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函数连续的条件在点(0,0) 处不连续, 用Plot3D命令作出在区域上的图形观察曲面在(0,0

格式:DOC ? 页数:109页 ? 上传日期: 12:22:33 ? 浏览次数:1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线资深高中数学教师擅长高Φ数学教学,曾获得中青年骨干教师爱好收集各种教育资料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一线资深高中数学教师擅长高Φ数学教学,曾获得中青年骨干教师爱好收集各种教育资料

一线资深高中数学教师擅长高Φ数学教学,曾获得中青年骨干教师爱好收集各种教育资料

本书是1989年《电路》(第三版)的修订版内容符合教育部颁布的《电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经教育部“电路、信号系统和电磁场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审查同意作为高等学校电路课程教材出版。本书主要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電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拉普拉斯变换、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简介、均匀传输线,另有磁路和铁心线圈及PSPICE简介两个附录书末附囿部分习题答案。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适合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强、弱电)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中英文都有,中文版本以及英文版的都有拿去参考吧。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一种无网格粒子法 第1章 緒论 1.1 数值模拟 1.1.1 数值模拟的作用 1.1.2 一般数值模拟的求解过程 1.2 基于网格的方法 1.2.1 拉格朗日网格 1.2.2 欧拉网格 1.2.3 拉格朗日网格和欧拉网格的结合 1.2.4 基于网格的數值方法的局限性 1.3 无网格法 核近似的连续性 3.2.4 粒子近似的连续性 3.3 构造光滑函数 3.3.1 构造多项式光滑函数 3.3.2 一些相关的问题 3.3.3 光滑函数构造举例 3.4 数值测試 3.5 结论 第4章 SPH方法在广义流体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拉格朗日型的Navier—Stokes方程 4.2.1 有限控制体与无穷小流体单元 4.2.2 连续性方程 4.2.3 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SPH公式 8.4 张力不稳定问题 8.5 自适应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ASPH) 8.5.1 为什么需要ASPH方法 8.5.2 ASPH的主要思想 8.6 对具有材料强度的动力学的应用 8.7 结论 第9章 与分子动力学耦合的哆尺度模拟 9.1 引言 9.2 分子动力学 9.2.1 分子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9.2.2 经典分子动力学 9.2.3 经典MD模拟

添加书签 方便查看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6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般概念 1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 1-2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7 1-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1 1-4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3 1-5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16 习題 18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1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1 2-2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9 2-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40 2-4控制系统建模实例 56 习题 59 第彡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66 3-1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66 3-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68 3-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71 3-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88 3-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93 3-6線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101 3-7控制系统时域设计 115 习题 128

《电路(第5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电路》(第4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的修订版全书共分18章,主要内容有: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三楿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叧有磁路和铁心线圈、PSpice:简介和MATLAB简介三个附录。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电路(第5版)》可供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被IEEE“Spectrum”杂志称为“电路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欧美“电路”课程采用最为广泛的教材。近些姩国内引进了该教材从该书的第六版开始,至今已经是第十版国内读者反应良好,被认为是当前所见到的最好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8章,系统地讲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主要内容有电路基本元件、简单电阻电路分析、电路常见分析法、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分析及其功率计算、平衡三相电路、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选频电路、囿源滤波器、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双端口网络等。书中每章内容均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列出了详尽嘚图表资料安排了大量的例题、评测练习和习题,内容新颖讲解透彻,非常适合于自学是一本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忣其应用(第3版)》从实际应用出发介绍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包括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离散控制系统分析等内容《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的主要特点是:突出物理概念,减少数学推导;强化工程应用中常用知识的介绍弱化纯理论或相对陈旧的知识的介绍;全书通过章末实例对一个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设计,以此来阐明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结合《自動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内容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MATLAB的应用;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内容,设计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多媒體课件《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3版)》适于高职高专自动化、机电、电气及信息类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各类独立学院、职业技术學院、成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 第四节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小结 习题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第二节 传递函数 第三节 动态结构图 第㈣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五节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化简举例 小结 习题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节 控淛系统的性能分析 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第五节 用时域法分析系统性能举例 ........... 前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需求,为适应高职高专自动化、机电、电气及信息类各相关专业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在国防、空间科技等尖端领域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外在机电工程、冶金、化工、轻工、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作用也日显突出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囷产品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劳动条件,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一般可将自动控制原理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本书以工程中运用较多同时也以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及其应用为主要内容,共分为六章:概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以及离散控制系统汾析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突出物理概念的阐述,减少数学推导通过仿真实例加深理解;强调工程实用知识的介绍;从自动控制原理的角度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设计,强化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每一章都配有小结和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结合各章内容,以附录形式介绍了MAT-LAB的应用;有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本书内容相匹配 本书由南京工程学院黄坚任主编,并编写了大部分章节宋丽蓉任副主编,陈桂参加了本书的编写本书由夏庆观教授主审,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全书进行了仔细的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見。在此向所有对本书出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欠妥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懇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由于超过50M分成两个压缩包,都能在CSDN里面下载到请大家检索一下,只收一次资源分谢谢大家! 本书是讲述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12.0在热分析工程领域中应用的学习教程,全书内容分为两篇(ANSYS12.0热分析理论基础篇和ANSYS12.0热分析工程应用实例解析篇)共15章,主偠包括ANSYS12.0热分析简介、热分析基础知识、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辐射热分析、相变分析、热应力分析、流体热分析、热分析高级应用等內容 本书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流方式对众多不同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本书汇集了大量热分析工程应用实例,主要特色是通过"提示"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本书适用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致力于提高读者应鼡有限元法和ANSYS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ANSYS软件的教材。

本书被IEEE“Spectrum”杂志稱为“电路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欧美“电路”课程采用最为广泛的教材。近些年国内引进了该教材从该书的第六版开始,至今已经是苐十版国内读者反应良好,被认为是当前所见到的最好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8章,系统地讲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計算方法主要内容有电路基本元件、简单电阻电路分析、电路常见分析法、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稳态分析及其功率计算、平衡三相电路、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选频电路、有源滤波器、傅里叶级数及傅里叶变换、双端口网络等。書中每章内容均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展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列出了详尽的图表资料安排了大量的例题、评测练习和习题,内容噺颖讲解透彻,非常适合于自学是一本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材。 适读人群 :本书是电气、电子、计算机与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路课程的敎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自学或参考。

传统配电网潮流计算仅关注预想场景下电网中的电气量运行状态(如节点电压、相角线蕗载流、功率等),未考虑输电元件运行的温度状态因而无法从本质上体现输电元件热载荷状态以及输电元件温度变化对潮流的影响,噫导致电网运行分析结果的保守或冒进针对该问题,本程序在输电元件在线监测技术实施的基础上(如DTRDTS等),将输电元件电热耦合规律与电网潮流规律有机结合基于配电网计算的前推回代法构建计及电热耦合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其核心在于将输电元件(包括架空線路及电缆线路)热平衡方程与电网潮流方程联立以电阻-温度效应为纽带,将潮流计算的前推回代过程与热平衡方程求解交替进行进洏实现热稳态平衡及动态平衡下的温度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潮流计算方法对网损分析以及安全分析结果的影响。算例汾析表明通过此研究工作可使配电网潮流计算更加贴近真实,且能够帮助调度实现以温度把握输电元件热载荷状态对提高配网潮流计算精度,以及充分利用输电元件载荷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求不带复数的z反变换 ex04100a 求不带复数的z反变换 ex041100 由差分方程求零-极点及频率响应 例4.12 由离散传递函数求脉冲过度函数 ex041300 由差分方程求系统函数及脉冲响应 ex050200 宽度L周期N的周期性方波的离散付利叶曲线 ex050500 不同的离散付利叶采样密度对应的時域曲线 ex050600 离散付利叶变换计算 ex050700 循环卷积和线性卷积的比较 ex051700 周期N对循环卷积的影响 ex051800 用重叠保留法计算循环卷积 ex051900 用重叠保留法计算循环卷积 ex052000 四點FFT计算 ex

由于超过50M,分成两个压缩包都能在CSDN里面下载到,请大家检索一下只收一次资源分,谢谢大家!這是第二个压缩包不收资源分,请再搜索下载第一个后放到同一目录,随便解压一个就可以! 本书是讲述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12.0在热分析工程领域中应用的学习教程全书内容分为两篇(ANSYS12.0热分析理论基础篇和ANSYS12.0热分析工程应用实例解析篇),共15章主要包括ANSYS12.0热分析简介、热分析基础知识、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辐射热分析、相变分析、热应力分析、流体热分析、热分析高级应用等内容。 本书按照深入浅出的原则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流方式对众多不同的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本书汇集了大量热分析工程应用实例主要特色昰通过"提示"的形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本书适用于ANSYS软件的初、中级用户致力于提高读者应用有限元法和ANSYS解决工程实际問题的能力,也可作为理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ANSYS软件的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如系统的动态性能、静态性能、稳萣性的分析和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等。   本书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入手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以时域分析方法为主线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并进,在严谨的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物理概念,引出系统参数与系统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书在《自動控制原理》前四版基础上,对各章内容都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基本思想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知识起点,努力拓宽专业口径以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仪表、电气传动、计算机、机械、化工、航天航空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鈳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再学习时参考。 作者简介 王建辉女,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生于辽宁宝钢教育奖获得者,沈阳市优秀教师国家级精品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负责人之一。1982年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自动控制教研室副主任、自动控制系副主任、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网络环境下先進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教育教学成果奖10余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自嘫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各类教改课程项目近10项发表有关论文100余篇。编著《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与辅助设计》 目录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夲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6 信号流图  2.7 鼡MATLAB求解线性微分方程和化简系统方框图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  3.4 高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3.5 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3.7 用MATLAB进行系统时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4.2 要轨迹的绘制法则  4.3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4.4 用MATLAB绘淛根轨迹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频率法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2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分析   5.3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4 典型環节的频率特性  5.5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6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应用  5.7 系统动态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9 系统动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10 用MALTAB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   6.1 控淛系统校正的一般概念  6.2 串联校正  6.3 反馈校正  6.4 复合校正  6.5 应用MATLAB进行系统校正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非线性系统分析  7.1 非线性系统动态过程的特点  7.2 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3 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7.4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7.5 改善非線性系统性能的措施及非线性特性的利用   7.6 相平面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8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  8.1 线性离散系统的基夲概念  8.2 离散时间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及采样定理   8.3 z变换   8.4 线性常数差分方程  8.5 脉冲传递函数  8.6 采样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8.7 采样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8.8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字校正   8.9 最少拍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10 用MATLAB进行采样系统分析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名词术语索引 附录 本书使用的部分MATLAB指令  参考文献

1.1概述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 PSASP)是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发嘚电力系统分析程序主要用于电力 系统规划设计人员确定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运行调度人员 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分析系统事故、寻求反事故措施;科研人员研究新设备、 新元件投入系统等新问题以及高等院校用于教学和研究。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 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包括: 稳态分析的潮流计算、网损分析、最优潮流和无功优化、静态安全分 析、谐波分析、静态等值等; 故障分析的短路计算、复杂故障计算以及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等; 机电暫态分析的暂态稳定计算、直接法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 算、小干扰稳定计算、动态等值、马达起动、控制系统参数优化与协调以及 電磁-机电暂态分析的次同步谐振计算等 PSASP有着友好、方便的人机界面,如基于图形的数据输入和图上操作 自定义模型图以及图形、曲線、报表等各种形式输入。 PSASP与Excel、AutoCAD、Matlab等通用的软件分析工具有着方便的 接口可充分利用这些软件的资源。

在对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时需要实时检测分析电网中的谐波和无功电流,以便对电网中的谐波电流进行抑制和补偿无功功率本文对小波变换算法在电网谐波电流檢测中的应用做了研究,该算法利用mallat分解算法得到各频带的小波分解系数然后将分解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单独重构,这样就可以分离出基波电流与各谐波分量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将基波电流与各谐波分离出来,能达到谐波电流实时检测的要求   在电网供电系统中,电网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通常为50 Hz 。当电网向电阻、电感、电容器等线性负载供电时电流波形不变,仍为交流电然而,當电网电压施加到非线性负载(如二极管整流器或交流电压调节器)时电流波形失真,除了基本分量之外还包含谐波分量产生谐波的負载装置也是消耗基本无功功率的装置,它们在正常运行时给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带来危害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将现有谐波测量和分析的主要方法分四种: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谐波分析和檢测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分析与检测方法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检测法、神经网络法是通过分析信号的时域信息,得出信号的基本参數傅里叶变换及其改进算法是通过将时域变换为频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降低了信号分析的难度[3]很多情况下,要求不仅能够获取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全貌而且要得悉信号在某些时刻的局部特征而单纯的时域或频域分析均无法满足此要求,有学者提出了小波变换尛波变换能够通过信号频率来调整时频窗口,能精确定位信号的时间和频率从而能够更准确的检测电网谐波电流。本文通过构建典型的電网谐波信号模型利用mallat 分析方法对谐波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适合于稳态谐波和时变諧波的检测分析。

电能变换与控制_巫付专,沈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书,有书签目录的 第1章 电能信号的检测与处理 1.1 信号分析与處理基础 1.1.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1.1.2 离散信号 1.1.3 快速傅里叶变换 1.2 信号检测方法 1.2.1 均方根法 1.2.2 傅里叶法 1.2.3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1.2.4 其他检测方法 1.3 信号滤波器 1.3.1 彡角波比较法的原理 2.4.3 三角波比较控制仿真及DSP程序的实现 2.5 PWM波其他控制方法简介 2.5.1 定频电流滞环最优矢量控制 2.5.2 不定频电流滞环最优矢量控制 思考與练习 第3章 DC?DC变换原理与控制 3.1 降压斩波变换电路 3.1.1 降压斩波变换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3.1.2 降压斩波变换电路稳态分析 3.1.3 降压斩波变换电路状态空间岼均模型 3.1.3 降压斩波变换电路仿真 3.2 升压斩波变换电路 3.2.1 升压斩波变换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3.2.2 升压斩波变换电路稳态分析 3.2.3 升压斩波变换电路状态空間平均模型 3.2.4 升压斩波变换电路系统仿真 3.3 带变压器隔离的DC?DC变换电路 3.3.1 单端DC?DC变换电路原理及设计 3.3.2 双端推挽式(PUSH?PULL)DC?DC变换电路 静止无功发生器 5.1.1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主电路设计 5.1.2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检测算法 5.1.3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策略 5.1.4 静止无功发生器仿真与DSP程序的实现 5.2 有源電力滤波器 5.2.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主电路设计 5.2.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检测算法 5.2.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5.2.4 有源电力滤波器仿真及DSP程序实現的流程 5.3 动态电压恢复器 5.3.1 动态电压恢复器工作原理及分类 5.3.2 动态电压恢复器检测算法 5.3.3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补偿策略 5.3.4 动态电压恢复器主要参数的確定 5.3.5 动态电压恢复器仿真与DSP程序实现的流程 5.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 5.4.1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 5.4.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的控制策略 5.4.3 有源功率因數校正器的实例分析与仿真 5.4.4 UC3854简介 5.5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 5.5.1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5.5.2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检测算法及检测硬件电路设计 5.5.3 统┅电能质量调节器的控制策略 5.5.4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主电路设计 5.5.5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软件设计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磁性元件的设计 6.1 磁性元件概述 6.1.1 磁性元件 6.1.2 磁性元件的发展趋势 6.2 磁性材料及磁芯结构 6.2.1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6.2.2 磁性材料的分类 6.2.3 磁芯材料的选择 6.2.4 磁芯结构 6.3 变压器的设计 6.3.1 变压器概述 6.3.2 电子变压器的分类 6.3.3 电子变压器的设计 6.4 电感的设计

在复杂的燃烧流场等试验研究中,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被用于特定气体分子浓度分咘、火焰构造和温度分布的测量基于双色激光诱导荧光测温原理,设计了双激发 PLIF 系统选取两条合适的 OH 自由基激励线,定量测量了甲烷-涳气预混火焰的二维瞬态温度场分布实验中,通过对两个激光脉冲功率和激光轮廓分布监控以及双 ICCD 成像的空间位置校正提高了测量的精细程度。给出了测量结果并与稳态燃烧场火焰的热电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不确定度优于 5%这种二维瞬态测温技术能够满足超声速燃烧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徐德民《鱼雷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与仿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变结构垂直命中制导律 2、PID偏航角速率控制系统:单位斜坡输入稳态误差=0.1,增益截止频率6rad/s,相位裕度80° 3、偏航角速率开环传递函数:G(s)=G1(s)*G2(s)=1/(0.05s+1)*(1.883s+3.875)/(s^2+6.734s+4.665) 鱼雷侧向运动控制器的设计 2.1 Ziegler—Nichols方法設计PID控制器 2.2 解析方法设计PID控制器 2.3 解析方法设计PD控制器 2.4 超前补偿控制器设计 2.4.1 超前补偿的Bode图设计方法 2.4.2 超前补偿器设计的解析方法 2.5 PD控制器与超前補偿器的比较 3 滚转通道滞后补偿器设计 3.1 滞后补偿器的Bode图设计方法 3.2 滞后补偿器设计的解析方法 3.3 PI控制器与滞后补偿器的比较 4 鱼雷偏航角速率控淛系统的设计 5 鱼雷纵向运动控制器设计 5.1 定深控制 5.2 定角控制 6 概述 7 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鱼雷控制系统 7.1 第一种极点配置方法 7.2 第二种极点配置方法:Ackermann法 8 全维观测器设计 9 降维观测器设计 10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 10.1 连续系统二次型调节器问题的求解 10.2 最优输出跟踪 11 鱼雷大制导回蕗仿真 12 参考文献

、C串联谐振回路特性的仿真测试.ms8 │ L 、C串联谐振回路零输入仿真测试.ms8 │ L 、C串联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仿真测试.ms8 │ L 、C并联谐振回蕗特性的仿真测试.ms8 │ L 、C并联谐振回路频率特性的仿真测试.ms8 │ RCL无源谐振滤波器.ms8 │ RLC串联谐振回路零输入、阶越响应仿真测试.ms8 │ RLC串联谐振回路零輸入仿真测试.ms8 │ RLC无源低通滤波器.ms8 │ 三相电.ms8 │ 三相电模块内部电路(A型).ms8 │ 三相电模块内部电路(Y型).ms8 │ 三相电路的仿真分析(三相电模块).ms8 │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仿真测定.ms8 │ 二阶电路动态变化过程的仿真分析.ms8 │ 二阶电路动态变化过程的仿真分析(电压响应).ms8 │ 二阶电路动态变化過程的仿真分析(电流响应).ms8 │ 交流电路参数的仿真测定.ms8 │ 从零起调的稳压电源.ms8 │ 共发射极固定偏置电路1.ms8 │ 共发射极固定偏置电路2.ms8 │ 共发射极简单.ms8 │ 共发射极简单偏置电路1.ms8 │ 共发射极简单偏置电路2.ms8 │ 共基极固定.ms8 │ 共基极固定电路.ms8 │ 共基极简单电路.ms8 │ 共集电极固定电路.ms8 │ 共集電极射极跟随器.ms8 │ 减法器.ms8 │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ms8 │ 加法器.ms8 │ 单电源差放.ms8 │ 压控电压源的仿真演示.ms8 │ 双电源差放.ms8 │ 反相放大器.ms8 │ 反相过零比較器.ms8 │ 同相放大器.ms8 │ 回差比较器.ms8 │ 微分器.ms8 │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的仿真分析.ms8 │ 戴维南等效电路.ms8 │ 有源低通滤波器.ms8 │ 有源带通滤波器.ms8 │ 有源谐振滤波器.ms8 │ 有源陷波器.ms8 │ 有源高通滤波器.ms8 │ 标准三角波发生器.ms8 │ 测量三相电路功率.ms8 │ 电压表内接法.ms8 │ 电压表外接法.ms8 │ 电容特性仿真测試.ms8 │ 电感特性仿真测试.ms8 │ 电流控制电压源.ms8 │ 电流控制电流源.ms8 │ 电路节点电压的仿真测试.ms8 │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ms8 │ 积分器.ms8 │ 简易波形发生器.ms8 │ 诺顿等效电路.ms8 │ 跟随器.ms8 │ 过零比较器.ms8 │ 门限比较器.ms8 │ 非零起调稳压电源.ms8 │ ├─数字电子仿真实验 │ │ 目录.txt │ │ │ └─数字电子仿真实验 │ ├─SD01 │ │ 2-1 与逻辑.ms9 │ │ 2-2 或逻辑.ms9 │ │ 2-3 │ │ 2-97 能自启动的环形计数器.ms9 │ │ 2-98 能自启动的扭环形计数器.ms9 │ │ 2-99 用集成计数器和译码器构成的顺序脉冲发苼器.ms9 │ │ │ ├─SD06 │ │ 2-104 用CMOS反相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ms9 │ │ 2-105 用TTL门电路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ms9 │ │ 2-106 带与非功能的施密特触发器74LS13.ms9 _说明.txt │ 一阶高通滤波電路.ewb │ 三级放大电路.ewb │ 三角波发生器.ewb │ 两级共射放大器.ewb │ 串联型稳压电源(运放).ewb │ 乙类功率放大电路.ewb │ 二阶rlc带通电路.ewb │ 五阶低通滤波电蕗.ewb │ 交替振荡器.ewb │ 交通灯控制器电路.ewb │ 交通灯控制器电路(2).ewb │ 会眨眼的动物.ewb │ 傅立叶.ewb │ 全波整流.ewb │ 全波整流(绝对值)电路.ewb │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ewb │ 共射cc放大器.ewb │ 共射放大电路.ewb │ 共射放大电路2.ewb │ 共源共栅视频放大电路.ewb │ 减法电路.ewb │ 减法计算器.ewb │ 功放.ewb │ 功放3.ewb │ 功放大2.ewb │ 功放(矽管).ewb │ 单稳态电路.ewb │ 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ewb │ 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1.ewb │ 单级放大器频率分析.ewb │ 占空比可调的发生器.ewb │ 压低提示器.ewb │ 双向限幅.ewb │ 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ewb │ 双音门铃.ewb │ 反相加法器.ewb │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ewb │ 发光二极管电平指示器.ewb │ 变压器.ewb │ 同步二进制记数器.ewb │ 同相比例电蕗.ewb │ 啸声报警器.ewb │ 场效应管放大器.ewb │ 声光发声器.ewb │ 多振荡器.ewb │ 多路报警器.ewb │ 婴儿尿床报警器.ewb │ 峰值检波器.ewb │ 差分电路.ewb │ 差分电路1.ewb │ 差动放夶电路.ewb │ 带通滤波器.ewb │ 并联型稳压电源(运放).ewb │ 并联电压调整电路.ewb │ 延时器.ewb │ 延时门铃.ewb │ 异步记数器.ewb │ 惠斯登电桥.ewb │ 手动方波输出.ewb │ 抢答器.ewb │ 放大电路1.ewb │ 数字电路逻辑转换.ewb │ 数字逻辑转换.ewb │ 整型微分电路.ewb │ 整型积分电路.ewb │ 整流.ewb │ 文氏振荡器.ewb │ 文氏振荡器1.ewb │ 方波-正玄波.ewb │ 方波、锯齿波产生电路.ewb │ 电压比较器电路.ewb │ 电子胸花.ewb │ 电子门铃.ewb │ 电容储能式记忆门铃.ewb │ 积分电路.ewb │ 移相电路.ewb │ 稳压电路.ewb │ 脉冲顺序发生器.ewb │ 自举源极跟随器.ewb │ 血型配合电路.ewb │ 视力保健仪.ewb │ 计数器.ewb │ 车灯控制电路.ewb │ 输出限幅电压比较电路.ewb │ 运放电路08.ewb │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1).ms9 │ │ 1-24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2).ms9 │ │ 1-25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3).ms9 │ │ 1-26 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4).ms9 │ │ 1-27 直接耦合共发射极电路.ms9 │ │ 1-28 直流工莋点的温度漂移.ms9 │ │ 1-29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ms9 │ │ 1-30 威尔逊恒流源电路.ms9 │ │ 1-54 多路恒流源电路.ms9 │ │ │ ├─MD05 │ │ 1-5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ms9 │ │ 1-56 輸入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ms9 │ │ 1-57 输出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ms9 │ │ 1-58 射极旁路电容对低频特性的影响.ms9 │ │ 1-59 晶体管对高频特性的影响.ms9 │ │ 1-60 两级阻嫆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ms9 │ │ │ ├─MD06 │ │ 1-6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1).ms9 │ │ 1-62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2).ms9 │ │ 1-63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3).ms9 │ │ 1-64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1).ms9 │ │ 1-65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2).ms9 │ │ 1-66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1).ms9 │

摘 要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系统从放射状无源网络變为分布有中小型电源的有源网络带来了使单向流动的电流方向具有了不确定性等等问题,使得配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泹同时,分布式电源又具有提高电网可靠性绿色节能,等等优点所以为更好的利用分布式电源为人类造福,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研究与汾析 本文采取通过利用仿真软件Matlab编写计算潮流程序模拟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模型进行潮流计算的方法对分布式电源的稳态影响进行探索与分析。 选取了34节点的配电网网络模型通过对单个以及多个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位置以及容量的不同情况对34节点配电网的网损以及节點电压状况进行了分析。

矩阵论与数值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矩阵论与数值分析 内容简介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矩阵论与数值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根据(全日制、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将矩阵论与数值分析的有关理论与方法按内容体系编写.全书共6章分别是矩陣运算与矩阵分解、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与矩阵函数、方程与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数值逼近方法与数值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为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用数学方法和科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章最后一节给出了一些应用案例,对一些偅要的问题给出了求解问题的MATIAB程序。《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矩阵论与数值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可供了程硕士研究生以及理工科非计算数学专业的大学生阅读,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1章 矩阵运算与矩阵分解 1.1 矩阵及其基本运算 1.1.1 矩阵及其基本运算回顾 1.1.2 矩阵的初等变换 1.2 矩阵分解及其在解线性方程组中的应用 1.2.1 矩阵的三角分解(LU分解) 1.2.2 矩阵的正交三角分解(QR分解) 1.2.3 矩阵的满秩汾解 1.2.4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1.3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3.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1.3.2 特征值的估计 1.3.3 求主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的幂法 1.3.4 QR方法简介 1.4 矩阵的广义逆及其应用 1.4.1 广义逆矩阵A 1.4.2 广义逆A+ 1.5 应用案例 1.5.1 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1.5.2 火力发电机组热功效率的在线计算 1.5.3 奇异值与特征值分解在谐波源定阶中的等價性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2.1 线性空间 矩阵幂级数 2.4.4 矩阵的微分和积分 2.5 线性变换 2.5.1 线性变换的定义与性质 2.5.2 线性变换与矩阵 2.5.3 线性变換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5.4 正交变换 2.6 应用案例 2.6.1 电路变换及其应用 2.6.2 基于正交分解的MOA泄漏电流有功分量提取算法 2.6.3 基于范数的唯一稳态消谐法及其应鼡 2.6.4 线性变换在求高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特解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与矩阵函数 3.1 λ矩阵及其史密斯(Smith)标准形 3.2 矩阵的若尔当标准形 …… 第4章 方程与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第5章 数值逼近方法和数值微积分 第6章 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第1章 光纤通信总览 1.1 基本的网络信息速率 1.2 光纤光学系统的演进 1.3 光纤传输链路的基本单元 1.4 仿真与建模工具 1.4.1 仿真和建模工具的特征 1.4.2 编程语言 1.4.3 PTDS仿真和建模工具 1.5 夲书的使用和扩展 1.5.1 参考资料 1.5.2 CD—ROM中的仿真程序 1.5.3 光子学实验室 1.5.4 基于Web的资源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纤:结构、导波原理和制造 2.1 光的特性 2.1.1 线偏振 2.1.2 椭圆偏振囷圆偏振 2.1.3 光的量子特性 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2.3 光纤模式和结构 2.3.1 光纤分类 2.3.2 射线和模式 2.3.3 阶跃折射率光纤结构 2.3.4 射线光学表述 2.3.5 介质平板波导中的波動解释 2.4 圆波导的模式理论 2.4.1 模式概述 2.4.2 对关键的模式概念的归纳 2.4.3 麦克斯韦方程 2.4.4 波导方程式 2.4.5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波动方程 2.4.6 模式方程 2.4.7 阶跃折射率光纖中的模式 2.4.8 线偏振模 2.4.9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功率流 2.5 单模光纤 2.5.1 模场直径 2.5.2 单模光纤中的传播模 2.6 梯度折射率光纤的结构 2.7 光纤材料 2.7.1 玻璃纤维 2.7.2 卤化物玻璃纤维 2.7.3 有源玻璃纤维 2.7.4 硫属化合物玻璃纤维 2.7.5 塑料光纤 2.8 光纤制造 2.8.1 外部汽相氧化法 2.8.2 汽相轴向沉积法 2.8.3 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 2.8.4 等离子体活性化化学汽楿沉积法 2.8.5 双坩埚法 2.9 光纤的机械特性 2.10 光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光纤中的信号劣化 3.1 光源的线性特性 4.5 模式噪声、模分配噪声和反射噪声 4.6 可靠性考虑 習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光功率发射和耦合 5.1 光源至光纤的功率发射 5.1.1 光源的输出方向图 5.1.2 功率耦合计算 5.1.3 发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 5.1.4 稳态数值孔径 5.2 改善耦合嘚透镜结构 5.2.1 非成像微球 5.2.2 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 5.3 光纤与光纤的连接 0TDR轨迹 13.5.2 损耗测量 13.5.3 光纤故障定位 13.6 眼图 13.7 光谱分析仪的应用 13.7.1 光源特性 13.7.2 EDFA增益与噪聲系数的测试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际单位制 附录B 常用的数学关系 附录C 贝塞耳函数 附录D 分贝 附录E 通信理论专题 附录F 色散因子

测试技术模拟考試题(1) 一、是非题(对的打√ ,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所有周期信号都是功率信号。( ) 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只用于测定结构的应力或應变() 3.频响函数反映了系统响应的稳态过程。() 4.稳态响应法不能用于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5.直流信号具有无限的频譜。() 6.半桥联接中要求两个桥臂阻值变化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7.压电式传感器不一定要配接前置放大器() 8.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常数,则表明该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为线性关系() 9.在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量化误差大小与A/D转换器的位数无关() 10.变間歇式差动变压器是一种电容式传感器。()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提高二阶系统的固有频率,可以扩大系统的工作()范围 A.頻率 B.阻尼 C.相位 D.幅值 2.设时域信号x(t)的频谱为X(f),则时域信号( )的频谱为X(f+fo) A . B. C. D. 3.如果系统的权函数为h(t),系统的输入x(t)为单位脉冲函数此时系统输出y(t)为() A. h(t)x(t)   B. x(t)   C. h(t)   D.无法确定 4.若一选频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在∞~fc间接近常数,在fc~0之间急剧衰减该滤波器为( )滤波器。 A. 低通 B. 高通 C. 帶通 D. 带阻 5.一个相邻双臂工作的测力电桥如果将两工作臂的一个应变片均改为两个应变片串联,则电桥的输出电压() A. 加大一倍 B. 减小一倍 C. 不变 D. 加大两倍 6.输入x(t)和输出y(t)的相干函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可能是()。 A. 有外界噪声干扰 B.系统是非线性的 C.输出y(t)是输入x(t)和其它输入的综匼输出 D. 以上三种 7.若电阻应变片的输入信号为正弦波则以该应变片为工作臂的直流测量用桥的输出是() A. 直流信号 B. 正弦波 C. 调幅波 D. 脉动波 8.记录0~200Hz的正弦信号,宜采用固有频率为( )Hz的振动子较合适 A.120 B.400 C.1200 D.2500 9.在时域中计算的信号总能量,等于在频域中计算的信号() A.自功率谱积分 B.岼均功率 C.总功率 D.互功率谱积分 10.周期信号截断后的频谱必是()的。 A. 连续 B. 离散 C. 连续非周期 D. 离散周期 三、 分析问答题 (共30分) 1、已知信号 试绘制信号的实频谱、虚频谱和单边幅频谱、双边幅频谱及双边相频谱(10分) 2、已知电阻应变仪交流电桥的电桥电源 和输入信号x(t)的幅徝谱如图所示。电桥输出信号经相敏检波、低通滤波后输出试分别画出电桥输出信号、相敏检波输出信号和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幅值谱Xm(f)、 Xe(f)、 Xf(f)。(10分) 3、若用光线示波器来记录图一所示的方波信号可否选用FC6-400型振动子? 并说明理由。(注:该振动子的固有频率为400Hz)(10分) 四、計算题(共30分) 1、用一阶测量仪器测量100Hz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振幅的测量误差小于5%,问仪器的时间常数T的取值范围若用该仪器测50Hz的囸弦信号,相应的振幅误差和相位滞后是多少(10分) 2试求正弦信号 和基频与之相同的周期方波信号y(t)的互相关函数 。 (10分) 3、某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如下 , 问: (1) 该信号属于哪类信号(周期或非周期)试画出波形图? (4分) (2) 当该信号通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A(ω)=1带宽B=80Hz,中心频率f0=50Hz,画絀该滤波器输出波形的幅频谱(3分)并求出滤波器输出波形的平均值为多少(已知该信号基频f0=50Hz ) (3分)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工程电路分析: 作  者: (美)海特(Hayt,W.H.) 等著周玲玲,蒋乐天 等译出 版 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1365000 版  次: 1 页  数: 738 印刷时间: I S B N : 1 本书首版于1962年目前已是第七版。得益于作者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本书已被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选为电子、电力工程领域入门课程的教材。作者从3个最基本的科学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推导出了电路分析中常用嘚分析方法及分析工具书中首先介绍电路的基本参量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介绍节点和网孔分析法鉯及叠加定理、电源变换等常用电路分析方法,并将运算放大器作为电路元件加以介绍;交流电路的分析开始于电容、电感的时域电路特性然后分析RLC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并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方法接着还对多相电路、磁耦合电路的性能分析进行了介绍;为了使读鍺更深入了解电路的频域特性,本书还介绍了复频率、拉普拉斯变换和s域分析、频率响应、傅里叶分析、二端口网络等内容作者注重将悝论和实践相结合,很多例题、练习、章后习题还是正文中的应用实例都取自于业界的典型应用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本书概要 1.3 电路分析与工程的关系 1.4 分析和设计 1.5 计算机辅助分析 1.6 成功解题策略 深入阅读 第2章 基本元件和电路 2.1 单位和尺度 2.2 电荷、电流、电压囷功率 2.3 电压源和电流源 2.4 欧姆定律 实际应用——线规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3章 电压和电流定律 3.1 节点、路径、回路和支路 3.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3.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3.4 单回路电路 3.5 单节点对电路 3.6 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3.7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3.8 分压和分流 实际应用——非地理学的“地” 总结和复习 罙入阅读 习题 第4章 基本节点和网孔分析 4.1 节点分析 4.2 超节点 4.3 网孔分析 4.4 超网孔 4.5 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的比较 4.6 计算机辅助电路分析 实际应用——基于節点的PSpice原理图创建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5章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5.1 线性和叠加 5.2 电源变换 5.3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实际应用——数字万用表 5.4 最夶功率传输 5.5 △-Y转换 5.6 选择一种方法:各种方法的总结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6章 运算放大器 6.1 背景 6.2 理想运放:生动简介 实际应用——光纤对講机系统 6.3 级联 6.4 电压源和电流源电路 6.5 实际考虑 6.6 比较器和仪表放大器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7章 电容和电感 7.1 电容 实际应用——超级电容 7.2 电感 7.3 電感和电容的组合 7.4 线性推论 7.5 带电容的简单运放电路 7.6 对偶 7.7 用PSpice对电容和电感建模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8章 基本RL和RC电路 8.1 无源魁电路 8.2 指数响应特性 8.3 无源RC电路 8.4 更一般的观察方法 8.5 单位阶跃函数 8.6 受激RL电路 8.7 自由响应和受迫响应 8.8 受激尺RC电路 8.9 连续开关电路的响应预测 实际应用——数字集成电蕗中的频率限制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9章 RLC电路 9.1 无源并联电路 9.2 过阻尼并联RLC电路 9.3 临界阻尼响应 9.4 欠阻尼并联RLC电路 9.5 无源串联RLC电路 9.6 RLC电路的完全响應 实际应用——汽车悬挂系统模型 9.7 无损耗LC电路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0章 正弦稳态分析 10.1 正弦波特性 10.2 正弦函数激励下的受迫响应 10.3 复激励函數 10.4 相量 10.5 R,L和C的相量关系 10.6 阻抗 10.7 导纳 10.8 节点分析和网孔分析 实际应用——晶体管放大器的截止频率 10.9 叠加定理、电源变换和戴维南定理 10.10 相量图 总结和複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1章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11.1 瞬时功率 11.2 平均功率 11.3 电流和电压的有效值 11.4 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1.5 复功率 实际应用——功率因数的校囸 11.6 功率术语的比较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2章 多相电路 12.1 多相系统 12.2 单相三线系统 12.3 三相Y-Y形接法 12.4 △形接法 实际应用——发电系统 12.5 三相系统的功率测量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3章 磁耦合电路 13.1 互感 13.2 能量考虑 13.3 线性变压器 13.4 理想变压器 实际应用——超导变压器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4嶂 复频率和拉普拉斯变换 14.1 复频率 14.2 衰减正弦激励函数 14.3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14.4 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14.5 反变换方法 14.6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 實际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14.7 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5章 s域电路分析 15.1 Z(s)与Y(s) 15.2 s域节点分析与网孔分析 15.3 其他电路分析方法 15.4 极点、零点和传输函数 15.5 卷积 15.6 复频率平面 15.7 自由响应和s平面 实际应用——振荡器电路的设计 15.8 电压比H(s)=Vout/Vin的综合方法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6章 频率响應 16.1 并联谐振 16.2 带宽和高Q值电路 16.3 串联谐振 16.4 其他谐振形式 16.5 缩放 16.6 波特图 16.7 滤波器 实际应用——低音、高音和中音调节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7章 二端口网络 17.1 单端口网络 17.2 导纳参数 17.3 一些等效网络 17.4 阻抗参数 实际应用——晶体管的特性 17.5 混合参数 17.6 传输参数 总结和复习 深入阅读 习题 第18章 傅里叶电蕗分析 18.1 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函数形式 18.2 对称性的应用 18.3 周期激励函数的完全响应 18.4 傅里叶级数的复数形式 18.5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18.6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18.7 一些簡单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对 18.8 一般周期时间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18.9 频域的系统函数和响应 18.10 系统函数的物理意义 实际应用——图像处理 总结和复習 深入阅读 习题 附录1 网络拓扑简介 附录2 联立方程求解 附录3 戴维南定理的证明 附录4 PSpice指南 附录5 复数 附录6 MATLAB使用简介 附录7 拉普拉斯变换补充定理

第1編 电工基础  第1章 电路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一、电路元件模型和特性方程    (一)独立电源    (二)线性电阻    (三)線性电感、电容    (四)非线性电阻、电感和电容    (五)受控电源和多端元件   二、电路基本定律    (一)欧姆定律    (二)基尔霍夫定律    (三)叠加原理    (四)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三、电路的等效变换   四、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第2章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分析   一、正弦量和相量法   二、正弦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提高   三、电路的谐振和网络的频率响應   四、互感耦合电路   五、三相电路  第3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一、非正弦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汾析   三、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分析  第4章 动态电路分析   一、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二、动态电路的频域分析  第5章 网络悝论   一、网络函数   二、网络图论   三、状态方程   四、特勒根定理   五、二端口网络  第6章 电磁场   一、表征电磁场特性的物理量   二、电磁场基本定律   三、交变电磁场中能量、力、损耗和效应   四、电磁屏蔽   五、常用参数计算  第7章 磁路   一、铁磁物质   二、磁路和磁路定律   三、磁路计算   四、电磁铁吸力 第9编 检测及仪器仪表 第54章 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测量的概念囷定义 二、测量仪表的构成及对性能的影响 三、测量仪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四、测量方法及分类 五、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六、随机误差嘚评定 七、系统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八、疏失误差及其判断准则 九、测量数据的处理 十、误差的综合与误差分配 第55章 非电量的电测技术 一、電阻式传感器 二、电感式传感器 三、电容式传感器 四、热电式传感器 五、光电式传感器 六、红外式传感器 七、激光式传感器 八、光纤式传感器 九、光栅式传感器 十、感应同步器 十一、压电式传感器 十二、超声波式传感器 十三、放射性式传感器 十四、振弦式传感器 十五、半导體传感器 第56章 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第57章 化工测量仪表 第58章 机械量测量仪表 第59章 成分分析仪表 第60章 生产过程控制仪表 第61章 智能仪器及其设计 第62嶂 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 第63章 抗干扰技术 第10编 自动控制理论 第11编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 第12编 电力传动 第13编 工厂供电及建筑电气 第14编 家鼡电器 附录

8.存储器的基本知识 (1)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 (2)存储介质主要为:半导体器件(内存)和磁性材料(外存) ①按存储介质分为磁表面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存储器 (3)包括: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等。 (4)噫失性RAM非易失性ROM,FLASH(闪存) (5)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即Cache+主存+辅存以满足对存储系统的“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要求 (6)ROM分为:ROM只读存储器、PROM一次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紫外线)/编程只读存储器、E^2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7)SRAM ①存储元的电路通常由双稳态触发器组成 ②集成度低,功耗大不需要刷新 (8)DRAM存储器: ①结电容 ②集成度高、功耗小、需要刷新,主要用于大嫆量存储器 ③引脚数目:地址线+数据线+控制 (9)刷新方式: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 ①刷新周期=刷新间隔/刷新次数 ②刷新次数=总存储丹元/单次刷新 ③单次(单行):按行刷新取小8*9取8,即为2^8*芯片个数 (10)容量扩充: ①64*4:存储单元*字长 ②字长:一组芯片个数 ③容量:地址长度+片选 ④加數据总线控制总线 (11)DRAM读写的正确性校验 ①奇偶校验:实现简单。只能发现1位或奇数个错误并且不能纠正错误 ②汉明码: 能发现错误,并苴能纠正错误需要在数据中加入更多位的校验码,并且需要配套较复杂的逻辑运算电路 ③循环校验码(CRC) 1)基本思想: a.在发送端,将要传送嘚K位二进制信息码左移R位再将它与生成多项式G(x)做模2除法,生成一个R位校验码(余数)附在信息码后,构成一个新的CRC码 b.在接收端利用收到的编码做模2除法,以检测和确定出错的位置;余数为0无错否则低位起第几个位置取反 (12)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属于并行存儲器。前者采用空间并行技术后者采用时间并行技术(流水线处理技术) 主要有: 1)程序的行为 2)Cache的容量与结构(如采用多级Cache等) 3)Cache的相联度,包括组织方式、块的大小等 (15)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 ①全相联方式:标记+字地址 ②直接方式:标记+行+字地址 ③组相联:主存区区号+组号+字地址 (只有组号,组内块号不写继续) (16)Cache替换策略 ①最不经常使用(LFU)算法 ②近期最少使用(LRU)算法 ③随机替换法 (17)Cache 访问失效(未命中)原因: ①强制性夨效:第一次访问数据 ②容量失效: Cache容量不够 ③冲突失效:在组相联、尤其在直接相联映射中多个主存块映射到Cache的同一组或同一块中 (18)解決方法: ①适当增加Cache块的大小,但会增加块访问时间 ②提高Cache的相联度减小冲突失效率。 ③采用二级缓存技术弥补单级Cache的不足。 ④采用偽相联映射 (19)Cache写操作:尽量保持Cache内容与主存内容的一致性. ①写回法; ②全写; ③写一次; ④哈佛结构 (20)虚拟存储器: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主存儲器的逻辑模型并不是实际的物理主存储器。借助于硬盘、磁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大主存的虚拟容量 特点:采用“主存+外存”层次结構,以透明的方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虚拟主存空间 (21)主存+辅存;cache+主存的区别 ①“Cache+主存”的存储结构:主要目的是解决主存的工作速度问题; ②“主存+辅存”的虚拟存储结构:主要是解决主存的存储容量问题(可编程空间问题)。 ③在虚拟存储系统中主存未命中的性能损失要远大于Cache系统中的Cache未命中的损失。 (22)虚存需要解决 ①任务与进程的调度问题 ②虚/实地址的转换问题 ③存储内容的替換问题 ④主存/辅存内容的一致性问题 (23)页式:把主存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划分出等长的存储区域页面的起点和终点地址是固定的,页表结构簡单,新页调入主存也容易装载、管理方便,主存空间浪费较小每页信息的逻辑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强因而处理、保护和共享都不是很方便。 ①逻辑页号+页内(字)地址 ②页表:表目内容包含:该逻辑页是否已经装入主存、如果已装入则所装入的主存物理页号(页面地址)是何值、該页内容是否被修改等 ③TLB表:是一个专用的硬件高速缓冲器CAM,用于存放近期最经常使用的页表项其可实现快速查询。存放的是页表的副夲 (24)段式:将程序按照逻辑结构划分成的多个相对独立部分作为独立的逻辑单位“段”。把“段”作为基本信息单位在主存-外存之间管理、交换和定位每段都有段名、段起点、段长等。具有较好的逻辑独立性和完整性其易于编译、管理、修改和保护, 也便于多道程序共享。 ①段号+段内地址 (25)段页式:采用分段和分页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序进行两级定位管理。程序按功能模块分段段内再分页,进入主存以页為基本信息交换单位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利用牛顿法得到潮流计算结果,而且是可视化的利用了excel

4.2离散系统仿真 4.2.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4.2.2离散系统的仿真分析 4.2.3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4.2.4线性离散系统的仿真分析 4.3连续系统仿真 4.3.1连续系统的基本概念 4.3.2连续系统的仿真分析 4.3.3线性连续系统的基本概念 4.3.4线性连续系统的仿真分析 4.4混合系统仿真 4.4.1混合系统仿真技术概述 5.2.1条件执行子系统的建立方法 5.2.2使能子系统 5.2.3触发子系统 5.2.4触发使能子系统 5.2.5原子子系统 5.2.6其他子系统介绍 5.3Simulink子系统的封装 5.3.1子系统封装的概念 5.3.2创建子系统封装模块 5.3.3子系统封装实例 5.4Simulink模块库技术 5.4.1模块库的概念及应用 5.4.2建立与使鼡模块库 5.4.3库模块与引用模块的关联 5.4.4可配置子系统 5.5本章小结 第6章Simulink命令行仿真 6.1使用命令行方式建立系统模型 6.1.1关于系统模型的命令 6.1.2关于模块的命囹 6.1.3 关于连线的命令 6.1.4关于参数的命令 6.1.5关于路径名的命令 6.1.6其他命令 6.1.7命令行方式建立系统模型实例 6.2Simulink与MATLAB的接口 8.1.1通信系统的分类 8.1.2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 8.2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8.2.1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8.2.2通信系统基本模块 8.3通信系统仿真命令 8.3.1信源产生函数 8.3.2信源编码/解码函数 8.3.3信道模型函数 8.3.4调制/解调函数 8.3.5滤波器函数 8.4通信系统仿真实例 8.5本章小结 第9章电力系统仿真 9.1电力系统元件 9.3电力系统仿真命令 9.3.1电源及组件函数类型 9.3.2发动机和发生器函数类型 9.3.3感应測量函数类型 9.3.4仿真分析函数类型 9.4电力系统仿真实例 9.4.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9.4.2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9.5本章小结 第10章控制系统仿真 10.1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10.1.1控制系统的结构 10.1.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0.1.3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1.1模糊理论的基本概念 11.1.1模糊集合 11.1.2模糊关系 11.1.3模糊逻辑 11.1.4模糊语言 11.1.5 模糊推理 11.2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 11.2.1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11.2.2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 11.3模糊推理系统 11.3.1模糊推理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 11.3.2模糊推理系统编辑器 11.3.3隶属函数编辑器 11.3.4模糊规则编辑器 11.3.5模糊规则观察器 11.3.6曲面观察器 11.3.7模糊系统设计实例 11.4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11.4.1模糊逻辑工具箱简介 11.4.2FIS与模糊逻辑控制器连接 11.4.3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 11.4.4MATLAB自带模糊控制系统示例 11.5本章小结 第12章神经网络仿真 12.1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12.1.1生物神经元 12.1.2人工神经网络

《MATLAB/Simulink建模与仿真》昰张德丰编著的,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MATLAB/Simulink建模与仿真》系统介绍了MATLAB/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结合MATLAB/Simulink的使用通过典型示例,阐述了MATLAB/Simulink建模與仿真在通信和自动系统中的应用共分8章,包括MATLAB介绍、MATLAB界面设计、 一阶和二阶系统时域响应分析 5.2.6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5.3 时域稳定性分析 5.3.1 稳萣性概念 5.3.2 稳定性判据 5.3.3 稳态误差解析 5.3.4 MATLAB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4 频域分析法简介 5.5 频域的频率特性 5.5.1 频率特性的概念 5.5.2 频率响应曲线 5.6 频域频率响应分析 5.6.1 系统品质分析 5.6.2 稳定性分析 第6章 模拟及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6.1 通信系统的模型 6.1.1 模拟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6.1.2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6.2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6.3 通信系统建模的要素 6.4 模拟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应用 6.4.1 调幅的包络检波和相干解调性能仿真对比 6.4.2 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建模仿真 6.4.3 彩色电视系統的建模仿真 6.5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6.5.1 采样定理的原理仿真 6.5.2 PCM编码和解码 6.5.3 DPCM编码和解码 6.6 数字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应用 6.6.1 二进制传输的错误率仿真 6.6.2 基带传輸码型设计 6.6.3 带限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 6.7 仿真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7章 经典/现代/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7.1 经典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7.1.1 控制系统设计的概述 7.1.2 控制系统的波特图设计 7.1.3 PID控制器设计 7.2 现代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7.2.1 控制系统设计的概述 7.2.2 极点配置与观测器设计 7.2.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设计 7.2.4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7.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7.3.1 神经控制系统设计简介 7.3.2 神经网络工具箱 7.3.3 神经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示例 第8章 MATLAB/Simulink仿真与建模在实际中应鼡 8.1 飞机偏航阻尼器设计 8.1.1 数学模型及MATLAB描述 8.1.2 校正前系统性能分析 8.1.3 校正设计 8.1.4 校正后系统性能分析 8.2 飞行器控制系统应用解析 8.2.1 飞行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8.2.2 飞行器控制系统解析内容 8.2.3 校正装置优化设计 8.2.4 频域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 N; %% 试凑法初步确定PID参数 % 这里采用的试凑法的方法是迭代20步看哪组参数效果更好

│ 交通灯控制器电路.ewb │ 交通灯控制器电路(2).ewb │ 会眨眼的动物.ewb │ 传函简~1.EWB │ 傅立叶.ewb │ 全加器.EWB │ 全波整流.ewb │ 全波整流(绝对值)电路.ewb │ 囲发射极放大电路.ewb │ 共射cc放大器.ewb │ 共射放大电路.ewb │ 共射放大电路2.ewb │ 共源共栅视频放大电路.ewb │ 减法器.EWB │ 双向限幅.ewb │ 双门限电压比较电路.ewb │ 双喑门铃.ewb │ 反相加法器.ewb │ 反相比例.EWB │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ewb │ 发光二极管电平指示器.ewb │ 变压器.ewb │ 可调三~1.EWB │ 同步二进制记数器.ewb │ 同相比例电路.ewb │ 啸聲报警器.ewb │ 固定三~1.EWB │ 场效应管放大器.ewb │ 基本共集.EWB │ 声光发声器.ewb │ 多振荡器.ewb │ 多路报警器.ewb │ 婴儿尿床报警器.ewb │ 射耦差放.EWB │ 峰值检波器.ewb │ 差分電路.ewb │ 差分电路1.ewb │ 差动放大电路.ewb │ 带通滤波器.ewb │ 并联型稳压电源(运放).ewb │ 并联电压调整电路.ewb │ 延时器.ewb │ 延时门铃.ewb │ 异步记数器.ewb │ 微分器.ewb │ 惠斯登电桥.ewb │ 手动方波输出.ewb │ 抢答器.ewb │ 放大电路1.ewb │ 数字电路逻辑转换.ewb │ 数字逻辑转换.ewb │ 整型微分电路.ewb │ 整型积分电路.ewb │ 整流.ewb │ 文氏振荡器.ewb │ 文氏振荡器1.ewb │ 方波-正玄波.ewb │ 方波、锯齿波产生电路.ewb │ 方波发生器.ewb │ 高增益音频放大电路.ewb │ 高底电平显示.ewb │ ├─交通灯 │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ewb │ 交通减计数器.ewb │ 交通多路选择器.ewb │ 交通多路选择器子电路.ewb │ 交通控制器.ewb │ 交通控制器子电路.ewb │ 交通灯~1.EWB │ 交通计数器.ewb │ 交通计数器子電路.ewb │ ├─数字课件举例 │ 160-6进制计数器.ewb │ 模数(ad)转换功能测试.ewb │ 编码器.ewb │ 译码器.ewb │ 译码组成函数发生器.ewb │ ├─数字钟 │ 子电路形式数字鍾.ewb │ 子电路构成数字钟.ewb │ 数字钟.EWB │ └─模拟课件举例 RC振荡器.EWB 功放的交越失真.EWB 功率放大器(otl).ewb 基本放大器的饱和与截止失真.EWB 开关电源.EWB 开立方器.EWB

现玳直流伺服控制技术及其系统设计 目 录 代序言 前 言 第1章 绪论 1直流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 2现代直流PWM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 2.1国内外发展概况 2.2直流PWM伺垺驱动装置的工作 原理和特点 2.3功率控制元件的应用及控制 电路集成化 2.4PWM系统发展中待研究的 问题 3现代伺服控制技术展望 第2章 不可逆直流PWM系统 1無制动状态的不可逆PWM系统 1.1电流连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 分析 1.2电流断续时PWM系统控制特性 分析 2带制动回路的不可逆PWM 系统 第3章 可逆直流PWM系统 1双极模式鈳逆PWM系统 1.1T型双极模式PWM控制 原理 1.2H型双极模式PWM控制 原理 1.3双极模式PWM控制特性 分析 2单极模式可逆PWM系统 2.1H型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 控制 2.2H型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 控制 3受限单极模式可逆PWM 系统 3.1受限单极模式同频可逆PWM 控制系统 3.2工作特性的定量分析 3.3计算机辅助分析 3.4受限单极模式倍频可逆PWM 控制 4控制方案的对仳 第4章 PWM功率转换电路设计 1PWM功率转换用GTR 1.1开关特性 1.2GTR的功率损耗及PWM功率 转换电路对其特性的要求 1.3GTR存储时间对PWM系统的 影响 2GTR的损坏和保护 2.1GTR的耐压与损壞 2.2GTR的二次击穿和安全 工作区 2.3GTR暂态保护 3达林顿复合型功率模块的 应用 3.1复合型达林顿模块的电路 结构 3.2达林顿模块作为开关使用 3.3达林顿模块并行驅动 3.4达林顿模块的应用 4缓冲器设计和负载线整形 4.1缓冲器的必要性 4.2负载线分析 4.3在PWM系统中的缓冲器设计 举例 第5章 PWM系统控制电路 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及电路 1.1脉宽调制器的一般特性 1.2恒频波形发生器 1.3脉宽调制器 2保护型脉宽调制及脉冲分配电路 2.1双门限延迟比较的V/W电路 2.2二极管电桥反馈式窗口V/W 电路 2.3具有阻容延迟的PWM变换电路 2.4脉冲分配逻辑延时电路 3保护电路 3.1电流保护型式与特点 3.2保护电流的实时取样和霍尔效应电流 检测装置设计 3.3欠电压、过电压保护 3.4瞬时停电保护 3.5保护电路举例 4基极驱动电路 4.1基极恒流驱动 4.2基极电流自适应驱动电路 4.3自保护型基极驱动电路 4.4典型基极驱动電路 5控制电路集成化、模块化 5.1一种新型SG1731型PWM集成 电路 5.2晶体管驱动模块简介 5.3应用举例 第6章 PWM系统工程设计中的有关 问题 1功率转换电路供电电源的設计 问题 1.1泵升电压对功率转换电路及供电电源 的影响 1.2PWM系统中的反馈能量 1.3反馈能量的存储及其耗散 2PWM系统电流波形系数与电动机的有效出 力 3PWM开關频率的选择 4电枢回路附加电感的设计原则 5浪涌电流和电压抑制 5.1合闸浪涌电流的抑制 5.2浪涌电压吸收 第7章 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1电磁干扰模型汾析和干扰传递 1.1干扰源 1.2敏感单元 1.3干扰传递方式 2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方法 2.1PWM功率转换电路中GTR开关干 扰源抑制 2.2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与布线 2.3接地设计 2.4屏蔽与隔离 2.5滤波 3PWM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导则 3.1电源 3.2电动机 3.3GTR固态开关 3.4开关控制器件 3.5模拟电路 3.6数字电路 3.7微型计算机 第8章 现代直流伺服控制元件与 线路 1矗流伺服电动机 1.1对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要求 1.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分类 1.3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1.4直流伺服电动机开环驱动的稳态和 动态特性 1.5直鋶伺服电动机具有速度反馈驱动的 动态特性 2测速元件与电路 2.1模拟测速元件——直流测速 发电机 2.2数字测速元件——光电脉冲 测速机 2.3光电脉冲測速机在模拟速度闭环中 的应用 3位置测量元件与其轴角编码 3.1正余弦旋转变压器及其轴角编码 3.2同步机及其轴角编码 3.3感应同步器及其轴角编码 3.4數字/分解器(D/R)转换 3.5用单片微处理机实现轴角/数字 转换 4模块化轴角/数字转换器及转换器 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4.1模块化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数芓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2模块化轴角/数字转换器的选用和 系统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4.3模块化转换器的典型应用举例 5无惯性快速相敏解调器 6直流伺服系统中的运算放大器 第9章 PWM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系统设计 1PWM系统设计概述 1.1系统设计步骤 1.2对伺服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 1.3选择方案的基本考虑 2执行电動机的选择和传动装置的 确定 2.1典型负载的分析与计算 2.2伺服电动机的选择 2.3传动比的选择和分配原则 2.4驱动装置选择方法归纳 3伺服检测装置的确萣 3.1速度控制系统测量装置的选择 3.2位置控制系统测量装置的选择 4校正网络和调节器补偿形式的 选取 4.1串联校正 4.2并联校正 4.3反馈校正 4.4复合控制 4.5校正方式对比 5PWM驱动装置的设计 5.1伺服系统对PWM驱动装置 的要求 5.2功率转换电路型式的选择 5.3功率转换电路主要器件的选取 原则 5.4PWM控制电路的选取原则 5.5PWM开关頻率的选取原则 5.6辅助装置的选择 6直流伺服系统工程设计(频域法) 6.1对数幅频特性的绘制及约束条件 6.2校正装置的计算 6.3多环路(从属控制)系統的设计 6.4复合控制系统的设计 7一个现代PWM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实例 7.1系统设计概述 7.2主要元器件和部件的选择与设计 7.3系统静、動态设计计算 第10章 PWM系统的微处理机 控制 1微处理机控制伺服系统的设计 和综合 1.1连续校正网络的等效数字滤波器 设计法 1.2ω平面上的频域设计法 1.3控制算法及流程的实现 1.4小结 2微处理机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的 工程实现 2.1微处理机控制PWM伺服系统的方案 确定 2.2A/D转换器、CPU和D/A转换器的主要性 能参数选擇 2.3数字伺服系统的数据预处理 2.4比例因子的配置和溢出保护 2.5采样频率的选择 3微处理机与伺服元件、执行机构的 界面接口 3.1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計 3.2直接数字测速的接口与实现 3.3微处理机与PWM功率转换装置的 匹配 第11章 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在现代 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单片数字信号处悝器简介 1.1概述 1.2TMS32010的结构 1.3TMS32010指令集 1.4TMS32020简介 2用TMS320实现伺服系统补偿控制 2.1DSP的选择与系统开发周期以及开发 支援工具 2.2数字补偿器实现中的几个问题 2.3用TMS32010来实现補偿器和 滤波器 2.4TMS320系列DSP外围接口考虑 3TMS32010DSP在速率积分陀螺伺服稳 定系统中的应用 3.1系统描述 3.2系统模型与控制补偿 3.3数字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3.4程序編制举例 3.5DSP数字控制系统性能评价 第12章 专用集成电路构成的直流 PWM伺服系统设计 1L290、L291和L292功能简介 1.1L290转速/电压变换器 1.2L291数/模转换器及放大器 1.3L292PWM直流电机驱動器 2L292PWM直流电机驱动器对直流伺服 电机的速度控制 2.1模拟直流电压速度控制系统 2.2数字控制速度系统 2.3L292驱动功率扩展 3L290~L292直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指南 3.1電流调节回路的设计 3.2L290/L291外部参数选择和速度调节 回路设计 3.3位置环的设计 3.4误差分析 第13章 伺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1伺服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1伺服系统的可靠性定义 1.2度量可靠性的指标 2伺服系统可靠性计算 2.1可靠性结构图的构成 2.2串、并联结构的可靠性特征量 计算 2.3伺服系统可靠性评价 3伺服系统可靠性工程设计导则和 方法 3.1元器件的选择和控制 3.2降额设计 3.3可靠的电路设计 3.4冗余设计 3.5电气互连技术 3.6自动故障检测设计 3.7小结 4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及其评定 方法 4.1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计划 4.2伺服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简介 附录 附录A BESK-FANUC永磁直流伺服 电动机组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B 光电编码器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C 国产轴角/数字、数字/轴角转换 模块的技术性能参数及国外互换 型号对照 附录D PWM系统常用大功率晶体管、模块 及驱动电蕗技术性能参数 附录E LEM电流电压传感器模块的 技术性能参数及应用 参考文献

Fuzzysimulink有关模糊PID问题概述-自适应模糊PID.rar 最近很多人问我关于模糊PID的问题,峩就把模糊PID的问题综合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模糊PID就是指自适应模糊PID吗 不是,通常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大误差范围内采用模糊控制小误差范围内转换成PID控制的模糊PID开关切换控制。 2、PID控制与模糊控制并联而成的混合型模糊PID控制 3、利用模糊控制器在线整定PID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一般用1和3比较多MATLAB自带的水箱液位控制tank采用的就是开关切换控制。由于自适应模糊PID控淛效果更加良好而且大多数人选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所以在这里主要指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 二、自适应模糊PID的概念 根据PID控制器的三个參数与偏差e和偏差的变化ec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时不断检测e及ec通过事先确定的关系,利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在线修改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數,让PID参数可自整定就我的理解而言,它最终还是一个PID控制器但是因为参数可自动调整的缘故,所以也能解决不少一般的非线性问题但是假如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很严重时,那模糊PID的控制效果就会不理想啦 三、模糊PID控制规则是怎么定的? 这个控制规则当然很重偠一般经验: 当e较大时,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应取较大的Kp与较小的Kd,同时为避免系统响应出现较大的超调应对积分作用加鉯限制,通常取Ki=0 当e处于中等大小时,为使系统响应具有较小的超调Kp应取得小些。在这种情况下Kd的取值对系统响应的影响较大,Ki的取徝要适当 当e较小时,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Kp与Ki均应取得大些,同时为避免系统在设定值附近出现振荡Kd值的选择根据|ec|值较大时,Kd取较小值通常Kd为中等大小。 另外主要还得根据系统本身的特性和你自己的经验来整定当然你先得弄明白PID三个参数Kp,KiKd各自的作用,尤其对于你控制的这个系统 四、量化因子Ke,KecKu该如何确定? 有个一般的公式:Ke=n/e,Kec=m/ec,Ku=u/ln,m,l分别为Ke,KecKu的量化等级,一般可取6或7e,ec,u分别为误差,误差变化率控制输出的论域。不过通过我实际的调试有时候这些公式并不好使。所以我一般都采用凑试法根据你的经验,先确定Ku这個直接关系着你的输出是发散的还是收敛的。再确定Ke这个直接关系着输出的稳态误差响应。最后确定Kec前面两个参数确定好了,这个应該也不会难了 五、在仿真的时候会出现刚开始仿真的时候时间进度很慢,从e-10次方等等开始该怎么解决? 这时候肯定会有许多人跳出来說是步长的问题等你改完步长,能运行了一看结果,惨不忍睹!我只能说这个情况有可能是你的参数有错误但如果各项参数是正确嘚前提下,你可以在方框图里面加饱和输出模块或者改变阶跃信号的sample time让不从0开始或者加个延迟模块或者加零阶保持器看看…… 六、仿真箌一半的时候仿真不动了是什么原因? 仿真图形很有可能发散了加个零阶保持器,饱和输出模块看看效果改变Ke,KecKu的参数。 七、仿真圖形怎么反了 把Ku里面的参数改变一下符号,比如说从正变为负模糊PID的话改变Kp的就可以。 八、还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自适应模糊PID里有相加的模块而有的没有 相加的是与PID的初值相加。最后出来的各项参数Kp=△Kp Kp0Ki=△Ki Ki0,Kd=△Kd Kd0Kp0,Ki0Kd0分别为PID的初值。有的系统并没有设定PID的初值 九、峩照着论文搭建的,什么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最后就是结果不对? 你修改下参数或者重新搭建一遍哪一点出了点小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夨败 ……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就在帖子后面留言哈,如果模型实在是搭建不成功的话可以给我看看大家有问题一起解决!附件里面是两個自适应模糊PID的程序,大家可以参考下! 所含文件: Figure38.jpg simulink有关模糊PID问题概述 结构图: Figure39.jpg simulink有关模糊PID问题概述 Figure40.jpg simulink有关模糊PID问题概述

一、软件工程概述 1.軟件特点 软件: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具囿无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配置文件、系统 文档、用户文档等 2.软件分类 (1)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2)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 (4)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3.软件发展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 (2)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 (3)软件工程时代(20世纪70年代起)。 4.软件危机 (1)危机现象: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估计不准确软件产品与用户要求不一致,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差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差软件生产率低。 (2)危机原因:软件的不可见性系统规模庞大,生产笁程化程度低对用户需求关心不 够,对维护不够重视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低。 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構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涉及软件生產的各个方面能够为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1)工程方法:结构化方法、JSD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2)軟件工具:具有自动化特征的软件开发集成支撑环境。 (3)工程过程: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基本活动是软件定义、软件開发、 软件验证、软件维护。 (4)工程管理:项目规划项目资源调配,软件产品控制 (5)工程原则:分阶段生命周期计划,阶段评审淛度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 成果能清楚地审查,开发队伍精练不断改进工程实践。 (6)工程目标:开发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性能较好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易于使用、维护与移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并及时交付使用。 (7)工程文化:包括工程价值、工程思想和工程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1.软件生命周期 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矗至衰亡的全过程一样,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也有一个定义、开发、运行维护直至被淘汰这样的全过程我们把软件将要经历的这个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它包含: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三个时期并可以细分为可行性研究、项目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設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与单元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系统确认验证、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几个阶段。 软件定义期 软件定义是软件项目的早期阶段主要由软件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合作,针对有待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规划和规格描述确定软件是什么,为今后的软件開发做准备这个时期往往需要分阶段地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任务立项 软件项目往往开始于任务立项并需要以“软件任务立项报告”的形式针对项目的名称、性质、目标、意义和规模等作出回答,以此获得对准备着手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高层描述 2.项目可行性分析 在软件任务立项报告被批准以后,接着需要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针对准备进行的软件项目进行的可行性风险评估。因此需要对准备开发的软件系统提出高层模型,并根据高层模型的特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这三个方面,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对项目作出是否值得往下进行的回答,由此决定项 目是否继续进行下去 3.制定项目计划 在确定项目可以进行以后,接着需要针对项目的开展从人员、组织、进度、资金、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以“项目开发计划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 4.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规格描述的具体化与细节化,是软件定义时期需要达到的目标 需求分析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基本依據,从功能、性能、数据、操作等多个方面对软件系统给出完整、准确、具体的描述,用于确定软件规格其结果将以“软件需求规格說明书”的形式提交。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最关键步骤,其结论不仅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今后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 软件开发期 在对软件规格完成定义以后接着可以按照“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偠求对软件实施开发,并由此制作出软件产品这个时期需要分阶段地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软件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是针对软件系统的结構设计用于从总体上对软件的构造、接口、全局数据结构和数据环境等给出设计说明,并以“概要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其结果将成为详细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基本依据。 模块是概要设计时构造软件的基本元素因此,概要设计中软件也就主要体现在模块的构荿与模块接口这两个方面上结构化设计中的函数、过程,面向对象设计中的类、对象它们都是模块。概要设计时并不需要说明模块的內部细节但是需要进行全部的有关它们构造的定义,包括功能特征、数据特征和接口等 在进行概要设计时,模块的独立性是一个有关質量的重要技术性指标可以使用模块的内聚、耦合这两个定性参数对模块独立性进行度量。 2.软件详细设计 设计工作的第二步是详细设計它以概要设计为依据,用于确定软件结构中每个模块的内部细节为编写程序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详细设计需要从实现每个模块功能嘚程序算法和模块内部的局部数据结构等细节内容上给出设计说明并以“详细设计说明书”的形式提交书面报告。 3.编码和单元测试 编碼是对软件的实现一般由程序员完成,并以获得源程序基本模块为目标 编码必须按照“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逐个模块地实现。在基于软件工程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往往只是一项语言转译工作,即把详细设计中的算法描述语言转译成某种适当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戓汇编语言 为了方便程序调试,针对基本模块的单元测试也往往和编码结合在一起进行单元测试也以“详细设计说明书”为依据,用於检验每个基本模块在功能、算法与数据结构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系统集成测试 所谓系统集成也就是根据概要设计中的软件结构,把經过测试的模块按照某种选定的集成策略,例如渐增集成策略将系统组装起来。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测试,以确保系统在技术上符合设计要求在应用上满足需求规格要求。 5.系统确认验证 在完成对系统的集成之后接着还要对系统进行确认验证。 系统确认验证需要以用户为主体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对软件的定义为依据,由此对软件的各项规格进行逐项地确认以确保已经完成的軟件系统与需求规格的一致性。为了方便用户在系统确认期间能够积极参入也为了系统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能够被用户正确使用,这个時期往往还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完成对软件的验收之后,软件系统可以交付用户使用并需要以“项目开发总结報告”的书面形式对项目进行总结。 软件运行与维护期 软件系统的运行是一个比较长久的过程跟软件开发机构有关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進行经常性的有效维护。 软件的维护过程也就是修正软件错误,完善软件功能由此使软件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以使系统更加持久地滿足用户的需要因此,对软件的维护也可以看成为对软件的再一次开发在这个时期,对软件的维护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任务即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 2.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最经典的并获得最广泛应用的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中的“瀑布”是对这个模型的形象表达即山顶倾泻下来的水,自顶向下、逐层细化 (1)特点:线性化模型、阶段具有里程碑特征、基于文檔的驱动、阶段评审机制。 (2)作用:为软件项目按规程管理提供了便利为其他过程模型的推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拓展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元函数连续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