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哪国的会多国语言的人

[摘要]艺术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古典的系统不管多么当代、多么具有未来性的创作,一旦进入了这个系统都成为一个很陈旧的表达方式。

“好的艺术家是思想型的人叒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会多国语言的人的人。”

徐冰作品《凤凰》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

2015年12月31日,徐冰工作室把电影《蜻蜓之眼》的预告短片放到了网上这是他2014年卸任中央美院副院长后,公开发布的第一件新作品此前他受邀参加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带去军械库古老船坞吊装的是旧作——巨大装置《凤凰》

2016年1月6日,导演贾樟柯到工作室来看片和徐冰、诗人翟永明聊了一下午。贾樟柯对翟永明说:和你們的作品方法比起来电影太老了,感觉我们的工作都没有意义了徐冰在采访中向我转述这句话后说:“他当然是一个玩笑,但他是一個很敏感的人他看到监控画面对于电影领域的价值。”

这的确是部手法极其特殊的电影没有摄影师,没有一个自己拍摄的镜头徐冰囷团队用20多台电脑工作半年,从上万个小时的监控录像中采集素材剪辑成剧情长片。作品没有拿“龙标”不可能在院线公映,到目前為止也还在剧本调整和后期制作中但从透露的情节看,故事好像并不复杂:一个无法界定自己身份的女孩名叫蜻蜓,她一直在整容

徐冰用监控画面做电影的想法大约开始于4年前:某天偶然从电视上看到几个监控画面,发现里面竟有一种特殊的、说不清楚的东西在吸引怹他想,如果一部电影所有画面都是这样的一定会很感染人。徐冰开始托朋友帮忙搜集视频资料最早得到的是一段接近两个小时长喥的监控素材,地点在某医院停车场他试着用里面的一段画面来讲故事。“两个人在那讲话下着雨,讲完后两人分头走开……其实昰可以给这段讲出故事的。后来我了解到有一种孩子玩的游戏就是坐在街边上,看着街上的人然后瞎编故事。但它是一种乐趣我觉嘚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游戏……这次实验以后我觉得,用监控做电影的想法是可行的”徐冰说。

作品的灵感其实都不是偶发有时候就日玖埋在一条隐藏的线索里。徐冰曾写过他在“纽约东村7街52号地下室”的生活文章里有一段记述,现在读起来旁观者似乎可以发现他以監控素材做作品的更早闪念。

徐冰在他的北京工作室身后是他斐声国际艺术界的作品“新英文书法”(黄宇 摄)

1990年徐冰以“荣誉艺术家”的身份移居美国,纽约是他的第三站1993年3月,他从南达科他州一个叫弗米利恩的小镇搬到纽约后有段时间寄住在艾未未家里——位于東村中心的一个地下室。艾未未搬回北京后把租房合同转到了徐冰名下,他在那里一直住到1998年这个地下室所在的地界正好是朋克文化嘚发源地,每天朝圣者众多旁边还住着“垮掉一代”的巨星艾伦·金斯堡。但对中国人来说,更有名的不是诗人金斯堡,而是这个地下室,因为在那里拍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剧中姜文演的主人公王启明刚到纽约时就落脚在这个地下室,房间里所有家具都是电视剧里嘚道具。徐冰说拍剧的时候艾未未是房主,等剧在国内热播的时候房主已经换他了。90年代这地下室还住过不少过客名流演艺界的有張艺谋、陈凯歌、郑晓龙、冯小刚、姜文、王姬等人,艺术圈的有批评家栗宪庭和画家刘小东、喻红夫妇

徐冰成房主后,遇到一件挺“東村”的事纽约地下室入口都是在大门的台阶下面,通常是个低于地面的小天井拍《北京人在纽约》时,剧组在这留下了一个红灯泡沒取走“也许是这个红灯的原因,这里成了流浪汉和街头女孩们做爱的场所晚上工作或睡觉时,有时能听到外面有响动或喘气声那┅定是有人又在‘干事’。我一般是随他们去流浪汉和妓女的爱情多浪漫,也需要有个地方呵”徐冰说,他当时想过在门上安一个摄潒机也许哪天能做个作品什么的,但那时也就是想想而已

其实《蜻蜓之眼》的想法后来也搁置了两三年,等真正进入作品实施已经是2015姩秋天和之前相比,徐冰和他的团队发现最大变化是素材来源已经多得可怕,网络上每天都有无数公开发布的监控视频画面坐在工莋室的电脑前,他们可以清楚知道此刻在遥远的某个城市、某条街上有一个怎样的酒吧或餐馆,甚至它每天什么时候顾客多什么时候顧客少。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监控的世界里

其他人建议也许做短片好,但徐冰根本不想要那种艺术家的视频艺术(Video Art)在他看来,只有電影概念和剧情长片才能和监控的概念形成那种“太冲突了”的互释关系。徐冰说一般人想象它(电影)是不可能的,但就是因为不鈳能如果走通了,它就可以为我们的概念提供新东西

为艺术的系统提供新的东西,这么多年都是徐冰做作品的想法起点“我的创作樾来越不像标准的艺术,但我要求我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想法是准确、结实的,对人的思维是有启发的再加上一条:对社会是有益的。”

徐冰作品《地书》2012年上海版本(退底)。他通过收集世界各地的标识和各种领域的符号做了这本说什么会多国语言的人的人都能讀懂的书

“我希望离热热闹闹的环境有一点距离”

三联生活周刊:你搬到现在这个工作室多久了?

徐冰:差不多7年回国后我们最早在酒廠那儿,后来因为不够地方就搬到了香颂。我不太喜欢那种太远、在路上耗费时间的工作室

三联生活周刊:门口大轮胎,是1986年做《大輪子》的那个吗

徐冰:是的,但不是过去那件作品我们想重新做一下《大轮子》,但一直没有弄因为这个轮胎太大了。

三联生活周刊:1986年的《大轮子》好像一下子和你之前作品拉开了距离观念了。是“85新潮”对你的影响吗

徐冰:要说起来,并不是“85新潮”本身给峩或者给其他艺术家的一个改变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中国整体开放的背景,这才是最真实的根源当然对我来说最具体的还是80年代初期嘚“文化热”,以及我特殊的个人背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热”这个现象在我作品和思维上有很多反映。美术学院当时各种各样的講座我几乎都去而且做很多笔记,因为那时候信息很少我也挺愿意跟这一类的事情接触,包括“星星美展”、“四月影会”北大的彡角地、“民主墙”、小剧场,这些我都参加但我并不是参与进去,我只是到场、旁观参与多了以后,你会发现和过去你对文化的期待有出入最后会觉得自己丢失了很多东西,以前清楚的现在不清楚了

三联生活周刊:1987年的《天书》又是与《大轮子》完全不同的思维。你怎样迅速回到一个安静的状态去做“天书”

徐冰:《大轮子》确实是当时在实验,在对当代艺术向往的语境下做的它其实是版画,我们四个人用轮子印了一个长长的像彩虹似的痕迹我当时的概念是,这个轮子可以印一张永远没有边的版画只要不断地给它油墨,咜就可以不断滚动一张无限长的作品。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次实验

徐冰作品《天书》,1999年美国纽约

三联生活周刊:我觉得这个莋品好像是比较外化的,行为的但是《天书》好像回到内省思考的状态?

徐冰:对但是你不能说“大轮子”的思考就少,“天书”的思考就多我们一般比较容易从艺术的外在样式来看作品。其实“天书”也和版画的实验有很大关系它把版子打碎了,活版印刷了我覺得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复数性,它可以不断地印刷就像你们《三联生活周刊》那么有能量,就是因为你们有复数性不断地印刷、拷贝,然后发散到各地也是因为“文化热”的关系,我当时很想做一本自己的书表达我对文化的讨论、对阅读的感受,所以才有“天书”而且我也比较希望离特别热热闹闹的环境能有一定距离,所以我就把自己关起来做这个事做的时候觉得挺踏实的,每天有一个实实在茬的进展

三联生活周刊:1991~1992年,你连续做了《ABC》《后约全书》和《文化谈判》与西方文化开始有一种对比关系。你当时的作品好像都昰在布朗克斯美术馆(Bronx Museum)举办展览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美术馆?

徐冰:布朗克斯是纽约的一个区算是黑人比较多的地区。当时布朗克斯美术馆有一个策展人叫Lydia Yee她是华裔,在美国长大不会说中文。她最早在纽约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工作——一个很前卫、很有实验性的美术馆当时我跟这家博物馆有非常多的接触,她是那里的艺术顾问之类对我的作品非常了解。她说要在布朗克斯为我安排个展雖然博物馆本身不是那么重要,但作为在纽约的个展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那次有几件作品都是刚去美国头几年做的比较小型,带囿一定装置性和观念性但是回过头来看我发现,这些作品手法都不一样但都和文化冲突有关系,和我自己个人的处境也有关系这就讓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至于你刚才说这些作品有一些现代西方的手法确实是刚去的时候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和西方接在一起,能够进叺西方主流的语境里我当时就不太明白,为什么在这个领域里作为一个外来的艺术家好像很难进入其中?因为这样一个印象让我在那几件作品中实验了一些新的手法,比如《后约全书》是用英文因为我当时很想实验在英文的语境里怎么样可以和过去的作品不同。

包括那个猪的行为(《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1993),其实是为西方美术馆做的——西班牙王后国家艺术中心(Arte Reina Sofia)当时策展人找我,我不知噵那是什么美术馆因为对西方的系统还真是很不了解。他们想展《天书》而我那时候实验精神特别强,总想做新的作品于是我就说想提交一个新的计划,一个关于猪的行为装置的想法但是当时在美国你很难找到猪。而我在中国时插过队知道哪里能找猪,我就回国來做实验这个作品明显就是在实验西方的当代艺术手法。现在看它你很难说好或不好,但是这个作品在国际上影响特别大这些东西讓我明白了当代艺术这个系统和它的手段、说话的方式。国际当代艺术圈有他们习惯的某一类作品包括在纽约,有一类作品会特别受欢迎或特别不受欢迎它有类型化,有时候和作品好坏没有那么大关系

我在做很多作品的过程中,收获并不在作品本身而是我都在判断藝术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发现不管猪的这个作品和我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从很深的表达上看,它和《天书》谈论的是一件事关於文化的面具,就像文化的文身(tattoo)一样《天书》给你一个伪装,比如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在这幅作品面前反应是不同的我后来發现我的作品对知识分子有特殊的触动性。像我的老师钟寒看了以后觉得很受触动他是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老先生,看完说“你应該给我印一块放在我的书房里”,他说“这个对我随时是一个警觉”他认识东西是很到位的,他就觉得《天书》可以给他一个警觉僦是怎样判断和对待文化以及文化和我们的关系。“猪”这个作品也是如此知识分子在表演面前特别受触动和特别尴尬,但是一般的农場工人可能就无所谓……我的作品有一类是动物的有一类是文字的,其实都不是说这两个“头”而是从这两个“头”在探讨“文化过”与“没文化过”于我们的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1999年你在MoMA展出“英文方块字”《艺术为人民》你曾说“艺术为人民”是永远的“真理”,到美国后观点有没有变

徐冰:在西方参与当代艺术深入了,你会对这个系统有自己的判断而你的判断和西方艺术家的判断可能不同,这种不同来自我们身上传统文化的基因以及社会主义经验的基因这两个都是我们的“传统”,它一定会起作用虽然我们后来对社会主义的事物总体来说是很排斥的,或是要抹杀的——就像我刚去纽约的时候带了很多过去的作品,都是比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反映苼活和劳动人民之类。我带过去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敢拿出来给别人看我希望别人觉得这个人天生就是一个当代艺术家,而那些东西我当時觉得很愚昧——但是当后来你的作品被大家开始觉得有意思的时候他们就会挖掘你的历史和背景,想弄清楚为什么他来自一个非常保垨的国家但思维却非常前卫艺术史家会问这些东西,对我的过去很感兴趣包括我插队时做过的刊物《烂漫山花》那些。那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在纽约工作时,身上所携带的“特殊武器”一定和我的背景有关系所以我对那个系统的问题很敏感,比如发现当代艺术变嘚很无聊、自说自话开始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是有问题。我们有社会主义历史背景的艺术家不管西方什么主义、流派,它很难把你原始建立的艺术观抹掉所以我那时候意识到,我们的东西里面虽然是愚昧的但有些东西对人类文明起到调节作用,在方法上是有效的至尐是有用的,就看你用在哪里用在错的地方当然就会很麻烦。

从那时开始我的作品就比较有“人民性”或“互动性”。我很烦“假大涳”的当代艺术它会先给你一个很大的刺激,但其中有很多问题现在很多艺术家也都能意识到,当代艺术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了鈈起它有很多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MoMA策展人怎么看待你的《艺术为人民》

徐冰:他们特高兴。当时是一个跨世纪的项目和其他几位挺好的艺术家合作。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去MoMA把方案给策展人,他当天晚上就给我写了一封E-mail说:“我真的特别兴奋,我平时都是坐地铁囙家那天我特别兴奋,走路回家”

蔡国强跟我说想收藏这幅作品,说这个作品很了不起就像是我们第一次用我们的思想和西方当代藝术进行挑战,而且是明目张胆地在MoMA的旗子下面,在MoMA的大门下面

在那个阶段,MoMA对它的员工不是很好工资待遇很低。他们员工后来就茬我的作品下面游行抗议MoMA的这种行为。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你所说的“人民”有没有和西方那种“人”的概念进行对接?

徐冰作品《鳥飞了3》2011年美国纽约,摩根图书馆&美术馆

“当代艺术越来越没了形态无从把握”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当代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吗?

徐冰:到现在也不能说想清楚我后来发现,当代艺术这件事或者说“什么是艺术”这件事在今天是最不清楚的事当代艺术其实就和世界的不清楚是一样的,因为变异太快就像世界变异太快一样。人类没有足够的准备、经验以及思维的匹配来看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艺术也是一样。

但是我们有个人的判断一种判断就是,艺术对整体人类文明进程而言是补充人类以理性、逻辑、思维為主导来推进文明的方式中的不足艺术家必须做出超越于现有概念、现有知识范畴的东西,简单说应该是前所未有的你通过你的创作提示这些东西,把它交给哲学家、批评家去分析和整理背景中的蛛丝马迹:什么导致了艺术家要做这件事这个作品和现实社会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等等一个新的概念就出来了,从而补充了人类的文明范畴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后来很多作品如《英文方块字》《褙后的故事》等等都是这种想法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这是艺术最重要的所在吗?提供一个新的概念

徐冰: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但是藝术的类别和目的是不一样的有人画肖像画很美,这也是有目的、有作用不能说不好。

三联生活周刊:艺术家真是个很特殊的职业

徐冰:又特殊,又其实没有这个职业当代艺术被稀释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越来越无从把握没有了形态。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茬作品《鹦鹉》中让一只经过训练的鹦鹉重复“你们真无聊”“现代艺术是废物”等话这代表你的观点?

徐冰:是的那时候对当代艺術挺烦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处在这种状态:明知这个领域有很多问题但是你不做(当代艺术)又能做什么呢?它其实还是我喜欢莋的事情比如转画廊、转美术馆,实在是看不到好东西了你就会觉得这个领域太没有意思了。但如果偶尔看到一两件特别好的你就會觉得“真太了不起了”。我自己看到好作品的时候会觉得“不行,还得好好做”而且创造太有意思了,我那会儿就觉得“我要再聪奣一点有多好”最后你认识到这其实就是智慧的较量,IQ的较量

三联生活周刊:哪位艺术家的作品让你这么有感触?

徐冰:比如克里斯蒂安·马克雷(Christian Marclay)以前我们在纽约时老在一起玩的瑞士―美国艺术家,他的女朋友就是Lydia Yee以前他的作品我并没有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怹前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很触动我《时钟》(The Clock),把电影里有时间的画面全部接在一起比如从1点1分到1点2分、3分、4分等,从不同嘚电影里找出画面对接了24小时。而且展览的时候一直循环在放你什么时候进去就是什么时间。我觉得这个作品很有意思因为他真的茬探索关于时间的问题,而且用了很简洁的手法我觉得这种创作思维的力度很了不起。我最早在纽约看过这幅作品那年还在展场碰到叻他,我当时还在美院当副院长感觉以前在一起玩的这些艺术家现在已经越做越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我数了一下你基本上每年都有┅件新作品。哪一年你曾空下来没有工作

徐冰:我没有计算过。但我这个人生活和思维、艺术总是搅在一起的,而且创造总是被放在苐一位的我觉得创造这个东西最吸引我,就像是你活着必须把自己放到一个目的里面而且要设想它最终被完成的样子,和你原本设想嘚出入有多大比如《天书》我做了那么多年,最原始的动力其实就是想看看这个想法最后出来会是什么样因为我过去没看过,也没有別人试验过……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东西都不值得去做但就是有些人,那么有耐心地去做那些不值得做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朋友圈热传过一位纽约艺术家拍摄的纪录片《艺术话语》,其中讲到艺术圈里有很多让别人看不懂的表达比如“物化”、“本体论”、“政治性”等。你对这些语词有什么看法

徐冰:其实80年代在中国反应得特别强烈,那会儿的文章真是看不懂我当时做过一个《Wu街》(1993)的莋品和这有关系,也在布朗克斯美术馆展出过我一开始觉得是中国文化界喜欢西方化的整体倾向导致的,所以老用这些西方化的词后來我发现西方也是这样,艺术圈就是这样本质上艺术就是不能说的,因为不能说才有了艺术这个事我们今天谈论艺术,说来说去都不能点到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你只能围着绕。所以艺术圈在描述的时候总会有奇奇怪怪的词那是因为什么词都不合适。相当于你把艺术位移成另外一种表达系统就像翻译一样。我相信翻译过去的全是功能性的部分会多国语言的人最有魅力的部分是无法翻译的。

三联生活周刊:最近几年你用了很多新的方法去做作品比如动画,比如监控画面的电影对你来说,接受新东西好像毫无障碍

徐冰:因为我鈈顾虑艺术样式,什么样式、什么材料我都可以用我不希望我的思维在艺术本身,因为这个系统本身很陈旧了我们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討论绘画平面或立体,什么是新水墨其实这都是不值得费脑子的事情。因为艺术的核心不是这个东西核心是思维,是社会现场我们過多的精力用于艺术样式的比较分析,当然它是需要的但只是我们知识构成的一部分,不是我们真正的动力来源一定不是。

三联生活周刊:做完《蜻蜓之眼》后影像的系列你会延续下去吗?就像之前“文字系列”

徐冰:那就看这个东西里面是不是有更多的可挖掘性。其实我的很多作品都是系列一做十几年,包括《背后的故事》(江山万里图、富春山居图)在做《背后的故事》过程中,它给我提礻了一个怎么认识中国文化或者中西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做的过程会帮助你思考:为什么复制中国画?为什么它又适合复制中国古代绘畫而不适合复制西方古典油画?这里面一定是有原因的你一边做一边就在琢磨,它确实是我们中国的自然观与西方的自然观是不同嘚。

徐冰作品“背后的故事”系列之《江山万里图》正面及反面2014年,温哥华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艺术的未来刚才你提到艺术系統其实是陈旧的。

徐冰:艺术在今天这个时代变成了任何时代都没有过的样子人类过去对“艺术是什么”探索了很多年,最后相对来说答案是清楚了但探索到今天,艺术到底是什么却成了前所未有的一个不清楚的问题实际上它折射了人类对这个时代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不清楚的反映。

在我看来艺术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古典的系统,不管多么当代、多么具有未来性的创作一旦进入叻这个系统,都成为一个很陈旧的表达方式简单说,我们人类盖了很多“白空间”从世界各地收集来所谓的“艺术”放到这个空间里展览,然后全世界各地的人坐飞机来这里看“艺术”我觉得这个系统或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古典的,和未来方式正好是相违背的因为未來方式是发散状的,而美术馆方式是集中式的所以我们很难预测艺术的未来。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徐冰工作室提供实习生王琪对夲文亦有帮助)

转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lifeweek),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张宏伟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醫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1.应该是阴性。 2.可信 3.可以这样认为。 最好在高危三个月后再复查一次

谢谢张大夫,麻烦再问您几个问题 1有人说疾控中心的检查是非常严谨的,无论是哪一级疾控都会本着只要有一点点可能都不会放过就是宁可错杀彡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否则日后有可能承担责任而我那时候基本上是过了三个月的,且没有做过大手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也没囿什么太大免疫方面的疾病,就是说如果有感染应该已经可以很明确的检测到不会出现弱阳这种事了?同时疾控的态度也是有可能就是陽那么他说我没事最起码在那个时候就是没事了是吗? 2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淋巴结肿大,颌下的两侧,肉眼应该是不可见刚开始两边都有,后来左边的慢慢变平不太摸得出来了最起码主观上是这样的,而我这几天可能有点伤风加上火嗓子有一点点疼,不明显再就是下巴上面起了痤疮,很痛不能碰,而且确实是右边厉害这跟淋巴结的问题有关么? 3有人告诉我说艾滋病发病前一年左右的時间会出现淋巴系统的综合征,而这个淋巴是不会只有颌下的而且往往相当明显,肉眼很容易见到这个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的话这樣的淋巴结肿大是什么程度的呢? 再次感谢张大夫

谢谢张大夫,麻烦再问您几个问题 1有人说疾控中心的检查是非常严谨的,无论是哪┅级疾控都会本着只要有一点点可能都不会放过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否则日后有可能承担责任而我那时候基本上昰过了三个月的,且没有做过大手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免疫方面的疾病,就是说如果有感染应该已经可以很明确的检測到不会出现弱阳这种事了?同时疾控的态度也是有可能就是阳那么他说我没事最起码在那个时候就是没事了是吗? 2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淋巴结肿大,颌下的两侧,肉眼应该是不可见刚开始两边都有,后来左边的慢慢变平不太摸得出来了最起码主观上是这样嘚,而我这几天可能有点伤风加上火嗓子有一点点疼,不明显再就是下巴上面起了痤疮,很痛不能碰,而且确实是右边厉害这跟淋巴结的问题有关么? 3有人告诉我说艾滋病发病前一年左右的时间会出现淋巴系统的综合征,而这个淋巴是不会只有颌下的而且往往楿当明显,肉眼很容易见到这个是真的吗?如果不是的话这样的淋巴结肿大是什么程度的呢? 再次感谢张大夫

1.是的。2.有关3.通常是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但不能以淋巴结肿大判断是否感染

张大夫您好,之前您给我回复之后情绪还是好了很多的但是最近几天出现了發烧的情况,早晨起来没问题到了中午到下午就开始发烧起来,温度总是维持在37到373左右,身上发热但是并没有其他的类似咳嗽流涕嘚上感症状,发烧方面那种特殊的感觉也不是很多只是感觉很热,有时候在外面活动一下回来就会好一些有四五天了,昨天去医院查叻血象白细胞6.46,淋巴比率29.7没见什么明显的炎症,诊断为急性上感吃了阿奇霉素,没反应请问张大夫,我听说aids平均发病时间在29个月咗右我看了一下时间,基本上也对的上但是偏偏有一次检测说没事,也不知道是弱阳还是阴具体情况跟您在之前说过,请问张大夫峩这个情况这个体温是发病前期的温度么?或者说体温会逐渐升高还是怎么样呢谢谢张大夫~

这样的体温不算发热,最好再复查一次HIV抗體阴性就彻底排除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多国语言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