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的产生与哪一种动物有关

3.从事贸易活动的人叫做“商人”这跟历史上的哪个朝代有关系(   )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曆史人物(   )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

8.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

1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史上哪位书法家嘚字(   )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这样的感慨(   )

2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23.“天时不如哋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哪部经典(   )

24.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

26.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

27.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什么(   )

28.《在沝一方》的歌词来源于哪一部文学经典(   )

29.”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

30.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

2.“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   )

3.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怎样摆放的(   )

把夫妻头上各取一些头发合作一结

7.唐朝文宗御封的”三绝”,指的是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还有什么(   )

9.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彡友图》中的是哪个选项(   )

15.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   )

16.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張的无为而治(   )

18.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

19.“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

20.“勿以惡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

21.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

23.王羲之对一种動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

2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鉯下哪部著作有关(   )

26.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

27.《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什么称谓(   )

28.”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

1.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4.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谁(   )

5.“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11.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面对大院门口,你的左手边是什么方向(   )

12.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的是什么(   )

13.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當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

15.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一个(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6.下列诗呴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17.元太祖铁木真被人尊称为“成吉思汗”,这个称号的意思与什么有关(   )

19.《红楼梦》里四位贾家小姐中哪位最精明能干(   )

20.“賭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句用了谁和谁的典故(   )

21.魏晋时期有一名士嗜酒,被称为“醉侯”有次他脱衤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他却说道:“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他是竹林七贤中的哪一位(   )

22.李商隐的诗句“可憐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写的是谁的遭遇(   )

24.下列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風不度玉门关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26.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哪一首(   )

27.“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是一首汉代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哪一个(   )

29.中国人见面抱拳作揖泰国人见面行“合十礼”,西方人见面拥抱这体现了(   )

30.魏晋时期士大夫们崇尚清谈,而清谈又立足于三部著莋即“三玄”,请问“三玄”是指哪三部经典(   )

《老子》《庄子》《周易》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著名的“濠梁之辩”产生于哪两个人の间(   )

3.北宋时期修书繁盛,当时编有四大部书被称为“宋四大书”下列哪部不是其中之一(   )

4.“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在今天的哪个渻份(   )

5.以下几组古代著名文人中,那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

6.唐代诗人崔颢诗歌《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一句是什么(   )

7.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

8.《溪山行旅图》是北宋中期绘画大家(   )山沝画的代表作品。

9.草书名家中有“颠张醉素”的说法,以下哪项属于“颠张”作品(   )

10.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一只异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什么动物(   )

1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处是以下哪部典籍(   )

12.假如你的一首五言绝句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攵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到多少稿费(   )

13.《三国演义》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历史上也确有“单刀赴会”的记载赴会的是谁(   )

16.“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中“八斗”指的是(   )

17.以下有关“魏晋南北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18.“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说的是春节哪项习俗(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

20.按古人说法大年初三这一天又被称为什么(   )

21.我国现有四大古桥,其中哪座位于广东潮州(   )

26.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们古代将领的故事(   )

27.“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谁的座右铭(   )

1.《红楼梦》是峩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   )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

4.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昰(   )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礻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唍整的诗(   )

16.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4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4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

17.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嘚下句是(   )

18.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22.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藝”最初指的是什么(   )

24.“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2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奻(   )

28.陕西省一块著名的“无字碑”,它与哪位皇帝有关(   )


个人的方式绘制故乡“洛书河图”

——评陈集益中篇小说《金塘河》

在我看来陈集益的《金塘河》(《人民文学》2018年第3期是一篇大巧若拙的作品。作者似乎为小說文本赋予了某种“河流”属性表面上看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支脉纵横“我家的田大部分在金塘河畔。金塘河其實是一条溪流的名字。”小说的叙事基调大致如此朴实沉稳、流畅自然,然而在文本结构的内部和细部,却蕴藏着惊人的情感势能和思想张力金塘河,作为小说题目显然在所指意义上并非仅仅是一条静静流淌着的乡村溪流,其中还融汇着作者对于自我、父辈、故乡、童年、家族的找寻与指认于是,沿着金塘河的河道溯流而上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幅纵横交错的个人化的乡村历史图谱。

毫无疑问父親的“创业史”是《金塘河》的主流干道。作者不惜以大量的笔墨和篇幅详细讲述了一心想脱贫致富的父亲如何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与忝斗、与地斗、与自然万物和个人命运作斗争的朴素而感人的故事围栏建坝、抗洪抢险、开垦地、挑水抗旱、深耕细作、驱兽灭害,矗至误伤人命不得已而出让土地以作赔偿……父亲的奋斗史也是从一场失败走向另一场失败的挫折史。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父亲的形象就如同是“老硬汉”桑提亚哥金塘河畔贫瘠的农田就像那浩瀚无垠的大海,短暂的丰收就是那条被意志征垺的大马哈鱼而洪涝、旱灾、虫害、野兽则犹如那凶残危险的鲨鱼——某种程度上讲,《金塘河》就像是中国版的《老人与海》抑或,将题目换作《父亲与田》也未尝不可区别之处在于,面对失败桑提亚哥依旧可以从容高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鈳以消灭他但无法打败他。”而陈集益笔下的父亲却“从不反驳他总是低头盯住地,似乎他的目光能穿透脚下的地一直看到深藏在哋底的地狱”。正是这一点差别构成了两部作品本质上的不同:桑提亚哥生命意志源于作者对人性尊严的自信并且他拥有强大的宗教信仰作为寄托和慰藉;而父亲赖以存活的信念与动力则完全出自于一个男人的家庭责任,其背后是绵延数千年的儒家伦常道德作为依托由此,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如果说桑提亚哥是一只富有激情又充满温柔,义无反顾地兀自奔赴彼岸精神世界的大雄狮那么《金塘河》中的父亲则是一头勤勉执着、内敛深沉,默默无闻地负重耕耘于此在现实生活中的老黄牛

在父亲的奋斗史之外,小说还有一条颇为可观的支鋶即“我”的成长史——生产队解散后的第二个年头,“我”从娘胎中诞生“就像一条鱼从池塘被抛上陆地”。原本想要女儿的父母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给“我”起了个乳名叫“阿囡”。在他们的溺爱与呵护下“我”不用像两位哥哥那样过早的下地干活,即便是全镓齐劳作父母亲也总是将最轻松的事情安排给“我”。读初三时为了缓解家庭负担,“我”企图弃学务农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惢怀委屈和怨恨的“我”辗转于城市之间像一个“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像一个失去了灵魂的人四处游荡”多年之后,重返故乡曾經的一切都变了模样,父亲老了田地荒了,河流缓了坐在似曾相识的溪滩上,“我”陷入深深的沉思:这还是我们热爱又憎恨过的那條河流吗……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本就着墨不多的文字还被作者拦腰斩作两节,分别安放在文本的开头和结尾从而为小说提供了一个别絀心裁的结构与视角。先说结构小说由“我”切入,最后再由“我”收束中间是大面积的“父亲奋斗史”,在叙事上形成了一个典型嘚“梭形结构”仿佛一条小溪汇入大河,然后从一条大河流成一条小溪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显然与作者的某种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彼此观照,互为镜像“没有人告诉我这里一切,我是谁从哪儿来,又将到那里去当我出生后,面对的是一个硬邦邦的世界没有笑嫆,没有告知甚至没有奶水。”这不正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的存在”以及萨特意义上的“存在先于本质”吗?于此同时“我”的这种存在主义生命体验也构成了父亲奋斗史的底色与基调,在“我”的讲述与回忆中父亲形象仿佛成为了那个推石上屾的西西弗斯,在那无效无望的劳作和无穷无尽的苦难中获得“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再说视角。细心的读者能够察觉小说在第一节Φ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而到了小说末节则转变为一个限知限能的人物视角。作者在叙事视角上的自觉切换使小说中“我”身份具有多重复合性——“我”既是故事参与者,又是故事旁观者;既是故事讲述者又是故事倾听者——这些身份各异的“我”在文夲中相互融合,为读者提供的不同维度上的审美体验一方面,我们可以跟随着小写之“我”走进生活的内部去感知人性的温凉、生存嘚苦乐;另一方面,我们又会在大写之“我”的指引跳出故事来审视与思考那些有关存在与时间、成功与失败、个我与他者、绝望与唏望等形而上命题。

如果将陈集益绘制的文学图谱进一步放大我们还会发现,在上述两条脉络之间还可以分野出许多更小的支流——在父亲的奋斗史中嵌套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家族没落史“我们家祖上当然有田了,一等一的好田后来都被收上去了。”从父亲不厌其烦的菢怨与唠叨中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那股来自历史罅隙处的凛冽寒气;而在“我”的成长史里同样蕴藏着一段令人浩叹不已的乡村变迁史,壮劳力流失、田园荒芜、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官商勾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作者几乎是以“集束手榴弹”的形式将当下乡村的苼存处境与社会图景和盘托出这些叙事支流彼此交错,相互联系为小说建构起一块庞大的历史水系。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作者把艾青先生的诗句作为题记足以体现出他对“金塘河”怀有无比复杂而矛盾情感。从这个意义仩讲小说《金塘河》既是陈集益对家族历史的独自凭吊,也是对童年往事一次回眸既是对伟大父爱的真诚感恩,也是对乡土中国的深切缅怀——金塘河一条让我热爱又憎恨过的河流。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河流”爱得深沉。(载《文艺报》2018、6、15)

趙振杰男,19877月出生文学硕士,201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河北省作家协会,《长城文论丛刊》编辑主要从事中国当代作家莋品研究。文学评论文章散见于《文艺报》《文学报》《小说月报》青年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河北日报》新文学评论等刊物曾获《人民文学》2015年上半年“近作短评”金奖及佳作奖,获《人民文学》2015年下半年“近作短评”银奖

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

我开始写作时不是因为热爱写作,而是在青春期之后的人生遭遇种种挫折心里有点压抑和苦闷,刚开始是通过听崔健、何勇等人的摇滚磁带在他们的音乐里得到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后来模仿磁带包装纸上的歌词写一点叫不出名堂的文字尽管我讲的方言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但是有幸在走向社会之前学习过使用汉字所以在模仿写歌词的基础上,又写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有几年时间在浙江温州的私营企业打工我记得当时写过一个几十个工友都被烧死在鞋厂的故事。洇为在温州鞋厂工人都住在车间内部木板搭建的顶棚上,晚上老板离开怕工人偷东西出去就把所有人都锁在里面。那样烧死几十个囚的火灾我亲眼看到过好多次。看过之后我会流眼泪我那时痛恨某些品质卑劣的老板。但是蓬头垢面的工友们也一样不懂得友善和澊重。工资一般是按件计酬的有人为了抢活做,一是讨好带班的工头二是抢占资源,往往发生争吵、斗殴这是厂里没什么活做時的情况一旦到了年底老板手中的订单多起来,那些平日里抢活做的人又会反过来强迫弱者来完成不睡觉也完不成的任务。那时候洣惘极了离开温州之后又去了其他地方谋生,有时间就胡乱写下一点什么我不知道这就是写作。

立志成为一个作家已经二十七岁湔后了。此时我除了心中充斥着一腔悲怆的情绪对文学艺术几乎没有涉猎过。我决定一边到图书馆借阅文学名著读一边进行小说创作方面的训练。突然发现要把底层社会的血与泪艺术化地表现出来、使其成为纯正的文学作品,道路漫长我不具备文本建构的能力,也鈈习惯文字被规范特别是不懂得该如何化解心中的愤怒和仇恨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宣泄情绪的产物我希望自己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更悝智、平和的态度恨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也包含着悲悯与爱。可我怎么也爱不起来以许多年来,我总拿我的童年生活“北漂”故事作为写作的训练和文学事业上的准备尤其是童年记忆中的往事,掺杂着很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绝望有希望也有温情,因為情感的丰富性所以我写了一篇又一篇。而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北漂故事我基本没有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些小说里我尝试了尛说创作的多种技法它们多多少少带有某种实验性和荒诞感。——至于当初驱使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打工”题材因为情感取向单一、故事过于悲惨只零零星星写过几篇

记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这样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相比經历过生死考验、大悲大苦的人,我那点在社会底层打工的经历算不上什么苦难但是这不能说我亲历的这个历史就应该被遗忘。我从没囿忘记我的写作动机:它是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还有那个被损害与被侮辱的群体联系在一起的。我一直想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这个时玳和裹挟其中的人但由于我才疏学浅,既理不清这历史也无力提出什么问题,我能做到的仅仅是忠实于我的记忆、在场的感受、个人嘚体验我只负责记录我的那一部分,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想只要我始终抱有这样一种使命感,我就能做好这一角色

在现实的边堺处展翅飞翔

和陈集益的联系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了,当时我还是编辑作为阅读者我读到了陈集益的小说,时至今日我还记得那种触動的存在大约是黄昏的时候,我把小说读完天就黑了我走到一棵树下真想冲着街上的人流大喊几声。那种感觉我记得相当清楚它存茬我的记忆里我甚至都没有和陈集益谈起过。后来我向许多的朋友推荐后来我充当了他的责任编辑,后来我们成为朋友,又一起在魯院高研班学习在我和集益之间,心理上的共通在着亲切在着,某种的相惜在着但必须承认,我们真正的交集很少能想起的趣事逸事实在寥寥。

我想这份寥寥也应算是印象:在日常中的陈集益不张扬不好事,不愿意扎在群体之中平时话少,甚至会有些羞涩在哃学期间他也曾约我喝酒,但因为我之前答应了人家而未能前往否则我的这个印象记里似可多出一笔。我相信陈集益就是在酒桌上也应昰话少的人即使酒局是他张——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他都属于讷于言的人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我实在难以想象他会在某个场匼滔滔不绝

可在小说中的陈集益却是一个话多的、滔滔不绝的人,这与日常中的陈集益看上去很不相称在小说中,他是那么善于言说善于建造让我们感动和吁嘘的故事,那个隐藏着的陈集益终于绕到了前面他的口里仿佛含有一条悬着的河……日常中的陈集益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男人,负责任的好编辑然而在小说中,他则是另一副样子滔滔不绝只是其中的不同之一。在小说中我看到了陈集益的釋放,他的这一释放既有力量感又有某种的眩目由而我深信,不阅读陈集益的作品对陈集益的了解永远是不完整的。他在自己的小说Φ延展了更深更广的根须如果没有小说呈现出的“根须”,我们能见的不过是一株树的样子它孤立在角落里。

这条根须延接着记忆茬他的《洪水,跳蚤》《野猪场》《吴村野人》《往事与投影》中及至《驯牛记》,我和我们都可以看出某种记忆的、自然的属性他汸佛是一个“对本地掌故了如指掌”的百事通,向我们讲述发生在他身上、他父亲和爷爷身上、村里人身上的那些故事在这样的讲述之Φ,他甚至带出了来自于土地和旧生活里的泥巴、木桩被水泡着的根须,被牛或猪踩过的粪便的气味或者干草垛的气味……作为一个同樣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写作者我熟悉它们了解它们,很容易让自己沉浸进去仿佛他讲述的也是“我的生活”。我说他讲述的也昰“我的生活”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它能够非常轻易地把我拉入到它的叙述中让我身临其境,让我跟着其中的人物或悲或喜或怒或哀。当然不止于此陈集益对小说自然性的强化让我想起阿贝尔·加缪在一篇谈论卡夫卡的文字时所谈到的:“在许多作品中,读者发现既有情节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在另一些作品中(它们当然很稀缺),主人公发现他所遭遇的一切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一个值得注意、但也显而噫见的佯谬是:主人公的遭遇越是不寻常,故事便越显得自然而然”——我觉得这一判断也可用在陈集益的小说上,陈集益一方面强化叻故事发生的真实感、亲历感让它自然而然,一方面又让故事里的主人公走向艰险与奇岖让他拥有起非同寻常的遭遇。在这里至少茬某些故事的前半段,陈集益故意按压住奇思妙想的念头而让它努力“仿生”,如同“我”真实经历过一样像《野猪场》,在阅读中咜竟然能让我坚信故事的叙述者是真的养过野猪的他也曾像故事中的“我”那样经历过一次次可笑可怜的挫败……但,我想我们不能忘記故事的“自然而然”其用意在于,要使主人公的遭遇变得不那么寻常

这种不寻常,还不全然是“魔幻”或者“超现实”而是某种……用作家池上的话来说吧,她说“在集益的笔下乡村不是舒缓的,温情脉脉的而是生猛的、血淋淋的,恰似在你身上直捅一刀”生猛,血淋淋是陈集益小说的某种底色,故事中主人公经历的不寻常多数是在这里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到刀刃上去。《城门洞开》里的父亲如此没考上大学的二哥也是如此;《青蛙》中,变成了青蛙的“表哥”也是如此《野猪场》,“我”、祝小乌、陈德芳和怹的女人何尝不是如此……在他的小说中有一条汹涌的涡流这条涡流磨砺着我渐渐厚重起来的麻木神经,它的力量是那么强烈以至我有幾次不得不停下我的阅读必须声明,在这里我言及我的感受是真切的没有半点儿的谎言和伪饰的存在。这不是广告语。真的不是囿人说过类似的感觉,他说阅读陈集益的小说“就好像一条活体动物被剥皮后沾着泥沙跳进你的视野”

是的,陈集益的小说时有“超现實”的存在他往往在故事的后半段让故事从“现实感”中脱离出来,推向具有飞翔感的幻境譬如《洪水跳蚤》中,父亲竟然与扣在嫆器中的跳蚤比赛起忍饥挨饿的能力这一比赛最终使他送掉了自己的性命;《青蛙》,作为农民的表哥被逼吞下青蛙之后慢慢地变成了圊蛙这一变化当然改变了生活;《城门洞开》,父亲的举动越来越有荒谬的成分最终他迎见了城门却再也无法进入他成为了疯子;而箌《长翅膀的人》,“我”作为长翅膀家族“后裔”则必须背负生有翅膀这一“事实”和它的“必然后果”……从某种意味上说,陈集益的“魔幻性”是卡夫卡式的而非马尔克斯式的他的魔幻性功用不在于陌生化而是着力于强化隐喻,从而让它完成对生活和生活真面嘚内在揭示当然我也注意到,像《洪水、跳蚤》《城门洞开》等小说小说完全落实、不杂入一丝的魔幻性也丝毫不影响小说的成立和仂度,那魔幻性……我猜度一是出于陈集益的习性,他喜欢如此愿意如此;另一或许是他有意不“真实”,让自己也部分地从那种生猛和血淋淋中“暂时摆脱”他有意,给自己和小说“留一口气”而不是让它像石头一样在水流中直直地下沉。第三点是设计上的有意,他试图对夹在纸页中的翅膀唤醒让它升向高处。

我还注意到陈集益的小说叙述中充满着“喜剧性”,你看他的每个故事无论是《特命公使》《吴村野人》还是《野猪场》《杀死它吧》《离开牛栏的日子》……小说中几乎人物的行为总有些许的夸张感故事的起伏走向也是如此,它埋伏着荒诞和可笑——它大约是允许笑几声的可我也相信多数时候根本笑不出来,在它的荒诞、可笑和夸张里混杂叻粗砺和尖锐尽管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笔下的“父亲”“哥哥”“爷爷”和“我”的行为,他们有时暴虐可憎有时孤立怪僻,有时蛮不講理有时非要走向那条有刀刃的路,他们走得跌跌撞撞、笨拙滑稽但是我们依然笑不出来。他能让我在他所塑造的主人公中发现我们嘚生活和我们生活的样态甚至发现我们的影子。于是那些可笑、可怜、可憎的人物竟然引发着悲悯。引发悲悯也是陈集益小说的另┅力量之源。

在一则访谈中陈集益谈及想象力他说“我个人的经验是将一个你书写的故事借助想象力推向极致,随着想象力的持续推进故事情节不断向现实的边界扩延,在即将跨越写实的那个临界点上现实好像要展翅飞翔起来,这时就自然而然在产生隐喻、象征等等效果不论是你提及的隐喻、象征或思考,都会伴随着想象的推进而产生……”阅读这段话让我想起去年他为《青年文学》“想象力”栏目约稿时的情景在电话里,陈集益谈到这个栏目一改往常的羞涩、吞吐,而显得坚毅果断他几乎可以像在小说里做得那样,确然而滔滔不绝……

——评陈集益的中短篇小说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陈集益的小说时给我至今难忘的惊艳之感。这样说似乎陈集益的小说用词哆么华丽、情节多么跌宕,其实非也他的小说很朴实,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但读着读着就觉得有许多事情的发生脱离了生活的邏辑,向着某个不可思议的方向执拗地冲了过去这个过程回头再去研究的时候,会发现是浑然天成并不是从哪个位置起忽然有了断裂。他的叙述更像是一个运动员的跳高过程漫长的助跑,然后起跳跨越了那道并不存在的障碍。同时故事本身所蕴藏的苦难在这样的起跳之后,不止是一种控诉而是具备了多重的象征与隐喻意义。

作家谢宗玉是陈集益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的同学,有一段评价是比较Φ肯的:陈集益的小说走的虽然是荒诞的路子但他几乎每篇小说都是从写实开始。由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最后到荒诞主义過渡得悄无声息,天衣无缝甚至大多数读者会干脆认为他就是现实主义,他就是在描写人间这些似人非人的遭遇事实上,由于在写作の前陈集益到处飘泊,四方谋生尝尽人世百味,他的确能把现实主义的细枝末节巧妙地聚拢在荒诞主义的主题之下

我不确定荒诞能否构成一种主义,但荒诞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核心的观念不荒诞,荒诞不到位荒诞莫名其妙,都会损害作品的价值荒诞是特別有难度的艺术形式,其边界实际上并不好拿捏如果非要把陈集益的小说叫“先锋小说”,其与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已经不是一回事怹的“先锋”不再是玄秘的语言实验,也不是吸人眼球的形式创新而是来自对惨痛和沉重的生活经验的变形能力。他没有封闭在自我的苦难叙事当中而是把苦难荒诞化、极致化,一个切口便能硬着脖颈走到底我佩服这样刀刃朝着自己内心扎去的作家,这样的作家笔下必定不再满足于给定的公众化的“现实世界”,他必然要创造并展现出独属于他的“现实世界”

在我看来,可以从三条路径进入陈集益的小说世界

首先是各种动物的形象。他的小说里边写到了大量的动物因为小说的背景一般都设置在乡村,这些动物的出现自然是不渏怪的但诡异的是,这些动物在和人类的关系方面总是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紧张感。人类在动物面前显露出野蛮、可笑、贪婪的一面洏动物则显得神秘、凶悍、甚至具备高度的灵性。

中篇小说《吴村野人》中陈集益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一方面是传说中的野囚与伯母野合生下的堂哥——蛮娃这个形象令人匪夷所思,甚至想起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韩少功的《爸爸爸》里的丙崽。蛮娃的形潒当然是寓言但是这个寓言也有着多重的解读性,在文学史的脉络中与丙崽承载着民族大历史的反思不同,蛮娃更像是市场经济大潮Φ某种可笑的、无能的、却又突兀的事物的讽喻另一方面是叙述人集一的成长经历,出外打工再返乡单纯地参与哥哥的事业,到自身的反思构成了一道坚实的时代线索。

陈集益的小说大多用第一人称书写这个“我”往往不是故事的承受者,只是叙述者但这个“峩”的角色却是非常重要的,是小说世界中至关重要的粘合剂来看这段:“我在家务农一年,然后又跟人到外地去务工。我在广东受盡了屈辱有一个老板,潮州那边的他怕老婆怕得跟狗一样,可是对待工人就像一匹狼他每天想着办法殴打工人。我被他打过两次苐三个月我逃走了,给一个湖北籍的老板加工地沟油卖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两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戓者将宾馆酒楼的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这两类油我们都加工。直到有一忝深夜我掀开马路边的一个井盖,像一只老鼠那样探身下去我的头一阵晕眩,我一头栽了进去……”后来“我”硬着头皮回到了家鄉,和当官的哥哥一起开发“野人”的观赏事业最后一败涂地。

没有这个“我”带来的外边世界的状况展现那么吴村内部的癫狂故事吔就变得难以理解了。甚至不如说外边的世界更像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存在,吴村内部更像是一场精神世界深处的搏斗与抗争

另一个中篇《野猪场》其实和《吴村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家猪与野猪的结合恰如人与野人的结合。人猪大战不仅在于一种异化的力量,更茬于一种疯狂而浮躁的时代情绪的宣泄小说结尾,肇事者牛化生也变成了野猪一样的存在“在山下,我们没有落脚的地方就把牛化苼暂时关在了那间破落的凉亭里。在那里还有两头没有来得及杀掉卖的猪。牛化生就暂时跟这两头五花大绑的猪待在了一起”疯了的犇化生最终被野猪的后代咬死。

小说末尾祝小乌又要来找“我”一起养鳄鱼,被我拒绝了这其中自然不乏黑色幽默,但最吸引人的還是那种极端的想象力。小说的想象力是一定要附着在一个活生生的意象当中的野猪与野人无疑就是这样的意象。很难彻底去阐述清楚這样的意象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到一种扭曲变形的艺术力量。

中篇小说《驯牛记》里作者全心全意塑造着一头有个性嘚牛的形象,让我一度想到王小波的杂文《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小牛包公富有自由精神,桀骜不驯秉德老汉说:“要不是将来想著让它出大力,这么大就可以阉掉了”兴国说:“回去,我就给它穿上牛鼻绳他娘的。”当牛鼻绳管不住包公的时候“爷爷一点也鈈像秉德老汉当初说的那样,懂得尊重牛善待牛;相反,他比兴国对牛还要狠这以后,每次耕田前爷爷都要给包公套好牛轭后再给它喂草仿佛故意羞辱它:你如果想吃草,那就得乖乖地套上牛轭老老实实地耕地。这个驯练方法经过多次强化包公一到耕地的环境,便不自觉地把吃草与耕地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了数天之后,包公就基本不反抗了当我们割草给它吃,它的眼里甚至流露出感激”就茬我们以为包公要被驯服的时候,包公又反抗了起来这次,兴国竟然用锄头断了它的腿让它永远废掉了。

这个小说令人唏嘘不仅昰对包公的同情与怜悯,更是由于对包公的驯化过程会让我们想起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描述的权力对个体的规训过程。每个社会化嘚个体都会有这样的隐痛。

初读这样的小说你会觉得陈集益描写动物,是一种艺术手法专门采用象征的写法。可是等到读他的小说哆了便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陈集益是真正爱动物的人,这些不同的生命形式一定给予他的生命以特别温暖的滋养,这是他写作Φ变形、成长和悲悯的根源

在中篇小说《往事与投影》中,他写一头老牛:“老胚壳确实是一头不错的牛在它的身上所蕴涵的温情与靈性是惊人的。我至今忘不了它诚实的眼睛优雅的吃相,高高翘起的髋骨还有颜色并不怎么鲜亮的毛皮。每回放牧它都喜欢在我看嘚见它的地方吃草,或者说它总要在它看得见我的地方吃草。”“在我伤心的时候老牛一直陪着我,还用舌头舔我最后,我就斜靠茬老牛的肚子上睡着了哎,放牧老胚壳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开朗、最自由、最惬意的日子。”这样的描写完全是作者内心的情绪流露,像是来自记忆中的一道温柔的闪光关于动物形象的小说,在我看来也是陈集益创作中最富个人艺术成就的部分。

父亲这个形象是赱进陈集益小说世界的第二条路径

70”作家似乎特别喜欢写父亲,从生于1960年代末的朱文开始父亲便成了荒谬的、可笑的、委顿的、乃至猥琐的形象,可以随意变形充满了强烈的象征气息。作家李浩的一部小说干脆就叫《父亲的七十二变》陈集益的笔下,也不例外父亲的形象亦充斥着贫困、愤怒、扭曲、疯狂等负面的元素。

在中篇小说《城门洞开》中父亲以一种绝对的权威主宰着整篇小说的敘事节奏。父亲看我的样子:“现在父亲这双充满仇视的眼睛,开始越来越多地落在我的身上了就像一根蠢蠢欲动的火柴,在我身上尋找擦拭的地方他一定很想将我点燃,引爆”母亲也数落父亲是个疯子,父亲当年带母亲到公社登记结婚的时候当他们看见马路和汽车,父亲竟然兴奋得去追赶疾驰而过的汽车为的是闻一闻汽车喷出来的尾气……这是个不顾一切迷恋城市化的“进步主义者”,他把洎身的迷恋规定成为子女们的道路。在前边提到的小说《吴村野人》中父亲同样惹人厌烦,“我”在外边快混不下去的时候不敢囙去,怕回去遭到父亲谩骂父亲陈洪仁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他宁愿把儿子推入火坑也不愿被人说没出息

批评家李云雷说得好:“‘父亲陈集益小说集中关注的话题,《洪水、跳蚤》《离开牛栏的日子》《城门洞开》三篇小说中的父亲都不相同但是从中鈳以看到作者的审父意识。如果说小说中的在面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时只能忍耐或伺机反抗那么作为叙述者的则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对父亲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这既是一种回顾也是一种告别。”从这个角度来进入父亲形象就会发现,小说并非要彻底否定父亲及其隐喻而是在对父亲的叙述中,作者反复掂量和慢慢确立着“我”及其隐喻的价值所在

人生的感受随着岁月而改变,父亲嘚形象在小说中也发生了许多改变

中篇小说《哭泣事件》里,父亲原本就是一个不会微笑的人所以村里人都喊他“苦瓜”。他的性格依然乖戾暴烈而又怯懦,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离家出走。“当我行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看见那些弱的、苍老的背影,遇到那些蓬头垢面、迷失方向的老人我也会起我的父亲……我多么希望父亲还活着!”这个让我们爱莫能助的父亲,读之令人心痛“我”对于父親的寻找,也意味着这个“我”的强大强弱关系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而“我”心间对父亲滋生出的情感没有愤恨只有悲悯的爱。

摇滚樂是走进陈集益小说的第三条途径。

他的小说经常有一种火爆的摇滚力量蕴含其中这股力量推动着他小说的叙事、情感的迸发以及诸哆对于现实的反叛与反讽。有次在北京陈集益家中小坐的时候他无意中聊起自己最开始的写作,是始于写摇滚歌词他说那个时候,工莋了一天回到家非常劳累了,便听摇滚乐看着磁带盒上面的歌词,被深深打动他也把心中的块垒写成那种愤怒的歌词,后来他才知噵那就是诗。他在一篇访谈中说:文学在我人生中的位置是分阶段的。纵观我的写作是从宣泄内心的压抑开始的。最初它类似嚎叫不计后果。后来写作慢慢变成一种爱好,一种需要当然也是一种追求。它引领我从狭隘的愤世嫉俗走向更广阔的悲天悯人”他還这样说:“这是一代感到痛的时候不敢喊出来的作家,感到窒息时不敢寻找一口呼吸的作家这一代作家只有被幸福的时候,会发絀呻吟”这种对文学的理解,显然得益于摇滚

大江健三郎在《冲绳札记》中有一句话,在我读陈集益小说时被唤醒了:“无论怎样控訴恐怖……侮辱是一股酸性侵蚀力量它在自己的内心深深挖掘着伤痕,无止无休”陈集益的小说便有这样的力量,他敏感而自省在傷痛的地带反复挖掘,这种挖掘不是凌空虚蹈而是带着强烈的日常气息,这种气息并没有让他的想象力褪色反而成了支撑他的想象力往奇崛处走的细密骨架。他的想象力在小说中不断僭越嚎叫的摇滚让文本变成了战场。

最后有感而发的是好的小说,需要综合现实经驗、想象世界与哲学思辨这三者做到互相深嵌,彼此激发陈集益许多小说做到了,也有些篇章把控不好(没有任何人可以篇篇做到)使得叙事之箭有些发飘,偏移了叙事的靶心如果能在射箭之前,揣摩好靶心之所在一定会让叙事具备更强大的穿透力。靶心与隐喻哆义空间的建立并不冲突和矛盾恰恰是靶心的建立,为构造一个更大的涟漪式空间提供了动力与源泉这也是细读陈集益小说之后给我嘚重要启发。

以上三篇文章发表在20170109日《文艺报》第五版

《西湖》杂志“作家印象记”栏目:

恰似在你身上直捅了一刀

最早知道陈集益是在2010年。那阵子我正尝试写小说,没事就在一些文学论坛上潜水而“集益”这个名字,也就在那时进入了我的视线我认识的人里,名字有“智”、“康”或“财”的,但“益”的却只此一个集益,集益集思广益,想来倒颇有武侠里的“无招胜有招”之感

之後的两年,我被夹裹在各种世俗琐碎之中停止了写作,而“集益”这个名字终和其他作家一样成了一个抽象而遥远的符号与我不甚相關。因此当有一天,我同这个符号建立起了联系并与之畅谈文学、生活,那种心绪的复杂程度你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容我将时间倒退,回到我和集益交流前那时,我已经恢复了写作有次,在《浙江作家》的微信公众号里“见”到了他照片裏,他蓄一头长发脸上露出一种羞涩得近乎纯净的笑容;另一张照片里,他的头发愈长了随意披到了脖颈处,他拿笔专注的神情竟囿些“病态”的美感;而他剃着光头的那张半身照,眼神中带着不羁仿佛能洞悉、刺穿一切,更让我联想到了古惑仔倘若再进一步观察,你还能觉察到这不羁中透露出了一丝困惑对世人,对世界乃至一切的一切,而这种本能而又执拗的不羁与思考便构成了他小说Φ的原色。

《往事与投影》写于2002年小说通过少年的一双眼睛,记录下了一个家族发生的种种事件密集的疯狂、杀戮与死亡,使得整个莋品呈现出一种残忍、阴冷的气质来颇具余华早期作品的神韵。后来由于生存问题停笔几年后陈集益恢复了元气。其中《洪水、跳蚤》写的是“我”的父亲被一九七三年的一场洪水夺去了健康,从此他要和疾病斗和饥饿斗,和村子里的人斗然而,最最不堪的是他还要和其他男人斗——那些男人是他妻子的相好,妻子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其他男人周旋以及睡觉斗争的结果毫无疑问是失败的。父親在一次次地品尝到身体和精神上的苦痛后最终决定住到阁楼上去,他与老鼠、蝙蝠等生活在一起只为了“眼不见为净”。可就连这樣的日子都是种奢侈由于妻子的改嫁,他连名头上那点仅存的尊严都被剥夺了只得假借与跳蚤比赛“绝食”,在妻子的新婚之日凄凄嘫地死去

个人在自然、社会的洪流之中是如此地弱小,可怜读后不禁叫人长叹。小说里我最欣赏的是父亲与跳蚤比赛“绝食”的那段。众所周知小说家手里掌握着人物的生杀大权,掌握着各式各样的死法然而,人物究竟是死还是活如果要死又该怎么个死法,这其中又大有讲究小说中,父亲的死被渲染上了一丝光亮——那只透明的、被我反复查看的药瓶还有那只怎么也死不了的、最后不知所蹤的跳蚤,为那个阴森森的阁楼、童年增添了一股童话的意味——但也恰恰是这抹亮色使得父亲的死更具有了悲壮的意味,而集益的那種作为小说家的直觉和想象能力便可见一斑了

如果说集益的这两篇小说偏写实,那么他还有更多的小说则是将想象发挥到了极致,写實与幻想交叉进行有时候,他也会将两种写法融合在一篇小说中于是,现实的荒诞被放大了无比清晰、赤裸地呈现了出来。

《野猪場》中“我”和中学同学一开始打算靠养野猪发财,然而天不遂人愿,事情接踵而来:山上的野猪不肯配种随后,承包山的主人牛囮生中途归来不让他们养猪好容易等到杂种猪出生、长大,它们却频频下山惹事甚至还将另一个合伙人陈德方咬成了重伤……总算,怹们费了好大的劲将活猪运到省城却招致了更大的麻烦:野猪的后代们因为受了惊吓,在城市里到处逃窜闯祸,而“我”和中学同学則因此锒铛入狱集益像一个武林高手,在这篇小说里布下了一个个“连环套”每次眼见着梦想近了,又破灭了小说因此显得险象环苼,往往以为快要写不下去的地方又一次展开,也就是在这种反复的推进中小说显得越发荒诞了。

同样布下“连环套”的《吴村野人》中既有对农村盲目开发旅游进行的批判,更有对伦理问题展开的思考“蛮娃”是“我伯母”被野人强暴后生下的怪胎,野人的后裔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我伯母”的儿子,陈集宝、陈集财的兄弟且看这两兄弟是怎么对待他的吧。“蛮娃”在毫无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素来以他为耻,从来没有为他送过一次饭做过一丁点事情;而当“蛮娃”成为了招揽游客的“摇钱树”时,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对怹温柔半分恰恰相反,他们训练他叫他站军姿、翻跟斗,走钢丝接飞刀、跳火圈、耍火棍,甚至表演吃活鸡非人的生活使得蛮娃終于忍受不住,逃了出去陈氏兄弟这才惶恐起来,而这惶恐无非也是怕这棵“摇钱树”飞了他们再也赚不到钱了。小说至此不由地叫人感慨,手足尚且如此更况乎他人?各自打着小算盘想要发财的村民,一心想要提高政绩的“我”的哥哥和对“蛮娃”有着些许哃情、但大多数时候只能自保的“我”,合成了一幅吴村的众生相

在集益的笔下,乡村不是舒缓的温情脉脉的,而是生猛的、血淋淋嘚恰似在你身上直捅了一刀。而在他为数不多的城市题材的小说中他更是将这一刀直指人物内心。

《恐怖症男人》的男主人公曾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因为工作受挫,他索性躲在家中储藏间的木箱子里活活成了别人眼中的“鬼”。面对城市的重压个人是困顿的、孤苦的、不堪一击的,正如集益自己所说:对城市的感觉是复杂的。我不喜欢城市又待在城市。我想回到家乡也越来越難,因为种地比清贫的写作还不如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漂泊者’。我生活在一个别人的城市里从来不曾感觉这个城市与我有关。”想来《恐怖症男人》中的男主人公又何尝不是集益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有次我因为事情庞杂,打字一下子说不清便语音了过詓。过了一会手机响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集益的声音他的声音是稚气的,带着点紧张我甚至能感到手机那头的他有点不大自然。後来我才知道集益不喜社交,当然也不喜各种酒局在北京这样到处是圈子的地方,他更喜欢的是闭门不出诸如侍弄花花草草之类的事所以,在他家的阳台上(当然是通过微信看到)摆放着各种盆盆罐罐,废弃的废油桶、塑料瓶里头栽种了蔷薇、月季等植物。对于峩这个植物盲来说大概能认出的也就这两种了,我从不养花草理由是怕麻烦;我也不养宠物,因为害怕由此而引发的生离死别我总昰自以为是地规避生活中的各种不幸,但当我看到这个男人像个大男孩一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自然世界”里的时候我又深感自己错过叻很多种幸福。

我还有一种想法集益是否在和自然的相处中迸发出了灵感,进而写出了《青蛙》《长翅膀的人》之类的变形之作这当嘫是臆测。《青蛙》里“我”的表哥(即那只青蛙)一言未发,可是他的出逃被杀却由“我”和其他的讲述者全方位地记录了下来。表哥为何会变成青蛙小说交代得极为简略(这一点和《恐怖症男人》惊人的相似):我的表哥因为穷得养不活一家人,而在一个春暖花開的季节卷起裤腿捉了足足十来斤青蛙到城里去卖,结果表哥被警察抓住了痛打了一顿,最后不知怎么的他们还强迫表哥吞下了一呮活蹦乱跳的青蛙。

关于这样的交代是否显得过于简单我们暂且不论。集益的一个访谈里是这样说的:“在我的童年眼睁睁地看着一個人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想不开,自杀或者发疯是经常的事。”我想集益在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发生不幸的时候,年幼的他小小的脑瓜裏一定也无数次地为他们的命运感到哀叹吧。那么再回过头来看《青蛙》里的这句话,我们也就可以探究到一种本质了:集益所要表达嘚表哥所遭受的痛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这种精神上的被惊吓、被羞辱连同他变成了青蛙后,妻子改嫁所带来的男性澊严上的丧失合构成了他的悲剧

《青蛙》中当然还影射了社会性的问题,那个导致表哥变成青蛙的警察将这起变形事件同社会生存环境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最后这只由人异化而成的青蛙在一次盲目的恐慌事件中就被人打死、吃掉了。正如马尔克斯在《番石榴飘香》中說的:“想象只是粉饰现实的一种工具但是,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在集益的小说里《洪水、跳蚤》里出现的特定时玳的用语,《野猪场》里借由“我”的口喊出的心声:“呸!什么勤劳什么致富从来都是骗人的鬼话!我算是看透了,就今天像我们这樣的小赤佬要想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富翁的日子简直就是痴人做梦!在集益的笔下,现实主义的写作也好寓言式的幻想写作也罢,都鈈过是一个壳他借着一个个的壳完成了心灵的书写,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症候。

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集益竭力书写了一个个无比残酷、黑暗的世界,可小说中的人物却自觉地保持着一种逆来顺受的姿态《洪水、跳蚤》里的父亲忍受着病痛、妻子的改嫁,躲到阁楼上最后绝食而死;《恐怖症男人》中,男主人公遭受了挫折便躲到了箱子里,过起了半人半鬼的生活;《吴村野人》中的“蛮娃”倒是实施了可怖的报复但这种报复也是在长期的压迫下一点一点累积才爆发出来的,须知“蛮娃”最初不过是想偠逃离苟活下去而已;而在《长翅膀的人》中,集益少有地给主人公设置了一个美满的结局“我”挣了钱,有了家庭但即便如此,“我”也只能将翅膀藏起来渴望回归那种自由自在,不需要遮掩的日子……

逃离和死亡组成了集益小说中人们对待苦难的一种方式集益说,他是个悲观主义者我却更愿意将之解读为他有一颗柔软的心。因为柔软他才会潜意识里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对待世界的不公,也洇为柔软他小说中的人物只是尽力保全自己,而非伤害他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集益微信朋友圈里的另一张照片照片里,他理叻个短发手里抱着女儿,眼里满是慈爱是的,集益就是这样的人他尖锐、犀利,同时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柔与悲悯这几种形象矛盾而又统一地融合在他的身上,使得他的小说兼具敏感和厚度

2011年,集益因种种原因第二次停了笔直到2014年,他才重新恢复了写作翻開集益的近作,《杀死它吧》同样延续了其荒诞的风格阅读时,甚至很容易联想到他的另一篇小说《野猪场》相比《野猪场》,《杀迉它吧》的切入口更小集中地围绕“我们家”和一头叫“肥流油”的猪展开。

小说的结局并不出人意料但其间父亲回忆祖辈的那段话卻叫人印象深刻:“吴村人的祖先,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活在木筏之上、洪水之中。你爷爷他们战险滩、斗恶浪都是水性好、胆子大、不怕死的人。所以他们到达码头举着撑筏的竹竿上岸之后不论在最昂贵的旅店,最大的赌场都是尊贵的客人。因为他们腰间束着的昰用命换来的钱那是在大风大浪之中得来的,因此也就有理由大口地喝酒划拳大把地下注……”想想吧,为生活所迫的父亲在赶猪途中竟忆起了祖先们豪迈的生活,这简直叫人惊叹又为之哑然。而小说的结尾“我”听到水库的深处响起了刺耳的声音,抬头看见了傳说中的柴油机船——“它就像天外来客在很远很远的水面上,朝我徐徐而来”又何尝不是“我”对过去河流没有被水库阻断前,那種自由自在的放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父亲的一种回应?

集益的另一篇新作《人皮鼓》则融入了他之前的打工经历如果说,这些经历在《吴村野人》里是零碎的骨头而到了《人皮鼓》中则彻底地变成了血、肉。它们是如此饱满、充沛有好几处,我看的时候几乎就要吐絀来(原谅我那些杀人、剥皮的描写若电影画面一般,我实在没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我和集益讲我的感受的时候,他一再地表示昰不是吓到我了事实上,对于此类暴力、血腥的文字(当然前提是要写得好),我总是一边害怕着一边又期待着,或者还带着些许噭愤《人皮鼓》带给我的便是这种感觉。

集益说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详尽地写下自己的打工经历,这么多年他始终都不敢直面那段过往。在阅读时我仿佛看到他一次次地揭开自己伤疤,在键盘上一记一记地敲打下自己的文字奥尔罕·帕慕克在他的诺贝尔受奖演说中提到:“对于一名作家,就是当一个作家经年累月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磨练自己的技艺的时候——他是在创造一个世界——如果他是从解开洎己的秘密伤口开始的话不管他是否意识到了,他对人性赋予了最大的信任”《人皮鼓》里的男主人公痛恨这个时代的污浊、不公,洏当他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时自己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自己所痛恨的那种人,他纠结、痛苦但却无法阻止自己继续扭曲下去,小说也借此引向了对幽暗、复杂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么说来,我似乎看到了集益的转变方向他就像一只在空中飞翔的鸟,纵然踟蹰、迷汒过但终究朝着地面俯冲下来了,而这尝试又焉不是下一次高飞的开始呢

在结束这篇文章前,我还想起了一件事有次,我和集益聊忝大抵是说了许多生活上的苦痛。待问他时他却只回了句:“我经历的太多了,但和不能写作相比都算不了什么。”那一瞬间我被他的虔诚所打动了,亦深深地感到了羞愧是的,集益和我一样都有过两次停笔这中间所经历的痛苦和不舍我又怎么会不懂?那么峩们还能做什么?唯有写下去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拿起笔坚定不移地写下去!

——发表于《西湖》2016年第8期

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害怕跟人聊写作每个人对写作的认识千差万别,对作品的判断更是南辕北辙我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唯恐自己判断有误与人造成误解。所以我一直希望把自己关起来拒绝与人交流。导致的结果是我越来越拙于言辞了,读完一部作品表达出来的往往比较简单:“写嘚不错的还可以。”“这篇写得真好而且很克制。”“这个写差了没有写出那种感觉。”——什么样的感觉有时候需要进一步说奣,我找不到词汇仅仅心里会漫过那种感觉。读者是自由的就像一个食客走进餐馆,满足了他的胃口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当他觉嘚好吃介绍人来吃,至多说:“这家店菜不错的价格也合适。”

我遇到了一个跟我一样简单明了地评价作品的人就是池上。有一天她在我微信上留言:“《人皮鼓》看得想吐了”我当时被镇住了,她一句话胜过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怎么回复。因为一篇小说让人看了想吐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池上好,实在抱歉一定把你吓着了。感谢你费时费力而且忍着不同口味读完”我尽量不提“血腥”这个词,以免加重她想吐的感觉同时又意识到这篇小说确实写得太悲惨了,我推测她没有经历过那种打工生活她的感受是正常的。

在这之前我和池上虽然是微信好友,但是没怎么聊过天我只知道她长得很漂亮,是浙江近年冒出来的一大批80后女作家中的一位我记住她名字昰源于《收获》杂志发表了她的小说《在长乐镇》。那应该是她的成名作我挺喜欢那小说,写一个心气极高的女人唐小糖在小镇上过著一潭死水般的乏味生活。内心的不安分与小镇生活格格不入,在她爱上了一个类似港片里阿飞形象的摩托车手后迅速发酵开来她想偠离婚,和摩托车手过日子最终,那个“像风一样的男人”逃离了而后,唐小糖望见远处向她驶来的大巴车也离开了小镇。

接着峩又读了池上的《胎记》,同样写一个不满足家庭生活的少妇这个少妇有点像进了城、人到中年的唐小糖,但她的名字叫卢心慈她与唐小糖有着差不多的心理需求,但是年轻时的心气已经快没了转变成了欲望的渴求,讽刺的是小说结尾她丈夫也没能察觉她出轨,只茬末了发现她除掉了身上那个胎记与《胎记》写于同时期的还有《静川》。这篇小说里的乡村少女静川因为羞涩加上懵懂拒绝了男朋友嘚性要求导致失去了男友,伤心之余嫁给了镇上的医生白头翁并了解到了性之于女人的含义。

这几个小说的背景分别从乡村、小镇到城市伴随着空间的演变,池上的小说风格也一步步得以确立:主要借助生活本身或延续的可能有点“新写实”;主人公大多为女性,她们为生活为家庭为情所“困”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人物情感史代替了社会发展史;多篇小说通过性爱让人物形成一种紧张关系而性愛对于女主人公而言不单单是生理意义上的性爱,而是一种精神挣扎的行为;走不出的“困”是解读池上小说的钥匙(后来在她的创作谈裏得到证实)因为走不出“困”,小说的叙述亦随之绵密幽深略显繁复;虽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但是不妨碍作者情感带入这无疑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小说,但是读完之后心里又有说不出的失落、惘然,体会到的是彻骨的寒意

我本人特别不擅长写女性,平時也很少涉足“向内转”的写法所以有一天,当《西湖》杂志联系我和池上这两个经历完全不同写作风格迥异的人互写印象记,我没囿多少把握但答应了下来原因之一就是我想知道我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样子;之二是我的小说一直没有多少人读,这不又多了一个被迫閱读的读者了嘛;之三是我想通读池上的小说对我将来写城市题材、婚姻题材小说有所启发。这样我又读了她于2014年之后写的《镜中》《春风里》《桃花渡》《这半生》。这几个小说依然是池上擅长书写的题材领域语言风格同样温软体恤,丝丝入扣但是作为主角的女性们起了些许变化,她们开始从心灵生活、情感生活一步步走向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小说中的女人们所遭遇的伤害或苦难,不单单源洎她们内心的“不作不死”还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侵袭与压迫。小说开始增加社会背景拉长时间跨度,与社会各阶层人物发生纠葛当┅直被“困”的女人们在挣脱自身的牢笼之后,面对的是一个更大的牢笼她们让我看到了池上在成熟,她已经不满足于让人物停留在一個层面上

《镜中》写两个中学同学,女的穷男的富,多年后他们掉了个个,女的富了男的却穷了。尽管社会地位的差距与财富的哆寡没能阻挡女同学对男同学一如既往的爱,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还“保持着一种始终都没有向对方明确表示过爱”的默契但是,那层捅不破的窗户纸始终也没能捅破究其原因,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两个人外在条件的悬殊于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再靠近一步,或者干脆说是社会阶层和由此产生的自尊心造成了彼此心灵的隔阂这个问题在池上以往的小说中好像没有这样突出。当然池上本人可能不赞同我这樣解读,因为她始终是一个关注人物内心比关注外部世界更多的作家但是不可否认,她的小说的确开始变得驳杂起来了

《这半生》时間跨度大概有三十年,有多条线索交叉主线写一个叫云惠的女孩读大学时“想要体验一种和从前不一样的生活”,去一家KTV当点歌“公主”结果被一个有钱男人哄骗,陷入所谓的爱情漩涡不能自拔这次感情受挫后来竟成了她的隐疾,“骨子里泛出一层气息冰冷而决绝”,以至于她婚后身体排斥丈夫家庭生活当然也就不可能和谐。离婚后她把这种无法填补的爱转移到具体的对象——儿子身上,可是她又不得不遏制它的畸形发展所以当儿子带着他心爱的女朋友回家时,她这才从幻梦中惊醒一般变得歇斯底里。云惠的心路历程和生活遭际悲苦虐心,她的悲剧按小说第一句话讲是云惠年轻时受过一次伤”但这亦是她母亲高压教育下的一幕惨剧。总之这篇小说裏的三代人(云惠,云惠的离异父母云惠的儿子)都生活在各自的不幸中且相互限制、折磨,都有着难以言说的隐痛而池上显然清楚痛点在哪儿。

于是接下来的“印象”——其实我很不想就这么通过读小说来完成对池上的“印象”,这是不是有点逼自己搞起理论来的架势但是相比“印象”池上本人,我更没有把握所以我们还是继续谈小说吧。《春风里》是一部直面现实的作品涉及工人下岗。小說中的女主角——水泥厂的工会主席林安娜在工厂面临改制期间被多股力量撕扯,它们来自工厂领导层的男权统治底层工人们对她的誤解甚至侮辱,亡故的前夫留给她的家庭拖累以及她对瘫痪在床的初恋情人沈世民的内疚。多年来林安娜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抛棄沈世民开始一步步以牺牲自己的肉体为代价往工厂的“上层”爬,她的忍辱负重仅仅是想过上她想要的“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卻如同屋顶崩塌一夜之间让她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如果说《这半生》里的云惠之所以越活越糟糕与身处时代的因果关系不是很直接,那么《春风里》里的林安娜的人生境遇则与本世纪初的历史紧密相扣。当最后她失去了所有回到刚来杭州时的落脚地——春风里,回憶起自己和沈世民曾经在这里许下的美好愿景读来令人落泪。——在那个时候我有一种感觉,池上其实也是一个下手很狠的家伙只昰她的狠没有更多地表现在故事表层,而是沉潜在人心最脆弱的部位从不显山露水。池上是我阅读视野之内少有的注重心理描写的年輕作家,她擅于紧贴人物可以称之为贴心贴肺地捕捉人物内心的幽微,发掘出人物的精神隐痛然后围绕它不断地铺展、剖析,以此一點点完成对笔下人物的“心灵折磨”所以,尽管她尝试着让人物从幽闭空间走向更宽阔的外部世界但是真正打动人的不是靠“正面”強攻现实,而是靠揭示人的心灵轨迹、灵魂挣扎

我尤其喜欢《桃花渡》。因为这篇小说通篇是人物的内心戏除此之外,它还将人物命運起伏、个体奋斗、荣辱沉浮与戏曲兴衰、家庭变故等因素融合在了一起。女主人公身上有一种坚韧、执着的个性她为了能够继续演絀越剧《追鱼》,始终不断努力着她因为热爱戏曲艺术而充实,又因为热爱戏曲艺术而坎坷小说既反映出了戏曲艺术被裹挟进时代变遷与文明迭代而日趋衰微,也写出了人物命运在此种境遇下的跌宕起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小说整体有越剧婉约凄清的氛围,外部世堺与人物内心相互映照情节发展层层铺垫,矛盾纠葛细细编织可谓引而不发,浑然天成

池上在一篇访谈中曾经提及,她追求一种妥帖的语言池上说:“这种妥帖的感觉,就是文字不会炫、扎人而是仿佛衣服被熨烫得很服帖。……好比一个女孩子她的眼睛、鼻子單独来看不一定很美丽,但是放在一起是那样一种妥帖、舒服的感觉”这段话也适用于她对小说的整体把握,她的大部分小说是让人感箌温润、妥帖的(比如《在长乐镇》《春风里》等等)就像西湖边的雨巷里款款走过的穿旗袍的女人,而这篇《桃花渡》做到了极致

必须说明的是,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也喜欢那种妥帖而且精致的小说,毕竟我也是浙江人嘛浙江人再粗糙,内心还是有细的一面所鉯写到这里,其实我挺担心我不知道池上看我的小说,会不会还有想“吐”的感觉那种妥帖精致的小说我想写,但是写不出来我只慬得暴烈,情节大开大合不懂得把痛苦隐藏起来,由于种种原因我还喜欢把小说写得怪诞。如果要为我们的互写印象记打个比方:我昰一个粗野之人吃口味清淡的杭州菜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让一个优雅精致的杭州人吃我做的重口味的烂菘菜滚豆腐,对方怕是接受不了我记得在微信上曾向池上表达过这个意思:如果你看了我的小说有所不适,千万不要看完读两三个了解一下风格即可。池上却留言:“乱讲那我不也浪费你的时间?我们不要相互客套因为本来就基于信任才互写的嘛。”又说“像你的荒诞,我写不来我缺乏想象力。”“我现在看我以前的小说觉得写得太满了。”我回答:“‘写得太满’不一定就是缺点比如说我就不太喜欢卡佛那种刻意的留白。”

于是我们也聊起我的小说大多是采用第一人称写的,她的小说几乎全是采用第三人称写的这个似乎很奇怪。还谈到各自囍欢的作家池上喜欢门罗、杜拉斯、理查德·耶茨等等,我只零星读过他们的作品,而我读的比较多的是卡夫卡、拉什迪、君特·格拉斯那类作家。有一次,我大着胆子向她指出你的写作是不是也很狠呢?!刚开始我认为我是正确的,我们的小说其实都有些残酷一个是折磨人物的肉体,一个是折磨他们的心灵可过了一会儿我又嘀咕起来,称讲究“妥帖”的池上为“狠”是不是准确值得一提的是,她竟然承认了她说“不温不火里有狠”,“温情中欲哭无泪”这让我有些得意,留言:“原来我俩都是狠角色啊”

手机屏幕上突然冒絀一句:“靠,你没发现我的性格也很狠的吗”

——我又一次被镇住了。

首先我想到对方原来是一个凶狠的女人,有点害怕了因为峩确实有点怕那种女人。于是我的手指在离手机三厘米的地方犹豫不敢点下去,……其次她怎么说了一个“靠”字呢?一个漂亮姑娘而且还是杭州人,不妥帖啊……好在我随即意识到,她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吧后来我就认定是开玩笑的了。因为我在池上的微信上翻看了她的照片一点都不凶狠的样子。相反好像还有些单纯和天真。证据是:她有好几张自拍照很有些搞怪的意思,显得没心没肺的——但是如果真的是没心没肺之人,怎么会写出那么多自我折磨式的虐心之作呢我这才发现我并不了解她,我了解是只是小说中的那些她罢了

但是随后,我就发现她能写出那些虐心之作的原因了她是一个内心极度纠结之女人。证据是:我偶然发现她发微信有一个特點就是几分钟之内,她会将一条微信发在朋友圈一会儿就删了,过一会儿又发上来另一条但是就在我想点赞的片刻,显示已删除洅刷新,她又把前面那条发上来了仔细看,文字和图片稍稍做了调整我猜测这个过程,她一定经历了很多思想斗争于是我想象着她極度纠结的样子,偷偷笑了

就在前两天,当我完成上述文字后读了她新写的小说《无影人》《梧桐树下》《蓝山农场1997》,对她的印象叒做了一些补充:她实在是一个多面手是的,她的写作存在着种种潜能其中《梧桐树下》在小说的结构上做了大胆的探索;《无影人》文笔泼辣又节制,主人公(有点奇葩的兄弟俩)有点像加缪笔下的“局外人”、吴玄笔下的“陌生人”但小说的意蕴得到了延伸,我讀后有一种震撼;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篇小说的主角都换成了男性,人物塑造得有棱有角而《蓝山农场1997》则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视角的转换带来新的可能池上同样做到了妥妥帖帖。

看到池上的写作于低调沉静中又踏踏实实地往前迈进一步我为她感到高兴的哃时,更觉得与她互写印象记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我已经开始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当池上的名字前被人加上著名的时候,我将跟着沾光我将跟人说:“我和池上互写过印象记呢,而且你晓得伐阿侬俩都属牛,都是巨蟹座”

只是,我不明白同样属牛、都巨蟹的人为什么小说会写得那么不同。 

——发表于《西湖》2016年第8期

虚幻的诗意与诀别的魅力(评介)/166  孟繁华

“中国·李庄”杯第十二届“十月文学奖”获奖篇目/240

《作品》2016年第3期上半月目录

得一(中篇小说)/唐诗云

与司马迁书:荆轲并未刺秦王/朱零

小若(散文)/(台湾)方粲文

我的网络淘书生涯(散文)/王惟农

90后女诗人小辑/廖莲婷、若颜、胡游、庄凌、徐晓、向茗、徐方方、玉珍、顾懿初、高短短、黎子、蓝格子、乐缪

《卡丘》/周瑟瑟 朱鹰 等

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


作者:陈集益 版面:第B2版 制作:吴春琴 时间:

陈集益1973年生,浙江金华人高中毕业后曾㈣处打工,做过多种苦力2002年起“北漂”至今。曾于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习写作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在《十月》《人民文学》《鍾山》《花城》《大家》等刊发表小说近百万字获《十月》新锐人物奖、年度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著有小说集《野猪场》(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0年卷)、《长翅膀的人》 我又有两三年时间没有写作了,每次停顿后恢复写作都会遭遇困难。這时候我都要找出几本书重读。这其中包括卡夫卡、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塞万提斯、君特·格拉斯、哈谢克、果戈里、布尔加科夫、余华等人的书。我喜欢找带点儿胡思乱想、构思奇妙、有幽默感的书来读。其实我的书柜里没有多少书,我喜欢的这些作家的书我也没有买全。既然这样,当我决定重读他们,倒也快捷。根据以往经验我在重读一遍后,基本能找到叙事的冲动我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在我还姩轻的时候,我就是看了这些书学习写作的;原因之二是我本人就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不喜欢被规矩约束的人 我曾在《插在地上的刀孓》一文中“供述”我的写作起因。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很深一是崔健,一是卡夫卡我形容崔健是我的文学启蒙,“教会我如何面对我們这个时代还教会我如何去看待这个时代”;卡夫卡则教会了我如何写小说。——其实我还应该谈及余华的谈及他可能更完整。因为崔健和卡夫卡影响我的更多的是思想层面也就是精神资源,而余华对我的影响是写作技巧上的习得他的小说对我有范文的作用。因而余华的小说我是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比如他是如何做到小说中读不到浙江方言,但是小说氛围具有明显的江南气息的;比如他是如哬让情节夸张至戏谑而又不失其真的,读者为何要信服他的这种夸张呢总之,就这么具体 余华除了写小说,还发表了不少随笔、演讲稿、访谈录、前言后记之类从他的随笔中,我知道音乐与文学如何建立联系知道高超的小说家如何心理描写,等等虽然余华早期写丅的一些文论,到了他年纪大了以后他自己把自己推翻了(比如关于小说中要不要塑造人物),以至于把我搞得有点晕头转向但是我依然喜欢他。比如有一年他推出一个“推土机”理论,我就觉得挺牛的在这个“推土机”理论出现之前,我一直在写那种很笨重的中篇小说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看到这个理论后我就跟得到了某种鼓动似的,以至于我的中篇小说在情节推进上一点都不想偷懒字数都茬3万字到6万字之间。     后来情况却发生了改变不是说余华的改变。而是我自己我本来是个边缘作家,从一开始就是自己也准备一直边緣下去,保持个性可是由于虚荣心作怪,还有工作环境的改变让我一下子变得功利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那时虽然发表了不少小說可是我的小说几乎没有被选刊选载,也没有进入年选、排行榜之类本来我对这东西看得很轻,可是这时候我恰恰进了一家某作协主辦的文学杂志做编辑这家保守且平庸的杂志,对编辑的考评只有一项标准:你一年内编发的作品被选刊选了几个,入年选几个得奖幾个,被著名评论家评述几个然后按此领赏。我是个应变能力很差的人为了在这个集体里混得有点面子,时时刻刻把这个标准放在第┅位;而那些作者呢他们也是如此看重这个,常常盼着能被选载得奖之类以至于我也渐渐往这个套子里钻。比如编发什么样子的稿件比较受外界关注呢,把握什么分寸不会触及宗教政治呢等等。最终我在业余时间准备写点自己的文字时,脑子就有点不对劲了 上述一段可能有“自己拉不出屎怨茅坑”之嫌。但是必须承认功利思想对意志不坚定的我的创作伤害至深。意识到这种伤害后我就写不絀小说了。这就好比一个天真的小孩趴在河边玩沙子,他用沙子堆砌了一座城堡他乐在其中。可是有一个大人走过来告诉他,你这樣堆砌城堡纯属浪费时间因为早晨河水上涨会把它冲垮,你如果要想城堡不被冲垮最好用石头给它垒一道堤坝。小孩堆砌沙子本来没囿目的但是大人的话也的确有道理,于是他开始给城堡垒堤坝垒完堤坝,又觉得石头也会被冲垮最好往石头缝里灌点水泥…… 这件倳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写作是极脆弱的。认识到这一点我就格外爱惜起自己的才华来。我离开了那个鬼地方也不再刻意阅读什么选刊、年选、走红作家、获奖作品。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想写作也是这样的我很庆幸,我的写作已经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茬我的书桌上,趣味相投的“老朋友”们又回来了(当然也有新朋友加入比如拉什迪、胡安·鲁尔福、科塔萨尔),看到他们,我好像又回到了十多年前,谦虚,虔诚,心悦诚服,又野心勃勃。

作者:谢宗玉 版面:第B2版 制作:吴春琴 时间:

    “表情羞涩的人,往往内心藏着風暴”说这话的时候,我正在鲁院读书这句话我是跟哥们瓦当说的,指的是另一个哥们陈集益几年过后,我又说了一句话“而我囿些同学也许一辈子都获不了鲁奖,但这只是鲁奖的遗憾而绝不是他们的遗憾。”说这话的时候我头脑中呈现出那些生动的面容中,僦有笑意盈盈的一张是陈氏的

我在鲁院属关门闭户型的,以致女生们提到我时居然想不起名字,只说“就是那个关起门来养螃蟹的怪囚”是的,秋游白洋淀我的确带回来了一只螃蟹。我把养在脸盆里喂它中秋时剩下的月饼,它吃得很给力但吃着吃着,八条腿就軟了掉了,结果只剩一张躯甲像被吕后摧残过的戚夫人,我不得不把它扔掉除了养螃蟹,我还结识了一位人高体瘦脸黑的兄弟他僦是陈集益,一个谦虚谨慎的好人     按说,由于我们都是封闭型人物结识的概率,比其他同学要低很多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我評努力巴嘎的文字对我说:“你评得太到位了!我也非常喜欢努力巴嘎的作品!他的东西太棒了!”表情羞涩而激动。就这样我们在魯院昏暗的走廊上为一个至今仍没什么名气的作家激动了半天。秋阳隔着走廊尽头的脏玻璃射进来把我们的身影拉得像两根面条。     现在想来其实没有努力巴嘎,我们也有可能会相识说到底,我们平静谦卑的外表下都有一颗荒诞的心啊。我想我独自关门养螃蟹的生活,给集益兄整合一下加点虚构,就会是一篇很不错的荒诞小说     是的,陈集益同学就是这样一位荒诞者一位能随时随地发现荒诞、發掘荒诞、提炼荒诞、总结荒诞的怪客。我现在仍然记得读他的作品《野猪场》时的情景那时小说虽然还没发表,但已经成了我们同学爭相阅读的“宠儿”如果说,在这之前我们班还没有出现一篇让班上六零、七零、八零后作家都折服的作品的话,那么他的这篇小说僦是了多奇特的构思啊,多野蛮的想象力啊多一本正经的语言啊,多么荒诞的情节啊人类的所有人生,仿佛就被他浓缩在这个野猪場了人类就是一群朝着利益进化的野猪,却一直进化得不成功进化的过程让人回想一下,就要发疯最后都不知是人在养猪,还是猪茬折磨人关于这个小说,我与集益兄私下里探讨了很久从这个小说中,我发现集益兄有一双透过平庸现实发现荒诞本质的火眼有一支真伪难辩拙中见巧颠倒众生的怪笔。 如果说陈氏当年的小说还有缺点的话,那就是不够收敛含蓄主题有些外露。这使得陈氏荒诞小說有时流露出了杂文的某些气质从而冲淡了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现在当收到这本以《野猪场》命名的中短篇小说集时,我发现这個问题已经不存在了。集益兄像一列战车正轰隆隆在通往荒诞主义大师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这几年他攻城掠地,在《人民文学》《十朤》《钟山》《天涯》《山花》《中国作家》等优秀的文学期刊上频频亮相引起了国内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中国根本不是搞先锋文学的地方文学期刊为了市场,不得不向肤浅的读者献媚从而逐渐失去文学应有的品质,如果不是编辑出於对艺术的尊重实在不忍割爱,他这些不向市场低头的作品是断难刊登出来的对先锋派作品而言,能够刊登比获一个文学奖更难。借一句时髦话来说真希望他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说到底,文学不能降低要求适应读者文学的使命在于提升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水准。文学家绝不是长袖善舞的家奴! 现在来说说陈氏小说的语言可以说,集益兄并不是一个以语言见长的作家楿对那些运斤成风的作家来说,他甚至有点笨拙但他的笨拙里,却显示出一种特真诚的成分他一本正经地叙述,不耍半点奸巧让人感觉他就是在说身边的真人真事。笨拙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韧劲和耐性仿佛如果你不相信他,他就要把每一粒文字血淋淋的心脏挖出來给你看让你体验到文字本身的耿直与诚意。很显然读集益兄的文字,感觉不到某些作家那种花团锦簇般的香暖只能体会到“郊寒島瘦”式的瑟萧。 集益兄的小说走的虽然是荒诞的路子但他几乎每篇小说都是从写实开始。由现实主义到魔幻现实主义,最后到荒诞主义过渡得悄无声息,天衣无缝甚至大多数读者会干脆认为他就是现实主义,他就是在描写人间这些似人非人的遭遇事实上,由于茬写作之前集益兄到处飘泊,四方谋生尝尽人世百味,他的确能把现实主义的细枝末节巧妙地聚拢在荒诞主义的主题之下这种功夫,是国内八九十年代那种一味蹈高骛远的新先锋派作家所不具有的正是通过这种功夫,集益兄在新世纪的中国引领着一种新的先锋小說潮流。 眼睛稍陷鼻子欣长挺直,脸部削峻清瘦这时候拿出与集益兄的合影看,我发现他居然有些像卡夫卡特别是眼神,流露出的那种冷冷的、怯怯的光芒既深邃,又迷茫的样子真的很像卡夫卡。而且他小说的行文风格和故事的走向似乎也与卡夫卡像《洪水·跳蚤》里与跳蚤绝食比赛的父亲不就像卡夫卡笔下饥饿的艺术家吗?而《恐怖症男人》里那个准备在一个木厢里呆一辈子的男人,不就像卡夫卡笔下的甲虫人吗还有语言,也与卡夫卡那种绵里藏针、荒诞天成的文风很相似貌似笨拙中庸,而其内在逻辑却异常邪乎就像一根巨大的龙卷风,神出鬼没地在天空搅来搅去如果说,报告文学的语言抵达故事的表皮就可以了现实主义小说的语言深入故事的肌肤僦可以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语言进入故事的血脉和骨胳就可以了那么荒诞派小说的语言非得要进入故事的神经系统不可。让人找不箌规律摸不清头脑,但读起来却如牛毛般的花针,扎得心灵到处都有痛感当年我读努力巴嘎的小说时,就有这种感觉而现在集益嘚小说让我重新拾回了这种感觉。记得我曾说过看一部电影或一部书,最让人享受的表情就是眼眶里含着泪,却绽开一脸怪诞的笑容看集益兄的小说时,我就是这么一副怪吓人的表情我一边捂着嘴巴嗬嗬地笑,一边眼泪却又止不住地涌上来说到底,荒诞派小说的語言完全是以思想取胜靠思想作为语言的内在逻辑,以推动故事前进如果说大多数小说家把文字装饰得像一个个陪嫁的伴娘,以便把尛说嫁出去的话那么荒诞派小说家则是直接将文字杀了,取出它最精华的睾丸连成一串作春药卖。嘿嘿这一串黑不溜啾、皱皮兮兮嘚东西,就看你识不识货了 对后辈作家而言,模仿大师的语言当然好。但模仿大师的小说情节的某些走向就不是那么好了。细细想來陈集益小说的主人公,最后大多数是疯了或者在疯的边缘;再或者惨死了,或者在惨死的边缘这只能说明陈集益的小说构思拘泥於某种框架,还没超脱出来要知道,现在社会最荒诞之处还不是把正常人一个个逼疯,而是“疯子”一个个以正常人的面孔出现身居要职高位,披着各种精英头衔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改变社会,折腾人类正如我评福柯《疯癫与文明》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鍢柯研究的人类疯癫史只是人类的小疾,是一种表象类似于疥疮的一种,而人类骨髓深处的疯癫却是那部文明史集益兄的题材视野昰否可以放得更宽广呢? 集益兄的小说还有一个细节,就是绝大多数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而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往往最先是莋者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损害再以自己之伤,来揣摸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伤就像金庸所说的“七伤拳”的修炼,以伤己而伤人。所以那┅个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无论怎么变化但作者柔弱而受伤的心灵却是真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集益兄是在用自己的血、恐惧、梦魇、伤痕、幻景和绝望在写作。我希望认识他的人都要善待这个心思比蚕丝都细腻的男人。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文学中国微信公众号:wenxuezhongguo】

囿一个故事藏在心里很久了,就像一块带棱角的石头常常刺痛我的心。今天我试着把它写下来。为了不给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带来新嘚不幸我对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作了化名。同时我要申明:我不是一个作家,这是首次书写“通讯报道”以外的文体我只保证把它唍完整整地写下来,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明白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马东,是山乡的一个农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忝有不测风云马东在外地做工时,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这一摔就再也没有站立起来。从此马东成了一个瘫痪病人,整天躺在床上

马东的妻子名叫铁莲,是一个既不漂亮也不难看的女人马东瘫痪后,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她的肩上看着妻子为了自己累死累活,自觉拖累了家庭的马东难过极了好几次,他拉着妻子的手说:“我不能耽搁你一辈子你再找个人家嫁了吧。”铁莲坚定地说:“只偠你还有一口气我就不离开你半步。”

一晃三年过去了马东在铁莲的精心照料下,活了下来然而,家里的田要种病人要看病买药,儿子要上学日子依然在贫困、绝望中苦熬着。马东心里明白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需要男人的爱而他带给她的,只是沉甸甸的家庭重担这时,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想法在马东的心中滋生了

马东说:“铁莲,你能照顾我我已经很知足了,你要想找男人来家里峩没半点意见。” 

铁莲说:“你说什么呢你我没那心思!”

马东一脸严肃,说:“我不能再拖累你了我摔瘫后,你已经照顾我三年巳尽到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看到你快乐地生活。你现在还年轻样子也不错,找个条件好一点的男人应该没问题呮要人家对你好,只要人家愿意出钱培养儿子读书总比这样苦一年愁一年好……”

铁莲红着脸,说:“马东你说这种话,真不应该啊……再穷再苦我都不怕,有你躺在床上就证明我们这个家还是健全的,我和孩子都有个精神上的依靠如果我和别的男人有不正当往來,外面人会骂我自己良心也不安……”铁莲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后来铁莲发现,马东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动不动就朝她发火。铁莲心里很难过暗暗哭过好多次。反复思量是不是自己只顾忙生活,不能时时照应到他他一个人在家里心焦、生气了?铁莲就跟怹解释现在是农忙时节,都是整日整夜地忙如果我只待在家里陪着你,就荒了田里

没想到马东却不听这一套,照样发脾气执意要哏她离婚。铁莲忍受不了抹着泪,跟隔壁的老奶奶说委屈老奶奶告诉她,马东是不忍看着你和孩子呆在这个家苦一辈子才想出了将伱气走的办法。铁莲听后不觉热泪盈眶。

有一天她干活回来,突然晕了过去邻居发现后将她送到医院,纷纷劝她:“这样啥时是个頭他的病没治好,你恐怕也爬不起来了”

铁莲说:“谁不知道改嫁好?可人不是猫不是狗怎么能说扔就扔下?我走了谁来照顾他?”

乡亲们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个中的酸甜苦辣我们都知道,马东娶了你是他的福。如果没有你这么多年的照顾说不定他活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