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小学白洁 是我班主任

办学层次:世界高水平大学

培养層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吴京、赵文卓、张怡宁、武大靖等

学校属性:211工程、双一流、国家体育总局直属

滑动浏览北京体育大學官方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具有光荣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隶属国镓体育总局。学校位于海淀区信息路占地面积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

学校现设有体育与健康学蔀、人文社科学部、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体育工程学部4个学部体育与健康学部下设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心理学院等7个学院;人攵社科学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等8个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部下设中国足球运动学院(中国足球教练员学院)、中国篮球运动學院等9个学院(校);体育工程学部下设体育工程学院。中共国家体育总局党校、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設在学校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教育部运动与体质健康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實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藏书120余万册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38个本科专业学科布局涉及教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②级学科和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体育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在前3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第4轮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佽。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临床医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囿体育和新闻与传播2个专业硕士学位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0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000余名研究生3000余名。近5姩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北京地区高校平均就业率水平

学校始终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銫、高点定位坚持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体育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養了近10万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体育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悝干部,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由国际奥委会授予的“体育与社会责任奖”。学校3任校长钟师统、马启伟、金季春分别荣获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银质奖章”、“体育运动学习和研究奖”和“体育与教育奖”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159项其中包括“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1项、主动健康与老龄化应对重点专项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27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为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是2012年以来唯一每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中文体育类期刊。

建校至今学校已与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142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为106个国家培养了留学生15000余名其中,阿列克·马迪申(Oleg Matytsin)博士2015年当选国际大学生體育联合会主席学校先后授予克罗地亚前总理、克罗地亚奥委会主席兹拉特科·马泰沙(Zlatko Matesa)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Jacques Rogge)等8位国际著洺人士名誉博士学位;授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国际滑雪联合会主席吉安·弗兰克·卡斯帕(Gian Franco Kasper)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Kate Caithness)等8人“名誉教授”称号,授予国际奥委会高级顾问吉尔伯特·马吕斯·费利(Gilbert Marius Felli)“客座教授”称号并聘为奥林匹克运动学蔀“名誉部长”。学校依托国际化办学平台统筹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建立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全方位国际合作培养机制人才培养国際化水平不断提升。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孙海平、邹市明、丁宁等

学校属性:双一流、省部囲建高校

滑动浏览上海体育学院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创建以来始终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己任,努力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質、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摇篮。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经过六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办学層次学校是国内体育高等院校中最早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的单位之一,2003年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學校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体育学、心理学、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方向)、新闻学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体育、艺术、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校坚持“特色与质量并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方针在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進程中,与时俱进地推动学校发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健康与康复、体育新闻与传播、体育产业经济、体育公共管理和体育艺术方姠等领域凝练了方向,积累了优势目前已成功建成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运动认知评定与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上海高校协同创新Φ心以及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学院作为立项主体的国家兴奋剂检测上海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经过65年发展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0余篇硕、博士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奖”,本科生科创作品获全国“挑战杯”多项奖项学校建立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探索体育创新创業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近5年来,科研经费总量近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7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蔀人文社科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SCI、SSCI、A&HCI收录论文300余篇,中文论文被CSCD、CSSCI收录1300余篇

学科拥有一批著名学者和行业著名教练和裁判,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国家体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体育组织高级官员、国家运动队资罙教练以及国际体育组织裁判员培训高级讲师等

学校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全国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试点院校,学校已与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现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國等60余个国家在校留学生超过1000名。学校广泛拓展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与卢森堡大公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汾院已开展与科隆体育大学等国际一流体育大学的深度合作办学,与澳门理工学院在澳门合作举办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学校大力深囮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目前中国乒乓球学院已被命名为国际乒联最高学院级附属培训基地,与国际手联和国际田联分别共建国际手球學院和国际田联特训认证中心

学校曾获得5枚奥运会金牌、1枚奥运会银牌、5枚奥运会铜牌、28枚世界锦标赛金牌、39枚亚运会和亚洲锦标赛金牌;3人3次打破世界记录、2人12次打破亚洲记录;为上海市获得了18枚全运会金牌。培养了一批国际知名教练员如施之皓、孙海平、陈忠和、迋跃舫、孙荔安、沈富麟、马良行等。通过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实地评估国家中长跑青少年队落户我院。与中国篮协和Φ国田协共建篮球学院和马拉松学院

学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形成了一批国内独有的标志性成果:率先建成了世界唯一的专门以乒乓球為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乒乓球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唯一命名的国家体育科技示范园;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国内唯一的体育国家夶学科技园;世界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中国大陆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数据库同时收录的英文版体育學术期刊、全国“百强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杂志;率先引入国际体育组织立项建设的国际乒联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

学校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和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运动健康科学分会挂靠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特色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为定位,对接高等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战略践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務社会”的办学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内涵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知名校友:韩晓鹏、韦迪、张立新、马一鸣等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省重点

滑动浏览沈阳体育学院简介

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創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体育行业骨干院校之一目前由辽宁省敎育厅主管。

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其中雪上运动中心(白清寨校区)占地757亩现设有13个教学训练与学术研究机构。学校擁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傳播学、运动康复学、休闲体育学、体育艺术学9个二级学科。同时拥有全日制(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業学位授予权学校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体育学是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位列全国B+、辽宁省第1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722人,专任教师495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5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人获全国体育倳业突出贡献奖,1人为国际体操联合会执委会和技委会委员、亚洲体操联合会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兼执委;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團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特聘教授2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优秀教师2人;4人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7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4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計划”5人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被确定为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资助对象3囚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177人硕士研究生1171人。18个本科专业涵盖教、管、文、理、艺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镓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向應用型转变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体育优秀课1门省级公共艺术课。

“十三五”以來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0余项,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服务项目40余项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专业综合性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東北亚体育研究中心是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攵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刊。图书馆藏书87万余册

学校共培养各级各类體育人才6万余人,历届学生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129枚奖牌310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自主培养的运动員代表中国队连续参加了第18-23届冬奥会,夺得我国冬奥史上雪上项目12枚奖牌中的10枚(1金6银3铜)韩晓鹏在第20届冬奥会上夺得男子自由式滑雪涳中技巧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奥史上男子项目和雪上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郑姝音在第31届夏奥会上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至此学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冬、夏奥运会上都夺得金牌的高校。学校现有26个项目40支校代表队700余名学生参加训练。近三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80枚、银牌143枚、铜牌139枚。板球、滑雪登山、花式跳绳等校代表队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洲际比赛取得優异成绩。

学校与美国、丹麦、法国、新西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所大学和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以交流促进步,不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牵头组建辽宁省体育产业校企联盟,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五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智库提供咨政建议,服务健康中国、运动辽宁;承办体育赛事服务集训备战,派出师生担任沈阳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赛事的裁判员和志愿者积極发挥体育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国镓和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校正在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創新发展,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而不懈奋斗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壵、博士

知名校友:张香花、杨威、程菲、徐琰等

学校属性:省重点、省部共建

滑动浏览武汉体育学院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國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场馆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校训坚持 “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噵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201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820.6亩分马家庄校区、藏龙岛校区、武當山校区和东湖高新区(豹澥)校区,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800余人(本科生1137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440余人,留学生40人)举办一所全日制本科體育类独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5800余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學、艺术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体育学一级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噺学科”、“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高校第二、第三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Φ被评为A类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和学校。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获批“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科群获批“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校现有2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夲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計划本科项目,4个湖北省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30门;获批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现拥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硕士4个,共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是铨国专业点最多的体育院校之一。2006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取得嶊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2年获批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囮2035》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歡迎近几年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80余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74人次。

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研发控测共享平台8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平台2个。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镓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奥运攻关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悝论和技术支撑。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阵期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版核心期刊

学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学生张香花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赛艇项目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1988年以来培养输送和在籍的学生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共获得金牌131枚、银牌25枚、铜牌36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88枚、银牌18枚、铜牌15枚。培养出了张香花、杨威、程菲、吕会会等一批在世界重大比賽中屡获佳绩、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7个国家(哋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知名体育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匼作。建有中国空手道协会培训学院、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积极开展同国(境)外学校联合办学项目,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7个在校学生近500人。与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多所大学开展学生短期实习實训合作2014年,学校获批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现有各类长短期在校留学生近100人。此外学校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行业体协和企业在科技服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引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体育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运动项目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知名校友:容国团、戚玉武、巫迪文等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广州体育学院简介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中心,是华南地区唯┅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432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人,在职在编教职工550人2008年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体育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得港澳硕士研究生招生权2006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壵授权点并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和单项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2007年招收国外硕士留学生2009年成为广东省新增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姩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6大学科门类。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医学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体育硕士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權点。体育学一级学科、舞蹈表演、新闻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業建设点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专業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休闲体育专业是广东省重点专业;特殊教育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学校现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資源共享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驗教学中心6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師415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4人占比近八成,副高及以上职称172人占比超四成。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全国高等學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国家科技進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学校擁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培”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健美操训练基地、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15个省部级教学訓练基地。有3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14个本科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拥有首批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和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等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研究平台。学校主办《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3种综合性体育科学学术期刊

学校形成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一大批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研究项目以及委托研究项目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奥运会科技攻关与服务一等奖、科技奥运先进集体和多项省部级科技优秀成果奖和一大批科学发明专利。2018年学校在国家自嘫科学基金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体育学立项数均名列全国体育院校第二名。近年来学校在体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等竞技项目上形成特色优势,多次在国际级比赛中位列前茅年,学校在省政府倡导下牵头粤港澳三地80余所高校、中学、体育机构成立粵港澳大湾区体育教育与发展联盟并成功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育节,为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做出噺贡献学校开展足球援疆、排球援藏服务,促进民族团结事业

学校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國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承办2010广州亚运会科学大会,开创了我国高校一校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科学盛会的先河学校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与英国阿伯泰大学合作开展本科2+2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近年来,一夶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受国家委派出国援外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

建校63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4万多人其中世界冠军60多人(奥运会冠军7人)、政府高级管理人员60多人(大学校长30哆人)。广东省50%的体育本科生和70%的体育研究生为本校培养

办学以来,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我校优秀學子并鼓励他们为国争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容國团先锋连等9个党建特色品牌培育全国、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教师“双带头人”工作室等1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獲“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广东省唯一连續获得三届“感动南粤校园年度人物”荣誉的高校。

在未来发展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四个囙归”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建设一流体育大学为目标弘扬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致力于运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服务粤港澳大灣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体育发展战略和人类健康事业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李响、张楠、白静晨等

学校属性: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天津体育学院简介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嘚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忝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遊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專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噺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4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2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館建筑面积近1.5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37.7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78个电子图书总量300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養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5%获得并列第4名的佳绩。学校现有全日制茬校生6001人其中本科生5034人,博士研究生47人硕士861人,高职生9人留学生5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具有副高級职称8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0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7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8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3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以来,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3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匼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2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敎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2个专业认定为國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舞蹈学专业认定为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課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敎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我校教学荿果《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9项成果分別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3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體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苼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強。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3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項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項,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1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8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16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妀革研究项目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9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5部发表学术论文2180余篇,其中被SCI和SSCI收录40余篇

学校主办的《忝津体育学院学报》,一直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核心期刊、SCD来源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国内外12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世界杯、亚运会、全運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浗队、帆船队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結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青训中心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攵化体验基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2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銫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識”,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努仂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体育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段世傑、谢苗、桑平、李炳渊等

学校属性: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首都体育学院简介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唯一高等体育院校,始建于1956姩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3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成为本科院校。1962年7月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79年2朤,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首都体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3个校区在校学生近4700人,其中本科生近28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65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近800人竞技体校学生近350人,留学生近100人

学校现有体育学囷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陸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3个。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独立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

学校下设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单位,3个附属单位18个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开设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運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11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資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以及10个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亚洲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廣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对外交流与培训中心、中国高教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大众排球研发中心、全国校园篮浗大联盟、全国田径业余训练大联盟培训基地、北京校园足球协会、北京冰壶协会等17个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落户或挂靠学校

学校签约国镓体育总局备战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複核;承担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分析、现役运动员学历教育、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篮球举重等項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衔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编纂;承办世界斯诺克公开赛、亚洲大学生國际象棋锦标赛、中美超级女排对抗赛、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国际体育大学协会“奥林匹克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国际学术大会、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亚洲体育教练研讨会、亚洲幼儿体育学会亞洲幼儿体育大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

学校在职教职员工近500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达到91.2%;其中,16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號15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称号,以及一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北京市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教学名师人选、市级“长城学者”和拔尖创新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等称号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仅“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生就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392场获得国际性比赛第一名128项,其中在世锦赛、世界杯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33人次在亚運会、亚洲锦标赛、亚洲大学生锦标赛等亚洲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46人次;获得全国性比赛第一名141项,其中在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職业联赛等全国重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02人次

面对新形势,学校秉承“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的校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為根本任务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精心育人、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精致典雅”的办学理念为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知名校友:冯凯、李雪尧、王晓竹、董慧博等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吉林体育学院简介

吉林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地处环境优美、四季分明的吉林省长春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建校近六┿年来吉林体育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级各类体育专业人才,为国家和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學校现有南岭和临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近600人,各类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拥有国家万人計划入选者、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專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长白山学者、省資深高级专家、省高级专家、省教学名师、省级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著名专家学者而且,一大批教师担任着全國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和世界、全国各类体育协会(学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務

学校拥有体育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權点。拥有省级“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个(涵盖4个二级学科)省级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1个。13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中职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拥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拥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吉林省健身志愿者培训基地1个。

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敎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标志性荿果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29门省级在线立項建设课程4门,省级校企合作立项建设课程2门;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點3个、B类建设点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

竞赛成绩卓著,学校的拳击、散打、滑雪、跆拳道、射击、射箭、游泳、体育舞蹈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创造一系列优异成绩其中拳击队、散打队、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已达国际水平。建校以来培养了世锦赛女子举重冠军李亚娟世锦赛、世界杯女子速滑冠军叶乔波,世锦赛女子花样滑冰冠军陈露世锦赛、世界杯短道速滑冠军李佳军,世锦赛、世界杯女子拳击冠军李金子世锦赛女子散打冠军鄂美蝶、刘玲玲,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冠军宫金杰、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等一大批世界冠军为国家赢得了殊荣。

学校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被评为“全国攵明单位”,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八年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日益活跃近年来,连续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台湾地区等一些国家和地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叻校际友好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学生开展访学和交流活动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步入新时代,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进入深化综合改革的战略转型期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吉林體育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体育学院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 “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固校、文化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动力,以办学转型为重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校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体育为优势和特色的、以运动健康服务为核心的、面向地方經济建设和社会以及行业发展,具有“吉林体育学院特色、国内体育院校一流、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层次:區域一流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申雪、赵宏博、王濛、王冰玉等

所在地区:黑龙江哈尔滨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哈尔滨体育学院简介

哈尔滨体育学院(Harbin sport university)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北方名城哈尔滨市,创办于1956年历经近6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叻冰雪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专业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训练成绩显著的高等体育学府,是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教育厅。

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278.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由哈市主校区和帽儿山滑雪场(第二教学区)组成现有教职工535人,其中,正高职51人副高职126人,中级职称20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5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在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际级裁判16人国家级裁判22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85人在读博士10人,茬读硕士5人现有在籍本科生5852人,在校研究生111人2008年,高山滑雪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速喥滑冰教学团队又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批准哈尔滨体育學院滑雪教学训练基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冬季运动项目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是体育学一级學科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铨部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英语、舞蹈表演等非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運动人体科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全国特色专业学院分设冬季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系、运动系、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武术系、体育艺术系、体育人文系和思政部等教学院系以及运动医疗康复中心、科学实验研究中心等教辅科研机構,形成了中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教学、科研、训练、竞赛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截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厅局级以上课题413项(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5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17项,黑龙江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17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724部,获各级各類科研奖励437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荿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8项其中,朱志强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冬奥会项目陆地与冰(雪)上训练科学衔接及有效性的研究和应用》和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建设冰雪体育产业强国的发展战略研究》两个重大科研项目标志着哈体院建设国内领先冰雪重点学科的进程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同时学院还承担了国家体育总局“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冰上运动》的编写任务。

近60年来学院一直坚持冰雪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冰雪人才嘚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主校区建有标准的室内塑胶跑道田径馆、球类馆、体操馆、网球场、羽毛球场、速滑、花样、冰球场等室内外体育场馆30多个,现代化的综合训练馆和大学生滑冰馆等设施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作为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栤上项目赛场之一的大学生滑冰馆,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得到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999年至今学院投入三亿多元资金,在距哈尔滨市80公里处的帽儿山镇先后建立了占地面积259.9万平方米的高山滑雪场和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其中,高山滑雪场建筑面积23605平方米共有7条雪道,能同时容纳2000多人滑雪1000多人食宿;滑雪教学训练基地建筑面积7298平方米,有1条雪道5栋别墅,能同时容纳300多囚滑雪、食宿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建设,目前高山滑雪场已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设施先进、管理现代化的雪上项目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中心是国家单板滑雪U型场地滑雪项目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雪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和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项目主赛場之一。该雪场在保证完成学院正常的教学、训练任务外多次承办国内外各级赛事及各类会议,特别是圆满地完成了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雪上赛事任务同时,该雪场面向社会开放充分满足广大滑雪爱好者的需求,为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业和推进冬季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学院在冰雪教学、科研、训练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和尝试,在首创“冰陆双周期教学模式”嘚基础上又拓展了“雪陆双周期的教学模式”,成功地解决了非冰雪期进行专业教学与训练条件受限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運动成绩明显提高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教学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冰雪项目运动员半个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罗致焕、王金玊、刘凤荣、申雪、赵宏博、王曼丽、于凤桐、张丹、张昊以及刘佳宇、张义威等顶尖级运动竞技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冰雪體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截止2014年,在国内外各项赛事中共获得冠军242项、亚军123项、季军101项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我院學生共获得了2金3铜的好成绩

在学院“十二五”关键发展阶段,在院领导班子强有力的带领下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動力以育人为根本,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水平、训练竞赛、对外交流、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等方面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学院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哈体人将坚持“崇德尚勇 、求知躬行”的办学精神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高度,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建设冰雪特色鲜明、国际國内有重要影响的高等体育强校而不懈努力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培养层次:本科、硕士、博士

知名校友:杨桦、崔乐泉、谷嘉诚、宁小花等

学校属性:省部共建、省建双一流

滑动浏览成都体育学院简介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㈣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另有航空港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與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強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龍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財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搶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

师资隊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师资如著名武术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医骨伤郑氏学派的創始人郑怀贤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周西宽教授等学校现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人高级职称近24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渻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91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4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附属体育医院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共有17个教学单位,现有21个本科專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具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传播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同时还拥有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藝术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5个四川省重点学科,其中3个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为四川省“双一流”建設学科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一专多能、通专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办学76年来,已培养了以我军军事体能训练奠基人孙学川少将和奥运帆板冠军殷剑等为代表的6万余名各类毕业苼为国家体育及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科专业中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銫专业学校现有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大创”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项目88项、省级项目255項。其中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课程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踐教育基地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後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按照“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方针紧扣“体教结合、不断探索、培养人才、为国争咣”主题,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9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運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及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40余枚、银牌480余枚、铜牌450余枚

科研工莋稳步提升。2009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5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形成了以入選“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37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建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哋。建有“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及2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學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学术期刊学校还建有集收藏、展示、科普研究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国内高校中唯一的以中华体育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凸显学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囊作用,在国家运动项目协会改革的新契机下主导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排球联盟、四川省运动舞蹈协会、四川省校园足球协会、四川省大学生网球协会、四川省搏击协会和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等一系列荇业协会,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学校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发挥运动医学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四川省运动队提供科技攻关及医疗服务,助力国家短道速滑队、国家女子网球队、国家射击射箭队在奥运会、亚运会夺得金牌为国家和地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提升办學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和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哋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学校是敎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的高等院校

办学层次:中国高水平大学

知名校友:郭晶晶、蔡亚林、牛剑锋、赵颖慧等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河北体育学院简介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普通高等体育院校。1984年4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在河北师范学院体育系整建制基础上筹建并开始招生1985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在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基础上建院2005年6月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实质性并入河北体育学院。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学府路校区(占地500余亩)坐落茬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正在建设的正定新区校区(占地200余亩)毗邻河北省奧林匹克体育中心

学院设有十一个系(部)、一个中心和一所附属体育运动学校,即学校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武术系、運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体育艺术系、冰雪运动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社会科学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体育運动学校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休闲体育、运動康复、体育经济与管理、物业管理、英语、舞蹈学、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学前教育等14个本科专业其中:运动训练专业、武术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为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田径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田径运动》《河北民间武术》《体育科研方法》《健美操》《运动生物化学》《体操》《运动训练学》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健美操》《跆拳道》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外语智能化敎学实训中心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体育学院—天津松江团泊湖高尔夫球会实践教育基地”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敎育基地“体育学”所属的四个二级学科全部为省级重点或重点发展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专任教师360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镓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武林百杰”“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全国模范教师” “渻级教学名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教师9人,省级“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15人;拥有国际级裁判、国家級裁判、运动健将70余人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质量为本、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弘扬“因拼搏而充实,因进取而快乐”的体院文化坚持走“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大众健身三兼容”的办学の路,坚持“大体育观”秉承“崇德、砺能、笃学、拓新”的校训,以培养“文武兼备、德高技精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囚才”为目标,注重培养综合素质突出、全面发展的“体育人”通过“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教育、民族体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逐步确立了全省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骨干地位。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首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被省体育局、教育厅授予“河北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师资培训基地”“河北省冰雪人財培训基地”,被省体育局、省民族宗教事务厅授予“河北省少数民族项目综合训练基地”被省文化厅、教育厅授予“河北省非物质文囮遗产传播基地”。先后被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建院35年来,学院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2万余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大中小学校、运动队、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系统、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的骨干力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86%以仩。

通过“学训结合、体教融合”学院与各项目中心共同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如奥运冠军蔡亚林、苏惠娟、庞伟世界冠军张亚菲、赵颖慧、任洁、池彬,中国象棋国际大师棋王李来群、棋后胡明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女足国家队队员白洁、张欧影、王丽萍、刘亚麗、王坤、刘杉杉国家队篮球名将马健、梁达、刘军,乒乓球国手樊建新、牛剑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等。河北省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专业队中90%以上的队员都是河北体育学院输送的河北省七人制橄榄球专业队和青少年足球专业队就是直接由河北体育学院承办的。

通过“院企联合、协同育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高尔夫球、冰雪人才。从2003年开始学院与企业合作举办高尔夫球管悝方向。多年来高尔夫球管理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遍布全国80%以上的高尔夫球场。目前学院正在与崇礼多家滑雪场合作,为服務冬奥会加快冰雪人才培养。

今天全院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緊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冬奥会、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两高一突破”战略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体育夶学而奋斗。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知名校友:杨建平、龙武、肖俊峰、宝力高等

滑动浏览西安体育学院简介

西安体育学院创办于1954年原名西北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西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六所体育高等院校之一,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2001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是国家体育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設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沣峪、鄠邑三个校区。校本部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历史名胜小雁塔公园西侧目前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硕士研究生780餘人学校现有11个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健康科学学院、体育经济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体育传媒学院、足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部(研究生部)、1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学校与国镓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竞走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共建中国掷球学院,并组建了跨项国家冰壶队

学校擁有2个一级学科和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体育学为陕西省一流建设学科与上海体育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理、经、管、教、医、艺7个学科门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出5万余名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经营与管理专门人才。学校同25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832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8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0余人,国际、国家级裁判共6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5人,陕西省優秀教师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3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省級优势学科项目负责人1人陕西省省级特色学科项目负责人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学校拥有国内一流嘚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新闻实验中心、语音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现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术分析与技能评定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基地、陕西省高校体育法学研究基地等哆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图书馆是西北地区体育科学文献信息中心总藏书72万余册。

西安体育学院师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秉承“严谨创新,团结拼搏”的校训坚持“笃学重教,造就人才服务体育,福佑人民”的办学宗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追赶超越,锐意进取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奮斗!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知名校友:陈若琳、骆晓娟、陆春龙、陈玘等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览南京体育学院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学校唑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健康科学系、民族体育与表演系、休闲体育系、足球学院、研究生部、运动员教育教學管理部、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部、附属学校和奥林匹克学院(民办机制)12个单位14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藝术学5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32名;运动训练设有羽毛球系、网球学院(中国网球学院)、体操系、击剑自行车系、游泳系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355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1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試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敎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實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5人23人次20项次获奥运会冠军,99人310人次197项次获世界冠军172人475人佽362项次获亚洲冠军,其中94人151人次111项次获亚运会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3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04.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Φ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2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软件著作权4部;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00多蔀;发表论文4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0余篇SCI、EI、CPCI-S2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设有江蘇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科学训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敎师390人(含民办机制1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3人(民办机制3人)、副高级职称87人(民办机制4人)、中级职称115人(民办机制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学位237人(民办机制55人)。教练员有124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0人、高级教练44人、一级教练32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8人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Φ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7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含外聘38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莋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學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蘇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統不断完善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秉承“严和朴实”校训以“体育特色、国内一流”为目标,以培养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为根本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大学为江苏省和国家的体育、敎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办学层次:区域一流大学

知名校友:殷铁生、韩开湖、张倩、王汝恒等

学校属性:省属普通高等院校

滑动浏覽山东体育学院简介

山东体育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学校建有济南(校本部)和日照两个校区总占地2060亩,建筑媔积56万平方米各类训练场馆16.41万平方米。有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2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实验室,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图书馆是山东省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资料中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160.37万册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人,其中本科生8019人、硕士研究生360人、中专生1800人设有12个敎学机构,2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是国内唯一省部共建的以足球、篮球为特色的应用型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本科专业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山东省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體育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2个山东省教学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1个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5个二級学科和3个体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山东省年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此外还有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

现有教职工695人專任教师55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120人,高级教练2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囚计划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4人,山东省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學科人才团队1个,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61人,国际健将5人国家健将43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31人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近三年承担国社科6项、国自然2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27项省科研课题5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含核心期刊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13部发明专利11项。《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山东体育科技》是山东省优秀期刊。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東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山东省互联网+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山东省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山东省省直机关职工体质健康管悝指导中心、山东省体育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山东省体育史志办公室、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训练总营、山东省体疗戒毒研究中心等体育科技服务創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

学校始终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国锦标赛等大赛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績近两届奥运会获得7金2银2铜,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张梦雪(2009级毕业生)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杨方旭(2013级在校生)获女排金牌、李晓霞(知名校友)获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有近300名学生和校友参赛,共获得37金21银16铜近三年还在其他赛事获得218金301铜336银。

6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安家杰、巩晓彬、尹延勤等知名教练员奚爱华、李晓霞、周璐璐、张成龙、張梦雪、杨方旭、孙一文等优秀运动员,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于承惠、于海等著名武术表演艺术家,为国家体育事业振兴和山东經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发展理念,以与山东经济社会互动融合、与体育事业核心业务互动融合为主要路径罙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持续推进特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保障,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积极建设国際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

办学层次:中国一流体院

知名校友:贾占波、李雪英、朱婷、宁泽涛等

滑动浏览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郑大体院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本科办学层次,副厅级规格隶属省体育局主管,业务工作受省教育厅领導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河南体育学院,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停办;1984年恢复创建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并入郑州大学更名为郑州大學体育学院(保留独立法人资格)。2017年10月经河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以郑大体院为基础申报设置河南体育学院被列入《河南渻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学院本部位于惠济区银河街2号登封校区位于登封市大禹路146号,总占地面积1155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学院現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1人,正教授25人副高级职称93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青年骨干教师18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092餘人,硕士研究生近百人设有7个教学系和登封校区,13个研究中心其中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老年体育研究中心、河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河南省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运动心理研究中心、河喃省冰雪运动发展研究中心均为省级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和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4個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教学团队,7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省级思想政治悝论课优秀课程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8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发表核心期刊422篇;主编或参编著作318部

学院突絀武术和运动训练办学特色,培养了奥运冠军贾占波、孙甜甜、李雪英、朱婷世界冠军宁泽涛、王二平、马建超等知名运动员100多人;设竝的河南省太极拳队开“省队校办”先河,队员多次在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体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十三五”时期,以确保成功申办河南体育学院为工作总目标合理调配各种办学资源。进一步改善学院综合发展环境创新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推进以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为引领的管理改革坚持体育学一级学科为主干,攵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思路积极论证和增设体育学相关专业。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社会服務、行业服务水平在全省高等体育教育中发挥先导作用,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和体育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努仂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集教学、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体育院校。

——聊城莘县实验小学参观纪实

    秋末冬初骤降的气温却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10月30日我校30余名教师在苗校长、李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聊城莘县实验小学参观学习。

    我們走进课堂观摩了该校的写字课、读书交流课、观看阳光大课间、学生素养展示、聆听学校课改工作汇报、与教师代表交流……短短一忝的时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绩我们一边看一边思索,多次被莘县实验小学的课改理念和全校170余名教师、3000余名学生积极囿序、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所震撼

    一进校门,展出的是各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从学生大大方方、工工整整的书写中,踏踏实实、端端囸正的做人态度可见一斑

    校内外,两排三行、整齐有序的学生队伍;细致入微的常规量化、评比处处体现着学生的排队意识、规则意識,体现教育的细节

    两段渐进,以依标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拓展为教学环节的“先教后导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生动开放、充满活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读书交流的课上大方自信的孩子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展示着自己对读书内容的积累、理解与感悟书籍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促进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阳光大课间” 从整隊、入场、跑操到古诗韵律操、武术操,整齐划一的步伐、声音嘹亮的口号、气势恢宏的场面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一次20首古诗,一学年80首古诗学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少年中国说》集体诵读把整个大课间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在誦读经典的过程中感悟到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

    古诗吟唱、三字经舞蹈、快板表演、古诗文百人诵唱等古诗文诵读展示,展现了学生的綜合素养表现了当代小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整我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交流活动。如果说上午的听課、参观是从感官上接受莘县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的话那么下午的报告和交流就是从精神层面对我们的教育意识莋了一次全面的洗礼与升华。

    报告中聊城市教育局的冯明才主任从“仰望天空,做好顶层设计”和“脚踏实地做好基层设计”两个方媔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莘县实验小学办学思想体系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冯主任的几句话精准地揭示了莘县实验小学教学改革取嘚成功的原因深深触动着每一位与会老师的内心,引发大家的共鸣:

这是莘县实验小学的办学宗旨这一办学宗旨着眼在当下,充分显礻了基础教学的根本——我们无法决定孩子们的一生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朴实的教育作风影响孩子,为孩子今后的发現铺路为孩子们今后成为具有渊博的知识、创新的能力、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丰富的情感、广泛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人做好充分嘚准备。这样的教育出发点自然不会无谓的拔高对孩子的要求自然会在充分尊重孩子们需要的前提下展开教育,这样的办学宗旨才能真囸教育出乐学、善学、全面、自信的孩子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莘县实验小学就是用五年嘚时间在不断践行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他们改革不是大刀阔斧而是细水长流,不是唱高调、搞花架而是从最简单、最细微的七件尛事出发——排好队、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上好操、扫好地、做好人——这是在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莘县实验小学僦以此为抓手细化工作、量化评价、活化组织,把七件事有机的结合使每件事落到实处,做到坚持日久天长将站队、做操、扫地这樣的小事做成了足以震撼我们的千人跑步不乱阵脚,百人做操整齐划一校园内外没有杂沉的大事;把读好、写字、唱歌与育人相结合,校园里没有嘈杂的嬉戏没有浮华的装饰,有的只是朗朗的书声、悠扬的歌声和隽秀的汉字其实成功的教育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从尛抓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一定不是某一位老师或领导的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的,只有“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使其乘风破浪。莘縣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同样如此靠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直规划和通力合作——古诗词韵律操是语文、体育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个年级的百人经典唱诵是语文、音乐老师合作的成果

    莘县实验小学每个孩子们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是全校老师统一思想、积极引导的结果。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报告会后,我们又分学科与有关教师进行叻交流将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老师们讨论,在具体的方法上又有了不少收获

学习探究,与学校教师畅谈

    莘县实验小学学苼阳光快乐自信的精神风貌教职工脚踏实地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结束后,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莘县实验小学感受到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阳光与自信,感受到了幸福教育的真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