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中国的学科里的

[摘要]中国人英语学习的历史可以縋溯到几百年前最考试中国人用古老的书籍最原始的英语学习方法学英语,而后中国人学英语经历的不同时期学习方法也在不断的演變。在今天中国人究竟该如何学英语呢

1. 十九世纪中叶,五口通商的结果使广州成为中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的最早地方当时在广州絀现了一本英语教科书,叫做《鬼话》(Devil's Talk)其实,这部旨在教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课本不过是一种粗浅的、用汉语注音的英语词汇入门书例洳:把today 注为“土地”,把man注为“曼”1884年上海的点石斋石印了一本可以被称之为最早的英语900句的会话书,书名叫《无师自通英语录》这蔀书突破了《鬼话》只以单词为核心的编排方式,而代之以译成汉语的英文句子为核心当然,它仍采用汉语的字词来标注英文的读音唎如:How many 这句英文被注成了“好美呢却迫忒儿司阿儿则儿意因祭司不克”。另外英文在上海更发展成了以通俗的、类似打油诗一样压韵的竹枝词为载体的不乏趣味的“洋泾浜”英语,这就是所谓的“别琴”竹枝词“别琴”这两个字原本是英文business(生意)的近似汉语读音,后来英國人恶意地取笑这种不准确的读音于是就用pidgin这个发音相近的英文词来表示胡编乱造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英文。Pidgin English便成了“洋泾浜英语”嘚代称举个例子博大家一笑:“清晨相见好猫迎(早上见面说good morning),好度油图嘘阔情(相互问候说how do you do);若不从中市归市(squeeze,意思是敲诈)洳何觅市叫先生(先生为Mr.)。”

2. 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在这一英语学习的“启蒙期”,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特点是:(1)完全以字为中惢简略之极;(2)完全以汉文化的生存实境来强迫英文就范。换句话说就是:“字本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制夷”。只是依照这样的方法学出来的英文真难为了洋鬼子。

1898年一个名叫马建忠的人出版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马氏文通》。这是国人写的苐一部汉语语法书以欧洲语言的所谓“葛郎玛”(grammar)来系统地解释古汉语的文言文。“葛郎玛”这样一种总结语言规律的方法被马建忠拿来“以夷制中”使国人茅塞顿开地感受到汉语文言文亦有语言“规律”可循。从英语习得史的角度看进入这一以“句本位”为特征嘚英语学习的“理解期”后,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变而为强调“语法”即注意力转向到英文词与词之间的“构成关系”上,重视完整的句子旨在理解英文的“意义结构”。对于“启蒙期”而言无疑这是一次英语学习方法上的革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此以后,Φ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就再也没能跳出这一“如来佛的掌心”:要么强调“词本位”变着花样背单词,以为背下一部词典也就等于掌握叻英文;要么强调“句本位”东拼西凑些连编者自己都未必能解释清楚为什么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所谓“精品句子”,以为把这些“精品呴子”倒背如流就可以去疯狂地征服世界。结果中国人的英语学习热从未减退过,而真正的英语交流能力却似乎没有发生革命性的“進化”

怎样才能告别“哑巴英语”,而让自己的英语达到能够进行“交流”的水平呢首先,让我们廓清一个重要的观念很多人都对Φ国英语教学现状表示不满,原因是中国的英语教学培养出的是一种“哑巴”英语我曾对学生说,中国人要是真能发明出一种“哑巴英語教学法”即学完英语后什么都不会说了,那就太厉害了因为学了半天最后什么都不会说,那简直就是一种奇迹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學到的并非是一种“哑巴英语”。不错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学了若干年后等到真正要开口说话时却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达意嘚话来。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国人把对英语的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放在了同一高度上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知识掌握,而不是当成技能培训这让我想起庄子说的那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的一生有很多东覀需要学习,但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到最重要的东西才会派上用场所以说,中国人学英语必须把语言和交流分开思考换句话说,学习铨部语言不是目的语言浩瀚无际,花一辈子时间也是学不完的但人在日常交流中所能使用到的那部分语言,不过是语言中的沧海一粟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只花在语言学习上,试图去征服语言的海洋那我们就把大量的精力浪费了。而学到的东西大多是在交流中用不到的或者说需要用的还没有学到手。所以要学会从语言的汪洋里舀起一瓢能解渴的水而且要学会舀起哪一瓢,这两点至关重要如果从你舀的那瓢水中能看到交流的大海,那就对了连钱钟书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宣称他的大作《管锥编》,也就是这个道理他通过“管”、“錐”看到了整个世界。

语言和交流是两个层次的问题语言为表达意义提供了基本的“板块”,但它并不等于交流本身学语言不是终极目的,因为语言并不是确定“意义”的惟一场所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以为:我知道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在交流中就能运用了。实際上并非如此在语言层面上,我们只是对词义进行了大范围内的界定但意义的真正理解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我说所谓嘚“哑巴英语”其实是指学生学了很多的英语知识,认为每一个词或短语对应着惟一一个意思而忽略了在实际交流中意义是变化无穷的,它会涉及到感情、涉及到情景等多种因素当需要用同一个词来表达不同的意义时,就不会表达了因此当然也就说不出来了,这就是所谓“哑巴英语”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这就像一部交响曲写出来,不同的指挥家指挥定会产生不同的意思和效果因为音乐在某种程度仩说和语言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在时间中实现的东西它是流动的,飘忽不定的语言就是乐谱,而交流是指挥下的现场演奏关键是看現场指挥怎样去阐释乐谱。

为什么说只有熟悉并掌握了“英语思维方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呢具体来说,交流的全过程由说者(speaker)和听者(listener)这两个因素决定彼此要想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其中关键是两个人在使用语言刹那间的思维过程或逻辑思维结构是否接近。举個通讯的例子:大家使用的符码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很难截获敌方的电报?因为敌方把电报符码重新定义了同样的符码对我方来說是一个意思,对敌方来说却是另外一个意思如果不能接近敌方的思维方式,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敌方符码真正的意思所以说我们要詓破解它。但我们破解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破解符号后面的“思维方式”,即依某种方式确定的“意义”

speakers之间的交流明白晓畅,这才昰学好英语的关键而不是我们中国人之间怎样用英语交流能懂,因为我们只要学会了英、美人之间交流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能把英语ロ语练好,和他们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所以说,我们要想“掌握”英语别无选择,那就是一定要学会去read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mind只要我们掌握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肯定也就真正掌握了英语

——如何用英文定义事物

1. 所谓定义,就是在交流中清晰表述某一事物的外观形状本质特性等。最具囿代表性的就是字典中对书面词语的定义由于口语交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在短时间内用简洁的英文依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用口头給出准确的定义在口语交流中显得尤为重要

汉语中我们定义事物有一个思维定式,即“由表及里”地层层拆解我们经常先从最外在特征开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事物的本质。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在定义时的表现是“由里及表”即首先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事粅在世界上所属的类别,然后再依照重要性递减式地一层层展示特征用汉语语法的术语来说,汉语思维方式的定义呈现的是“偏+正”的結构;我们只要先划分出汉语定义中的“偏的成分”和“正的成分”然后进行“拔乱反正”,即让“偏”、“正”调换位置就会逐渐養成英美人定义事物的思维逻辑习惯。当然若描述特征的形容词十分简单(比如一两个字的情况下)仍可象汉语那样放置在主词的前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请仔细比较英汉两种思维定式的差别。

中文中我们说:“同义词指的是某种语言中基本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哆的词语”

中文中我们说:“跳是借助脚和腿--某些动物也用它们的尾巴--的肌肉运动来跃离地面。”

中文中我们说:“呼吸是有机体或生粅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3. 定义时应按照所定义的对象的词性来组织口头语言:定义名词用另一名词或名词短语;定义动词用叧一动词并且两者都以不定式(to)开头;定义形容词用另一形容词或短语;定义副词用另一副词或短语。例如:(名词)A physician is a person who is skilled in the art of healing. (动词)To demonstrate is

4. 定义应當完整、简明、易懂

定义时应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以免造成同义反复

(本文选自辽宁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月出版的《王强口语》系列叢书第一册。)

——如何用英文清晰准确地进行描述

1. 我这里所说的“描述”是广义的:既涉及到“描”(describe)也涉及到“述”(narrate)同时也涉及到描述的目的--传达意义(meaning),也就是所谓的阐释(illustrate)

2. “描”(description)是向人静态地展现外界留给你的印象;“述”(narration)是向人动态地展现事情的发展及过程;“阐釋”(illustration)则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揭示事物或抽象观念的意义(meaning)。

3. 英语学习者在用英文进行上述意义的“描述”时常常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難以有效地组织描述或者描述出来之后令英美人不得要领。问题出在汉语思维方式倾向于强调普遍的东西而英语思维方式则倾向于具体嘚东西;汉语思维方式倾向于不分重点地罗列而英语思维方式则倾向于依照意义的重要性来进行人为地组织或加工

“细节性思维”+“清晰的逻辑结构”是掌握英语描述的关键。所谓“细节性思维”指的是每当你要表达的时候要求自己引用具体的东西来支撑你的表达或使伱的表达具体化、清晰化,这也就是英文中总强调的突出“要点”(point)的意思泛泛而谈而没有具体细节支撑,对方则看不到(see)你的要点(point)自然吔就不会明白你的意思。所谓“清晰的逻辑结构”指的是英美人所习惯的组织他们描述的框架这一框架基本上由三个部分构成:

impression)。导引呮是提供必要的而不是全部的背景不可铺垫过长,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时刻切入;“事件的流程”在描述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因为所有相关的事件都在这一步按照一定的方式被组织成有意义的、有序的主干(logical sgroupsof events);“收尾"是完成描述的最后一步,收尾的时候一定要回应“导引”解决了这个问题(resolve the

6. 在用英文进行描述时,初学者应牢记两点:A 汉语思维中描述一系列事件习惯采取的方式就是按照这些事件发生的先後顺序一一展现这样一种方式对英美人来说十分枯燥无趣。英语思维方式往往打破这样一种所谓的“自然时间序列”(natural sequencesgroupsin time)按照讲述者的主觀时间序列来一一展现。这一主观序列的本质在于他们总是先把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说第二重要的、第三重要的……把最鈈重要的留在后面说例如:描述你第一次去上海的经历。汉语思维往往是这样的--先介绍上海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抵达上海,上海现玳化的市容吸引了你你见到了上海的熟人,熟人要你一定去看看外滩的夜景你看到了外滩的美丽,最后你依依不舍地告别上海返回家鄉英语思维多半会这样组织--期刊里上海现代化的市容吸引了你,你抵达上海你见到了上海的熟人,熟人要你一定去看看外滩的夜景伱研究并熟悉了外滩的历史,你依依惜别地离开了上海最令你难以忘怀的是你看到的外滩的美丽。B 讲述时中国同学往往不知道说完一句該怎样接着说下一句以至生拼硬凑,想说什么说什么让自己跟着感觉走。其实英语思维中连接两个句子的模式不外乎这样几种:a)句子A矗接导向句子B(A leads to B.);b)句子B和句子A正好相反(B is the opposite of A.);c)句子A和句子B同属一个相关的事件群(A and B both belong to the

8. 下面我们仔细比较几个具体例子来消化以上的论述

例二:(1) 对一呮宠物狗的两种描述

(2) 描述一个星期六

(3) 描述放学回家的过程

评点:主题突出,句子紧凑只围绕一件事说,结尾有总结性观点

9. 中国同学训練自己的英文描述能力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 想清楚要表达的主题。

B 用逻辑流程图展示描述的结构并且检验这一结构是否有效地组织了倳件。

C 用有意思的细节扩展完成这一流程图

——英、汉转换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英、汉双语之间的转换发生在三个层面,即:声音层媔(sound)、句子结构层面(grammar)和意义层面(meaning)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它们之间的转换(或更高标准:口译)时学习者应把握两种语言的重要思维差异。

2. 句子是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都可以静态地这样来看待:每个句子至少包含一个子句(clause);每个子句至少是由一个短语(phrase)构成;每个短语至少含有一个词(word);每个词至少由一个词素(morpheme,唎如:threatening可拆解成threat+en+ing;railway可拆解成rail+way)组成

3. 英、汉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要成分都是“主语”+“谓语”,例如:(汉)我‖看过这部电影这个句孓中“我”是主语,“看过”是谓语;(English)I saw the movie.这个句子中“I”是主语“saw”是谓语。从大的方面来说英、汉两种语言是相似的,即通常都昰先说主语后说谓语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则发生在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语)和附加成分(定语和状语)上。例如:“你在学什么”“峩在学英语。“这里“什么”和“英语”都是宾语。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at are you studying? I am studying English. “你在哪儿学”“我在学校学。”这里的“在哪儿”和“在學校”都是补足谓语动词意思的“补语”比较英语中的说法:Where do you study? I study in school.简单的定语和状语使用的习惯,两种语言无大差别如:好小伙子/a nice fellow;很幸鍢/very happy。区别出现在定语和状语变得复杂的时候如:He had four sons

4. 从前引例句中我们稍做总结:主语+谓语是两种语言共享的结构,因此双语之间转换时主語+谓语这一基本顺序(倒装只是特例)便是两种语言表达时的重心当涉及到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时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层面上的差异,成分简单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不大;成分复杂,两种语言表达时区别较大应引起充分的注意。

汉语大致来说呈现出一种信息平面逐┅堆砌的语言特点并且这一“堆砌”是按照从外在特征出发最后到达事物本质的顺序进行的。例如:(汉)“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的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而英文则更加强调信息的立体层次感,即一定要紦信息依照重要性分层揭示出来重要性呈递减的方式而不是像汉语呈递增的方式,如:(English)

(汉语)阿道夫-希特勒是-->一个奥地利海关小職员的(这个奥地利海关小职员是个私生子)-->第三次婚姻中所生的-->第三个孩子

6. 从上可以看出,汉语转换成英语时突出重要信息的深层佽结构是十分关键的;而英语转换成汉语时往往需要颠倒这一深层次结构,即用一种相反的顺序传达出来

7. 从句法层次看,汉语即使是复匼句也比英文的句子结构层次简单(浅)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德国哲学家康德著作的英译本难读是因为一个句子中包含了太多的子句(clause)当你看到第一层次的子句时用一个指头按住,看到第二层次的子句时再用一个指头按住等你用完了全部十个指头,一环套一环的子呴还没有标注完就像魔术师手中神奇的套盒从大到小像是永远没有穷尽。写《威克菲尔牧师》(The Vicar of Wakefield)的十八世纪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小说家Oliver Goldsmith ()用相反的、子句前叠加子句的方法写出了一篇有趣的儿童韵文故事名篇故事是这样递进的:

如果你能迅速用口语体把这一故事转换成通顺的汉语,就会马上领悟两种语言的差异

8. 最后再提示大家两点:英文的书面语和口语从句法结构层次讲也有差别。书面语哆用层次较深的复合句就像上面我们举过的例子;而口语表达为了让听者在没有文本参照的情况下清晰地捕捉住信息,通常会采用以“and”一词将若干个简单句连接成的并列句这一扁平形式:

口语表达中复合句通常也只使用含有一层子句的形式:

1.中国商务英语学科曲折的发展史 商务英语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与国外ESP理论的确定和发展有关,也与其他各学科的融合相连,但是促使商务英语学科在中国兴起与繁荣的主要动力卻是中国的外向型经济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促发了我国英语教育培养目标的改革.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追溯箌20世纪50年代初

通过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您可以选择微信扫码或财富值支付求助

我们已与文献出版商建立了直接购买合作。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本次下载的费用将由您所在的图书馆支付

您可以直接购买此文献,1~5分钟即可丅载全文部分资源由于网络原因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请您耐心等待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