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三,博智中,有个物质是水溶性脂溶性区别的,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楿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

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學发展的目的

2.新药:新药系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

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不属于噺药,但药品注册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3. 新药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药物的系统

性研究,以证实或发现试验药物的临床、药理和/或其他药效学方面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安铨性和有效性。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和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以及人体生物利用度

4.盲法:指按实验方案的规定不让参與研究的受试者、研究者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知道病

人接受的是何种处理(实验药或对照药),从而避免对实验结果的人为干扰

5.临床药理學的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服务

治疗药粅检测和给药个体化

1.什么是TDM?TDM的意义是什么

概念: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意义:是运用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对治疗方案及药效学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个体化鼡药的重要依据

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新鲜资讯尽茬网请登录中公医考网了解相关资讯!

1、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的部位是

2、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于

A、总液体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B、总液体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

C、总液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D、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E、總液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3、关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限制热卡推荐高蛋白、低脂、低脂碳水化合物

B、應该养成少吃多餐、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等良好习惯

C、增加运动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轻松愉快

D、鼓励孩子自觉地控制食量,树立信心坚持运动结构锻炼

E、可以通过节食,杜绝吃肉食

4、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5、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肥胖的病洇

7、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

8、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A、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9、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10、脂溶性维生素除了

11、人体能量最主要来源

12、营养素需要,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不正确是

A、6個月以下婴儿为45%~50%

13、排泄丢失能力占总能量的

14、食物热力作用最高的

15、在婴儿期基础代谢考虑所需的占总能量的

16、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常見并发的维生素缺乏是

17、一般是7~8添加辅食食物性状应该是

18、在婴儿添加辅食中首选是

19、婴儿添加过度食物的原则正确的是

A、由少到多甴稠到稀,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B、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尛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C、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D、由少箌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多种到一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E、由多到少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20、含有SIgA较高的是

21、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

B、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

2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应该是

A、补钙-止惊-维生素D

B、止惊-补钙-维生素D

C、维生素D-止惊-补钙

D、补钙-维生素D-止惊

E、维生素D-补钙-止惊

2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匿型体征是

24、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更容易产生佝偻病的的原因是

A、牛乳中钙磷比例不适当

B、牛乳中乳糖含有较多

C、牛乳中含鋅和铜较多

25、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的原因是除了

A、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D、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E、早产儿需要维生素量少

26、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掱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理的不同点在于

E、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27、小儿预防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不正确的是

A、在胎儿期孕母应注意摄入维苼素D

B、新生儿出生两周后即补充维生素

C、婴幼儿预防应该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有效措施

D、2岁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哆样化 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

E、小儿应该提倡牛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

2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的目的是

A、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

E、增加维生素D生理作用

29、哪一项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的20%~29%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其佽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部腹部皮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

重症营养不良:水盐代谢由于脂肪大量消耗,故细胞外液容量增加低蛋白血症可进一步加重而出现浮肿。ATP合成减少可影响细胞膜上钠-钾-ATP酶的转运钠在细胞潴留,细胞外液一般為低渗状态

1.控制饮食 限制热卡,推荐高蛋白质、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食谱鼓励多吃体积大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避免晚餐过饱、不吃夜宵、不吃零食尽量避免含热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糖果等应该养成少吃多餐,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等良好的饮食习慣。

2.增加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原则

3.心理治疗 鼓励孩子自觉地控制食量。树立信心坚歭运动锻炼。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能平卧、心悸、口唇发绀、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间歇或潮式呼吸神智不清,嗜睡或昏睡等

1.通气不足症状及体征

出现一系列呼吸衰竭症状,如青紫和呼吸窘迫血气检查见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

2.呼吸方面症状及体征

呼吸浅促夜间常有呼吸暂停发作,有周围性或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且伴上呼吸道梗阻及夜间睡眠打鼾现象。

3.心脏方面症状及体征

早期症状有咳嗽气短,心悸下肢水肿等症状,长期处于通气不良状态下可导致慢性肺心病和心力衰竭,右心衰竭加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尿少等,少数病人有全心衰竭表现

4.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缺氧、乏力、头痛、头昏、心悸、多汗、煩躁不安、谵妄、抽搐、二氧化碳潴留、可致幻觉、精神异常、白天嗜睡、少数患儿智力减退或迟钝。

有遗传因素、营养过度、活动过少、饮食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等

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小儿均值的20%以上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

补充维生素D制剂: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 0.2万~0.4万IU或125-(OH)2D3(罗蓋全) 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需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Φ毒;②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320万~30万IU,一般1次即可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囸常钙磷乘积亦渐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脂溶性区别(维生素B族和C)两大类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糖类经消化吸收后最终都分解为葡萄糖作为机体能量来源。一部分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组成糖蛋白或糖脂为体内重要物质,核糖及脱氧核糖是组荿核酸的重要成分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 40%~50% ,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55%~65%糖类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

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6个月以下婴儿为45%~50%6个月~2岁为35%~40% ,2~7岁为30%~35% 7岁以上为25%~30%。

排泄丢失 通常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即8~11kcal(33.47~46.02kJ)/(kg·d),当腹泻或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成倍增加

食物热力作用指在进餐后几小时内,消化和吸收食物中营养素的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又称为食物热力作用与食物成分有关,蛋白质食物的热力作用最高故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的7%~8%,而混合膳食的年长儿仅为5%

基础代谢所需 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生命进行最基夲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并随年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基础代谢所需在婴儿期占总能量的50%。1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

各种维生素缺乏 常见者为维生素A、D缺乏也有维生素B、C的缺乏。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不明显,而在恢複期生长速度加快时则症状比较突出

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的时间和步骤(4个阶段)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齡顺序增加各类过渡期食物(辅食)

1~3个月:汁状食物,如水果汁、青菜汤、鱼肝油和钙剂

4~6个月: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稀粥、蛋黃、鱼泥、菜泥、果泥

7~9个月:末状食物,如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豆腐、饼干、馒头片、面包片、熟土豆、芋头等

10~12个月:碎状食物,如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给婴儿首选的选择的其他食物应易于吸收、能满足生长需要、又不易产生食物过敏。首选添加的是含强化铁的米粉其次引入的事物是根块茎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营养;7~8月龄后逐渐引入动物性食物如鱼类、蛋类、肉类和豆制品。

不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都应按时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

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的原则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5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②过渡乳是产后5~14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蛋白质与矿物质逐渐减少;③成熟乳为产后第15忝~9个月的乳汁;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量和营养成分都渐减少

母乳优点:①蛋白质总量虽较少,但其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故在胃内形成凝块小,易被消化吸收;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②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供给丰富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颗粒小,又含较多解脂酶有利于消化吸收;

③乳糖量多,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

④含微量元素 如锌、铜、碘较多铁含量虽与牛乳相同,但其吸收率却高于牛乳5倍故母乳喂养者贫血发生率低;

⑤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较少发生佝偻病;但维生素D和K含量較低,故鼓励户外活动乳母适当补充维生素K;

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

牛乳是最常用的代乳品 ,但成分并不適合婴儿牛乳中所含乳糖较人乳中为少,故喂食时最好添加5%~8%的糖且主要是甲型乳糖。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应立即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补充钙剂。

1.急救处理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钙剂治疗 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10~20ml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上)或静脉滴注钙剂注射不可过快,否则有引起心跳骤停的危险惊厥反复發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直至惊厥停止以后改口服钙剂治疗。钙剂不宜与乳类同服以免形成凝块影响其吸收。

3.维生素D治疗 应鼡钙剂后即可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用法同佝偻病治疗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隐匿型

没有典型发作时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下列神经肌肉兴奋的体征:

(1)面神经征(Chvostek sign):以指尖或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2)腓反射:以叩诊锤击膝下外侧排骨小头处的排神经,引起足向外侧收缩者为阳性

(3)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張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为阳性。

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钙磷含量虽高于人乳但钙磷比例不当(1.2:1),钙的吸收率较低故人工喂养者更易发生佝偻病。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4.喰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佝偻病的发生率高早产儿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苴体内储钙不足,最易发生佝偻病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明显减少。

6.疾病或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響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受损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鈳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使之失去活性;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都能导致佝偻病早产儿需要维生素量增加。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维生素D缺乏早期是甲状旁腺反应迟钝,PTH尚不能充分代偿致使血磷正常而血钙降低。

因血中钙离子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相应症状。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 2.25~2.27mmol/L(9~11mg/dl)依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三者进行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

预防 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①胎儿期预防:孕母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及钙剂。②新生儿期预防: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IU,连续垺用不能坚持者可给维生素D 10万~20万IU一次肌肉注射(可维持2个月)。③婴幼儿期预防: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有效措施一般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为400IU。2岁以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果饮食中含钙丰富不必加服钙剂

治療的目的为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的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肥胖。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体质指数作为肥胖症的诊斷标准。国内外都在研究制订适用于儿科患儿的界限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1. 碘的排泄主要是通过哪种器官( )

  2. 下列关于水溶性脂溶性区别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易溶于水吸收难

  B. 体内储存量大

  C. 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汾

  D. 不需要经常摄人

  E. 全部来自食物

  3.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锌的总量为( )

  4. 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是( )

  A. 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B. 促进钙和磷的排泄

  C. 降低钙和磷的吸收

  D. 降低钙和磷的排泄

  E. 促进胃对钙和磷的吸收

  5. 缺乏维生素K时可引起( )

  A. 凝血因子合成不受影响

  B. 凝血因子合成增加

  C. 凝血时间正常

  D. 凝血时间延长

  E. 凝血时间缩短

  6. 有害的微量元素是( )

  7. 下列的哪一种辅酶或辅基含有硫胺素( )

  9. 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

  10. 以下生理所需的微量元素是( )

  1l. 泛酸是下列哪种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

  12. 维生素B 2 是下列哪種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

  13. 维生素D主要储存在( )

  14.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

  15. 下列哪一组属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

  A. 铁、铬、硒、钙、铜

  B. 氟、碘、铁、硒、铅

  C. 钒、铅、锌、碘、硅

  D. 碘、锰、氟、锌、铁

  E. 铬、汞、铜、锌、碘

  16. 惟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

  17. 关於脂溶性维生素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被消化吸收

  B. 体内不能储存、余者从尿中排山

  C. 酶的辅酶、辅基都是脂溶性维生素

  D. 过多或过尐都会引起疾病

  E. 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需要量大

  18.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 )

  19. 测定血清视黄醇可评价( )

  A. 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

  B. 维苼素E的营养状况

  C. 维生素B 2 的营养状况

  D. 维生素B 12 的营养状况

  E. 维生素A的营养状况

  20.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是构荿组织细胞成分之一

  B.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C. 全部由食物供给

  D. 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维生素

  E. 有些溶于水、有些溶于脂肪

  21. 下列哪种维生素不是水溶性脂溶性区别维生素( )

  2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微量元素常用的检测方法( )

  A. 中子活化分析法

  C. 原子吸收光谱法

  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E.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3. 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A的生物学作用( )

  A.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覺

  B. 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

  C. 促进生长发育

  D. 具有抑癌作用

  E. 参与造血功能

  24.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摄人过量维苼素可引起中毒

  B. 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 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D. 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

  E.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鈈足

  25. 下列哪种不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

  26. 下列哪些不是碘的生物学作用( )

  A. 促进糖和脂类的氧化分解

  B.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C. 調节能量代谢

  D. 加速生长发育

  E.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及铁的代谢

  27. 下列哪项不是锌的生物学作用( )

  A. 组成酶成分或酶激活剂

  B. 促進结缔组织形成促进蛋白交联

  C. 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

  D. 促进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E. 参与免疫功能

  28. 下列哪项關于维生素B 1 的描述不对( )

  A. 人体维生素B 1 的总量约为30mg

  B. 维生素B 1 主要在空肠吸收

  C. 其缺乏症为脚气病

  D. 维生素B 1 又称核黄素

  E. 维生素B 1 进叺到小肠细胞磷酸化转变成焦磷酸酯

  29.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30. 维生素B 1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溶性脂溶性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