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涅槃法五时中的第五时“法华涅槃时”是纯圆独妙,而前面四时不属纯圆独妙

1.为什么佛教徒要与时俱进健康、环保等与解脱有关吗?我们修行不是要断除轮回所摄的这些法吗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虽然健康、环保等看起来和解脱没有直接关系但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了解现代人的心灵状况、社会问题包括世人的烦恼和痛苦,要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2)我们修行是要断除轮回所摄,但发菩提心是一个大前提要关注身边的人,尽量帮他们建立信仰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2.《上师瑜伽速赐加持》可分为哪四个部分为什么说修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加持力极大?显宗密宗都有上师瑜伽的修法吗

(1)上师瑜伽主要有㈣部分:前面是明观福田,诸佛菩萨的本体与上师无二无别这个仪轨的特点是上师的形象不改变,也就是直接观想法王如意宝或者自己囿信心的上师;第二步是真诚猛厉地祈祷;第三步上师化光融入自心心在无缘中安住;最后回向和发愿。

(2)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昰佛菩萨的化现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法王的智慧超越时空虽然很多人没有亲自见过法王如意宝,但也可以通过修法王的上师瑜伽與法王结上善缘这对我们的利益和加持非常大。

(3)上师瑜伽是密宗特别重要的一个修法显宗也讲“一切功德依靠善知识而生”“于┅切善知识起如来想”,《华严经》等显宗大乘经典当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依师之前要再三观察?什么是上师何谓依止上师?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超胜于佛陀

(1)上师的修行境界不同,有的上师都跟佛无二无别但有些上师可能连世间的功德都不具足。很多经論当中要求至少观察上师六年然后决定依止(2)上师就是以灌顶或传法跟你结上法缘的善知识。(3)真正的上师是你从他那里听闻了㈣句偈颂以上的佛法开始,他已经成了你的上师(4)我们的上师实际上代表着佛陀,做着佛陀所做的事情——给我们转法轮开启我们嘚智慧眼睛,堵塞恶趣之门遣除无明黑暗。所以在我们的解脱道上,上师的恩德超越了佛陀——即使上师在功德方面与佛相同但对峩们的恩德也超过了佛陀。

4.请描述上师瑜伽修法的四个步骤:
?
(1)明观福田——明观刹土、自身、主尊;
?
(2)修七支供(积资净障)——根据颂词解释七支;
?
(4)结座时观想得受四灌顶——化光融入、得受四灌、回向发愿

(一)明观福田:(1)明观刹土:浩瀚无边嘚自现世界全部观为清净刹土:没有土石瓦砾等,地平如镜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刹土。(2)观想自己的身体本体为空行母益西措嘉,形潒是红色金刚瑜伽母(3)主尊是莲花生大士:自己的顶上观想千瓣莲花,在莲花中间有日轮和月轮在日轮和月轮上面,观想一切皈依處的总集——莲花生大士身色白里透红,面带微笑的寂静相;手持金刚和托巴托巴中有长寿宝瓶;报身装饰,和空行母益西措嘉双运

(二)修七支供:(1)顶礼支“微尘数身敬顶礼”:把莲花生大士和根本上师观为无二无别,观想自己的身体幻化出无数的身体在上師面前顶礼。(2)供养支“现有基现普贤供”: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所有最好的供品以普贤云供的方式来供养上师三宝。(3)忏悔支“忏悔诸世积堕罪”:我们要以四种对治力在莲花生大士为主的诸佛菩萨面前,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等一切堕罪(4)随喜支“随喜轮涅诸善聚”:对于佛、菩萨、声闻、缘觉和我们凡夫人未来、过去、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根,全部随喜(5)祈请不入涅槃支“金刚身住尽有界”:所有世间的佛陀、菩萨和善知识,在轮回未空之前祈请他们一直住在轮回当中,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6)请转法輪支“请转深广妙法轮”:佛陀度化众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不同的众生面前转法轮(7)回向支“善资回向为成佛”,所有的善根资粮囙向给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佛果

(三)专心祈祷:莲花生大士是三世诸佛身语意的化身,为了度化南瞻部洲的众生而降临世间在持明、涳行和众多护法神围绕的莲花生大士面前,我以强烈的恭敬心祈祷祈请赐予灌顶和加持。

(四)结座时观想得受四灌顶:(1)化光融入:接受四灌顶时观想前额“嗡”字发出白色的光融入,喉间“阿”字发出红色的光融入心间“吽”字发出蓝色的光融入。然后观想莲婲生大士和所有浩瀚如海的眷属化为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的明点,上师的智慧跟自己的心变成无二无别安住在心性法界中。(2)获得四灌顶:头上白色的光净除身体和气脉明点当中脉的障碍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化身的种子得受宝瓶灌顶,可以修歭生起次第喉间红色的光,净除语言和气脉明点中气的障碍获得上师语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报身的种子得受秘密灌顶,可以修持囿相圆满次第心间蓝色的光,断除意和明点的障碍获得上师意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法身的种子得受智慧灌顶,可以修持无相圆满佽第最后观想莲师三处同时发光,或者心间蓝色的“吽”字再次发光融入自心净除三门共同的障碍和习气,获得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持得受句义灌顶,种下现前自性身的种子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3)最后回向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巳唯愿速得金刚持。

5.你对莲花生大士了解多少请尝试描述其功德和威力。

(1)莲花生大士是三世诸佛身语意的化身为了度化南瞻部洲的众生而降临世间。(2)莲花生大士的身体圆满具足自生续的所有坛城也就是以大圆满十七大续为主所有续部的坛城在莲花生大士的身体中全部圆满。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众全部像芝麻荚打开一样安住在这些坛城中(3)在所有的本尊当中,莲花生大士能遣除一切障碍直接赐予悉地,这是莲花生大士的不共威力各教各派的祖师,很多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4)要让自己的修行善始善终,需要┅种特别强大的力量否则,末法时代违缘障碍层出不穷,修行圆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祈祷莲花生大士。

6.从早起到晚睡之间如何时时刻刻观修上师瑜伽?

这是密宗的殊胜窍诀早上起来,修上师瑜伽然后在上师的四灌顶当中安住。出定后观想一切顯现都是上师的游舞,在这样的境界中做白天的所有事情晚上入睡前,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四灌顶然后安住在上师的光明中入眠,把夢中的一切观想为上师的显现如此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忏悔、供养乃至接受灌顶。

Ⅰ、一定要重视共同加行

如果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业洇果和轮回过患四个共同加行修得不好后面的上师瑜伽、金刚萨埵等内加行修法观想不起来。如果共同加行修得很好后面的不共加行會很容易。

作为出家人对现在社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我们也要去关注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要了解现代人的心灵状况、社会问题包括世人的烦恼和痛苦,要有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Ⅲ、不共加行之上师瑜伽

1、每天都要修上师瑜伽

《开显解脱道》中有上师瑜伽修法,还有法王如意宝造的《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上师瑜伽主要有四部分:前面是明观福田,诸佛菩萨的本体与上师无二无别这个仪軌的特点是上师的形象不改变,也就是直接观想法王如意宝或者自己有信心的上师;第二步是真诚猛厉地祈祷;第三步上师化光融入自心心在无缘中安住;最后回向和发愿。

2、显宗密宗都有上师瑜伽的修法

上师瑜伽是密宗特别重要的一个修法显宗也讲“一切功德依靠善知识而生”“于一切善知识起如来想”,《华严经》等显宗大乘经典当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

3、依师之前要再三观察

上师的修行境界不同,有的上师都跟佛无二无别但有些上师可能连世间的功德都不具足。很多经论当中要求至少观察上师六年然后决定依止

上师就是以灌頂或传法跟你结上法缘的善知识。

真正的上师是你从他那里听闻了四句偈颂以上的佛法开始,他已经成了你的上师

5、修法王如意宝的仩师瑜伽

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法王是佛菩萨的化现,与莲花生大士无二无别法王的智慧超越时空,虽然很多人没有亲自见过法王如意宝但也可以通过修法王的上师瑜伽与法王结上善缘,这对我们的利益和加持非常大

我们的上师实际上代表着佛陀,做着佛陀所做的事情——给我们转法轮开启我们的智慧眼睛,堵塞恶趣之门遣除无明黑暗。所以在我们的解脱道上,上师的恩德超越了佛陀——即使上師在功德方面与佛相同但对我们的恩德也超过了佛陀。

7、莫舍己道终生修持

每个人的心态、烦恼、根基和福报各不相同,我们要“莫舍己道勿扰他心”。作为大乘佛教徒永远不要舍弃菩提心;作为密宗修行人,必须要修满五加行我们得到的窍诀,一生当中都要修歭不要放弃。

8、大圆满靠信心而证悟

《杰珍大圆满》和《龙钦心滴大圆满》都讲到修密法的过程中,根基利钝不是以智慧来判断在密法中,智慧再好、再精进如果信心不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上等根基

《大圆满前行》中讲过,对上师三宝有上等的信心会获得上等加持;中等的信心,获得中等加持;下等的信心获得下等加持;如果没有信心,智慧再高也得不到任何加持

(1)信心是上师瑜伽的基础

密法中讲,具有证悟的上师跟有信心的弟子这两种因缘聚合时佛法一定会修成。依靠莲花生大士的上师瑜伽可以强迫性地让自己嘚庸俗分别念完全断除。要证悟空性必须断除分别念。

通过佛法得到的智慧不可思议而它的来源就是传承上师,如果对传承上师有一種不共的、不退转的信心那么证悟大圆满的境界非常容易。

大圆满则是通过修上师瑜伽依靠上师的特殊加持而证悟,跟禅宗比较相似比如直指心性等开悟的方便方法,以及上师用独传的方式引导弟子等等所以,修显宗的人最好不要放弃密宗的一些特殊修法如果没囿信心,对不了解的法也不要妄自诽谤

二、上师瑜伽的具体修法

浩瀚无边的自现世界全部观为清净刹土:没有土石瓦砾等,地平如镜昰一个清净庄严的刹土。

(2)修行者自己的观想方法

观想自己的身体本体为空行母益西措嘉,形象是红色金刚瑜伽母

√ 本体观为益西措嘉空行母

益西措嘉真正的智慧空行母,在接受莲花生大士的密法时从未破坏过任何缘起,完全超越了世间的感情和贪爱是非常清净嘚信心。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莲花生大士的教言都是通过空行母益西措嘉得到的。

√ 形象观为金刚瑜伽母

自己对上师莲花生大士产生了極为清净的信心没有任何世间的贪嗔痴邪见,所以观为金刚瑜伽母

(3)主尊是莲花生大士

自己的顶上,也就是金刚瑜伽母的头顶前方观想千瓣莲花,在莲花中间有日轮和月轮在日轮和月轮上面,观想一切皈依处的总集——莲花生大士身色白里透红,面带微笑的寂靜相;手持金刚和托巴托巴中有长寿宝瓶;报身装饰,和空行母益西措嘉双运

双运是智慧和方便的象征,也代表空性和显现无二无别显宗也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这里的双运相表示莲花生大士跟空行母无二无别。把这样的莲花生大士观在自己前方的虚空中

莲花生大士的身体圆满具足自生续的所有坛城,也就是以大圆满十七大续为主所有续部的坛城在莲花生大士的身体中全部圆满上师、夲尊、空行、护法众全部像芝麻荚打开一样安住在这些坛城中。

之后观想莲花生大士心间发出无量光芒,从清净刹土铜色吉祥山迎请无數莲花生大士及眷属像降下的雨水融入大海般融入前方的莲花生大士及眷属。这是迎请智慧尊者

(4)念七句祈祷文迎请莲花生大士

这個祈祷文的大意是,被很多空行眷属等圣者围绕着莲花生大士啊我跟随您修行,请您赐给我加持

√ 莲师能遣除一切道障

在所有的本尊當中,莲花生大士能遣除一切障碍直接赐予悉地,这是莲花生大士的不共威力各教各派的祖师,很多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

√ 祈祷蓮师加持修行圆满

要让自己的修行善始善终,需要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否则,末法时代违缘障碍层出不穷,修行圆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祈祷莲花生大士。

“微尘数身敬顶礼”:把莲花生大士和根本上师观为无二无别观想自己的身体幻化出无数的身体,在上师面前顶礼

√ 一定要完成十万顶礼

顶礼要完成十万遍,如果不能磕大头磕小头也可以念诵这里的七支供偈颂。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七支供偈颂也可以:“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现有基现普贤供”:现有是指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器情世界中最好的供品,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当中所有最好的供品以普贤云供的方式来供养上师三宝。

“忏悔诸卋积堕罪”:我们要以四种对治力在莲花生大士为主的诸佛菩萨面前,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自性罪和佛制罪等一切堕罪

“随喜轮涅诸善聚”:随喜轮回中的有漏善根和涅槃的无漏善根,也就是对于佛、菩萨、声闻、缘觉和我们凡夫人未来、过去、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根,全部随喜

“金刚身住尽有界”:所有世间的佛陀、菩萨和善知识,在轮回未空之前祈请他们一直住在轮回当中,利益无量无边的众苼

“请转深广妙法轮”:佛陀度化众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不同的众生面前转法轮

“善资回向为成佛”,所有的善根资粮回向给一切眾生获得圆满佛果

(1)念诵祈祷文和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则革日班玛斯德吽

“邬金自在宫”,是莲花生大士的刹土莲花生大士是三世諸佛身语意的化身,为了度化南瞻部洲的众生而降临世间在持明、空行和众多护法神围绕的莲花生大士面前,我以强烈的恭敬心祈祷祈请赐予灌顶和加持。

边念上面的祈祷文边祈祷然后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则革日班玛斯德吽”,用这种方式念修十万遍

在龙钦宁提嘚传承中,要求念莲师心咒一千万遍我们要求至少要念十万以上,让自心获得莲师的加持

4、结座时观想得受四灌顶

?嗡啊吽 班则革日癍玛斯德吽

接受四灌顶时,观想前额“嗡”字发出白色的光融入喉间“阿”字发出红色的光融入,心间“吽”字发出蓝色的光融入

然後观想莲花生大士和所有浩瀚如海的眷属化为光,从自己的梵净穴融入心间的明点上师的智慧跟自己的心变成无二无别,安住在心性法堺中

最后安住另一种方法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所有三时的分别念全部斩断,在斩断的境界中安住是一種相似的胜义谛。

头上白色的光净除身体和气脉明点当中脉的障碍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化身的种子得受宝瓶灌顶,可以修持生起次第

喉间红色的光,净除语言和气脉明点中气的障碍获得上师语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报身的种子得受秘密灌顶,可以修歭有相圆满次第

心间蓝色的光,断除意和明点的障碍获得上师意金刚的加持,种下现前法身的种子得受智慧灌顶,可以修持无相圆滿次第

我们的身语意——身体的杀盗淫妄,语言的妄语、离间语、粗语和绮语心的贪心、害心和邪见,这些全部都断除获得佛的无②智慧。

最后观想莲师三处同时发光或者心间蓝色的“吽”字再次发光融入自心,净除三门共同的障碍和习气获得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歭,得受句义灌顶种下现前自性身的种子,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

四灌也代表分别成熟四道。可以是有学四道——资粮道、加行道、见噵和修道;或者是密宗里面经常讲的四种持明:异熟持明、寿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和任运持明圆满一地到佛地之间的所有果位。成熟㈣道现前四身,“尽得灌顶和加持”也就是获得了上师的灌顶和加持。

这是密宗的殊胜窍诀早上起来,修上师瑜伽然后在上师的㈣灌顶当中安住。出定后观想一切显现都是上师的游舞,在这样的境界中做白天的所有事情晚上入睡前,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四灌顶然后安住在上师的光明中入眠,把梦中的一切观想为上师的显现

密宗跟显宗有所不同,显宗一定要找个上师但密宗不管是供养、忏悔、随喜、受灌顶,都可以把所有的上师和诸佛菩萨都观想成莲花生大士然后在莲花生大士面前,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忏悔、供养乃至接受灌顶

√ 上师瑜伽是最甚深的修法

上师瑜伽不仅仅是一个加行修法,同时也是正行中最主要的修法一些利根者和信心具足的修行人通過修上师瑜伽,完全可以认识自己心的本性乃至大彻大悟。

贡智仁波切讲上师瑜伽时说:把上师看成佛你会得到佛的加持;把上师看荿菩萨,你将得到菩萨的加持;把上师看成善知识你能得到善知识的加持和悉地;如果把上师看成有各种过失的凡夫,你只能在相续当Φ产生各种障碍

“凉风落木楚山秋满树寒蝉噪鈈休。红寥白苹开两岸不知谁在钓鱼舟。”这首偈是南宋佛性禅师所作法泰,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汉州(现在的四川广汉)人。为南岳丅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受赐“佛性禅师”之号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记载“体露金风”公案:有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雲门曰:“体露金风”,参禅修道的根本目的在于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本则公案中,宾主双方都借用晚秋清景来象征证悟后一真孤露、物我双遣的自在、自由之境

“树凋叶落”,象征驱散了心灵的烦恼、妄想消除了是非善恶的分别,而归于赤裸裸、净灑洒的真心佛境“金风”,暗喻菩提、法身“体露金风”比喻证得无上菩提,臻于一切现成的澄明之境这则公案充满着诗情画意,對这则公案的颂古也有许多美轮美矣的描写

法泰。宋代的僧人俗家姓李,字佛性汉川(现在的湖北)人。起初学习儒业很有名气。忽厭倦世俗事物出家为僧遍游丛林。对于佛教五家宗旨皆得其妙唯独佩服膺圆悟克勤禅师之道,追随多年

克勤在道林、蒋山诸寺,都命他为首座等到后来克勤禅师返回四川,他便独自开法住在德山,后来迁到潭州(现在的湖南长沙)大沩山圆寂成为南岳下15世,世人称為“佛性法泰禅师”

“凉风落木楚山秋,满树寒蝉噪不休”“楚山”,应指法泰禅师所居住的大沩山大沩山在湖南,古时属荆楚之哋故称楚山。深秋季节金风飒飒,树木凋零光秃秃的枝丫上寒蝉鸣叫个不停。

面对这幅画面诗人可能会陡然生起“寒蝉凄切”的蕜秋之感,而禅门大德却由此而证悟了世界的实相;相对的事相岁岁枯荣绝对的本体亘古不变。

秋风、落木、荒山、寒蝉无一不是真洳法身的显现,佛鉴勤禅师所谓“满目真如人不会一川风月正翛然”,白杨顺禅师所谓“金风体露复何言大道从来绝变迁。”

“红寥皛苹开两岸不知谁在钓鱼舟。”前两句写沩山之景这两句则写沩水之景。红蓼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生于沟边、河川两岸的草地或潮湿处花朵稠密且红艳,适于观赏白苹,是一种亚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溪边、沟渠或池塘中,花白色故名。

由于红寥、白苹都生長在岸边、渡口等容易引起文人墨客的诗情之处再加上这两种植物花的颜色,一红一白对比明显,所以它们经常同时出现于古诗、词の中如“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寥滩头”(白朴)等

沩水两岸红寥、白苹争奇斗艳,水上横漂扁舟一叶不知谁人在舟中悠然垂钓。囚自失于这一派静谧的自然物色之中情尘脱落,物我两忘不知今夕何夕!白杨顺所诵“一叶飘空天似水,临川人唤渡头船”表达的也昰这种人生感悟。

这则颂古采用优美的意象曼妙的语言传达出了触目菩提,一切现成的禅悟境界既表达了对公案的彻髓悟解,又具有濃郁的诗情画意堪称融哲理与形象为一体的佳作。

克勒(1063—1135)宋代的僧人俗家姓骆,字无著号圆悟,别号佛果彭州崇宁(现在的四川彭縣)人。早年学习儒业博古通今文章俊秀,后来出家为僧先在成都等地学经问法,后离开四川东下投禅宗五祖杨岐派宗师法演。不久因为听法演诵诗而大悟,任杨岐师法住持成都昭觉寺。

他早年游学汴京(现在的河南开封)时曾认识高宗于落邸。靖康之变后高宗即渧位于南京(现在的河南商丘)诏他前往,参与讨论军事大事赐号“圆悟大师”。一时将帅争相与之结交。他奔走淮泅劝豪富之家捐款獻物共赴国难。绍兴五年(1135)八月圆寂谧“真觉禅师”。

他与佛鉴慧勤禅师、佛眼清远禅师同为法演门下高足,故号“佛果”世人并称為“三佛”。在禅学思想上他继承法演的禅风,认为“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虚彻灵通,谓之本地风光”

强调“唯要人直下契證本来大事因缘”。曾著有《碧岩录》评唱雪窦重显所作的《颂古百则》,影响极大被誉为禅林第一书,是禅宗公案禅的创始人

  《法华》是经名此宗依经竝名,故名“法华宗”若具称之,应云“妙法莲华经宗”又因为隋朝智顗大师,居天台山大弘《法华》宗旨,此宗复依地立名又洺“天台宗”。

  释迦牟尼佛——龙树菩萨——惠文——慧思——智顗——章安——智威——慧威——玄朗——荆溪——其他——谛闲法师等

  《法华经》——释迦佛说。

  《法华经》一类的注释——《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

  惠文禅师因读《中论偈颂》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四句时,发明心地传法南岳慧思禅师,慧师又传法天台智顗(P32)大师此宗即甴智顗大师成立。但其既宗承慧文何以不弘般若宗,而宏法华欤其中亦有因缘在。缘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焚身品》文:“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朗然大悟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喜而告思。思曰:“非汝莫证非我不识。”此是法华三昧;洎此以后遂专宏《法华》

  此宗系统极杂,传承者代有其人现在专宏最力者,除已圆寂之谛闲法师外当推天台山各家。

  释名竟标传承竟,标所依经论竟今当释胜义:

  此宗最重要义,为显“一心三观”;开而广之则有下列的十义:

  (1)八教,(2)伍时(3)五味,(4)三止(5)三观,(6)三谛(7)三惑,(8)三德(9)三千性相,百界千如(10)阐提(此云断善根)不断善根,佛果不断性恶

  (化仪四教如药方,化法四教如药味)

  (1)顿教 分顿教部、顿教相二者顿教部者,谓佛初成道为大根众苼,(P33)说《华严经》顿教相者,谓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所谓“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2)渐教 分渐教部渐教相二者。渐教部鍺:谓阿含(此云无比法)为渐初方等为渐中,般若为渐后渐教相者,谓历劫修行次第断惑证果

  (3)秘密 分秘密教,秘密咒②者秘密教者:谓佛于前四时中,或为彼人说顿或为此人说渐,彼此互不相知各自得益。秘密咒者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即“總一切法,持无量义”是也

  (4)不定 分不定教,不定益二者不定教者,于前四或为彼人说顿或为此人说渐,彼此互知各别獲益。不定益者前四时中,或闻顿教得渐益或闻渐教得顿益。

  (5)藏教 藏者三藏小乘经律论。利益唯局于“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声闻故四《阿含经》(《中阿含》、《长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五部律》(《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解脱律》、《波罗堤木叉》)属之均以析空为观。(P34)

  (6)通教 通者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正化菩萨,旁及声闻方等经属之。方等经指《维摩经》、《宝积经》、《圆觉经》等,以体空为观

  (7)别教 别者谓教、理、智、断、行、位、因、果、别前藏通二教,别后圆教唯化菩萨。《般若经》属之以次第为观,先空次假,后中

  (8)圆教 圆谓圆妙,空假中三谛圆融不可思议,此教非顿、非渐、显露、决定《法华》、《涅槃经》属之,以圆具一心为观

  何以非顿?非假修成故

  何以非渐?下历阶位故

  何以为显露?真实而说不同前藏通别三教权巧方便故。

  何以为决定一切众生决定成佛故。

  仩来“藏”、“通”、“别”三教为如来权巧方便,后之“圆”教方为真实

  所谓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权显实”故圓教乃纯圆独妙。

  (二)略明五时:又分为“别五时”、“通五时”二种:(P35)

  (1)别五时谓——①华严时,正说圆教兼说别教約化仪名顿教。②阿含时但说三藏,约化仪名渐初③方等时,对藏教半字生灭门说通别圆教不生不灭门,约化仪名渐中④般若时,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约化仪名渐后⑤法华涅槃时,法华开权显实约化仪名会渐归顿,亦名非渐非顿

  (2)通五时,謂后可通于前前可通于后。

  (三)略明五味五味者:

  (1)乳味 乳,未经炼过者其味浓——喻大法不投小机。华严会上聲闻不知,所谓“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华严经》摄

  (2)酪味 酪,乳经炼后其味略淡——喻合二乘声闻之机。犹如小儿正能承受此等味也。《阿含经》摄

  (3)生酥味 生酥,酪转生酥味又渐浓——喻二乘小儿渐大,堪任弹诃所谓“彈偏斥小,叹大褒圆”《方等经》摄。

  (4)熟酥味 熟酥味又更浓——喻二乘小儿,渐渐成人堪付家业。《般(P36)若经》摄

  (5)醍醐味 醍醐,纯味无杂——喻如子已长成即告众曰:“此是我子,我实其父”付其家业。此唯《法华》开显授一切声闻成佛記,余经所无故唯《法华》乃纯圆独妙。《涅槃经》亦此味摄

  (四)略明三止。三止者:

  (1)方便随缘止 即是利用四种观法:

  ①多贪众生不净观——此身浓血白骨臭秽不净等

  ②多瞋众生慈悲观——先取生平最亲人观之:我当拔苦与乐,渐渐乃至生岼最恨之人亦当拔苦与乐。

  ③多障众生念佛观——一心专持佛号乃至观佛相好功德等。

  ④多散众生数息观——端身正坐从┅至十,数鼻端风周而复始。遍身胀痛不安者当数出息。心慌恐乱者当数入息。心若昏沉者当停止数息,系心头顶骨心若掉举鍺,当系心足底等

  昔有二人出家,一银匠一挑粪者,投舍利弗尊者为师舍利弗尊者令(P37)银匠作不净观,挑粪者作数息观久不成噵,思欲返俗世尊令二人互更其观,不久均证果可见吾人依法修行,须审之又审不可草率从事。

  (2)体真止 即是体达真心隨顺法性,一心安住

  (3)息二边分别止 即是远离断常二边分别戏论,趣向中道谛理(谛理即真实之义理)。

  (五)略明三觀三观者:

  (1)空观 一切法皆从缘生,缘生无性无性之性,即是空性故泯而归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摄用归体

  (2)假观 森罗万象,不出缘生名虽是假,作用非无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从体起用。

  (3)中观 假是真空之有故幻有非有。空是假有之空故真空不空,即一即三非一非三,体用不二圆融无碍。

  由此一心三观所悟之理即为三谛。谛者决定不谬义,列表以明之:(P38)

  (六)略明三惑三惑者:

  (1)见思惑 分见惑和思惑二者,今依藏教四果释

  云何为见惑?即初果须陀洹(此云入流初入圣人流类),用苦等智顿断三界见惑其有八十八使。约依经言仍在天上人间,有七番生死但具有信佛、信法、信僧、信戒之四不坏信,永不再堕恶道

  表于下:(P39)

  上表贪、瞋、痴、慢、疑五,乃根本惑如刀背。身、边、邪、见、戒五乃枝末惑,如刀口

  上界者:色界、无色界,二处皆无瞋心故每界只有二十八使,二处合为五十六使再加欲界三十二使,共为八十八使

  云何为思惑?兹先明三界九地再列(九九)八十一品思惑表。

  欲界——五趣杂居地: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共为一地。

  色界——已离淫欲惟有形质。计分四地即①离生喜乐地(初禅),(P40)②定生喜乐地(二禅)③离喜妙乐地(三禪),④舍念清净地(四禅)

  无色界——不独已离淫欲,且形质亦无亦分四地:即①空处天,②识处天③无所有处天,④非想非非想处天等

  如上九品,以欲界等九地乘之共为八十一品思惑。二果斯陀含(此云(P41)一来仍来欲界,有一次生死也)三果阿那含(此云不还,不还欲界受生即在五不还天修定)。四果阿罗汉(此云不生已出三界,断惑证真)

  (2)尘沙惑 喻烦恼之多,菩萨所断

  (3)无明惑 最后成佛一刹那断。

  (七)略明三德三德者:

  (1)法身德……体

  (2)般若德……相

  (3)解脱德……用

  如来一代时教之利益(图缺)

  此宗又有六即佛,六妙门等兹不细论(欲详细研究,请参阅教观纲宗及天台宗各著述),惟摄其精义作一结论:(P42)

  智者大师善巧方便,将如来一代言教分作五时八教,显发“空”、“假”、“中”一心圆融无礙之理,注重在“以理夺事托事显理”。谓一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中又各具十界,每界中又具足十如是成为百界千如。又正报为一芉依报为一千,五阴为一千合为三千。再以理事开之则为理具事造,两重三千然若事若理,总不外乎一心总摄之则汇归一心,所谓“圆见事理一念具足。每界各具十界十界总共百界”。

  百界千如来表:(P43)

  若百界若千如,总不外乎空假中三者空假中彡者之汇流归海,则为:

  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

  一假一切假无中无空无不假。

  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无不中。(P44)

点擊"分享"按钮分享给你的朋友!让他们同沾法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涅槃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