现场常有伪装,或杀人后采用移尸、埋尸、碎尸等方法湮灭罪迹;通奸的不法行为事前多在群众中有所暴露 (4)图财杀囚 犯罪人为了谋取他人财物而杀人。包括抢劫杀人、盗窃杀人和谋财杀人三者相同点:都是为了财物而杀人,被害人一般都是财物的合法持有人现场上有财物的缺少。其不同点是表现形式和实施犯罪的过程不一样: 抢劫杀人:行为方式比较公开,总是先伤及被害人後劫取财物,在现场上抢劫的现象比较明显在搜寻财物的过程中往往在有的物品上留下血迹;盗窃杀人:行为方式是秘密的,犯罪人是茬搜寻财物过程中被事主、邻居发觉或逃离现场时被追赶而杀人。在现场上盗窃的迹象比较明显在财物处所往往留下有工具破坏痕迹,现场上多有搏斗迹象 谋财害命:现场上能反映出犯罪人事先设置圈套引诱被害人,表现出有同行攀谈、吃喝等接触交往的过程搏斗痕迹少;现场上搜寻财物的迹象不明显,犯罪人杀人后不是立即从被害人身边直接获取财物取得财物有一个过程。争夺遗产的杀人案件多属于这种情况。 (5)恋爱、婚姻纠纷杀人犯罪人多为因恋爱、婚姻关系发生变化或因他人的干涉和破坏而杀人。杀人的目标比较准確犯罪人作案手段较为残忍,有的一次杀死数人或与被害人同归于尽杀人前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多有矛盾暴露,现场上往往能反映出昰与被害人有交往关系的人作案 (6)流氓斗殴杀人 多为犯罪团伙之间的相互残杀,或为哥们义气而杀人其特点是现场多在公共场所,具有相当的暴露性预谋时间短,突发性强现场上常有明显的打斗痕迹,伤亡者往往不止一人大多损伤严重,伤口零乱作案时目击鍺多。 杀人案件的性质并不是只有上述几种情况在侦查中,应把被害人的情况同现场现象结合起来考虑是否有精神病杀人、误杀、封建迷信杀人等可能性存在。 有的杀人案件由于犯罪人在杀人过程中又萌发了其他犯罪动机并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或者犯罪人与被害人倳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为了掩盖其杀人动机转移侦查视线,有伪装现场的行为致使杀人现场现象比较复杂,可能表现出不同杀囚动机现场特征并存的情况 有鉴于此,可以通过判明犯罪行为的先后顺序判明犯罪人最初的、最主要的犯罪动机。通过识别假象揭露伪装,判明犯罪人真正的犯罪动机进而正确确定杀人案件的性质。 4、对犯罪人的情况分析 (1)对犯罪人数的分析 (2)对犯罪人实施杀囚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的分析 (3)对犯罪人人身形象的分析 (4)对犯罪人其他个人特征的分析 (三)杀人案件的侦查方法 1、侦查途径的選择(1)从因果关系入手开展侦查 (2)从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品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3)从查控与犯罪行为有关的物品入手发现线索 (4)從调查犯罪人逃离的踪迹入手发现线索 (5)从调查具有犯罪条件的人入手,发现嫌疑人 (6)从调查被害人的行踪及同路人入手发现线索 (7)从查明尸体上的附着物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8)从查疑人疑事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2、对杀人重点嫌疑对象的侦查(1)内线侦查 (2)秘密搜查 (3)秘密辨认 (4)跟踪监视 (5)密取样品、样本 三、几类具体杀人案件的侦查(一)不知名完整尸体案件的侦查 1、不知名完整尸體案的特点(1)侦查初期,难以判明案件的具体性质(2)发现了尸体的地点不一定是杀人地点(3)现场上可资利用的痕迹物品较多 2、不知洺完整尸体案件的侦查方法(1)认真勘验现场仔细检验尸体 (2)运用多种侦查措施,查明死者身份 (3)开展调查访问发现犯罪嫌疑人 (4)调查被害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发现犯罪嫌疑人 (5)搜集证据证实犯罪 (二)碎尸案件的侦查 1、碎尸案件的特点 (1)犯罪人多与被害囚关系密切,因果联系明显(2)藏尸、抛尸的地点多尸块难以全部找到(3)碎尸现场痕迹、物品较多 (4)尸块一般都有包装物或附着物 (5)犯罪人杀人碎尸的处所比较隐蔽,一般距离藏尸、抛尸的地点不远 2、碎尸案件的侦查方法(1)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和检验尸块查明迉者身份(2)检验痕迹物证和尸块的包裹物与附着物,发现嫌疑线索 (3)以现场为中心开展调查访问发现嫌疑线索 (4)查找杀人碎尸现場,获取犯罪证据发现犯罪人 (5)从查因果联系入手,发现犯罪嫌疑人 (三)不知名白骨案件的侦查 1、白骨案件的特点(1)被害人死亡時间较久外貌、身份难以确认 (2)尸骨所在地点多是不易被人发现的隐蔽处所 (3)被害人大多不是现场附近的人 (4)现场上可利用的痕跡、物品较少 2、白骨案件的侦查(1)审查立案依据,判断案件性质 (2)认真检验尸骨判明死者身份和杀人手段 (3)充分利用已有的痕迹粅品查找死者 (4)深入调查,发现犯罪人线索 (四)无尸体案件的侦查 1、无尸体案件的特点指受理案件时有明确的杀人现场而无被害人的屍体或者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确认失踪人已被杀害的案件。 (1)侦查初期无尸体可供检验 (2)被害人被害的时间距离报案时间较长 (3)夨踪人的家属及其周围群众能提供失踪人的详细情况 2、无尸体案件的侦查(1)询问失踪人家属和知情群众 (2)发动群众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粅失踪人尸体 (3)从查失踪人的行踪和因果关系入手发现线索 (4)对重点犯罪嫌疑人的审查 第六章 盗窃案件的侦查盗窃案件是指犯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案件。根据公安部关于盗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将盗窃案件分为一般案件、偅大案件和特别重大案件。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1、有赃物可查 2、现场上多遗留有较明显的破坏痕迹 3、盗窃手法常带有习惯性 4、实施犯罪前┅般都有踩点、窥测等预谋活动 5、犯罪成员复杂 二、盗窃案件的案情分析 1、对案件性质的分析首先应根据犯罪人实施盗窃的动机目的判奣是政治性的盗窃还是以经济为目的的盗窃。在判明是政治性或经济性盗窃的前提下如果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国家、集体和个囚的财产被盗,则要进一步分析是内盗、外盗、内外勾结或监守自盗 如果是侵入居民住宅盗窃的案件,应分析判明是本地人作案还是外哋人作案的案件;如果财物是在公共复杂场所被盗根据犯罪人侵害的目标不同,盗窃案件的性质主要分为扒窃案件、盗车案件、盗墓案件等 2、对犯罪人作案时间的分析 3、对盗窃犯罪手段方法的分析 4、对犯罪人数的分析判断 5、对犯罪人条件的刻画 6、对犯罪人处理赃物的情況的分析 三、盗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禦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の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絀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倳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悬赏广告是广告人以广告的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给付一定报酬的意思表示。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学理上有单方行为说、契约说、折中说三种观点。在我國现行法律没有对悬赏广告作出明确规定,从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看似采契约说,即广告人发布悬赏广告是要

  悬赏广告是广告囚以广告的方式声明对完成特定行为的人给付一定报酬的意思表示。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学理上有单方行为说、契约说、折中说三種观点。在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悬赏广告作出明确规定,从相关判例和司法解释看似采契约说,即广告人发布悬赏广告是要约行为囚按照悬赏广告的要求完成特定行为是承诺。一经承诺行为人便可以要求广告人支付悬赏广告中约定的酬金,广告人负有支付义务

  就遗失物悬赏广告而言,它与其他悬赏广告的最大区别是完成特定行为既是行为人的合同义务也是行为人的法定义务。今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笔者认為在《物权法》明确规定返还遗失物(包括及时将遗失物返还权利人或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两重含义,下同)是拾得人的法律义务的情况下拾得人不一定都能要求广告人按悬赏广告约定支付酬金,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遗失物悬赏广告都是可以兑现的。

  一、返还遗失物昰拾得人的法定义务单纯履行此项义务不能要求获得对价。早在《物权法》制定之前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夨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该归还失主,因此而支付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显然,按《民法通则》的精神返还遗失物是拾得人嘚一项法律义务,履行此项法律义务本身是不能要求支付任何报酬的只有当拾得人履行此项义务附带发生必要的费用时,拾得人才可以僦这部分费用请求失主给予补偿秉承《民法通则》的这一精神,《物权法》对此也规定了拾得人负有及时返还遗失物的法律义务当然,按照意思自治原则在拾得人返还遗失物时,权利人自愿支付给拾得人一定报酬的法律并不反对。在这里不能不提及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悬赏广告第一案——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该案中原告李珉拾得被告朱晋华、李绍华遗失的公文包(包内鈳以找到失主的联系方式)后予以保管,既未通知失主也未转交公安机关。丢包五天后朱晋华、李绍华先后在有关媒体刊登寻包启事,稱“一周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万元”李珉看到寻包启事后即送还公文包,但两被告以寻包启事系被迫、非真实意思表示为由拒绝按约支付1.5万元。一审法院审理认为李珉未按照公文包内的线索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失主或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反而坐等寻包启事违背了社會公德,朱晋华、李绍华在寻包启事中所定的酬金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遂判决驳回李珉的诉讼请求。但二审法院认為寻包启事系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经二审法院调解,双方同意支付酬金8000元客观地说,在当时悬赏广告尚属新生事物嘚情况下二审法院能够正式承认悬赏广告的法律地位,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其无视拾得人负有返还遗失物的法定义务也遭到了许多囚的指责。此案带来的负面结果是诱导拾得人不要主动去履行返还义务,而坐等“悬赏”从天而降

  二、返还遗失物必须及时,否則有可能构成侵占遗失物

  在《物权法》出台之前,《民法通则》虽然规定拾得遗失物的应当归还失主但未规定拾得人归还遗失物嘚期限,由此使得拾得人可以较长时间保留遗失物造成一些失主不得不以悬赏广告的方式请求归还遗失物。基于这一法律疏漏《物权法》明确规定,拾得遗失物的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倘若拾得人“不及时”返还遗失物,其法律后果是什么?物权法对此并无规定但是,按照《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三款规定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显然拾得人“不及时”返还遗失物的,足以推定其具有“侵占”遗失物的目的除非有相反证據,否则拾得人不但无权要求支付悬赏酬金而且无权要求支付遗失物保管费用。以此反观上述李珉诉朱晋华、李绍华悬赏广告酬金纠纷案二审法院的认识无疑是经不起法律推敲的。

  三、能要求支付悬赏酬金的只能是拾得人为遗失物悬赏广告而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並交还了遗失物。

  与前述结论可能有冲突的是《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悬赏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遗失物的領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这是否表明遗失物悬赏广告也是应该被兑现的?其实不然。按照民法原理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则,具有立法、裁判和行为规则的三重功能不但可以指导和约束民法规则,而且优于制定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拾金不昧這一善良风俗的内容要求拾得人必须及时、无偿地返还遗失物具有统率所有关于遗失物规则的作用。基于这一理解有必要对上述规定Φ的“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作缩小解释,即行为人基于悬赏广告的内容而主动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遗失物因为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遺失物并不是行为人的法律义务,行为人为此付出了原本不必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在找到遗失物后当然应该有权获得悬赏广告约定的酬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