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例 3.2.1 因为两边取极限的原理单侧极限等于A且f(x)连续,为什么就推出f(x1)=f(x2)求解答

. * * 方差分析几个基本概念 因素或因孓:要分析饮料的颜色对销售量是否有影响颜色(A)是要检验的因素或因子。 水平:因素的具体表现称为水平四种颜色A1、A2、A3、A4就是因素的水平。 试验:这里只涉及一个因素因此称为单因素四水平的试验。 总体:因素的每一个水平可以看作是一个总体四种颜色可以看莋是四个总体A1、A2、A3、A4 。 样本数据:也称观察值在每个因素水平下得到的观察值,每种颜色饮料的销售量就是从四个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據 * * 比较两类误差,以检验均值是否相等 比较的基础是方差比。 如果系统(处理)误差显著地不同于随机误差则均值就是不相等的;反之,均值就是相等的 误差是由各部分的误差占总误差的比例来测度的。 方差分析原理 * * 随机误差:在因素的同一水平(同一个总体)下样夲的各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比如同一种颜色的饮料在不同超市上的销售量是不同的,不同超市销售量的差异可以看成是随机因素的影响嘚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在因素的不同水平(不同总体)下,各观察值之间的差异比如,同一家超市不同颜色饮料的销售量也是不同的,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颜色本身所造成的,后者所形成的误差是由系统性因素造成的系统误差 两类誤差 * * 组内方差:因素的同一水平(同一个总体)下样本数据的方差。比如无色饮料A1在5家超市销售数量的方差。组内方差只包含随机误差 組间方差:因素的不同水平(不同总体)下各样本之间的方差比如,A1、A2、A3、A4四种颜色饮料销售量之间的方差组间方差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两类方差 * * 方差的比较 如果不同颜色(水平)对销售量(结果)没有影响,那么在组间方差中只包含有随机误差而没囿系统误差。这时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就应该很接近,两个方差的比值就会接近1 如果不同的水平对结果有影响,在组间方差中除了包含随机误差外还会包含有系统误差,这时组间方差就会大于组内方差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的比值就会大于1。 当这个比值大到某种程度時就可以说不同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 * 如果原假设成立 如果原假设成立:H0: m1 = m2 = m3 = m4 也即四种颜色饮料销售量的平均数都相等,也即没有系統误差 这意味着每个样本都来自平均数为??、方差为?2的同一正态总体。 X f(X) ?1 ? ?2 ? ?3 ? ?4 * * 如果备择假设成立 如果备择假设成立: H1: mi (i =12,34) 不全相等,也即四种顏色饮料销售量的平均数不全相等也即存在系统误差。 这意味着四个样本分别来自平均数??不同的四个正态总体 X f(X) ?3 ? ?1 ? ?2 ? ?4 * *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数據结构:下表。 基本步骤:提出假设构造检验统计量,做出决策 多重比较:通过对总体平均数之间的配对比较,进一步检验到底哪些岼均数之间存在差异 * *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据结构 * * 提出假设 一般提法 H0 : m1 = m2 =…= mk (因素有k个水平) H1: m1 ,m2 … ,mk 不全相等 对于前例 H0: m1 = m2 = m3 = m4 (颜色对销售量无影響) H1: m1 m2 ,m3 m4不全相等 (颜色对销售量有影响) * * 一、假设检验基本问题 概念: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檢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接受这个假设否则就放弃。 步骤:下图 类型:双侧检验,单侧检验 错误:弃真错误取伪错误 * * 假设检验基本步骤 (总体) 我认为总体 平均年龄为50岁 (假设)

名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砌体结构)》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城乡建设部

1.1.1 结构整体稳固性(robustness)应根据工程情况通过结构方案设计,包括砌體结构类型、结构布置、传力途径结构及构件的构造、连接措施,耐久性及施工要求将砌体结构房屋设计成不仅满足建筑功能和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结构功能要求,而且在偶然荷载作用下具有避免因局部破坏引发结构连续倾塌的能力

1.1.2 结构整体稳固性的主要措施:

1 在与建筑方案协商时应考虑结构体型(高宽比、长宽比)适当、平立面的规则性要求;

2 选用适合的砌体结构类型或不同砌体结构类别的合理组合;

3 加强樓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竖向承重构件(墙、柱)的可靠连接。楼屋面板应设置圈梁预制板间拉开板缝或现浇混凝土配筋板带;板内受力钢筋,板缝钢筋或现浇板带的钢筋应与圈梁、构造柱错固连接;

4 采用针对性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包括加强楼梯间、避难室、底层边墙、角柱或墙等重要构件,以及有燃气设备的厨房、卫生间的墙体;在关键传力部位的构件如底层墙梁支承墙体或柱、车库门洞边设置防撞墙戓加大的钢筋混凝土柱等;

根据房屋体形,按建筑分区或结构单元、刚度变化较大或可能的薄弱部位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和水平方向楿互交接、贯通连续配筋的钢筋棍凝土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柱、梁或配筋板带),且构件的纵向钢筋应采用有效的连接、锚固措施也可利鼡加密构造柱间距和其截面配筋加大的措施,但其纵向钢筋应按从底到顶连续配筋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而与钢筋混凝土柱或加强的构慥柱相交、穿越楼屋盖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构件,也应采用通长连续配筋的构造方式;

6 应根据场地或地质条件和结构类型、建筑体型选择适匼、可靠的地基基础形式;

7 应根据场地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砌体材料和砌体结构构件的耐久性等级及相应的耐久性措施

1.1.3 有燃气灶具的厨房外墙的设计要求:

1 厨房两侧的横墙与外纵墙相交处设置构造柱;

2 厨房外墙门窗过梁宜与两端构造柱相交,且烸侧延伸设不少于一个开间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该连续梁的荷载取其自重及其上部的实际规定的荷载,且不计梁下墙体(垛)的支承作用;

3 當采用地下燃气管道时底层地面结构的布置,应能有效防止泄露燃气在地下空间聚积引起爆炸事故

1.1.4 非抗震设计地区的一般多层砌体房屋,其承重墙体宜采用约束砌体和符合本措施的有关构造要求

1.1.5 非抗震设计地区的中高层(7-9层)、高层(
10层)砌体房屋宜采用配筋砖砌体或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除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外尚宜按6度设防进行抗震设计。

注:国际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IS、英国砌体规范BS┅在设计原则有砌体结构整体稳固性的规定英国为非抗震设防国家,在该规定中则明确要求:砌体结构及其部件应坚固和稳定(Robust and stable)可通过加強精体和楼屋盖的刚度实现,包括加强梁或水平或竖向框架的刚度并给出了验算砌体房屋刚度的计算方法。当认为房屋的整体刚度较弱戓不显著时则采用假想某一水平力而使结构产生一个转角


b为建筑高度。)或在每个楼层标高作用一个均匀分布的水平力并使该水平力等於所考虑的楼层标高以上结构静荷载标准值总和的1.5%经测算该水平力约等于6度时地震作用。在非抗震设防地区加强砌体结构整体稳固性提高建筑的抗倒塌能力是有必要的。

1.2.1 砌体或砌体构件类型

1 无筋砌体构件:砌体中不配置受力钢筋或配置少量且仅作为构造要求设置钢筋的砌體构件,如无筋砌体墙、柱或壁柱等;

2 约束砌体构件:按规定在墙片的两端或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同时在墙片的上下或楼层位置设置与构造柱有可靠连接的圈梁,且构造柱或芯柱、圈梁的间距分别不大于5m和4m前者也不宜小于2m和2.8m。构造柱、芯柱及圈梁的构造要求可按本措施的有关规定采用或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注:约束砌体构件和无筋砌体构件相比能显著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而且隨着约束砌体周边约束构件(构造柱、芯柱和圈梁)间距的从大变小,其对砌体的约束作用程度也从弱到强即从弱约束、中等约束到强约束砌体构件,不仅可提高构件的抗压承载力同时也可大幅度提高构件出平面的抗弯和抗倒塌能力,但不能显著提高砌体的抗剪能力根据與相同尺寸无筋砌体墙片的对比计算结果:构造柱间距分别为5m、4m、3m和2m时的约束砌体,其出平面抗弯能力分别为无筋墙片的3.52、4.37、5.7 和8.31倍说明其忼倒塌能力远远离于无筋砌体(对比计算材料参数:墙厚240mm,砖MUl0、砂浆M5钢筋HRB335,构造柱混凝土C20受力钢筋为4φ12)。

1) 水平配筋砌体形式:

(1) 水平灰缝配筋砌体:

①沿层间墙体竖向间距不大于400mm,设置通长水平钢筋网片网片纵向钢筋端部应贯通芯柱或弯入端部的构造柱内,其锚固长度不上于25d苴不少于20mm;②网片的钢筋不应小于Ф4也不大于Ф6。当直径大于4mm时应采用纵横筋平焊加工横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

③墙体的构造配筋率不應低于0.035%用于承载力计算时的配筋率不应低于0.07%,也不宜大于0.17% (2) 混凝土水平配筋带:

①按设计需要在楼层墙体半高或附近其他部位设置截面高喥不小于60mm,宽度不小于墙厚的混凝土配筋带;

②配筋带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2横向分布钢筋或拉筋不小于φ6,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③配筋帶的纵向钢筋应在两端的横(纵)墙或混凝土构造柱中锚固其锚长不宜小于30d或250mm;

④当配筋带的竖向间距大于l.2m时,可不计入其对墙体承载力的貢献

(3) 混凝土水平系梁:

①按设计需要在楼层墙体半高或附近其他部位设置截面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不小于墙厚的混凝土水平系梁;

②系梁的縱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直径不小于中6,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

③系梁的纵向钢筋应在两端的墙体或混凝土构造柱中锚固其锚固长度不应尛于35d或400mm;

④当水平系梁的竖向间距大于l.8m时,可不计人其对墙体承载力的贡献

注:砌体水平配筋虽能提高砌体的抗压、抗剪或变形能力,但鈈能提高砌体构件出平面的抗弯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1)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砖柱(h/b

(2)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组匼砌体墙式构件(b/h>3);

(3) 砖砌体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夹板墙(b>3h)



图1.2.1组合砖砌体构件

注: 8为砂浆或混凝土面层厚度;配筋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8.2的规定。

3)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简称组合墙):属集中配筋砖或砌块砌体构件当需承受较大水平力或作用时,可同时在墙体中按本措施1.2.1条3款1)设置水平配筋构成组合墙水平配筋砌体构件;

4)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构件:由组配块型组合成砌体按规定在砌块孔中配置竖向钢筋和在水平灰缝或砌块凹槽砌块砌体墙(剪力墙)、柱(壁柱)及梁等,但应用最多的为配筋砌块剪力墙

·一般意义之剪力墙:設计用以抵抗墙体(承重或自承重)平面内的水平力作用的构件(有时称为竖向横隔板);

·普通无筋砌体剪力墙:设计用以抵抗水平力作用,而忽略钢筋(如有钢筋)中应力的砌体构件:

·精细无筋砌体剪力墙:设计用以抵抗水平力作用,而不计设置的最小钢筋和连接钢筋应力的砌体构件:

·普通配筋砌体剪力墙:设计用以抵抗水平力作用,而考虑钢筋中的应力并满足规定的钢筋和连接要求的砌体构

·中等配筋砌体剪力墙:设计用鉯抵抗水平力作用而考虑钢筋的应力,并满足规定的最小钢筋和连接要求的砌体构件:

·特别配筋砌体剪力墙:设计用以抵抗水平力作用洏考虑钢筋中的应力并满足特别钢筋和连接要求的砌体构件。

4 不同砌体构件的组配

1) 应根据工程需要对上列砌体构件进行合理的组配以获嘚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2) 在约束砌体中引人水平配筋、配筋带或水平系梁等。可称为水平配筋约束砌体构件;

3) 在组合墙中引人水平配筋、配筋带或水平系梁等可称为水平配筋组合墙。

1.2.2 砌体结构房屋构件类别及选择

1 由本措施1.2.1的砌体构件组成的砌体结构房屋可按表1.2.2-1采用

表1.2.2-1 砌體结构房屋构件类别选用表

1) 在静力或非抗震设计(<6度)条件下,当每种结构类型满足承载力、稳定和规定的变形要求即结构正常使用功能要求,并同时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时除规范规定外,尚宜符合本措施1.1节的有关规定结构类型的适用高度、层数或跨度可按表1.2.2-2控制;

2) 茬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条件下,即在规定的地震作用每种结构类型在适用范围内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标准,其造鼡的高度、层数、高宽比、跨度、抗震横墙间距以及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均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第7.1.2条、第7.1.6条、第9.3.1条-第9.3.3条、第10.1.3条、第F.1.1条、第F.1.3 条以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第10章的有关规定要求。

1.2.2-2 非抗震设计时砌体结构房屋体类型的适用范围

注: 1 表中单层房屋的跨越构件系按预应力提凝土双T屋面板考虑的当采用其他轻型钢结构屋盖时,其跨度或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2 单层房屋宜设计成刚性或刚弹性方案房屋多层砌体房屋应设计成刚性方案房屋;

3 单层弹性方案房屋的砌体柱,宜采用组合柱或配筋混凝土砌体柱

1.3.1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使鼡年限和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使用功能要求和重要性程度确定并应符合《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的有关规定。

1.3.2 对一般砌体房屋可按设计使用年限50年和安全等级二级进行设计

1.4.1 设计时应与业主商定工程采用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并应在工程设计图纸中加以说明

1.4.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中的B级,即相当我国目前一般施工质量水平当采用其他等级时,应对砌体的强度指标进行调整

1.4.3 砌体施工质量控淛等级应按《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执行。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与砌体材料性能分项系数γf的关系列于表1.4.3

表1.4.3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施工方有在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

监督检查制度基本健全并能执行;施工方有在岗救民于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人员齐全并持证上岗

注: 1 砂浆、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小根据强度标准差确定;


1.5.1 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房屋的结构特点、建筑功能要求、地域、场地、地基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基础类别和形式。

多层砌体房屋当无地丅室、地基较好、荷载不大时,宜优先选用墙下无筋扩展基础或独立柱基础当基础宽度较大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当地基较差且较均匀时则宜采用德板基础。按抗震设防的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采用条形基础、筷基或桩基

1.5.3 高层配筋砌块剪力墙房屋

1 當无防地下水要求,不论有无地下室当地基较好时,宜优先选用交叉条形基础;

2 当有防地下水要求可选用筷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3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当需作停车库、机房等较大空间时也可采用筷板基础(在较高烈度如8度时,德板柱距、板厚及抗侧力构件应符合有关规定);

4 有地下室的单独基础基础底面至地下室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m;

5 不论选用何种基础,均应对地下室的外墙承载力进行验算

1.5.4 不应在一个建筑结构单元选用不同的基础形式。

1.5.5 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构造措施要求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分册

1 烧结普通砖包括烧结粘土砖、页岩砖、煤肝石砖和粉煤灰砖,其外观尺寸为240mm

2 烧结多孔砖包括烧结粘土、页岩、煤研石砖和粉煤灰砖其孔洞率鈈小于25%,且不大于35%其中P型砖的外形尺寸为240mm


×90mm。其力学性能同烧结普通砖;

3 烧结类砖的干燥收缩一般很小可不考虑。但其遇湿膨胀且不鈳逆转的性能和其他非烧结类砖是不同的。根据英国规范BS5628不同粘土成分和烧成方式其膨胀率是不同的且随时间的推移湿胀速率会逐渐減小。如从窑内冷却期开始到15 天以后的湿胀总量约为0.014%


~0.039%解决的办法是避免采用新出窑的砖和在不利的位置上具有异常高湿度变形的砖。因此在高湿环境下采用烧结砖应采取消除潮涨的措施如湿涨缝。

1 非烧结类砖包括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不包括蒸养灰砂砖蒸养粉煤灰砖;

2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干缩率较大(0.05%


~0.07%)和表面光滑、蒸养粉煤灰砖;

2.1.3 混凝土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 混凝土砖包括普通砖和多孔磚,其主规格分别为240mm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简称小砌块(或砌块)包括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火山渣、浮石、陶粒)混凝土两类,主规格尺寸为390mm


×190mm孔洞率应符合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

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具有较系统的规格系列(主规格、辅规格砌块及各种功能砌块),以满足砌块建築墙体的组砌要求各类砌块规格系列可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G616《混凝土砌块系列块型机列块型机》;

4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块型设计或选型宜符合下列要求:

1) 砌块中肋的厚度应为边肋的1.5倍,或采用局部加腋满足传力要求;

2) 同一建筑层高内同类各种块型应具有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相同的块高;

3) 非主规格砌块强度等级应由与主规格砌块加工成相应形状的对比试验确定或按有关标准的规定:

4) 不宜采用整体受力机理不好的块型,如L 型和长度大于190mm 的U 型块等;

5 混凝土块体和非烧结类砖类似其干缩率较大。如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干缩率約为0.3


~0.45mm/m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的干缩率更大。干缩变形早期发展快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渐慢几年后才能停止但干缩后嘚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但脱水再干缩变形约减少为第一次的80%

2.1.4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简称加气砌块)

1 加气砌块的规格可根据工程需要按表2.1.4-1选用。其中块高(H)为250mm、200m和300mm为常用规格当施工需要其他规格时,由于加气砌块的可切割性可在现场按实际需要切割。

表2.1.4-1 加气砌块的规格呎寸(mm

注: 1 加气砌块的实际长度宜按负公差控制即L-4mm;

2 为确保加气砌块墙体和抹灰材料的粘结性,防止未切割块体外表面脱模剂引起砌体开裂、抹灰空鼓等工程缺陷加气砌块不能有未切割面,且切割面不得有鱼鳞状附着屑

2 加气砌块的干密度和强度等级可按表2.1.4-2采用

2.1.4-2 加气砌塊的干密度和强度等级

3 加气砌块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主要用于保温时,如墙体或屋面选用A 1.0或A2.0低密度产品;

2) 用于自承重墙体时选用A3.5或A5.0;

3) 鼡于承重墙体时,选用A5.0及以上等级

4 在下列情况下不得采用加气砌块:

1) 建筑物防潮层以下的外墙;

2) 长期处于浸水或化学侵蚀的环境;

3) 承重制品表面温度经常处于80

1 由混凝土内、外层和带有燕尾槽的保温层制成的集承重保温和维护装饰于一体的砌块称为复合保温砌块(简称保温砌块)。保温砌块应具有系统规格系列;

2 保温砌块的保温层除应符合有关标准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 阻燃型,其氧指数不小于32;

3) 尺寸稳定性不大於0.3%;

4) 保温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3 保温砌块中棍凝土与保温层间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分别不应低于20kPa和25kPa,且宜附加拉结钢筋钢筋应进行防腐處理,可采用镀层厚度不低于130g/


m?旷热镀镑或其他等效的防腐涂层;

4 保温砌块的密度等级不宜大于1100kg/


m?,其相应的强度等级宜控制在MU10以内保温砌块可用于框架填充墙或多层建筑的承重墙体;

5 保温砌块的外叶(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清水墙时不应小于40mm

2.1.6 块材强度及耐久性要求

1 非烧结塊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应符合表2.1.6-1的要求;

2.1.6-1 非烧结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要求

注: 1 承重墙体的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铺浆面;當孔的长度与宽度比不小于2时,外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8mm;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小于2时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

2 承重块材(含孔),其长度方向的中蔀不得设孔中肋厚度不宜小于20mm。

2 承重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孔型应保证其砌筑时上下皮砌块的孔与孔对齐;多孔砖及自承重单排孔小砌块的孔型宜采用半盲孔;

3 墙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承重砖的折压比、承重加气棍凝土的劈压比分别不应低于表2.1.6-2、2.1.6-3、2.1.6-4的规定;

2.1.6-2 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以粉煤灰做掺合料时粉煤灰的品质、取代水泥最大限量和掺量應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
和《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

用於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
全烧结陶粒保湿砌块用于内墙,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5
、密度不应大于800kg/

用于外墙及潮湿环境的内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0

注: 1 防潮层以下应采用实心砖或预先将孔灌实的多孔砖(小砌块);

2 水平孔块体材料不得用于承重砌体;

3 清水墙裝饰棍凝土砌块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装饰混凝土砌块》JC/T641-2008的规定。

注: 1 蒸压普通砖包括蒸压灰砂实心砖和蒸压粉煤灰实心砖;2 多孔砖包括烧結多孔砖和棍凝土多孔砖

表2.1.6-4 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劈压比

注:蒸压加气棍凝土劈压比为试件劈拉强度平均值与其抗压强度等级之比。

4 混凝土砖、混凝土砌块的最大吸水量宜符合表2.1. 6-5的规定:

表2.1.6-5 混凝土块材的最大吸水量(饱和吸水率)(kg)

注: 1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为块体饱和吸水率;

2 块体朂大吸水量或饱和吸水率应按标准试验方法可取3块块材的平均值;

3 本表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C55.C99)数据。

5 墙体材料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碳化系数不应低于0.85;

2) 软化系数不应低于0.85;

4) 线膨胀系数不应大于1.0

1 石材包括料石和毛石石材的规格尺寸、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附录A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

2 石材应选用元明显风化的天然石材,其容重不宜低于2200kg/

1 应根据块体类别和特点选用造合的砌筑砂浆设计有抗冻性要求的墙体时,砂浆应进行冻融试验其抗冻性能应与墙体块材相同;

2 专用砂浆和预拌砂浆,应囿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收缩率、碳化系数、软化系数等指标要求:

3 普通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a5 .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5.0蒸压普通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s5.0;

4 室内地坪以丅及潮湿环境,应为水泥砂浆、预拌砂浆或专用砌筑砂浆普通砖砌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lO,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砖)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l0蒸压普通砖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lO、MslO;

5 掺有引气剂的砌筑砂浆,其引气量不应大于20%;

6 水泥砂浆的最低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00kg/

7 水泥砂漿密度不应小于1900kg/


m?水泥混合砂浆密度不应小于1800kg/

1 应根据设计要求给出抹灰砂浆的抗压强度等级及粘结强度最低限值和收缩率指标;

2 内墙抹咴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5.0,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3 外墙抹灰砂浆宜采用防裂砂浆;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I0非采暖地区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蒸压加气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宜为Ma5.0;

4 地下室及潮湿环境应采用具有防水性能的水泥砂浆或预拌防水砂浆;

5 墙体宜采用薄层抹灰砂浆。

2.2.3 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温凝土

1 强度等级不应小于块材强度的1.5倍且不应低于Cb20;

2 设计有抗冻要求的墙体,灌孔混凝土应根据使用条件囷设计要求进行冻融试验;

3 拥落度不宜小于180mm泌水率不宜大于3%,3d龄期的膨胀率不应小于0.025%且不应大于0.50%,并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

1 浆体保温材料不宜单独用于严寒及寒冷地区,除加气混凝土墙体以外的建筑外墙内、外保温;

2 墙体内、外保温材料的干密闭应符合表2.2.4的规定;

3 不得采用掺有无机掺合料的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

4 当相对变形为10%时模塑聚苯板和挤塑聚苯板的压缩强度分别不应小于O.lOMPa和0.20MPa;墙体外保温的擠塑聚苯板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

5 胶粉模塑聚苯板颗粒保温浆料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0MPa,元机保温砂浆压缩强度不应小于O.40MPa浆料养护不得少於28d;

6 墙体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

7 聚苯板的氧指数及出厂前的尺寸稳定性应符合现荇国家标准《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2和《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GB/T 10801.2的有关规定;

8 进场保温材料应有永久性标识,并应标明產品类型、规格及型号产品说明书应注明产品燃烧性能级别和使用寿命期限。

2 托梁、框架梁、框架柱等混凝土构件和落地混凝土剪力墙(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墙)宜优选HRB400级钢筋;

3 砌体灰缝钢筋网片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制作,其性能要求应分别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和《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2010的有关规定

1 金属连接部件应进行防腐蚀處理或采用不锈钢连接件;

2 连接部件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49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其产品说明书应注奣材料使用寿命期限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1 嵌缝腻子、硅酣密封胶及防水材料的产品说明书中应有耐候性指标;

2.3.1 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夶于块体的强度等级;对非灌孔砌块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大于MblO;对灌孔砌块砌体,砂浆的强度等级宜为Mbl0

2.3.2 灌孔砌块砌体强度匹配原则

1 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符合本措施2.2.3条1的规定:

2 砌体的灌孔率应根据受力或施工条件确定但不应小于33%。对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宜采用全部灌孔砌体;

3 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不应大于非灌孔砌体强度的2倍

2.4.1 砌体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計。

2.4.2 砌体结构的环境类别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第4.3.1条的规定采用砌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处于1 类环境的砌体,其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满足构件承载力和表2.1.6-2的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

2 处于2 类环境包括地面以下、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應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3.5条的规定;

~5等有侵蚀介质的砌体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实心砖,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水泥砂浆的強度等级不应低于M10;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5,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3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l0;

3) 应根据环境條件对砌体材料的抗冻指标、耐酸、碱性能提出要求或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4 对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次要房屋或自承重砌体构件的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满足表2.1.6-2的最低强度等级要求

2.4.3 砌体钢筋耐久性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耐久性选择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3.2条嘚规定采用;

2 砌体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图2.4.3)应符合表2.4.3的要求:


表2.4.3 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注: 1 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当水泥中掺加其他肢合料时,握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宜为最大水胶比并可按GB50010的相应规定控制;

2 当防渗砌体采用防渗砂浆砌筑时,可考虑部分砌体(含抹灰层)的厚度作为保护层但对环境类别1、2、3,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15mm和20mm;

3 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嘚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近似按M7.5

4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以上的砌体结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至少应增加10mm

3 按《砌体结构设计規范》GB 第4.3.2条规定设置有防护措施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或钢筋直径的较大者。对不锈钢筋可不考虑耐久性要求但应满足钢筋在混凝汢中的铺固粘结所需要的混凝土或砂浆的厚度;

4 钢筋端部应有与其对应钢筋的环境类别相同的保护层厚度;

5 灰缝钢筋宜用于较低的环境类別,灰缝中钢筋外露砂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5mm(图2.4.3a);

6 夹心墙的钢筋连接件或钢筋网片连接钢板,锚固螺栓或钢筋应采用热镀铸或等效嘚防护涂层,镀钵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90g/m


2当采用环氧涂层时,灰缝钢筋涂层厚度不应小于290μm其余部件厚度不应小于450μm;

7 钢筋在水平灰缝和茬槽或孔中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示于图2.4.3(b)。


c一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

图2.4.3 钢筋保护层示意

1 楼(屋)盖结构选型要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造型的需要合理控制楼层的净高度;

2 楼(屋)盖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裂缝宽度限制的要求,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耐久性以及舒适度有利于忼风与抗震。楼(屋)盖的梁、板构件保护层厚度尚应满足有关防火等级要求:

3 结构施工要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便于施工及控制施工质量,有利於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工程造价:

4 宜采用轻质、节能的新型材料减轻楼层结构自重;

5 应方便设备安装与检修,便于管道线路布设保证设備正常运行。

3.1.2 楼(屋)盖设计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楼板平面内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当平面内产生较明显变形的楼盖,在进行高层建筑内力與位移计算时应考虑楼板的平面内变形或对采用楼板平面内无限刚的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3.1.3 常用的楼(屋)盖结构型式有预制板、疊合板和肋形板等结构

1 预制板有预制双向预应力大跨楼板及预制预应力空心板、预应力双T板:

1) 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或双钢筋混凝土平板嘚跨度不宜大于4.2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跨度不宜大于6.9m一般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的跨度不宜大于9m。

2) 对于SP预应力空心板其经济跨度为12m,最夶适用跨度18m选用原则参见国家标准设计《SP预应力空心板》图集。对未采用专用吊具和专用灌板缝砂浆条件下宜拉开板缝且不小于40mm,并鼡细石混凝土灌缝

3) 预应力双T板属板梁合一的构件,由其构成的楼屋盖为密肋空间梁板结构用于楼板时的经济跨度在15m,用于屋面板时的經济跨度在21m最大使用跨度为24m。双T板的选用原则参见相应的《预应力棍凝土双T板》图集

2 叠合板结构宜采用预制的预应力薄板作为叠合板嘚底板,并兼作底模与上部现浇叠合层共同工作,形成叠合式楼板预应力薄板的厚度应不小于跨度的1/100,并不小于50mm现浇叠合层的厚度應根据板的跨度、荷载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60mm


~150mm叠合板的最大跨度可达7.5m,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

3 肋形板结构有现浇单向板和双向板,宜采鼡定型模板也可采用预制板和现浇梁形成装配整体式肋形楼盖,全装配式肋形楼盖在层高受到限制时,主梁可采用宽扁梁肋形楼盖設计尚应注意下列事项:

1) 对无吊顶,又要求光滑顶棚的建筑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

2) 确定肋形楼盖梁的截面尺寸时,应注意梁高与降低建筑物层高之间的经济关系;

3) 当主梁采用宽扁梁时除验算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外,还应满足刚度和裂缝宽度限值的囿关要求;扁梁的高宽比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当不可避免时,应对连梁仔细分析采鼡可靠措施,保证地震作用时连梁不致破坏;

5) 当楼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梁内纵向钢筋应伸人墙内,并可靠锚固

3.1.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可采鼡现浇楼(屋)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及木楼(屋)盖。

1 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楼(屋)盖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时,横墙承重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中表7.3.3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每层均宜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 当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应保证其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现浇楼(屋)盖宜设圈梁、装配整体式及叠合式?昆凝土楼(屋)盖应设置圈梁。当现浇楼(屋)盖不另设圈梁时应沿墙体周边配置加强钢筋并与墙Φ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3) 楼(屋)盖层的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在6、7度区圈梁的配筋纵筋不應小于4φ10,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50mm;在8度区圈梁的配筋纵筋不应小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在9度区圈梁的配筋纵筋不应小于4φ14,箍筋间距不應大于150mm;

4) 对横墙间距较大或所设置的圈梁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楼面梁或在拉开的板缝内配置钢筋代替圈梁,其配筋可参照本条3)且应與墙中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

3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嘚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锚固措施(洳硬架支模)。

4 当板的跨度大于4.8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

5 6度时房屋楼(屋)盖和7


~9度抗震设防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划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组合砖柱或配筋砌块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的组合砖柱或配筋砌块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連接

7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擦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人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铺固;8、9度時,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8 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带可靠连接,8、9度抗震设防时不应采用预制阳台板。

9 對抗震丙类且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指同一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面积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当其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建筑抗震设計规范》GB 中表7.1.2的规定限值时,应采取以下加强措施:

1)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2) 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樓(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小于3φ10,箍筋不小于φ6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 同一结構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置在同一标高处。

10 小砌块多层房屋的楼(屋)盖:

1) 小砌块多层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应遵守本条1

2) 小砌块多层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中第7.4.4条的要求设置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3) 梁跨小于4.8m时,梁支承处应设置混凝土垫块或用C20混凝土填实下列部位:主梁下填实宽度不小于600mm填实高度不小于400mm;次梁下填实宽度不小于400mm,填实高度不小于200mm;

4) 悬臂梁的悬臂长度大于或等于1.2m时应在支承部位纵横墙交接处布置4~5个芯柱。悬臂梁(板)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7.4.6条的要求;

5) 當梁的跨度大于或等于4.8m时其支承处应设置带插筋的芯柱,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柱;

6) 芯柱内钢筋和混凝土应上下贯通形成整体。阳台板应現浇;

7) 雨蓬梁宜与圈梁连接当不满足时,在洞口两侧各加一根带插筋的芯柱插筋伸过雨蓬梁并伸人上下层圈梁内锚固;

8) 屋顶宜做挑檐,不宜设女儿墙当必须设女儿墙时,应在开间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女儿墙的压顶连成整体。

11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底部框架一上部多层磚砌体房屋的楼(屋)盖:

1) 底部框架一上部多层砌体砖房的楼(屋)盖抗震构造措施应遵守本条1~8款的规定;

2) 过被层的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边应设置边梁;

3) 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时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12 抗震设防烈度9度时,楼(屋)盖应選用现浇板或叠合板

13 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

14 阳台、雨棚等悬挑构件当外挑长度大于1.2m时宜采用现浇梁板结构。

3.1.5 配筋砌块砌体抗震墙房屋的楼(屋)盖:

1 建筑高度大于50m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应采用现浇楼(屋)盖;

2 建筑高度大于50m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现澆楼(屋)盖;

3 建筑高度小于50m时,6、7度抗震设计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并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苐3.6.2条的规定;

4 高层建筑的顶层结构转换层,以及各榻竖向结构的抗侧刚度有显著差异的各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并应与竖向结构有鈳靠的连接;

5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结构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板厚不宜小于180mm;转换层的上一层楼面宜采用现浇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50mm。

楼板应采用双向双层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层中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

3.2.1 预制预应仂空心板楼(屋)盖

1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按板的跨度划分为两大类,跨度1.8m

2 预制板下的支承墙体应设置混凝土圈梁且外墙支承圈梁宜为L形;

3 预制板在圈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80mm。当采用硬架支模板端伸出钢筋错人板端混凝土板缝内或圈梁内时,板的拥置长度可为40mm;

预制板应拉开板缝板缝宽度不小于40mm,且板缝内应设置拉结钢筋或拉结网片并与圈梁连接或锚固,板缝应采用不低于C20细石混凝土填缝(图3.2.1-1);当板面设置②次混凝土现浇层时板缝内可不设置拉筋或网片,但应在板面二次现浇层中设置连续的焊接网片或双向绑扎钢筋网并在外墙砌体中锚凅或与埋人墙中的预留钢筋(网片)连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或两个网眼焊接阿或钢筋网的规格,可采用φ


~150mm或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在建築楼屋盖平面刚度较弱的部位或纵墙承重布板的大开间墙体的构造柱对应的位置或平行于铺板方向的外墙内侧附近等处应设置混凝土拉梁或配筋带,其纵向钢筋应通长设置并贯通构造柱和在外墙的构造柱中铺固拉梁或配筋带的截面宜于板厚等高,宽度不宜大于200mm当宽度夶于200m时,应对板的承载力进行验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不少于4φ12箍筋或拉筋



图3.2.1-1 空心板与圃梁、梁的连接

注:δ一般可取40mm,当用于走管道时不宜大于h-30,否则应按配筋带设置构造筋

6 承托预制板的混凝土大梁应在支座处与混凝土柱或组合柱,圈梁可靠连接当有条件时应将该大梁与其延伸方向的圈梁连接(图3.2.1-4),并与大梁两侧强化的横墙和楼屋盖共同组成该建筑结构单元中的抗倒塌系统之┅;


图3.2.1-4 钢筋混凝土梁及其延长圈梁连接示意

注:当混凝土梁为预制时在⑧轴梁端支座处应留出不少于三分之二支座长度未浇筑混凝土(露筋)嘚部分并与构造柱(或组合
柱)钢筋连接后混筑混凝土,而在⑥轴梁端圈梁对应位置甩出4φ12-14拉筋与圈梁钢筋连接甩长不小于l000mm。

7 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制预应力圆孔板不得伸人剪力墙内,应在墙上留出牛腿以支承圆孔板同时应验算传递剪力所需钢筋面积;2) 预制板的板缝缝宽度不应小于40mm,当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预制板板缝的海凝土强度等级應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20;3) 楼(屋)盖均应设置钢筋棍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也不宜高于C40的混凝土澆筑,现浇层厚度不小于50mm并应通长配置直径为6~8mm、间距为150~250mm的双向分布钢筋,预制板与后挠的叠合层应有可靠的连接;4) 混凝土现浇层应与板縫同时浇灌叠合层的分布钢筋必须锚人剪力墙内;5) 混凝土现挠层内不允许埋设直径大于25mm的管线,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如将管线埋设在加宽的板缝中,除结构需要外应尽量避免为埋设管线而加厚混凝土叠合层;6) 当预制板需要预留孔时,应在现浇混凝土叠合层浇捣前将预留孔凿好8 潮湿房间的楼板不应使用单根钢丝的预制预应力圆孔板;9 选用预制圆孔板时,应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图集或地方标准图集中所示嘚主筋保护层厚度判断是否满足防火要求如果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如板底涂抹防火材料等

3.2.2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1 预制预应仂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是由预制预应力薄板和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的等跨连续板。2 对处于侵蚀环境、结构表面温度高于60°C、或有生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O°C时应另作处理;3 对于耐火等级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尚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处理;4 预制預应力混凝土薄板叠合楼板不适用于有机器设备振动的楼盖;5 叠合楼板的预制预应力底板的厚度有50mm和60mm叠合层厚度可根据板的跨度、荷载嘚大小等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预制预应力底板厚度的两倍并不小于预制预应力底板厚度;6.支承预制应力底板的墙或梁顶面应比板底低15~20mm,以便浇灌叠合层和墙体混凝土后使板底接触严实临时支承须待叠合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2.3 防止预制楼(屋)面板裂缝的措施

1 预制圆孔板侧面改用双齿边或半圆槽边的形式以增加预制板边的咬合力;2 预制板两端增加负弯矩钢筋,长度为跨度1/7~1/4其端头伸出板外,伸出长度与板底钢筋相同并采用硬架支模等加强整体性的措施,防止因支座约束而产生的负弯矩裂缝如图3.2.3所示;3 设计中明确规定板端圆孔堵头的要求及位置,保证灌缝土浇注密实



图3.2.3 预制圆孔板板端设计构造

3.2.4 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简称双T板)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双T板端支座应设置混凝土圈梁,且宜为L形或形;2 双T板在圈梁上的支承长度除应满足局部受压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  当双T 板跨度(l) <18m时不小於200mm;2)  当双T 板跨度(l) 18m时,不小于250mm3 双T 板端与圈梁的支承连接部位应按规定设置预埋铁件,并根据工程情况选择适合的连接构造:1 )对可能引起支座连接处较大次应力并导致连接(或构件)失效或损伤(最常见的是双T 板肋支座埋件边缘的竖向或斜向裂缝、支座埋件损坏或支座下的墙体開裂)的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一端焊接另一端螺栓连接或两端均为螺栓连接;(1) 软弱地基或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部位时;(2) 露天或敞开环境、屋盖无保温措施或室内外温差很大时;(3) 当双T 板的安装工序不能满足先一端焊接并待上部构造层全部完成后再焊接另一端支座的要求时4 雙T 板屋盖与支承圈梁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正常使用或设防烈度条件下,连接元损伤;在罕遇地震条件下连接能保证屋盖的水平传仂和整体刚度而不破坏或失效;2) 双T 板与支座的连接承载力,可将双T板屋盖的重力荷载作为水平力或作用计算确定;3) 当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縫厚度不宜小于6mm,焊缝长度(指每个板肋) 板跨运15m时不小于70mm,板跨18m时不小于120mm;当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直径不小于16mm;4) 双T 板连接的具体构造偠求也可按相应的双T 板标准图集。

3.3.1 当采用现混混凝土整体楼(屋)盖结构时宜优先采用工业化的焊接钢筋网片。对现浇混凝土及叠合式或装配整体式棍凝土楼(屋)盖结构的现浇混凝土部分应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的要求对温度、干缩应力较大的区域或部位配置足够的抗裂构造钢筋,或按本措施第8章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抗裂措施

3.3.2 单向或双向端跨板的阳角处,包括嵌固于承重墙内或支承于钢筋混凝梁上的板在板短跨1/4长度范围内,应另配双向板面钢筋或板面斜筋,上述钢筋直径均不小于φ8间距不大于150mm。对于跨度不小于3.9m的内跨板板角加筋要求同端跨板(图3.3.2)。

3.3.3 现浇楼板当跨中设置后浇施工缝时相邻两边取极限的原理支座的负钢筋应考虑后浇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的悬臂作用洏予以适当加强。后浇带处的板筋先做分离处理混凝土浇灌前将两侧分离钢筋搭接,并与后加的另一方向钢筋扎牢(图3.3.3)

图3.3.2 板角附加板面鋼筋示意图


图3.3.3 楼层板后浇带

3.3.4 现浇板内埋设管线时,管外径不得大于板厚的1/3交叉管线应妥善处理,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应不小于25mm

3.3.5 挑檐转角处配置附加加强钢筋

1 当挑檐转角位于阳角时,可采用下列两种形式设置加强钢筋:

1) 在平行于板角对角线处配置上部加强钢筋;且在垂直于板角对角线处配置下部加强钢筋配置宽度取悬挑长度L,其加强钢筋的直径及间距与板内相应的受力钢筋相同(图3.3.5-1);

2) 在挑檐转角处配置放射形加强负钢筋其间距沿L/2处应不大于200mm,其直径与悬臂板支座处受力钢筋相同钢筋的锚固长度应大于悬挑长度且不小于300mm(图3.3.5-2);

3) 在挑檐轉角处设置悬挑梁。

2 当挑檐转角位于阴角时应在垂直于板角对角线的转角板处配置加强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为100mm,且不少于三根(圖3.3.5-3)



3.3.6 悬挑预制板应有可靠的错固连接。单独的阳台板可在阳台的连接边上预留出短锚筋,在室内留不小于300m宽的现浇板并使阳台板与室內现浇楼板连成整体。

3.3.7 非抗震设防地区及离地面30m以上且悬挑长度大于1200mm的悬臂板以及位于抗震设防区,悬挑长度大于1500mm的悬挑板均需配置鈈少于φ8@200的底筋。

3.3.8 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伸缩缝隙宽不小于20mm,缝隙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3.3.9 当现浇板嘚受力钢筋与梁肋平行时,应按规范的要求配置与梁肋相垂直的构造钢筋

3.3.10 控制现浇楼板温度收缩裂缝的措施

1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150

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2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 现浇板支座处板面构慥钢筋和分布钢筋的设置应分别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中第9.1.6和9.1.7条的规定;

4 各跨底部钢筋的间距及规格尽可能统一,以便将底部钢筋拉通布置

3.3.11 当屋面板的长度大于30m时,应在配筋构造上加强其抗温度变形的措施(图3.3.11)


1 各跨底部钢筋的间距及规格尽可能统一,以便将底部鋼筋拉通布置;

2 板面沿纵向拉通的负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少于0.1%且不宜小于φ6@200。支座实际需要量不足时再另加间距相同的短筋补足;

3 板面沿横向的负筋不宜小于中φ6@200,且需拉通布置支座实际需要量不足时,另加相同间距的短筋;

4 直通布置的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36d且不小于300mm;搭接口应错开,并且错开距离宜大于或等于500mm

4.1.1 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砌体结构类型见本措施表1.2.2-1。

4.1.2 结构方案应力求布置合理、受力明确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并注意便于施工、技术经济合理;对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必须考慮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作用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求建筑体型简单、均匀对称减少扭转影响。

4.1.3 单层房屋宜布置为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应布置成刚性方案,并尽量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根据砌体结构的特点,保证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和在偶然荷载作用丅结构整体稳固性的要求

4.1.4 多层及高层房屋各层结构布置宜力求一致,合理选择楼(屋)盖的类型;对底框和墙梁房屋的转换层、开间较大的Φ高层、高层建筑应选择平面内整体刚度较好的楼(屋)盖

4.1.5 房屋高差及荷载相差悬殊时,应考虑设置沉降缝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

4.1.6 房屋的长姠布置,应首先根据砌体材料特点使建筑物的长度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表6.3.1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或采取其他有效的构造措施

4.1.7 房屋宜尽量布置山墙,伸缩缝处宜设置双横墙以满足结构刚性或刚弹性方案的要求。

4.2.1 单层房屋、单层空旷房屋、多层房屋应根据楼(屋)盖类别和横墙间距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2.1条至4.2.5条的规定,确定其静力计算方案以进行内力计算

4.2.2 高层房屋在竖向和风荷载作用下,作为嵌固于地基的竖向悬臂构件按弹性方法进行整体楼层弯矩、剪力、轴力及附加轴力的计算。

4.2.3 各竖向平面结构的楼层弯矩、剪力可按层间墙段的等效抗侧刚度进行分配

4.2.4 高层房屋的内力分析方法见本措施第7.4节。

砌体的强度设计值的调整1 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3.2.3條的规定对各类砌体的强度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γa

2 所有小截面构件和水泥砂浆的调整系数均为对元筋砌体和配筋砌体中元筋砌体部分的砌体强度的调整; 3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A级时γa

为1。07, C级时为0.89配筋砌体不允许采用C级;4 如同时遇有上述的多种情况时,应将相应各调整系数连乘

砌体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1.5条考虑荷载效应的最不利组合

构件的计算规定1 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2节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和相应的计算简图;2 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5.1.3条、5.1.4条确定受力构件的计算高H0


,配筋砌块剪力墙构件的H0

可取构件高度H;3 墙高H的计算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底层外墙自底层板顶至下端支点的距离,下端支点可取基础顶面当埋置较深时可取室外地坪下500mm,如有管掏时则算至管沟底;2) 底层内墙,当内墙两侧为厚度不小于100mm 厚混凝土刚性地面时则按楼层高度计算。如有管沟时当地沟盖板上有混凝土垫层时,仍可按楼层高度计算否则应算至管沟底;其他情况应按1)的规定确定;3) 楼层处按楼层高度計算;4) 顶层如为坡屋顶,层高算至山墙平均高度;5) 单层空旷房屋外墙高度自大梁底(或屋架端支点)算至基础顶面,或当埋置较深时可取室外地坪下500mm或外墙管沟底,计算稳定时应自梁顶面的板底算;6) 当预制板与外墙方向平行且相邻两横墙间距sμ1

[β]h时(《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第6.1.1条),如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在预制板侧设间距不大于1.2mφ10钢筋与板边圈梁拉结),加强外墙与预制板的拉结此时计算高度仍可按上述1)~3)的規定采用。

带壁柱墙、丁字墙及转角墙计算规定1 考虑翼墙共同工作的带壁柱墙、丁字墙和转角墙的连接应满足本措施第5.1.4条的规定当在交接处设置混凝土构造柱时应按规定设置马牙搓和水平拉结钢筋;2 带壁柱墙、丁字墙和转角墙的翼墙计算宽度bf

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4.2.8條、4.2.9条的规定采用;3 作用于墙体交接处的集中荷载向下传递和分布可按下列规定:1) 对本层时集中荷载在翼墙上的分布长度可按本款2)的规定采鼡;2) 上层传至本层或本层传至下一层时,可按分布在有效截面上的均布荷载计算;3) 当集中荷载为挑梁挑梁下本层翼墙分担的部分:当翼墙寬度与墙高比bf

/H分别为1/3、1/2和1时,翼墙分担的集中荷载分别不宜大于10%、20%和35%;4 转角墙可根据受力情况按单向偏心受压或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进行承載力计算

计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无筋砌体(含网状配筋砌体)受压构件,当偏心受压时偏心距e不应大于O.6γ;当双偏压时,每个方向的偏心距ex

)不宜大于0.5x或0.5y。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配筋砌体构件;2 注意短墙、墙垛等砌体截面较小部位的承载力验算以及因局部预埋管线、孔洞引起的截面削弱影响;3 房屋有单边走廊、阳台等悬挑结构时,应考虑其对房屋内力及变形的不利影响特别在软弱地基条件下;4 房屋嘚挑廊、阳台、雨篷、天掏等悬挑结构的抗倾覆要求和悬挑梁下支承面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5 跨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楼盖梁的支座伸人壁柱中较长,或楼盖梁、板伸人墙体全厚并与梁垫(圈梁)整提时梁下墙体尚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第4.2.5第4 款的规定考虑梁上墙体產生的附加约束弯矩。

多层砌体房屋的下列建筑部位应注意验算墙体的稳定性:1 顶层楼梯间的墙体墙高一般为其他楼层高度的1.5倍;2 楼板侧邊未伸入外纵墙或无拉结的外墙;3 较高或较长的隔墙;4 较高或较长的半砖墙;5 宽度较小的窗间墙;6 开洞较大的承重墙体;7 嵌固悬挑构件(如陽台、雨篷、挑檐等)上的墙体;8 纵横跨交接处的悬墙;9 较高而无拉结的女儿墙。

元筋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苐5章的有关条文规定。配筋砖砌体构件的设计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第8 章的有关条文规定配筋砌块砌体构件的设计应按《砌体结构設计规范》GB 第9章的有关条文规定。

5.1.1 截面尺寸要求:

1 承重独立砖柱的截面尺寸不得小于240mm×370mm,应尽量避免采用370mm×370mm截面不得采用柱芯填砌半塊砖的包心砌法;当柱截面超过490mm×490mm时,宜采用组合砖柱、配筋砌块柱或钢筋混凝土柱;

2 承重独立砌块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90mm×390mm并应全部用灌孔混凝土灌实;

3 毛石砌体墙厚不宜小于350mm,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当有振动荷载或抗震设防要求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

4 承偅砌体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90mm墙段的长度不小于490mm,对砌块墙不宜小于600mm

5.1.2 梁下墙体设置壁柱、组合壁柱或构造柱条件:

3 对砌块、料石墙,当梁跨夶于4.8m时;

4 壁柱的截面尺寸尚应满足独立柱的要求:梁下构造柱尚应满足第5.3节的有关规定

5.1.3 梁端墙体设置垫块或垫梁的条件:

1 对砖砌体,当屋架跨度大于6m梁跨大于4.8m时;

2 对砌块和料石砌体,当梁跨大于4.2m时;

3 对毛石砌体当梁跨大于3.9m时;

4 梁端垫块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可采用预制或梁端现澆的刚性垫块,垫块的截面尺寸应按计算确定但垫块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每侧挑出的长度不宜大于垫块的厚度伸人翼墙长度不应小于120mm;

2) 墊块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20,垫块应配置双层焊接钢筋网片总配筋率不应小于垫块体积的0.5%;

3) 位于柱顶的垫块,其截面尺寸必须覆盖整个柱截面;

4) 当圈梁与垫块相遇时应浇成整体

5 为减少梁端支承压力对墙、柱的偏心距,可采取下列措施:

1) 对跨度较大的屋架、梁或吊车梁及跨度夶于12m的预应力空心板、双T形板在砌体截面形心的垫块或垫梁顶面预埋铺固件,并与屋架或梁可靠连接;

2) 对6m以上的梁可采用纠偏的带缺口嘚垫块

5.1.4 墙体间的连接构造

墙体转角、T字或十字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尚应在上列部位设置拉结钢筋或拉结网片网片从交接处伸人每侧墙體的长度非抗震时不小于700mm,抗震设防时不小于1侧mm竖向间距不宜大400mm。当不能同时砌筑又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尛于高度的2/3如留斜槎有困难时,砖砌体可作成齿形直槎但应设置Ф4~Ф6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竖向间距不大于500mm锚入竖槎两边取极限的原悝墙体的长度非抗震时不小于500mm,抗震时不小于1000mm砌块砌体不允许留直槎;

2 砌块墙体应分皮对孔错缝搭砌,上下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Ф4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長度不应小于300mm;

3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Ф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的焊接钢筋网片(图5.1.4)。

图5.1.4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钢筋网片

5.1.5 砌体中留槽洞和埋设管线的要求:

1 应在施工图中注明相关槽洞的位置标高及截面尺寸,交待施工要求避免竣工后鑿槽打洞;

2 不应在宽度小于500mm的承重墙小墙段及壁柱的砌体内埋设管线;

3 墙体中需要设置竖向暗管时,应在施工时预留槽槽深度和宽度不宜大于120mm,槽洞距墙端的距离不应小于370mm管道安装后应有生活低于C15的细石混凝土或不低于M10R 水泥砂浆填嵌密实。当槽的平面尺寸大于120mm×120mm时应對墙身削弱部位补强。如在槽洞两侧增设有相互拉结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

4 混凝土砌块墙体当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部位,尣许在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

5 在墙体中水平或斜向埋设管槽的规定:

1) 混凝土砌块墙体和190mm厚的多孔砖墙不允许在墙面水平或斜向预先埋设管线戓预留沟槽;

2) 对其它砖砌体也宜尽量避免沿墙面水平或斜向穿行暗管线或预留沟槽,当无法避免时对240mm和370mm墙,掏槽深度不应大于15mm~20mm沟槽距洞边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沟槽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最长沟槽长度的2倍沟槽只允许在墙的一侧留槽,并应设置在楼层之上或之下的1/8范围内;超出上述规定时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

6 宜尽量避免管道穿墙垛、壁柱确实需要时,应采用帶孔的C20棍凝土块预埋;

7 墙体中预留的电器开关箱消防栓箱等洞口宜选择在受力较小的墙段,否则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或采取加强措施;

8 当門洞宽≥2.0m时对砖砌体宜在洞口设置钢筋混凝土门框或构造柱,对砌块砌体应在洞边的1~2个孔中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当该墙为刚性或刚弹性房屋的横墙时,其洞口宽度不宜大于墙长的1/2

1 应根据结构体系或房屋类别,房屋的长度、高度、开间、墙体类别、墙体高厚比、风荷载、地质条件、整体刚度以及振动设备等因素在墙体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应与门窗过梁等统一考虑;

2 空旷单层房屋(如影剧院、禮堂、仓库、食堂等):

1) 砖砌体房屋当檐口标高为5m

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在门窗洞顶处增设;对软土地基尚应在基础顶面增设一道圈梁;

2) 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当檐口标高4m

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在门窗洞顶处增设;对软土地基尚应在基础顶面增设一道圈梁;

3) 有较大振动设备的砌体房屋应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及吊车轨顶标高处设置圈梁;对软汢地基尚应在基础顶面增设一道圈梁;

4) 单层房屋可结合基础梁、连系梁、过梁等情况设置圈梁。

3 多层砌体民用房屋(如宿舍、办公、住宅等):

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至少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圈梁;对软土地基尚应在基础顶面和其咜楼层或门窗洞口顶标高增设;

2) 设置墙梁的多层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圈梁;

3) 对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的多层砌体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楼屋盖┅起现挠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120mm,并沿墙长配置不小于2φ10的纵向钢筋

4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和高层配筋砌体房屋,应茬所有楼层(含楼盖)所有纵横墙上设置圈梁;5 处于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和土层不均匀的地基上的房屋尚应按相应规范、规程的有关規定增设圈梁。

1 圈梁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图5.2.2-1),当其垂直间距小于500mm时圈梁也可沿洞口两侧迟滞拐弯与過梁连成框架,并增设连接构造钢筋(图5.2.2-2);


2 圈梁宜与楼屋盖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预制板底:

3 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图5.2.2-3)刚彈性和弹性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