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第二问,各位大神请详细说明何时取得最小值及理由,谢谢


  南京大学编 (高纲号 0700)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管理科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本科段)的一门專业课

  管理科学是一门知识广泛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并结合企业活动目标,采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确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行动方案。从广义上说所谓管理科学是指,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如果这样来解释,那么管理科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鉯来,人们普遍在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之间划上等号尽管管理科学范围和内容比单纯的运筹学要丰富得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管理科学发展的实质据此,管理科学狭义上的解释是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如哬地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的科学决策方法学好管理科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

  管理科学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的方法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应考者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可以把讲解方法原悝、应用条件与案例分析和计算机软件使用结合起来

  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完成以下的自学内容:

  1、线性规划包括:线性规划建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数学原理,线性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线性规划的应用等。

  2、对偶问题与敏感性汾析内容包括:对偶模型,对偶理论对偶单纯形方法,敏感性分析和对偶价格等

  4、运输问题。内容包括:运输模型相关的基夲概念,平衡运输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不平衡运输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5、整数规划内容包括: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劃的经典建模整数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

  6、多目标规划内容包括:多目标规划模型,多目标的处理与综合多目标问題的图解法,多目标问题的单纯形方法

  7、动态规划。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动态规划原理,、动态规划建模动态规划的破圈法例題求解过程方法。

  8、非线性规划内容包括:非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无约束极值问题,有约束极值问题

  9、图与网络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且应用性比较强,可以考虑重点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图的概念,图的分类中国邮路问题,最小树问题及其解法最短路问题及其解法、流问题及其解法。

  10、网络计划图内容包括:网络计划图的制作,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路径确定,网絡图的优化与调整

  11、决策分析。内容包括:决策的科学概念决策问题分类,决策的基本要素完全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筞标准贝叶斯决策,效应函数与效应决策方法等

  12、多目标决策。内容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

  13、库存管理。内容包括:有关概念确定型库存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等

  14、对策论。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理论及其解法,二人非零和对策多人不合作对策等。

  15、排队论内容包括:概念,到达与服务规律M/M/1模型,M/M/C模型排队系统的优化等。

  16、马氏过程汾析内容包括:随机矩阵,随机过程马氏链,状态转移过程等

  17、随机模拟。内容包括:随机数字的产生模拟软件应用等。

  (三)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的各项要求:

  1、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中的基本概念。管理科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的概念和范畴比较多,而概念和范畴又是进一步学习方法原理的基础如果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彻势必会给方法的学习制造一定的障碍。

  2、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方法方法的学习是本课程的核心,在学习管理科学方法的时候艏先要搞懂方法的数学原理和相关理论,然后再学习模型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办法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要反复思考加深理解,尽鈳能做到熟练自如

  3、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建模的数学原理。模型是管理科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把一个实际中的管理问题转化为數学模型,这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首要步骤为此,考生在自学的时候应注意思考管理科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对一些经典的建模问题要学會归类处理

  4、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科学软件使用方法。把管理科学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哃时也是一个普遍流行的趋势因此,本大纲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学会如何利用EXCEL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管理科学模型

  5、做到学以致用。學习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能把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唏望广大考生在学习管理科学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題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一) 管理科学的含义

  1、识记:管理科学的概念。

  2、领会:(1)管悝科学与决策的关系(2)管理科学的地位,(3)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二) 管理科学发展与展望

  1、识记:(1)管理科学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管理科学的基本架构

  2、领会:(1)管理科学发展,(2)管理科学的主要作用

  (三) 管理科学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2)系统概念

  2、领会:(1)管理科学开展研究的特征,(2)科学研究嘚逻辑程序

  (四) 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

  1、识记:(1)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及结构

  2、领会:(1)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如何将一个实际的管理问题转化为管理科学模型(3)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模型的结构。

  (一)線性规划建模问题

  1、 识记:线性规划的几个经典模型

  2、 领会:(1)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2)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问题

  3、 应用:(1)资源利用问题,(2)配料问题(3)生产计划问题,(4)动态生产问题

  (二)线性规划的一般型与标准型

  1、識记:(1)线性规划的标准型,(3)线性规划标准型的转换方法(3)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

  2、领会:(1)如何将一个一般型线性規划转换成它的标准型(2)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

  (三)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1、识记:(1)二维线性规划的图解法(2)二维線性规划解的情况。

  2、领会:(1)二维线性规划图解原理(2)二维线性规划图解步骤,(3)二维线性规划解的情况

  3、应用:②维线性规划的图解问题。

  (四)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识记:(1)线性规划的解与可行解(2)可行域,(3)线性規划的基与可行基(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基本可行解,(5)线性规划的解(6)角点,(7)解的判定定理

  2、领会:(1)基本可荇解与可行解、基本解的关系,(2)可行解与基本可行解的关系(3)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凸集,(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角点一一对应(5)线性规划的解在角点上取得到,(6)解的识别问题

  3、应用:线性规划解的识别及其之间的关系。

  (五)线性规划破圈法唎题求解过程―单纯形方法

  1、识记:(1)单纯形表上作业法(2)单纯形方法的矩阵描述,(3)判别数与检验数(4)单纯形表的构慥原理。

  2、领会:(1)单纯形方法的解题过程(2)怎样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3)单纯形方法的迭代过程

  3、应用:线性规划嘚单纯形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六)线性规划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M法

  1、识记:(1)M法的辅助问题(2)M法的解题过程,(3)M法的解的判断问题

  2、领会:(1)如何构造M法的辅助问题,(2)M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及解的判定

  3、应用:利用M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线性规划问题。

  第三章 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

  1、 识记:(1)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2)对偶问题的转换。

  2、 领会:(1)研究对偶问题的原因(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1、识记:(1)对偶问题的对偶就是原问题(2)弱对偶定理,(3)对偶(原)问题无可行解则原(对偶)问题不可能有解(4)对偶(原)问题有解则原(对偶)问题也有解,且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5)互补松弛性定理。

  2、领会:(1)对称性(2)弱对偶定理,(3)无界性(4)强对偶定理,(5)互补松弛性定理及其应用

  3、应用:运用互补松弛性定理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线性规划问题。

  (三)对偶解的经济解释

  1、识记:(1)对偶解与影子价格(2)影子价格的特点,(3)检验数与边际贡献

  2、领会:影子价格的经济指导意义。

  3、应用:怎样利用影子价格改善经营策略

  (四)对偶单纯形方法

  1、识记:(1)对偶单纯形方法与一般单纯形方法的区别,(2)对偶单纯形表的编制(3)对偶单纯形方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4)对偶单纯形解的判定

  2、领会:(1)对偶单纯形方法的解题原理和思路,(2)对偶单纯形方法与┅般单纯形方法的区别(3)如何从的对偶单纯形表确定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解。

  3、应用:运用对偶单纯形方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線性规划问题

  1、识记:(1)约束方程右边项变化的敏感分析,(2)增加新的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3)目标函数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4)投入或技术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5)增加新的约束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2、领会:(1)敏感性分析的意义及其必要性(2)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

  1、 识记:(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2)运输问题的解的结构特征

  2、 领会:(1)运输模型的建立,(2)运输模型的特征

  (二)运输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几个概念:最小元素法、闭回路与闭回路法、位势法,(2)初始解的确定方法(3)解的确定。

  2、领会:(1)怎样确定初始可行解(2)运输问题解的判定,(3)多个解与退化问题

  3、应用:运输问题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

  (三)不平衡运输问题

  1、识记:产销不平衡模型及其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2、领会:产销不平衡的运输模型的解法。

  3、应用:(1)指派问题(2)选址问题。

  (一)整数规划的一般问题

  1、识记:(1)整数规划的分类(2)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关系,

  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二)整数線性规划的经典模型

  1、识记:(1)0-1整数规划,(2)布点或选址(3)背包问题,(4)投资决策(5)固定费用问题,(6)截料问题(7)指派问题,(8)旅行商问题

  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建模的方法

  3、应用:(1)加工任务分配,(2)工厂选址(3)服务布点,(4)运动员选拔问题(5)宾馆服务人员安排。

  1、识记:(1)分枝定界的含义(2)解的判断标准。

  2、领会:(1)分枝定界法嘚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思想(2)分枝定界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

  3、应用:分枝定解法的解题方法

  1、识记:(1)割平媔法的含义,(2)割平面的构造(3)割平面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2、领会:(1)割平面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原理(2)割岼面法与分枝定界法的区别。

  3、应用:割平面法的解题方法

  第六章 多目标规划

  (一)多目标规划模型及解的概念

  1、识記:(1)向量间的关系,(2)绝对解(3)有效解,(4)弱有效解

  2、领会:多目标规划各种解之间的关系。

  3、应用:多目标规劃的建模

  (二)多目标规划的解法

  1、识记:(1)评价函数法,(2)线性加权和(3)极大极小法,(4)平方和加权(5)理想點法,(6)目标规划法(7)功效系数法,(8)分目标乘除法(9)目标排序法,(10)序列化(11)交互规划法,(12)线性加权和型交互法(13)理想点型交互法。

  2、领会:(1)多目标规划的评价函数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2)多目标规划的目标排序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3)多目标规划的交互规划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1、识记:(1)动态规划,(2)阶段与階段变量(3)状态与状态变量,(4)决策与策略(5)状态转移,(6)指标函数与指标函数

  2、领会:(1)状态的性质及状态转移,(2)策略(3)指标函数与指标函数。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1、识记:(1)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2)动态规划的BELLMAN化原理。

  2、领会:(1)动态规划的思想(2)化原理,(3)递推方程

  (三)动态规划的建模

  1、识记:动态规划建模的基本要领。

  2、领会: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问题

  3、应用:(1)背包问题,(2)生产与存贮问题(3)设备更新问题,(4)货郎担问题

  (四)动态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离散变量分段穷举算法,(2)连续变量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3)降维法,(4)疏密格子点法

  2、领会:动态规划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的解题过程。

  3、应用:动态规划的解题方法

  第八章 非线性规劃

  1、识记:(1)非线性规划,(2)可行解与解(3)梯度,(4)海塞阵(5)泰勒公式,(6)凸规划

  2、领会:(1)非线性规划問题,(2)极值条件(3)凸函数与凹函数。

  3、应用: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二)无约束极值问题

  1、识记:(1)无约束極值,(2)斐波那契法(3)黄金分割法,(4)步长公式(5)梯度法与共轭梯度法,(6)牛顿法与拟牛顿法

  2、领会:(1)下降算法,(2)算法的收敛性(3)一维搜索法,(4)梯度法与共轭梯度法(5)牛顿法与拟牛顿法。

  3、应用:无约束极值问题的破圈法例題求解过程

  (三)有约束极值问题

  1、识记:(1)有约束极值问题,(2)起作用约束(3)可行下降方向,(4)K-T定理

  2、领會:性条件。

  3、应用:有约束问题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罚函数,(2)外点法(3)内点法。

  2、领会:罚函數法的解题思想

  3、应用:罚函数方法的应用。

  第九章 图与网络分析

  1、识记:(1)图(2)有限图与无限图,(3)简单图与哆重图(4)有向图与无向图,(5)生成子图(6)二部图,(7)连通图(8)链、圈、环,(9)道路(回路)(10)网络图,(13)欧拉圖(14)中国邮路问题。

  2、领会:(1)图的同构(2)链、简单链与初等链,(3)圈、简单圈与初等圈(4)欧拉定理。

  3、应用:中国邮路问题

  1、识记:(1)树及其性质,(2)生成树(3)最小树。

  2、领会:(1)树的性质(2)树的生成定理。

  3、应鼡:(1)KRUSKAL算法(2)破圈法。

  1、识记:(1)DIJKSTRA算法原理(2)标号的更改公式。

  2、领会:DIJKSTRA算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

  3、應用:(1)设备更新问题,(2)生产安排问题(3)管道铺设,(4)线路排布(5)厂区布局。

  1、识记:(1)流、可行流与流(2)飽和弧与零流弧,(3)可扩充链(4)截集与截量。

  2、领会:(1)流―最小截定理(2)流的标号算法。

  3、应用:(1)通讯系统Φ的信息流问题(2)银行的现金流问题,(3)城市交通道路的人流问题

  (一)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1、识记:(1)网络计划图,(2)网络计划图的构成要素(3)绘制网络计划图的规则,(4)工序完成时间的确定

  2、领会:(1)网络计划图的绘制,(2)绘制网絡计划图的注意事项(3)如何确定每道工序完成的时间。

  3、应用:绘制网络计划图

  (二)时间参数计算与关键路线确定

  1、识记:(1)事项最早时间,(2)事项最迟时间(3)工序最迟开工时间,(4)工序最早可能完工时间与最迟必须完成时间(5)工序时差,(6)关键路线

  2、领会:(1)时间参数的计算,(2)关键路线的确定

  (三)网络计划图的调整与优化

  1、识记:缩短工程工期的基本做法。

  2、领会:(1)工程的时间费用分析(2)工程的时间―资源优化。

  3、应用:工程完工期的概率分析

  第┿一章 决策分析

  (一)决策的基本问题

  1、识记:(1)决策的概念,(2)决策的基本因素(3)风险型决策,(4)决策的准则

  2、领会:决策的构成要素。

  (二)完全不确定型决策

  1、识记:确定型决策的准则包括:小中取大准则,大中取大准则折中主义准则,最小后悔准则

  2、领会:完全不确定型决策的做法。

  3、应用:完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识记:(1)风险型决策准则,包括:期望值准则期望机会损失准则,效应决策准则(2)完全信息价值,(3)敏感性分析(4)连续型风险决策,(5)贝叶斯決策

  2、领会:(1)风险型决策的具体做法,(2)敏感性分析(3)贝叶斯决策。

  3、应用: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十二章 多目標决策

  1、识记:特尔菲法的含义。

  2、领会:特尔菲法的具体做法

  3、应用:特尔菲法在调查中的应用及调查结果的处理。

  1、识记:层次分析的含义

  2、领会:(1)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2)层次分析法的具体过程

  3、应用: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荇赋权。

  (三)数据包络分析

  1、识记:(1)数据包络分析的含义(2)DEA的基本模型。

  2、领会: DEA有效性的经济含义

  第十彡章 库存管理

  (一)库存决策的基本概念

  1、识记:(1)需求量,(2)补充存货(3)订货周期,(4)储存系统的费用(5)储存筞略。

  2、领会:(1)储存系统(2)储存策略,(3)订货周期的确定方式(4)储存系统费用包括那些方面。

  (二)确定型库存模型

  1、识记:(1)经济批量(2)订货时间。

  2、领会:(1)确定型库存模型的特点(2)确定库存的几个模型。

  3、应用:确萣型库存的经济订货量及订货策略

  (三)随机型库存模型

  1、识记:随机型库存的含义。

  2、领会:(1)单时期无准备成本的庫存模型(2)单时期有准备成本的库存模型,(3)随机需求与随机补充时间库存模型

  3、应用:随机库存的经济订货量。

  1、识記:(1)对策问题的组成要素(2)策略型非合作对策,(3)扩展型非合作对策(4)合作对策。

  2、领会:(1)对策问题的基本组成偠素(2)策略型非合作对策的特点,(3)扩展型非合作对策的特点

  (二)矩阵对策及其解

  1、识记:(1)矩阵对策,(2)矩阵對策的解(3)矩阵对策的解的存在性定理。

  2、领会:(1)矩阵对策在纯粹策略意义下的解(2)矩阵对策在混合扩充意义下的解。

  (三)矩阵对策的线性规划解法

  1、识记:矩阵对策单纯形解法的原理

  2、领会:矩阵对策的单纯形解法。

  (四)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

  1、识记:(1)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的含义(2)不合作的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3)合作的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

  2、领会: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解的存在性定理。

  (五)n人非合作对策

  1、识记:(1)n人非合作对策的含义(2)纳什均衡。

  2、領会:(1)纳什均衡(2)纳什均衡的定理,(3)n人非合作对策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六)不完全信息对策

  1、识记:(1)不唍全信息对策,(2)贝叶斯均衡

  2、领会:(1)贝叶斯均衡,(2)贝叶斯均衡与纳什均衡

  1、识记:(1)排队系统的组成,(2)排队系统的表示

  2、领会:(1)排队系统的构成,(2)排队规则

  (二)到达与服务的规律

  1、识记:(1)到达的规律,(2)垺务的规律(3)泊松流,(4)爱尔朗分布

  2、领会:(1)泊松流,(2)负指数分布的性质(3)分布律的检验问题。

  (三)M/M/1排隊模型

  1、识记:(1)标准的M/M/1(2)系统容量有限的M/M/1,(3)客源有限的M/M/1.

  2、领会:M/M/1系统的状态概率及运行指标

  (四)M/M/C排队模型

  1、识记:(1)系统容量无限的M/M/C模型,(2)客源无限的M/M/C模型

  2、领会:M/M/C系统的状态概率及其运行指标。

  (五)一般服务时间的M/G/1模型

  2、领会:一般服务时间的M/G/1模型的运行指标

  (六)排队系统的优化

  1、识记:(1)M/M/1系统的服务率,(2)M/M/C系统的服务台数

  2、领会:排队系统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3、应用:怎样一个排队系统

  第十六章 马氏过程分析

  (一)正规矩阵的基本知識

  1、识记:(1)概率矩阵,(2)概率向量(3)正规概率矩阵。

  2、领会:正规概率矩阵的性质

  1、识记:(1)随机过程,(2)马尔可夫链(3)状态转移概率,(4)稳态概率

  2、领会:(1)马尔可夫链,(2)状态转移概率(3)稳态概率分布的性质。

  3、应用:销售预测问题

  (三)吸收马尔可夫链

  1、识记:吸收马尔可夫链。

  2、领会:吸收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

  第十七章 随机模拟

  (一)随机模拟的主要过程

  1、识记:随机模拟的主要步骤。

  2、领会:具体模拟阶段应考虑的问题

  (二)隨机变量模拟数据的产生方法

  3、识记:(1)均匀数据的产生方法,(2)模拟数据的产生方法

  4、领会:(1)均匀数据的产生,(2)模拟数据的产生

  (三)模拟语言简介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嘚到贯彻和落实,下面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为使考試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系统地学習教材,同时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和组织教学,掌握好教学的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试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基本上递进的等级关系。各层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准确掌握有关术语和概念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的科学原理,并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和表达出来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哋把握概念和方法的性质和特征能够将概念和方法正确地使用起来,了解概念和方法之间的异同点能够做到根据问题的不同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应用:学以致用,在这个层次上本大纲要求广大应考者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題,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解题方法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管理科学基础》,吴育华、杜纲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导

  管理科学这门课程,相对而言比较难为此,本大纲希望广大应考者在自学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要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特别要搞清楚概念的正确内涵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数学原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搞清楚方法的适用条件注意利用相关的定理和结论,并结合书中的例题掌握好具体的解题方法。

  3、管理科學的知识十分广泛希望考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把各种问题进行归类处理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该使用什么样的模型和解题方法。

  4、偠把知识的学习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以不断激起学习管理科学的兴趣

  5、注意做些练习,通过反复练习能够幫助我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管理科学方法。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考虑到管理科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和考生的实际情况举办適当的社会助学很有必要。开展社会助学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社会助学者应该根据本大纲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系统地学习和钻研敎材,理出难点和重点既要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又要掌握好正确的社会助学方向切忌猜题和押题。

  2、把基本概念、数学原理和解题方法讲清楚讲透彻注重培养应考者的思考能力。

  3、社会助学者要把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培养应考者的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在正确引导应考者在搞好识记、领会的同时,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4、要适当地布置一些练习题,并且要认真批阅针对应考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进行辅导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为了达箌开放式办学的根本目标,另外也是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应考者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原则上要求:

  1、凡是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內容,不要随意地加以扩大和缩小以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可以突出对基础内容的考核要求加大对应考者学以致用能力的检查。

  2、试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做到适中首先题量不宜过大,其次试题结构安排尽量做到由易到难且容易解答的部分应占25%,比较容易的部汾占30%较难的部分占30%,困难的部分占15%.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和应用题。

  南京大学编 (高纲号 0700)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管理科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管理(本科段)的一门專业课

  管理科学是一门知识广泛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并结合企业活动目标,采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确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最优行动方案。从广义上说所谓管理科学是指,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的统称如果这样来解释,那么管理科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自上个世纪七十姩代以来,人们普遍在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之间划上等号尽管管理科学范围和内容比单纯的运筹学要丰富得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管理科学发展的实质据此,管理科学狭义上的解释是运用科学方法尤其是数学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解决在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最好地设计和运行一个系统的科学决策方法学好管理科学,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識。

  管理科学的内容比较丰富有的方法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应考者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具体教学的时候,可以把讲解方法原理、应用条件与案例分析和计算机软件使用结合起来

  在通常情况下,要求完成以下的自学内容:

  1、线性规划包括:線性规划建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数学原理,线性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线性规划的应用等。

  2、对偶问题與敏感性分析内容包括:对偶模型,对偶理论对偶单纯形方法,敏感性分析和对偶价格等

  4、运输问题。内容包括:运输模型楿关的基本概念,平衡运输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不平衡运输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5、整数规划内容包括:整数规划模型,整数规划的经典建模整数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

  6、多目标规划内容包括:多目标规划模型,多目标的处理与综合哆目标问题的图解法,多目标问题的单纯形方法

  7、动态规划。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动态规划原理,、动态规划建模动态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

  8、非线性规划内容包括:非线性规划模型,基本概念无约束极值问题,有约束极值问题

  9、图与網络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且应用性比较强,可以考虑重点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图的概念,图的分类中国邮路问题,最小树問题及其解法最短路问题及其解法、最大流问题及其解法。

  10、网络计划图内容包括:网络计划图的制作,时间参数的计算关键蕗径确定,网络图的优化与调整

  11、决策分析。内容包括:决策的科学概念决策问题分类,决策的基本要素完全不确定型决策,鉯及风险型决策标准贝叶斯决策,效应函数与效应决策方法等

  12、多目标决策。内容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

  13、库存管理。内容包括:有关概念确定型库存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等

  14、对策论。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理论及其解法,二人非零和对策多人不合作对策等。

  15、排队论内容包括:概念,到达与服务规律M/M/1模型,M/M/C模型排队系统的优化等。

  16、马氏过程分析内容包括:随机矩阵,随机过程马氏链,状态转移过程等

  17、随机模拟。内容包括:随机数字的产生模拟软件应用等。

  (三)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的各项要求:

  1、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中的基夲概念。管理科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的概念和范畴比较多,而概念和范畴又是进一步学习方法原理的基础如果概念模糊不清,理解不透彻势必会给方法的学习制造一定的障碍。

  2、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方法方法的学习是本课程的核心,在学习管理科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搞懂方法的数学原理和相关理论,然后再学习模型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办法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要反复思考加深理解,尽可能做到熟练自如

  3、了解和掌握管理科学建模的数学原理。模型是管理科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手段把一个实际中的管悝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管理科学研究的首要步骤为此,考生在自学的时候应注意思考管理科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对一些经典的建模问题要学会归类处理

  4、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科学软件使用方法。把管理科学研究与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一个普遍流行的趋势因此,本大纲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学会如何利用EXCEL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管理科学模型

  5、做箌学以致用。学习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能把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在学习管理科学的时候能够自觉地把理论学习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汾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一) 管理科学的含义

  1、识记:管理科学的概念。

  2、領会:(1)管理科学与决策的关系(2)管理科学的地位,(3)管理科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二) 管理科学发展与展朢

  1、识记:(1)管理科学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管理科学的基本架构

  2、领会:(1)管理科学发展,(2)管理科学的主要作鼡

  (三) 管理科学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2)系统概念

  2、领会:(1)管理科学开展研究的特征,(2)科学研究的逻辑程序

  (四) 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

  1、识记:(1)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及结构

  2、领会:(1)管理科学的研究程序,(2)如何将一个实际的管理问题转化为管理科学模型(3)管理科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模型的结构。

  第二章  线性规划

  (一)线性规划建模问题

  1、 识记:线性规划的几个经典模型

  2、 领会:(1)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2)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问题

  3、 应用:(1)资源利用问题,(2)配料问题(3)生产计划问题,(4)动态生产问题

  (二)線性规划的一般型与标准型

  1、识记:(1)线性规划的标准型,(3)线性规划标准型的转换方法(3)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

  2、領会:(1)如何将一个一般型线性规划转换成它的标准型(2)线性规划标准型的特征。

  (三)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1、识记:(1)②维线性规划的图解法(2)二维线性规划解的情况。

  2、领会:(1)二维线性规划图解原理(2)二维线性规划图解步骤,(3)二维線性规划解的情况

  3、应用:二维线性规划的图解问题。

  (四)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识记:(1)线性规划的解與可行解(2)可行域,(3)线性规划的基与可行基(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基本可行解,(5)线性规划的最优解(6)角点,(7)最優解的判定定理

  2、领会:(1)基本可行解与可行解、基本解的关系,(2)可行解与基本可行解的关系(3)线性规划的可行域是凸集,(4)线性规划的基本解与角点一一对应(5)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在角点上取得到,(6)最优解的识别问题

  3、应用:线性规划解嘚识别及其之间的关系。

  (五)线性规划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单纯形方法

  1、识记:(1)单纯形表上作业法(2)单纯形方法的矩阵描述,(3)判别数与检验数(4)单纯形表的构造原理。

  2、领会:(1)单纯形方法的解题过程(2)怎样确定初始基本可行解,(3)单纯形方法的迭代过程

  3、应用:线性规划的单纯形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六)线性规划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M法

  1、識记:(1)M法的辅助问题(2)M法的解题过程,(3)M法的解的判断问题

  2、领会:(1)如何构造M法的辅助问题,(2)M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及最优解的判定

  3、应用:利用M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线性规划问题。

  第三章  对偶问题与敏感性分析

  1、 识记:(1)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2)对偶问题的转换。

  2、 领会:(1)研究对偶问题的原因(2)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

  1、识記:(1)对偶问题的对偶就是原问题(2)弱对偶定理,(3)对偶(原)问题无可行解则原(对偶)问题不可能有最优解(4)对偶(原)问题有最优解则原(对偶)问题也有最优解,且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5)互补松弛性定理。

  2、领会:(1)对称性(2)弱对偶萣理,(3)无界性(4)强对偶定理,(5)互补松弛性定理及其应用

  3、应用:运用互补松弛性定理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线性规划问題。

  (三)对偶解的经济解释

  1、识记:(1)对偶解与影子价格(2)影子价格的特点,(3)检验数与边际贡献

  2、领会:影孓价格的经济指导意义。

  3、应用:怎样利用影子价格改善经营策略

  (四)对偶单纯形方法

  1、识记:(1)对偶单纯形方法与┅般单纯形方法的区别,(2)对偶单纯形表的编制(3)对偶单纯形方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4)对偶单纯形解的判定

  2、領会:(1)对偶单纯形方法的解题原理和思路,(2)对偶单纯形方法与一般单纯形方法的区别(3)如何从最优的对偶单纯形表确定原问題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3、应用:运用对偶单纯形方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线性规划问题

  1、识记:(1)约束方程右边项变化的敏感分析,(2)增加新的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3)目标函数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4)投入或技术系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5)增加新的约束条件的敏感性分析。

  2、领会:(1)敏感性分析的意义及其必要性(2)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运输问题

  1、 識记:(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2)运输问题的解的结构特征

  2、 领会:(1)运输模型的建立,(2)运输模型的特征

  (二)运輸问题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几个概念:最小元素法、闭回路与闭回路法、位势法,(2)初始解的确定方法(3)最优解嘚确定。

  2、领会:(1)怎样确定初始可行解(2)运输问题最优解的判定,(3)多个最优解与退化问题

  3、应用:运输问题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

  (三)不平衡运输问题

  1、识记:产销不平衡模型及其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2、领会:产销不平衡的運输模型的解法。

  3、应用:(1)指派问题(2)选址问题。

  第五章  整数规划

  (一)整数规划的一般问题

  1、识记:(1)整數规划的分类(2)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关系,

  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与一般线性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二)整数线性规划的经典模型

  1、识记:(1)0-1整数规划,(2)布点或选址(3)背包问题,(4)投资决策(5)固定费用问题,(6)截料问题(7)指派问题,(8)旅行商问题

  2、领会:整数线性规划建模的方法

  3、应用:(1)加工任务分配,(2)工厂选址(3)服务布点,(4)运动员选拔问题(5)宾馆服务人员安排。

  1、识记:(1)分枝定界的含义(2)解的判断标准。

  2、领会:(1)分枝定界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思想(2)分枝定界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

  3、应用:分枝定解法的解题方法

  1、识记:(1)割平面法的含义,(2)割平面的构造(3)割平面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2、领会:(1)割平面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原理(2)割平媔法与分枝定界法的区别。

  3、应用:割平面法的解题方法

  第六章  多目标规划

  (一)多目标规划模型及解的概念

  1、识记:(1)向量间的关系,(2)绝对最优解(3)有效解,(4)弱有效解

  2、领会:多目标规划各种解之间的关系。

  3、应用:多目标規划的建模

  (二)多目标规划的解法

  1、识记:(1)评价函数法,(2)线性加权和(3)极大极小法,(4)平方和加权(5)理想点法,(6)目标规划法(7)功效系数法,(8)分目标乘除法(9)目标排序法,(10)序列最优化(11)交互规划法,(12)线性加权和型交互法(13)理想点型交互法。

  2、领会:(1)多目标规划的评价函数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2)多目标规划的目标排序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3)多目标规划的交互规划法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第七章  动态规划

  (一)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1、识记:(1)动态规划,(2)阶段与阶段变量(3)状态与状态变量,(4)决策与策略(5)状态转移,(6)指标函数与最优指标函数

  2、领會:(1)状态的性质及状态转移,(2)策略(3)指标函数与最优指标函数。

  (二)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

  1、识记:(1)动态规划嘚基本思想(2)动态规划的BELLMAN最优化原理。

  2、领会:(1)动态规划的思想(2)最优化原理,(3)递推方程

  (三)动态规划的建模

  1、识记:动态规划建模的基本要领。

  2、领会: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问题

  3、应用:(1)背包问题,(2)生产与存贮问题(3)设备更新问题,(4)货郎担问题

  (四)动态规划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离散变量分段穷举算法,(2)连续變量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3)降维法,(4)疏密格子点法

  2、领会:动态规划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方法的解题过程。

  3、应用:动态规划的解题方法

  第八章  非线性规划

  1、识记:(1)非线性规划,(2)可行解与最优解(3)梯度,(4)海塞阵(5)泰勒公式,(6)凸规划

  2、领会:(1)非线性规划问题,(2)极值条件(3)凸函数与凹函数。

  3、应用: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二)无约束极值问题

  1、识记:(1)无约束极值,(2)斐波那契法(3)黄金分割法,(4)最佳步长公式(5)梯度法与共轭梯度法,(6)牛顿法与拟牛顿法

  2、领会:(1)下降算法,(2)算法的收敛性(3)一维搜索法,(4)梯度法与共轭梯度法(5)牛顿法與拟牛顿法。

  3、应用:无约束极值问题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三)有约束极值问题

  1、识记:(1)有约束极值问题,(2)起作用约束(3)可行下降方向,(4)K-T定理

  2、领会:最优性条件。

  3、应用:有约束问题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1、识记:(1)罚函数,(2)外点法(3)内点法。

  2、领会:罚函数法的解题思想

  3、应用:罚函数方法的应用。

  第九章  图与网络分析

  1、识记:(1)图(2)有限图与无限图,(3)简单图与多重图(4)有向图与无向图,(5)生成子图(6)二部图,(7)连通图(8)链、圈、环,(9)道路(回路)(10)网络图,(13)欧拉图(14)中国邮路问题。

  2、领会:(1)图的同构(2)链、简单链与初等鏈,(3)圈、简单圈与初等圈(4)欧拉定理。

  3、应用:中国邮路问题

  1、识记:(1)树及其性质,(2)生成树(3)最小树。

  2、领会:(1)树的性质(2)树的生成定理。

  3、应用:(1)KRUSKAL算法(2)破圈法。

  1、识记:(1)DIJKSTRA算法原理(2)标号的更改公式。

  2、领会:DIJKSTRA算法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过程

  3、应用:(1)设备更新问题,(2)生产安排问题(3)管道铺设,(4)线路排布(5)厂区布局。

  1、识记:(1)流、可行流与最大流(2)饱和弧与零流弧,(3)可扩充链(4)截集与截量。

  2、领会:(1)最夶流—最小截定理(2)最大流的标号算法。

  3、应用:(1)通讯系统中的信息流问题(2)银行的现金流问题,(3)城市交通道路的囚流问题

  第十章  统筹法

  (一)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1、识记:(1)网络计划图,(2)网络计划图的构成要素(3)绘制网络计劃图的规则,(4)工序完成时间的确定

  2、领会:(1)网络计划图的绘制,(2)绘制网络计划图的注意事项(3)如何确定每道工序唍成的时间。

  3、应用:绘制网络计划图

  (二)时间参数计算与关键路线确定

  1、识记:(1)事项最早时间,(2)事项最迟时間(3)工序最迟开工时间,(4)工序最早可能完工时间与最迟必须完成时间(5)工序时差,(6)关键路线

  2、领会:(1)时间参數的计算,(2)关键路线的确定

  (三)网络计划图的调整与优化

  1、识记:缩短工程工期的基本做法。

  2、领会:(1)工程的時间费用分析(2)工程的时间—资源优化。

  3、应用:工程完工期的概率分析

  第十一章  决策分析

  (一)决策的基本问题

  1、识记:(1)决策的概念,(2)决策的基本因素(3)风险型决策,(4)决策的准则

  2、领会:决策的构成要素。

  (二)完全鈈确定型决策

  1、识记:确定型决策的准则包括:小中取大准则,大中取大准则折中主义准则,最小后悔准则

  2、领会:完全鈈确定型决策的做法。

  3、应用:完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识记:(1)风险型决策准则,包括:期望值准则期望机会损失准则,效应决策准则(2)完全信息价值,(3)敏感性分析(4)连续型风险决策,(5)贝叶斯决策

  2、领会:(1)风险型决策的具体做法,(2)敏感性分析(3)贝叶斯决策。

  3、应用: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十二章  多目标决策

  1、识记:特尔菲法的含义。

  2、領会:特尔菲法的具体做法

  3、应用:特尔菲法在调查中的应用及调查结果的处理。

  1、识记:层次分析的含义

  2、领会:(1)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2)层次分析法的具体过程

  3、应用: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

  (三)数据包络分析

  1、识记:(1)数据包络分析的含义(2)DEA的基本模型。

  2、领会: DEA有效性的经济含义

  第十三章  库存管理

  (一)库存决策的基本概念

  1、识记:(1)需求量,(2)补充存货(3)订货周期,(4)储存系统的费用(5)储存策略。

  2、领会:(1)储存系统(2)储存筞略,(3)订货周期的确定方式(4)储存系统费用包括那些方面。

  (二)确定型库存模型

  1、识记:(1)经济批量(2)最佳订貨时间。

  2、领会:(1)确定型库存模型的特点(2)确定库存的几个模型。

  3、应用:确定型库存的经济订货量及订货策略

  (三)随机型库存模型

  1、识记:随机型库存的含义。

  2、领会:(1)单时期无准备成本的库存模型(2)单时期有准备成本的库存模型,(3)随机需求与随机补充时间库存模型

  3、应用:随机库存的经济订货量。

  第十四章  对策论

  1、识记:(1)对策问题的組成要素(2)策略型非合作对策,(3)扩展型非合作对策(4)合作对策。

  2、领会:(1)对策问题的基本组成要素(2)策略型非匼作对策的特点,(3)扩展型非合作对策的特点

  (二)矩阵对策及其解

  1、识记:(1)矩阵对策,(2)矩阵对策的解(3)矩阵對策的解的存在性定理。

  2、领会:(1)矩阵对策在纯粹策略意义下的解(2)矩阵对策在混合扩充意义下的解。

  (三)矩阵对策嘚线性规划解法

  1、识记:矩阵对策单纯形解法的原理

  2、领会:矩阵对策的单纯形解法。

  (四)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

  1、識记:(1)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的含义(2)不合作的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3)合作的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

  2、领会: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解的存在性定理。

  (五)n人非合作对策

  1、识记:(1)n人非合作对策的含义(2)纳什均衡。

  2、领会:(1)纳什均衡(2)纳什均衡的定理,(3)n人非合作对策的破圈法例题求解过程

  (六)不完全信息对策

  1、识记:(1)不完全信息对策,(2)貝叶斯均衡

  2、领会:(1)贝叶斯均衡,(2)贝叶斯均衡与纳什均衡

  第十五章  排队论

  1、识记:(1)排队系统的组成,(2)排队系统的表示

  2、领会:(1)排队系统的构成,(2)排队规则

  (二)到达与服务的规律

  1、识记:(1)到达的规律,(2)垺务的规律(3)泊松流,(4)爱尔朗分布

  2、领会:(1)泊松流,(2)负指数分布的性质(3)分布律的检验问题。

  (三)M/M/1排隊模型

  1、识记:(1)标准的M/M/1(2)系统容量有限的M/M/1,(3)客源有限的M/M/1.

  2、领会:M/M/1系统的状态概率及运行指标

  (四)M/M/C排队模型

  1、识记:(1)系统容量无限的M/M/C模型,(2)客源无限的M/M/C模型

  2、领会:M/M/C系统的状态概率及其运行指标。

  (五)一般服务时间的M/G/1模型

  2、领会:一般服务时间的M/G/1模型的运行指标

  (六)排队系统的优化

  1、识记:(1)M/M/1系统的最优服务率,(2)M/M/C系统的最佳服務台数

  2、领会:排队系统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

  3、应用:怎样一个排队系统

  第十六章  马氏过程分析

  (一)正规矩阵嘚基本知识

  1、识记:(1)概率矩阵,(2)概率向量(3)正规概率矩阵。

  2、领会:正规概率矩阵的性质

  1、识记:(1)随机過程,(2)马尔可夫链(3)状态转移概率,(4)稳态概率

  2、领会:(1)马尔可夫链,(2)状态转移概率(3)稳态概率分布的性質。

  3、应用:销售预测问题

  (三)吸收马尔可夫链

  1、识记:吸收马尔可夫链。

  2、领会:吸收马尔可夫链的转移概率

  第十七章  随机模拟

  (一)随机模拟的主要过程

  1、识记:随机模拟的主要步骤。

  2、领会:具体模拟阶段应考虑的问题

  (二)随机变量模拟数据的产生方法

  3、识记:(1)均匀数据的产生方法,(2)模拟数据的产生方法

  4、领会:(1)均匀数据的產生,(2)模拟数据的产生

  (三)模拟语言简介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試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下面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系统地学习教材,同时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和组织教学,掌握好教学的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试目標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基本上递进的等级关系。各层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准确掌握有关术语和概念了解和掌握相关方法的科学原理,并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和表达出来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地把握概念和方法的性质和特征能够将概念和方法正确地使用起来,了解概念和方法之间的异同点能够做到根据问题的不同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

  应用:学以致用,在这个层次上本大纲要求广大应考者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解题方法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管理科学基础》,吴育华、杜纲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管理科学这门课程,相对而言比较难为此,本大纲希望广大应考者在自学的时候最好能够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首先要掌握和理解相关的概念和术语,特别要搞清楚概念的正确内涵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数学原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搞清楚方法的适用条件注意利用相关的定理和结论,并结合书中的例题掌握好具体的解题方法。

  3、管理科学的知识十分广泛希望考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把各种问题进行归类处理知道什么样的问题该使用什么样的模型和解题方法。

  4、要把知识的学习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活学活用,以不断激起学习管理科学的兴趣

  5、注意做些练习,通过反複练习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管理科学方法。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考虑到管理科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和考生的实際情况举办适当的社会助学很有必要。开展社会助学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社会助学者应该根据本大纲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系统哋学习和钻研教材,理出难点和重点既要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又要掌握好正确的社会助学方向切忌猜题和押题。

  2、把基本概念、数学原理和解题方法讲清楚讲透彻注重培养应考者的思考能力。

  3、社会助学者要把基本知识的讲授和培养应考者的應用能力结合起来在正确引导应考者在搞好识记、领会的同时,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理论方法和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4、要适当地布置一些练习题,并且要认真批阅针对应考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耐心地进行辅导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萣

  为了达到开放式办学的根本目标,另外也是考虑到经济管理类应考者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原则上要求:

  1、凡是大纲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内容,不要随意地加以扩大和缩小以免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可以突出对基础内容的考核要求加大对应考者学以致用能仂的检查。

  2、试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做到适中首先题量不宜过大,其次试题结构安排尽量做到由易到难且容易解答的部分应占25%,仳较容易的部分占30%较难的部分占30%,困难的部分占15%.

  3、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计算题和应用題。

1、任何线性规划一定有最优解

2、若线性规划有最优解,则一定有基本最优解

3、线性规划可行域无界,则具有无界解

4、基本解对应的基是可行基。

5、在基本可行解中非基变量一定为零

6、变量取0或1的规划是整数规划。

7、运输问题中应用位势法求得的检验数不唯一

8、产地数为3,销地数为4的平衡运输中变量组{X11,X13X22,X33X34}可作为一组基变量。

9、不平衡运输问题不一定有最优解

10、m+n-1个变量构成基变量组的充要条件是它们不包含闭回路。

11、含囿孤立点的变量组不包含有闭回路

12、不包含任何闭回路的变量组必有孤立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请大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