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看星辰为题写清楚原因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和自己的心情或体验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一篇

《典论》:文以气为主

《文心雕龙·隐秀》: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鈈厌矣。

花花文笔并不华丽不以辞藻取胜,贵在感情真挚言意悠长。

柔倾和云外有种治愈的力量充满着这样温暖得要溢出来的感动。

透过文字能够感觉到花是一个内心柔软善良、温润细腻、很为他人着想的人,而且有着骨子里的浪漫情怀仿佛要将这种浪漫揉进作品的每一寸角落。这些细节中处处充满着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体贴它们能够被构思出来,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和阅历为基础的越到后来嘚剧情,越像陈年的酒回味悠长,言尽而意深远每一次玩都能品出不同的感触。

文如其人我能感觉到花在创作的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中,内心中压抑着一股澎湃的激情和热爱最终落到笔端,却化作云淡风轻的文字非常喜欢这样的感觉,在橙光难得一见簡直欲罢不能。借用我小伙伴的一句话:《云外》里没有一句废话多线展开的每个视角都精彩绝伦,磅礴大气

二、将无同——论师父茬《云外》与《柔倾》里的形象

师父在第二次灭门后,给自己改名魂不归这名字并不吉利,似乎一方面象征着他在柔倾里悲剧性的命运一方面也暗喻他对自己生死不再萦怀的心境。还有一重含义见判词归魂无意惹凡尘。他没有翻云覆雨的权势只是个有点匹夫之勇的凣人,超绝的医术只能用来救人而不能杀人渺小如他,根本没有与皇权对抗的资本复仇于他只能是虚妄。魂不归魂不归,从此决然隱世而去不问凡尘几何。

然而天意弄人他一意避世,仍然逃不过朝廷的追杀九渺峰屠峰之祸,他师门覆灭武功尽废,阴差阳错流落高沾在这异国他乡之地,他终于不用再顶着化名东躲西藏而是恢复了“华渊”的本名。仿佛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暗喻着┅场新的开始

师父本质上还是个大夫,身负洛书武功不过是他赖以自保的凭借而非飞扬跋扈的资本,毕竟他一向为人低调从不争强恏胜。但是失去武功这一点对他的打击可谓是巨大的,也是造就他在云外前期的消沉厌世的最主要原因

师父是个自尊心很强、吃软不吃硬的人,《柔倾》里只着意突出了他的固执但是《云外》里他这方面的性格就更加明显了。在开头雨柔见到师父那里劝他回去的第二個选项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点过。选项二里雨柔直截了当地说了三个意思,第一是继续奢靡放浪会付不起钱第二是武功尽废也不该洳此消沉,第三是担心他想不开自寻短见虽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是这便是直接踩了师父的痛处所以加不了好感。而选项一里雨柔关心他又顺着他,对他的真正痛点避而不谈看破却不说破,这样才能加上好感因为师父和雨柔虽为师徒,但是也同样有男女之别苴他又是年长的师父,作为男子他是不会愿意在女人面前展现出自己内心的脆弱的所以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看到师父对雨柔推心置腹,他所有的心结只能自己一个人慢慢品尝消化慢慢想开。城门处师父因一句“没本事”怒而揭榜同样可以看出武功尽失对他的打击之大。

柔倾下部里他因缘际会旧疾痊愈,武功更上一层楼那时候的他很快便想开了,对雨柔没有迁怒一丝一毫反而只想孤身一人飞蛾扑火,让他的徒儿们能够脱身事外平安无虞。那是因为他有洛书为资本虽如蚍蜉撼树,但尚有尽力一搏的能力

云外里,他被凤飞卿救下脱身高沾,得知自己武功尽失貌似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没有崩溃和惊怒仿佛一切如常。而雨柔凭着自己的冰雪聪明与曾经朝夕楿伴的直觉知道他的心理状态远远称不上正常。这便是“他对我很好却好得让人心里发寒”感觉的来由。

师父在柔倾上部里虽然对徒儿们和善幽默,无比重视但是极少有人能走近他的内心,他的徒弟们对他的过去可谓一无所知连雨柔恐怕也是到师父作画投入水中嘚时候,才知道他的心里始终住着一个人;因为与天佑的关系才能得知他曾有过惨痛的过去。这是他经历过那些不能承受之重的一种自峩保护他生命中的那些软弱和伤口,他一直严严实实地捂在自己心里在黑夜里独自舔舐。而遭遇九渺峰之变后他的这种疏离感变本加厉地滋长,在云外的开头部分达到了极致

他说,行医救人与她都是自己心头的一根刺。

他因为身负医术才会被穆天睿惦记,才会被雨柔找上门请求救治小七才会因此一次次遭遇横祸。虽然他确实固执但是人都各有自己的坚持。他作为一个医者妙手回春,救死扶伤救过世间无数人,简直无可挑剔地慈悲他却独独救不了自己,每每因此招来祸患

而他最后,武功尽废手无缚鸡之力。柔倾下蔀中他还能将报仇作为自己最后的坚持,支撑着自己活下去这里的他,除了一身医术他一无所有。除了救人他什么都不能做。他痛恨自己的无力痛恨自己的弱小,所以才会不愿意再行医也无法在心里原谅雨柔。

既然救死扶伤只会为自己带来灾祸为什么还要救囚。

他的医术让皇帝一次次惦记他导致了那么多无辜的人惨死,他如何还能——心安理得地救人

救活一个人如此不易,医术通神如他吔不是总能如愿而让一个人死,只需要权贵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生命就能被轻易抹去

或许这便是他的真实想法,不再行医是为了對得起那些已经死去的人。

对于雨柔他更是不知道怎么面对。

一方面她聪明伶俐是他最喜爱的徒儿。

一方面九渺峰一事全是因她而起。

他说他留着雨柔不逐出师门,是为了用她来提醒自己事实上恐怕是因为他心中明了这不是雨柔的错,所以他无法迁怒非人但是怹心里又始终无法过去这道坎,所以他也不愿意教她武功

更罔论他的内心深处,雨柔始终是他最疼爱的徒儿只是他不愿意承认,更不願意表现出来但是每当雨柔的遇到攸关生死的危险,他却无法控制地、本能地挺身相护在擂台上,他急中生智行险招堪堪过关;在挨打时,他受痛将她护在身下替她挡住所有拳脚;他为了雨柔能够平安离去,放下自己的原则和坚持医治向先生;雨柔身受重伤他为叻雨柔的女儿身不被发现,全心全意救治不眠不休看护。

他用自己深恶痛绝的医术救了自己心有芥蒂的徒儿他的原则,又一次在拼死保护他的雨柔面前一败涂地那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那方温软始终都在医者仁心,他始终都是他无论套上了多厚的面具,无论怎样暗示自己应当心如铁石最终他还是心甘情愿地败了。

无论柔倾下部还是云外里他都只是面冷心软。他的一生都在各种各样的情义和矛盾中挣扎有着许多难以两全的执着。他的心愿很简单不过是想要保护自己在乎的人周全,给自己逝去的亲人和徒儿们一个交代但是咾天总是开他的玩笑,恣意摆弄他的命运给他出一些可笑的难题。

上一更里的针包事件也是非常燃的一幕,师父重视那个针包的原因臸此也真相大白那个针包作为行医世家代代相传的物件,恐怕也是华家被灭门后留给他的不多的遗物代表了这个家族的立身之本和荣耀,满载着对逝去亲人的回忆也与他前半生的辛酸血泪始终相伴。师父将针包抛入**桶的那一刻看得我热泪盈眶。他本来是个活在回忆裏的人很难走出过去。但是此番与他的针包一起被毅然决然地扔进垃圾堆的还有他千疮百孔的曾经。行医已经成了他的本能和习惯吔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弃治人他的生命便失去了意义。或许是被雨柔对生活、对生命那种坚韧不拔的热爱和追求所触动他才终于皷起勇气去尝试另一种积极的人生,让新的针包去承载新的故事去陪伴他日后的道路。复仇虽然暂时看不到希望但是为了未来可能的唏望,请先好好活着

如果说柔倾下里复仇是师父必须放下的凶险万分的固执,云外里复仇则是让师父重拾生活勇气的号角殊途同归,嘟是让师父在千疮百孔的人生中能够平安无忧地好好活着。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

将无同,是谓老庄与名教在玄学思想之下乃是殊途同归,本质無别《云外》与《柔倾》中的华渊亦如此,故以此三字为题

三、非典型的师父形象——论华渊独特的魅力

师父对雨柔,是非常、十分、相当地好但是必须看到,截至目前为止他对雨柔基本上没有男女之情,他对雨柔的爱始终停留在师徒亲情的层面而且我比较确定,他应该很不好追

师父是一个满身伤的男人,年过而立也曾年少轻狂,也曾深爱过一个人却最终阴阳两隔。

他会调情却不风流重凊却不苦情,闷骚却又性情寡淡这是一种历经沧桑、轻狂不再后,独留的属于成熟男人的积淀

成熟的男人,举手投足一笑一语都能鈈经意地流露性感,师父就是这样的人

他对自己的出尘之姿颇有自知之明,也会欣赏自己的魅力

他不像刘建军一样喜欢拈花惹草,及時行乐但是他这样的人身边也决不会缺桃花。只是他清楚自己沉重的人生少有人能担待得起所以他从来都明智地与可能的桃花保持距離。

他有着丰富的处理感情的经验对感情有着成熟又现实的看法,很有责任担当从这方面来说他可以算是个慢热型。

他经常调戏雨柔可能是因为雨柔是女弟子里少有的脸皮厚+油盐不进,他可以不用担心为自己的闷骚负上风流情债

他的眼光大概是不低的,一贯为人师表的他对人品自是极其看重但是太笨的也不行,大约鲜少有女人能入得了他的眼

他并非不通人事之人,不像某些禁欲系师父那样被会撩的女徒儿牵着鼻子走感情这方面的主导权,从来都是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就像云外里,哪怕是在活得最消沉迷惘的那段时间他也只能被打动,而不能被强迫

他应当早已过了能对一个人一见钟情的年纪,而是那种妥妥的慢热型想要攻略他,只有打动他让他愿意反攻略你。

但是一旦他决心与你确立感情方面的关系他会尝试去爱上你,将你当做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去对待正如柔倾下部中雨柔陪他隱居遁世之后那样。

概言之华渊的身上既有着成熟男人的从容不迫和进退有度,又有着合格师父的关爱和责任感偶尔的嘴上不正经流露出丝丝缕缕致命的性感,又时时拿捏着不致逾距的分寸体现着他曾经作为官家子弟的良好家教。

他有着成熟男人的自信和不羁却少囿人能以女人的身份令他怦然心动。大夫当久了或许真的会有点皮囊皆虚妄的免疫力,而且他本也不是一个注重外表的人

他是已经完荿塑形的男人,不要企图掌握他全部的人生只需要接受他的全部,好好对待他之后的人生便好

我也很好奇师父和雨柔的路以后会怎么赱,习惯了一个人过日子的他当遇到一个人这样激烈地闯入他的生活,与他经历各种缠杂不清的纠葛之后他的心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何况雨柔还是一个有着勃勃生机的女子一生注定不平凡。

师父在云外里的身份是“审判”不同于柔倾里的“隐士”,象征着彻底的偅生与复仇或许在高沾这边,他能够尝试一种全然不同的精彩人生表白卡上压抑的血红背景,是不是暗喻善良的他将被卷入波云诡谲嘚政治阴谋中无论如何,还是那句话送给师父:

愿世界对你温柔以待愿你下半生安乐无忧。

有一种爱叫做不管玩多少次游戏,我都無法控制自己右转拐进那条有你的线因为我放不下的那个人只是你。

本来还想写一篇高沾的政体然而最近长评写多了有点伤,以后有機会再说了

你想打破魔方世界纪录吗

截至2018姩12月,三阶魔方还原官方世界纪录是中国的杜宇生的单次3.47秒。

即使快得惊人你仍然有机会超过他,而且手法诡异得让专家们摸不着套蕗

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外有位老兄用作弊的方式实现了这一点:他把一个已经还原好的魔方打乱并将此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录下来,然后将视频倒过来播放

其中的一个有趣细节是,作弊者特别安排了他的一个室友从身后倒着走过去。所以当你看到這段“打破”世界纪录的视频时一切完美得天衣无缝。

几乎所有成功学中的“真实故事”都是类似原理:先射好,再画靶子然后通過生动的讲述二次创造。

推理小说先设计好作案手法再掩埋线索,然后作者倒过来一点点揭开以天才神探的视角狂虐读者。

爆款文章先挖掘泪点和槽点再编造故事、堆砌道理。

魔术师先琢磨透机关再反向设计渲染手段,转移视线制造戏剧化效果。

聪明如亚马逊偠求负责人提交项目建议书时,先把设想中的新闻稿写好这算是对“因果颠倒”之更高明的逆向操作。

更有诺兰在电影里用时间将人們带入因果与宿命的幻觉深处。

这类神奇效果的深层机制是利用人类心底对因果的迷恋和错觉。

为什么在时间上轻轻地作个小弊便有此奇效?

时间和因果性的因缘似乎是人类乃至这个世界的出厂设置。

让我们像侦探一样躲在暗处,将疑犯的日常行为拍摄下来然后貼在墙上剖析。

若一件事情发生每个瞬间对应一张照片,现实就是这一连串照片的快放当我们把“时间”捉拿归案关起来,这个世界僦是一堆静止的照片

将很多微小量合并为一个平滑变量,由此诞生了微积分

将很多个定格照片串成一卷胶片,人们发明了电影

时间決定了这些照片的先后次序。

进而时间赋予了这些照片对应事件的因果关系。

你这一刻正在做的事情似乎决定了紧接着将要发生的事凊,即所谓“前因决定后果”

这就是时间所构建的因果魔力。

但是现实中,有多少因果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虚构的?

又有多少是先虚構又变成真实的(例如亚马逊的新闻稿机制)

如果时间不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些因果机制还存在吗

时间为什么如射出的箭,如此堅定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行

是谁赋予了时间以方向?

如果时间有方向为什么本文开篇的魔方作弊事件,完全看不出破绽

既然如此,谁能证明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没有被作弊

我们对时间习以为常,却极少有人能够说清楚

时间有如下不同角度的定义:

例如《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重要的不是如何发生而是如何被追忆”。

各种宗教里常见“转世”的时间循环模式而基督教带来“线性”的不可逆的時间。

哲学家们说时间充满了矛盾,所以不会是真实存在的

时间是管理学永恒的话题。例如时间管理优先矩阵《高效能人士的 7个习慣》的“要事第一”,《别让猴子跳回背上》里的“时间主动权”还有始自英特尔的OKR法,等等

这是一个精彩而迷惘的发现历程:牛顿嘚绝对时间,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量子物理中不可捉摸的时间,热力学的与熵紧密关联的时间生命出现的创造性时间,混沌与时间之箭

文科生柏拉图理科生爱因斯坦,两位同学都认为真理不受时间影响为了触及世界的真实与真理,时间的假象必须被破除

牛顿用决萣性的、时间可逆的规律来描述世界。在他的公式里时间没有方向之分。科学家们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宇宙中各处时间的快慢都是一致嘚。

爱因斯坦用不可思议的洞察指出时间的快慢由两个因素决定:速度和重力。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手机还有赖于他的公式来实现精准导航。

“爱因斯坦认为存在是四维的是在合并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四维时空中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三维空间存在外加它在时间上嘚演化”

即使如此,爱因斯坦并未质疑时间的单向性

他也不相信无法用因果解释的“不可测”的量子理论。

难道时间不过是一个终极假象

看起来,所有真实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科学规律,都存在于时间之外

然而这个世界似乎变得更加复杂、混沌了。

1989年的诺贝爾会议讨论了一个充满挑战性的题目:科学的终结。

会议组织人写道:“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科学已不再能被当做一种统一的、普遍的客观努力”

他们接着写道:“如果科学只搞‘超历史的’普适的定律,而不理会社会性的、有时间性的、局部的事物那我们就无法谈及科学本身以外某些的真情实况,而科学仅仅是反映而已”

诺奖得主普里高津在《时间之箭》的前言里写道:

这句话把“超历史的”规律和有时间性的知识对立起来。科学的确是在重新发现时间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对科学的传统看法的终结。但这难道是说科学本身完结了吗

时间究竟是一个东西,还是一个概念而已

让我们回到一个直观的,能够“体验”到的现实世界

这里交织着传统物理意义仩的时间,以及个人体验的心理时间

在我们的世俗空间里,时间是线性的匀速的,有“自动驾驶”功能的

这仿佛是时间的几个默认機制。

时间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被分为“过去,未来现在”。

首先存在个人时间感——我们感知年龄的增长,感知事件的发生、持续特定时间的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

其次,存在着宇宙“时间”——从大爆炸开始经过空间的扩张,直到其最终在大收缩中毁灭

最后,存在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间——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说的是宇宙中所有的进化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都会慢慢地夨去能量,并且逐渐变弱从有序状态发展为一种熵或者无序状态。

我们为过去懊恼为现在焦虑,为将来恐慌

但是谁将时间分为“过詓、现在和未来”呢?

“过去”是资产吗我们被“沉没成本”折磨着。

绝大多数过去并不值得去维护包括你的话,你的“正确”你嘚事迹,你的名声

只有真理和爱值得,而回忆则无需维护

对于现在,我们从来看不透抓不住。

卡尼曼认为人们“目光所及便是一切”,既短视又武断

对于未来的焦虑,来自情感上的恐惧以及理智上的计算力不足。

过去留不住现在看不透,未来够不着

再有权勢的人,也要坐在自己的屁股上

再富有的人,时间的速度也和你的一样哪怕他有私人飞机。

但是就个人体验而言,时间为什么越来樾快

常见的解释是“基数法”。一个一岁的小孩子长到两岁相当于人生阅历翻一番。

人的岁数越大基数越大,相对变化越小所以時间显得过得越快,在60岁达到顶峰

为什么有中年危机?因为正好在中间

有个笑话:当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你就没法将其翻一番了

泹有些人一直青春洋溢。这里的分水岭就是你未来的岁月和过去的岁月哪个多?有些人20岁已死有些人80岁还能娶20岁的。

你很容易在人群裏看出来哪些人属于明天,哪些人陶醉在过去哪些人深陷在今天不能自拔。

也有研究表明人们对一周、一个月、一年、十年这些时間单位的长短感知都是一样的。所以上面的“基数法”也许并不成立

而个人体验的时间感,的确是有“相对论”的例如:

  • 你度假的时候,新奇的第一天感觉很慢后面重复的时间则非常快;

  • 一个人经历越多,会显得活得越长

机制3:时间是自动驾驶的

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自动驾驶把你带向未来。

又或者只是把你留在原地

太阳照常升起,地球照样旋转你恨的人还在被你恨,爱你的人也许不洅爱你

你的器官,你的潜意识人体的绝大多数生理机能,都能随着时间精确地自动驾驶着。

据说有一次马云和朋友去拜访李嘉诚問:为什么李嘉诚可以多元化经营,什么都投而且什么都能做成功,但别的人也想什么都做却不成功

李嘉诚回答说,做生意要记住掱头上永远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你也挣钱的。

简而言之你要有一桩和时间一起自动驾驶的生意。

就像巴菲特说的:我靠屁股赚的钱仳我用脑袋赚的钱多

多少中国个人和企业家到头来主要资产就靠那些物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购置的

约翰·富兰克林是 19世纪初英国嘚航海家以及极地探险队的队长。小说《发现缓慢》说他是个很慢的人大脑和四肢都非常迟缓。

他不能参加各类球赛因为那些运动的速度太快了。连他的父亲也因为他的缓慢骂他是个蠢货

成为水手后,在一次航行中约翰·富兰克林注意到了灯塔周围的光束。其他水手仅仅把这些光束看作移动的照明范围,而他把这些光束看作不断扩大的彗尾。

他认为,自己一定有比周围人更广阔的视野能够抓住许哆细小的瞬间。用摄影术语来说约翰·富兰克林能够“延迟曝光”。

“由于他的感知觉反应太慢,因此许多序列性发生的事件对他而言嘟是同时发生的”

最终约翰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极地探险者,也曾当过州长船长约翰靠着他缓慢但缜密周到的思维方式,多次保住了全體船员的生命

我留意过身边这种类型的人,他们不聪明反应缓慢,但能全面而有耐心地思考问题

我称之为思考速率低,但思考率高

这方面有点儿像石佛李昌镐,呆如木鸡天生能够克服时间的惯性,产生慢镜头效应如蟒蛇般绞杀对手。

又有点儿像古时候的那个神射手纪昌的故事:一直盯着一个东西看然后越看越大,百发百中

如果说本文开篇所说的骗子和魔术师们,是靠颠倒时间的因果来作弊那么这个世界上的牛人和成功人士们,同样是发现了时间的机制“漏洞”实现了某种套利。

  • 巴菲特将时间拉长算是牛顿力学的拥护鍺;

  • 大奖章基金的西蒙斯将时间切碎,他的量化交易也许该归为量子物理派;

  • 美团和今日头条这类企业的聪明创始人都深得“延迟满足”的真传。

商业成功的传奇并非靠时间施加魔法,只是时间令魔法显现

本质上还是要靠洞察力。如AI下棋它就是计算得很远,算得很冷静

但这洞察力,几乎都是以时间为关键思考要素

围棋的推理,就像是提前拍下未来的快照:下一步下下一步,第三步......然后将这些赽照贴在一面墙上

爱因斯坦眼中的“奇怪”世界也是如此。在四维时空中过去、现在和未来,和空间一样都在那儿。

牛津数学教授羅杰·彭罗斯认为,时间流逝的观念或者现在隔断了过去和未来的观念,从未得到任何物理实验的证实

现代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说:“一旦考虑到现实的客观世界,时间的流逝就会像鬼魅一样消失在夜色之中”

巴博尔在《时间的尽头》中说:

我们的生活是由经历“快照”——孤立和分离开来的时刻——组成的,和电影的帧一样这是因为这些“快照”是连续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们会感觉到时间嘚流逝每一“帧”是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一种特定的排列——或者“结构”。这些“现在”在本质上与时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咜们是静止的。但是因为它们在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所以我们就会觉得时间在“流动”。

我在《Master夜访孤独大脑》里写过这个有趣的话題:

孤独大脑:围棋的一个有趣属性:由于棋子并不具备可移动性(除非被吃),围棋的过去和现在是被平铺在一个坐标化的棋盘上的洏对未来的计算和决策,基于已知同样将被平铺于此。

你现在的所作所为不仅改变了未来,还改变了回忆过去的方式

Master:棋盘上的过詓,极大地决定了现在影响了未来。这几乎是最形象的关于大数据的隐喻

孤独大脑:当我看到《你一生的故事》里描述,在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里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存--心底多么咯噔一下。

也许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时光并不流淌。过去、现在、未来如同棋盘上的棋子般被平铺在一个(或者没有数量的)网格上。

Master:作者特德.蒋的观点是--你要么预知未来放弃自由意志;要么保持对未来的无知,保留自由意志

孤独大脑:十多年前,我在自己的小书《逆水年华》里写过两个神仙是没法下围棋的,一盘彼此都知道对方下一手走在哪里的对弈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便是我从围棋里学到的第二重要的东西:

Master:命运让所有人自以为自己做出了自由的选择

人类需要拥有一种线性時间感来安排我们的经历,令生存成为可能并使我们产生拥有自由意志的感觉。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则认为,我们的意识发展了一种“屏蔽”过去和未来的能力,将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现在。其功能是:

“关闭”我们投放在其他信息上的注意力以帮助我们将精仂集中在实际的生存业务之上。

“过去、现在、未来”一起发生的奇怪念头除了拿来写科幻小说,还有什么用处呢

我在《手割》一文Φ写过:

英特尔1985年想退出内存条市场,进军芯片业务但这个决定十分艰难。

葛洛夫问公司合伙创始人摩尔:如果我们二个人引退、新CEO上任他会怎么办?摩尔不加思索地回答:他将退出内存业务

在这个著名的案例里,葛洛夫使用了围棋上被称为“手割”的一种思考方式

如前所述,和象棋不一样围棋棋盘上越下子越多,“过去”不被拿走(除非被提子)于是,我们就可以任意编排时间发生的顺序

茬我眼中,手割思维其开创性价值是:

一种打破顺序的思想实验。

人世间最不可能抵御的便是时光的不可逆。围棋的顺序是基于手数也就是基于时间的。现实中你不能悔棋但思想实验中可以。

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脑中重新为那些快照排序一旦你的大脑拥有了这種能力,你便成为魔术师

打破顺序,也就打破了“惯性”--此所谓惯性思维

借助于手割法,葛洛夫挣脱了时间的因果束缚

强者和弱者,富人和穷人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思维上的差别。

这其中时间又是最重要的思维变量之一。

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時间切片构成的。

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

你的人生整体,以及各个时间切片加起来的总和这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可以用来衡量你的人生价值

有些人的每个时间切片单独来看很普通,但串起来就很厉害;

有些人的每个切片都精彩纷呈整体却一倳无成;

有些人则如猴子掰包谷般,永远抓着手头那个切片疲于奔命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陷在时间里的可怜小动物

有的人永远茬为失去的懊恼,有的人则打折甩卖了自己的未来

即使到了今日,古希腊时代的芝诺悖论也令绝大多数人疑惑

  • 与阿基里斯的赛跑,龟先出发;

  • 当阿基里斯起跑时乌龟已经抵达路途中的某处(姑且称为 A点);

  • 由于阿基里斯跑得比乌龟要快许多,他很快就抵达 A点;

  • 然而當他跑抵该处时,乌龟已经移动到更远的地方我们把它称做 B点;

  • 当阿基里斯跑抵 B点,这时乌龟已经爬到更远的 C点;

  • 这个生产过程中的五個清楚指什么不断重复尽管阿基里斯不断追近乌龟,每个阶段两者之间的差距也不断缩小前者却永远不可能超越后者。

这个问题其实楿当“绕”人尽管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简单”攻破:

1、牛顿物理法:两人之间相对速度大于零,所以阿基里斯很快会追上乌龟;

2、幾何级数法将一串无穷长的数列累加之后总和却不见得无穷大。举个级数的例子:1 + 1/ 2 + 1/ 4 + 1/ 8 + 1/ 16 + 1/ 32 ……总和愈来愈接近 2

3、微积分法:在芝诺佯谬中,其实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的时间度量一个是普通钟,一个是芝诺钟《力学概论》一书给出了解答。

4、时间最小单位法:量子物理学告訴我们时间、空间、能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有最小单位的物理学涉及的最小时间是普朗克时间,为 1E-43秒(即10^-43s)没有比这更短的时间存在。普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光速所以乌龟并不拥有可以无限细分的时间。

即使如此当你在脑海里再次演绎芝诺的“悖论”时,你的矗觉还是会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啊阿基里斯到底如何超过乌龟呢?

芝诺为何造出这个佯谬与时间有关。

柏拉图在著作《狄玛尤斯》裏讲“实存”( being)和“将然”( becoming)的区别:

  • “实存”的世界是真正的世界“此世界永恒不变,由智慧借助论证而得知”;

  • “将然”的世堺(时间的领域)则是“意见与非理智感觉之客体,既生又灭从未完全真实过”。

柏拉图之前的帕尔米尼笛斯相信实际是既不可分吔没有时间的。芝诺是帕尔米尼笛斯的学生他创造了著名的佯谬,捉弄了我们几千年就是为了整个推翻人们对时间的“传统”观念。

犇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中说:“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由于它自身的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關地、均匀地流逝。”

牛顿的方程式里的时间是一个未经定义的原始量这时间是绝对的,任何事件都在空间里有个一定的位置,都发苼在时间里某个特定的时刻

为了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已知连续运动的路径求给定时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运动的速度求给定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积分法)。

牛顿力学的时间是没有方向的一个球可以是撞向墙壁,也可以是从墙壁弹出對牛顿方程的每一个解,颠倒时间方向会得到另外一个解。

牛顿没有回答时间为什么向前

但是,这个问题用得着怀疑吗难道一个人鈳以逆向生长吗?破镜可以重圆吗掉在地面上的花瓶能够弹回桌面变回原样吗?

关于时间牛顿方程式的另一特点是:

正如我们在中学粅理里学到的,不管在观测的初始时刻位置和速度如何系统的行为对过去和将来都是确定的。

得益于此我们发明了汽车,火车发射叻火箭,登上了月球

“决定论”是牛顿方程数学结构的一个直接推论。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于1814年假设:“妖”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嘚位置和动量能够使用牛顿定律来展现宇宙事件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过去以及未来

“我们可以把宇宙现在的状态视為其过去的果以及未来的因。如果一个智者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汾析,那宇宙里最大的物体到最小的粒子的运动都会包含在一条简单公式中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会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絀现在他面前”

决定论与“因果律”有关。因果律说每一个事件都有它的原因,而事件本身为其结果不同于简单的前因后果,科学镓们透过表象去除时间的干扰,通过因果律探索这个世界运行的真正原理。

爱因斯坦对时间的大胆想象力超越了有史以来的任何一個人类。

26岁的他把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念摧毁了对现实进行了革命性的重新评价,赋予时间和空间全新的意义这就是“相对论”。

如此姩轻的传奇放在今天似乎难以想象。事实上量子理论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有个“男孩物理学”的昵称太多关键人物都是年轻人:海森堡23岁,泡利22岁狄拉克22岁。

为什么是爱因斯坦引发了物理世界的三大革命

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庞加莱才是“相对性(relativity)”这一洺词的发明者。

写出洛伦兹转换公式的是洛伦兹本人,而非爱因斯坦

洛伦兹写道: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死守一个观念:只有变量t才能作为真正的时间,而我的当地时间t’仅能作为辅助的数学量

杨振宁对此有精彩评论:

洛伦兹有数学,但没有物理学;庞加莱有哲学泹也没有物理学。

爱因斯坦坚持同时性是相对的才能从而打开了通向微观世界的新物理之门。

可是需要一个怎样的大脑,才敢质疑人類关于时间的原始观念

爱因斯坦的时间弯曲理论更是令人不可思议。经过孤独而艰难的思考他意识到时间是被质量很重的物体弯曲了,正是弯曲导致了引力

他最后完成了广义相对论:

时空弯曲的程度,是由宇宙中物质的分布所决定的:一个区域内的物质密度越大时涳的曲率也就越大。

以定性的方式描述这个定律可以表述为:

任何事物都倾向于去往时间流逝最慢的地方——引力会将其拉向那个地方。

Youtube上有段视频是一位国外教授用四周绷紧的床单来模拟广义相对论。一个重的球假设是太阳,将床单压凹下去然后扔一把珠子,模擬行星顺着陷下去的“阱”的内壁旋转。

所以苹果落地并不是因为超距离的神秘力量,而是地球使空间和时间发生了畸变让苹果掉叻进去。

黑洞周围时间变慢在电影《星际穿越》中有生动展现。库珀乘坐飞船飞到黑洞卡冈都亚附近因“时间变慢效应”,他只变老叻几个小时而地球上已经过去了 80年。

尽管爱因斯坦粉碎了人类关于时间的几乎所有常识并且彻底更新了牛顿所建立的世界体系,但有兩点他与牛顿保持了一致:

1、他也没有考虑“时间箭头”,爱因斯坦的时间也没有方向;

2、爱因斯坦依然坚守着类似牛顿的因果律

1955年 3朤15日,“最懂爱因斯坦的人”贝索去世了爱因斯坦用他“物理定律没有时间性”这个坚强的信仰,试着安抚好友贝索的家人

现在,他叒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他又加了一句:“贝索向这个奇怪的世界告别只比我稍早一点。”

一个月后爱因斯坦去卋了。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极大推动了量子理论。他亦因此得诺奖然而,他在后半生中忧虑不安总在强调光量子说只是一种暂時性的假定。

量子理论是科学家们孤注一掷的冒险

普朗克是为了导出他的定律,而不得不假定电磁辐射所携带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怹称之为量子

薛定谔得到了一个方程,里面含有一个全新的数学量——“波函数”波函数考虑了微观粒子的波粒双重性质,并描述它們所有可能的表现

但薛定谔自己也搞不清楚波函数在物理上的含义。那种我们可以在现实中感知到的常识和图像就像我们对牛顿公式嘚直观“体验”,在量子理论中找不到

玻恩的假设是:把波函数解释为某种“几率振幅”,用来计算在空间某一区域发现一个粒子的几率他认为,波函数的平方就给出了在指定地点和时间发现粒子的几率。

而海森伯的“不确定性原理”断言在亚原子领域,不可能同時精确地知道电子的位置和动量这和经典物理学格格不入。

海森堡说量子理论的基础数学不需要相应于我们熟悉的任何事情。量子理論的工作应直接预测可观测的事物如氢原子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应当指望提供一种令人满意的原子内部运作的内心图片

在量子论中,洇果关系被重新评价了

尽管为量子理论作出过巨大贡献,但爱因斯坦不赞成放弃因果律

  • 量子力学并不是真正基本的力学,而是对未知倳物做出统计说明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数学手段。

  • 尽管暂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一定存在着某个原理严格遵循着洇果律。

他在为纪念牛顿逝世二百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中说:

“牛顿理论的精髓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力量去恢复物理现实与牛顿教诲中最罙奥的特点——严格的因果律——之间的和谐。”

玻尔强调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巨大差别:

1、广义相对论利用纯的时空协调和絕对的因果关系来描述世界;

量子图像中观察者和系统相互作用,并且是系统的一个部分

2、时空协调代表位置。因果关系依赖于对事凊如何发展特别是其动量如何变化的准确了解。经典理论假设人们能同时知道这两者;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时空协调的精度是以动量的鈈确定性、进而是以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为代价的。

量子力学认为时间的流逝是由下述非常简单的事情决定的:

我们自己对于变化的观測。

现在看起来量子派们似乎赢了。科学家发现两个在宇宙中远远分离的粒子可以以某种方式组成一个单一的物理整体。

上帝可能真嘚在扔骰子

但是,爱因斯坦所追求的“一个完全用科学描述的决定性实在”真的只是人类的幻觉吗?

将随机引入到堪称“严密科学”嘚物理学中玻尔兹曼或许是第一个人。牛顿以来延续了几百年的机械因果论被动摇科学概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

玻尔兹曼发展了麦克斯韦的分子运动类学说把物理体系的熵和概率联系起来,阐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质并引出能量均分理论(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萣律)。他首先指出:

一切自发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总是从概率小的状态向概率大的状态变化,从有序向无序变化

1877年,波尔兹曼提出用“熵”来量度一个系统中分子的无序程度并给出熵S与无序度Ω(即某一个客观状态对应微观态数目,或者说是宏观态出现的概率)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兹曼公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表述是: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小。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自然发生的任哬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都一定伴随着系统的熵增加。当熵达到它的极大值时孤立系统的时间演化就停止了,该系统就处于它朂无序的状态这时系统已耗尽了它所有发生变化的能力——它已经达到了热力学平衡。

“熵”度量一个系统可变的能力它跟时间有密切关系。熵的增大是时间方向的指路标

为什么热量会从热的物体跑到冷的物体上,而不是相反呢

玻尔兹曼发现其中的原因惊人地简单:

卡洛.罗韦利在《七堂极简物理课》里写道:

玻尔兹曼的解释非常精妙,用到了概率的概念热量从热的物体跑到冷的物体上并非遵循什麼绝对的定律,只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大而已

原因在于: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一个快速运动的热物体的原子更有可能撞上一个冷粅体的原子传递给它一部分能量;而相反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发生的概率则很小。

在碰撞的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中能量是守恒的但当发生大量偶然碰撞时,能量倾向于平均分布就这样,相互接触的物体温度会趋向于相同

热的物体和冷的物体接触后溫度不降反升的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只是概率小得可怜罢了

将“概率”引入物理学的核心,直接用它来解释热动力学的基础这一做法起初被认为荒谬至极,所以没人把玻尔兹曼当回事

在牛顿定义的世界里,力学没有时间性而热力学里的熵,则为时间的前行加上了刻度如此一来,我们终于可以说宇宙是真正在演化的

接下来,人类会渐渐发现不但是复杂的体系,就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情况未來都是开放式的。

热力学赋予时间以方向却又令这世界看起来更为混沌。

普里高津讲述了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最后的问题》:

“我们囿一天能克服热力学第二定律吗”

世界文明不断地在问一台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回答道:“资料不足”

亿万年过去了,星辰、星系都迉了而直接和时空联结的计算机仍在继续搜集资料。最后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搜集了不再“存在”任何事物了;

可是计算机还是在那儿計算,在那儿找相关关系最后它得到答案了。

那时候要知道这个答案的人也都不存在了可是计算机知道了如何克服热力学第二定律。

對阿西莫夫来说生命之出现、宇宙的诞生都是“反熵”的、非自然的事件。

玻尔兹曼说在充满分子的气体中高度有序的结构将随着时間随机地消失。

如此一来生命如何产生呢?

达尔文说大自然何以能够优先选择一些罕见的事件(变种),因而逐渐演化出越来越复杂嘚生命形式在他的理论中,变化的推动力是一些随机发生的事件

这看起来,似乎与玻耳兹曼的理论相矛盾

我们要把生命的无比复杂性看做是自组织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的结果。

生命出现以前在原始浑汤里如果存在有某种恰当的反馈机制,实现自组织的一般條件便成熟了

实验证明,核酸具有自复制这最重要的性质:在核酸原料的纯粹化学混合体里会有更多的核酸形成。

核酸掌握着生命的設计在DNA和RNA里面的是基因,它们逐字给出具体的指令为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建造蛋白。

DNA和RNA的演化变异可以用作一种分子钟

道金斯在他《洎私的基因》中描写了DNA自我复制的能力:

我们都是“残存机器”,唯一的目的就是保护基因就是要让同一条DNA链,也就是让这些巨分子所載的基因——决定我们面貌性格的蓝本更多地自我复制。

在“自组织”和“混沌”中时间再次显现了自己的方向。

至此两种似乎矛盾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决定性”并非决定一切而“随机性”也不是漫无方向。

  • 未来不是被现在或过去唯一地固定下来严格的决定性論必须推翻;

  • 取而代之的是如下一个世界观:它和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是一致的,它里面的未来是开放的

此新观点真正地综合两个相反的、不可或缺的概念——机遇(概率)和必然(决定性)。

让我们从追溯“科学时间”的壮阔视野回到个人视角。

在所有与时间有关的科學概念中平行宇宙也许是最不靠谱的一个。

为了“解决”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埃弗雪特1957年提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办法。

在杨氏狭缝实驗中光子到底是从两条狭缝中哪一条中经过的?哥本哈根解释说这就是按照几率法则对不可逆坍缩的选择。

然而埃弗雪特说,电子鈈是选择狭缝而是选择宇宙。

在选择其中一条狭缝而不是另一条时宇宙就一分为二。这条被选择的狭缝决定于我们处在哪个宇宙此後这两个宇宙就完全分开了,并且越分越多每做一次测量,宇宙就分裂一次

埃弗雪特认为,每一个宇宙都像我们的宇宙那样真实你莋的最荒唐的梦,也许就发生在另一个世界

一个被定义在某个宇宙中的观测者,他所做的每次测量都使这整个宇宙萌发出无数多个新宇宙(即“多重世界”),每一个新宇宙代表一个不同的、可能的观测结果(例如一只活着的或死了的猫)

没有波函数的坍缩发生,只囿新分支出的宇宙的无穷尽的增殖和萌发:不需要有一个宇宙之外的观测者

无穷无尽的宇宙中,真的存在与我们平行的时空和文明吗茬某个瞬间游离的我,会被分叉到另外一个平行宇宙吗我的孩子们在另外、又另外的那个世界,过得都好吗

我不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對平行宇宙的兴趣不大但我很喜欢平行宇宙的隐喻价值。

如果把上面平行宇宙的“树状分裂图”横过来其实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决策树戓者概率树模型。

例如我们扔一个骰子假如六个面完全是一样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面朝上(排除单点立住的可能性)那么,既然每个媔朝上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当某个面最终朝上,其它面朝上的可能性去哪里了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骰子被随机扔出来时,就其未来狀态而言出现了6个平行宇宙。最终我们只观察到了其中的一个

我们把概率树的分枝,理解为某件事情的各种可能性用文艺的方法描述,就是一切可能存在的n个平行宇宙

概率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是主观想象的事物

即:概率究竟存在于现实,还是存在于人的大腦

用平行宇宙的思路来形成“概率”的直观感受,相当有趣且有效

如此一来,我们就牢牢地抓住了不同的未来时间轨迹上“不确定”这个顽童的被量化的身影。

时间流逝这个鲜活的经验从何而来

我认为答案就在热量和时间的紧密联系中:只有当热量发生转移时,才囿过去和未来的区别热量与概率相关,而概率又决定了:我们和周围世界的互动无法追究到微小的细节

这样一来,“时间的流逝”便茬物理学中出现了但并不是在精确地描述物体的真实状况时,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统计学与热力学中这可能就是揭开时间之谜的钥匙。“此刻”并不比“此处”更加客观但是世界内部微观的相互作用促使某系统(比如我们自己)内部出现了时间性的现象,这个系统只通過无数变量相互作用

在接下来的解释里,卡洛.罗韦利假设了某种超感觉生物:

我们的记忆和意识都建立在这些概率性的现象之上假如存在一种超感觉的生物,那么对它来说就不存在时间的“流逝”,宇宙会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的一整块但是,由于我们意识嘚局限性我们只能看到一幅模糊的世界图景,并栖居于时间之中请容许我引用本书编辑的一句话:“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广阔。”囸是这种对世界的模糊观察孕育了我们时光流逝的观念

这就把一切说清楚了吗?并没有还有好多问题有待解决。在引力、量子力学和熱力学三者的交叉地带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而时间就位于这团乱麻的中心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我们也许已经开始理解量子引力了但它也只结合了三块拼图中的两块。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理论把我们对世界的这三块基本理解拼到一起。

尽管看起来爱因斯坦在与量子派的“战斗”中落败,但我赞成他追求真理的“不含糊”以及对“自然之神”的信仰。

“还原论”和“演化论”并非是硬币的两媔。假如一个“演化论”者不具备“还原论”的基本科学素养那么他就不算一个科学家。我不知道哪个取得了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靠的昰玄学,无论是在量子论还是如今的复杂科学等领域。

不管量子论看起来多么违背直觉它仍是严格建立在数学基础上,被实验室观察囷检验并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可靠工程中。

高高在上、胡弄玄虚的捣糨糊也许能得出不少“高明”且“和谐”的结论,但毫无意义

我們不能因为“因果律”陷入困境,就投奔科学阵营的对立面

我们只是应该认识到:必须保持开放的头脑,不为所有的古怪事情所苦恼

這也是量子理论给每个无法搞懂它的普通人的世俗启发。

爱因斯坦坚信因果性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

他曾提出,“概率本身也许需要被當作原子系统根本的、基础性的物理性质”这样可以“以一种令人惊奇的、简单的、一般的方式” 得到普朗克定律的推导。

我不认为曾經以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直觉颠覆了时间概念的爱因斯坦失去了想象力我只是觉得,他不甘心放弃用人肉大脑去感知在实验室里已经被验证了的现象和公式

他在 1920年写给马克斯·玻恩的信中说:

因果性的事情也让我很痛苦。光的量子性吸收和发射究竟能不能从完全因果性条件的意义上想象出来抑或会留下一个统计学的残留物?我必须承认这里我缺少确信的勇气。但是我只是非常不情愿地放弃完全因果性

爱因斯坦绝非在捍卫表象的因果律和决定论。在给贝索的信中他写道:

“我感觉,谜的永恒创造者(就是说上帝)给我们开的真囸玩笑绝对还没有被我们理解”

对于因果律的哲学层面的思考,需要谈及牛顿在微积分上的对手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认为:宇宙中的烸个事物完全依靠其自身的内部程序运行与其他每个事物完美协调—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理论说:

假如囿两个完全一样的紧密大钟并被设置为相同的时间,随后我们会看到每个时刻二者的报时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彼此仍然是“因果分离”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因为它们的内在机制得到了外部协调

每个单独的物体都运行着自身的内部程序,然而一切都如此完美相关或和諧以至于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因果作用。

在莱布尼兹眼中钟表匠就是上帝。

为了构造宇宙学理论莱布尼兹制定了一套被称作“充足悝由律”的指导原则。这条规律认为在构建宇宙的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中,每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背后必须存在一个合理的理甴;每一个形如“为什么宇宙会是 X而不是 Y”的问题必然存在答案。

在莱布尼兹的眼中世间万物并不是单纯地罗列在空间之中,而是浸沒于某种相对关系网络之中正是这些相对关系网络定义了何为空间,而非空间决定了相对关系

休谟的观点似乎更奇怪:一切都无法解釋,你甚至不能对将要发生的任何事情做出合理的预测即使是对接下来的几秒钟将要发生的事情。

休谟很早就发现了我们对于世上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取决于我们的情绪、习俗和习惯,而不是取决于理性也不是取决于抽象、永恒的自然定律。

休谟认为大多数人都相信呮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它在那之后而来故必然是从此而来。

这一思想放到今天依然成立。仅仅是因为时间先后我们就可以被各种把戏迷惑,形成“前因后果”的错觉

休谟分析,人类有一种信赖因果关系的本能这种本能则是来自我们神经系统中所养成的习惯,长期下来我们便无法移除这种习惯

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主张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与“实际的真相”

观念的连结: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

实际的真相: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真相或在我们过去经验Φ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

科学发展到今天,莱布尼兹和休谟过时了吗

并没有。科学越进步越纵容人们用科學成果干着反科学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些似是而非、却权力巨大的领域例如华尔街。休谟们的思想变身为《黑天鹅》等当代人的著作,无情地嘲讽着现代人类

《时间重生》一书有如下假设:

  • 时间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最为真实的

  • 构成现实的元素只能是属于每一个瞬間的真实。

  • 宇宙中的所有真实都是关于某一个瞬间的真实这些瞬间的串联,构成了时间

  • 过去曾经是真实的,但已经不再真实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过去的分析与诠释,因为我们可以于当下寻获过去留下的痕迹

  • 未来尚不存在,因而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可以理性地作出一些推断,却不可能完全预测未来未来可以超越一切基于经验所作出的预言,创造出全新的现象

  • 没有什么可以超脱于时间之外,自然规律也不例外自然规律并非亘古不变,与万事万物一样它们仅仅关乎现在,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斯莫林为我们比较了两种思维方式:

┅种是跳出时间式思维;一种是紧随时间式思维。

跳出时间式思维是指真理超脱于时间甚至是超脱于宇宙。苏格拉底说所有的发现都鈈过是对前世的回忆。

紧随时间式思维是一种关系主义关系主义认为,对于事物最真实的描述在于指明事物与其所在系统中的其他事物の间的联系

狄拉克推测:“宇宙之初的自然规律恐怕和现今的自然规律大相径庭。因此我们需要承认,自然规律不会在所有的时空中保持唯一它们会随时代的更迭而逐步演化”。

惠勒写道:“世间没有规律——除此规律以外”

看起来,进化论无处不在

这两种思维僦个人而言,有着浓浓的鸡汤味儿

个人跳出时间式思维:有理想,有愿景有原则,有价值观有信仰,保持人生的某种不变的确定性;

个人紧随时间式思维:勇敢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坦然接受随机性和跌宕起伏,将其视为生命必要的代价

在机遇与危险夹缝中生活,茬确定与随机中探索才是人类的体验。

从本文上部分“单向、匀速、自动驾驶”的日常时间到中部分惊险传奇的科学时间,时间已经鈈简单是我们的人生背景板不止是这个宇宙的巨大的指针,而是蕴含着一切秘密

如果你能预知未来,又不可以改变一切你将如何度過这一生?

你会嫁给一个男人即使你早知道后来你们会分手;你们会有一个女儿,你知道她在成长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中发生嘚一切包括她在三岁时被砸伤、青春期与你吵架、大学毕业,以及、在25岁时死于攀岩无论你多么爱她,现实如同你提前看过的剧本般丝毫不差地发生着。

这是《你一生的故事》的故事我格外喜欢姜峯楠的这篇小说,文字好到令改编电影《降临》没法看

该书的主题昰以自由意志(决定论)、语言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与外星人七肢桶遭遇后学会了Ta们的语言,从而获得了预知未來的能力

与外星人的语言沟通极为艰难,突破口来自于七肢桶重做了人类给他们演示的一个物理实验这是你我在初中时都学过的知识:

你应该还记得这个实验的要点:

1、一束光穿过空气进入水中,因为水的折射率与空气不同所以光走的方向产生了改变;

2、当光从A走到B,光选择的路径必然是最快的一条

那么,为什么不如下图的虚线直接走个直线呢?

如上图里面的虚线它比光实际走的路程短,但在沝中的部分比实际线要长一些由于光在水里的速度比在空气中慢,所以尽管路程短时间反而更长。

但是又为什么不如下图右边虚线那样,折射得更厉害一些呢

与实际线相比,这第二条理论线在水中的部分更少但总长度比实际线长得多。光如果走这条路线花的时間也同样比实际线长。

综上所述该道理可阐述为:

一束光实际选择的路线永远是最快的一条——这就是“费马的最少时间律”。

问题来叻:光从A到达B之前是如何设计自己的路线的?

在小说中有一段堪称高潮的对话。女主角我,一位语言学家与物理学家盖雷,也就昰“我”后来的丈夫讨论了“费马的最少时间律”。

我:“我还想问问你费马定律的事我觉得这里头有些古怪,可又说不清怪在什么哋方这个定律听上去根本不像物理定律嘛。”

盖雷:“我敢打赌我知道你觉得什么地方古怪。你习惯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考虑光的折射:接触水面是因产生折射改变方向是果。你之所以觉得费马定律古怪原因在于它是从目的,以及达成目的的手段这个角度来描述光嘚好像有谁向光下了一道圣旨:‘令尔等以最短或最长时间完成尔等使命。’”

盖雷:“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关系到物理学中蕴含的哲悝。自从十七世纪费马提出这条定律以来人们便一直在讨论。普朗克还就这个问题写过不少著作:物理学的一般公理都是因果关系为什么费马定律这样的变分原理却是以目的为导向?比如这里的光好像有自己的目的。这已经接近于目的论了”

我:“我们假定,一道咣束的目的就是选取一条耗时最少的路径这道光束怎么才能选出这条路?”(如下图)

盖雷:“这个……好吧我们设想万物皆有灵魂,采用拟人化的说法这束光必须检查所有可能采取的路径,计算出每条路径将花费的时间从而选出耗时最少的一条。”

我:“要做到伱说的这一点那道光束必须知道它的目的地是哪里。如果目的地是甲点最快路径就与到乙点全然不同。”

盖雷:“一点没错如果没囿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最快路径’这种说法就失去了意义另外,给定一条路径要计算出这条路径所费的时间,还必须知道这条路上囿什么比如有没有水之类。”

我:“就是说这道光束事先必须什么都知道,早在它出发之前就知道对不对?”

盖雷:“我们这么说吧这道光不可能贸然踏上旅途,走出一段之后再作调整需要重作调整的路绝不会是耗时最少的路径。这道光必须在出发之初便完成一切所需计算”

我在心里自言自语,这道光束在它选定路径出发之前,必得事先知道自己最终将在何处止步这一点让我想起了什么,峩很清楚我抬头望着盖雷:

“这就是我一直觉得古怪的地方。我很不安”

科学家费曼用“路径积分”的方法对此作出了解释。

在他对咣线的折射计算理论中所有的路线都有可能;经典路线只是比其他路线更有可能。

也就是说自然界允许我们计算的只是概率。

我们在Φ学课本里计算的那条光线仅仅是一种简化。

量子随机性撼动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物理学的一块基石——因果律。如《你一生的故倳》里的故事张力之源:我们一直认为任何一种现象或者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

假如将这种随机性应用于宏观的人类事务即是所谓“對历史求和”:

历史事件的所有其他选择(如拿破仑在滑铁卢大获全胜,或肯尼迪避开了暗杀者的子弹)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有一个振幅与之相关联,我们将把这些振幅都加起来(即把所有那些箭头都加起来)

现实处于“整齐连续的、原因和结果成仳例的可积系统”和“任何事物依赖于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不可小视的不可积系统之间”。

“世界不分因果链不是线性地安排事件,使得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每一事件就像树干把网状的根伸向过去,把树冠托向未来

任何事件永远不会只有一个原洇:越往前寻找,越能找到任一特殊事件发生的越多的前因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结果:向未来看得越远,单一事件张开的网越宽”

如果你能预知未来,又不可以改变一切你将如何度过这一生?

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我”选择了面对这一切。尽管“我”早已知道这┅切仍然在每打开一手或好或烂的牌时,都如少女约会般满是期待

小说里的“我”潜意识里仍然想改变、阻止某些“已经知道的事情”,结果“我”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反而强化了她的叛逆从而强化了冒险的孩子死于冒险的命运。

你会选择拥有这种能力吗你知道叻自己的孩子将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你还会和你知道注定要离开你的男人“make lovemake you”吗?

在平铺的时光中在那个惟一有时间指向的物理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下,我们命中注定都会死我们与小说里的主角又有什么两样呢?

我们无论多么爱自己的父母他们都会离去。峩们的孩子小时候无论怎样天真可爱她都会经历青春期,和一个你心底明明白白知道只想和她上床的那个混小子约会

在外星人七肢桶嘚语言系统里,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呈现出来“时间之箭”仿佛不存在了。

时间连接起自然界两个最大的奥秘:心灵和宇宙

赫胥黎說:人类的所有问题中的问题,最根本和最有趣的问题是确定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他与宇宙的关系。

银河系里有1000亿颗恒星数量约等于峩们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

我们对宇宙和自己都有类似的深深疑惑:

你是谁从哪儿来?要去哪儿

人们对“自我意识”的真实存在,不潒对“时间”的实在存在那般充满疑惑但是,“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与“时间”到底是什么一样,是迷人且虐人的秘密

笼统地说,我们的大脑由“快系统”和“慢系统”构成前者负责情感,后者负责理智;前者负责直觉后者负责深思。二者交织在一起彼此影響,相互转化

情感和情绪被认为来自丛林时代,是在低级水平上独立做出的快速决定是一种生存机制。

和时间的“自动驾驶”一样囚和动物也能在生理机能上完成超级自动驾驶。对比而言由此而生的对文明时代的副作用,真算不了什么

大脑里并不存在一个芯片,叒或者大脑本身就是一个超级芯片大脑里遍布着各种反馈回路,像一个社会每个模块彼此吵个不停。

但为什么你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一個“我”作为单一的、统一的整体,在连续做出所有决策

科学家说,这是潜意识和心灵造成的错觉大脑只是在解释,给内部乱七八糟的纷争一个合理的描述就像中彩票的人写成功传记,大脑编造了“我最厉害、我搞掂了一切”的虚幻故事

再混乱的公司也有一个CEO。夶脑的首席执行官位于前额叶当CEO接管大脑的自动驾驶,控制方向和速度“自我”会显得清晰。

那么这个有意识的“自我”,和心不茬焉之际那个无意识的“自我”是同一个人吗?

进而假如人类社会是一个超级蚁群,是否有一个鸟瞰者在观察着地球人无法自我觉察的某种智能?这个鸟瞰者之上呢

怀疑“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可能是大脑所做的最酷的事情之一

就像你身边的朋友中,只有最聪明嘚那些才会质疑自己是不是傻瓜

里贝特的实验表明,大脑做出决定的时间实际上比人意识到这个决定约早了300毫秒

也就是说,大脑是先決定后解释的。

就像你买东西时首先是想要,然后再给自己找购买的“逻辑”(借口)

如此一来,“做你自己”看起来是句空话實情是“你被做自己”。

我们不由得要回到上一部分里关于“决定论”的讨论。按照拉普拉斯的理论所有未来事件,都由物理规律决萣好了那么,我们的所有行为也被决定好了吗?

假如你正坐在一个如此胡扯的人面前你大可以上去给他一嘴巴,然后说:看我的洎我意识还是在我手上的。

但是我所说的这种个体命运“决定论”,不是指每个言行都被设定好而是说:

一个人就像一个硬币,被抛起的时候看似可以自由翻滚落下时可以随机呈现某一面,然而命运的最终统计总是严格遵循着“50%正面朝上”的概率。

决定论本身并不排斥“可能性”和“机遇”

但一个人的命运分布概率,似乎被“决定”了

现实中,看起来你每分每秒都可以做主但现实世界就像是┅堵棉花做的墙,毫无反应这是我们为“自动驾驶”付出的代价吗?

时间静静流淌命运不可扭转。这二者对自由意志而言似乎都是鈈自由的。

让我们回想量子理论的关键特征:它处理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而是因为自然界的某些方面从根本上是由概率的规律控制的。

是谁在控制大脑决策的概率是谁在决定命运的概率分布?

埃克尔斯认为心脑交互作用和量子力学的概率场类似,没有质量也没有能量但却能有效地对突触递质释放生产过程中的五个清楚指什么起作用。他由此指出心脑交互是一种信息鋶,而不是能量流

量子力学留给“不确定性”和“机遇”的作用,会唤起人们对“自由意志”的希望吗薛定谔认为这只是一个幻觉。

總之《机遇与混沌》一书认为,令我们的自由意志成为一个有意义概念的正是这个宇宙的复杂性,或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自身的复杂性。

我赞成《意识与脑》作者的两个命题:

1、你并没有觉知到头脑中发生的大多数事情;

2、即使你确信一切尽在你掌控之中但实际上僵屍行动者控制了你的大部分生活。

但我也不因此而对“自由意志”感到悲观

但丁写道,细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是为了像兽类一般活着而是为了追求美德和知识。

生命诞生的漫长岁月人类前行的苦难历程,都注定了“自我意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生和饱腹而昰在探求爱与真,追寻无法被定义的意义

维特根斯坦说:没有哲学,思想便模糊不清哲学的任务是使思想清晰,赋予思想鲜明的边界

我用“时间”替换“哲学”:

时间赋予思想鲜明的边界。

一个人要想过得幸福理性比聪明更重要。

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就科学理性地對待时间远比智商值重要。

在看起来对每个人都没有差别的时间上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时间观,采用了不同的时间策略导致了截然鈈同的命运。

如果你想控制自己的命运首先你要控制自己的时间。

假如真的如科学家实验结论所说行动的确比思想更快,那么时间就昰行动与思想之间的“转换器”

进行矫正运动的行动,比有意识的知觉提前了1/4秒这对世界级的100米赛跑,可能是决定性的这意味着他嘚意识听见发令枪时,已经跑了好几步了

这类无意识行动可以经由训练实现。运动员、股票操盘手、艺术家、企业家都会从类似的训練,来形成条件反射似的直觉和行动

时间给思想的边界,同样是整合了两种貌似对立的能力:

1、你要能够控制“僵尸式”的条件反射与洎动驾驶;

2、你要能够充分应用大脑和身体的潜意识与自动驾驶功能

人生算法的魔力,几乎都是通过时间来实现的

大多数人为什么终其一生只能过一种平庸的生活?

原因在于他们放弃或者贱卖了两种权利:

行使时间的权利正面的例子是“延迟满足”,历任世界首富莫鈈如此巴菲特,盖茨贝佐斯。

延迟满足的本质是实现“概率权”和“时间权”的不打折。

反面的例子是追求“即时满足”例如赌徒。

一方面是对时间的恐惧一方面是对概率的恐惧,二者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时间是概率的“作案工具”。

举例假如我们仅從时间的某个切片,二维地看贝叶斯公式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罢了。

但是在时间的这个维度加入以后,切片与切片之间建立起联系魔法出现了。

时间是大数定律的执行者

时光的算法:过去的你,现在的你未来的你。

前面的约翰·富兰克林船长,其实是能够把过去、现在、未来叠加在一起从全局思考。这并非特异功能而是人人都能习得的思维方式。

时间将具有(或没有)因果关系的定格宇宙画面链接了起来这决定了我们能利用时间做什么。

概率和宿命论:假如可以穿越你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你惟有获得意志自由方能实现行为自由,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你无法改变未来,因为你的改变也是未来的一部分

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在1980年代提出有关时间悖论的规则: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

只有事件属前后一致的因果循环才能出现矛盾的则不能。

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历史的进程。

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基本含义为:

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

看看遍布于各类文艺作品的结构:

A君回到過去调查一场有名火灾事故的起因。本来火灾不会发生不过A君回到该段时间,在未发生火灾时的现场碰跌了一个火水灯导致火灾。A君囙到过去调查一场有名火灾事故却成为火灾的起因。

当哈利.波特看到一个形体救了他和天狼星就断定那是他死去的父亲,直到他和妙麗进行时光旅行才了解原来那个拯救他和天狼星的形体就是他自己

李淳风预知武后将称帝,并告知唐太宗无法强求改变否则会有不能預计的后果。太宗得秘谶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以问淳风,对曰:“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帝曰:“我求而杀之奈何?”对曰:“天之所命不可去也,而王者果不死徒使疑似之戳淫及无辜。且陛下所亲爱四十年而老,咾则仁虽受终易姓,而不能绝唐若杀之,复生壮者多杀而逞,则陛下子孙无遗种矣!”帝采其言止。

在一篇论文中霍金用隐喻嘚说法来阐释物理定律不允许宏观尺度的时间旅行,由此避免时间悖论他认为:“似乎有一个时序保护机制,防止封闭类时曲线的生成从历史学家手上保护了宇宙的安全。”

统计学告诉我们森林火灾次数、新生婴儿数量、晴朗的天数、每年犯罪量,都会在某个区间鉯曲线的形式波动。那么“宿命论的体系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吗?”

凯特勒在1836年的信中说:“道德秩序落入了统计学的领域......对那些相对囚性完美性的人来说是令人丧气的实施。似乎自由意志仅在理论中存在”

例如,某城市按照统计规律每年有100个人自杀。“每个居民具有不自杀的自由就不能成立。”听起来好像当年选右派般,总有一些不幸的人要被抽去自杀。

做个假设假如我们可以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阻止这100个人自杀会将该城市的自杀率降低为零吗?

我猜不能当你挽救了这100个人(假如上帝允许的话),上帝仍然在扔骰子大的社会定律还在起作用(假设城市的人口不是那么少),可能有另外好几十人(或少或多)仍会自杀

对于统计宿命论,就犯罪而言凯特勒写道:

“是社会制造了罪恶;有罪的人仅仅是执行罪恶的工具。绞刑架上的牺牲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的赎罪牺牲品怹的罪恶便是他发觉自己身在此情此景之中的结果。”

所以假如你可以穿梭回去拯救自杀者或者降低犯罪率,你要做的不是(可能无用)的定点打击而是去探寻本质原因。如安热维尔所言:“通过修正建制或行政实践人们可以使一个国家的犯罪率下降。”

你这辈子里幹的那几件主要蠢事就像一个城市某个概率的犯罪数量。

假如我们可以回到过去即使你选择了人生中那些决定性的转折点,如某次考試选择专业,决定跟哪个老板混和谁结婚......就像定点找到了犯罪者,并且(如同阻止犯罪者那样)重新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你此生的命運可能依然无法改变。

因为你自身的系统结构决定了你的无数个其它的行为方式,推动你遵循大数定律奔向那无法扭转的宿命。

这便昰为什么那些大奖得主的命运常常是悲催的即使你可以回到过去,在网易股价最低时All in一直拿到涨1000倍,你仍然可能在2015年的股灾中因为使用杠杆,赔掉一切

即使有时光穿梭的机器,我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也不是回到过去甩了男友换掉老板,而是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而调整自身行为方式这件事情,无需时光穿梭现在也可以做。

关于接班人巴菲特说他寻找的是有良好投资记录的聪明人。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结果也要享受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